第一篇:《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书心得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书心得
你知道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必须将好习惯坚持下去,因此,你打算每天阅读一个小时、每天锻炼四十分钟、每天写一篇日记„„
然而,大多数时候,你总是半途而废。你是否真正知道自己总是半途而废的原因?生活的惯性过于强大?太多不可预估的阻力和困难?自己缺乏意志力?而本书不是针对某项需要坚持的事情展开论述,而是聚焦更加普遍、更加核心的问题:
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培养习惯是否有科学的方法?
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
所谓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保持行动自动地持续进行,就是习惯。那么,为什么我们无法把自己想持续做的事情转化为习惯呢?简单来说,那是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特点。本书称这样的现象为“习惯引力”,“习惯引力”具有两种功能:
• 功能一:抵抗新变化
一旦打算培养新习惯,身体就会开始产生反抗,试图不被新的行为影响。• 功能二:维持现状
一旦大脑认定某种行为跟往常一样,就会拼命地维持这种行为。(例如:抽烟、过量饮食)
那么若想要战胜这种抵抗,培养新习惯的话,需要多长时间呢?根据不同的习惯难度,所需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好习惯要坚持下去,你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正确的方法。那么习惯的养成需要多长时间呢?不同类型的习惯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有所不同,本书中介绍的主要是行为习惯的养成。
行为习惯 所需时间:一个月
阅读、写日记、整理、节约等 身体习惯 所需时间:三个月 减肥、运动、早起、戒烟等 思考习惯 所需时间:六个月
逻辑思考能力、创意能力、正向思考等
习惯的养成需要三个阶段,想要更好地坚持下去,可以想象习惯养成后的画面,感受习惯带来的好处,以长期的眼光来培养习惯。
当你描绘出自己五年、十年后的模样,接下来就该思考必须培养什么习惯,可以从自我投资、金钱、心灵成长、运用时间、人际关系等方面思考,然后给自己列一个习惯的年度计划表。当习惯的年度计划表做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培养习惯之旅了。
阶段一:反抗期(第1天~第7天)很想放弃,失败率42% 症状:马上就感觉没劲,只有三分钟热度;计划内容太过勉强,导致中途放弃;时间一天天过去,变得越来越懒得行动。
反抗期是最容易失败的,在这个阶段只要能撑下去就好了,坚持每天持续行动,只要培养一项习惯就好了,行动的规则尽量简单易行,不要太在意结果。
对策:
1、以婴儿学步开始,细分时间和步骤,减少行动压力,引发动力。
2、简单记录,思考记录的内容和媒介。
阶段二: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症状:因为其他事情而荒废计划;因为加班或个人私事导致计划中断;因为天气或突发事件导致无法坚持。
对策:
1、通过行为模式化让习惯变得容易简单,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做固定的事。
2、设定例外规则,考虑例外状况下可以应对的方法。
3、设定持续开关,通过奖励或处罚获得行动力。阶段三: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感到厌烦,失败率18% 症状:感到厌烦提不起劲;感受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因一成不变而产生空虚感。
对策:
1、添加变化,改变内容和环境;使用持续开关。
2、计划下一项习惯,提高培养习惯的能力。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作者古川武士从研究人的“行动科学”入手,总结了培养习惯的三大阶段。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书中的人生命运迥然不同的两个上班族给我的印象最深:
一个是三分钟热度的没有耐性的:吉田先生。一个是持续坚持的:新井先生。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学到一点,那就是习惯所产生的效果会通过“复利”而产生惊人的结果。就算是小小的行动,一旦重复累积,成果就会以“等比级数”倍增。还有,小小的行动最初可能成效很慢,但是到了某个时期就会产生“爆发性”的效果。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等不到那个时候,就自行放弃了。习惯是
一种积累性的行为,在短期内量变显得漫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量变就会产生质变的效果。我们会因为量变积累的漫长而放弃,但是也会为质变的成功所吸引,在这里我们就需要懂得稳定的习惯,对于完成工作和任务的重要性。
第三章中的十二个“持续开关”,让你远离失败。我们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各种“拦路虎”实在是太多了,为了成功打败“拦路虎”。作者总结了十二个“持续开关”,目的在于提升动力,建立持续行动的机制。十二个“持续开关”分为两大类:糖果型开关和处罚型开关。其中,糖果型开关有6种:奖励,被称赞,游戏,理想目标,仪式,去除障碍;而处罚型开关有6种:损益计算,结交朋友,对大众宣布,处罚游戏,设定目标,强制力。这些“持续开关”是任何人培养任何习惯都可以运用的。
第四章中提到了任何人都能够坚持:六个成功故事。作者选取了七十项习惯清单中,我们大多数人都特别热衷于培养而又特别容易半途而废的六个习惯:整理,学英语,节约,减肥,早起,戒烟,用六个人的故事描述了他们是如何运用书中第二章和第三章讲到的窍门去养成好的习惯的。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习惯中获利并看到奇迹。但在现实生活中,持续真的不容易。我们会对无法持续的事情说“我本来就很容易厌烦”“因为我的意志力很薄弱”等借口,其实,我认为问题不在于不能持续的性格或意志力,而在于没有掌握坚持下去的诀窍和原则。《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就是告诉我们这些诀窍和原则的。
习惯成于自然,当一件事不再感到困难,反而觉得应该如此,那么习惯就已经养成了。其实,很多事没有成为习惯,就是没有克服陌生感,没有形成习惯。任何事养成习惯,就自然成为人生的一部分。
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结果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持续地做某件事,靠的不是意志力或耐力,如果能够启动习惯的自动运作程序的话,行动就会自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你需要坚持行动。而在行动之前,你需要知道,所谓“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可以科学养成的习惯。
第二篇:习惯养成贵在坚持
习惯养成贵在坚持
好的习惯,说明了一个人的素质。今天做到了,明天又不去做的,那不叫习惯。好习惯是我们最好的名片,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成功的基础。
习惯培养的重要法则之一是,人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训练的。一个好的行为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对孩子来说一定要训练,而且要持之以恒。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
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天至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好习惯要反复抓,抓反复。在儿童的成长当中,父母们会有一个顾虑,就是孩子有时候容易反复。比方说你一抓不紧呢,孩子就变了。孩子有的时候给你保证得好好的,说:妈妈,我再也不犯错误了。可是第二天照犯,这就是儿童的特点。儿童年龄越小,自制力越低,因此在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既然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的一个做法就是反复抓,抓反复。
比如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孩子洗手你就得给他训练,不洗手就不能吃东西,只要是吃东西就必须洗手。吃饭的时候洗手了吗?看看,你老问孩子,还老看孩子,孩子慢慢就习惯了。开始一看妈妈“哦”我要洗手,到以后他就不用提醒了,就如现在我们大人早上起来洗脸刷牙,还要提醒吗?这是习惯!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那么孩子的习惯养成呢,有一个过程,要训练。家长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时候容易乱,早上起来,我的袜子呢?我的鞋呢?裤子都找不到了,东找西找的,很乱。这就是没养成一个习惯。我就建议父母采取一个办法,孩子要从小就开始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晚上睡觉以前,把衣服叠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学的书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开始不会,父母可以指导,演示一下,然后弄乱了让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兴趣,像军人一样,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重要的是要坚持21天,到一个月更好。过了这一个月,孩子就能够养成初步的习惯。所以说很多好习惯都要这么一步一步反复训练出来。
习惯养成贵在坚持。我班有一个10岁的男孩子老是不好好写作业,上课也不认真,非常贪玩,不用心上课。这个孩子如果长期下去就会养成不良习惯,我说:以后每天放了学,你就到我办公室来写作业,好不好?孩子说好!坚持了几天,孩子表现不错。但是有一天我开会,回来晚了,回到办公室一看,没人了,孩子早走了,又去玩去了。第二天我很懊丧,找到这个同学,怎么了,昨天你哪儿去了?孩子说,老师,昨天我去的时候,你不在办公室里。我想你可能有事,我就回家了。第二次,我回到办公室又没有见到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又玩去了。这次孩子编了个理由,他说老师,我看了一眼你还是不在,我就又走了!我知道:这孩子的老毛病又犯了,贪玩的欲望又强烈了,找个理由就往外跑。我知道这样不行,这天晚上我给这个孩子的妈妈打电话,说这样吧,现在你就把孩子给我送来,让他把今天的课补上。孩子太出乎意料了,老师这么认真啊!结果孩子拿着书包到学校里来,我还在备课,陪着他写作业。这个孩子知道了老师这么认真,我回家了还要把我叫来,以后只好坚持,我也尽量地和他一起学习。经过了大概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
父母要反思自身,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首先要从成年人做起。当教育出现困难时,请父母先做一下自我检查。请思考一下:当孩子向我们问好的时候,我们回应了吗?当孩子帮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表示感谢了吗?因为我们的错而伤害了孩子,我们道歉了吗?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我们是否做到了?家长要求孩子读书,自己是否做到了?家长要求孩子有正当的爱好,自己是否以良好的娱乐行为做导向呢?帮助孩子坚持好的行为,好行为坚持得越久,好习惯就会越牢。
第三篇:坚持成长的信念养成读书的习惯
坚持成才的信念养成读书的习惯
尹树国
踏过坎坷的书山,渡过茫茫学海,高
三、初三的学子伴随着青春的旋律,即将迎来高考和中考。两考是国家每年一度的选拔性考试,是一次知识能力、心理体能的综合测试,是一次对个人品质意志的综合洗礼,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于同学们人生十字路口面临的第一次选择,大家应以怎样的心态去应对呢?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呢?在此,我给同学们谈谈我的看法。
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参加这样重要考试,同学们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学校,诚然,能考上重点,对将来的发展无异于如虎添翼,其实,选择普通学校,也能使自己早日成材。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造就不同的人才。从我们总口中学走出了全市第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张并以年四考上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张远高,从本校考入市重点高中的学生中,每四年就有一人考上北大或清华。至于考上其他重点大学的学生就更多了。这些学生有较好的天赋,成就了学业的辉煌。而大多数学生只能在普通学校就读他们有选的择了适合自己学校和专业,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才造就了生命的极致。还有那小桥流水,蝉吟虫唱,彩云追月,惊涛拍岸,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才创造了美景奇观;拿近处来看,高湖台的柳影,张家湖的皮蛋,移民村的土家风味,园林城的油焖大虾,因为选择了适合自身的价值,才有了显著的特色。
如果不顾自身的条件,错误选择,难免贻笑大方,甚至于造成悲剧。一只乌鸦羡慕老鹰俯冲抓小羊的漂亮动作,自己模仿老鹰的动作拼命练习,过了几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就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小羊背上,想完成老鹰那样完美的动作。然而,它的身子太轻,爪子也被羊毛缠住,翅膀的力量还没有足够大,以至于被牧羊人抓住。它不但没有抓住小羊,反而被别人掌握住了命运。乌鸦盲目模仿,演绎了一场悲剧。
古往今来,邯郸学步者,东施效颦者大有人在。现代社会依然如此。没有刘德华的帅气,谢霆锋的迷人,硬要摆个酷姿,理个酷头,弄得不堪入目,令人啼笑皆非。
泰山奇,华山冷,黄山绝,峨眉秀,玫瑰芬芳,百合秀丽,因为他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特色。你芙蓉如面柳如眉,我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是大家闺秀温文尔雅,我是小家碧玉秀丽端庄。你驰骋政坛,跃马商场,我琴棋书画,天下奇绝,大家各有千秋,自成特色。其实,我们各自都是一道亮丽风景,只要适合自己,就能把自己变成最好的。你虽然是一条小溪,却养育了一池精灵,灌溉了一方的沃野。你虽然是一滴水珠,却折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让人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无论你们长成了参天的大树,还是开放成美丽的小花,都成了社会有用之材,都实现了自身价值。
二、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你做什么事都会招来别人的议论和评价,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看问题的观点不同,这些评价往往存在很大差别,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因此,对别人的一面之词不必太在意,要正确对待。
有一个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个客栈里,考前做了两个奇怪的梦。一梦自己在墙上种菜,二梦自己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赶紧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一听,便说:“你还是回去吧。你想想,墙上种菜那不是白费吗?戴斗笠还打伞,那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行李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
是明天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回乡呢?”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那不是高种(中)吗?戴了斗笠打伞,那不是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自信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缺乏自信的人向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父子与驴:
1、父子牵驴步行——有一个妇女见后说:“父子俩放着驴不骑,真是傻瓜。”
2、父子俩骑在驴背上——老农见了说:“这父子俩真没人性,两人压得驴透不出气来。”
3、儿子骑驴,父亲步行——某楼上一群人见了议论道:“这是什么世道呀,年轻人自己去享受,让老人家走路。”
4、老人骑驴,儿子步行——又有人说:“唉,这老人家怎么这样没有爱心呀,自己享受,让孩子受苦。”
5、父子俩抬驴——路人见了笑道:“父子俩真笨,驴是用来骑的”„„
那么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意见或评价呢?要分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取舍。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意见是多种多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我们要善于采纳,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去取舍,为我所用。鲁迅说:“凡是一个人的主张得了赞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
俄国著名化学家布特列洛夫上中学时做实验发生爆炸,老师罚他在脖子上挂大牌子,牌上写着“伟大的化学家”。没料到此事成了布特列洛夫的“内动力”,他鼓足劲,发奋学习,非当个化学家不可。后来,布特列洛夫果然在有机化学方面作出了成绩,真的成了化学家。布特列洛夫说:“这个称号19年前是对我的惩罚,现在实现了。”
又如,书法家启功发愤练字。作家稽康冷话热听,辣话热听。这些故事启示我们:当听到一些不顺耳的话,特别是一些刺激性较强容易让人委屈的话时,如果能够积极地听,“换角度”去听,把它作为前进的车轮,登高的阶梯,那么,进步更快些是有可能的。只有承受得的委屈的生命,才能压不垮,折不断,才能有能屈能伸的韧性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
三、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每一个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很难统一,但有一种兴趣却可以要求一致,那就是读书。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所以说,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参加工作,都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学习的习惯。明代的玉心斋《乐学歌》中说道:“学是学此乐,乐是乐此学,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他把学和乐视为一物,的确是很好的见解。
读书的乐趣是多方面的:有的为增加知识、增长见识,有的为陶冶性情、提高素养,有的只为获取片言之语作为谈论的材料或令人莞尔一笑的资本。无论是为了什么,都会使读者心有所感,乐而望忧。
当夜阑人静,晚风轻拂之际,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拧开一只小台灯,调好一杯香浓苦涩的咖啡,捧出书来,心便进入了一种宁静的境界。
白天的紧张与劳累忘却了,处事的烦劳与愁绪也消失了。没有寒喧与打扰,独自神游于字里行间,那刀光剑影,风雪飘飞,艺术的美妙、人生的感叹,都奔到眼前。待读到会心之处,击掌而笑,与古人交谈;或临窗而立,看星月移动,听树影婆娑,更是乐于其中。
书是人类的生命。人只有一次生命,每人都只有一种生命感受,但每读一本书,就多了一种生命的感受。那么,读过千本万本书,你就拥有了千条万条生命。同样,一个人只能活一次,但只要你从古书读到今书,你就拥有了千百万年的人生经验,就等于从古代活到了现代。
坐在安静的书房里,给自己一点时间,给心灵一点空间,在书籍和音乐中静静的品味生活,享受孤独,恬淡却也隽永——快乐真的不需要理由,寂寞也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好,将要参加中考的同学们,十几年了,大家如春蚕一般吸取无尽的知识营养,从某个角度来说,目的就是为了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蜕变,希望同学们能经受的住最后这道冲破茧壳的痛苦,能坦然的驮起成功和自豪,飞翔我们一生一世的美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中考的号角已经吹响,99度+1度,水就要沸腾了。同学们,未来把握在每一个人的手中,用拼搏去实现希望,用勇敢去收获未来!用优异的成就报效家长,老师和我们自己都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积久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习惯对人的影响巨大。生活中,坏习惯无处不在,也许你正在被它侵蚀,正深受困扰,它就像一个隐形的杀手,污浊人们的心灵。
坏习惯会危害健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吃早餐已成为上班族的习惯。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都知道早晨的时间很重要,但对早餐却不那么重视,理由很多:早晨简直就是争分夺秒;省去一顿早餐,既省钱也省事儿,还减肥。诸如此类的借口很多,殊不知不吃早餐已经对自身的健康埋下了隐患,等过了很长时间或者直到中年才发现,身体有许多地方出了毛病,比如精神不振、贫血、胃炎等等。
坏习惯会损害自身形象。也许你早已习惯站着的时候,缩着左腿或歪着右腿,又或者将两腿交叉。坐着的时候,抖动双腿或跷起了二郎腿,甚至还旁若无人地脱掉难受的鞋子,让穿着袜子的脚出来透透气。生活就是由细节组成,别人正是用这些细节评判一个人,站没站相,坐没坐姿的你可能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别人的心里大打折扣。
坏习惯会降低别人对你的好感。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重视有才有貌的人,也就使得那些人多了些优越感,久而久之他们会习惯性的在别人面前过分自我展示,殊不知,也许仅仅就是一个卖弄的姿势、一种炫耀的语气、一个傲慢的眼神,积累起来就会成为一种令人无法容忍的坏习惯,别人也不会亲近你,反之对你是无尽的厌恶。
会习惯也不利于提升自我价值。现在在社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挺好,安于现状,自我满足,不求上进。古希腊学者说过:“知道的越多,才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而在现代社会,是个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时代,比你优秀的人都还在努力奋斗,你还拿什么来满足呢?
坏习惯的危害远远不止这些,但仅仅是这些,就足以让我们对坏习惯好好重视起来,坏习惯这么害人,为什么我们不努力把它改掉,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让习惯做最好的仆人,而不是做最坏的主人。就从最简单的做起,按时吃饭睡觉;注意站相和坐姿;谦逊待人;追求上进。将坏习惯变成好习惯,人生想要不焕发光彩都难。
第五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读书心得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读书心得
俗语说:树大自然直。其实,很多“树”长大后并不直。作为一名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身为家长,面对着我天真活泼的小孩,更是体会到良好习惯的从小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有深远影响。最近,我认真拜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感觉受益匪浅,书中介绍的很多方法对具有教师和家长两重身份的我有重大指导意义。
很多教师和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在孩子的行为习惯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可就是收效甚微。孩子不是被管、卡、压得笔管条直,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大有“老猫不在,耗子造反”的劲头,让人伤透脑筋。关鸿羽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训练法为主,其它多种方法为辅”的策略。他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读到这,我不禁脸发烧了。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平时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工作中是否持之以恒了呢?有没有时时抓、日日抓、周周抓、月月抓”呢?的确,当我在埋怨学生和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作为引导者的自己也应负有缺乏耐性的责任呢!我想,只要我们能坚持抓好这项工作,做什么事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指日可待了。在这里,关教授还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训练要严之又严,训练要激发兴趣,结合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还要分清层次循序渐进。让孩子明确每一项具体要求,并进行具体指导。在训练过程中,反复强调已形成的良好行为,抓住积极因素,耐心疏导。习惯差的孩子的确非常令人讨厌,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的,应该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有客观原因:譬如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偏差、社会环境的不良等。作为家长和教师,更不应放弃对他们的教育。习惯差的孩子自觉性较差,自控力弱,在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有的家长遇到一点挫折时,觉的心灰意冷,不是把教育的责任丢给老师,扔下“老师,我管不了,这娃儿太调皮了。交给你我放心。”这两句话就心安理得地走掉,或者是雷霆大怒,挥舞拳头,给孩子一顿饱打;有的教师在矫正
孩子不良习惯的时候,觉得自己苦口婆心却毫无用处,于是失去耐性,对孩子冷嘲热讽。这样,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产生“破罐破摔的” 心理。针对这种现状,关教授一再强调培养孩子要反复抓,抓反复,而且,要用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尊重去对待他们,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自愿接受。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总之,拜读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受益一辈子,;相反,如果一不小心养成了某种坏习惯的话,就会在你一辈子受其害,而吃尽苦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同学们从小养成习惯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要养成坏的习惯。否则的话,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习,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