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一个人在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一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因此,教师应努力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学校为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随处可见的图书橱柜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有书看,各种激励、评比措施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而所举行的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更是将孩子的读书热情点燃起来,如读书月、读书节的设立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创建“书香”班级、争做书香少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制作小小书签比赛丰富了学生的读书生活; 读书手抄报、作文比赛使学生的读书成果得到展示;读书交流会上让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图书漂流活动让图书资源得以共享;师生、亲子共读一本书让学生的见解得到了提升„„他们在活动中收获着、成长着„„
久而久之,读书已逐渐成为孩子的习惯,书香在孩子中间弥漫,他们在书海中畅游,品尝着读书带来的甘甜,感受着读书带来的蜕变。
书香溢满校园!
第二篇: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在国旗下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同学都知道马克思、爱因斯坦吧,他们是犹太民族的杰出代表。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舔舔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告诉孩子:读书是甜蜜的,应该抱着欣喜和愉悦的心情来学习,来读书。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家里着火了,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就会告诉他:“你要带走的不是钱财,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华夏文明悠久绵远,足以见证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是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民族。宋人黄庭坚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也足见我们向来就不缺乏爱读书之人。至于为什么要孜孜不倦于读书,我想,每一个同学都不难说出若干言之凿凿的理由。可以说,要想在激烈的现实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读书,也必然离不开读书。
我们中的很多同学也爱读书,他们读名著,丰富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他们读美文,感受着文字的生动音符……正是有了丰富的阅读经历,他们的谈吐才生动具体,回答问题才思维敏捷,看问题才深入透彻;他们不再为写一篇作文而苦思冥想,不再为阅读理解而紧锁双眉,读书为他们打开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当一句句名言经典从他们的口中流淌而出,是不是赢来了家长赞许的目光,是不是得到了老师的鼓励,是不是换来了同学的敬佩……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储备精神财富,这些现在他们还不太明白的经典之作,必将会成为引领自己成长的指明灯,在他们的人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要说: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定位人生的方向。
就让我们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每天都是读书日,每月都是读书节,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
第三篇: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山东成武第二中学马春彦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善思考、能实践、有较高素养的语文教师,我参加了“阅读经典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确定以“教师的经典阅读”为突破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今有句名言说:“教师就是课程。”言下之意,教师不仅是课程,是实施者,也是开发者、建构者、评价者,教师也是课程的一个要素。但前提是什么?前提是教师首先是一个阅读者,首先是一个书生,首先是一本可供学生阅读的活生生的大书。陆游有句诗云:“数简隐书忘世味,半瓯春茗过花时。”书,不但能充盈我们的教学时空,更能拓宽我们的生命时空。“阅读经典与教师专业成长”课题提出:“勤字当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写结合,书写美丽的教育人生。”我希望通过阅读、实践,让自己成为知识丰富的教师。
期间我主要读了《李清照全集评注》,余映潮老师的《阅读教学50讲》。王荣生老师的《听王荣生评课》,孙绍振老师的《名作细读》。
读《李清照全集评注》,通过读她的词和诗来了解其心路历程,了解其不平凡的一生。千年的词韵,千年的美丽,千年的哀愁,千年的惊叹——李清照不愧为中国第一女词人!在我的心目中,这个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她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无所不精。其词作多发于腑肝之诚,始终充溢着坦率而又真挚的情感,她把感情的生命部份发扬光大,毫无扭捏之态。她集女性的柔情美、词人的理想美、性格的阳刚美为一体,委婉曲折,妙而含蓄,可谓“曲径通幽”。其艺术表现力之高超令诸多大家叹服。“多才多艺多情女,多苦多悲多难人”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读《听王荣生评课》,我明白了“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堂上,“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垫脚石,课堂的教学艺术则是“催化剂”,这就跟写作一样,合适的材料、典型的故事永远是好作文的基石,然后才是写作技巧的娴熟运用。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就至关重要了。
读孙绍振老师的《名作细读》,我知晓了语文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细致的阅读,甚至于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进而于细微处发现美妙的风景。
我读的更细致也是我收获最大的一本书就是余映潮老师的《阅读艺术50讲》。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以教学艺术精湛、细腻而驰誉教坛,是教学创新的一面旗帜。我认为余先生的教学艺术有以下几点难得之处:
其一:注重积累。
积累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话题,“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当被练习册、考试卷异化了的语文课堂上,我们通常见到的是课堂上讲授、练习,课外积累。常常忽视了课文这个最重要的积累资源,对此,余先生谆谆教诲:要达到的教学境界应该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积累是语言积累。他的每一节课都有或多或少的语言积累,大到做资料卡片,小到几个美词、雅句。静为一类一类知识的、语言的板块积累,动为用固定句式创作美句、续写美句等等,不一而足、异彩纷呈。更为令人赞叹的是余先生的经过“提炼组合”处理后的单元小结课,艺术的表达了单元内容的精华,体现了典型的积累之美。如他的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小结课教学内容:知道一点常识、识记一批雅词、品味一组奇字、摘录一些美句、学用一种句式、重温一个精段.这样的语言积累教学,如同一股汩汩流动不息的泉水,注入到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丰盈起来,正如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主张:“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不再是课堂亏空课外补的费时低效的语文教学,(斗胆一句:这样的教学无异于平时不注重饮食、锻炼,而去买什么“大力补肾丸”之类的生活状态,舍本逐末)。
其二:注重教学设计之美。
课文是静态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老师最大的艺术就是如何将一篇静态的课文和学生丰富的、动态的心灵世界之间搭建桥梁,使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之间产生碰撞,支撑起学生自己在课文中创造的斑斓广阔的空间。用余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其三:具有诗意之美。
余先生认为分析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所有的单元有一条极为重要的课堂活动的线索串起,那就是“朗读”。必须探求充满琅琅书声的实用的、新型的课型。而且朗读不是泛泛而读,不是常见的“请同学们读这段话,看读懂了什么?”这样的指导,而是有一种分层递进的美。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朗读环节:“用说话的方式来读”——“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读”——“分角色按提示的语气演读”。
同样,余先生的教学评价语言也是精美又富有诗意的。这样就使学生一定能够在课堂学习这个特定的“场”中体验
到语文学习的清新之美、朦胧之美、春意盎然之美。其四:余先生在教育事业的执着精神令我感动。从这本书中摘抄这么几句话:
“在1979年以来的我所订阅的每一期刊物的封面上,都有一个大的„卡‟字,这说明我已经读过它而且做过读书卡片了。”
“在我的书房里,有一个墙面贴满了历年来的各种纸条,那都是关于工作的设想与安排;最远的工作,已经设计到了2008年。”
“暑假中的每一天,我都要写作10个小时以上。冬天的夜晚,我戴着手套打字。”
“1997年,我50岁。那一年,我开始上示范课。”
“2003年,我56岁。但我仍然觉得自己年轻,因为我要从年龄中减掉那被耽误的十余年。” “在一个不让人实现梦的地方,梦的火焰也不能熄灭。”
有位诗人说:“读书香里跳跃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在书香里浸润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生活。”书能把教师的专业托得多高,取决于教师触摸过多少文字;书能把教师的专业带到多远,取决于教师品味过多少书香。的确如此,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写读书笔记,阅读其他成员的文章,反思自己。我积累了宽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了我的专业技术知识,并且我把理论知识适时的应用于课堂实践,让课堂更有效,更有语文的魅力。我会一直读下去。在此,我感谢全体课题研究组成员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更感谢于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谢谢。
第四篇: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连州镇中心小学
梁卫勤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但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学生除了读教科书,很少阅读课外书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应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犹太人对书的热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64本。正因为酷爱读书,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重新复国;正因为酷爱读书,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正因为酷爱读书,犹太人在全世界富豪中名列前茅;正因为酷爱读书,犹太人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占有惊人的比例;也正因为酷爱读书,犹太人也成了一个优秀的民族。犹太人对书的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去舔,让孩子懂得书是甜蜜的,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明、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随着科举的出现,读书人的阅读视野渐渐狭窄了,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学生的读书空间,课堂上实行满堂灌,课下继续题海战术,把孩子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局限在成绩上,孩子哪还有兴趣去读课外书呢?学校本该是学生阅读的场所,学生本该是阅读的主要群体,但现在在校园中很难看到上课前、放学后在教室、在操场边、在林荫下痴心阅读的孩子了。学生阅读范围的狭小,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暗淡,这是令人痛心和发人深思的。
作为班主任,要想很好的引导学生读书,首先要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良好的氛围是很关键的。可以在班级里利用黑板报、宣传画、读书角等布置一些关于阅读的标语,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书籍引领成长,读书丰富人生”、“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今天阅读一点点,明天前进一大步”等。
其次要让学生拥有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这是促进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读一本好书,就犹如同品德高尚的人对话。但由于现在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甚少,这就需要老师们精心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优秀书籍占据学生的阅读时空。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和规范,让那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书籍淡出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阅读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
其三是要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能靠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获得,而是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来“节省“出学生阅读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高效地工作,学生高效的学习。比如我们学校开设的十五分钟阅读课就很好的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其四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幸福。班级可以开展阅读挑战、“我的阅读故事”、诗歌朗诵会、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带入节日一般的欢乐中,另外班级还可以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览、辩论大赛等活动,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幸福。
最后是开展书香家庭建设和亲子共读活动来促进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营造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家庭氛围,培养爱读书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班主任可通过组织家长开展家庭读书会、家庭演讲会等活动,让孩子的阅读更精彩,生活得更幸福。
让我们及早行动起来,每天翻阅几页书,每天写上几句话,每天少休闲一点,每天多和孩子谈一点书,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很有品味,孩子原来也很精彩,生活原来也这般有滋味。
第五篇: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亲 子 阅 读 有 感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有了儿子后,我的这种兴趣总觉得被有关孩子的琐事耽误,有时还嫌他烦,但没想过带着儿子一起阅读,一直沉浸在一个人的书的世界里。
有一天儿子带回一张通知,很认真地向我传达了学校的要求:亲子阅读。对于亲子阅读,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和孩子一起读书。我心想:老妈我每天都在看书,儿子也没学会爱看书,陪她读书就能爱书吗?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试验一下吧,再说也要完成学校交的任务啊。对于儿子,不管是我给她讲,还是和她一起读,我都尽量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让她体会读书的快乐。
我和孩子亲子阅读的时间不算多,坚持得也不好,但确实是种好方法,最起码孩子喜欢,我也能欣喜地看到儿子的变化。不管多累,我则尽量挤出时间陪孩子共读一会儿。儿子特别陶醉于和我一起读书的时刻,在热被窝里,泡脚盆旁,在小院里,都是亲子共读的好地方。
和儿子一起阅读,鼓励孩子,耐心的陪着孩子共同阅读,感受着一种幸福,感受着一种温暖,感受着一种快乐。他那么认真地听你讲,甚至求着陪她读一会,手把手地解释里面词语的意思,表现出孩子对大人的崇拜,对故事的痴迷,对知识的渴望。付出的是对孩子的爱,是一点点的时间,而收 1
获的却是亲情,是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是阅读习惯的养成,这份沉甸甸的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启蒙礼物。
亲子阅读的收获:
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识字能力得到了飞速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养成了爱读书,爱提问,渴望了解新知识的良好习惯。沐浴书香,健全人格。
孩子喜欢书,爱看书,爱翻书;
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亲情,共同感受着幸福;
用书中的小人物、小动物,故事中的小事件去教育、影响孩子的生活,使其初步认识是非善恶。
一切为了孩子!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我深深的体会到亲子阅读带给我们家庭的快乐,感受到书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与孩子共同遨游,共同成长,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享受书籍给人类带来的智慧与快乐!
二〇一一年六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