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2 07:2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

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

邵期友 李论

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

【摘 要】当前社会,人们心理普遍浮躁,道德修养需整体提升,特别是煤矿企业的员工,劳动强度大,平日很难静心修身,有些自以为是,有些苦于无法,总之,都为不思进取找合理借口。鉴于此,特分享几点体会与心得。

【关键词】浮躁;提升;读书;明志;躬行

你知道不知道?这一平常的问句有两种答案:知道或者不知道。但对这个“道”字,我们是否认真琢磨过?道德、道理、道路、道道、知道、难道等等与“道”搭配的词语太多太多,它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百姓日用而不知。

但这个“道”与主题有何关系呢?当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前社会,浮躁是普遍存在人们心中的,“浮躁”在字典里解释为急躁,不沉稳。即行为上漂浮,心理上急躁。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直接导致浮躁心理的滋生,越攀比越感觉社会与命运的不公平,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叹息世间无我立足之处,唏嘘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惊愕别人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一鸣惊人、一蹴而就,甚至哀怨于政府的无能,失望于党的执政能力,质疑于国家的体制。

这种浮躁皆源于不知“道”!

就咱们煤矿人来说,有多少人在抱怨工资低?但是有没有考虑过,有多少人是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事业来做的?有多少人是为了谋生才选择的煤矿?有多少人是把国家的资源作为自己的家产来对待的?有多少人是在默默地学习业务知识的?有多少人在坚持合理、科学的精神而坚守自己的良心?又有多少人在思考我今天为企业做了什么?今天的工作量和我的工资是否成正比?又有多少人在考虑企业在这样低迷的环境下能走多远?我们下一步将如何面对?站在本职岗位上结合自身能力,能为企业贡献什么?又有多少人只知道索取不甘愿付出,总是纵向横向地与同事、与同行、与其它行业的收入相比?又有多少人成天浑浑噩噩、醉生梦死、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我想,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

而这种浮躁亦源于不知“道”!

屹立于冷静的巅峰,察看历史长河,这不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是迷惘的年代,是彷徨的年代。我们要在河湾处静下心来,细思量,荡涤灵魂,武装思想,谨言慎行,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少去琢磨别人,多认识自己,才能知“道”!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看开一点,勿让名利所累。

就当前社会现状,怎样才能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提升道德修养呢?

1.读书

1.1读书的意义

宋皇帝赵恒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培根《论读书》: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

两人都对读书的目的和意义作了很好的概述,所以,不学谓之贫呐!1.2怎样读书

有人对读书抱有天然的恐惧感,一提到读书总觉得乏味。其实,读书就是修炼的过程。想想连静都静不下来的人,还怎么能读好书呢?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学》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我们首要做的就是静心,只有静下心来,我们才能拿起书本细细品味,汲取营养。

读书须有一定的方法,具体因人而异,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针对读书的方法,举例说明,孔丘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东坡读书要分“三步”:第一步是抄一段,第二步是用三个字为题,第三步是用一字为题。欧阳修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徐锡麟以“三心”、“两结合”为特点读书法。“三心”即专心、细心和恒心。“两结合”即读书同修身养性相结合、读书同锻炼身体相结合。马克思读书有“博、记、读”三字秘诀:博,就是博览群书;记,就是折书角、划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就是朗读、熟读,熟读成诵即读出声来。李公朴说从书中跳出来“三条路”:一条是读活书(读书之有物的书);一条是活读书(动脑筋勤思考);一条是读书活(读书联系实际)。茅盾经常采用“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式,形成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遍,消化式,汲取种种精华。总之,读书要用心,方法要灵活,脑筋要勤转。

1.3读什么样的书

有人说,那么多的书,该如何下手啊,实在迷茫,那就择其好者而读之。书海浩瀚,是读不完的,但读一本烂书,简直浪费生命,甚至误导人生,所以读书一定要读经典的书,读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的经典书籍。博览群书是基础,但不是泛泛滥读,一定要有所选择。人是不同的,喜好也不同,有喜欢读励志类的,有喜欢读文史类的,有喜欢读专业性的……。因此,要推荐读什么书真的很难。但就如何提高道德修养,我还是斗胆首先推荐一下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因为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历经五千年而不衰,主要就是靠这些文化精华的持续传承。《道德经》、《菜根谭》、《资治通鉴》、《史记》、《战国策》、《古文观止》都是经典作品,消化之后,必有律己、正己之心。我们是中国人,骨子里、血液里都是这些文化的积淀。

然而,新文化运动使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让我们这一代的人们再回首看原文都非常吃力,所以我们只能读带注解的书籍,读完注解的书之后,再看原文,会有更多的收获。大家不妨读读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杨伯峻先生的《论语今译》,《金刚经》,《白话坛经》等等。还有南怀瑾、季羡林、钱穆等的作品。以现、当代为开端,逐步过渡到近代直至古代的作品,由浅入深的拜读。

其次读张祥龙先生在《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陶铸写的《精神生活 理想 情操》,蔡元培的《中国人的修养》,梁启超《德育鉴》,方志敏《清贫》,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等。

再次读些国外的,比如:休谟的《人性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柏拉图《理想国》,《圣经》,《沉思录》等。还有莎士比亚、歌德、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伏尔泰、普希金、莫泊桑、雨果等的作品以及历次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都是值得一看的。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对读书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还有“一千个读者就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有人说,每本书都有不同的思想,让我们都无所适从,就和儒、释、道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且莫论儒、释、道的分野,其实他们都是为人类而服务的,是人类在思想上的不同取向而已,但都能左右并指导着人生,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嘛!要知道,儒、释、道都是从主观、内部的修炼做起(即要求人们少私寡欲),然后进而研究社会和世界,使自我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智慧的人。

因此,读书是我们提升修养的基础。2.明志

读书让我们变成了一个有思想的人,读书就要有收获,要明白人生的目的,要明理知义,要追求我们心中的“道”,这个道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人生志向。怎样才能达到我们心中的“道”,就需要我们通过读书修炼来的德来慢慢培养。德与道在很多时候互为因果,有点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德”,得也。得道是建立在知道、行道的基础上的。

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毛泽东同志曾深刻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要求全党同志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胡锦涛同志则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同志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思想,就是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

而我们普通老百姓就不需要修德了吗?当然不是,我们更需要修德。老百姓是极其庞大的群体,是道德的主流、基调,能左右一个时代的道德限定,是历史的推动者,是永远的胜利者。只要每个人都尽力做好德业,集体的力量将是何等巨大!

再说,我们如不博览群书、少私寡欲,不能日三省吾身,不懂得“人不学、不知义”的道理,又怎能树立高尚的情操,怎能养吾浩然之气,怎能培养优秀的道德品格。

当下社会,一提及高尚、优秀、正气、精神、信仰等等大家可能会嗤之以鼻,并送上一句“就你清高”!其实,没有必要“你笑我我笑你”,很多情况下都是“五十步笑百步”,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们所向往的“道”是基于内心的良知,是形而上的,因此显得虚无缥缈,不可企及。但正因为如此之难得,所以才渐修。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这些道德思想都体现了 忘我,都不是以自身利益为目的的,它们都渗透着崇德尚义的献身精神,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品格,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大力弘扬的。

不管怎么说,人总要过一辈子。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我们读书要取精华去糟粕,尽信书不如无书。头脑清醒的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不管大还是小,只要不伤害别人,积德累善,淡泊名利,乐于助人,把德行作为第一要务,定能祛除浮躁之症。

3.躬行

只要你认真读书,定会有所收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要多思考,但光思考也不行,必须要付诸行动,不能做思想上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道而不能行之谓之病!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的,我们要保持乐观心态,把读书的心得体会用到实践中去,一点一滴的做,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要发扬王阳明的致良知,做到知行合一,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皆可成佛。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因此,光说不练假把式。有些人大道理懂的一大堆,但一把这些加在自己身上就受不了了,只会要求别人,想想己所不欲能施与人?己不正能正人?

现今很多人都是如此,理论懂得不少,口号提的很多,宣传做得漂亮,落实干得差劲。再说,现在好多基层干部都存有官僚主义,当个队长、班长不干活,只在“指点江山”;当个科长、副科长就像传达员,只需安排落实,如行尸走肉,尸位素餐;有的指手画脚、牝鸡司晨、满嘴官话、神气十足。

想想,我们读书学来的、悟来的道,长期累积的德,专心树立的志,是否在行动上得以体现。习近平说“空谈误国”,同样,“空谈误企”。我们能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能否做到“模范带头做表率,竭尽全力提新人”?能否做到“不说空话、多做实事”?能否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能否做到“淡泊名利,先事后得”?——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可见通往正道的路途是多么坎坷与艰辛。

但我们必须快速行动!躬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明志——行道——得道,这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迂回的过程,所以我们须渐修,直至有一天顿悟。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理论联系实际,践行心中的良知,才能强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逐步提高内在素质,提升道德修养。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最后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来说明读书、明志、躬行等修身养性的历程,与大家共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第二篇: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打造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当代社会知识信息传播媒介日益扩大增多、传播速度加快,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引出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状的思考,并总结了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三个途径:认识人性、参与实践、批判现实。关键词:教育,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修养

一、现实案例

2007年3月19日上午,河北曲周县侯村镇东高固小学,年轻的女教师刘丽娜第一节课便让41名学生全部站着上,不允许写字。第二节课更为离谱,竟让学生依次伸出手,而她则用削铅笔的小刀子划孩子的手心。刚开始,她还是用刀背,但从第二个开始,便改用刀锋,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全班顿时哭声一片……

2007年10月17日上午,18岁的夏井小学四年级一班数学教师潘光礼因听班上学生向他反映,说该班学生何卫经常在上学途中逗留、玩耍,潘光礼竟在上课时间当即对其施行体罚。令该班班长将何卫按在课桌上,用抹布捂住嘴,再由潘光礼先做示范,用教棍殴打其屁股,然后让其他学生依次效仿殴打何卫,事后潘警告学生:谁也不许将此事告诉家长,否则加倍处罚。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被誉为“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缘何频频“出轨”?在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教师的师德教育是不是也应该提升到同样重要的一个高度?在师德的掩盖下,我们教师是不是还存在更严重的心理危机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师生关系不仅是知识赖以传授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学生人生初期人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并且迁移到他的同伴关系,使他与社会与他人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影响他整个的人生。那么我们的老师应当如何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了?

二、当前师生关系存在问题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李壮成、张丽[1]运用教育测量、统计的方法,用数据来说明 了大学师生关系的现状:(1)对当前师生关系总体满意,但问题不容忽视;(2)调查对象不同,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有异;(3)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感情沟通的大门在缩小;(4)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意识增强,但对新型师生关系认识不一;(5)期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对具体途径感到迷茫。在此基础上,他们结合当前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对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出答案:(1)对大学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但重视程度不够;(2)沟通与交流是师生共同的期待,但交往实践却步履维艰;(3)大学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交往观念也应该改变;(4)大学师生关系理论的争论,不应该造成交往实践的困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一个著名的“镜中之我”理论。他说过“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库利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以镜子的反映来说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镜中之我”就是指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可以反观自身,形成自我的观念。而教师期待就是学生实现自我认识的一面镜子,从教师的期待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由此来反观自身的学习、态度等。学生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建立在教师的期待上,并以此来判断自己扮演角色的成败。但是,大学教学中教师忙于自己的学术研究、生活,缺失“教师期待”,即是说教师没有了对学生的期待或者是对学生期望过低,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印象不好继而影响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再则,学生眼中的大学老师应该是教书育人,可是,现实中,教师重“教书”重“学术”轻“育人”,对学生关心不够,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也缺乏认同感。

三、怎样处理师生关系?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辉认为,教师教育学生应该用一种宽容的、包容的心态。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有些教师在教学上对学生严格要求,这是可以的,但是关键还要看用什么方式。老师的惩罚是一把剑,悬在那里。这把剑主要起警示的作用,使用这把剑不能超出范围,一定要把握好度,没有度就会伤害到孩子。老师如果采用体罚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孩子可能会用这种方式对待旁人,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惩罚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就消失殆尽。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立的基础是职业素质,也即为了达到岗位的要求所具备的个人特 2 质,包括经验、资格、能力、行为和价值观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内在的自我道德教育,是教师个人品德形成的内部动力。一个人能当上老师是幸运的,当好一名合格的老师是应该的,当一名被学生赞扬的老师却是不容易的。我们对那些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尊敬不已,这除了跟老师优秀的教学能力有关之外,还跟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关。这些受人尊敬的教师也许惩罚过他的学生,但绝对不会选择伤害学生身体以及人格的方式来惩罚学生。

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主要的、主导的方面是教师。教师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对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状况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课题。

(1)教师从理想层面来看,教师要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最重要的职业操守是热爱学生。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社会意义和内容的爱。教师所爱的对象既不是教师个人的亲属,也不是自由选择的学生,而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学生在品德、智力、性格、相貌、家庭环境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履行培养青年一代崇高职责时所产生的感情,是出于对教育工作的强烈责任心和事业心。

(2)从原则层面来说,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3)从规则层面上来看,教师要严格把关,全面要求学生,但是不能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陶行知老先生是我尊敬和喜爱的老前辈,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是说身为人师,不能随意贬低学生,随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不以一己之私、一己之见对学生有任何伤害。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变得和谐。

四、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的李太平[3]教授等人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方法归纳为三个途径:认识人性、参与实践、批判现实。其中认识人性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想基础,参与实践是主要途径,批判现实则是在认识人性与参与实践中形成的思维立场。

1.认识人性

(1)认识人性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思想前提

修养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人的精神层次的提升问题。认识人性是从精神上进行修养的活动。认识人性可以帮助修养者思考人生,以确立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增强道德修养的勇气。

(2)高校教师认识人性的具体途径——内省、慎独、自我激励

① 内省:即对自己内心进行反省,注重良心在修养中的作用。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要严于剖析自己,提高自己的自觉性,这是由师德修养的实践决定的。内省过程中,还要善于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评价自己,善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境界,不断地跟进社会发展的步伐。

②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修养,是一个人独处时所思、所想、所做能够表里如

一、内外一致,依德行事,以德润身。而道德自律需要慎独、自省等自身修养来完成,它是师德修养的前提。

③ 自我激励:是教师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鼓励自己为达到更高的师德水平而努力的过程。它是激发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内在动力,强化和磨练克服各种障碍和阻力的动力,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

自我激励主要有三种形式:目标激励、成果激励与反思激励。2.参与社会

在教师道德修养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来源与社会生活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自身体会到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明白教师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才能使自己的理念、境界逐渐得以升华。明白教师工作不仅仅是生存的手段,是一项具有生命意义的事业,能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人生价值的目标和理想来奋斗。

(2)社会生活实践对师德修养形成的意义

美国教育学者特拉弗斯说,“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对与错,才能辨别善与恶,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实践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标准及最终目的。3.批判现实

批判是对于是非的判断,也是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与否定,是一个多角度的观察评价。批判的动力来源于道德冲突,需要教师批判各种现实社会关系,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面教育与反面惩罚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呼唤惩罚教育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所需承担的责任,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纪观念,从而使文明、合作的意识渗入到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 李壮成,张丽.大学师生关系现状及原因分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DAXIAN TEACHERS COLLEGE>>2004年第14卷第4期.[] 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湖北人民出版社.P177~207.大学生师生关系现状(2009-04-28 11:03:35)转载标签: 师生关系互信库利杂谈 分类: 社会调查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体会

人是处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思想,这里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即先天性的继承,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环境造就人。遗传因素是内因,环境影响是外因,内因要通过外因起作用。

家庭、社会、学校对一个人来说,都可以认为是环境。人出生以后就要受到教育,父母教其说话、走路、做人,这是家庭教育;当走出家庭,看到外面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心有所感,这是社会教育,但是,对于大部分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他们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呆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学校学习的氛围,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都是至关重要。苏格拉底教出了柏拉图,柏拉图又教出了亚里士多德,可见一位老师的思想,对他的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常常有人说90后太有个性,自私、傲慢、懒惰是对他们的评价。我认为,每个时代都会造就一批人,当时60后也曾看不惯70后,70后也曾对80后有所指点,时代不同,人亦不同,这是社会对人的影响。但是,当我们具体的去看某个学校时,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特点,而一个班级内部的很多学生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共性,这是为什么呢?有学生互相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他们任教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他们产生了影响。学生就像一面镜子,把老师的作用,全部的用自己的言行、成绩反馈出来。所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对学生负责,甚至对这个社会都有益处。具体来讲,教师道德修养的可以从三方面来说:

首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增强师德修养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陶冶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这种内心体验即诉诸情感的道德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应该说,师德修养的增强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其次,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道德生活中,一个具有顽强道德意志的人,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抵制外部的腐蚀和

引诱,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但是如果没有道德意志,即使有了道德行动,也不可能持久。此外,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最后,要重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表现为道德言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在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均属道德意识范畴,它们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影响道德行为的抉择。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道德意识阶段而不去行动,不去履行道德义务,那么,他就只能具有某种道德意愿和动机,而不具有实际的道德品质。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再把这种道德意识贯彻到生活实践中,即践履社会道德要求,完成道德义务。如此身体力行,循环往复,逐步成为人的一种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惟一标准。人民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职业道德自觉性,才能把师德修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第四篇: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笔记

导论部分(4课时)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迅速发展,标志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的发展要靠高科技的拉动,而人才是知识经济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和主宰。知识时代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的教师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持久战。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的培养和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教师教育工作者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工负担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担,因此,师德比其它职业道德有更加强烈的示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位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嬴得成功的力量所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也称教师道德或师德,良好的师德是一位合格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在教师的活动中,思想品德教育是最重要的。德育总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担负着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任务,德育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所以,广大一线的人民教师就要更有责任修炼好自身的道德修养,尤其是职业道德修养,去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体现,也是教师个体示范作用的真实写照。教师要求学生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自己首先必须遵守和执行,而且这种遵守和执行,不仅要在学校课堂上体现,还要贯穿教师的整个生活过程中,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作用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新的课程需要新型的教师。教师教育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

一、新历史时代下的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是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角色的转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师对新的评价方式的认同都直接影响着新教育理念的实施,而这一切又都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紧密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实施新课改的程度和认识深度。新教育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师德上的表现就是在发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上更新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树立高深的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努力发展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

(一)教师不仅要教书,更会要育人

教师的天职是传递知识,但这不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全部,传道、授业的目的是解惑,也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新时期的新型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而要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就是教师的责任了,同时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指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首先是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均势。

(2)培养学习的能力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和智商有关,而且与情商密不可分。21世纪的公民需要获得以下技能: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处理技能、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

(3)教会学生做人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深造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教师在关注每个学生进步和发展,关注每个个体的成长,引导学生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进行追求。

(4)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具进。在新课改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而不断探索,为此教师自身冼应以 学生发展为导向,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理论修养。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课程,走进课程,用新课改中所要求的方法去教育学生。

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关注党的新政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规范》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还要学习江总书记的社会荣辱观,要带头遵守和实践“八荣八耻”,用科学的言行教育孩子,用积极的学懈感染孩子,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使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教师要想以德正其身,还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提升自身一政治素养,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三)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师应以身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单一地向学生教授知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作为教师要严守“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原则,正确施教,维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为“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增光添彩。

(四)学习教科研方法,做研究型教师

教师要发挥其主人翁的地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彼此分离的局面。教师的任务不能只是教学,研究也不能是专家们的“专利”。所以,我们的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新的教育手段和技术,钻研新方法,成为有科研精神的教师,这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体现。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每位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所以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教师只有发挥创新作用,才能带动学生创新。

二、现阶段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在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数

(二)课程观念的转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突出特点是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所以教育活动始终贯穿着教书育人的要求,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是实施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基础

新教育理念的实施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是新教育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课程实施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构成实施课程改革的深层矛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保障实施新教育理念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三、目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存在的问题用表现

(一)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在日常教学中:a、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心;b、缺乏责任心;c、不能很好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d、缺乏现代教育观念。

2、在品德问题上:a、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b、无教师伦理道德;c、不能公平对待学生。

(二)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下不良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

2、教师自身因素影响

3、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不健全

(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加强领导,从上至下高度重视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成立从校长到处室主任,从年级组长到班主任,从家长到学生这种系统的师德监控体系,将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行为纳入有效监控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2、加强宣传,树立先进典范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要把学校以往尤其是新世纪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教师筛选出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成绩,提炼出他们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使广大的教师学习榜样的同时不盲目、不追风、不夸大,切实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3、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和监督评估制度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建立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要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从教行为,对师德不合格教授教师实行“教师聘任一票否决制”。

教师师德是一项永久性工程,必须常抓不懈。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每位教师的师德状况、师德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结果要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和奖金挂钩,把职业道德规范的落实与教师的利益联系起来,让教师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第一章(6课时)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内涵

一、建构科学的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主要反映与一定社会文化相融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它通过个人职业活动的行为方式来体现。

新时期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构成应该包括:

(一)、为师者,德高

作为教师,第一位的素质就是具备较高的思想品质,树立德高为师的职业理想。德高为师,首先要求教师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同时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为人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尊重、认可及依赖,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形成良好首先品质和行为的楷模,并凭借教师高尚的品德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而这些做人的道理,不仅仅依靠知识的传授,更要靠教师的言行表率。教师的首先品质及人格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为师者,学高

教师既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人类文化的工程师,而学校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

1、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某门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业务知识技能。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科架构、发展脉络、学科信念的学科特色。对教师节而言,职业性的素质就是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

2、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

3、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对于教师来讲,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教育科学知识是操作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增强预见性的科学实验性,克服盲目性。

(三)为师者,技高

教育技能,即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能力。也是一名教师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本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创新能力。

(四)为师者,表率为先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核心是教师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培养灵魂,以人促进人的发展。只有提高教师的首先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才能,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教师要执教,必须“为人师表”,必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并要先于、高于、优于一般社会成员,坦诚接受学生、社会与自我 3 的监督、评价。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纯洁灵魂、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一代。

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在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人格楷模。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归结为:以学生为本,教学相长,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一)以学生为本

1、“以学生为本”是当代教育的取向

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社会生活中有生命的主体,教师培养学生与工程师制造产品在本质上有根本的区别。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真正的做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角色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

2、“以学生为本”旨在促进学生发展

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重点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学生为本”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在:教育要在传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在使学生接受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参与实践的行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审视教师的教育角色

以学生为体的教育理念,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教学相长,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学相长,体现在师生关系、教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相长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更进一步明确学生的角色定位,明确工作的性质和自身的作用。师生平等合作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1、师生平等是前提和基础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再是教师为权威主怀,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支持者,需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必须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有偏爱,要树立“生生平等”的观念,喜优厌差是教师必须克服的“劣根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工共同发过程。

2、主动向学生学习是关键

在教学相长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要向教师学习并主动接受教师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并且是主动地学习。

向学生学习,并不是学习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好学精神。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但更多的是与学生一样,是研究学习活动中的共同学习者和研究者。这更要提倡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师生互动是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由简单变为双向的关键。

三、完善合理的师德内容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教师把自身的各种特性作为手段去影响和感染劳动对象,从而使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

(一)热爱学生和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意识

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是热爱学生,这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案例P30-32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成为合格的教师的前提,同时是教育的过程与内容。其中最为本质的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爱岗敬业的职业规范

敬业是一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工作尽职尽责的崇高境界和行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岗位,这是教师道德的前提和基础。一保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案例:P32-34

(三)严谨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特有的要求,教育者只有严谨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可以为人师。

案例:P34-35

(四)教师要终身学习,由教书匠成为研究型教师

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更加强调教师要由单纯的工匠转变成研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进行科研探索,注重课题研究。

案例:P36-38

第二章(6课时)教师新育人观念的形成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是实施新教育理念的关键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是实施新教育理念理论的必要条件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素质是教育转型的重要一步,也是新教育理念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

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对青少年身心发影响,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感受的不只有教师教授的知识,还包括教师的个性、为人、价值观等等。在学校里,教师的一言一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是学生的模仿者。

学生的自主性是随着不同成长阶段变化的,而教师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适时地对学生施以不同的影响和培养。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人创造发挥的过程,就像一件艺术品的创造,是独特的,带有创造者的色彩的。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只有以充分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才能真正充分地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从而真正做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师德的培养和也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期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有: 第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带有光环。

第二、由于学生还处在成长发展的阶段,学生们对于很多事情都要不会客观地去判断分析,而是盲目接受。

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旨在将旧的教育模式转型,提倡以人为本的新的育人观念,即将过去的被动接受模式转变成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是新教育理念实施的核心

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转变育人的观念,也就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除了应该具备崇高的师德,还要具备正确的、符合苛求的育人观念。一名教师教育观念正确与否决定了他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实践和最终结果。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完全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而每一名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也就面了新教育理念顺利实施的核心。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来颂扬教师。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当你选择教师这一“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你就要用你智慧的金钥匙去开户学生的心灵之锁。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传递人类的精神文化和帮助人类继承与发展知识。育人活动就是教师实践活动的中心,教师全部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育人展开的。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学生如何做人。

总而言之,老师品格高尚,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同时在教导好学生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

案例:P43-46

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树立发展的学生观

(一)树立发展的学生观,形成“以人为本”的育人观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首先就是要树立学生的发展中的人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且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极强的可塑性。其次,要树立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观念。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第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要能够真正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

树立新的育人观,教师对学生就会少一些指责和挑剔,多一份鼓励。

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关注,很可能在他以后的成长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二)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育学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被看做能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一。人在接受教育,被改选的同时,也会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不能被忽视的,只有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应该时时渗透其中,应用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去,另外,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只有对学生怀有真诚的爱,才真正能够做到细心关注和爱护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学生无私的爱,教师的价值才能够在其中得到肯定。

案例:P49-51

在案例中老师运用了这样几种教育方法: 第一,要有爱心。第二,要有耐心。第三,要有信心。

教育过程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具体方法如下:

1、对学生要进行心灵引导

2、要善于以掘学生身上的优点

3、要使学生树立起信心

三、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要求树立向学生学习的观念

(一)新教育理念中的教学地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新教育理念中的创新学习体现了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理念的操作平台。教师只有确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自觉转变传统角色,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适合于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逐渐养成创新学习习惯,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1、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转变

创新学习使人具备进入社会能力的一种手段。

在传统观念中: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崇高的;

二、教师是知识和学问的代表;

三、教师地学问高深与否就成了衡量其是否是好的教师的标准。

2、新时代教育理念中教学行为的转向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就尤为重要,创新的学习使学生自己开始探求知识,也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自己的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教师专业发民用工业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时期的教育理念非常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二)树立向学生学习的观念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向学生学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教学中,虽然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的主体,但老师的主要作用也不只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在于示范性的学习,所以新课改视阈下的教学过程实际是师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学有专长,如果不懂问题虚心求教育于学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博中有长。

学生的思想活泼,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

教师在与学生相互学习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某些判断能力、审美能力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了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学目的也能够成功地达到。

(三)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教师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

教师的爱心是专利专利教书育人的基本。教师应该把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自己职业道德的追求和体现,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要有博爱的胸怀,作为教师,最为重要的是要对学生博爱,要爱优等生,也要爱后进生。

爱是流进心里的源泉,爱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三章(6课时)教育爱的价值

一、教育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一)教育爱的内涵及特征

1、教育爱的内涵。

首先、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

其次、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深刻理解。

再次、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深切期望。

2、教育爱的特征。

教育爱是教育工作上的理念形态,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第一、信念性与恒常性。

第二、深刻的社会性和明确的目的性。

第三、表率性与引导性。

第四、无私性与原则性。

(二)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一切优秀教师最好为珍贵 的精神财富。伟大教育家夏乤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斯基摩,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 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案例P63

黄岭村有座山叫太阳山,不高也不大,却有点名气。因为太阳山上有黄岭小学的教学点,这里惟一的教师邹有云,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的称号。

9月6日下午,沿着崎岖山路,翻过4个山头,经过两个小时的跋涉,记者来到太阳山。还没到教学点,老远就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格外醒目。走近邹有云,但见他穿着一件很旧的衬衫,脚上穿的是一双沾满灰尘的凉鞋,与在庄稼地里劳动的农民没什么两样。在这所“袖珍”学校里,今年50岁的他,度过了整整30个春秋。

校园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刚粉刷过的3间小平房,分别是教室和办公室。此时正值课间休息,仅有的13个孩子正在院子里跳皮筋、做游戏„„“我负责太阳山、雷头山和杨家山的教学任务,3个自然村共60户人家,最多时有47个学生。今年除去刚刚毕业的,没有需要入学的适龄儿童,一年级缺档,所以人少一些。明年将有3个孩子读一年级。”邹有云如数家珍般向记者解释。

30年前,这一带曾是县乡领导的心病:山里的孩子到黄岭小学读书路途遥远,一个来回就是15公里路。派老师进山吧,可没人愿去。“作为大山的儿子,我不能让孩子阻在 大山深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后在家务农的邹有云心潮起伏,主动站了出来,要求到太阳山教学点任教。几十年来,他就一直过着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清晨5时起床,夫妻俩挑水、喂猪、洗衣、做饭,料理好家中老人小孩生活,便带着本村的几个孩子一同上路,走45分钟的路赶到学校。

为了不让贫困的学生辍学,他苦口婆心地做家长们的工作,换来了100%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历年来,他所任教的学科成绩年年排全镇前3名,受过他启蒙教育的大学生、中专生有上百个。每学期,邹有云都为交不起书杂费的学生垫付费用。而他自己家中,却连一台黑白电视机都没有;儿女上大学的钱,全是借的,或用助学贷款。

教书,在邹有云朴素的思想中,似乎是一种理所应当的责任。他说:“家人曾反对我教书,我也想过出去打工。但孩子们怎么办?很多人都问我到底图个啥?只图山里的孩子能有个‘好前程’!”

二、教育爱在当前教育中的缺失

教育爱 作为人类最崇高的爱,减员增效在它是一种真正的不求索取的全身心投入,意味眷是是面向全体学生、与教育有关的全部事务,它应该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有教无类的爱,这种爱应该是伴随阗教育者的全部职业生涯。

1、传统教育过程观的负效应。

2、教育中单一的价值取向影响。

3、传统教育目的观的严重错位。

三、新课改下教育爱的育人价值。

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理智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更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

1、教育爱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教育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3、教育爱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

4、教育爱是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源泉。

四、现代教育对教育爱提出的具体要求。

教育爱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必须适应新课改的一系列变革,因此,为适应新教育理念的需要,新课改对这种教育爱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

(一)尊重学生。

1、转变观念,克服以分取人的错误思想。

2、纠正侮辱、歧视、辱骂和体罚学生的错误行为

(二)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在实践中做到热爱学生的起点,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常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闭锁性。

(三)严慈相济

1、严而有格。

2、严而有度

3、严而有恒。

(四)、公正公平对待学生。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不验证看出,教师的教育爱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了教育爱,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

第四章(6课时)教师价值的自我实现与幸福感

一、价值自我实现的含义依据。

(一)价值的含义。

(二)价值自我实现的含义及其心理学依据

1、价值自我实现的含义。

2、自我实现的心理学依据。美国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马斯洛,提出了动机理论。

二、幸福的含义及其依据

(一)幸福的含义

罗曼。罗兰曾说,大家都在谈论幸福,而真正懂其含义的人却不多。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是一种 主观的体验。幸福,简单地说,它是重大的快乐。

幸福既不能简单地归于抽象的精神需要,也不能等同于外在的生活境遇。

价值取向,价值原则制约,基于不同价值观、价值妈向、价值原则的评价,会导致人的幸福追求和幸福感有所不同。

(二)幸福的伦理学依据。

人们通常将幸福归于伦理学范畴,在伦理学中,幸福是一种主观的内心感受。但是由于幸福的概念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因此人们很难给幸福一个准确的概念。

一个人若要示得真正幸福,便应该遵循四项原则:

1、意识正确。

2、选择适当。

3、努力奋斗。

4、修养品德。

三、新历史时代的教育理念中教师价值自我实现及其幸福的描述。

(一)相关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充足的人口资源在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宝贵的劳动力之外,对我国的社会政、经济、文化的芤提出 了十分严重的挑战。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这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新的观念并不是教师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熟悉和应用的,这些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作出回应。这种回应,主要体现在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和理解上,因此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二)教师价值实现的具体内容。

1、建立新刑师生关系。范例一

他1949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他是家里5兄妹中惟一的一个大学生。1953年,冯志远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男子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在那里工作了5年。1958年,冯志远响应国家支持边疆教育事业的号召,不顾新婚不久的妻子的反对,自愿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的一所中学,一年后又主动转到更偏远的关帝中学任教。作为关帝中学教师队伍中惟一的一名大学毕业生,冯志远一口气教了语文、历史、地理、俄语4个科目,从早到晚不停地上课,和学生们一起挤学生宿舍,吃学生食堂。由于关帝中学的学生们都是农民子弟,生活都很困难,他就从工资里拿出钱来,给学生们买书和学习用品,剩下的钱再寄回家里,常年不换新衣服。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11年,期间他一直与妻子分居,以致在他40岁的时候,才和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然而,他每年只有两次机会听儿子叫他爸爸,那就是在每年暑假和寒假回上海时。每次回家,儿子都哭着求他快点回来吧,可他每次都是一边答应,一边告诉妻子好好照顾儿子,因为他的心早就飞回学校了。一次儿子生病了,妻子发来加急电报让他回去,当时正好赶上冯志远班里的学生中考,他一咬牙留在了课堂上,直到学生们中考结束才从宁夏坐火车返回上海。由于冯志远常年不回家,和妻儿的关系也越来越淡,以致他至今未得到妻儿的谅解。

1984年,冯志远突然感到眼前越来越模糊,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由于没时间治病,不久他在一次语文课上双目失明。那一年他55岁,学生们担心他离开学校,而他却作出了“不离开学校,不离开孩子”的决定。失明后的他,没有办法备课,就凭着记忆给孩子们上历史 课。从远古时代到新中国解放,他用说评书的方式将历史讲给学生们听,成为了学生们最喜爱的历史老师。每天早晨,都会有两名学生来到冯志远的床前,为他打来洗脸水,扶着他下床,然后拿着毛巾站在旁边,等老师洗完手后,再将毛巾递过去。上课铃声响起时,学生张涛就会牵起老师的手扶着他走向课堂,全班同学看着冯志远摸索着走上讲台,总会起立齐声高喊:“老师好!”下课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扶着他,来到食堂,争着把自己碗里的菜夹到老师碗里,有的学生干脆直接喂老师吃,常常是十几双筷子同时伸出去,放在冯志远的嘴边,等着老师吃完再送上下一口菜。就这样,在学生们的照顾下,冯志远又坚持当了5年盲人老师,直到60岁退休才正式离开讲台。然而,退居二线的他,仍旧住在学校,只要孩子们需要,他就义务为孩子们辅导,直到他身患脑血栓,无法自理的那一天。范例二 P95 范例三 P95

第五章(6课时)教师职业道德需要体现公正原则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公正是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本质牲的重要范畴,是社会公正的根本要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的集中体现。

一、教育公正的含义。

公正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公平与正义的偷原则。

教育公正是指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人正直玫处理各种关系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在教育伦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

由此看来,教育公正的重要价值。对于国家来说,教育是否公正会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对于个人来说,教育是否公正会影响个人的人生选择及其在社会阶层中所处的位置,并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和谐与进步。

二、教育公正的内容。

教育公正既表现为教师对自己公正,也表现在公正对待同事,领导及学生家长等方面,更表现在正确对待教育对象上。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教师对自己的公正、同侪性公正、对象性公正。

(一)对自己的公正。(二)同侪性公正。(三)对象性公正。

2、与同事团结协作的具体体现。

(1)要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在学校这个教育集体中进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集体的支持与鼓励。

(2)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育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新老教师之间,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关系至关重要。(3)要告别文人相轻的时代,加强配合。

每个教师都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样才能幸与互的团结协作。否则,很验证赢得同事的信任,不能很好地与别人协作,不利于搞好育 人工作。

三、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成功教育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相互音能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相互渗透,将会优化教育资源和环境,协同教育行为,为学生的成长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圈,从而大大强化和提升学校教育的效果,反之会受到破坏。

(一)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邦注意的问题。

1、社会地位的平等性。

2、联系交往的互尊性。

3、教育过程的配合性。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矛盾的分析。

1、由于 对学生了解上和要求上的差异性

2、教师与家长对儿童的情感不一样。

3、教育理论修养水平的差距会使教师与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不一致。

4、教育过程是个复杂的分庭抗礼,学生成长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

(三)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调节。

从教师这方面来说,在处理与学生家长关系时应下四方面的要求:

1、密切联系学生家长,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

2、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在要格平等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4、教育学生尊敬自己的父母。

5、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

如前所述,我们诚心诚意地对待家长,虚心诚恳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就会建立和保持与家长的家庭教育相辅相承的教育方式,只要我们有信心,指导家庭教育就会取得成绩。

第七章(6课时)教师的人格风范

当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严重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时候,我国教育界开始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一声广泛的,史土银 前例的课程改革运动。

一、教师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作用。

(一)人格的内涵。

(二)人格的定义。

二、教师人格的内涵。

换言之,教师人格应该是全社会的表率,是教师为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状态、创造性地认知方式,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的综合体,教师人格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人格特质,即教师个性发展的总水平。

(三)教师人格的作用

1、净化社会风气。

2、有助于教学管理。

3、对学生产生模范作用。

4、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

5、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模范教师胡志珍把献身教育的快乐总结为: 机智应变、巧引善导之乐。教改艰辛、苦尽甘来之尔。弟子情深、慰师谢教之尔。桃李八方,来鸿千里之乐。经验升华,著书立说之乐。学境极至,世人称慕之乐。

三、教师人格的构成与表现。

(一)崇高的德行。

1、对事业的绝对忠诚。

2、对学生的满腔热爱。案例:

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美国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果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

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学生继续做后续调查,看昔日这些男孩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除了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这位老师仍然健在,虽然年迈但仍然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出人头地?

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微笑着回答:“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朴素的话语——我爱这些孩子,简单的道理——爱心能能化腐朽为神奇,爱心能改变一切。这便是老太太的绝招。爱,需要把心放进去;爱,需要奉献。正如这位把全部青春投入贫民窟的老太太。

3、尊重学生。

(二)广博的知识

1、不断学习和把,促进知识更新和积累。

2、学习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缓解紧张不满,甚至是愤怒情绪的方法。

一、沉默的方法。

二、打一个暂停宾手势。

三、用数数的方法。

四、深呼吸。

五、放宽胸怀。

建立一支身心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并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教师、学生都能心情愉快的学校氛围。

(三)文明健康的形象。

教师要有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穿着得体,言行文明,举止大方。

1、语言。

2、举止。

3、衣着。

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他的服装。着装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以人以视错觉的造型艺术,合适的着装 会使人显得年轻,精神,字正腔圆有朝气。不少学生关于模仿老师的着装,教师着装要得体,影响着学生讲整洁,爱卫生,滋生服装的色调和款式的习惯。

四、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一)教师人格魅力塑造的指导思想。取法乎上的策略。

1、是在人生层面努力确立自己的终极价值体系和生活与人格的理想。

2、是要充分认识教育事业的神圣价值,努力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教师人格魅力塑造的基本途径。

1、树立积极的态度。

2、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人格塑造中还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实践,教师教师人格理念的具体化,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具有较强的榜样力量。

1、教师需要确立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追求,并且要为其付出不懈的努力。

2、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

3、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教师良好人格的重要途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教师良好人格的主要途径。教师高尚的人格,不仅反映在精神境界,而且更应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通过教育实践,教师健康,良好的人格得以形成与强化。教师只有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教育实践中云,才能最终发展与形成自己良好的人格。

综上所述,教师的人格风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教师良好人格风范的展现,是教师职业特征的重要体现。教育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教会学生做人。二是教学生做事。

第五篇: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服务水平

----全县公务员开展职业道德培训

为了提高我县行政机关广大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的要求,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印发《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通知精神,决定在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职业道德干部在线培训学习。

此次培训采取干部在线学习方式。学员首先进入“山西干部在线学院”网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入学习网页,然后再点击进入公务员职业道德课程学习。学习期间,我们将对各单位职业道德培训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估。在课程学习完成后,由组织部、人社局对全县近1000名公务员进行统一闭卷考试、登分,考试成绩不合格的还要进行补考,并将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公务员管理股

张红霞

李瑛

王开慧

2013年9月26日

下载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荣淑霞“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其必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从古至今,国内国外,人们都......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点体会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点体会 笔者认为,加强师德修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勤于学习。 一是学理论。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真......

    关于教师道德修养的一点体会

    关于教师道德修养的一点体会 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

    教师如何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体会 落冲小学:郭江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

    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心得体会  这个学期,我认真地学习了《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真是收获不少,下面就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培训心得2 教师:李盛东 这次我谈谈对教育公正这点学习的心得。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公正是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本质牲的重要范......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培训心得1 教师:李盛东 此次我参加了《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对于其中教师的人格风范,有以下心得: 当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严重影响......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教师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受人尊重。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在现代的教育中,还有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