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学习心得
QHSE体系文件学习心得
近期,在分公司领导的指示下,对公司下发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系统的阅读和学习。通过学习,使我对公司2012版体系文件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以下三点体会:
1、对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更加明晰
通过对文件的阅读和学习,了解了质量、环境、安全三种管理体系的发展和联系,三种管理体系对象不同,但管目标一致,均作用于企业组织的生产过程,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都是按照PDCA循环模式来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通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避免工作重复和效率低下,可以达到组织的管理效果最佳,从而达到节约管理资源,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目的,三个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通过学习体系管理文件,明确了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从而全心全力的协助部门领导建立健全各项相应工作流程,使管理更加规范,改变过去职责不明、接口不清等管理弊端。
2、使我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
通过对体系文件和管理手册及标准的学习,使我熟悉了整个体系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自己的岗位和相应负责的业务,有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对所负责的工作目标根
据总公司的目标进行合理分解,落实到相应负责的项目,并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纳入考核,提出改进意见,实施管理评审,保证所负责项目完成的各项目标和指标要高于公司制定的目标和指标。
3、形成牢固的过程控制和遵守制度流程观念
通过对体系文件和管理手册及标准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只有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了精细化的过程控制,才不会让预期制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只空洞的存在于文件中。
同时也认识到遵守制度的重要性,一切按章办事,不能随意省略更改流程;不仅员工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更要遵守;特别强调执行力,制定了计划就必须认真执行,公司下达的重点工作计划是不能打折扣的。
正如体系文件中所述“在当前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抓住机遇,迎合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扩大趋势,建立健全QHSE综合管理体系并取得相关国际标准的认证,是开启21世纪国际国内市场的钥匙,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着眼于未来的长远眼光。”QHSE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是将企业的质量(Quality)、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将这些组织目标融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它是对企业管理资源进行整合的探
索与尝试,这已成为企业实施有效管理的趋势和潮流。它为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综合实力,提供了管理手段和工具。是目前企业管理方面全世界公认的先进管理体系。
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强对体系文件的学习,并结合自身所处岗位对文件中涉及到的国际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加强对体系的理解和运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学以致用,协助亚太部领导提高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为实现分公司管理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精细化,圆满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石化公司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工作总结
1998年,公司开始宣传贯彻iso9000族标准,按照iso9002:1994标准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1999年7月份顺利通过认证审核并取得认证证书,同时通过了3号喷气燃料产品认证。2002年完成2000版的转换。
2001年,公司开始贯彻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并按照q/shs 0001.1-200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标准的要求编制《hse管理手册》(a/0版)。
2002年11月,公司进行机构改革,实行了扁平化管理,原来的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2002年12月,总经理组织召开了管理评审会,对管理体系在新机构体制下的实施进行了策划。2003年3月发布了《质量手册》(e/0版),并于2003年9月通过了监督审核。同年8月,发布《hse管理手册》(b/0版)。
公司通过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提高了管理水平,树立了良好市场形象,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信赖。目前,公司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正积极策划质量、健康、安全、环境(qhse)的一体化管理。
质量方针
以人为本,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实现安全生产,不断质量改进,用高质量的产品回报社会。
质量方针含义: 人是生产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以人为本,就是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人上,努力营造“团结、奋进、文明、严细”的工作氛围,创造健康、安全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支既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有高尚的职业情操的职工队伍。
技术科学水平决定了产品质量水平,特别对我们石化行业,装置设备的技术水平尤为重要,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科学,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质量改进,才能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质量需求。
管理是技术发挥作用的保障,科学的管理能够使技术科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先进的技术科学和先进的管理科学使我们的企业如虎添翼。
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提供用户满意产品的保证,保护环境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用户的需求是企业存在的前提和理由,不断进行网质量改进,用高质量的产品回报社会是我们企业的最大心愿,我们将为此做不懈的努力。
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针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中石化hse方针,追求最大限度不发生事故,不伤害健康,不破坏环境,创石化企业一流的hse业绩。
我们承诺:
1、严格遵守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标准(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制度及其它与hse相关的要求。
2、坚持预防为主,通过持续进行危害网识别及风险评估,实行有效的隐患治理方案,系统地控制危害,持续有效地预防火灾、爆炸、中毒、伤亡等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
3、不间断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实行有效的管理方案,推行清洁生产,有效地使用能源和资源,系统地控制和降低炼油生产全过程的污染。
4、不断地加强领导层及全体员工hse意识及技能培训,努力营造崇尚安全、健康及环保的企业文化。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定期进行审核和评审,确保hse管理体系得到充分、有效的实施及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hse绩效。
5、定期公布企业的hse业绩,向社会展示hse的承诺,并关注相关方的要求。
第三篇:工程QHSE管理体系
xxxx工程
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
QHSE管理体系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日期: 编制单位:
-1-(共8页)
xxxx工程
本项目组按xxx公司QHSE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予以持续改进。结合本项目,制定体系如下:
一、编制依据
1、《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2、xxx公司QHSE管理体系
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质量目标
1.1工程安装、改造项目合格率100%,1.2电气试验项目合格率100%;
1.3顾客满意率95%;
2、安全目标
2.1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重大设备事故为零,交通事故为零,人身死亡事故为零; 2.2重大施工质量事故为零;
2.3保护生态环境,因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为零; 2.4无传染性疾病流传,无辐射伤害和职业病发生。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施工实行全过程污染控制,推行清洁施工。工程完工撤离现场时,机具设备要有序拆除和搬运,现场清理干净,恢复原貌。
3、管理过程
-2-(共8页)
xxxx工程
3.1职责管理过程
3.1.1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教育会议,监督现场工作情况,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1.2主持项目的质量分析会,并组织施工项目的交工验收控制计划、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3.1.3组织项目的质量自检、自查活动,随时检查无损检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2资源管理过程 3.2.1人力资源
a、施工前,做好施工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b、对上岗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如电焊工、电工等),必须经过培训教育考核并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特殊工种还要持有有效的安全操作证上岗;
c、各工种施工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3.2.2机械资源
a、各种设备、材料应按指定地点堆放;
b、带电的施工机具及设备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电和损坏以及接地是否可靠,要有一定的保护措施;
c、氧气、乙炔瓶应分开放置,并且距离明火10米以上,同时应防止在烈日下爆晒。乙炔必须装有防止回火装置。3.2.3材料资源
a、选用经审核的合格供方提供的产品。严格按计划组织设备、材
-3-(共8页)
xxxx工程
料进场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 b、设备、材料进入现场,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附有相关证明;
c、设备、材料进入现场要登记台账,并按技术说明要求妥善保管、放置整齐,保证设备、材料不受损坏;
d、施工中所使用的量具,应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技术服务实现过程
4.1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图,正确选定施工所需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及各项规定,以正确指导施工,避免误用而引起的质量事故; 4.2认真审阅施工图纸,熟悉设计意图和施工规范,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准备工作,将一些质量隐患实现予以消除。
4.3严格对施工机械和检测仪器、测试设备、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管理。所有投入施工的设备应事先做好维护、保养及性能实验工作,使设备以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各种检测仪器及器具应检定合格,以保证检测仪器、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测试数据正确无误;
4.4 配备有资质的人员进行过程监督。
5、分析和改进过程 5.1 总则
为确保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及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运行的有效性、符合性,本项目组策划并实施对顾客满意程度、施工全过程的监
-4-(共8页)
xxxx工程
视、测量,并进行监测、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信息,为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5.1.1对工程全过程进行检查控制,分析相关质量情况及分析反馈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安全、廉洁、高效;
5.1.2组织管理体系的评审,分析管理体系的不符合项,并向公司提出合理意见,确保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5.1.3持续改进管理体系,使工程服务质量符合本公司文件规定,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
5.1.4工程过程中执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程序》、《安全培训管理程序》、《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移动式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和安全用具管理程序》、《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程序》、《承包商安全管理程序》、《起重设备及吊装作业安全管理程序》、《安全标志与安全防护装置管理程序》、《机动车辆安全管理程序》、《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程序》、《职业健康管理程序》、《电气作业安全管理程序》、《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安全检查程序》等; 5.2 监视和测量 5.2.1顾客满意 a.总则
旨在评价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识别可改进的机会,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使顾客和相关方满意。
-5-(共8页)
xxxx工程
b.控制要求
管理体系涉及的顾客,除用户外还包括上级领导、外来参观者、在本区域内活动的其它人员等;
保证服务过程中顾客的满意;
项目组负责对顾客和职工反馈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整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测评项目组的服务及管理体系绩效满足顾客需要和期望的程度,找出应改进的方向。反馈给管理者代表和/或主管领导,由其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5.2.2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a.总则
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评价过程的业绩,证实过程是否保持其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b.控制要求
对管理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归口管理。采用适当的方法实施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对不同的过程采取不同的监视和测量方法,如:日常的监督检查、考核、调查、评审、数据分析、目标考核等。
在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中发现过程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项目组应对该过程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确保过程的结果的符合性。
5.2.3 工程的监视和测量
-6-(共8页)
xxxx工程
a.总则
通过对工程进行检验和试验有效控制,确保其达到或满足规定要求。
b.控制要求
1)电气设备的检验和试验
2)执行各项规定,保证电气设备的检验和试验始终处于受控状态。3)进货检验:
对不同电气设备,按其相应的检验说明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未经检验的设备不准投运;
对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准使用。并作好标识,隔离放置,以防误用;
依据采购合同对设备进行进货检验。
5.3 设备交接试验
a、设备交接试验按由第三方试验人员完成,b、试验结果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技术档案; c、设备交接试验依据安装进度要求和试验计划有序进行。5.4运行设备试验
a、运行设备试验由试验人员负责,依据试验规程,定期试验,保证其满足规定要求,-7-(共8页)
xxxx工程
b、试验合格的设备送电运行前应填写设备试验记录、“试验报告”,并向当值运行人员交待清楚;
c、试验不合格设备应退出运行,如急需放行时,必须经业主和监理批准,做好标识以便追溯。5.5移交工程检验和试验
a.确保移交工程质量满足规定要求,b.编制验收方案,对工程验收进行可行性评审; c.组织有关单位参与工程的移交验收。5.6数据分析 a.总则
通过对工程管理过程的数据收集、分析和使用,为管理体系改进提供可靠的信息。
b.相关人员依据其职责,负责项目组数据的收集、传递、汇总、分析。
1).数据和信息的收集
项目组应主要收集以下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采购品检验和试验的数据, 收集有关新技术、新工艺和环境绩效的信息;
管理体系审核的数据及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报告及管理评审的决定、措施等信息;
顾客及其他相关方反馈的信息(包括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建议、抱怨等内容);
-8-(共8页)
xxxx工程
通过与顾客面谈、发放调查表,设置意见簿、意见箱、监督举报电话等形式,了解顾客工程服务质量是否满意,并做好记录,以便于对顾客满意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相应纠正预防措施。负责收集生产过程中有关质量管理的信息; 项目组相关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信息的收集。2)数据和信息的传递
项目组对收集的信息应进行初步的分析,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后及时反馈给公司。
3)数据或信息的分析和处理
项目组负责对上述数据或信息进行分析,以了解顾客和相关方的满意程度、未来的需要和期望,了解工程的质量现状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执行的具体成效。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管理体系须改进的内容,确定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5.7 改进
4.7.1持续改进 a.总则
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绩效,确保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b.控制程序
-9-(共8页)
xxxx工程
1)通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及相应的纠正、预防、改进措施,建立自我完善的机制,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和绩效不断提高。
2)项目组通过建立、实施、保持各项控制程序,成立小组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来实现程序日常的持续改进。
3)对较为重大项目的改进活动及涉及现有过程更改策划,在策划时要考虑:
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和确定改进方案; 评价改进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制定改进方案实施的步骤和组织实施; 评价改进的结果(有效性和效率)。
4)改进计划的内容及管理分别由项目组按负责范围编制相应的改进计划报公司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三、技术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给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90:2005),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来实行管理、验收。
-10-(共8页)
xxxx工程
四、质量保证
1、对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进行必要的校对,防止不同型号产品混用,对产品质量全过程明确控制。
2、施工设备,从购量、验证、使用、维护、保养、维修、封存、报废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完好设备,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3、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检验和试验,工序施工前对构筑物和结构部位,标高水准点、模板,安装位置进行复检为下道工序所隐蔽的工程进行隐蔽前的检验,分别进行分项分部工程的评定,组织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参加过程试验。确保每一施工过程质量合格。
4、组织有关管理操作人员对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学习、研究,严格按合同要求进行施工。
5、对文件资料进行认真校核,确保施工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文件的使用有效版本。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6、质量、严格按采购程序对采购物质实施控制确保采购物资符合工程质量要求。最终保证工程质量。
7、全部工作由我公司独立施工,确保工程每道工序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11-(共8页)
第四篇:QHSE管理体系标准
Q/SY2.2-2001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 管理体系要求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QHSE标准目录1 范围 1.1 总则 1.2 应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QHSE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4.2.2 管理手册 4.2.3 文件控制 4.2.4 记录控制
4.3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5.2 以顾客、员工、社会为关注点 5.3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 5.4 策划
5.4.1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目标 5.4.2 QHSE管理体系策划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5.5.2 管理者代表 5.5.3 内部沟通 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5.6.2 评审输入 5.6.3 评审输出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6.3 设施及其完整性 6.3.1 基础设施 6.3.2 设施的完整性 6.4 工作环境 过程管理(产品实现)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2 与顾客、员工、社会有关的过程 7.2.1 与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要求确定 7.2.2 与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要求评审 7.2.3 外部沟通 7.3 设计和开发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7.4 采购和供方管理 7.4.1 采购过程 7.4.2 采购信息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7.4.4 供方(承包方)管理 7.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确认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7.5.4 顾客财产 7.5.5 产品防护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7 健康安全环境风险管理 7.7.1 因素识别 7.7.2 建立判别准则 7.7.3 风险与环境影响评价 7.7.4 风险管理具体目标与指标 7.7.5 制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 7.7.6 运行控制
7.7.7 应急反应计划与响应 7.7.8 变更管理 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员工、社会满意 8.2.2 内部审核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2.5 健康安全环境监视和测量 8.3 不符合的控制 8.3.1 不合格品的控制 8.3.2 事故、未遂事故管理 8.4 数据分析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8.5.2 纠正措施 8.5.3 预防措施
Q/SY2.2-2001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范围 1.1 总则
Q/SY2的本部分为有下列需求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组织、相关方规定了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
a)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满足顾客、员工、社会及相关方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b)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包括持续改进体系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相关方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而达到顾客、员工、社会满意。1.2 应用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有限公司所属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组织,以及期望提高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的其它相关方。
当本部分的任何要求由于组织及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删减仅限于第7章中7.1~7.6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涉及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要求不得删减,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部分。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Q/SY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使用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Q/SY2.1-2001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3 术语和定义
Q/SY2.1-200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注1:因考虑到几个标准中使用术语的不一致和符合国际惯例,在本部分中使用术语“组织”取代SY/T6276-1997中的“公司”;“不合格”等同于“不符合”;使用术语“承包方”与GB/T19001-2000中的“供方”同时使用;ISO9000-2000中的“产品”与“活动、产品或服务”同时使用。
注2:本部分使用供应链: 供方—组织—顾客。QHSE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部分的要求建立QHSE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组织应:
a)识别QHSE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1.2); 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控; 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QHSE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注:上述要求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危害因素管理、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监控等管理的过程。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QHSE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承诺的方针、目标; b)管理手册;
c)本部分要求需要形成文件的程序;
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e)本部分所要求的记录。
注1:本部分出现的“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注2:不同组织的QHSE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 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 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c)人员的能力; d)相关方的要求。
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4.2.2 管理手册
管理手册是组织根据其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目标而全面描述体系的管理文件,主要供组织内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提供客户以及第三方审核机构使用,集中表述组织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保证能力。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管理手册。管理手册要求:
a)QHSE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 b)为QHSE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c)QHSE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4.2.3 文件控制
QHSE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2.4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b)对文件定期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再次批准; 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应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2.4 记录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Q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保证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4.3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定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其它应遵守的要求,并明确获取渠道、评审要求。组织保存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是有效的,并应将其要求传达给有关的员工和相关方。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对其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明确的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证实其承诺:
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员工、社会及相关方要求的重要性;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制定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 c)确保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目标的制定; d)进行管理评审; e)确保必要资源的获取;
f)组织应建立和维护企业文化,以支持Q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5.2 以顾客、员工、社会为关注点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员工、社会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员工、社会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2.1)。5.3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不能与上级组织的方针相违背;
b)对满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保持预防措施有效性的承诺;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目标的框架; d)在组织内及其它相关方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定期评审。组织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应形成文件。5.4 策划
5.4.1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各层次上建立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目标。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保持一致。5.4.2 QHSE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对QHSE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目标和4.1的要求。
b)在对QHSE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QHSE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得到规定和沟通。5.5.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QHSE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QHSE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员工、顾客、社会要求的意识。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QHSE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5.5.3 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确保对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组织应确保各级员工了解:
a)沟通方式和改进工作程序的建议渠道;
b)组织的方针、目标及其自身在实现方针、目标中各自的作用和责任;
c)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健康、安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已建立的预防、控制和削减措施及应急反应程序;
d)紧急情况下的外部联系手段。
组织应当明确对有关质量健康安全环境重要信息的评审要求。组织应确保员工参与和协商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应保持信息沟通的记录(见4.2.4)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QHSE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对QHSE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需的评价要,包括对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的评价。
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5.6.2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审核结果;
b)顾客、员工、社会及相关方的反馈信息和意见; c)过程的绩效和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符合性; d)资源状况;
e)重大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现状; f)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g)以往管理评审结果的落实情况; h)可能影响QHSE管理体系的变更; i)改进的建议。5.6.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决定和措施: a)QHSE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方针及目标的修订或制定;
c)与相关方要求有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改进; d)资源需求;
e)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6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 a)实施、保持QHSE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保证持续满足顾客、员工、社会及相关方的要求。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质量健康安全环境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组织应:
a)确定从事影响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活动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 b)对员工完成工作的能力应进行评价;对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评价; c)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 d)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e)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目标; f)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4.2.4)。6.3 设施及其完整性 6.3.1 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质量健康安全环境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如安全消防设施、环保设施等); b)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
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信、检测手段、各种预防、应急控制措施等)。6.3.2 设施的完整性
组织应确保健康、安全、环境的关键设施的设计、建造、采购、操作、维护和检查,达到规定的目标并符合规定的准则。
对建设项目、设施购置在建造前应进行评价,以本质安全设计作为削减风险的最佳预防措施,保证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保证设施完好的程序应当考虑结构完整、过程控制、点火控制和保护、检测、关闭、应急反映和救生系统等有关要素。
组织应当对设计与标准之间的偏差进行评审,找出偏差的原因并形成文件。6.4 工作环境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符合质量健康安全环境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7 过程管理(产品实现)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组织应策划和开发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所需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的策划应与QHSE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4.1)。
在对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 a)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目标和要求;
b)针对相应活动、产品或服务确定过程(项目)、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产品或服务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和服务接收准则; d)为过程实现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合于组织的运作方式。注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做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健康安全环境计划(相当于质量计划、健康安全环境计划)。
注2:组织也可将条款7.3的要求应用于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过程的开发。7.2 与顾客、员工、社会有关的过程
7.2.1 与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a)顾客、员工、社会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与活动、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7.2.2 与活动、产品服务有关的要求评审
组织应对与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要求实施评审。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员工、社会做出提供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承诺之前进行(如在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受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
a)活动、产品或服务要求得到规定;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 c)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评审结果及评审所产生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若顾客、员工、社会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组织在接受顾客、员工、社会要求前应对要求进行确认。
若活动、产品或服务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已变更的要求。
注:在某些情况中,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而代之对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评审。7.2.3 顾客沟通
组织应对以下方面确定并实施与外部沟通的有效安排: a)活动、产品或服务信息;
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改; c)意见反馈,包括顾客、员工、社会抱怨。7.3 设计和开发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 a)设计和开发阶段;
b)适合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并确保有效地沟通和明确职责分工。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更新。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应予以规定,并形成文件,保持记录。这些输入应包括: a)功能和性能要求; 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c)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 d)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 f)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应对这些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输出应:
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 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d)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在适宜的阶段,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 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b)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4 采购和供方管理 7.4.1 采购过程
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7.4.2 采购信息
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 b)人员资格的要求; c)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
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做出规定。
7.4.4 供方(承包方)管理 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组织应对供方提出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要求,并要求供方保证其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与组织质量健康安全环境要求相一致。对于工程技术服务,组织应对供方提出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的管理要求。组织与供方之间应当有特定的关系文件,以便于相互明确各自的职责,在工作之前解决所有分歧,认可有关工作文件。组织应当:
a)在确定供方的过程中应当考虑供方的资源;
b)要求工程供方编制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例卷,并进行审核、评价; c)对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
d)对实施的结果进行再评价,并作为下次选择的依据。7.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a)获得表述活动、产品或服务特性的信息; b)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HSE计划); c)使用适宜的设备;
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 e)实施监视和测量;
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些过程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组织应对这些过程做出安排,适用时包括: 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c)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d)活动、生产或服务过程的前期评价和过程中的评价; e)记录的要求(见4.2.4)。f)再确认。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和服务。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在生产和服务中健康、安全、环境控制所需要的标识(标志)应当满足使用的法规要求或其他要求。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时,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注1: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注2:标识中应明确产品标识、职业健康安全标识、环境标识。7.5.4 顾客财产
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纳入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或其它相关方,并保持记录(见4.2.4)。
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7.5.5 产品防护 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应:
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b)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 c)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d)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e)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破损或失效。
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7.7 健康安全环境风险管理 7.7.1 因素识别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系统地确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范围应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组织应鼓励各级员工参与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识别。7.7.2 建立判别准则
组织应建立判断和识别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判别准则,并评价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准则的要求。
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未达到判别准则的要求时,组织应制定风险削减措施或修订判别准则。判别准则的修订或放宽应经过评审并得到管理者的批准。
组织应收集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规定(见4.3),以确定与这些要求和规定相符。
注:判别准则来自法律法规要求、合同规定、公司方针或工业标准等。7.7.3 风险与环境影响评价
a)风险评价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对已识别危害因素的风险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的实施程序,考虑对人、环境、财产等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实施程序应包括:
1)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或服务; 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或服务。
3)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是由组织还是由外部所提供的设施); 4)本组织生产的产品及相关方提供的产品。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目标时,对这些评价的结果加以考虑。b)环境影响评价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对已识别环境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的实施程序,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这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7.7.4 风险管理具体目标与指标 组织应当针对有关健康、安全、环境关键性的管理、活动和任务,建立适当、具体的目标和指标。这些目标和指标应当根据组织的方针、目标、风险管理要求、生产及商业的需要而制定,并且是可验证和可实现的。组织应当定期评审这些指标的连续性和实用性。7.7.5 制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
a)制定风险削减措施
组织应选择和采取措施来削减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风险及其影响。在制定风险削减措施时应当考虑:
1)在任何时候都应强调预防措施; 2)采取本质安全设计和保证设施的完整性; 3)应用从事故中总结的应急反应措施;
4)控制和风险削减措施失败的可能性和对措施进一步完善的需要;
5)有可行的管理和现场监督规定,以保证风险削减措施有效和随后的工作要求得到实现; 6)操作人员理解和掌握风险削减措施和工作要求。
注1:风险削减措施应包括预防事故(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控制事故(即限制其时间和范围)、降低事故长期和短期的影响(即减少其后果)等部分。
注2:在任何情况下,组织都应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投资和效益回报、当前的科学技术知识,采取一些措施将风险降到合理实际并尽可能低的水平。
b)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应保证:
1)制定并保证旨在实现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管理方案,制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以及确定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组织应将已确定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形成文件;
2)对组织的特定的活动和任务、产品或服务进行策划,以确定工作目标和指标、资源需求、工作进度、程序和工作指南;
3)健康、安全、环境策划的输出应形成文件,组织应当针对新情况的需求和条件的变化定期对策划形成的文件进行评审和修订。7.7.6 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控制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并针对这些活动制定计划,确保他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运行。建立的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方针、目标和指标的运行情况,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b)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c)对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已标识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将有关要求通报供方;
d)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并降低风险,应对作业场所、过程、装置、运行程序等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7.7.7 应急反应计划与影响
组织应保证:
a)对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那些可预见的突发事件系统地进行评审、分析和记录; b)在设施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之前,就需要考虑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 c)建立、形成文件和完善对潜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计划,并传达到指挥和控制人员、应急服务部门、可能受到影响的员工和供方、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相关方;
d)定期进行训练、演习和其它合适的方法来检查、完善应急反应计划,评价应急反应计划的效果; e)对应急反应所需的设施定期评价和保养、使之处于完好状态;
f)定期评审和修订应急反应计划;应对组织、员工的应急程序和响应措施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应急反应计划进行修订。7.7.8 变更管理
组织应当有计划地控制组织内人员、场所、过程和程序等永久或暂时性的变更,以避免对健康、安全、环境的有害影响。
组织对变更的控制应遵循规定的程序: a)对提议的变更及其实施要明确并形成文件;
b)对变更及其实施可能导致的健康、安全、环境风险进行评审和做出记录; c)对认可的变更及其实施程序形成文件; d)提议的变更应当经过授权部门的批准。
所有变更都应在相应的文件中予以明确,并应对各种变更做出相应的规定。
注1:当新的操作或者更改操作会引起管理体系的变化,变更管理不再适宜,组织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计划。
注2:可能造成健康、安全、环境影响变更的例子在实施指南中说明。8 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组织应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a)证实活动、产品的符合性; b)确保QHSE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这些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员工、社会满意
作为对QHSE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组织应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关于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监视,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8.2.2 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QHSE管理体系是否: a)符合策划的安排、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 b)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c)有效地满足了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d)符合法律及法规的要求。
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见4.2.4)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做出规定。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及其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8.5.2)。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QHSE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符合性。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明确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见4.2.4)。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8.2.5 健康安全环境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程序,对可能具有健康安全与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包括:
a)确定适用于组织所需的定性和定量测量; b)规定监测程序、测量地点和频次; c)主动的绩效测量和被动的绩效测量; d)定期评价对有关法律及法规的遵循情况; e)足够的数据记录和监视与测量结果;
f)监视和测量结果与指标发生偏离时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8.3 不符合的控制 8.3.1 不合格品的控制
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做出规定。
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 a)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品;
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检查,以证实其符合要求。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8.3.2 事故、未遂事故管理
组织的各级机构应建立事故、未遂事故的管理程序。管理程序包括其报告、调查、采取纠正措施或处理的过程。
组织应明确向执法部门报告事故的程序。由于突发情况或QHSE 管理体系的缺陷所引起的事故,负责部门应当进行调查。调查应尽快开始,并要考虑事故现场、人员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组织应明确事故处理的工作程序和责任,所采取的措施应与发生QHSE管理体系不符合情况时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工作程序相一致。事故调查所确定的责任应与事故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程度相符合。
所有的未遂事故,各级组织也应向有关部门报告,调查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所有事故、未遂事故都应被记录(见4.2.4)。注:事故、未遂事故统称为“事件”;“未遂事故”指未造成伤害、后果的事故。8.4 数据分析
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QHSE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些数据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
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有关方面的信息: a)顾客、员工、社会满意(8.2.1);
b)与活动、产品或服务要求的符合性(见7.2.1);
c)过程和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供方(承包方)。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组织应通过利用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的方针和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5.2 纠正措施
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不符合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评审不合格(包括相关方抱怨); b)分析不符合的原因;
c)评价防止不符合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 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8.5.3 预防措施
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确定潜在不符合并分析其原因; b)评价防止不符合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 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第五篇:QHSE管理体系
QHSE管理体系
一、QHSE管理体系的定义
二、QHSE管理的需求和目标
三、QHSE管理体系的特性
四、QHSE工作方法与重点
五、QHSE体系八大原则
六、QHSE系列标准
一、QHSE管理体系的定义
指在质量(Quality)、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al)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在ISO 9001标准、ISO 14001标准、GB/T28000族标准和SY/T 6276 《石油天然气工业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共性兼容、个性互补的原则整合而成的管理体系。
二、QHSE管理的需求和目标
满足顾客的需求、保证员工的 安全、保护周边的环境。
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做到无事故、无伤害、无损失。
三、QHSE管理体系的特性
四个特性:整体性、层次性、持久性、适应性,是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体系。
四、QHSE工作方法与重点
(一)工作方法
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改进
(1)整个体系的循环
(2)某项管理业务的循环
(二)工作重点
1、通过过程识别和控制规范管理
--职责落实(职能分配)
--制度建设(体系文件化)
2、通过风险控制避免各类事故
-- 不合格品
-- 安全隐患
-- 环境污染
五、QHSE体系八大原则
1、以顾客、员工和社会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员工和社会。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员工和社会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员工和社会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员工和社会期望。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8、与相关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相关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