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遥感传感器的总结
遥感传感器的总结
1.传感器名称:AVHRR(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地球观测卫星名称:美国NOAA极轨气象卫星系列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 发射日期:NOAA-11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88年9月24号;NOAA-12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91年5月14日;NOAA-14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94年12月30号;NOAA-15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98年5月13号;NOAA-16卫星的发射时间为2000年9月12号;NOAA-17卫星的发射时间为2002年6月24号;NOAA-18卫星的发射时间为2005年5月11号;NOAA-19卫星的发射时间为2009年2月6号。
光谱范围:AVHRR共5个波段(0.58—12.5μm):
CH1,可见光红波段,0.58—0.68μm; CH2近红外波段,0.725—1.1μm; CH3中红外波段,3.55—3.93μm;
两个热红外波段CH4为10.5一11.3μm和 CH5为11.5—12.5μm 光谱分辨率:是一种五光谱通道的扫描辐射仪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AVHRR的扫描角± 55.4º,扫描带宽2800km;星下点分辨率为1.1km,远离星下点处约为4km。
常规轨道特征:近极地太阳同步近圆形轨道,双星系统,轨道高度870km和833km,周期101.4min。
应用:①大尺度区域(包括国家、洲乃至全球)调查;②中小尺度区域的调查;③进行农作物估产;④判识水陆边界,河口泥沙海冰;⑤测量地面温度。
2.传感器名称:VHRSR(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
地球观测卫星名称:“风云”气象卫星系列:“风云1号”,“风云2号”,“风云3号”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中国
发射日期:Fy—lA、1B分别于1988年9月和1990年9月发射升空。Fy—lC于1998年5月发射,(Fy—lD于2002年5月15日发射);1997年6月10日FY-2A发射,2000年 6月25日FY-2B发射。
光谱范围:0.48—0.53μm;0.53-0.58μm;0.58-0.68μm;0.725-1.1μm;10.5-12.5μm 光谱分辨率:有五个通道的多光谱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仪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瞬时视场角IFOV为1.2mrad,总扫描宽度约3000km,星下点分辨率为1.1km。
常规轨道特征:“风云一号”和“风云3号”是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又称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是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轨道高度约35800km,定位于东经l05º的赤道上空。应用:①自然灾害监测及预报 ;②环境监测;③探测植物和土壤中的含水量;④海洋科学研究 ;④天气预报及气象学、气候学研究。
3.传感器名称:RBV(反束光导管电视摄像机)
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1、Landsat2、Landsat3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
发射日期:LandSat1的发射时间为1972.7.23;LandSat2的发射时间为1975.1.22;LandSat3的发射时间为1978.3.5。光谱范围:0.5—0.75 μm 光谱分辨率:有三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185 km 扫描宽度,40m分辨率
常规轨道特征:轨道高度为915km;轨道倾角为99.125°;运行周期为103.267min ;重复周期为18天;长半轴为7285.438km。南北纬70度之间,陆地卫星由北往南运行中,地方时大约在上午9时多至11时多。
应用:应用于侦察系统,光学和电学贮存及扫描变换,但由于RBV成像率低,工作欠稳定,仅获得很少资料。
4.传感器名称:MSS(多光谱扫描仪)
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1、Landsat2、Landsat3、Landsat4、Landsat5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
发射日期:LandSat1的发射时间为1972.7.23;LandSat2的发射时间为1975.1.22;LandSat3的发射时间为1978.3.5;LandSat4的发射时间为1982.7.16;LandSat5的发射时间为1984.3.1。光谱范围:0.5—12.6 µ m(只有Landsat 3有热红外)光谱分辨率:Landsat-3有五个波段,其余有四个波段。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185 km 扫描宽度,约80m分辨率。
常规轨道特征:landsat—1—3的轨道高度为915km;轨道倾角为99.125°;运行周期为103.267min ;重复周期为18天;长半轴为7285.438km。Landsat—4/5的轨道高度为705km;轨道倾角为98.22°;运行周期为98.9min ;重复周期为16天;长半轴为7083.465km。南北纬70度之间,陆地卫星由北往南运行中,地方时大约在上午9时多至11时多。
应用:多光谱扫描仪广泛用于航空遥感,主要应用于陆地的资源探测,环境监测,如区分健康与病虫害植被;划出大型地质体的边界,区分规模较大的构造形迹或岩体;监测地物热辐射与水体的热污染,并可用于热制图。
5.传感器名称:TM(专题制图仪)
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4、Landsat5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
发射日期:LandSat4的发射时间为1982.7.16;LandSat5的发射时间为1984.3.1。光谱范围:0.45—12.5 µ m 光谱分辨率:有七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像幅185×185公里,单波段像元数为38023666;可见光/红外分辨率 30m,热红外 120 m。常规轨道特征: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一30°)的上午成像,轨道高度为705km;轨道倾角为98.22°;运行周期为98.9min ;重复周期为16天;长半轴为7083.465km。
应用:①用于判别水深,研究浅海水下地形、水体浑浊度等;②识别植物类别和评价植物生产力;③用于区分植物类型、覆盖度、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等,此外该波段对裸露地表、植被、岩性、地层、构造、地貌、水文等特征均可提供丰富的植物信息;④勾绘水体边界,识别与水有关的地质构造、地貌等。
6.传感器名称:ETM+(增强型传感器)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7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
发射日期:LandSat7的发射时间为1999.4.15 光谱范围:0.45 ~12.5 µ m 光谱分辨率:有八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每一景覆盖面积:185km*170km,重叠率:赤道上相邻两景图像旁向重叠率7.3%,轨道方向重叠率为5%;单色15m,可见光/红外分辨率 30m,热红外 60 m。常规轨道特征: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一30°)的上午成像。
应用:①用于水体穿透,分辨土壤植被;②用于观测道路/裸露土壤/植被种类效果很好;③用于估算生物数量;④用于分辨道路/裸露土壤/水;⑤感应发出热辐射的目标;⑥对于岩石/矿物的分辨很有用。
7.传感器名称:OLI(陆地成像仪)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8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
发射时间:LandSat8 的发射时间为2013.2.11 光谱范围:0.433–1.390µ m 光谱分辨率:有九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成像宽幅为185x185km,空间分辨率为30米,其中包括一个15米的全色波段。常规轨道特征: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一30°)的上午成像。
应用:①用于海岸带观测,包括水汽强吸收特征可用于云检测;②在全色图像上更好区分植被和无植被特征。
8.传感器名称:HRS(高分辨率立体成象装置)地球观测卫星名称:SPOT 5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SPOT地球观察卫星系统由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设计制造,瑞典、比利时、欧盟、意大利等参加。发射时间:2002.05.03 光谱范围:0.433–1.390µ m 光谱分辨率:有六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90秒内实时获取120km宽、600km长的立体像对,图像为全色模式,沿轨道前进方向分辨率为10m,垂直于轨道方向分辨率为5m,生成的DEM高程精度优于10m。常规轨道特征:采用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轨道高度约832km,轨道回归周期为26天,通过赤道的地方时为10点30分±15分。
应用:①模拟飞行的数据库;②移动电话网络的设计;③在同一时刻以同一辐射条件获取立体像对,获取大视场、高分辨率的影像;④三维模拟仿真数据的制作。
9.传感器名称: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成像装置)地球观测卫星名称:SPOT
1、SPOT
2、SPOT 3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SPOT地球观察卫星系统由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设计制造,瑞典、比利时、欧盟、意大利等参加。
发射时间:SPOT 1的发射时间为1986.02.21;SPOT 2的发射时间为1990.01.21;SPOT3的发射时间为1993.09.25 光谱范围:0.5–0.73µ m 光谱分辨率:有四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地面扫描宽度为60km,当进行侧向(可达27°)扫描时,每一影像覆盖面积为80×80公里;地面分辨率全色波段为10米,多波段为20米。
常规轨道特征:采用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轨道高度约832km,轨道倾角约为98.7°,轨道回归周期为26天,通过赤道的地方时为10点30分±15分。
应用:①用于调查城市土地利用现状;②区分城市主要干道;③识别大型建筑物;④监测自然资源分布;⑤区分植物类型和评估作物长势。
10.传感器名称:CCD相机
地球观测卫星名称:CBERS—1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中国与巴西 发射时间:1999年10月14日 光谱范围:0.45—0.73μm 光谱分辨率:有五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扫描幅宽为113公里,CCD相机在星下点的空间分辨率为19.5米 常规轨道特征:采用太阳同步极轨道,回归周期为26天;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回归周期内的总圈数:373;卫星平均高度:778km;交点周期:100.38min;降交点地方时:10:30 应用:①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每年更新全国利用图;②测量耕地面积,估计森林蓄积量,农作物长势、产量和草场载蓄量及每年变化;③监测自然和人为灾害;④快速查清洪涝、地震、林火和风沙等破坏情况,估计损失,提出对策;⑤对沿海经济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提供动态情报;⑥勘探地下资源、圈定黄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资源区,监督资源的合理开发。
第二篇:传感器总结
传感器总结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活动将主要依靠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及获取、传输与处理。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是现代科学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可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的总称。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发展迅猛,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许多国家已将传感器技术列为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现代传感器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拥有广泛的开发空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传感器的定义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结构
很多非电学量(包括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早期都采用非电学
量方法测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被测量的准确度、速度和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方法已不能满足测量要求,必须采用传感器电测技术,把非电学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需用各种传感器来监控生产过程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特别是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使自动化过程更具有准确、快捷、效率高等优点。
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它的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是化学量、生物量等;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可以是气、光、电物理量,主要是电物理量;输出输入有对应关系,且应有一定的精确程度。传感器的作用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数据的转换和控制信息的采集。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大部分组成。有时也将转换电路及辅助电路作为其组成部分。
材料
传感器材料分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四大类。
半导体传感器材料主要是硅,其次是锗、砷化镓、锑化铟、碲化铅、硫化镉等。主要用于制造力敏、热敏、光敏、磁敏、射线敏等传感器。
陶瓷传感器材料主要有氧化铁、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锆、氧化
钛、氧化铝、钛酸钡等,用于制造气敏、湿敏、热敏、红外敏、离子敏等传感器。
金属用作传感器的功能材料不如半导体和陶瓷材料广泛,主要用在机械传感器和电磁传感器中,用到的材料有铂、铜、铝、金、银、钴合金等。
有机材料用于传感器还处在开发阶段,主要用于力敏、湿度、气体、离子、有机分子等传感器,所用材料有高分子电解质、吸湿树脂、高分子膜、有机半导体聚咪唑、酶膜等。
性能
传感器性能指标主要有:灵敏度、使用频率范围、动态范围、相移。
灵敏度:指沿着传感器测量轴方向对单位振动量输入x 可获得的电压信号输出值u,即s=u/x。与灵敏度相关的一个指标是分辨率,这是指输出电压变化量△u 可加辨认的最小机械振动输入变化量△x 的大小。为了测量出微小的振动变化,传感器应有较高的灵敏度。
使用频率范围:指灵敏度随频率而变化的量值不超出给定误差的频率区间。其两端分别为频率下限和上限。为了测量静态机械量,传感器应具有零频率响应特性。传感器的使用频率范围,除和传感器本身的频率响应特性有关外,还和传感器安装条件有关(主要影响频率上限)。
动态范围:动态范围即可测量的量程,是指灵敏度随幅值的变化
量不超出给定误差限的输入机械量的幅值范围。在此范围内,输出电压和机械输入量成正比,所以也称为线性范围。动态范围一般不用绝对量数值表示,而用分贝做单位,这是因为被测振值变化幅度过大的缘故,以分贝级表示使用更方便一些。
相移:指输入简谐振动时,输出同频电压信号相对输入量的相位滞后量。相移的存在有可能使输出的合成波形产生崎变,为避免输出失真,要求相移值为零或Π,或者随频率成正比变化。
有机材料用于传感器还处在开发阶段,主要用于力敏、湿度、气体、离子、有机分子等传感器,所用材料有高分子电解质、吸湿树脂、高分子膜、有机半导体聚咪唑、酶膜等。
优缺点
从传感器分类看优缺点 按传感器输出信号分类 模拟式:输出信号为模拟信号。数字式:输出信号为数字信号。
按结构形式分类:柱式、桥式、轮辐式、悬臂梁式、板环式等。柱式:特点是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加工,成本费用低,密封性能良好,对于潮湿环境很适用,可设计成压式或拉式的,可以承受很大的载荷;其缺点是位移量小、灵敏度低。
桥式:传感器弹性体为桥式,其两端用两只螺栓紧固到下面的支撑体上,其弹性体与支撑体之间有一间隙,为弹性体的受力变形空间。
该类传感器的特点如下:由于传感器与秤体之间的连接为要求很低的间隙配合,所以安装方便,维护简单,重复性好。
轮辐式:高度低、精度高、抗偏心载荷和侧向力强。
剪切梁式:该类传感器有以下特点:输出信号不受称重点位置变化的影响;线性好、精度高;传感器受拉伸与压缩时,切应力的幅度与分布基本相同,即传感器的拉伸、压缩灵敏度基本相同,所以特别适用于同时受拉和压的测量;外形低、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安装和维修;结构简单易于密封;抗侧向力强。
板环式:特点是输出灵敏度高、受力状态稳定、温度均匀性好、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可制成拉压2种型号,对于0.5~30吨的拉压方式称重传感器,这种方式是很好的。
发展方向
对比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相关条件的日趋成熟,传感器技术逐渐受到了更多人士的高度重视。当今传感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特别是基于光电通信和生物学原理的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家乃至世界信息化产业进步的重要标志与动力。
由于传感器具有频率响应、阶跃响应等动态特性以及诸如漂移、重复性、精确度、灵敏度、分辨率、线性度等静态特性,所以外界因素的改变与动荡必然会造成传感器自身特性的不稳定,从而给其实际应用造成较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在
不同场合对传感器规定相应的基本要求,以最大程度优化其性能参数与指标,如高灵敏度、抗干扰的稳定性、线性、容易调节、高精度、无迟滞性、工作寿命长、可重复性、抗老化、高响应速率、抗环境影响、互换性、低成本、宽测量范围、小尺寸、重量轻和高强度等。
同时,根据对国内外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对传感器各性能参数的理想化要求,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与概括:一是开发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二是实现传感器集成化、多功能化及智能化;三是实现传感技术硬件系统与元器件的微小型化;四是通过传感器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整合,实现无线网络化。
第三篇:传感器总结
1.7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如何用公式表征这些性能指标?
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指标: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等。
1.8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其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反映输出值真实再现变化量的输入量的能力。可以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分析。2.2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
答:金属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的应变效应。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的压阻效应。半导体应变片的主要优点是灵敏系数比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大数十倍,且它的横向效应和机械滞后极小。但半导体应变片的温度稳定性和线性度比金属电阻应变片差得多。2.5试述应变片温度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补偿方法?
答:由于测量现场环境温度改变而给测量带来的附加误差,成为应变片的温度误差。产生原因: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补偿方法:电桥补偿法,应变片的自补偿法,热敏电阻补偿法。3.1何谓零点残余电压?说明该电压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方法。
答:零点残余电压的存在使传感器输出特性在零点附近的范围内不灵敏,限制着分辨率的提高,零点残余电压太大,将使线性度变坏,灵敏度下降,甚至回使放大器饱和阻塞有用信号的通过,致使一起不在反映被测量的变化。
产生原因:(1)由于两个二次测量线圈的等效参数不对称,使其输出的基波感应电动势的幅值和相位不同,调整磁芯位置时,也不能达到幅值和相位同时相同;(2)由于铁心的B-H特性的非线性,产生高次谐波不同,不能互相抵消。
消除方法:(1)在设计和工艺上,力求做到此路对称、线圈对称,铁心材料要均匀,要经过热处理去除机械应力和改善磁性。两个二次侧线圈窗口一致,两线圈绕制要均匀一致。一次侧线圈绕制也要均匀;(2)采用拆圈的试验方法减小残余误差。其思路是,由于两个二次侧线圈的等效参数不相等;(3)在电路上进行补偿。线路补偿主要有:加串联电阻、加并联电容、加反馈电阻或加反馈电容等。
3.2如何改善单极式边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
答:在实际中,为了改善非线性,电容传感器常做成差动形式。3.3为什么电容式传感器易受干扰?如何减少干扰?
答:电容式传感器的容量受其电极的几何尺寸等限制,一般为几十到几百皮法,使传感器的输出阻抗很高。因此传感器的负载能力差,易受外界干扰影响而产生不稳定现象。3.11什么是压磁效应?什么是正压磁伸缩,什么是负压磁伸缩?
答:某些铁磁物质在外界机械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产生机械应力,从而引起磁导率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压磁效应。
当某种材料受拉时,在受力方向上磁导率升高,而在与作用力相垂直的方向上,磁导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磁伸缩。相反,某些材料受拉时,在受力方向上,磁导率降低,而在与作用力相垂直的方向上,磁导率升高,这种现象称为负压磁伸缩。
4.1光电传感器的特点是什么?若采用光电传感器可能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答:光电传感器就是以光电器件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电绝缘抗电线位移,线速度,角位移,角速度。
4.3二进制码和循环码各有何特点?
答:二进制:(1)n位的二进制码盘具有2种不同编码,其容量为2,其最小分辨率
nn(2)二进制码为有权码,编码Cn,Cn1……C1对应于1=360°/2n,它的最外圈角节距为21。由零位算起的转角为=C12i11(3)码盘转动中,C1变化时,所有Cj(j
i1n
循环码:(1)n位循环码码盘与二进制码一样具有2种不同码制,最小分辨率为
n1=360°/2n。最内阻为Rn码道,一半透光,一半不透光。其它第i码道相当于二进制码盘第i+1码道向零位方向转过1角,它的最外圈R1码道的角节距为41;(2)循环码码盘具有轴对称性,其最高位相反,而其余各位相同;(3)循环码为无权码;(4)循环码码盘转到相邻区域时,编码中只有一位发生变化,不会产生粗大误差。
4.7说明光导纤维的组成并分析其导光原理,指出光导纤维导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光导纤维是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石英玻璃丝制成的,每一根光导纤维由一个圆柱形内芯和包层组成,而且内芯的折射率略大于包层的折射率。真空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然而入射到纤维中的光栈都能限制在光导纤维中,随光导纤维弯曲而走弯曲的路线,并能传播很远的距离,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载体为光,当光导纤维的直径比光的波长大的多时,可以用几何光学原理,说明光在光纤内的传播。
5.1试述磁电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答:磁电式传感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磁路系统,由它产生恒定直流磁场,为减少传感器的体积,一般采用永久磁铁;另一部分是线圈,有它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另外,还有一些外壳、支撑、阻尼器、接线装置。磁电式传感器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E=—kdt,如果线圈是N匝,磁场强度为B,每匝线圈平均长度为la,线圈相对磁场运动的速度为ddx=-NBla=-NBlav,可以用来来直接测量速度,如果dtdt在传感器的信号调节电路上加一个积分电路或微分电路,就可以用来测量位移或加速度。v=dx/dt,则整个线圈产生的电动势为E=-N5.2试述霍尔效应的定义及霍尔传感器的告你工作原理。
答:半导体薄片至于磁场中,当他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一致时,半导体薄片上平行与电流和磁场方向的两个面之间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工作原理:在垂直与外磁场B的方向上放置半导体薄片,当半导体薄片流有电流I时,在半导体薄片前、后两个端面之间产生霍尔电势UH,霍尔电动势的大小和激励电流I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成IB,RH为霍尔常数。d5.7说明单晶体和多晶体压电效应原理,比较石英晶体和压电陶瓷各自的特点。答:(1)石英晶体是天然的六角形晶体,在直角坐标系中,x轴平行于它的棱线,称为电轴,通常把沿电轴方向的作用下产生电荷的压电效应称为纵向压电效应;y轴垂直于它的棱面,称为机械轴,把沿机械轴方向的力作用下产生电荷的压电效应称为横向压电效应;z轴表示其纵轴,称为光轴,正比,与半导体薄片厚度d成反比,级UH=RH 2 在光轴方向时,不产生压电效应。
压电陶瓷是人工制造的多晶体,在极化处理以前,各晶粒的电畴按任意方向排列,当陶瓷施加外电场时,电畴由自发极化方向转到与外加电场方向一致,此时,压电陶瓷具有一定极化强度,这种极化强度称为剩余极化强度。由于束缚电荷的作用,在陶瓷片的电极表面上很快就吸附了一层来自外界的自由电荷,正负电荷距离大小因压力变化而变化,这种由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的现象就是压电陶瓷的正压电效应,放电电荷的多少与外力的大小成比例关系,Q=d33F(2)石英晶体作为常用的压电传感器具有转换效率和装换精度高,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固有频率高,动态特性好,工作温度高达550℃(压电系数不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工作湿度高达100%等优点,它的稳定性是其它压电材料无法比拟的,刚刚极化后的压电陶瓷的特性是不稳定的,经过两三个月以后,压电系数才近似保持为一定常数,经过两年以后,压电常数又会下降,所以做成的压电传感器要经常校准,另外,压电陶瓷也存在逆压电效应。5.9简述压电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
答:压电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动态特性好,静态特性差的特点,该传感器多用于加速度和动态力或压力的测量。6.4什么是电阻温度计的三线制连接?有何优点?
答:如图所示(背面),G为检流计,R1,R2,R3为固定电阻,Ra为零位调节电阻,热电阻Rt通过电阻为r1,r2,r3的三根导线与电桥连接,r1和r2分别接在相邻的两桥臂内,当温度变化时,只要他们的长度和电阻温度系数相等,它们的电阻变化就不会影响电桥的状态。电桥在零位调整时,使用R3=Ra+Rt0,Rt0为热电阻在参考温度时的电阻值。优点,能够有效的消除由于连接导线电阻随环境温度变化而造成的测量误差。6.5简述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答:热电偶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势变化的传感器,它由两种不同的金属A和B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个接触端温度不同,即T>T0时,回路中会产生热电势EAB(T,T0),其中,T称为热端,T0称为冷端,A和B称为热电极。热电势的大小由两种材料的接触电势和单一材料的温差电势所决定。
6.6试用热电偶的基本原理,证明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则
6.7简述热电偶冷端补偿的必要性,常用的冷端补偿有几种方法?并说明补偿原理?p175 答:由热电偶的测温公式可知,热电偶的热电势大小不仅与热端温度有关,而且也与冷端温度有关。只有当冷端温度恒定时,才能通过测量热电势的大小得到热端的温度。当热电偶冷端处在温度波动较大的地方时,必须首先使用补偿导线将冷端延长到一个温度稳定的地方,再考虑将冷端处理为0℃,这就是热电偶的冷端处理和补偿。
补偿导线法:补偿导线在100℃(或20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与热电偶相同的热电特性,用它连接热电偶可起到延长热电偶冷端的作用。
热电偶冷端温度恒温法:在一个保温瓶里放冰水混合物,1个标准大气压(101.325KPa)的冰和纯水的平衡温度为0℃。在密封的盖子上插上若干支试管,试管的直径应尽量小,并有足够的插入深度。试管底部有少量高度相同的水银或变压器油,若放水银则可把补偿导线与铜导线直接插入试管中的水银里,形成导电通路。不过在水银面上应加少量蒸馏水并用石蜡封结,以防止水银蒸发和溢出。
计算修正法:在实际应用中,热电偶的参比端往往不是0℃,而是环境温度T1,这时测量出的回路热电势要小。因此,必须加上环境温度T1与冰点T0之间温差所产生的热电势后才能符合热电偶分度表的要求。根据连接导体和中间温度则有:E=(T,0)=E(T,T1)+E(T1,0)。可用室温计测出环 境温度T1,从分度表查出E(T1,0)的值,然后加上热电偶回路热电势E(T,T1),得到E=(T,0)的值,反查分度表即可得到准确的被测温度T值。6.8简述热电偶冷端补偿导线的作用。答:
1、实现冷端迁移。
2、降低电路成本
6.9在一测温系统中,用铂铑——铂热电偶测温,当冷端温度为t0=30℃时,在热端温度t时测的热电势E=(t,30℃)=6.63mV,求被测对象的真实温度。解:查表可得:E=(30,0)=0.173mV,E(t,30℃)=6.63mV,所以E(T,0)=6.63+0.173=0.803 mV 反查铂铑——铂分度表可得,t=121℃
6.10有哪些非接触式测温方法?请简述其工作原理 答:(1)光学高温计:它是目前工业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非接触式测温仪表。精密光学高温计用于科学实验中的精密测试;标准光学高温计用于量值的传递。光学高温计可用来测量800℃到3200℃的高温。由于用肉眼进行色度比较,所以测量误差与人的经验有关。光学高温计测量的温度称为亮度温度(TL),被测对象为非黑体时,要通过修正才能得到非黑体的真是温度。
(2)光电高温计:光电高温计是由人工操作来完成亮度平衡工作的,其测量结果带有操作者的主观误差。它不能进行连续测量和记录,当被测温度低于800℃时,光学高温计对亮度无法进行平衡。它采用新型的光电器件自动进行平衡,达到连续测量的目的。
(3)辐射温度计:它是根据全辐射强度定理,即物体的总辐射强度与物体的四次方成正比的关系来测量的。它由辐射感温器和显示仪表两部分组成,可用于400℃到2000℃的高温。辐射高温计测量的温度称为辐射温度TE.。被测对象为非黑体时,要通过修正才能得到非黑体的真实温度。
(4)比色温度计:比色温度计是通过测量热辐射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波长的光谱辐射亮度之比来测量温度的。其特点是准确度高,响应快,可观察小目标(最小可到2mm)。用比色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称为比色温度Ts,它与物体的真实温度T很接近,一般可以不进行校正。7.3差压式流量计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每部分的功能
答:差压式流量计由节流装置、引压导管和差压变送器组成。
节流装置:安装于管道中产生差压,节流件前后的差压与流量成开方关系。引压导管:将节流装置前后产生的差压传送给差压变送器。
差压变送器:将节流装置前后产生的差压转换为标准电线号(4—20mA)。7.6:质量流体计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科里奥利流体计的工作原理?
答:质量流量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式,即直接输出质量流量;另一类为间接式或推导式,如应用超声流量计和密度计组合,对它们的输出再进行乘法运算以得出质量流量。答(1)该流量计是一种直接精密地测量流体质量流量的新颖仪表,以结构主体采用两根并排的U形管,让两根管的回弯部分相向微微振动起来,则两侧的直管会跟着振动,即它们会同时靠拢或同时张开,即两根管的振动是同步的,对称的。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是利用流体在直线运动的同时处于一旋转系中,产生与质量流量成正比的科里奥利原理而制成的一种直接式质量流量仪表。
7.11比较差压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涡街流量计的优缺点。
答:差压式流量计是一类应用最广泛的流量计,在各类流量仪表中其使用量占居首位。近年来,由于各种新型流量计的问世,它的使用量百分数逐渐下降,但目前仍是最重要的一类流量计。优点:(1)应用最多的孔板式流量, 计结构牢固,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2)应用范围广泛,至今尚无任何一类流量计可与之相比拟;
(3)检测件与变送器、显示仪表分别由不同厂家生产,便于规模经济生产。缺点:(1)测量精度普遍偏低;(2)范围度窄,一般仅3:1~4:1;
(3)现场安装条件要求高;(4)压损大(指孔板、喷嘴等)。涡街流量计是属于最年轻的一类流量计,但其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通用的一类流量计。优点:(1)结构简单牢固;(2)适用流体种类多;(3)精度较高;(4)范围度宽;(5)压损小。
缺点:(1)不适用于低雷诺数测量;(2)需较长直管段;(3)仪表系数较低(与涡轮流量计相比);(4)仪表在脉动流、多相流中尚缺乏应用经验。电磁流量计
电磁流量计是根据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制成的一种测量导电性液体的仪表。
电磁流量计有一系列优良特性,可以解决其它流量计不易应用的问题,如脏污流、腐蚀流的测量。优点:(1)测量通道是段光滑直管,不会阻塞,适用于测量含固体颗粒的液固二相流体,如纸浆、泥浆、污水等;(2)不产生流量检测所造成的压力损失,节能效果好;(3)所测得体积流量实际上不受流体密度、粘度、温度、压力和电导率变化的明显影响;(4)流量范围大,口径范围宽;(5)可应用腐蚀性流体。
缺点:(1)不能测量电导率很低的液体,如石油制品;(2)不能测量气体、蒸汽和含有较大气泡的液体;(3)不能用于较高温度。
7.12:电磁流量计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其各部分的功能?
答:电磁流量计由传感器和转换器两部分组成。传感器有一个测量管,测量管上下装有励磁线圈,通过励磁电流后产生磁场穿过测量管,一对电极测量管内壁与液体相接触,引出感应电势,送到转换器。励磁电流则由转换器提供。8.1简述成分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
答:包括取样装置,预处理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信号处理系统,显示环节等。
8.2热导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双桥检测电路怎样把热导池电阻丝的信号转换为被测气体含量的信号?
答:实现将混合气体导热系数的变化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部件,称为热导池或检测器。它包括圆柱形腔体(由铜、铝或不锈钢制造)和悬在热导池中央的电阻原件(细长电阻丝)组成。当电阻原件通过电流I时,电阻从电源吸收的功率将全部转换成热量,即dQ=I2R。
双桥检测电路中除了测量电桥Ⅰ外,还增加了参比电桥Ⅱ。在测量电桥Ⅰ中,R2和R4是两个密封在测量下限气体的热导池中的电阻丝,而R1和R3的电阻值要随着被分析气体的浓度而变化,因此也使测量电桥Ⅰ的输出电压Ucd发生变化。Ucd的极性和Ugh相反,Ucd和Ugh的差值△U送到放大器中,带动可逆电机,推动滑线电阻RAB上的滑点C左右滑动去寻找平衡点,滑线电阻RAB上面的标尺可以直接刻度被测气体的浓度值。双桥检测由于采用了差动测量方式,可以有效地克服电源电压波动和环境温度变化给测量带来的影响。
8.4磁压式氧量分析仪是怎样把氧浓度转变为电信号的? 答:在不均匀磁场中,氧分子具有瞬时性,朝强磁场方向移动,当不同氧气浓度的两种气体在同一磁场相遇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一个压力差,参比气从参比气入口进入,样气从样气入口进入,参比气经过两个参比通道进入样气室,其中一路参比气在磁场区域与样气相遇,由于样气中的氧分子朝磁场方向移动以及左右两个参比通道是想通的,所以与氧气浓度成正比的压力差使得两路参比气在微流量传感器处形成压力气流,安装在微流量传感器处的微流量传感器感知该气流并将其转变为电信号。
8.7气相色谱仪的分析原理和工作流程是什么?
答: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为载气,多数使用N2,H2,He等气体。载气由高压气瓶供给,经干燥净化装置除去杂质和水分,再经过计量、调节仪表使之以稳定的压力和精确的流量先后键入汽化室、色谱柱、检测器,然后放空。被分析试样常用微量注射器打进汽化室,当试样为液体时,要经过汽化室加热使之瞬间汽化,成为气体试样。试样被载气带进色谱柱进行分离,其不同组分将按顺序依次进入检测器(如热导池)。
原理:色谱柱中填充固定相,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情况是不同的。以气—液色谱法为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气液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即ki= si。式中,si为组分i在固定相中的质量浓度,mimi为组分
i在流动相中的质量浓度。
第四篇:传感器总结
传感器总结
传感器,顾名思义就是传递自身感受的仪器,听起来好似很简单,那为什么我们需要单独开设这门课程呢?
传感器是新技术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现代科技的开路先锋。日本把传感器技术列入十大技术之首,日本商业界人士称“支配了传感器技术就能够支配新时代”。世界技术发达的国家对传感器技术都十分的重视。传感器技术是一项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之一,也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如果说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扩展,那么传感器就是人类五官的延伸。从以上可以看看出传感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而作为一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既然要测量,肯定就会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以达到不同的测量要求,那么学好传感器这门课就显得异常重要。
与传感器的接触下,经常会思考一些有关传感器的问题,比如:在传感器的发展初期,当还没有出现“传感器”这个词语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想到要发明这些东西的,它是怎么感受四周的变化的?通过什么感受到的?又是怎么传递这种感觉的?想着,想着,缺乏传感器专业知识的我就会陷入困境。迫使自己去查阅书籍文献,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种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等等,而这些传感器有的不仅可以测出位移,还可以测量加速度等。一种传感器有多种用途,这就决定了我们要活学活用。初次见到这些名字的传感器的时候,实在很难想象它们是怎么测出我们所需要的量的,同时还能测出其他的量。
所以,传感器其实是一门生动的课,我们只有认真地听课,再加上积极地思考平时出现在生活中的传感器的应用,同时努力尝试着去做一些简易的传感器仪器,才能真正地不愧于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传感器是一门绝对离不开PPT的课程,如果光是老师在讲台上拿着书本一阵狂念,还不如我们自己去琢磨。当老师每次举出一个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时,就颇为受用,难以理解的传感器一下子变得生动能够想象它的工作模式了,所以非常支持老师选用PPT教学,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PPT跟课本不配套。非常喜欢老师的教学模式,不仅教会我们专业知识,还时常与我们谈论一些大道理,讲一些文学渊源,虽然我们每次都是让老师大失所望,老师也会毫不留情的说出对我们的评价,但是相信在老师的鞭策下,我们会成长的更快。
第五篇:遥感原理总结(定稿)
名词解释
1.遥感: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一般指的是电磁波遥感.p1
2.电磁波: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它的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这种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p1
3.干涉:有两个(或以上)频率、震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差恒定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的波振幅为各个波的振幅矢量和。因此会出现交叉区域某些地方震动加强,某些地方震动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成为干涉。P2
4.衍射: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偏离直线路径的现象成为光的衍射。P2
5.电磁波谱:不同电磁波由不同波源产生,如果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就能得到电磁波谱图p2
6.绝对黑体(黑体):如果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P4
7.基尔霍夫定律: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出度和单色吸收之比,等于同一温度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出度。
8.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的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P6
9.太阳光谱辐照度:指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该值随波长不同而异。
10.散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P10
11.米氏(Mie)散射:如果介质中不均匀颗粒与入射波长同数量级,发生米氏散射。P10
12.瑞利散射: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直径a远小于电磁波波长,发生瑞利散射。P10
13.无选择性散射(均匀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所发生的散射。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段的散射强度相同。P10
14.大气屏障:遥感所能使用的电磁波是有限的,有些大气中电磁波通过率很小,甚至完全无法透过电磁波,称为大气屏障。P10
15.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通常成为大气窗口p10
16.热惯量:热惯量是物体阻碍其自身热量变化的物理量,它在研究地物尤其是土壤时特别重要。P15
17.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物体反射满足反射定律。P16
18.漫反射:如果入射电磁波长不变,表面粗糙度h逐渐增加,直到h与λ同数量级这是整个表面均匀反射入射电磁波,入射到此表面的电磁辐射按照朗伯余弦定律反射。P16
19.反向反射:实际地物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方向反射。它是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结合。P16
20.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ρ=Eρ/E。这个反射率是在理想的漫反射下整个电磁波长的反射率。P16
21.光谱反射率:实际上由于物体的固有的物理特性,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有选择的反射,因此定义光谱反射率为ρλ=Eρλ/Eλp16
22.反射波谱: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P17
23.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是某物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即成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P17
24.时间效应:地物光谱特性一般随季节时间变化,称为时间效应。P18
25.空间效应:处于不同地理区域的同种地物具有不同的光谱效应,称为空间效应。P18
26.地物波谱特性:地物波谱也成为地物光谱。地物波谱特性是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p21
27.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通称为遥感平台。按照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以范围三类: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P24
28.地面遥感平台:指用于安置遥感器的三脚架、遥感塔、遥感车等高度在100米一下。P24
29.航空平台:指用于安置遥感器的三脚架、遥感塔、遥感车等高度在100m以上,100km以下,用于资源调查、空中侦察,摄影测量平台。P24
30.航天平台:指用于安置遥感器的三脚架、遥感塔、遥感车等高度在240km以上的航天飞机和卫星等。其中高度最高的GMS所代表的静止卫星。P24
31.轨道参数:卫星在空间的具体形状位置。可由六个轨道参数来确定。
32.地心直角坐标系:地心直角坐标系是以地心为原点,X轴由地心指向春分点,Y轴在赤道面内就拥有与X轴垂直。Z轴垂直于赤道面。P25
33.卫星运行周期:卫星运行周期是指卫星绕地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从升交点开始运行到下次过升交点时的时间间隔。P31
34.卫星重复周期:卫星重复周期是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运行时间后,回到该地上空所需要的天数。P31
35.陆地卫星:用于陆地资源和环境探测的卫星成为陆地卫星p32
36.合成孔径雷达(S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二维成像雷达,特别是与大面积地表成像。P47
37.小卫星:指目前设计小于500kg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P52
38.全景畸变:由于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而使红外扫描影像发生畸变,这种畸变通常称为全景畸变。
39.成像光谱仪:目前国际上正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它是以多路、联系并且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的仪器。P66
40.采样:空间坐标数字化称为采样p80
41.量化:图像灰度的数字化称为量化。P80
42.BSQ:BSQ格式按照波段记载数据文件,在这种格式的CCT磁带中,每一个文件记载的是某一个波段的图像数据。P84
43.BIL:BIL格式是一种按照波段顺序交叉排列的遥感数据格式,BIL格式与BSQ格式相似。P85
44.TIFF:标签化文件格式(TIFF)是Aldus公司与微软公司合作开发的一个多用途可扩展的用于存储栅格图像的文件格式。TIFF不仅能很多好地处理黑白灰度,彩色图像。而且还支持对图像像素值的许多数据压缩方案。P85
45.BMP: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图片格式。Windows作为图片的标准格式,并且内含了一套支持BMP图像处理的APT函数。P87
46.图像文件管理: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图像文件管理等功能。P91
47.ERDAS:ERDAS是美国ERDAS公司开发的专业遥感图像处理与地理信息软件。P9
248.PCI:PCI软件是加拿大PCI公司开发的用于图像处理、GIS、雷达数据分析以及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的软件系统。P93
49.遥感图像的构想方程:指地物点在图像行的图形坐标(x,y)和其它地面对应点的大地坐标(X,Y,Z)之间的数学管理。P98
50.传感器坐标系:S-UVW。S为传感器投影中心,作为传感器坐标系的坐标原点,U轴的方向为遥感平台的飞行方向,V轴垂直于U,W轴则垂直于U、V平面,该坐标系描述了像点在空间的位置。P98
51.地面坐标系O-XYZ:主要采用地心坐标系统。当传感器对地成像时,Z轴与原点方向一致,XY平面垂直于Z轴。P98
52.图像(像点)坐标系:o-xyf(x,y)为像点在图像上的平面坐标,f为传感器成像时的等效焦距,其方向于S-UVW方向一致。P99
53.全景摄影机影像:全景摄影机影像是由一条曝光隙沿旁向扫描而成,对沿旁向倾斜一个扫描角Ө后,以中心线成像的情况。P100
54.推扫式传感器:是行扫描动态传感器。P101
55.扫描式传感器:扫描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属于多中心投影,每个像元都有自己的投影中心,随扫描镜的旋转和平台的前进来实现整幅图像的成像。P102
56.侧视雷达:侧视雷达是主动式传感器,其侧面的图像坐标取决于雷达波往返于天线和相应地物点之间的传播时间,即天线至地物点的空间距离R,所以侧视雷达具有斜距投影的性质。其工作方式为平面扫描和圆锥扫描。P103
57.遥感图像几何变形:指原始图像上各地物的集合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在参照系统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P105
58.静态误差:再成像过程中,传感器相对于地球表面呈静止状态是所具有的各种变形误差。P105
59.动态误差:动态误差是在成像过程中传感器相对于地球表面呈静止状态时所具有的各种变形误差。P105
60.内部误差:主要是由于传感器自身的性能和技术指标偏移标称数值所造成的误差。P105
61.外部误差:外部误差是传感器本身所处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下由传感器以外的各种因素所造成的误差。P105
62.全景面:全景投影的影像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柱面,相对于全景投影的投影面,称之为全景面。P107
63.传感器的外方为元素:是指传感器成像时的位置(Xs,Ys,Zs)和姿态角(φ,ω,k)p107
64.投影误差:投影误差是由地面起伏的像点位移,当地形有起伏时对于高于或低于某一基准面上垂直投影点在像片上的构象点之间的位移。P110
65.遥感图像的精纠正:指消除图像中的集合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像图形坐标与地面坐标严格数学变换的基础上,是对成像空间集合形态的集合描述。P117
66.共线方程纠正:共线方程纠正是建立在图像坐标与地面坐标严格数学变换关系基础上的,是对成像空间集合形态的直接描述。P123
67.地图投影:所谓地图投影就是把地球参考椭球提取面按一定的规律投影转化为地图平面。P127
68.雷达图像集合纠正:在粗校正图像的基础上,消除由地形引起的集合位置的误差,生成地理编码的正摄图像。P132
69.图像间的匹配:即以选择某个地图坐标系,将多源图像变换到这个地图坐标系以
后来实现坐标系的统一。P135
70.绝对配准:即选择某个地图坐标系,将多源图像变换到这个地图坐标系以后来实现坐标系的统一。P135
71.图像的镶嵌:当感兴趣的研究区域在不同的图像文件时,需要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成包含感兴趣的图像,这就是图像的镶嵌。P139
72.偏置量:偏置量是从向上定标源直接测量得到的。通常是指每个扫描行扫描结束时所测量得到的探测元件暗电力。
73.大气校正:大气的影响是指大气对阳光和来自目标辐射产生吸收和散射。消除大气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消除大气影响的校正过程成为大气校正。P146
74.回归分析法:在不受大气影响的波段图形和待校正的某一波段图像中,选择从最暗到最亮的一系列目标,对每一个目标的两个波段亮度值进行回归分析。P147
75.图像增强:是为特定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某些信息削弱或去除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P148
76.灰度直方图:反映了一幅图像中灰度级与其出现概率之间的关系。P149
77.线性变换:简单线性变换是按比例拉伸原始图像灰度等级范围---充分利用显示设备的显示范围,使输出直方图的两端达到饱和。P150
78.直方图均衡:直方图均衡是将随机变换的图像直方图改成均匀分布的直方图。P151
79.直方图正态化:将随机分布的原图像直方图修改呈高斯分布的直方图。P153
80.直方图匹配:通过非线性变换,使得一个图像的直方图与另一个图像的直方图类似。P154
81.密度分割:密度分割与直方图类似,是将原始图像的灰度值分成等间隔的离散灰度值。P154
82.灰度反转:灰度反转是指图像灰度范围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取反,产生一幅与输入图像灰度相反的图像。P155
83.图像平滑:图像平滑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干扰噪声,是图像中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是其反差降低,保存低频部分。P155
84.领域平均法:领域平均法属于空间域处理方法,其思想是利用图像点(x,y)即其领域若干像素的灰度平均值来代替点(x,y)的灰度值,结果是对亮点产生了“平滑”的效果。P155
85.低通滤波法:用滤波方法将频率域中一定范围的高频成分滤掉,而保留其低频成分,以达到平滑图像的目的。P157
86.图像锐化:锐化是指增强图像中高频成分,突出图像边缘信息,提高图像细节反差,也称边缘增强,其结果与平滑相反。P159
87.高通滤波:锐化在频率域中的处理称高通滤波它与低通滤波相反,保留频率域中的高频成分,而让那个低频成分滤掉,加强了图像中边缘和灰度变化的突出部分,以达到图像锐化的目的。P160
88.图像融合:图像融合是指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坐标系中,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P163
89.判读:是对遥感图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最后提取处感兴趣的信息。P169
90.判读标志:各种地物的各种特征都以各自的形式表现在图像上。各种地图在图像上的各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成为判读标志。P169
91.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
92.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以地区重复获取图像所需的时间间隔。P180
93.最佳探测波段:指这些波段中探测各种目标之间与目标背景之间,最好的反差,或波谱响应特性的差别。P179
94.模式:所谓模式是指具有空间或集合特征的东西。P196
95.特征变换:特征变换是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学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的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P198
96.主分量变换(K-L变换):主分量变换也成为K-L变换,是一种线性变换,是就均方误差最小来说的最佳正交变换;是在统计特征基础上的现行变换。P199
97.哈达玛变换:哈达玛变换是利用哈达玛矩阵作为变换矩阵新实施的遥感多光谱变换。P200
98.穗帽变换(K-T变换):穗帽变换又称为K-T变换,由Kauth和Tomas研究后提出的,是一种线性特征变换。P201
99.特征选择:我们总是希望用最少影像数据进行最好的分类,这样就需要在这些特征影像中,选择一组最佳的特征影线进行分类。这就称为特征选择。P203
100.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基于我们对遥感图像上样板区内地物的类别为已知,于是可以利用这些样本类别的特征作为依据来识别非样本数据的类别。P204
101.贝叶斯判别规则:我们可以把某特征矢量X落入某类集群wi 的条件概率P当成分类别判别函数,把X落入某集群条件概率最大的类为X的类别,这种判别规则就是贝叶斯判别规则。P205
102.训练样区:训练样区指的是图像上那些一致其类别树形可以用来统计其类别参数的区域。P208
103.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指人们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类规律,即自然聚类特征进行“盲目”分类。P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