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方法心得
传播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传播学 2010020214 鲁晓薇
一学期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终于结束了,虽然整个过程都比较累,但是确实受益匪浅,感觉学到的东西也是研一这一年所上的课中最多的。
首先是选题,我们的课题是《网络付费视频使用情况调查》。不得不说选题有些仓促,只考虑了选题的新颖,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可操作性。因为中国付费视频用户人数很少,即使我们用非概率抽样,还是很难获取想主要研究的对象。
关于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由我先起草撰写的,先是找格式就耗费了非常多时间,因为根据别人撰写的研究设计方案来看格式并不是统一的。再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指标开始时完全分不清楚,写得很重复。我觉得研究设计中最难的是指标的建立,我并不愿意自己设置指标,更希望依靠某个理论来指导指标建立。因此我跟建芳查阅很多相关资料并讨论了很久,决定根据消费动机理论来架构指标(其实我一直觉得没有在系统的了解消费心理的情况下贸然将消费动机与付费视频使用动机相匹配有些不妥),建芳将各种动机的概念化定义演绎为操作化定义。
研究设计的草稿给老师看后,老师并不满意,于是我们再修改,建芳修正了研究目的、内容的设定,我对指标重新进行了大调整,考虑实际情况删掉了“消费动机”与“付费视频使用动机”相匹配时牵强和重复的地方,如删掉了“惠顾动机”,增加了“支持正版动机”等。
下一步就是设计问卷了,我觉得这是除了指标设计之外第二困难的部分。考虑到付费用户数量少,我们决定除了付费动机之外添加其他调查项目,加入对非付费视频用户的调查,以及忠诚度、满意度等。虽然我们讨论起来觉得比较简单可行,但实际设计起来非常复杂,问卷由我起草,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将指标变成问题:一是由于问卷用语的要求让平时喜欢用复杂句的我费尽了心思,就怕被调查对象看不懂或者觉得看起来麻烦不愿意做;二是到底付费动机和不付费动机是否该用量表的形式,想并试了半天后觉得为避免之后统计的麻烦还是决定放弃量表;最复杂的是设计问题时总是发现原研究设计有疏漏,有的指标多余或有的指标没有,所以就来回改。还有一点是我们设置了好几个关联问题,在word里排版的话相当困难,不过最后誊到问卷星上时发现有跳题功能,我真是相当兴奋。课堂上拿给老师看时,老师对我们的工作还是给与肯定的,但还是要求我们修改指标、问题措辞,并要求我们删减一个问题中选项的数目。问题措辞、卷首语建芳进行了仔细的修改,我负责对指标和问题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实在是不想删减项目,因为删掉一条整个指标体系就会不完整,于是我把付费动机那两个大题转换成了语义差异量表的形式,再画了一个指标结构图,使整体看上去更加条理。并且在建芳修改后我又从头到尾对问题的表述做了再次推敲和调整,就这样来来回回修改了无数次并经多次小组争论后,研究设计和问卷终于定稿。
正如前面所说的,真正到了发问卷才对当初的选题产生了质疑,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滚雪球还是偶遇抽样,我们都很难找到付费使用网络视频的用户。我们都尽量动用各种渠道去寻找,我通过寻找到在视频网站付费专区留言的用户,给他们一个一个地发站内私信或者留言来希望回收到付费用户的问卷,但是效果甚微,回收率无比低,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网络视频用户的付费意愿确实比较低。经过我们三个的努力(虽然没有在线下发放问卷),总共回收 份问卷,有效问卷 份,填写问卷的付费用户 位,非付费用户 位。
随着课程的结束,我们的课题也告一段落。虽然我们的设计纰漏还是挺多,特别是调查过程的各种限制,如果真正做起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的话,误差应该也会比较大,难以推广,也难以用这份问卷准确推断中国付费视频用户这个群体的总体特征。然而,最重要的是过程,关键不在于我得出了什么结果而是在于我得到了什么启示,相信这些知识在我心里不会沉淀太久,在以后的毕业论文或者未来的某项工作中一定会用得到。
最后感谢张老师一直以来对我们学习的敦促。
第二篇:管理研究方法心得
管理研究方法心得
管理研究方法心得一: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学习心得
摘要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主要探讨管理研究工作过程的规范和结构,也即研究逻辑问题,旨在提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研究的一般程序和 通用结构,掌握管理研究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研究规范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的 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进而提高研究论文撰写的效率和质量。教学内容由课程学习、课堂研讨和课后大作业组成,从而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管理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管理研究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学会如何规范地 去做研究、写论文以及如何评价一项研究成果和论文的方法,力图把管理研究工作过 程和论文写作过程及其各个环节规范化、结构化、清晰化,在研究中少走弯路,提高 效率。
引言
我们专业该课程开在第 8 周,若仅从课时数来说,什么时候开设并无多大影响,但若从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来看,课程开设时间太迟,造成最后一次的大作业不能没能 很好的完成,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当然在这里面学生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 次作业都给了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 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 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 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而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程中。
问题分析
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 所得:
一.关于问卷设计
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 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 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没有价值,比如,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 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与调研的主题有紧 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 试卷这种问卷设计方法。
二.关于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考虑到我们专业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有电脑),以及经费有限,我们打算采用问 卷邮寄法,即使用电子邮件,向每个信管班级发送试卷,请他们在回答后,将试卷发 回,但发现大多数人基本都不给予理会,最后我们小组决定发送问卷的方法,将试卷 交给各个大二,大三的熟人,在他们上课前发放试卷,当场回收,而大一按照同样的 方法有我们组员自己负责试卷的发放,但在整理试卷时发现,部分试卷未能收回来。
三.关于问卷的整理与分析
在整理问卷时发现,数据的结果只是对结果的反应,但试卷设计却很大程度的影 响了调查的结果。由于我们小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首先在选择题选项的设 置上界限不明确,选项内容不够全面,影响了被调查者的选择,从而导致结果出现一 定的偏差,再则由于我们小组的疏忽,忘了对问卷进行核对,导致错别字的出现,在 给调查者造成造成理解某些问题时,造成一定的困扰,也给被调查者留下不好的影响。而在对试卷进行分析时,由于我们对所要调研的问题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有限,所以并 不能很好的对结果所暴露的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研究,导致不能很好的对调查结果进行显示。
结论
资料的获取途径有很多,在对不同的类型的资料进行采集时,我们需要学会灵活 变通,采用不同的方法,保证所得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资料的获得需要一个 过程,需要我们在采集资料前,对各种相关资料认真准备;采集过程中,对问卷的发 放和回收认真负责;采集后,对所得数据进行仔细整理,认真分析。这写工作要做好,需要我们对与所调研问题的各方面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程度和一颗严谨认真的心。采 用问卷发放收集对数据进行收集的工作是一个比较繁琐的工作,它需要小组成员间的 能够很好的配合,也需要一个很好的领导者来对小组人员与任务进行分配。不允许有 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和有损团队合作的行为出现,充分展现团队合作的 1+1>2 现象。
>管理研究方法心得二: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心得>>(4118字)
以往很少见到有关管理方法论方面的专著,一些涉及到点的书籍相关的知识也不是很系统,很全面,《管理研究方法论》却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这本书从整体上探讨了管理研究工作过程的规范和结构,即研究逻辑问题,旨在提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全书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讨论了管理学科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第二章论述了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第三章是管理研究设计,描述了规范地进行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阐明了 主题先行 和 假设树 的重要性及其内容;第四章介绍为了论证研究假设而可能采用的各种数据观测方法;第五章是数据分析,从应用角度介绍管理研究中的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方法;第六章总结了以创新点模式撰写管理专业研究生论文的要点。书中针对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论文的撰写提出了指导意见,读完之后受益颇多,以下是我对相关知识的一些理解。
一、方法论指的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
方法指的是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做法。很容易从字面的意思发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就是方法论。对管理方面来说,管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形成完善的一整套的研究路径对任何的研究者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学和经济学一样,同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在理论的形成上主要是前人的思辨的探索,不同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来自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试验。这在一方面决定管理学科很难有完整的一系列如同试验步骤一样的研究方法,但在另一方面却显示了社会科学的魅力。社会科学强化对问题的思索,同样可以建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但却容易超越前人。回溯既往,我们可以评价过去事件的意义,并追溯它们相继导致的后果。但当历史正在进行时,它对我们来说就不是历史。它带领我们进入未知的境域,而我们又难能瞥见前途是什么样子。假如我们能够运用来自先前见闻的全部知识,把同样的事件重新经历一番,情况就会不相同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对社会发展轨迹简单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没有人能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正如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一样。对于管理学来说,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也是来自于管理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对以往积累知识的吸收和发展,对未知事物的了解过程,进而形成处理一般问题的基本方法,构成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单纯对管理学来说,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了管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进而对社会科学来说,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研究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所形成的一般处理方法中所形成的基本方法。
二、人类知识的传承,归根结底是靠作为思维主体的个人求知过程来实现的。
求知是个人对未知事物之间关联作出的主观判断。个人如何求知?总的说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认同别人的知识,另外一种是自己观察试验以增进知识。细分起来分为:因袭方法、权威法、常识法、思辨法和科学方法四中。科学方法是研究中最值得借鉴和吸收的,它是通过系统观测而获取客观知识的方法。单就科学方法来讲,科学方法的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和概括性在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科学试验的基石。管理研究过程延续了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也存在着区别于自然科学的地方,只要在于研究对象,管理研究的只要对象的人,同样的作为研究对象的人,自然科学研究人的生理方面,而管理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即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作为运行单位的人。因为有了人的因素,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的因素,一般说来是两个难点,即高层管理者形象思维和管理意境。形象思维反映管理者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对细微的的反馈能够迅速在头脑里面形成反应。管理意境是指复杂管理系统本体所电池主客观背景。这两个难点是形成管理者千变万化的管理风格的原因,不同的管理者对管理环境的认识不同,通过形象思维对个人头脑的再加工,产生不同的管理意境。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管理研究须兼用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即使管理研究方法论却垂青于科学方法,思辨研究仍然有其存在的领域,毕竟管理中存在许多只有思维才能达到的领域。在管理研究中要分清楚那些适合科学方法,那些适合思辨方法。经济科学不同于管理研究,也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经济研究讲究在确定条件下对宏观的现象或者微观的经济行为的确定性的分析,主要的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几个经典性的假设之上,有了这些假设,经济学才能首先建立一些公理性质的条件,而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一系列定理、引理。然后逐渐放宽条件,一步一步向现实情况靠近,这就产生了于管理研究方法论的一个本质性的区别:经济学是由假设出发,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过程;管理学是首先给定一个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对象概念、变量、定义、命题和假设的分析,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最后形成推理、理论。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来说,方法论是直到如何进行经济研究的一般处理方法,是对以往经济理论产生中的探索的经验总结。具体说来的,指导经济研究中的对象的概念描述,变量定义,实证方法的选择都是经济学方法论的范畴。
三、管理研究的一般过程
概念、名词、定义、变量、假设和分类概念是对所观察事物本质的抽象表达,目的是简化思考,在一个名词下对事物的各种形态作一描述。概念本身并非存在之物,而的认为附加上去的相关事物的集合,清晰概念的参照点必须依托可直接观测的事实或确定无疑的事实。名词是一个概念正名,一个概念必然有个名词加以表达,以便于书面和口头交流。一旦形成概念并有名词以后,人们便可以抛开概念化的过程而直接用名词术语进行交流。定义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即内涵的逻辑方法。一篇研究论文能否经的起推敲,从定义界定清晰与否去考察最能说明问题。定义清晰便能消除歧意。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是语义定义,即逻辑学中所谓的属加种差的定义。变量指具有可度量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可以度量。变量属于概念类,便须设定定义,定义必包含可识别的种差,要求辨明变量属性的构成,以便进行度量和分析。命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命题的形式是一个非真即伪的陈述句。按其作用可分为:公理、定理、设定、假设。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做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假设形成之前必然要查阅相关文献,任何假设的提出都毫无例外的以前人研究工作作为基础。假设是建立在可靠理论的基础之上,尽可能清晰和具体地表述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可以验证的。理论是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理论须由三个要素构成:概念框架、说明各种特性或变量间关系的一组命题、供验证的背景。理论探索无疑是研究者思考的过程,遇到疑难而后谋求解决途径,产生判断,形成假设而后验证的过程。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内涵指概念所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定义就是界定概念的内涵。外延指具有概念所指特有属性的事物,分类从是辨明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深化研究的一种途径。分类和定义之间有密切联系,当把研究对象加以分类,也必须知道属的定义,否则无法区分共同属性和个性,无法找出种差。与分类相反的便是归类,依照事物的属性或其他共同点而把他们集成一类。归类也是有层次的,不过程序和分类相反。归类程序从最小开头,一层一层的归结到最大类,每归一类则类加大一级。
四、管理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的两个目的:辨识和提炼主题;论证和验证主题。好的研究设计绝非无所不包追求全面完整,而是规范地探索有限主题的策略。研究设计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属于问题辩析。辨识问题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范围较广泛的领域。提出研究领域虽然不等于已经找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但按照趣向选择研究领域仍有必要,可促使研究者集中阅读该问题的相关文献,问题导向和方法导向是研究和学习区别所在。第二步则是将问题领域细化为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提出过程就是研究领域问题分类,问题定位和变量筛选的过程,先是确定对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切入层面,然后再寻找研究主题。选择主题可以说是寻求创新点和提出假设的过程。管理研究只能是明出题,把自己研究工作的主题也就是自己的主要研究贡献或者创新点凸显出来,并贯穿在文章的始终。主题的提炼一般可以归结为归纳和演绎两种方式。归纳指的是从现实世界的事实和现象中归纳出主题;演绎则从公理演绎出假设。对管理研究来说,主题先行 即先对研究的主要贡献即研究结果是什么,心中要有个设想,基本有数,研究或者写作过程则是深入和论证的过程。文献综述的目的在于弄清楚和本研究主题有关的前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工作,找准有价值的主题。当然文献综述在论文工作过程中不只是为了找出主题。对于本研究的论证架构、方法和步骤的选定都起到类似的作用。第二部分属于假设论证。变量设计。研究开始时界定清楚并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不能前后矛盾。概念清晰界定后仍然存在可操作性的问题,便需要给操作定义,即操作过程的概念化。操作变量设计以后便要处理变量属性的度量问题。实证研究是根据假设去追求论据,从现实资料和数据来证实或证伪所提出的假设。理论研究则相反,从更高抽象层次的公理、定律、法则和学说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得出支持或否定假设的结果。从推理思维来讲,实证研究属于归纳发而理论研究属于演绎法。
从研究方法论角度来看,评估研究则是判断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评估者考察某项研究也总是要关心所得出结果是否有足够的效度和信度以符合研究者预期的结果。内部效度用来考察经验证过的研究假设,判断其表述的变量间关系的可信程度。一项研究的内部效度高说明研究者对变量间关联的命题在该项研究设定的条件和环境下是成立的。然而在其他环境下所做命题是否成立,内部效度不能评价,研究者关于变量之间关联的判断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够超越研究条件下成立,就要考察外部效度。外部效度描述研究者证实过的假设的适用范围。
由于时间比较紧,还没来得及通篇认真的阅读,只是浏览了一些内容,对书中的知识大致有一些了解,可能体会并不深刻,这还有待今后慢慢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运用,进而得到升华,从而对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产生一些启发。
>管理研究方法心得三: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心得>>(1950字)
管理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定是很多理论需要去背,唉,又是一门靠背来过的枯燥科目。可是开课第一节,梁老师就给我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印象。也让我对这门课程改变了看法。
“要想知道同学有没有经常看书,就拿起书抖一抖就知道了。”这是梁老师第一课说的话,说真的当时真的好怕梁老师来翻我的书,因为我完全就没有看过。而当你翻到别的同学的书时,看他们自信满满的笑着经受过了考验,突然发现,原来预习也可以是一个让人炫耀与骄傲的好习惯。所以这句话与这件事带给了我一件极好的事就是,面对预习再也不会感觉乏味,而觉得是一件快乐的事了。
接下来的几节课,梁老师则是将理论结合到实际之中,用一些亲身体会或者是时事新闻来从中告诉我们许多的知识、为人与道德。这样的教学方法很独特新颖,令原本该是呆板的一门课变得生动活泼,令人忍不住就是想听听想从中受益匪浅。从这几节课中,我不仅仅养成了预习与看新闻(早睡还在努力中)的好习惯,也了解到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的眼光与思维该放成熟一些放得更宽阔一些,也知道注重细节不仅会影响自身其实也会影响到所在的集体,也学会了关心时事并把自己投身到评论者的角度去正确的评判一件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有时候听完了一节课真的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反思过去注重现在也着手将来。但其实,我也发现了梁老师有时候会叹息,中国的大部分大学生目前缺少许多优点,比如积极阳光的精神,比如仔细阅读与主动阅读的精神等等。有的大学生一上课就开始玩手机动辄睡一节课,浪费大好青春与生命。当然我有时候也会如此,我也批评自己。但是中国教育本身就存在这样一个弊端,它老是在说:必须拼命读书,上了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于是我们就用尽全力去学习,几乎也是为了摆脱束缚之后放纵的玩耍,因为那些日子真的太累了,让我们感觉几乎这辈子都不会再有这般的毅力与坚持去做一件事。所以来到大学,很多人即便是发现了大学也是来读书的,可是他们也宁愿放弃学习择消遣了。因为那些精力真的感觉就像提前透支消耗殆尽了一般,剩下的就是无尽的空虚与孤独了。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描述国外的学习:小时候对孩子们都很放松,培养他们的创造与想象力,之后越来越紧张严格,上了大学就是最辛苦的。一个人写到:我去哈佛大学参观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竟然在路边的长椅上就睡着了,还有些学生一边啃着面包(指午饭)一边聚精会神的看着书。他们的教授提前会把下一节课需要涉及到的知识告诉他们,而下一节课他就只会拉拉纲要,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去学习。看到这些我真的沉思了,这完全与中国教育是相反的,而他们的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也使得孩子拥有童年也兼顾了知识,但中国却使得孩子童年全部用在学习之上而且长大了也不愿学习变得涣散了。
说这么多有些扯远了,我只希望梁老师可以少一些叹息,还是可以轻松活泼的上课。老师们也是经历了这样的教育制度走出来的人,但你们是可以从这些压迫中找到自我的优秀的人,而你们也正在引导着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寻找到自我,但毕竟能不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正确利用好时间主要靠的是自己,自己不努力外界再多的劝阻也没有作用。你已经将你的带领作用发挥体现出来,而带给我们的益处甚至超越了这门课程本身,谢谢你。
不过我也想要提出一些建议。根据经验,坐在前排的人几乎都在认真的听你讲课,而坐在后面的人听课的却很少,我建议有时候可以上一半课,利用课间来交换前后排位置,这当然也不会影响到前排的同学听课,因为你的声音已经足够,而那些说听不清楚的人其实也只是没有认真听开小差去了罢。
然后我想说其实希望课程结合PPT也可以多一些,有时候希望可以从PPT中抄写一些好的精华记录下来,而光听说的是来不及写,而且一节大课也不可能一直全神贯注的听难免会想要休息开小差,而此刻重要的东西也就遗漏了。所以希望梁老师可以麻烦一下啦,就写一下你的心得体会也是不错的。而且有些时事有可能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听说的也不会有太深刻的认识,如果此刻可以有一段视屏可以看的话,既提神了也会对整个事件有个更全方位与深刻的了解与见识。
最后一点建议就是课上可以随机抽取同学来回答问题。可以使得老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也可以让同学们更全心全意的来听课。课堂之中也可以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团队精神也可以使得大家互相了解对方,从说的好的同学那里汲取到知识也会反省自己为何不如别人那样见多识广。
当然啦,以上意见仅仅是个人意见。喜欢你的课的人真的很多,大家都从中或多或少的学到了许多。
你是大树我们则是树苗,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中我们相遇相识相知,我们仰望你的枝繁叶茂,你则为我们开辟出一处安全静谧的成长地方。阳光普照着大地,我们一同庆祝彼此的改变与成熟,一同以你为中心的环绕着你在这洋溢着青春的校园里携手前行。
>管理研究方法心得四:图书角>>(384字)
刘老师:
建议老师在教室里创建一个图书角。
图书角是一个阅读图书的地方。它是专门为一些爱好阅读的同学所开放的。大家都知道,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品。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书就好似一个博学多问的人才,读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在交流,谈话。
同学们可以拿自己觉得好的书,愿意跟大家分享的书可以拿到学校的图书角来,然后到图书管理员那里登记一下,这可算到平时成绩里去。还可以在图书角借你自己觉得好看的书。但是不能在图书角的书乱图乱画,如果你乱图乱画的话,下一个借书的同学还能看吗?而且,以后不管是不是图书角里的书,别的同学也会不愿意借你的。
我们还应该为图书角设定一个班级图书管理员。一个月可换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做了。而且还要是一个有威信,有责任心的人来担任这个职位。
我相信,我的这个建议已是众多热爱读书的人心中所想的。我希望我的建议能被老师采纳!
第三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心得
xxxx年我申报了连云港市个人课题,并成功立项。在课题获得开题后,我既高兴又感到茫然,因为我没有研究过课题,课题的研究好像都是科研人员的事。为了尽快进入状态,咨询了以前做过课题研究的同事,他给我讲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并向我推荐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
一、浏览全书,掌握全脉
拿到书后,习惯性的对内容作了粗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是由董奇博士在多年从事研究工作和讲授研究方法课程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本书共有四个篇节,分十九章具体论述,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通读全书后,我感觉董奇博士在书中很有创意,本书颇具特色。
首先,董奇博士不仅研究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而且其中有许多重要内容如研究课题的论证、研究假设的提出、操作定义的设计、观察法、访谈法、现场研究、语义分析、内容分析、口语报告发等等,都是以前我国有关书籍资料介绍得很少很粗略的,甚至是没有介绍的。通过研读,对自己课题的研究有了清晰的方向,知道了一些课题研究常用术语,明确了每个阶段的任务,使得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研究效率。
其次,在本书中突出说明了各种方法的设计步骤与实施程序,着重指出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局限性,这使本书既具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对研究者在实际工作中选择、使用恰当的方法是会有很大裨益的。如自己在研究中用到的问卷法,以前只是认为,只是简单的发发问卷,让教师和学生做做。,其实不然,里面也是充满了学问。问卷从设计和实施都是有着自身的规律,为此,教师重新设计了问卷调查,遵循科学方法去实施,结果两次调查的结果明显不同,使得对本书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最后,董奇博士十分强调理论对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强调研究设计时的理论构思、结果分析与解释时的理论建构。未读之前,感觉理论都是空洞的,理解起来比较深奥,接触较少,通读第一篇心理、教育研究与科学论后,清晰的认识到强大的理论支撑,就像一个人的灵魂一样,没有理论,研究就是行尸走肉,也更加促使自己不断去研读本书。
二、同步先读,学以致用
本人研究的课题是《培养四(1)班学生有效使用数学草稿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合自己课题和研究的现状,选择了本书中的第四篇: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与评价作为精读篇目。通过仔细阅读,搞懂了很多困惑的地方。知道了研究结果整理的意义:课题研究所获得的原始资料,数据往往数量很大,比较杂乱,难以说明问题,无法再研究报告完全呈现出来。因此,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目的,真实可靠地反映事实。在此基础上,对经过整理的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才能从中抽取或推论出有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正确的研究结论。明确了数据、资料整理的目的:首先,通过数据、资料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其次,通过数据、资料整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取得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最后,通过研究数据、资料整理形成可进行深入分析的材料,初步把握数据的整体情况。研究结果的解释,研究结果的解释就是对已分析的数据及其关系进行说明,揭示其意义;研究结果解释的方法:在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结果的解释方法很多,但都以一定的逻辑规则和推理程序为基础。其原则有两个:
1.客观性原则。在解释研究结果时要客观,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为了解释的方便或偏向某一理论而歪曲、忽视数据,也不能为解释某一结果而捏造、曲解有关理论;
2.整体性原则。在解释结果时要对全部数据分析有整体的看法,不能只选取局部的数据进行变量关系的说明。主要的解释方法有推论法、演绎法、归纳法和因果推论法等。推论法,推论就是从已知的数据或事实,推导出未知的原理或规律的方法。推论是以判断为基础,推论过程必须遵循判断的逻辑规则,此外,推论还应符合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演绎法,是结果解释中的一种方法,是由普遍的一般性原则推论出局部的原理的过程。演绎也必须遵循逻辑原则。演绎法包括许多不同的方法,如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联言推理和两难推理等;归纳法,归纳的逻辑与演绎正好相反,它以许多特殊的事例为基础,归纳出普遍的、一般的原理,在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中,归纳法用的比较多;因果推论法,是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常用方法或逻辑思路。
三、重点常读,循序渐进
研究报告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一环,是完整研究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研究成果交流与评价的基础。董奇博士系统的讲解了课题研究报告的意义、特点、程序,研究报告的格式和行文要求,对以后的撰写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特别是像我这样刚刚进行课题研究的新手,为此,在阅读时,把它放在常读的位置,用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和内容去指导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
课题的研究成果要用于指导实践教学,如果束之高阁,或者是没有价值,那么课题也就失去了意义。为此我们要做好课题的研究评价。在评价他人的课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董奇博士也告诉了我们对研究评价的方法,其一是理论思维方法,其二是评价技术或方法。前者是指在评价研究时的逻辑思路,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理论思维方法。后者主要是指评价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具体的技术或方法。
第四篇:论文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方法
(1)归纳法: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
(2)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宏观分析方法是对问题进行了总体的分析,微观分析方法是对问题的部分或个体对象进行分析。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时,既从外部环境,政策、制度角度进行了宏观分析,又从中小企业自身和融资机构这些角度进行了微观分析,三者相结合。
(3)访谈法:通过询问的方式,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交谈来了解市场情况的基本研究方法。
(4)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
第五篇:研究方法报告
研究方法报告
研究方法论即是用科学思维来探索提高研究工作效率的方法,或研究工作过程的科学化。其中研究逻辑和研究规范(即研究思维)是核心内容。而管理研究旨在发现、辨识和解决管理领域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那么什么是管理研究方法论?它是阐述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研究工作的规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判断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研究过程规范化、结构化和清晰化,提高研究效率是管理研究方法论的目标。
1.研究分类
研究按层次可以分为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两方面。微观层次:一是企业组织内部的各部分功能、关系以及本组织与外部组织关系研究;二是组织内部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人际关系以及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宏观层次的管理研究是将企业组织放在社会整体中进行研究,从经济、技术发展和文化传统等角度来研究企业组织发展和管理者行为等问题。而管理研究偏重微观层次,并且偏重在企业和个体。
研究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通过对管理现实问题的观察、概括和抽象,探讨有关管理学科规律性的知识,对管理行为、机理和现象作出理论解释,证实或证伪现有理论并提出新理论。应用研究要求解决现实的管理问题,并为社会、某些组织或群体带来实际利益。绝大多数管理研究属于应用研究。
研究按照研究目的分类可以分为描述型、解释型和规范型。描述型研究是收集数据以检验有关研究对象状况假设的工作过程,回答who, what, where和how much之类的问题,旨在将现象和事件描述和识别清楚。解释型研究回答why的问题,在描述清楚现象和事件以后深入探索现象和事件之间的关系。规范型研究回答“应该怎样”或“应然”的问题。其中描述型、解释型研究结果是作出诊断,而规范型研究则是作出决策,采取行动。
2.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即从理论到理论的逻辑推理,在提出研究假设时,是常用的方法,其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个假设,而不一定是事实。而实证研究即“假设-检验”的过程,先由规范研究提出假设,后通过大样本调查数据展开证实或证伪,案例研究属于实证研究,但其结论只适用于佐证案例本身,不能推论及其它,而大样本调查数据的结论则更具一般性特征。实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实地研究,统计调查研究,无干扰研究。
(1)实验研究是从现实世界中提炼前提,用实验方法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是一种受控的观测方法,通过一个或多个自变量的变化来评估它对一个或多个因变量产生的效应。现实世界—实验—数据分析—新理论。这是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方法之一,但国内管理类学术论文(包括研究生学位论文)很少用到。
(2)实地研究是对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收集一段时间内若干变量的数据。
(3)统计调查研究指以研究样本(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数据为基础辨析总体现状(态度、意见、特征等)的研究方法。向研究对象询问问题的方法可以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4)无干扰研究指研究者不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也不直接沟通,不引起研究对象的反应,更不干扰其行为。它可以分为三类分析:文本分析,现存统计数据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其中文本分析是指将文件中的文字、图像内容,从零碎和定性的形式转换成系统和定量形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3.数据分析的具体方法(技术)
数据分析的具体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和推论统计分析。
描述统计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单变量描述统计,双变量描述统计和多变量描述统计。单变量描述统计包括集中趋势分析(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离散趋势分析(极差、标准差);频数与频率分析。双变量描述统计有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多变量描述统计包括偏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推论统计分析的参数估计是以样本的统计值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它的假设检验包括显著性检验、单边与双边检验、t检验、F检验等。
4.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规范研究)和定量研究(实证研究)是可以相互结合的,但从研究方法来看,这些方法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定性研究是从已掌握的资料(理论的、现实的)出发,通过文献分析与逻辑推演,归纳与演绎,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定量研究是从现实出发,通过调查、观察获取数据、资料(包括二手资料),通过以统计分析为主的数据分析,构建数学模型,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演变规律或结论。定量研究获可以通过观察获取数据或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还可以借助已有资料获取二手数据。
5.论文将采用的研究方法
企业理财中纳税筹划平台的构建与运用主要是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在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样本企业纳税筹划平台的构建与运用,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理论,对企业理财和纳税筹划平台两个研究的象进行了明确界定,再建立模型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搜集浙江省企业理财中纳税平台的构建与运用情况的资料,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企业理财中纳税平台的构建与
运用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的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