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容和方法

时间:2019-05-12 03:0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篇: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评估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支持,评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等。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1.3.1.1 数据搜集方法

(1)文献检索法。主要包括查阅国内外关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广泛搜集、整理、分析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学习和运用前人已有的合理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从而为自己的论文写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二手资料收集。主要包括查阅历年来《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二手资料,收集临安市历年财政支农支出等相关数据以及临安市财政支农的相关政策文件等。

(3)关键信息人访谈。主要包括对临安市相关涉农部门的关键信息人进行座谈和调查;对临安市财政局、临安市审计局、临安市农业办公室和农村经济工作管理站等相关涉农部门的相关领导和公务员等进行访谈和调查。

1.3.1.2 数据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法。也称对比分析法,是按照特定的指标系将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本文主要对临安市财政支农支出和财政支出总额、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收入等进行比较,从数量上展示和分析说明财政支农规模的现状。

(2)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法是在对一个因素发展变化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弹性系数对另一个因素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的一种间接预测方法。本文主要使用弹性系数法对临安农业增加值(农业GDP)、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与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二篇: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6章,其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重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文章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认为本研究有利于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基本理论框架,为政府网络舆情监控提供理论准备和实践指导;并对国内外关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同时,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框架与内容,以及文章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预期创新点。

第2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界定,重点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特征与基本构成要素;并从社会现实风险上升、信息公开不对称、网民心理机制失衡等方面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因子;同时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翔实阐述;最后从危机管理理论、大众传播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等方面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理论工具体系。

第3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的基本规律。在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阶段划分为生成阶段、扩散阶段和消减阶段,并且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不同阶段都呈现着相应的舆情演化规律。在舆情生成阶段,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规律主要表现为形态突变规律、叠加聚焦规律、共振趋同规律、群体极化规律;在舆情扩散阶段,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规律主要表现为线性渐进规律、涟漪发散规律、感染互动规律和螺旋上升规律;在舆情消减阶段,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规律主要表现为冲突阻动规律、替代转移规律、散焦碎化规律和自然消散规律。

第4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成效与问题。本章主要对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基本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舆情监控取得了初步成效,譬如舆情监控意识普遍提升、舆情监控法律逐步完善、舆情监控机构开始设立、舆情监控技术逐步成熟等;与此同时,在政府舆情监控实践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政府对舆情监控地位认识不清、政府对舆情爆发危机应对不当、政府对舆情演化规律把握不准、政府对舆情监控条件投入不足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由于舆情监控理念观念较为保守、舆情监控法律建设相对滞后、舆情监控监管体制尚未健全、舆情监控应对机制亟待改进等。

第5章:国内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经验与启示。从国外来看,重点分析了美国、法国、韩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五个国家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中的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从国内来看,主要选取了“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甬温”事件、“抢盐”事件等典型个案来分析我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控中的经验与教训。综合国内外的典型经验与个案观察,认为对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启示包括四个方面:强化舆情政府监控的观念建设是前提、健全舆情政府监控的制度体系是基础、提升舆情政府监控的应急能力是关键、完善舆情政府监控的技术措施是保障等。

第6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对策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创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基本理念,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舆情监控价值取向、构建“道德自律”的舆情监控约束规范、遵循“平等公正”的舆情监控行为准则和实现“及时有效”的舆情监控基本目标;二是优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应急机制,包括建立健全舆情生成期的研判预警机制、及时启动舆情扩散期的引导控制机制和逐步完善舆情消减期的善后恢复机制;三是改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技术支持,包括舆情信息收集系统、舆情监控分析系统、舆情应急响应系统等;四是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保障体系,包括完善网络舆情的法律制度保障、构建舆情监控的组织体系保障、培育舆情监控的人才队伍保障和优化舆情监控的协同治理保障。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第一,调查研究法

文献调查法。本项目研究拟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调查与分析。抽样调查法。拟设计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不同区域的、有典型意义的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抽样调查,收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相关资料数据。

第二,实证分析法 个案分析法。对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标本事件和个案进行描述和分析,譬如“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等。计量统筹法。对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典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帖子数量、回帖数量等进行计量统计,并通过统筹方法分析舆情发展与演化的过程。

第三,理论研究法 比较分析法。在研究中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典型经验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在比较中得到启示。归纳总结法。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个体案例进行分类归纳,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抽象和总结出典型的舆情演化规律。

第三篇:研究内容目标方法

研究目标

(一)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表明:中国的希望在青年。当今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青年的成长带来巨大挑战。从国际形势看,大学生党员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国内情况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但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中的中坚力量之一,必须牢牢掌握思想武器,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中明确提出:“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对高校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使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三)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提高高校学生党员自身成长的能力 高校学生党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党员,又是学生。作为青年人,大学生党员渴望求知成才、实现自我价值,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他们对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表现出对政治、社会的批判精神和主体性的原则。但由于其生活阅历不深,与社会接触不多,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在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显得茫然,无所适从。因此,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使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和锻炼,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研究内容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党员存在问题

1.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存在“弱化倾向”。

不少学生党员虽无不良表现,但各方面表现也不突出,与普通学生差异较小,弱化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党员在入党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党员的形象,不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二是以党员身份参与的活动较少,主动为大家服务的意识不强;三是学生党员大都集中在三、四年级发展,而高年级的党员忙于实习找工作,党员的示范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2.新党员缺乏吃苦奉献精神,滋生贪图享乐思想。

一些大学生在入党前各个方面积极要求上进,品学兼优,而在入党后,思想行为出现了个滑坡,认为自己的目标已经达到了,可以松口气了。时间长了,这些学生党员就会滋长贪图享乐、投机取巧的思想,过去的那种吃苦奉献精神逐渐被削弱。另外,部分学生党员老好人思想严重,缺乏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勇气。不少学生党员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不犯错误,洁身自好就行了,至于同学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校园中的不良现象等,那是自己力所不及的。如果向党组织和学校管理部门反映了,弄不好会遭到同学白眼,使自己被动,于是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

3.个别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

由于社会现实和思想认识等因素,个别大学生党员把入党看成是一种筹码、跳板或某种通行证、优惠券。由于这些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在入党前往往还能要求自己积极上进,入党后却在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时,将个人利益突出在前,不密切联系群众,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少数大学生党员入党后不但不能密切联系群众,反而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对同学傲慢,自觉高人一等。也有的大学生党员入党以后,精神意志消退,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怕吃苦,怕挑重担,有事躲着走,而有好处如评优评奖等时则抢着上。首先表现在选择入党积极分子方面,一些学生党支部没有严格地执行组织程序,共青团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组织推优程序,在某些班级被个别辅导员点名指定所代替。

(二)党支部存在问题

1.学生党支部工作压力较大。

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兼任,他们忙于日常管理,难以有较多精力顾及对党员队伍的教育。主要表现在:一是低年级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比较多,但不能做到及时谈话和加强培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二是对没有提出入党申请的学生缺少及时和正确的引导。三是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放松教育管理,缺乏严格要求。

2.学生党支部日常管理和活动效果欠佳。

党支部活动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和培养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党支部活动大都局限于学习党内文件,听专题报告,参加义务劳动和服务等。二是组织生活会上自我批评的比较多,互相开展批评的比较少。比较重视党员发展计划的上报,而对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和培养重视不够。

3.对大学生党员的经常性学习教育抓得不够紧。

当前,普遍存在着党组织重视党员入党前的培养,而忽视入党后的经常性教育的现象,使培养发展与继续教育相互脱节,特别是新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教育方面很少有具体措施,致使一部分党员疏于教育、疏于学习、疏于管理,思想上、行动上成为自由人,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二、解决对策

(一)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的教育机制

1.要丰富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要注重贴近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党员关心的问题,贴近大学生党员接受思想教育的思想特点,贴近大学生党员的思路和语言,这样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如要注重大学生党员的主体需求和大学生党员群体特点和思想特征等方面,对他们在社会实践、爱心和责任心、创新等方面进行教育。

2.要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氛围。一是构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网络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的发展给大学生党员管理带来的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网上党校,网上大学生党员信箱,网上党员在线咨询等方式,增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时代性。二是构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社会实践模式,让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3.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要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纪律严、作风正的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工作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如定期对党课教师进行培训,并以此促使党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推进了学校党课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党校在大学生党员经

常性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的实践机制

1.设立党员责任岗

可以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根据本校的特点设立具体的责任岗,如设立学习责任岗、安全责任岗、信息责任岗、宿舍责任岗等具体的岗位,明确学生党员在各类责任岗的职责,制定考核与奖惩措施,激发学生党员在各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2.设立助学帮困岗

以学院(系)为单位,建立“三困”(生活上有困难、学习上有压力、心理上有障碍)学生资料,通过学生党员自荐和学生党支部推荐等方式,让学生党员与“三困”学生“1+1 助学帮困”。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帮助联系助学贷款,对其生活上多关心、照顾;对学习上有压力的同学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党员与其结对,辅导、督促其学习,帮助提高其学习成绩;对心理上有障碍的同学,与其多谈心、交流、沟通,使其健康面对学习、生活。

3.设立社会实践岗

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评价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有意识地让学生党员参与、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检验和评价学生的党性观念、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党的宗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党员的先进性。

(三)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的管理机制

1.要完善制度,保证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有章可循。

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党组织的工作程序,使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按章行事,使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对制度本身也要不断进行检验完善,如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要经常总结经验,把好的做法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2.要健全大学生党员评议制度。

对大学生党员开展评议工作,应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党性,加强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发挥自身潜能为主要内容,坚持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一是要确立考核标准,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二是建立全面、立体的考察制度。如开展学生党支部评议、党小组之间的互评、班集体评议、寝室成员评议和任课教师评议等。三是建立党群联系制度。通过信箱,邮箱、公标栏和宣传栏等加强党群联系,注重群众的反馈意见。

3.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媒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的发展给大学生党员管理带来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网上党校更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合理安排时间参加党的理论培训;网上大学生党员信箱,可以更快捷地收集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网上党员在线咨询,可以较好地关怀大学生党员的工作及个人生活状况,解答大学生党员的困惑,帮助大学生党员渡过思想或生活上的困难。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党员在经常性学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文献获得资料,从而全面、正确的了解、掌握高校学生党员

经常性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现有研究情况。

(3)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经常性学习教育的一些实践性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第四篇: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我校是一所非常典型的无寄宿生的农村小学学校,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周围农村的农民家庭,少部分来源于里兰矿务局职工家庭。由于大量学生父母外出务工,近几年来,我校留守儿童均在27%以上,而且目前比例仍在呈上升趋势。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学习上无人问津,在生活的缺少照顾,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性格略显孤僻、倔强、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冲动易怒,不关心学习,过分贪玩等。关爱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性格成因的主要因素。年轻的父母将幼小的他们留给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种“隔代教育”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关爱教育的缺失。为此我们在2013年春,针对这一特殊问题,申报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研究》这一课题。课题编号:LB2013A013。

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市教科所的精心指导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潜心研究下,通过一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对象、方法与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抓好“十二五”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工作,使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我校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和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帮助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惯决定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无非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成为恶习,必将贻误终身。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改革体制高速发展,随着经济建设活动的风起云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和经济效益好的工矿区,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其留守时间甚至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的学习时段。而在合山这一边远落后贫困山区,本身文化程度、文明素质并不赢人的农民工,迫于生计和眼前利益,纷纷外出务工,造成留守儿童剧增。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教导无方,无力管护。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由于家庭监护力度不够,这必然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许多问题。为此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1、总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展开分析,找出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弥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应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新方法,为我校成功实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关爱教育对策。

(2)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研究提供素材。

(3)探寻在我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经验。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改变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关爱教育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行为问题的研究及积极的应对策略。极的应对策略。

(四)研究设计

1.研究者。个案研究以第一线教师为主,要求他们有爱心、有一定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有责任心和事业心。

个案研究要求每位教师重点跟踪1-2名学生,约15名以上学生做详细的个案跟踪记载。要求所选取的样本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方面有代表性。

(五)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 “留守儿童”

(六)研究的方法

1.问卷法: 2.观察法;3.行动研究法: 4.文献研究法:5.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主要以个体诊断与干预研究策略统领课题的研究全局。即根据“留守儿童”出现的个体心理问题,分别采取个体干预辅导的策略,开展心理矫正活动、总结反思活动和宣判推广活动。并通过研究、总结,再研究,再总结,再反思,完善个体心理障碍干预与矫正策略,直至推广应用。

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成功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让其在研究中发挥更大效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结合这次课题研究个案,相继写出了不少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论文、研究案例。例如课题负责人陆桂梅撰写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粟喜莲老师撰写的《小学留守儿童的问题探究》,罗冰老师撰写《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兰勇林老师撰写的《如何关爱留守儿童》,黄云东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党良英撰写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刘桂凤老师撰写的《用爱关注,用心呵护---留守儿童》,韦美芬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等,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现代教育艺术研究总课题组、全国反馈教学法研究会、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论文评比一等奖。杨燕珍老师撰写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潘彦霖老师撰写的《爱让每一朵花绽放》,陈剑飞老师撰写的《浅谈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农志娥老师撰写的《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巫玉新老师撰写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思考》,谢丽华老师撰写的《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赖丽琴老师撰写的《用爱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灵》等,在2014年“创新杯”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为了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首先将研究对象由留守儿童发展到全校所有学生,其次将这些成果和我们的实验方案、具体做法汇编成册印发全校教师,乃至兄弟学校,为兄弟学校的研究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可借鉴的案例。每学期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一次,挽救濒临失足儿童,较好地让我们研究的成果在诊断和干预学生心理障碍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为:

(1)留守儿童教育的优秀教案共上交15份。

(2)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论文集征得论文20篇。

(3)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一份。(4)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反思15份。

三、今后的设想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们正处在人格、理想、志向、兴趣、爱好的接触与形成初期。学校、家庭和社会如果能够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良好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就会在良好氛围的熏陶和优雅环境的约束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就会逐渐养成健康的人格,树立崇高的理想,立下宏伟的志向,就会兴趣广泛,喜好健康,就会常怀一颗健康的心理。即使当这些““幼苗”在某一个时期,遭到“病菌”的侵蚀,只要我们稍加修整,依然会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当然,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和事也是一样,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也许我们今天获得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在某校、某人身上行之有效,但不一定运用到另一所学校或另一同学身上仍然有效。因为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万能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发展变化中的孩子心理。因此,我们设想:

1.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创新研究方法,继续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继续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研究,将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

2.加强与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经验、总结提升,充分发挥科研兴教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总之,我们将在完善现有课题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的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求真务实,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展翅腾飞

第五篇:1.4研究内容及方法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研究内容

快速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诸多效应,我国“城中村”这种独特现象的衍变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一种凸显结果。在我国目前大量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已经有不少项目取得不错的效果,也有不少项目的后续还是出现一些弊端。

狭义上的改造模式就是指在的改造过程中所选择的单纯意义上开发、整治、更新等方面在各主体操作下所采取的开展办法。而广义上的改造模式则是“城中村”改造工作在实践当中所涉及的诸多要素和理论指导下落实的错综复合体,是对“城中村”改造工作全面而系统的阐述。

本文以“城中村”改造模式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对我国这种独特现象在实践应用当中进行分析和总结,借鉴成功经验,汲取其中的营养元素,以完善“城中村”改造理论研究体系作出自己的一点微薄贡献。

4.2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是建立在笔者参与实际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了解实际项目操作,以及到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沟通、交流、调研等方式收集基础资料和借鉴实地经验。论文中书写过程中运用到如下一些研究方法:

(1)定性和定量分析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对定量分析的问题给出补充和完善,以提高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类比研究法:通过对典型城市在不同背景和条件下改造的研究,对其进行类比分析,提炼出一些共有性和差异性的元素。

(3)实例验证法: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参与的具体项目,结合不同环境下不同项目的感受,加之实际操作來验证和补充理论体系的成熟度。

(4)归纳演绎法:对具体项目的实践找出其中的共性元素,在由理论研究来 指导具体项目的开展。

下载研究内容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内容和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阅读内容方法研究计划

    小学生阅读内容方法研究计划 青河中心校孙喜龙 一、开展课题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

    调研方法和内容

    任务一 : 国际市场调研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并认识利弊,学会国际市场调研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从而能够对市场进行调研并选择进入国际市......

    研究内容写法

    新疆兵团“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 研究指南 曹伟 兵团发改委规划处 2010-03-10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2009年将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兵团“十二五”规划将......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城市政府管理 本研究方向综合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体系,以公共组织的整合力与回应力为目的,以公共利益为核......

    研究内容三

    研究内容三 再次,我们在对群体性事件准确定性的基础上,从法学的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认为,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缺失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原因,政府部门不能依法行政是......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包括阶段的和最终目标,即该项研究工作的段落和终点。因此,在此项中应着重说明这一研究课题最后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研究中将分作......

    论文研究内容

    论文研究内容: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步走向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营销理论指导下的营销实践活动越来越难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了走出传统营销的陷......

    论文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方法 (1)归纳法: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 (2)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宏观分析方法是对问题进行了总体的分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