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概论基本定义总结

时间:2019-05-12 07:2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规划概论基本定义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规划概论基本定义总结》。

第一篇:城市规划概论基本定义总结

行列式——住宅按一定的朝向和合理的间距,成排布置。

特点:1日照好,有利通风2有规律,也富于变化3工程简单,便于施工4空间缺乏封闭感,小空间缺乏停留感5连续性过强时,易显得呆板。避免缺点,采取措施:山墙错落——增加停留感及围合性。单元错落拼接——产生体型变化。成组变向——打破单调感。分干道(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接4城市环路与公路相接5城市多环,公路与外环相接,部分引入内环6公路与城市道路各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公路与城市不直接接触

航空港的位置选择1净空限制要求2燥声干扰影响3用地条件4通讯导航要求5气象条件6生态学影响7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8公用设施条件

周边式特点1室外场地集中,空间完整,封闭性好,可组织绿地及场地2安静、安全寒冷地区有利挡风3相当多居室朝向不好(约40%左右住户朝西)4不能适应地形变化(土石方大)5不利于抗震。混合式自由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3整体式组合方式

住宅群组合对日照、通风及燥声的防治(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A 住宅错落布置B 布置点式住宅C 住宅偏转布置 D 利用绿化防止西晒 E 利用地形)(2)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措施(A 住宅错列布置。增加迎风面 B 低层建筑布向迎风面C 迎风面布短栋建筑D 利用绿化导风)(3)住宅群体燥声防治的规划措施(A 隔开燥声源B 合理组织道路系统 C 合理布局建筑D 利用绿化 E 利用人工障壁F 利用地形)

用地平衡表的作用(1)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2)进行方案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3)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干道网密度以2~3 km/km2为宜,即城市干道的间距一般为600~1000m。设中央分隔带有以下四种考虑:1解决对向机动车流的相互干扰2有较高的景观、绿化要求3地形起伏较大4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 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城市对外交通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城市布局。港址选择1在河(海、湖等)边,并对水深有要求2岸边形状及陆地情况要满足功能要求3避开桥、堤等4与城市应有方便的联系5有发展的可能

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联结1城市道路延伸至公路2以入城道路连结城市与公路3城市部

城市性质——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及职能。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1国民经济计划负于城市的职责2组成城市的基本因素

分类1工业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3商贸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

5综合性中心城市 6县城 7特殊职能城市

人口的含义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指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他们常年生活于城市范围内,他们构成城市的社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又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年龄构成影响因素1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2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3城市性质与规模

劳动构成根据城市人口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及参加工作与否进行分类,各类所占的比例。影响城市人口劳动构成的主要因素 1城市性质 2城市规模3人口自然增长率4社会闲散劳动力就业情况 5城市建设阶段

自然增长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机械增长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开敞空间——任何围合或者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小于1/10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场所,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者不被利用的地域。全市性主要公建用地选择A 符合公建本身的功能要求B 符合城市规划对公建位置的要求 确定公共设施指标的影响因素1城市性质及规模2城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3城市布局结构

4社区建设与发展

第二篇:城市规划概论 ——学习总结

《城市规划概论》学习总结

何为城市?何为规划?起初,在我脑海里并没有什么概念,别人问起时,我的回答就是规划城市。通过这十三周对《城市规划概论》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工作内容以及在未来的五年中的学习内容与任务等。以下是我对城市规划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从社会发展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形成了居民点,出现了原始的聚落。它是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此次大工将农业从采集和狩猎中分离出来,被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即农业革命。当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私有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也多样化,逐渐商业和手工业也农牧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和商业的聚集地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此时,原始社会正向奴隶社会过渡。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奴隶社会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奴隶主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开始筑城防卫,体现了城市的防御功能。之后,文字、宗教以及礼制等级的不断完善,城市成为奴隶社会一个宗教圣地,货物聚散地,军事堡垒和统治中心。

综上,产业革命推动历史的发展,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的变革是导致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历史看未来,分析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人类技术进步促成了城市的产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必将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当今社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信息面向全球化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正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高新科技园在城市中的规划与发展。它将是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的中心城市仍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开放,而且彼此相互依存。经济空间结构的重组也将导致城镇体系结构的重组。城镇之间协同发展,依赖性增大。但是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在城镇体系的顶部,是少数可以对于全球或区域经济起着管理、控制作用的城镇,末端是作为生产、装配基地的一大批城镇。其弊端在于,末端的城市受到顶部跨国资本的控制,跨国资本的兴衰左右着他们的发展。同时经济的球化又带来了文化的趋同化,强势的文化正在逐步同化着地方文化。信息革命仅半个世纪,但已经渗入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所以它必将深刻的改变人类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说这么多,其实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还是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类的人生观、世界观。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遭受到的环境问题,我们能袖手旁观吗?何况还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呢!所以“可持续发展”必将成为人类在21世纪的核心发展观,将主导未来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内容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城市规划是通过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据以对社会实践进行调控,从而导致城市健康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达成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调各种利益集团矛盾的手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具有自己的一套规划体系,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城市规划体系,这是进行城市改造建设的基础。城市规划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城市规划体系构成了开展城市改造的制度框架和组织结构。在我们国家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使得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体获得了相应的授权,规划行政管理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也得到了明确,从而使城市规划行政实现有法可依,使城市规划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在工作中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全面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历史和自然条件来确定城市的发展和规模、城市各个部分的组成,选择这些组成部分的用地,加以全面的组织和合理安排,为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基于以上的工作要求,城市规划工作又有以下特点:1.是综合性的技术工作2.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具有地方性4.是长期性工作。这对我们的要求要细心、耐心、还要有责任心。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首先要确定的是城市的性质,它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然后对城市建设中各项建设和环境面貌进行全面安排,选定规划指标,制订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其次,城市的规模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这也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依据。而城市用地布局则是最核心的内容。城市用地构成包括居民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等等。我们要严格根据各种用地的不同特点及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另外,城市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城市规模、城市布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城市的交通规划包括对外交通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在道路的规划中有又很多硬性指标如路幅宽度、道路宽度等。在规划的过程中,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城市环境是城市中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而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沟通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各种人工设施和上层建设构成。如今高速的城市化已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1.城市环境污染——空气、垃圾、污水、噪音、电磁波等 2.居住环境不好——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3.交通状况堪忧——堵塞、停车、事故4.城市灾害严重

——地震、火灾、洪水5.社会问题很多——就业、刑事犯罪等。为了缓解上面的问题,我们必须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城市生态平衡取决于:城市规模与地区资源、城市人口与土地空间、生产设施与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城市“三废”排放与环境容量、劳动力数量与职业岗位、各类产业之间、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城乡物资与居民需求之间。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三、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在《城市规划概论》中我们学习了有关的法规制度和一些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是在省(自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的原则: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书两证),监督检查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等。

实施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使用土地进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统一的规划管理。这是保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城市综合效益的根本途径。

在最后的章节,我们又了解了,城市规划的一些学术用语。

四、对未来五年的设想

学习概论的同时,我也了解到在未来的五年中我所需要学的科目,以及必须要达到的要 求。要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做好基本功练习,在课外的实习中也要不怕艰苦,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在点滴中学习真知。

第三篇:城市规划概论论文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赵世明

(2013级城乡规划1班)

摘要:农村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目前正是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推动小城镇发展。那么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优化产业结构,利用资源优势等,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 产业结构

我国城镇化发展一直以来都持续增长,那么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其中在新增人口问题与城镇住房问题等。农村城镇化整体建设状况的基础上,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以自己的家乡县--大方县为例,浅谈一下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对策以及建议。

一、大方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目前,大方县城镇化率为31.41%,老城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新城区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30.488公里。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167套,建设园区及乡镇公共租赁住房5218套,完成棚户区改造967户。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44亿元,建成商品房187.2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25.85万平方米。建成完善污水管网51公里,污水处理能力每日1.4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29.18%,污水处理率88%,路灯完好率98%,亮灯率98%。基本建成黄泥塘镇、六龙镇、瓢井镇、凤山乡、文阁乡5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带动农村人口转移2000人,完成全县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65个行政村2904个村民组院坝硬化390.87万平方米,连户路硬化4218.95千米。虽然在县城和一些乡镇中的城镇化问题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讲,城镇规模普遍偏小。中心城镇的影响力与辐射作用毕竟有限,城镇的经济也难以发展。

二、城镇建设产业结构

1.工业结构较为单

一、目前仍是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体,而且基本上是以采掘业为主。以附加值低为基本特征的原材料工业比重大、产业链较短。煤电产业比重占较大分量,其他产业发展滞后。旅游开发缓慢,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旅游发展需要。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

2.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农业基础条件差,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艰巨。

三、城镇规划体系

1.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入,加快发展的环境还需大力改善,重大项目建设风险评估机制有待完善。

2.产业发展、农村金融、土地管理等制度创新有待突破。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3.城镇化步伐缓慢,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力度、速度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城镇基础设施欠账大,城镇化水平低。

四、加快大方县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坚持产业支撑、实现产城互动共荣

在城镇化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大方县应注重发展产业,集聚人气,繁荣市场,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互动发展。注重“城”与“工”互动,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共同发展。注重城区与园区的功能互动,既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区来打造,又把园区作为城市新区来建设。注重“城”与“市”互补。在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注重建好城市产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社会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发展城市服务业,做大城市人口基数,扩大城市消费需求,提高城市居民购买力,通过集聚人气繁荣城市经济,使城中有人。注重“城”与“景”互融。结合大方县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以及悠久厚重的人文资源优势,围绕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和乡村文化旅游的目标,全力加大特色小城镇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区与各景点景区交相辉映,成为大方大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培育和壮大城镇非农产业,增强城镇化动力。以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为核心,积极培育有强大竞争力的专业化、规模化的城镇主导产业,铸造具有产业特色和实力的城镇竞争优势,形成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强大的就业拉力。各城镇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定位,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专业化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和就业牵引,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产业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专业化城镇的形成。

2、坚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打造文化城市

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大方县紧扣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奢香博物馆、斗姥阁、顺德街、彝族风情街、“贵州宣慰府”、慕俄格古城等一批重量级建设项目,需要加大投资与加大宣传度,在景区多举办奢香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及彝族文化节庆活动等。宣传报道古彝文化产业园,让古城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3、坚持以城带乡 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

坚持以城带乡,致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形成中心城区与小城镇多层推进、多点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多元化筹集资金,安排一定的城镇化建设资金,用于城镇化建设前期工作、贷款贴息、相关配套和投入等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同时,积极向上争取筹措建设资金,重点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小城镇项目建设,将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名录内的小城镇建设项目进行打造,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建设;不在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名录内的,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采用PPP模式吸纳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建设,将城镇化建设项目建设时序及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投融资规划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保证城镇化的质量与速度。

四、结论

在城镇化的发展中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城镇化建设发展。百年大计,规划先行。科学搞好规划编制工作。无论是在县城总体规划、村镇规划,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控制性详规、各类专项规划,还是重点地段的修建性详规,都充分考虑规划的前瞻性、配套性和系统性,力争把规划一次做到位,真正使规划既符合当前实际,又不落后长远发展。坚持强化管理,助推城镇化建设发展,不断强化各种管理制度。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调整实施方案,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发展惠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惠民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每一名群众。那么我们城镇化的发展必将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作出重大的贡献。

第四篇:《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课件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城市

2、极化效应

3、城市规划实施

4、区域规划

5、城市规划法律体系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土地价格

8、城市交通

9、城市规划编制

10、城镇体系

11、城市对外交通运输

12、城乡发展

13、修建性详细规划

14、城市环境保护

15、城市绿化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或实践活动是()。A 西谛的工业城市

B 柯布西埃和他分别在1922年发表的“明天城市”和1931后发表的光辉城市 C 欧文、傅立叶和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 D 奥斯曼所进行的巴黎改建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A 以人为本,功能分区 B 物质空间决定论 C 综合多功能 D 大众参与

3、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 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B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 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

D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

4、城乡在发展中有何关系()。A 向心与离心、聚合和扩散 B 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 C 向心与离心、吸引与离背 D 吸引与离背、聚合和扩散

5、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A 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

B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C 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D 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6、可以作为城市主要水源的是()类用水 A 上层滞水和承压水 B 潜水和承压水 C 潜水和地表水

D 上层滞水和地表水

7、(),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A 承载性

B 区位的极端重要性 C 地租 D 地价

8、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确定()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的标高。A 城市主干道 B 城市次干道 C 各级道路 D 各级支路

9、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他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中,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权限和责任要()部门行政的主体。

A 低于 B 相同于 C 高于

D 没有关系

10、代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是()。

A 以儒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墨子为代表的中庸之道理念 B 以道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以儒家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的理念

C 以《周.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的理念 D 以《周.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庸值道理念

1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包括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规划以及()。

A 气体污染物综合整治规划 B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C 污染物综合整治规划 D 土地合理利用规划

12、假如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其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的转换夹角大于90度,则工业用地应放在()。

A 最大风频之上风向 B 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C 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D 盛行风向的两侧

13、下列不属于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主要因素有()。A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 B 城市交通工具 C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 D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14、大城市网干道密度干网(km/km2)建议一般选用:()。A 3%~5% B 2.5%~4% C 2.4%~3% D 2.2%~2.6%

15、下列不属于历史文化名城类型的是()。A 古都型 B 传统文化型 C 风景名胜型 D 特殊职能型

16、()是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A 人口多少和隶属关系 B 经济水平和面积大小 C 经济水平和隶属关系 D 人口多少和面积大小

17、我国城市社会演化的进程趋势不包括()。A 人口老龄化 B 家庭核心化 C 生活闲暇化 D 工作稳定化

1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价值比较高的是()。A 文物埋藏较多的地区

B 风景良好的地区

C 可达性较高的地区

D 土地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

19、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进程作用表现在()。A 农村的引力和城市的推力 B 农村的衰败和农村的衰败 C 农村的兴起和城市的衰败 D 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20、在城市规划调查中,对没有文字记载的民俗民风应该采用方法是(A 现场踏勘或观察 B 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C 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D 文献资料的运用

21、城市道路分类中,按道路功能的分类可分为()。A 快速路和干路 B 干路和次干路

C 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 D 交通性道路和娱乐性道路

22、下列不是田园城市特征的选项是()。A 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 B 公园在最外围

。)C 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 D 沿公园建公共建筑

23、航空港与城市间的距离应该在()范围内。A 10km

B 20km

C 30 km

D 40 km

24、广场的规划主要是研究()。A 确定广场的位置,用地规模和形状 B 确定广场面积大小和形状。C 确定广场类型。

D 确定广场建筑物性质

25、一般中学的服务半径是()。A 500M

B 1000M

C 1200M

D 800M

26、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安全需求主要包括()。A 防火、防震灾、防空 B 防火、防水、防泥石流 C 防震灾、防空、防自然灾害 D 防火、防震灾、防水

27、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A 经济

B 速度

C 规范

D 秩序

28、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 B 城市规划 C 历史沿革

D 城市居民的认知

29、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 4 B 5 C 6 D 7 30、下列不属于保护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的是()。A 历史文化演变、建制沿革、城址兴废变迁

B 城市特有的传统文物、手工艺、传统产业及民俗精华等 C 现在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威胁的情况 D 城市现存地上地下受保护动、植物

三、多项选择题。)层住宅无论从建)

1、下列影响城市发规律的主要理论有哪些()。A 城市发展的区位理论

B 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C 城市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 D 城市发展与交通通讯理论 E 城市发展的人文生态理论

2、城市与区域的关系()。A 相互依存

B 相互对立

C 相互促进

D 相互制约

3、城镇体系有哪些特点()。A 整体性

B 依赖性

C 开放性

D 层次性

4、我国古代典型城市格局的代表是()。A 唐长安

B 汉长安

C 元大都

D 宋东京

5、《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A 整体性

B 系统性

C 过程性

D 动态性

6、城市规划理论涉及内容包括()。A 功能理论

B 决策理论

C 计划理论

D 规范理论

7、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有()指标。A 主要的金融中心 B 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C 区域性机构的集中地

D 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

E 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

8、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与代表人物是()。A 恩温卫星城理论

B 伯吉斯同心圆理论

C 哈里斯、乌尔曼多核心理论 D 霍伊特扇形理论 9、21世纪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 可持续发展 B 知识经济

C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D 互联网

10、下列属于知识经济特点的是()。A 科技创新

B 信息技术

C 资金流动

D 人力素质

11、当代城市规划重要实践在哪些方面()。A 都市村庄 B 生态住区 C 大学城 D 产业园区

12、目前阶段,我国实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A 法规体系

B 编制体系

C 行政体系

D 总体规划体系13、1977年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提出的城市住区三大目标是指(A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作用

B 保证生活基本质量

C 创造有机多功能综合体

D 与自然协调

E 功能的分区与联系

14、城市规划的作用是()。

A 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B 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

C 重要的政府职能 D 监督职能

15、城市规划调查所包括的内容有()。A 社会环境的调查

B 市政公用工程系统调查

C 城市特色的调查

D 城市性质的调查

16、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评价,应着重的方面()。A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

B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的需要 C 城市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 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协调性、矛盾与潜力

17、制定城市规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 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

B 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C 正确引导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D 促进城市现代化。)

18、城市总体布局遵循原则有()。A 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B 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C 城乡一体,统一规则

D 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19、城市用地布局的艺术问题包括()。A 城市用地布局艺术

B 城市空间景观的组织

C 城市轴线艺术

D 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20、城市总体规划中所有城市都必须提供的图纸是()。A 城市现状图

B 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

C近期建设规划图

D 城市总体规划图

21、分区规划文本的内容包括()。A 分区土地利用原则及不同使用性质地段的划分 B 工程管网及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要求 C 分区规划的性质

D 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保护管理要求

22、城市分区规划中应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A 红线位置

B 断面

C 控制点坐标

D 坡度

23、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包括()。A城市规划区范围

B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C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 D城市交通通信设施的完善程度

24、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A 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

B 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

C 市区公共中心的位置与规模

D 分区内公共中心的位置与规模

2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内容包括()。A 各地块划分及规划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B 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C 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D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26、城市公共交通(准公共交通除外)的特征有()。A 运量大

B 分散化经营

C 节省道路空间D 污染小

2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中常见的工程管线由()。A 给水管道

B 排水沟管

C 电信线路

D 道路贯通

28、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调查发掘与分析评价城市景观资源、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

B 研究确定城市景观的特色和目标

C 规划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

D 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

29、保护规划内容包括()。A 保护区及外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界线 B 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C 环境风貌的保护整治方式

D 用地功能和建筑物使用的调整

30、城市规划实施中经济机制主要表现为()。

A 出让城市土地所有权,从而既实现符合规划的物业开发,又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B 政府借贷以解决实施城市规划的资金缺口 C 城市基础设施使用的收费

D 出让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四、简答题

1、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可以分哪些阶段?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3、城市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5、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有哪些?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是什么?

8、什么是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其作用和本质是什么?

9、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有哪些?

10、城市分区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1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是什么?

12、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是什么?

13、管线共沟敷设原则是什么?

14、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规划原则是什么?

15、什么是行政区划,其基本要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论述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2、城市规划调查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3、论述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4、论述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极化效应:是指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中的过程,表现为增长极的上升运动。

3、城市规划实施:通过依法行政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把制定的规划逐步变为现实。

4、区域规划: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5、城市规划法律体系: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组成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法规体系有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纵向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横向分为基本法和配套法两个方面。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关系建设对土地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部署。

7、土地价格:是土地供给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所有权时获得的一次性货币收入。

8、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9、城市规划编制:目的是为了实施,即通过依法行政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把制定的规划逐步变为现实。

10、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11、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是指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

12、城乡发展:是指区域内城市、乡村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及发展状况,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城镇体系的发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的整体发展水平。

13、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在当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以满足修建需要为目的的进行的规划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和环境设计、道路系统和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并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4、城市环境保护: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未来行动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筹划,是为有效的实现预期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15、城市绿化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二、单项选择题

1、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或实践活动是(B)。A 西谛的工业城市

B 柯布西埃和他分别在1922年发表的“明天城市”和1931后发表的光辉城市 C 欧文、傅立叶和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 D 奥斯曼所进行的巴黎改建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B)。A 以人为本,功能分区 B 物质空间决定论

C 综合多功能 D 大众参与

3、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C)。

A 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B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 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

D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

4、城乡在发展中有何关系(B)。A 向心与离心、聚合和扩散 B 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 C 向心与离心、吸引与离背 D 吸引与离背、聚合和扩散

5、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D)。A 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

B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C 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D 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6、可以作为城市主要水源的是(B)类用水 A 上层滞水和承压水 B 潜水和承压水 C 潜水和地表水

D 上层滞水和地表水

7、(A),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A 承载性

B 区位的极端重要性 C 地租 D 地价

8、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确定(D)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的标高。A 城市主干道 B 城市次干道 C 各级道路 D 各级支路

9、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他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中,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权限和责任要(C)部门行政的主体。

A 低于 B 相同于 C 高于

D 没有关系

10、代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是(C)。

A 以儒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墨子为代表的中庸之道理念 B 以道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以儒家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的理念

C 以《周.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的理念 D 以《周.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庸值道理念

1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包括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弃物 综合整治规划以及(B)。

A 气体污染物综合整治规划 B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C 污染物综合整治规划 D 土地合理利用规划

12、假如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其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的转换夹角大于90度,则工业用地应放在(C)。

A 最大风频之上风向 B 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C 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D 盛行风向的两侧

13、下列不属于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主要因素有(B)。A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 B 城市交通工具 C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 D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14、大城市网干道密度干网(km/km2)建议一般选用:(A)。A 3%~5% B 2.5%~4% C 2.4%~3% D 2.2%~2.6%

15、下列不属于历史文化名城类型的是(B)。A 古都型 B 传统文化型 C 风景名胜型 D 特殊职能型

16、(D)是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A 人口多少和隶属关系 B 经济水平和面积大小 C 经济水平和隶属关系 D 人口多少和面积大小

17、我国城市社会演化的进程趋势不包括(D)。A 人口老龄化 B 家庭核心化 C 生活闲暇化 D 工作稳定化

1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价值比较高的是(C)。A 文物埋藏较多的地区

B 风景良好的地区

C 可达性较高的地区

D 土地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

19、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进程作用表现在(D)。A 农村的引力和城市的推力 B 农村的衰败和农村的衰败 C 农村的兴起和城市的衰败 D 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20、在城市规划调查中,对没有文字记载的民俗民风应该采用方法是(C)。A 现场踏勘或观察 B 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C 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D 文献资料的运用

21、城市道路分类中,按道路功能的分类可分为(C)。A 快速路和干路 B 干路和次干路

C 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 D 交通性道路和娱乐性道路

22、下列不是田园城市特征的选项是(B)。A 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 B 公园在最外围

C 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 D 沿公园建公共建筑

23、航空港与城市间的距离应该在(C)范围内。A 10km

B 20km

C 30 km

D 40 km

24、广场的规划主要是研究(A)。A 确定广场的位置,用地规模和形状 B 确定广场面积大小和形状。C 确定广场类型。

D 确定广场建筑物性质

25、一般中学的服务半径是(B)。A 500M

B 1000M

C 1200M

D 800M

26、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安全需求主要包括(A)。A 防火、防震灾、防空 B 防火、防水、防泥石流 C 防震灾、防空、防自然灾害 D 防火、防震灾、防水

27、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B)。A 经济

B 速度

C 规范

D 秩序

28、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

A)。

B 城市规划 C 历史沿革

D 城市居民的认知

29、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C)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 4 B 5 C 6 D 7 30、下列不属于保护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的是(D)。A 历史文化演变、建制沿革、城址兴废变迁

B 城市特有的传统文物、手工艺、传统产业及民俗精华等 C 现在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威胁的情况 D 城市现存地上地下受保护动、植物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影响城市发规律的主要理论有哪些()。A 城市发展的区位理论

B 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C 城市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 D 城市发展与交通通讯理论 E 城市发展的人文生态理论

答案:CDE

2、城市与区域的关系()。A 相互依存

B 相互对立

C 相互促进

D 相互制约 答案:ACD

3、城镇体系有哪些特点()。A 整体性

B 依赖性

C 开放性

D 层次性

答案:ACD

4、我国古代典型城市格局的代表是()。A 唐长安

B 汉长安

C 元大都

D 宋东京

答案:AC

5、《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A 整体性

B 系统性

C 过程性D 动态性 答案:CD

6、城市规划理论涉及内容包括()。A 功能理论

B 决策理论

C 计划理论

D 规范理论

答案:ABD

7、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有()指标。A 主要的金融中心 B 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C 区域性机构的集中地

D 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

E 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答案:ABDE

8、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与代表人物是()。A 恩温卫星城理论

B 伯吉斯同心圆理论

C 哈里斯、乌尔曼多核心理论 D 霍伊特扇形理论

答案:BCD 9、21世纪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 可持续发展

B 知识经济

C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D 互联网

答案:ABC

10、下列属于知识经济特点的是()。A 科技创新

B 信息技术

C 资金流动

D 人力素质

答案:ABD

11、当代城市规划重要实践在哪些方面()。A 都市村庄 B 生态住区 C 大学城 D 产业园区 答案:AD

12、目前阶段,我国实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A 法规体系

B 编制体系

C 行政体系 D 总体规划体系 答案:ABC 13、1977年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提出的城市住区三大目标是指()。A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作用

B 保证生活基本质量

C 创造有机多功能综合体

D 与自然协调

E 功能的分区与联系 答案:ABD

14、城市规划的作用是()。

A 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B 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

C 重要的政府职能 D 监督职能 答案:ABC

15、城市规划调查所包括的内容有()。A 社会环境的调查

B 市政公用工程系统调查

C 城市特色的调查

D 城市性质的调查 答案:AB

16、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评价,应着重的方面(A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

B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的需要 C 城市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 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协调性、矛盾与潜力 答案: ABCD

17、制定城市规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 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

B 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C 正确引导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D 促进城市现代化

答案:ABC

18、城市总体布局遵循原则有()。A 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B 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C 城乡一体,统一规则

D 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答案:ABD

19、城市用地布局的艺术问题包括()。A 城市用地布局艺术

B 城市空间景观的组织

C 城市轴线艺术

D 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答案:ABCD。)20、城市总体规划中所有城市都必须提供的图纸是()。A 城市现状图

B 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

C近期建设规划图

D 城市总体规划图 答案:ACD

21、分区规划文本的内容包括()。A 分区土地利用原则及不同使用性质地段的划分 B 工程管网及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要求 C 分区规划的性质

D 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保护管理要求 答案:ABD

22、城市分区规划中应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A 红线位置

B 断面

C 控制点坐标

D 坡度

答案:ABC

23、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包括()。A城市规划区范围

B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C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 D城市交通通信设施的完善程度 答案:ABC

24、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A 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

B 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

C 市区公共中心的位置与规模

D 分区内公共中心的位置与规模

答案:AB

2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内容包括()。A 各地块划分及规划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B 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C 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D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答案:ABC

26、城市公共交通(准公共交通除外)的特征有()。A 运量大

B 分散化经营

C 节省道路空间

D 污染小

答案:ACD

2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中常见的工程管线由()。A 给水管道B 排水沟管

C 电信线路

D 道路贯通 答案:ABC

28、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调查发掘与分析评价城市景观资源、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

B 研究确定城市景观的特色和目标

C 规划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

D 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

答案:ABCD

29、保护规划内容包括()。A 保护区及外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界线 B 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C 环境风貌的保护整治方式

D 用地功能和建筑物使用的调整 答案:ABCD 30、城市规划实施中经济机制主要表现为()。

A 出让城市土地所有权,从而既实现符合规划的物业开发,又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B 政府借贷以解决实施城市规划的资金缺口 C 城市基础设施使用的收费

D 出让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BCD

四、简答题

1、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可以分哪些阶段?

答: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2)“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的成熟期,人口仍向城市集中,但开始向郊区扩展;(3)“相对分散”时期:进入后工业初期,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4)“绝对分散”:后工业化进入成熟期,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人口的逆城市化现象显著增加。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答:(1)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2)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3、城市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答:(1)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发展过程(2)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和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人际关系发生积极变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作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3)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有:

(1)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

(2)确定各地建筑容量、高度控制及建筑形态、交通、配套设施及其他控制要求。(3)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的标高。

(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5、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特征:

(1)历史街区是有一定的规模,并具有较完整或可整治的景观风貌,没有严重的视觉环境干扰,能反应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在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有一定比例的真实遗迹,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

(3)历史街区应在城镇生活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活力的社区,这也就决定了历史街区不但记载了过去城市的大量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不断并继续记载着当今城市发展的大量信息。

6、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有哪些? 答:(1)行政合法原则(2)行政合理原则(3)行政效率原则

(4)行政统一原则:行政权统一、行政法制统一、行政行为统一(5)行政公开原则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是什么? 答:(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为主要目标;(2)城市总体规划侧重于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3)从本质上看,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两者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

8、什么是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其作用和本质是什么? 答: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是针对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面对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作用:寻找针对具体问题的对策,是城市规划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基础;为城市规划过程中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是规划过程更加科学和合理。

本质:多学科的,要综合利用其他专业的知识(如经济学、社会学、工程学等专业)。把不同学科的有用之处组织在一起来提出对策和建议。

9、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有哪些?

答: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图纸。

(1)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其中,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附件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2)主要图纸应包括:城镇体系现状图、城镇体系规划图、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00~1:100000,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用1:50000~1:10000。

10、城市分区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答:城市分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选择)

(1)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2)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

(3)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控制范

(4)确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区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5)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1)现状调查和资料准备

(2)提出城市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3)研究交通规划初步方案(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5)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

(6)编制道路系统规划文字说明

12、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是什么? 答: 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构成: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2)城市供电工程系统构成:电源、电力网

(3)城市通信工程系统的构成:包括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网络等系统。

(4)城市防灾工程系统的构成:包括消防、防洪、抗震、防空、救灾生命线系统。

13、管线共沟敷设原则是什么? 答:管线共沟敷设原则

(1)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

(2)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当沟内有腐蚀性介质管道时,排水管应位于其上面;(3)腐蚀介质管道的标高应低于沟内其他管线;

(4)火灾危害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毒性气体和液体以

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

(5)凡有可能产生相互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

14、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规划原则是什么? 答: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规划原则:

(1)舒适性原则;(2)城市审美原则;(3)生态环境原则;(4)因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6)整体性原则。

15、什么是行政区划,其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行政区划:是国家的结构体制安排,是国家根据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的法律规定,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等客观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成若干层次和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置相关的地方机关,实施行政管理。

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1)一定规模人口和面积的地域空间。(2)设有相应行政机构的行政中心。(3)明确的上下级隶属关系的行政等级。(4)与行政建制相对应的行政区名称。

五、论述题

1、论述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答:(1)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只是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不同。

(2)区域规划市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市“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城市总是和它对应的一定区域范围相联系。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必然有其相应地域中心。区域的经济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会促进地区的发展。

(3)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

区域规划要把分布于区域中的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点,并制定出布点方案,以便在城市规划中具体落实;城市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有可能需对区域规划的原方案作某些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2、城市规划调查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答:(1)区域环境的调查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区域环境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

详细规划阶段:区域环境指与所规划地区发生作用的城市内的周边地区。

(2)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

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发展演变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社会环境方面、物质方面。

(3)自然环境的调查:自然地理环境、自然气象因素、自然生态因素(4)社会环境的调查:人口方面、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

(5)经济环境的调查:总体规划阶段:主要涉及区域的、城市的整体经济状况。

详细规划阶段:侧重于地区性的或项目的经济状况。

(6)市政公用工程系统调查

给水、排水、供热、供电、燃气、环卫、通讯设施和管网的基本情况,以及水源、能源供应状况和发展前景。

(7)城市土地适用的调查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所确定的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对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标注,在详细规划阶段还应对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等情况进行调查,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

3、论述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答:(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① 前言:说明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②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点; ③ 城市规划区范围;

④ 城市性质、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及用地规模; ⑤ 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⑥ 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保护;

⑦旧区改建原则,用地结构调整及环境综合整治 ; ⑧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 ⑨各项专业规划; ⑩近期建设规划; ⑩实施规划的措施。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

① 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比例1:50000~1:200000;

② 城市现状图,比例:大中城市为1:10000~1:25000,小城市为1:5000;

③ 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制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比例同现状图; ④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比例同现状图; ⑤ 城市总体规划图,比例同现状图;

⑥ 环境保护、防灾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⑦近期建设规划图; ⑧ 各项专业规划图。

(3)总体规划说明书、有关研究报告及资料汇编——即附件部分。

4、论述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答:(1)依据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战略要求,确定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2)调查发掘与分析评价城市景观资源、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3)研究确定城市景观的特色与目标;

(4)研究城市用地的结构布局与城市景观的结构布局,确定符合社会思想的城市景观结构;

(5)划定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如城市背景、制高点、门户、景观轴线及重点视廊视域、特征地带等,并提出相关安排;

(6)划定需要保留、保护、利用和开发建设的城市户外活动空间,整体安排客流集散中心、闹市、广场、步行街、名胜古迹、亲水地带和开敞绿地的结构布局;

(7)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8)提出实施管理建议;

(9)编制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第五篇:城市规划概论概念题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学习重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2.我国1955年曾规定市、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常住人口数大于2000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即为城市型居民点。工矿点常住人口如不足2000人,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也可定义为城市型居民点。

3.城市是由于人类在集居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着这些要求5.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由单项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发散性的思想方法。(所谓单项的封闭型思想方法包含了两层涵义:其一,思维的单项性,这与现代思想方法的双向联系和多环联系的思想方法相违,是一种最简单的思维方法,否定了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后一阶段成果对前一阶段成果的作用;其二,封闭型,就是指思想过程中单系统的思维方式,它否定了该系统外的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奏。

7.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8.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现场勘查;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

9.城市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包括下列部分:城市勘察资料;城市测量资料;气象资料;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位置和控制范围;4.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5.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9.分区规划文件及主要图纸:分区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29.城市规划的审批:城市规划纲要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的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7.城市的第二产业主要是指制造业和加工业,是现代城市中最活越的发展因素,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第二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第三产业是在现代城市中为主导产业服务而发展起来的。

9.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以工业发展为标志的。

10.根据城市产业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还可以把城市产业分为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一般服务性行业。

11.城市的主导性产业是一座的变化而发展。4.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通常把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近代的工业革命,也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6.一般把英国人瓦特在1784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7.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城市与防御要求;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8.人工能源及加工业的集中造成城市的发展、规模的扩大,是工业社会城市发展的模式。

9.城市化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化、产业结构的转化、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10.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第二、三产业人口)。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11.城市化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的程度。

12.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和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13.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稳定阶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2.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的乌邦托是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罗伯特*欧文是英国19世纪初有影响力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3.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4.1960到1970年的西方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系统、理性和控制论。

想方法;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6.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包括: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城市规划工作将向分析的广泛性、论证的严谨性、成果的弹性方面发展);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7.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城市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市化。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1.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2.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4.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是合理的、有效的和公正的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5.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6.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谁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奏和方法;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水文资料;城市历史资料;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城市人口资料;市域自然资源资料;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交通运输资料;各类仓储资料;城市行政、经济、社会、科教、文教、卫生、商业、金融、涉外等机构以及人民团体的现状和规划资料;建筑物现状资料;工程设施资料;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文物古迹、优秀近代建筑等资料;城市人防设施及其他低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资料;城市环境资料。10.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意志;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属于这一层面。

11.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言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1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3.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

14.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15.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5年。16.大中城市为1/10000-1/25000,小城市为1/5000-1/10000,其中建制镇为1/5000;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的比例由编制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17.编制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

18.分区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2.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3.确定料收入附件。分区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分区位置图、分区状态图、分区土地利用及建筑容量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5000。

20.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1.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22.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的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功臣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2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规划文本中应当包括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

24.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6.竖向规划设计;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25.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1.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2.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26.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是指城市人们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对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作局部性变更。

27.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是指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发现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作出重大变更。

28.修改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并须经同级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必须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单独编制的城市人防建设规划,直辖市要报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和建设部审批;一类人防重点城市中的省会城市,要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大军区人民防空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和建设部审批;一类人防重点城市中的非省会城市及二类人防重点城市须报省、自治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建委(建设厅)备案。

单独编制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其总体规划的城市,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审批;其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分区规划经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已编制并批准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可由城市人民政府授权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1.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系统的动态性;系统的环境联系性。

2.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是一个典型的巨系统,其所有的系统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以及与环境的联系性。3.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一是政治团体角度,二是市民之间的政治关系。

4.城市文化系统的由精神产品的生产、传播、使用和储存四个方面构成,设计教育科研、文化传播、咨询服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展览、体育卫生等。

5.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城市产业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6.城市的第一产业是城郊的农、林、牧、副、渔业,它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特别是为城市供应副食品。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产业,它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类型。

12.城市的配套性产业是围绕城市的主导性产业而建立法站起来的。

13.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市民生活提供一般性服务的部门,这是所有城市都拥有的产业。

14.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了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5.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16.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17.土地是一项资源,他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使用价值、经济价值。

18.城市用地的区划: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权属区划、地价区划。

19.城市用地的归属:土地是国家的基本资源,对土地的拥有权限和归属,国家制定有相应的法律给予规定和保障。20.在城市建设用地管理方面,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通过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土地管理相协调的过程,以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城市用地,推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1.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包括资料的勘察、搜集和按规划阶段的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这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22.自然环境主要分析:地质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

23.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

24.在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在城市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强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宜的城市设施、在规划布置中为减少次生火灾的损失,建筑不宜连绵成片,应留以适当的防火间距;矿藏 矿藏是地质条件之一,也是一种资源。25.影响规划与建设的气象要素主要有:太阳辐射、风象、温度、湿度与降水等几方面。26.如果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于90度,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

风向,居住区位于其下风向。27.在全年又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两盛行风向的上风方向,工业及居住区一般可布置在盛行风的两侧。

28.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即所谓“热岛效应”。29.地形条件对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具体有以下方面: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及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依据;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地貌对通信、电波有一定地分类与规划阿建设用地标准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种类、和小类三级,计有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

41.城市用地构成,按照行政隶属的层次,宏观上如分为市区、地区、郊区等,按照功能用途的组合,如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市中心区、开发区等。42.不同规模的城市,因各种功能内容的不同,其构成形态也不一样。

43.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称之为居住用地。44.居住活动是维持城市规模和城市机能运转的基本城市活动内容。

45.居住用地的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46.居住用地的分类:我国的社区的性质,居住地由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

52.城市居住地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的分布,主要由以下方式:集中布置、分散布置、轴向布置。

53.城市居住地的组织是基于居民对基本生活设施的需求,以及对设施的使用频繁程度,同时结合城市道路系统与网络的构筑,在保障居民甚或的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和土地利用合理性的条件下,对居住用地赋以一定的构成形态与机能。

54.工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55.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交通运输的要求、防止工业对城合利用,减少市内运输。68.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可以根据生产的卫生级别、货运量及用地规模,分为三种情况:布置在远离城区的工业、城市边缘的工业和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69.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布置在远离城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70.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布置形式:一是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业区和居住区相应呈带型发展,互不干扰,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关系良好。另一类是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业金融业类、文化娱乐类、体育类、医疗卫生类、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文物古迹类、其他类。

78.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可分为三类:市级;居住区级;小区级。

79.按照公共设施所属机构的性质及其服务范围,可以分为非地方性公共设施与地方性公共设施。

80.确定公共设施指标的影响因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布局结构、社区建设与发展。

81.城市公共设施指标确定的方法有以下三种:按照人口增减情况,通过计算来确定;根据各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来确定;根据地方的特殊需要,通过调研,按需确定。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

91.城市绿地就其所有权归属方面,基本可以分为:公共性绿地;专用性绿地;私有性绿地。

92.较为长期沿用的是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街道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游览区绿地等六类。

93.绿地分6大类,11中类和10小类。

94.绿地大类用地主要是:公园;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生态景观绿地。

95.城市绿地的指标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三项指标。

96.城市绿地规划布置的原的影响。

30.城市用地评定的要求: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31.城市用地评定的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2.进行城市用地质量的综合评定,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用地评价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本工作;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按照用地的自然特性,抓住主导环境条件对之分析与评价;用地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要从环境能够的整体意义上考察他们相互作用及成果,综合的鉴定其利弊。

33.对城市用地做出适宜性区划,一般将之分成三类: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34.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获只需稍加工程措施既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35.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案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36.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37.用地评定的成果包括图纸和文字说明,它是城市规划文件之一。

38.城市用地的选择的影响因素: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39.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法律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新城选址或各种开发区选址既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发展预留余地与方向,旧城扩建用地选择,要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节省建设资源;用地选择应对用的公车功能地质条件做出科学的评估,要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注意保户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

40.1990年制定颁布的城市用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将居住用地分成四类,其中一类最好,四类最差。

47.居住用地的指标主要由两个方面来表达:即一是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重;二是居住用地的分级以及各组成内容的用地分配标准。48.居住用地指标的拟定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城市规模、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城市用地标准。

49.居住用地的比重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居住用的人均指标为人均18.0-28.0平方米,并规定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0平方米/人。50.居住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以下几方面要求: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避免易受洪水、地震灾害,和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协调相对关系,减少居住—工作,居住--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居住用地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俾以合理的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居住区用地选择要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居住用地选择要注意留有余地。51.居住用地的规划的原则:居住用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于组织结构等方面,确定规划的格局与形态;居住用地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居住用地的规划,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的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居住用地规划要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在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的容量、用地指标,并结合地理的、经济的、功能的因素,提高土地的效用,保证环境质量;城市居住地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市环境的污染、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56.工业用地的具体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工业的特殊要求、其他要求。

57.铁路运输的特点是运量大、效率高、运输费低,但建设成本高,用地面积大,并要求用地平坦。

58.水路运输费用最低。59.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建设快、基建投资少,是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

60.连续运输效率高,节约用地,并可节约运输费用和时间,但建设投资高,灵活性小。61.为减少和避免工业对城市的污染,在城市中布置工业用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防止废水污染、防止工业废渣污染、防止噪声干扰。

62.工业协作的几个方面:产品、原料的相互协作;副产品及废渣回收利用的写作;生产技术的协作;厂外工程协作;动力设施的协作;备料车间及辅助设施的协作;地方工业部门的协作;厂前建筑的协作。63.工业区的组成:生产厂房;仓库;动力及市政设施;维修与辅助企业;综合利用和加工工业;运输设施;厂区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实验中心;卫生防护带。

64.工业的分类:按工业性质可分为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等。

65.按环境污染可分为: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一般工业等。

66.工业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一般以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25%为宜;但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25%。

67.工业在城市中位置的一般原则: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扩费用,又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铁路线索隔断;热电站、热加工车间及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离居住区远一些,不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可离居住区近一些,这样可以减少防护带宽度,节省建设费用。第三种是混合布置方式,它既有平行布置的优点,也具有垂直布置得长处,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

71.工业区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有如下几种布置方式:工业区包围城市、工业区于其他用地成交叉布置、组团式布置、群体组合式布置。

72.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工业地带、组合城市、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

73.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工厂用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缺乏必要的运输条件;居住区与工程混杂;工程的仓库、堆场不足;工厂布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的统一安排,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局面;有些工厂的厂房利用一般民房或临时建筑,不合生产要求,影响生产和安全。

74.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旧城工业布局调整涉及因素非常复杂,一般应注意:发展生产,充分利用与逐步改造相结合;专业化生产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工业改造必须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街道工厂的调整地点,要便于居民参加生产劳动,对外迁工厂的工人居住区和服务设施,必须妥善安排。

75.旧城工业改造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留:原有的工厂,厂房设备好,位于交通方便、市政设施齐全的地段,而且对周围的环境没有影响,可以保留,允许就地扩建;改:包括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艺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并:规模小、车间分散的工厂可适当合并,以改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率。迁:凡在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有严重污染,又不易治理,或有易燃、易爆的工厂,应尽可能前往远郊;厂区用地狭小、设备差、生产无发展余地,或厂房位置妨碍尘世重要工程建设的工厂应迁建;运输量大,在城区内无法修建必要的运输设施的工厂,亦可根据情况迁建。

76.对具有一定基础的旧工业区的改建,一般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适当扩大用地、改善运输条件、改善环境卫生,减少环境污染。

77.公共用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可分为八类:行政办公类、商82.公共设施分布规划要考虑以下方面: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83.全市性公共中心的主旨与布置应考虑以下方面:按照城市的性质与规模,组合功能于空间环境;组织中心地区的交通;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容与建设标准要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慎重对待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创建优美的公共中心景观环境。

84.从城市的卫生安全角度,仓库可按储存货物的性质及设备特征分为:一般性综合仓库;特种仓库。

85.从城市使用的角度,可按仓库的职能分为:储备仓库;转运仓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

86.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有利于交通运输;有利建设、有利经营使用;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沿河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照顾城市居民生活、游憩利用河(海)岸线的需要;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应满足有关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

87.影响仓库用地规模的因素:城市规模与发展战略;城市粗藏货物的特点、性质;国家经济力量与人民生活水平;仓库建筑在城市的布置与楼层比例。

88.仓库用地规模的估算考虑的内容为:1.估算近远期仓库货物的吞吐量;2.按照吞吐量再考虑仓库货物的年周转次数,估算所需的仓容吨位;3.根据实际仓容吨位中分别进入仓库或堆场的吨位比例,计算出仓库用地及堆场用地面积。

89.城市绿地是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90.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包括防治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减弱噪声强度);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则:城市的园林绿地是城市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城市绿地系统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本底系统;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要构筑城乡一体,并连接区域的关联环境,进行各种功能绿地的合理分布,为城市多样的生活活动提供场所;城市绿地规划与布置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绿地的功用要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城市绿地的规划形态,要结合城市用地自然条件的分析,因地制宜的使各项功能绿地的分布各得其所;城市绿地规划与布置要作为城市尽管环境构筑的基本要素材、构件和手段,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林木等的自然基础,通过绿化、建筑和自然地理特征的有机结合,塑造具有美学价值的城市景观。97.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境;建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构成;防护绿地与生态绿地。

98.开敞空间: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1/10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场所,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者不被利用的地域。9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城市地域内分布的不同功能、规模、形态和位置的绿化场地的系统化组构。

100.城市绿地系统的构成,包含:1.绿地系统的功能构成;2.绿地系统的分级构成;3.绿地系统的形态构成。

101.绿地形态要素主要有:点状绿地;带状绿地;楔形绿地;环状绿地。

102.郊区的功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城市设施提供分布空间;为市区供应农副产品;作为市民的游谢基地;接纳市区疏解的人口;协同市区发展经济。

103.郊区规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确定郊区的范围与界限;安排事宜在郊区建设的城市设施和工程项目;副食品生产用地规划;乡镇工业区规划;郊区居民点规划;道路网规划。

104.影响郊区范围确定的因素有: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城市现状与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性质、布局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副食品供应的需要。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1.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2.国土规划:泛指有关国家土地的规划行为。

3.土地用途分区和控制指标的确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4.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确定城市性质的重要方面。

18.市域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掌握学龄前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向,是制定托、幼及中小学等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掌握老年组的人口数上,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量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的。

53.城市带眷比,指带有家属优化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署,关系到城市各功能部分之间的合理组织、城市建设投资的经济性及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必然涉及到很多复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区域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综合安排,主要包括资源综合开发和区域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休疗养、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区域服务性工程设施。

6.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深化,空间布局、物质基础的落实。

7.城镇体系的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

8.全国、省、市都应研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9.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的发展目标,制定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等。

10.城市、经济发展主要的指标有: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指标;人均绿地面积等。11.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其战略目标在城市物质空间上加以落实、具体化。12.规划纲要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作为编制城市规划的依据。主要内容有: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发展条件,原则确定成是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13.确定城市性质:它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14.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致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15.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演进的产物。

16.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在编制城市规划时,首先要确定城市的性质,这是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明确城市的性质,便于在城市规划中把规划的一般原则与城市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更加切合实际。正确拟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它有利于合理选择城市建设项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

17.城市性质的确立,可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方面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即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认识城市形成19.一个城市是由复杂的物质要素组成的。

20.城市性质就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本因素所决定的,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

21.我国城市按性质分,大体有以下几类: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商贸城市;科研、教育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的城市。

22.城市按城市人口规模分为以下三类:大城市(是指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人口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23.确定城市性质,就是综合分析城市的主导因素及其特点,明确他的主要职能,指出他的发展方向。

24.在确定城市性质时,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城市的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另一种是不区分城市基本因素的主次,一一罗列,结果,却失去指导规划与建设实践的意义。

25.城市性质确定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26.定性分析就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27.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分析自然资源、劳动资源、能源交通及主导的经济产业部门,说明现有和潜在优势。

28.经济职能的定量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的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定量地分析。

29.城市的性质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用地构成,而城市的规模则决定城市的用地及布局形态。

30.城市的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31.城市人口是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服务的对象;徒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32.城市按照人口密度、经济联系、管理条件等因素,一般可划分为市区、近郊区、市辖县(远郊区)。

33.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34.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除了个别直属该市的工业区(镇)以外,一般不计;而应将他们分别计入各市辖县镇中去。

35.城市人口调查研究的意义:城市人口调查分析和预测,是一项极重要又复杂的工作,它既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又是制定一系列具体技术指标与布局的依据。

36.了解年龄构成的意义在于:比较成年组人口与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对研究经济有重要作用;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及发展趋势,是城市社会福利服务设施规划指标主要依据;分析年龄结构,可以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分析育龄妇女人口数量,是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依据。37.影响年龄构成特点的因素主要有: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效;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性质与规模。

38.性别的构成反映男女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它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

39.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数量、性别、辈分等组合情况。他对于城市住宅类型的选择,城市生活和文化设施的配置,城市生活居住区的组织等都有密切关系。

40.在城市总人口中,按其参加工作与否,分为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又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分成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41.城市人口可分为三类: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42.影响劳动构成的因素较为复杂,一般有:城市性质;城市规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社会闲散劳动力就业情况;城市建设的阶段。

43.按产业类型划分,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水利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地质普查和勘探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第三产业包括: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

44.一般社会经济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比重越大,通常中心城市地产产业较高。

45.产业结构与职业构成的分析可以反映城市的性质、经济结构、现代化水平、城市设施社会化程度、社会结构的合理协调程度,是制定城市发展政策与调整规划定额指标的重要依据。

46.城市流动人口是指短期从市外进入城市办理公务、商务、探亲访友和旅游度假的人口。

47.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减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之比的千分率表示其增长速度,称为自然增长率。

48.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

49.城市对劳动的需要量,也就决定了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

50.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是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理论基础。

51.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递推法。

52.劳动平衡法他主要是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相互平衡的原理基础的职工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

54.递推法核心是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渐向前递推预测。

5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我们今天的发展不要对明天的发展带来危害,应是支持型的发展,而非掠夺性的开发;少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有条件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物及对自然的污染,为子孙留下蓝天清水。56.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57.远景规划是: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的城市发展结构安排。

58.远景规划的原则: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要首先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研究;远景规划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城市载体,将经济社会发展在城市空间上、物质形态上加以落实;对今后数10年的预见难免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主要是现有认识条件下的一个规划。

59.远景规划的规划原则:远景规划必须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使它在时空上具体化,但这本身不能代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远景规划重要在于远景的空间结构性部署,他应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但他不能代替传统的总体规划;远景的结构安排要相对稳定,而战术的处理要留意足够的灵活性。

60.远景规划的内容:从区域的范围进行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分析,预见城市可能发展的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方向、空间结构、整体控制、政策措施及法律保障体系;对总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大类土地使用作出纲要性规划。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

2.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3.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

4.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通常它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

5.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6.城市是人口、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活动以及其信息高度集中的载体。

7.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成及其

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8.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9.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发展的正常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即遵循城市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划建设领导部门的科学决策以及当地居民发挥主人翁精神与积极投入。

10.优化产业结构要认真考虑一下几个方面:强化市场作用,依靠市场力量在现有产业结构中进行调整,实行优胜劣汰;深化企业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强化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调整国有资产存量,以促进行业内资源向大中企业集中,效益向优势企业集中;立足于现实,注重小企业集群的优化。

11.社会结构的演化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居民老龄化、小户家庭和独生子女明显增多、社会治安与犯罪率升降、就业岗位分布于居民迁移意向、外来人口的集聚与管理、城市不同地段社会环境的差异、城市更新与社区网络的保存等等,这些都是城市内部结构调整与完善的主要内容。12.社会的基本要素是人,人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和主体。人是各种社会行为的承担者,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本质。

13.10项社会指标是指: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这是反映社会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平均预期寿命;每千人医生数;婴儿死亡率;中学入学率;每户居民拥有住房;每户居民拥有电话机数量;人均生活用电;人口自然增长率。

14.为了强化城市总体布局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搞好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充分重视城乡建设的结合部;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

15.按照价值规律,对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可分为三类:生产经营型;经营服务型;社会服务型。

16.促进城市上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并不是消极地从属,而是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基础设施能力的分布,特别是力源点的变化将会对全局产生较大的影响;地下水的合理开发,防止地面下沉;注重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结合车功能和特点合理部署高层建筑;保持合理的建设投资比例。

17.城市总体布局是反映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部杂的问题。

18.综合比较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方法,在规划设计的各个阶段中都应进行多次反复的方案比较。

19.方案比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等条件;占地、动迁情况;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居住用地组织;防洪、防震、人防等工程设施;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城市总体布局;城市造价。

20.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均衡分布、有机构成绿地系统;

21.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关系:城市景观规划,是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城市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对城市景观的考虑是同样的内容的前后阶段,相互渗透、充实,达到和谐统一,但有时两者之间也难截然分开,更不能前后工作各行其是,造成不协调的后果。

22.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环境面貌的关系:无论城市的总体布局或详细规划中的布置处理,都要体现城市美学的要求。

23.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规划: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城市的规划布局有比较紧凑整齐的条件;丘陵地区,地形变化较大,城市的规划布局应充分凸现城市的主要景观,并结合自然及地形条件,多采用建筑体量相宜、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河湖水域,不但可以解决城市的水运交通及用水、排水问题,并可以利用水面组成秀丽的城市景色。24.矿山城市的规划布局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矿山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生产,矿区资源条件是矿区工业布局的自然基础;矿区生产需有频繁的交通运输、大量的动力用电和生产用水;矿区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的形式;由于矿区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和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方,因此矿区的规划布局要很好的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由于矿区与农村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进行矿区总体布局的同时,应尽可能结合考虑矿区所在地区的工农业基本建设,把矿区的开发与农田基本建设、大工业与乡镇企业、矿区公路与农村规划道路、矿区供电和农村用电统一考虑;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25.风景旅游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城市布局要突出风景城市的个性,维护风景和文物的完整性;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的关系;正确处理风景区与居住区的关系;正确处理风景与交通的关系;正确处理风景旅游与休、疗养的关系;26.纪念性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城市的政治或文化历史意义比较重要,革命纪念旧址或历史文化以及在城市中分布较多,他们在城市布局中往往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

27.山地城市有以下几种布局形式:组团式布局、带状布局、有机疏散、分片布局。

28.港口城市的规划特点: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合理的分配岸线;合理组织港区各作业区,提高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使港口建设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结合港口的城市特点,创造良好的城市总体艺术面貌。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先进国家的现代交通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利用天然河湖水系,开凿一定数量的运河;建设铁路,以铁路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汽车、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的发展;发展综合运输。

2.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与道路宽度两种含义。

14.路幅宽度,即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15.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16.城市中的停车场地可分为配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17.停车场的服务半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

18.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如下: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件与地区条件,综合利用他们的设备,使之共同发展、相互协作、第八章 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1.水资源指人类可以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资源。

2.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及地表水源两大类。3.城市给水工程,按其工作过程,可分三个组成部分: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给水系统。

4.城市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主要方面以及噪声污染、气味污染、光干扰、电波干扰等。5.排水制度一般分为两种:分流制、合流制。

6.排水系统一般有下列几种布置形式:截留布置、扇形布置、分区布置、分散布置。7.能源结构有下列一些分类: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干净能修筑堤防,整治河道。

26.处于河道上游、中游的城市,多采用以蓄为主的防洪措施。处于下游的城市,多采用以排为主的防洪措施。

27.城市防洪措施,主要有排洪沟、截洪沟、防洪沟堤、排涝设施等。

28.消防站占地及装备状况也可分为三级:一级消防站,有车6-7辆,占地3000平方米左右;二级消防站,有车4-5辆,占地2500平方米左右;三级消防站,有车3辆,占地2000平方米。29.我国的人防工程建设的方针是: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

30.按工程管线性能和用途分类: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电力线路、电信线路、热力管道、可燃火助燃气体管道;空气管组织居住区;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13.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14.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

15.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16.现代住宅如按不同的使用对象,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供以家庭为居住单位的建筑,一般称为住宅;另一类是供单身人居住的建筑,一般称为单身宿舍或宿舍。17.从用地的角度来看,提高层数能节约用地。加大进深也有利节约用地;

施;独立设置的商业服务设施。

32.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又可分为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两级。

33.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商业服务业设施和儿童教育设施两类。

34.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与住宅建设的步骤一致。

35.居住区工业的布置方式:单独设置;与其他生产服务设施结合,组成综合楼;利用新建住宅底层作为生产用房。36.居住区内部道路的功能要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居住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是主要的,也是大量的;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辆通3.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4.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一就是城市交通。

5.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点: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6.城市交通对城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对城市布局的影响。7.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8.城市道路交通有以下主要特征:在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织,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其特点;各类交通的流动线路、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城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的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对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9.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要满足辐射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10.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规划中,除大城市设有快速道外,大部分城市的道路都按三级划分,采取下述的规划指标:主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次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支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11.城市道路的形式:城市道路系统一般可以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等几种形式。

12.城市道路系统可分为主要道路系统和辅助道路系统。13.城市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

相互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为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效能,在布置时,应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技术经济要求;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有计划按比例的共同发展。

19.岸线分配总的指导思想是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一规划、各得其所。

20.港口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原则:保证临水生产用地、港区、生活居住用地有各自的岸线;对外交通用地与各组成部分联系方便,并不致分割成城市和阻碍城市干道交通;生活居住用地与生产用地长边相邻,尽量方便与缩短职工上下班路途:本身紧凑完整,不与其它用地穿插,有良好的环境;城市交通组织区分生活性与交通性,分别组成各自的网络,既保证集、疏、运运输线路的便捷,又不互相干扰;仓库用地按其类型分别接近其服务对象,并接近对外交通设施和货运干道。

21.对于港-城的联系道路应做到:线路快捷;提高港-城道路的技术标准,保证车速。22.城市客运交通由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以及公共交通四部分组成。

23.城市货运的方式有道路(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等。

24.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行稳定、安全性好、污染小、耗料低、生产率高等优点。25.汽车运输的优点是门到门,运输灵活,中途转驳少,时效高,货损少。

26.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的一般原则如下:各类对外交通运输设施之间,应按其联运要求创造方便条件,以便于组织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各类对外交通运输的客运部分应与城市市区靠近,联系直接方便;对外交通站场与城市交通性干道系统密切联系,由干道把城市大量货流的集散点串连起来,充分发挥室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运输效率;对外交通运输设施的布置与城市功能布局密切配合,尽量较少对城市的干扰。27.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是我国城市客运的主要交通方式。

28.城市货运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过境货运交通;出入市货运交通;市内货运交通。源与不干净能源;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

8.变电所的电压等级可以分为500KV、330KV、220KV、110KV、66KV、35KV等。9.变电所有屋外式、屋内式或地下式、移动式。

10.燃气管道的分类,基本上有三大分类法:根据用途分类,根据燃气管道输气压力分类,根据燃气管道敷设方法分类。

11.根据煤气用途可分为:远距离输气干管;城市煤气管道;工业企业煤气管道。12.根据城市燃气管道输送压力可分为:低压煤气管道,中压煤气管道,次高压煤气管道,高压煤气管道。

13.根据燃气管道的辐射可分为:地下燃气管道,架空燃气管道。

14.燃气管道按照其复杂程度可分为四类:单级系统、两级系统、三级系统、多级系统。15.集中供热有两种方式,热电厂供热及区域锅炉房供热。16.供热系统由热源、管网和热用户散热器三部分组成。17.电话网等级可分为五类:一级为大区交换中心,二级为省级中心,三级类似地区交换中心,四级为长途交换网终端,五级为终端局。

18.有线电话系统规划的内容包括:研究电话局所的分区范围及局所在的分区范围及局所位置、调查研究电话需求量的增长、通讯电缆的走向及位置。

19.移动电话网规划包括:移动电话话务量规划、移动通讯站点布置、通讯频道取置等。20.电视广播分有线及无线两种。

21.城市防灾规划包括两方面,在硬件方面,要布置安排各种防灾工程设施;在软件方面要拟定城市防灾的各种管理政策及指挥运作的体系。22.城市防灾规划包括:城市防洪规划、城市防火规划、城市减轻灾害规划及城市人民防空规划。

23.防洪标准应根据城市的重要性确定。重要的城镇、工业中心、大城市应按100年一遇的洪水位来定标准,应以200年一遇特大校核。一般城镇,可按20-50年一遇洪水频率考虑。

24.以蓄为主的防洪措施,有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控制泾流及流沙,还有建水库蓄洪及滞洪。

25.以排为主的防洪措施,有道;灰渣管道;城市垃圾输送管道;液体燃料管道;工业生产专用管道。

31.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压力管线,重力自流管线。32.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架空线、地铺管线、地埋管线。

33.按工程管线弯曲程度分类:可弯曲管线,不宜弯曲管线。

3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与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综合规划。35.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对管线工程综合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可分为:规划综合;初步设计综合;施工样图检查。36.管线过程综合的编制内容:管线过程综合规划示意图;道路横断面示意图。37.需要对全市的用地进行竖向规划,可以编制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

38.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方法有: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

第九章:居住区规划

1.居住区的组成要素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2.物质要素—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

3.根据工业类型基本上可分为:建筑工程;室外工程。4.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5.居住区的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外部生活环境。6.居住区的外部环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小气候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

7.合理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居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放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米,在地形起伏的地区可适当减少。

8.城市道路的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米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千平方米左右。

9.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人口一般约5万人,少则3万人左右。10.按居住区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类:城市内的居住区;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11.居民在居住区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决定因素。

12.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基本的形式有: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18.住宅的规划布置应建立在建筑群体结合的基础上,与居住区总的规划结构相结合。19.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行列布置;周边布置;混合布置;自由布置。

20.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整体组合方式。21.群体的空间构图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对比;韵律和节奏;比例和尺度;色彩;绿化;道路;建筑小品。

22.按公共设施的使用性质分类: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文化、体育;金融邮电;行政管理;市政公用;其他。23.按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繁程度分类:居民每日或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必要的非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24.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又可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两大类。

25.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两个方面。其计算方法有千人指标、千户指标和民用建筑综合指标等。

26.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27.公共设施的规划布置应按照分级、对口、配套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一般与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相适应。28.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便于居民使用;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宁;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29.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即按二级或三级布置。第一级(居住区级);第二级(居住小区级);第三级(居住组团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都是居民日常必需的,通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这些服务公共设施可以分成二级,也可不分。

30.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沿街线状布置;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31.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住宅底层商业服务设行;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道路的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

37.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第四级宅间小路。

38.居住区内动态交通组织可分为: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和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三种基本形式。

39.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组织是指各类交通工具的存放方式,一般应以方便、经济、安全为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并根据居住区的不同情况可采用室内、室外、半地下室或地下室等多种存车方式。

40.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遮阳;隔声;防风、防尘;杀菌、防病;提供室外活动场地、美化居住环境。

41.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公共绿地;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街道绿地。

42.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整体性;生态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地方性;大量性;经济性。

43.居住区用地范围的确定:居住区以道路为界时,如属城市干道或公路,则以道路红线为界,如属居住区干道时,以道路中心线为界;与其他用地相邻时,以用地边界线为界;同天然障碍物或人工障碍物相比邻时,以障碍物地点边线为界;居住区内的非居住用地或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建筑用地应扣除。

44.城市旧居住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复杂性;长期性和阶段性;综合性。45.根据改建地区的具体条件和改建需要可分为局部改建、道路沿线改建和成片集中改建等几种方式。

46.旧居住区的调查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施工线状;建筑现状;人口构成;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工厂的生产情况;地区内大气被污染情况、噪声状况、原有保留住宅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等;建设资金来源;行政区划现状。

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

1.市公共空间: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2.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要素构成。

3.据设计对象的用地范围和功能特征,城市设计可以分为下列类型: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开发区设计;城市中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设计;城市居住区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旧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园设计;博览中心设计;建设项目的细部空间设计。

第十一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1.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原则:利用与维护相结合;应尽可能按其原有功能来利用;应和恢复与营造文物及其周围地段内容:设定权利和设定义务;撤销权利和免除义务;变更法律地位;确认法律事实;赋予特定物以某种法律性质。6.合法的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行为的主体合法;行为的权限合法;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程序;行政行为符合法定形式。

7.行政行为的效力及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有效成立的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8.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在行政管理中的体现和具体化。

9.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核心是依法行政,主要内容是:任何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都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法律,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任何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都不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4、城乡发展:是指区域内城市、乡村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及发展状况,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城镇体系的发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的整体发展水平。

5、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关系建设对土地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部署。

7、城市环境保护:是对城市

6、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环境方面)、(物质方面)。

7、社会环境的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人口方面)、(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

8、城镇体系规划的步骤:

1、(准备)

2、(分析)

3、(预测)

4、(立意)

5、(规划)

6、(评估)

7、(成果)

9、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分为三类:(1)一类用地:适用于修建的用地。(2)二类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10、市内客运交通分为(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以及(其他客运机动车交通)。

11、城市交通枢纽可以分为三类:①(货运交通枢纽)②(客运交通枢纽)③(设施性交通枢纽)

(2)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和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人际关系发生积极变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作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3)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关于现代化社会指标的研究表明,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4、城市规划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城市规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仅凭感觉所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来展开工作是不适宜的,而要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性,100000。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用1:50000~1:10000。

8、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

(2)确定各地建筑容量、高度控制及建筑形态、交通、配套设施及其他控制要求。(3)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的标高。(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9、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1)文本内容

①总则:制定规划的目的、依据及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②各地块划分及规划控制的的活力相结合。

2.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方式一般可分以下四种:继续原有的用途;改变原有的用途;留作城市的空间标志; 3.城市更新的方式:重建或再开发;整建;维护。

4.一个城市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三个组成部分。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第十二章城市规划的实施

1.开发控制的基本类型:通则式和判例式。

2.城市建成环境可以分为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两种基本领域。

3.城市开发的类型:公共开发和商业性开发;新开发和再开发;土地开发和物业开发 4.市场机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外部效应;2.公共设施;3.价值准则;4.合成谬误;5.市场垄断。

5.开发控制的作用机制:经济的作用机制;法律的作用机制;行政的作用机制。

6.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必须呈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个基本环节,通常称为一书两证。

第十三章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

1.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意义:保障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提高规划行政的效率;推进城市规划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合理性。2.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领域中法律规范的制订;法律规范的执行;法律规范的尊守及确立和完善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3.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特征:是规划行政主体的行为;是规划行政主体对城市规划进行管理的行为;是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4.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分类: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量裁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5.行政规划行政行为的主要

能享受不受行政法调节的特权,权利的享受和义务的免除都必须有明文的法律依据;国家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必须有明文的法律依据;任何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都是行政违法,他自发生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10.行政合理原则的具体要求是:行政机关的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的目的。

11.行政合理原则的具体要求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合法的范围内还必须合理。合理的具体要求是:行政行为要符合客观规律;行政行为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行政行为要有充分的客观依据;行政要符合正义和公正。

12.廉洁、高效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要求,提高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13.行政统一原则分为三项内容:行政权统一;行政法制统一;行政行为统一。

14.我国行政公开的原则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种职权行为除法律特别规定的外,应一律向社会公开。

15.我国行政法的法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与行政法有关的解释;国家的方针与政策。

16.行政法的效力等级关系如下:宪法和法律的效力等级;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效力等级;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等级。

17.作为城市规划行政的依据的城市规律规范体系,应当包括如下部分: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实施性行政法规;地方城市规划法规;城市规划行政规章;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城市规划文本。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3、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国环境保护的未来行动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筹划,是为有效的实现预期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8、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是针对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面对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9、地租:报酬或收益,本质是土地供给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时所索取的利润。土地价格:是土地供给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所有权时获得的一次性货币收入。

10、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在当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以满足修建需要为目的的进行的规划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和环境设计、道路系统和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并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1、城市交通规划: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定和实施计划的过程,包括确定城市交通政策、城市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主要内容。城市交通规划必须同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密切结合、相互协调。交通规划应为决策提供足够的决策信息。

12、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是指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

13、城市绿化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4、城市规划编制:目的是为了实施,即通过依法行政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把制定的规划逐步变为现实。

三、填空题

1、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2、城市物质环境的优化表现为(良好的可达性)和(外部效应)两个方面。

3、我国古代典型城市格局的代表是(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城)。

4、城市规划依法行政,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严格执法),二是(从严治政)。

5、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划分为:(省域规划)、(市域规划)、(县域规划)。

12、交通出行的调查与分析包括:(交通区划分)、(居民出行调查)和(货运出行调查)。

13、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有以下三种:(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和(个体行为需求模式)。

14、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组成。

15、城市供电工程系统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

16、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潮汛)工程)、(抗震工程)、(防袭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17、风景名胜区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其中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

18、我国城市社会演化的进程趋势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19、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空间模型分析)。

四、简答题

1、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社会初始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社会成熟期):人口仍向城市集中,但开始向郊区扩散

二者共同点是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不同点是后者出现郊区人口增长的态势。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初期):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内部从城市到郊区的人口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下降和郊区人口的上升。

2、城市产业演化过程(也要记住一一对应关系)

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经济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社会。

3、城市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发展过程 科学的预测和预想城市的未来发展,就必须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也是城市规划理论形成的主要原因。

5、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1)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只是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不同。

(2)区域规划市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市“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城市总是和它对应的一定区域范围相联系。不同的是,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必然有其相应地域中心。从普遍意义上说,区域的经济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会促进地区的发展。

(3)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

区域规划把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点,制定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分析和预测区域内城镇人口增长趋势,规划城镇人口分布,并根据区内各城镇的不同条件,大致确定各城镇的性质、规模、用地发展方向和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城市规划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区域规划的规定和预测等工作。

6、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的作用和本质是什么?

作用:寻找针对具体问题的对策,是城市规划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基础;为城市规划过程中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是规划过程更加科学和合理。本质:多学科的,要综合利用其他专业的知识(如经济学、社会学、工程学等专业)。把不同学科的有用之处组织在一起来提出对策和建议。

7、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 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图纸

1、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其中,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附件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2、主要图纸:包括城镇体系现状图、城镇体系规划图、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00~1:

原则和要求。

③各地块使用性质划分和适建要求。(适建、不适建、有条件适建的建筑类型)。④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⑤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⑥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⑦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⑧奖励和惩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应附地块控制图则。

10、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特征:

①历史街区是有一定的规模,并具有较完整或可整治的景观风貌,没有严重的视觉环境干扰,能反应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在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有一定比例的真实遗迹,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

③历史街区应在城镇生活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活力的社区,这也就决定了历史街区不但记载了过去城市的大量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不断并继续记载着当今城市发展的大量信息。

11、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1)行政合法原则(2)行政合理原则(3)行政效率原则

(4)行政统一原则①行政权统一 ②行政法制统一 ③行政行为统一

(5)行政公开原则

1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2)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下载城市规划概论基本定义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规划概论基本定义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规划总结

    城乡关系透视 城乡分离,相互封闭:前工业社会:城市是手工业的集中地和农产品的集散地,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农业和农民在经济上处于支配地位,但政治上受压迫 城乡对立 :工业社会:机器化......

    城市规划几个基本术语(五篇范例)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条文说明 4.3.2 居住用地 依据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的规定,本条文释义适用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在编制居住区规划时,仍可......

    品管圈的定义及其基本精神(范文大全)

    品管圈的定义及其基本精神 品管圈是以工厂内的领班、班长、圈长为核心,把工作性质类似或在一起工作的作业员,通常3至15人为一组,组织起来,施以简易品管方法,工厂改善原理、价值分......

    室内空气污染治理基本定义

    杭州优洁室内环境监测治理中心400-699-0034 一、室内污染治理的定义 室内污染治理就是针对我国目前室内空气存在的严重的污染问题,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及污染物,通过不同的技术......

    09资环城市规划概论作业207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09资环城市规划概论作业 要求: 1)每个人3个题目:按学号对应题目(1班的1号为第19-21题,2号为第22-24题,依次而推); 2)每题答案不少于1000字,并注明答案的来源(著作......

    城市规划实习总结

    寒假实习报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愈来俞显得重要,并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这个寒假,我在上海联合建筑有限公......

    城市规划复习总结[定稿]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总结 1、城市的概念 是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的中心。城市是与乡村相对的概念,城市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它本身......

    城市规划概念总结

    一级行政区 一级行政区指行政区划中按照管理层级直接受政权或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域,属于相对概念。中国直属中央政府管辖行政区称为“省级行政区”(或国家一级行政区”、第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