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白云区穗丰小学 谢文星
教材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16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讲的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比脚印的事,全文共有六句话。讲的是在一个雪花飘飞的日子里,小马、小鸭、小鸡、小狗来到雪地里。他们观赏着各自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小鸡的脚印像一片片竹叶;小狗的脚印像一朵朵梅花;小鸭的脚印像一片片枫叶;小马的脚印像弯弯的月牙。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课文的14个生字。
3、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鸟、小鸡、小鸭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教学教程:
一、设情境,揭示课题。
歌曲导入。(欣赏《可爱的动物》,学生可随着音乐声,自由做动作)
师:冬天到了,下了一场雪,有些可爱的小动物不怕冷,纷纷来到了雪地上当起小画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他们画的画是什么样的?读了课文,你们就明白了。
点评:【导语的语言亲切而又简单,一开始就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物乐园中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自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六句话,请小朋友们按顺序读每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雪地上的小动物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小鸡画了────────”等句式说话。
根据回答,贴出(小鸟、竹叶、小狗、梅花、小鸭、枫叶、小马、月牙)的图片。(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话在课文中找出来吗?
4、师:这些小动物画的画为什么会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点评:【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用“小鸡画──────── ”的句式,说清课文大意,把感知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话。(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本课插图)
(2)第二个“下雪啦”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
(3)指导读:你能同学们惊喜兴奋的心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1)指名读第二句。(2)理解“小画家”指谁?
请同学到台上按顺序指出动物图片上的动物名称。
(3)指导读句子:你能把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齐读)3.指导读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每种动物画了什么。(2)指名读(3)指导读
①他们画了什么?你们见过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吗?谁能画给大家看一看。请四名同学到黑板前画,跟小动物画的比一比。②感悟句子:这些小动物还能画别的吗?
(学生说:不能,因为它们的脚趾各不相同,一种脚趾只能印一种脚印)。③反复朗读句子。4.指导朗读第四句。(1)自由读第四句。(2)指名读第四句。5.指导读第五、六句。(1)自由读
(2)感悟句子: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们都不怕冷,跑到雪地上来玩。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觉呢?
(3)反复读句子 6.齐读课文。
点评:【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图片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按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四、复述课文 在情境中背诵。
教师提示:你们能看着图来给大家介绍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吗?
点评:【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本课设计不提背诵两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五、识字训练
(1)小组内合作识字: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能不能自己学会记住它们?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哪个字你记住了,就把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交流识字:你记住了哪些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点评:【学生互相交流,能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识字。教师适时补充。】
六、总结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地学习、尽情地朗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的时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么样,想做什么?由次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然后让学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因为课文里有冬天,又有小动物,所以学生学起来非常有兴趣。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演示法,在解决“了解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这一教学难点时,则用实物进行演示,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再如读中悟情,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请不同学生的个别朗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通过实践证明,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学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评价只能是评价的一种,而且有时学生的评价会比较费时,或者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点”上,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一个“度”,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但是,仍然有遗憾的地方,开始想为孩子们准备头饰,调动他们的模仿欲,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最后因为准备不充分作罢了。所以,再次感觉到,备课需要花的时间精力之多,决不是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解决的。具体表现以下两方面: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出发点,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把自己当作他们学习中的一员,去感受,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那么和蔼可亲,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开始想为孩子们准备头饰,调动他们的模仿欲,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最后因为准备不充分作罢了。所以,再次感觉到,备课需要花的时间精力之多,决不是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解决的。
2、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体验和阅读感受,强化感受性、体验性,绚丽多彩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创设了表达的欲望,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第二篇: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教材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16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讲的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比脚印的事,全文共有六句话。讲的是在一个雪花飘飞的日子里,小马、小鸭、小鸡、小狗来到雪地里。他们观赏着各自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小鸡的脚印像一片片竹叶;小狗的脚印像一朵朵梅花;小鸭的脚印像一片片枫叶;小马的脚印像弯弯的月牙。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课文的14个生字。
3、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鸟、小鸡、小鸭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教学教程:
一、设情境,揭示课题。
歌曲导入。(欣赏《可爱的动物》,学生可随着音乐声,自由做动作)
师:冬天到了,下了一场雪,有些可爱的小动物不怕冷,纷纷来到了雪地上当起小画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他们画的画是什么样的?读了课文,你们就明白了。
点评:【导语的语言亲切而又简单,一开始就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物乐园中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自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六句话,请小朋友们按顺序读每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雪地上的小动物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小鸡画了────────等句式说话。
根据回答,贴出(小鸟、竹叶、小狗、梅花、小鸭、枫叶、小马、月牙)的图片。
(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话在课文中找出来吗?
4、师:这些小动物画的画为什么会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点评:【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用小鸡画────────的句式,说清课文大意,把感知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示本课插图)
(2)第二个下雪啦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
(3)指导读:你能同学们惊喜兴奋的心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2)理解小画家指谁?
请同学到台上按顺序指出动物图片上的动物名称。
(3)指导读句子:你能把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每种动物画了什么。
(2)指名读
(3)指导读
①他们画了什么?你们见过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吗?谁能画给大家看一看。请四名同学到黑板前画,跟小动物画的比一比。
②感悟句子:这些小动物还能画别的吗?
(学生说:不能,因为它们的脚趾各不相同,一种脚趾只能印一种脚印)。
③反复朗读句子。
4.指导朗读第四句。
(1)自由读第四句。
(2)指名读第四句。
5.指导读第五、六句。
(1)自由读
(2)感悟句子: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们都不怕冷,跑到雪地上来玩。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觉呢?
(3)反复读句子
6.齐读课文。
点评:【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图片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按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四、复述课文
在情境中背诵。
教师提示:你们能看着图来给大家介绍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吗?
点评:【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本课设计不提背诵两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五、识字训练
(1)小组内合作识字: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能不能自己学会记住它们?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哪个字你记住了,就把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2)交流识字:你记住了哪些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点评:【学生互相交流,能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识字。教师适时补充。】
第三篇: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匆匆》说课
谢屋小学 易顺昌
一、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六年级下册第2课,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 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二、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三、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2.积累语言。
五、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3.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初步感受。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
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句子应该怎样读?你能不能试着来读一读。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因为这篇文章中的问句比较多,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读好一个问句,其他句子学生也会受到启发,从而能读得更好。)
三、默读课文,个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像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读完以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你想像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从整体到部分理解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学生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精读课文,在感受全文、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读懂文章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读书方法。)
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出示要求:
1.不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合作设计读好一句话,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方法,并且是个性化朗读。)
六、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情感。1.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学生汇报。
2.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和时间有关系的一些故事。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人和事,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积累,对时间匆匆可以感触更深。)3.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除了想像作者当时的心情,还要加进我们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学们再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适时恰当的评价,让评价起到指导朗读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像到了什么?作者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
自由朗读作者简介。交流读了作者简介以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简介,了解朱自清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2.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引导学生找到: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体会句式的运用)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评价和名家的评价互相对照,一是给学生成功感;二是让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规范起来,不能漫无目的;三是从不同的侧面为学生提供思想的借鉴。)
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设计意图:出示作者本人对文章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本质是浓厚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而不光是词句的运用,使学生对写文章用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3.个性解读,朗读交流。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大声朗读画出的句子。
交流:把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老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共性的基础上,体现自己对文章语言的个性化理解。用朗读的手段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抑扬顿挫来自情感的浓厚,而不是简单的停顿重音。)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学生前面的学习已经读熟,这里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语言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二、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一是对时间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以时间为线索,背诵和理解一些诗词、名句、格言„„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培养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抒发感受,积累运用。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学生练习。全班交流。(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语言,用情感支配语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文章的本质。)
四、分层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第四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我们班是民族学生,这里干旱少雨,学生对雨的影响很模糊,对雨的亲身感触不多,再加上一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还比较差,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识字是本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现有的识字方法识字,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习目标:1.认识“群”“竹”等生字,能够准确规范的书写“竹”、“牙”等生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突破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师指导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教师示范学生多练习学习方法:示范法、引导法。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用书、教案、录音机 学习流程:
一、引题示标,明确任务(约3分钟)
1、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是啊,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有时天空还会飘起雪花,不一会,树上白了,地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你们喜欢下雪吗?(喜欢)下雪的时候,你们都玩些什么?
2、你们在雪地里玩了这么多有趣的游戏,有一些小画家,也非常喜欢雪,那他们在雪地里都玩了些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17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体验感悟,交流提升
(一)(约30分钟)
1、同学们想知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打开书,认真听录音。
2、认读识记生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带拼音的生字室这节课要求我们记住的,下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来。
(2)去掉拼音的生词:开火车读。
3、再记忆,纠正字音。
4、小画家们都画了些什么呢,下面咱们就来细细地读课文。
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想不想看看?这是小马画的画,像什么? 这是小鸭画的,像什么„„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谁来读一读。(学生说画的画,教师画图。)
三、测评反馈,展示结果(约5分钟)
1、对本节课的生字词语进行当堂测试。
四、作业布置
回家把这个有趣的小诗歌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五、板书设计: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竹叶
梅花
枫叶
月牙
六、教学反思:
状和青蛙东面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识字和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课堂上,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首先出示了本课的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认读,使学生反复认读和小组合作中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对四种动物的脚步在黑板上画出来,加深对课文的记忆。最后进行了巩固练习。
第五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
单晓霞
?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
1、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是啊,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有时天空还会飘起雪花,不一会,树上白了,地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你们喜欢下雪吗?(喜欢)下雪的时候,你们都玩些什么?
???
2、你们在雪地里玩了这么多有趣的游戏,有一些小画家,也非常喜欢雪,那他们在雪地里都玩了些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17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画家? ???
4、再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
1、同学们想知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打开书,自己把课文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识记生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自由读、指名读、领读。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a、带拼音的生字室这节课要求我们记住的,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b、课堂上交流识记方法。c、齐读一遍。???(3)去掉拼音的生词:a、同位互相读。b、开火车读。???
3、再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
4、指名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 小画家们都画了些什么呢,下面咱们就来细细地读课文。
???
1、? 大屏幕出示下雪图:你们看,空中飘起了雪花,好久没下这么大的雪了,你们站在这雪地里,雪花在身边飞舞,落在你的身上,手上,谁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
2、? 小画家们和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
3、? 你们看,这两句话中有一个新朋友,哪个细心的同学发现了。(感叹号)这里用上感叹号是为了表示小画家们看到下雪特别高兴、特别快乐的心情,谁能把这种快乐读出来。
?? ?
4、? 大屏幕出示图片: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想不想看看?这是小马画的画,像什么? 这是小鸭画的,像什么„„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谁来读一读。(学生说画的画,教师板书。)这群小画家在雪地里边奔跑,边画画,画了这么多有趣的图画,他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指名读课文。
??
5、? 雪地里除了这些小画家外,还有一些动物朋友也来了,看他们是谁,都画了些什么?
你能用“
画
。”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
??? ? ?
6、? 小画家们画了这么多有趣的图画,他们是用什么画的?(脚)不用笔吗?不用颜料吗?不用颜料不用笔,就能画出这么美的图画,你们觉得这些小画家怎么样?(了不起、厉害)谁来自豪的读一读这两句话。
??? ? ?
7、? 动物们都在雪地了玩耍,画画,多么有趣呀,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谁再来问一问,指名问答。嘘,青蛙睡着了,不要吵醒他。男同学问,女同学答。??
8、? 雪地里这么好玩,青蛙怎么躲在地里睡大觉呢?(冬眠)像青蛙这样,整个冬天都躲在洞里不吃也不喝,呼呼地睡大觉,就叫冬眠。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到了到了冬天也冬眠?
??
9、? 雪地中画画有趣吗?端起书来,再来读一读,背一背,进一步感受动物画画的快乐。???
四、作业
回家把这个有趣的小诗歌背诵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反思】
本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东面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识字和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堂上,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首先出示了本课的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认读和小组识记的方法,使学生反复认读和小组合作中认识了本课的生字。
课文学习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下雪的情境,让学生犹如在雪地中,感受那种快乐的心情,学生只有真正的感受到下雪的乐趣,才能把自己的那种高兴,那种快乐读出来。而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我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了小动物画的画和具体事物的相似处,使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理解了课文内容,再通过反复的读,达到背诵课文的目的。
本节课我还进行了拓展,像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也来画画,画的什么画,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课的最后,我又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冬眠以及相关知识,并让学生说出还有那些动物冬眠等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