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大纲(精选)

时间:2019-05-12 07:0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大纲(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大纲(精选)》。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大纲(精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就要实现从传统的以“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强化实践,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道路,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得到加深理解,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实现“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实践课程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

(一)设计思想

《纲要》社会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形式,采用“模拟时事报道+阅读实践+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加以实施。课堂实践主要是模拟时事报道和阅读实践; 校园实践主要是参与、指导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主要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模拟时事报道的活动,加深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进行奋起抗争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实践,加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历史进程的理解,更好地继承艰苦奋斗、勇于奉献、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3.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加深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三、摸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侵略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实践主题:摸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侵略。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间遂道,你和你的同学们作为富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一同回到一百多年前备受列强欺凌的中华大地,你们能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向世人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

2.实践教学内容:以《纲要》的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中的“侵略与反侵略”为主题,以富有正义感的当事人的身份,摸拟进行时事新闻报道:向世界报道发生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3.实践教学的目标:通过模拟时事报道的活动,加深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进行奋起抗争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 历史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提示:(1)报道范围: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期间的某一事件、人物等。教师应先放映教学片《苦果》。(2)报道要求:标题醒目,时间、地点明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文字简洁。(3)活动前,准备相关历史书籍,以便实践教学中查阅。(4)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

5.实践教学步骤:(1)分工选题:每组负责《纲要》上编的内容。每组设组长1人。组内每人选定一项时事报道的专题。(2)撰写报道:个人撰写时事报道初稿,提交小组审议,修改后填表。(3)全班交流:可采用“新闻发布”的形式,通过朗读、投影显示、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4)协商评价:约定评价标准;可采用小组集体评价、小组之间互评、全班范围内投票推举等方式,评出优秀作品。

四、阅读实践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提示:在教授中编内容之初,布置阅读任务:阅读一部关于中共重要政治军事领导人传记性质的书,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要注意两个联系:一是联系大学生本人的思想实际;二是联系国际国内现实。字数1600字以上。

2.教学步骤:(1)分组宣读评议,推荐出优秀作品。(2)优秀作品全班交流。(3)协商评价:约定评价标准;可采用小组集体评价、小组之间互评、全班范围内投票推举等方式,评出优秀作品。

五、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之社会实践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1.实践教学主题:以《纲要》下编“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内容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2.实践调查的形式:实践基地调查;假期回到家乡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3.实践教学要求:

1)根据学生层次班级参与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成员名单、日程安排、注意事项。

2)考核学生实践成绩应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书面形式)、社会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社会评价等)等为依据。每个学生每学期应向任课教师提供 1 份不少于3000 字的书面材料。

六、课时分配与成绩考核

1、模拟时事报道和阅读实践各占两个课堂教学时间;社会调查实践与学工部门联合开展,主要利用课后和节假日时间。

2、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课程考核,其考评公式为:X=(A+B)×60%+C×40%。X为总评成绩、A为期终成绩、B为平时成绩、C为社会实践成绩。模拟时事报道和阅读实践在为平时成绩(B)一部分计算,同时这两个环节连同社会调查实践 作为社会实践成绩(C)纳入考评公式计算。

七、教材与参考书

1、推荐使用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

2、主要参考书

胡德坤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何沁方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2月。胡绳主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张华腾等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

翦伯赞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要环节,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为此,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特制订实践教学大纲,以规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1.本大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经验,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2.制订本大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设置“05方案”新方案为依据,充分利用主渠道、主阵地进行教学,同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中,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有其特殊性,它既进行能力的培养,又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应突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感知、认知,直至理性认识。实践性教学本身并不等同于实践本身。因此,也不能忽视感受知性认识所具有的实践性。如通过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从中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去、现状,具体的,整体的,完全有可能获得同参观、访问相同或相近的效果。在进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在校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层次,思想活跃,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思想意识极易受到改革大潮的冲击,受到社会机制转型中观念更新的影响。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为此,教学实践性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2.实效性原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实践性教学可以使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

3.时效性原则。随着我国改革后不断发展和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开放力度的加大,西方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甚至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社会实践要讲求实效性,实践活动家要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体现时代特征。

三、实践教学组织领导

1、实践教学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领导;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相关规范,负责对实践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3、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根据教学部和教研室的实践教学规范和要求,具体承担各实践小组(或个人)的选题分工、论文的撰写、PPT的制作等指导和评审考核。

四、实践教学设计(见附件)

五、实践教学考核

1、考核学生实践成绩应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社会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社会评价等)等为依据。

2、考核以指导教师推荐与学生自荐相结合。有意参加优秀社会实践评选的学生在最后一周以ppt的形式展示本组实践成果,评审委员会(教学班级内所有自然班级的学委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分)。

3、实践教学成绩占本课程学期总成绩的30%。

附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施形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社会实践教学周的时间,按照本组的选题展开社会调查;

2、教师于开学第四周将相关要求、参考选题予以布置,请学生自行分组和选题,并与第七周将分组情况及选题、调查大纲汇总上交;

3、教师对分组、选题进行适当协调,并对学生调查大纲进行修订,并与第九周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4、第十周至十三周为社会实践教学周,学生利用这四周时间,根据调查大纲开展社会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与十四周统一上交,并在调查报告中注明是否参与评优。

二、成果及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关于相关主题的调研报告:

1、字数不少于3000字,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交;

2、必须附相关图片,图文并茂,图片中必须出现小组成果的过程图片;

3、必须附原始调查资料(如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及分析结果;

4、杜绝抄袭,建议及提出的解决方案等要有新视角和建设性意见。

三、参考选题

(一)关于晓庄学院的历史调查

1、晓庄学院的发展变迁调查(学校的发展变迁、学生群体的发展变迁、教学群体的发展变迁);

2、晓庄学院早期革命斗争历史调查(如早期党员、党组织调查)

(二)“我身边的历史”调查

3、“我身边的历史变迁”调查——以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小镇、一个企业发展为例;

4、“我身边的历史人物”调查

5、“我了解的历史事件”调查

(三)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调查

6、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困境调查及解决路径;

7、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8、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众群体的分布调查及原因分析;

9、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收费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建议;

10、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变迁

四、推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山陵、总统府、梅园新村(南京)、静海寺、渡江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塔(徐州)、周恩来纪念馆(淮安)、中共一大会址(上海)、新四军纪念馆(盐城)等。

五、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

1、封面格式: 题目:

调查小组组长: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执笔者: 学号:

2、第一页格式: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正文

3、参考文献的格式:正文写完之后,要附上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金安.当前大学生 问题的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3)。

(按如上的格式来写参考文献 论文是J;专著是M。)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要环节,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为此,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特制订实践教学大纲,以规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二、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实践教学组织领导

四、实践教学设计(见附件)

五、实践教学考核

附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施形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社会实践教学周的时间,按照本组的选题展开社会调查;

2、教师于开学第四周将相关要求、参考选题予以布置,请学生自行分组和选题,并与第七周将分组情况及选题、调查大纲汇总上交;

3、教师对分组、选题进行适当协调,并对学生调查大纲进行修订,并与第九周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4、第十周至十三周为社会实践教学周,学生利用这四周时间,根据调查大纲开展社会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与十四周统一上交,并在调查报告中注明是否参与评优。

二、成果及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关于相关主题的调研报告:

1、字数不少于3000字,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交;

2、必须附相关图片,图文并茂,图片中必须出现小组成果的过程图片;

3、必须附原始调查资料(如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及分析结果;

4、杜绝抄袭,建议及提出的解决方案等要有新视角和建设性意见。

三、参考选题

(一)关于晓庄学院的历史调查

1、晓庄学院的发展变迁调查(学校的发展变迁、学生群体的发展变迁、教学群体的发展变迁);

2、晓庄学院早期革命斗争历史调查(如早期党员、党组织调查)

(二)“我身边的历史”调查

3、“我身边的历史变迁”调查——以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小镇、一个企业发展为例;

4、“我身边的历史人物”调查

5、“我了解的历史事件”调查

(三)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调查

6、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困境调查及解决路径;

7、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8、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众群体的分布调查及原因分析;

9、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收费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建议;

10、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变迁

四、推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山陵、总统府、梅园新村(南京)、静海寺、渡江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塔(徐州)、周恩来纪念馆(淮安)、中共一大会址(上海)、新四军纪念馆(盐城)等。

五、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

1、封面格式: 题目:

调查小组组长: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执笔者: 学号:

2、第一页格式: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正文

3、参考文献的格式:正文写完之后,要附上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金安.当前大学生 问题的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3)。

(按如上的格式来写参考文献 论文是J;专著是M。)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学时: 3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对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集历史性、理论性、教育性、知识性、政治性、科学性等于一体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高校本科学生必修课程。本课程教学对象为甘肃政法学院所有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甘肃政法学院为本科各专业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而不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课。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课堂讨论两个环节。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课程的任务:(1)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从而充分地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包括先进分子和普通大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

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3)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的环境,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体会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4)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开展有关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36)

本课程总计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4学时、期中考试2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如下分配: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学时)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4学时)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学时)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2学时)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学时)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学时)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学时)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4学时)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2学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学时)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发展(2学时)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学时)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二、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三、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课堂讨论

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所讲章节的主要内容展开课堂讨论,授课教师做总结性的发言并回答学生问题。

五、期中考试

在本课程的期中阶段,根据学校安排进行考试,共2学时。

六、教材及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选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编写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属于全国统编教材。

本课程选用的参考书如下:

1、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2、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

3、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李新、陈铁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共 12 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6、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版。

7、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李侃:《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2004年版。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一七年二月

课程编号:10020201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名称: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0学时;电教:4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适用专业:适用全校各专业 开课年级及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开课院(系、部)及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国家在高等学校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必修),是国家在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的要求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基本经验,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更好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由于本课程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对中国近现代史及其各个方面都去做详尽的、展开的叙述和论证。因此,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结合近现代史的发展,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这个时期历史的基本经验。也就是说,突出讲授有助于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四个选择”的有关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与“两个了解”、“四个选择”有关的内容必须着重地、比较展开地讲,与之关联不是十分紧密的,则可以从简或从略。与此同时,在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社会上流行的有关思潮,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者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的说明有关的历史情况,着重从正面讲清有关的道理,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培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三、课程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开篇的话 2学时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讲清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1

2.教学内容

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③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②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为什么必须进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经验教训。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出路。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②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中国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说明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同时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仍然解决不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的问题,它不能不让位给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②辛亥革命的失败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进一步讲清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说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说明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说明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中国才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教学内容

①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②“三座大山”的重压 ③两个中国之命运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②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中国的先进分子怎样经过艰苦求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说明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兴起和大革命的发动为例证)。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说明党要领导人民赢得斗争的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叙述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历程,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开辟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论述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赢得胜利的历史经验,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最终推翻反动统治的斗争及其基本经验;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说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2)2学时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讲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2.教学内容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③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结合叙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说明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走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意义。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通过叙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二十年的历史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教训。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认识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通过叙述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五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六节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点

②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成就 结 束 语

实践教学 8学时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根据“05新方案”增设的,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共同构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础课。它是在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后,为使学生真正做到“两个了解”,深刻体会“四个选择”而开设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打下学科基础。

本课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切实实现“两个了解”,“四个选择”的教学目的,本课程讲授重点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进程。下篇内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进程用2课时做简单讲解,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学习做前期的理论和历史背景的介绍。

五、作业

根据课堂理论讲授适当布置

六、考核方式

1.本课程为考查课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成绩由二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

3.平时成绩以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为依据综合评定。期末成绩以知识竞赛、课程小论文等 作为考核依据。

七、参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指定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主要参考书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4]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八、附件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课外实践)实施方案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知识竞赛方案(课内实践)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教课安排表

修 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执笔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7年2月27日修订(第七次)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大纲(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大纲(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对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集历史性、理论性、教育性、知识性、政治性、科学性等于一体的一门公共思想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备用(1607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创设特定的历史或现实情景,才能加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C1140030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英文名称: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总学时:22 讲课学时:20 实践学时:2 学分: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107020012) 本科所有专业(除生基) 一、课程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本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5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介绍 (一)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总 学 时: 36 理论: 实验; 见习: 学 分:2.0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前 言 课程定位与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2005年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作业 一、实践教学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