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时政记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精选)
浅论时政记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关志达
[摘要] 时政新闻因其报道内容涉及重要的党、政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所以主流媒体一直都将做好时政报道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其视为立身之本。
[关键词] 时政记者,综合素质
时政新闻因其报道内容涉及重要的党、政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所以主流媒体一直都将做好时政报道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其视为立身之本。而主流媒体要做好时政新闻,就需要时政记者在工作实践中练就更高的政治素养、多向思维能力、过硬业务能力和作风等综合素质。
与其他类型的记者不同,时政记者要有更高的政治素养。时政记者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政治敏感度,树立起强烈的政治责任意识,在工作中注意时刻提醒自己肩负的职责,努力传播主流思想,引导社会舆论,保证时政新闻的政治方向。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时政记者认真学习和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的变化,了解和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相关的政治知识,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一切从大局出发,围绕中心开展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时政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党委和政府的政治立场、主张和观点,反映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等重要内容,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同时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敏感性。报道的内容、形式、规格、口径、时机以及节奏等方面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党委、政府添乱,给党的事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从这个角度讲,时政记者肩负的使命极其重大,要秉承政治家办报的理念,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与党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毫不动摇地以党的新闻事业为重,坚定不移地履行新闻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当今,各种思潮日益泛滥,很多思想认识都似是而非。一方面,现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方式更加灵活,使得群众在选择信息时有很高的自由度,选择信息的主观性也更强,造成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元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时政新闻相对民主、社会等新闻,形式和内容上缺乏趣味性,不容易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时政记者坚守政治底线,自觉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进一步强化时政报道,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报道形式,立足党的新闻事业,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搭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桥梁,拉近党委、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和鼓舞人民群众。
时政记者要克服僵化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断提升报道视角、创新报道手段过程中,努力开创时政报道新局面。当前,时政新闻报道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只重视多年以来形成的固定报道形式和模式,而忽略了按照新闻报道和传播规律办事的重要性。记者在报道思路上过分重视领导层面,而不太重视新闻事实本身,甚至很多时政新闻报道通篇都是领导讲话,不但致使报道冗长干涩,还将背后隐含的新闻事实完全掩盖起来,或者搞得支离破碎。有些时政新闻被读者诟病,说除了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不同,其余的跟以前的报道没有一丁点儿区别。这固然是有时政新闻报道原则性强、敏感度高、不能有丝毫闪失的客观因素,但究其深层原因,时政记者更多的是因为感觉责任重大而忽略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一味照搬照抄以往成例,不注重新闻报道体裁和写法的创新,从而造成了时政新闻报道枯燥乏味和千篇一律。要克服这些问题,时政记者就要跳出以往窠臼,尝试拓宽视角,创新形式和手法,围绕线索深化主题,切实增强时政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吸引力,感染力。
要杜绝时政新闻报道公式化、程式化现象发生,时政记者必须要摆脱僵化的思维定式,主动转变思维,实现思念的再飞跃。一要克服具有惰性的单一思维,在报道同一事物时,要力戒套老模式、走老路,要积极寻找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力争将事物的不同侧面全方位展示出来。二要培养发散性思维,在报道中切忌一条路跑到黑,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善用联想甚至是逆向思维,善于从事物相互关联和交叉中挖掘有价值的部分,捕捉到一开篇就下定论,用一个事先假设好的结论统领全篇文章,根本不看事物因果、前后、左右的关联,片面强调事物发展中的一个因素,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其他因素,不能真实、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这也是造成新闻报道简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四要有超前思维,记者要站在全局和更高的角度,审视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洞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这样就会在报道中抢抓先机。总之,时政记者要善用多向思维,运用不同的新闻视角,既要放眼全局,完整、准确、全面地将主题思想报道出来,还要多侧面、多视角地体现和突出时政活动的精髓,用创新性的视角升华主题,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关切的问题搜寻新闻线索,采写生动新颖、引人入胜、极具特色的时政新闻报道。
时政记者还应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时政新闻往往涉及党政主要领导、重大的政事和要事,要报道好不但需要“快”、还要“准”、“快”是指报道要迅速,记者成稿时间要尽量短:“准”则是要求记者采写的稿子要准确,要确准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和内涵。要做到这两点需要时政记者具有扎实的新闻写作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确保新闻宣传的安全。
时政记者提高业务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杂家”。叶对陶和邓拓都主张记者应当是杂家,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光熟练掌握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广泛涉猎历史、人文、经济等各个领域,做到虽不能熟知各项专业知识,但要有起码的了解。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记者要注意对各种知识和信息的收集和积累,要利用自身社会交际广的优势,与各界人士广交朋友,了解各个行业的情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时政记者也不要拘泥于一些固定的写作模式,写作体裁更加丰富一些,搞的“杂”一点,除了消息、通讯等常规武器外,述评、言论等体裁也要熟练掌握,运用得得心应手。
二是要真正深入基层,更好地提高报道质量。基层是新闻的富矿区,群众是记者真正的老师。有些记者只会抓材料、上网抄,甚至在家闭门造车编新闻。记者不深入基层,就不会对一线情况有所了解,自然就不能深刻理解中央精神,不能准确把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记者只有深入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更多地吸取新闻报道的养分,写出有生命力、鲜活的新闻报道。记者只有扎根基层,才能准确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感情。记者只有深入一线,才能真正培养自己的政治敏感性以及敏锐眼光,才能捕捉到更多的新闻点,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记者只有走进群众,培养清新朴实的文风,写出大家喜闻乐见的文章。总之,时政记者要真正沉下身子,从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找到新闻的源泉和动力,获取更多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养分,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写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代言,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三是要精于取舍,在报道中做到抓住要义取其精华。许多会议或活动的第一手资料非常繁复和庞杂,记者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再认识、再鉴别,并在这一个过程完成主题的提炼。此外,针对现今时政新闻报道形式较为枯燥和单一的现现状,时政记者要注重在会议里找新闻,深挖有价值的新闻,发掘更多的新闻线索,注重新闻的关联度和延伸,有效策划进行深度报道。具体工作中,时政记者要改变以往跑单位、参加会议或者活动时,拿了材料就走人的陋习,要通过更加细致的采访,突出时政新闻的价值再深化;要注重资料的平时积累、整理、归类,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貌似繁杂的材料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线索,通过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化,辅以相关链接,并对各种可能涉及的关联方进行深入采访,挖掘出新闻背后深层次的问题,进而采写出一篇篇精彩而贴切的时政新闻报道。
作为一名合格的时政记者,过硬的作风也不可匮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记者职业品格和操守的真实写照,新时期、新形式下,时政记者更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新闻作风。
作品如人品,要想出好作品必须先锤炼好人品,这是老报人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合格的时候记者,除了能写出锦绣文章和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外,还要有过硬的工作作风。时政记者外表看似光鲜,很多人都羡慕他们能跟随领导,参与重大活动的报道等,但实际上,时政记者更多的是经常苦于重大题材的把握、新闻角度的调换等问题,以及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企业、农村,在生产一线和田间地头采写深度报道,并以此向社会各界宣传党的主张,政府的重大举措和中心工作。这就需要时政记者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牢记新闻工作者的职责,甘于奉献、默默工作。
由于时政记者特殊的工作性质,较其他其他部门的记者接触党政主要领导和实权部门机会要多一些。因此,有些时政记者将自己看成“无冕之王”中的“王中王”,甚至极少数人自恃有点儿小特权搞有偿新闻,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还有少数人认为自己是领导“身边人”而趾高气扬,骄横跋扈等等,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都是时政记者忽略了对自己思想和作风进行持续而深入的改造,不能坚定不移地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责任造成的,长此以往后果严重,不但严重危害党的新闻事业,更对自身成长不利。为此,时政记者更需要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改造自身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做表率。
时政记者要锤炼过硬的作风归根到底就是要心中装着群众,时刻牢记党的新闻工作的使命。要加强党性修养,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意识,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践行一名合格新闻工作者的使命。
第二篇:记者应具备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总结
“铁肩辣手”——记者的职业素质和
业务能力
邵飘萍称记者是“布衣之宰相,无冕之王”,在强调记者的重要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对记者应该具有的素质提出了要求。他主张她性为记者的第一要素,他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比较驳杂,包括“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品性”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全部要求。“品性”中记者要具有独立的精神这一点邵飘萍尤其看重。记者是超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第三者,记者之“品性为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习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刚要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麇鹿兴于左而志不乱”。
邵飘萍指出记者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在《京报》创刊之初,为了鼓励报社同仁秉笔直书、宣达民意.邵飘萍还挥笔大书“铁肩辣手”四字,悬于报社办公室内。此词取自明代义士杨椒山的著名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将“妙”字改为“辣”。宋教仁被袁世凯杀害后,邵飘萍大胆揭露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声称“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蕲”。邵飘萍还主张报人和记者就是“新闻界战斗的壮士”,新闻记者要“尽自己的天职”“平社会之不平”,“苟见有强凌弱,众暴寡之行为,必毅然伸张人道,而为弱者吐不平之气,使豪暴之徒不敢逞其志。不能不屈服于舆论之制裁”。
在记者的业务能力上,邵飘萍认为“理想的新闻记者,必须政治、经济、社会诸学,皆有甚深之研究,此外,尤当有一二门专门学科,与夫三国以上之言文;再加以多年之实地经验”。他提出“记者独特之智能”说,包括“知新闻之价值”、“观察力推理力联想力”、“细密与注意”、“机警与敏捷”、“个性抛弃,来源秘密”、“不发表之预约”、“但知事实不要求磴载”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邵飘萍还十分重视记者采访能力的培养。他自己就具有十分高超的采访艺术,要求记者时时处于角色之中,要有“新闻鼻”、“新闻脑”,用他自己的话说“其脑筋无时休息,其耳目随处警备,网罗世间一切事物而待其变”。
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整理
第三篇:领导干部应具备素质
领导干部应具备素质
如今,对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一方面说明领导干部承担的任务很繁重,肩负的责任很重,另一方面也提示领导干部需要从多个方面改善和强化自身的素质构成。领导干部可以从常怀善良之心、常怀感激之心、常怀坦诚之心、常怀容人之心、常怀律己之心做起,逐步优化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常怀善良之心。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善解人意,无论世事怎样变迁,这些善良的品行始终是人们所追求的。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应该善待群众、善待下属、善待同志,但现实中也确实存在少数领导干部,对人和事冷漠麻木,深深伤了群众的心。领导干部的使命和责任,决定了他们应该树善良之心,成善良之事,做善良之人,成为实践善良的表率。因为善良,领导干部才会更多地关注民生疾苦,体察群众难处,才会更多地与人和谐相处,用真情换得更多人的无私奉献,让社会多些阳光,多些温暖。所以,领导干部常怀善心,既是一种优良品行,也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一种智慧远见。期望领导干部常怀善良之心,绝不是要领导干部只能做处处行善的“老好人”,而是说善良也是领导干部诸多必备素质中的一种。
常怀感激之心。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学会感恩”,人应当对所有曾经关心过自己、帮助过自己的人怀有感恩的心。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如此。当一个人一步步地成长为一名社会的管理者、事业的组织者、某个领域的领导者时,他最需要感激的是党和人民,是培养过他的组织和群众,而不是某个提拔过他的人或某种社会关系。这并不是鼓励领导干部随意忘掉那些曾经发现和帮助过自己的“伯乐”,而是企望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根本原因是党和人民辛勤培育的结果,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在领导岗位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对党和人民最好的回报与感恩。同时,也应该感激那些关心、支持、帮助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正是由于他们的激励与监督,才使自己有了不断进步的动力和信心。领导干部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为党和人民用好权,多干实事。
常怀坦诚之心。为人坦诚,以诚相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崇信与期待的高尚品行。领导干部坦率真诚地为人处世,既是充满自信自重与豁达大度的一种力量象征,也是做人做事做官走向成功的一种可靠保证。唐代诗人刘禹锡说“推诚人自服”,这启示我们,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不仅可以促使领导干部增长让人心悦诚服的人格魅力,也能够使领导干部赢得更多人的信任和尊重。反之,故作深沉、虚情假意、表里不一的行为是无法赢得信任与尊重的。需要说明的是,坦
诚并不是不顾时间、条件和场合,什么话都说,什么事都做,坦诚需要勇气和理性,更需要智慧。领导干部只有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讲原则、讲真诚、讲风格、讲友谊,才能够以诚树威,吸引、凝聚、团结和带领人们齐心协力实现奋斗的目标。
常怀容人之心。古语说得好:“有容乃大”、“宽则得众”。宽容是一种美德,是领导干部必须练就的宽广胸襟与气量。少数领导听不得与自己意愿相悖的言论或做法,对部属常怀防范之心、妒贤之意,难以共事,令人心寒,也无法赢得干部群众的尊重与拥戴。领导干部有没有宽容大度的气量,不仅是一个人道德品质、思想境界的重要体现,而且决定着个人心情是否舒畅以及周围的关系是否融洽。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对这样一个道理,领导干部应当牢记,用自己的宽容换得别人的宽容。这种宽容,是在不放弃原则的前提下,要求自己眼界远一点,胸襟宽一点,气量大一点,既能容人,也能容事。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是管人管事,这就难免会与人发生摩擦,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领导干部表现出容人、容言、容事的宽宏度量,真心实意地做到:能容异己之人,能容逆耳之言,能容不顺之事。
常怀律己之心。凡是担任领导职务的人,都负有双重责任,即律人与律己。而落实好这份责任,核心是律人必先律己。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这些精辟论断督促领导干部常怀律己之心、克己之心,清白为官从政。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力外,还需在以身作则上下功夫。这个“以身作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规则,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以纪律己,以法律己。二指的是监督,大家用规则来监督,领导干部接受监督就可能遇到批评,若能善意理解、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责问,律己之心就会常驻。三是律身,以责人之心律己,时时刻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哪怕是一点疏忽纰漏、一个失检行为,都不隐瞒,不迁就,不放过。领导干部在律己上做得好,律人时说话就有底气,做事时就有标杆,别人就会信服。
第四篇:企业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企业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管理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专精一个方面就可以了。管理者应有全才的素质,这全才的素质并不是光全是天生的,而是学习,并不是平淡的学习,而是不倦的学习。奋发努力的学习。才具备有一定管理素质。
一、管理者应具备高尚的品质这是企业管理者的基础素质。其核心是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包括;既要对国家负责,也要对广大顾客负责;以物类价廉的优质产品为社会服务,而不能武虚作假,以次充好;信守合同,不干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属尽职守,讲究效率;实事求是,具备科学精神,具备努力向上,超越它人的前进风尚。
二、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的知识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工作,需要广泛地知识作基础才能做好。既要有文化知识,又要社会知识。勤奋学习,刻苦自励,根据需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十分性要的如果没有较高的知识,谈不上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只有丰富的经验和一定水平的知识,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
三、丰富的管理经验经验是形成管理能力的中介,经验越多,能力越强,它们是正比关系。如果你知识在高在丰富,但没有实践的段练和经验的积累也不可能形成管理能力。所以管理能力是管理者经过一定管理实践的锻炼而形成特有的基本素质。
四、能力,包括基础能力与管理工作能力基础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表现能力,交际能力等;管理工作能力则指预测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等。缺乏知识的管理者,要多争取学习的机会;或多借助水平较高的助手的力量,缺乏经验的管理者,要加强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到市场上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加强自己的管理水平;对有发展前途的管理者,应在不同阶段给予交替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使其知识及时得到更新,能力不断提高,以承担重任。总之,管理者一定要坚持不断地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总之经营管理是一门极其综合复的学问,它需要每一个经营管理者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加深学习经营管理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把二者紧密的综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才能不断跟上今天经济飞跃不寻常的年代的步阀。
第五篇:浅谈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浅谈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管理是企业做稳做大的最有效 “底牌”,管理无人则止,企业管理者是实施管理最直接的人员,他们掌握着企业发展所需资源的配置权力,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发展目标确认者、计划制定者、工作指导者,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管理者的水平、素质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如果管理者的素质达不到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标准,就会把企业引入“死穴”之中,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研究领域中,对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企业管理者素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鲍莫尔认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具有以下十大条件: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共事,对人不用压服而用说服和感召;决策才能,能根据客观情况做出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组织能力,善于发掘下级才智,善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恰当地授权,能把握方向,抓住大事,而把小事分散给下级去处理;善于应变,能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勇于负责,对国家、下属、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都负有高度的责任心;敢于创新,对新事物、新环境、新技术、新观念有敏锐的感受力;承担风险,敢于承担风险,有雄心,能创造新局面;尊重他人,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狂妄自大,能器重下级;品德超人,品德为社会和企业内的人士所敬仰。本文将就我国目前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进行探讨。
一、基本素质
基本素质是指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基本素质不是对企业管理者的特有要求,但基本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管理者整体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管理者其它素质的发展和提升。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具备这些基本素质,绝对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者,在思想上、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有特殊的要求,他们必需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即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同时,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信誉,所作所为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规范。
企业的目的是赢利,但赢利不等于惟利是图,不等于置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于不顾,甚至为了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体现在管理者对关系到大是大非问题的重大决择取舍上。
同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信誉也是对一个企业管理者的最基本要求,若一个管理者没有道德和信誉,将是对企业管理基石的最大侵蚀,对企业管理者个体来说,也将是一条自我毁灭之路。
其次,企业管理者在企业中起着领袖作用,这决定他们还必须具备宽广的胸怀、开放的心态、坚韧的毅力和意志力以及个人的自我控制力。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者一定会面临着一个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不同的声音和观点、特别是批评的声音和压力;不断发展的社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更新的知识和日新月异的科技;经营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商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这样的环境,要求管理者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坚忍不拔的精神、“无欲则刚”的境界,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建立起吐故纳新的机制,及时跟上外界的变化,与时俱进,“胜不骄、败不馁”,坚信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再次,扎实的基础知识、完善的知识结构也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企业的壮大中也同样重要。在一个企业中,承担着重大决策、协调、管理的企业管理者,更应该高度重视包括人文社科知识在内的一切基础知识,在知识方面要相对均衡,不能有重大的知识缺陷。这一切都要 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知识的学习和素养的修养,学无止境,学以致用。
最后,除了以上方面外,作为企业管理者还应具有健康的体魄。这一点本是最简单明白的一点,却又是容易忽略的一点。国内媒体对企业管理人员作了一次调查,发现企业管理人员中,亚健康现象十分普遍,不少管理人员还患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企业管理者每天都在高压下前行,但决不能丢了根本,企业管理者在这上点不可不慎。
二、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指企业管理者实施企业管理行动和活动必备的素质,专业素质是企业管理者履行其职责的基本要求。
首先,管理者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管理好企业里的员工,只有同员工做好了双向沟通,才能使企业的管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才能发挥团结的力量。所以,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要尊重他人、器重下级,处事不骄不躁,遇人多用说服和感召。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要明白管人不能硬管,更不能死管,要学会软硬结合、灵活有效。大凡不懂管人之道的领导者,多于人硬碰撞、死纠缠,火药味十足。现代管理学中的管人策略往往是趋向于软化和活化,两只手去抓,一手硬,一手软,这样就会给人出路,给人希望,才能更好的发掘下级才智,更好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推动企业前进。
第二,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一定会对企业管理给予极大的专注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企业管理者只有具有这种精神和态度,才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个热情洋溢的企业管理者才会感染广大员工,让广大员工用同样的热情去对待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气。
第三,企业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综合性的学问,是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有很多的技巧和知识,比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基础管理知识,市场营销、采购、研究开发、服务、生产、质量、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业务管理知识,产业、行业等专业管理知识,以及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生理学、伦理学、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学、会计学、法学等综合管理知识。这些都需要企业管理者主动学习、不断钻研,为实践打好基础。
第四,现代管理者,要有效的宣传企业、动员职工,不仅需要好口才,还需要好文采。在企业中,写作可以起到交流信息、交流思想、下达指令指示和提供指导、发表评论、进行批评和表扬、具体陈述问题、提出建议和进一步的改进措施等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办公方式。大多数的管理者都会把这些文书交给秘书等人员去办,但好的管理者会自己动手、多写多练,反复斟酌和修改自己的材料,“笔杆子里打天下”。
三、特质性素质
特质性素质与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是不可分离的,它来源于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但也区别于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人们习惯把它归于专业素质。特质性素质来源于不同的企业管理者不同的生活、工作背景、工作经历和个体差异性,是指企业管理者具有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之外,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比较突出的个体性优势的素质。特质性素质是不同的管理者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不同的企业者具有不同的特质性素质,决定了不同管理的能力优势、管理作风、管理风格。
没有人天生就具备这些素质,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要根据实际,随时改变现有的管理方法,学会新的管理技巧,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充实自己,使自身的素质跟上时代的发展。
一、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具有以下素质:
1.毫不动摇的勇气。这是根据本身和职业知识形成的。
2.良好的自制性。不能管理自己的人不可能管理他人。
3.强烈的正义感。没有公平的正义感,一切管理者都不能指挥和获得下属的尊重。
4.坚定的决心。优柔寡断的人不能肯定自己,更不能成功管理他人。
5.具体计划。管理者只有计划好工作,才能按计划开展工作。
6.奉献的习惯。这要求管理者的工作超过下属所干的工作。
7.凝聚团队的人格力量。懒散不细心的人一定会成为失败的管理者。
8.掌握详情。成功管理者需掌握管理岗位的一切情况。
9.同情与理解。成功的管理者应同情下属,还必须理解和懂得他们的困难。
10.有责任感。成功的管理者只有愿为下属的缺点和错误承担责任,才能继续担任管理职务。
11.富有协作精神。管理者需要力量,力量需要合作。
12.果决是管理者的特色。管理者的一项关键并必备的条件是拥有快速的决断能力。
13.要善于与下属沟通。所谓沟通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传递信息并理解的过程。
14.正面激励和赞扬下属。有时冷酷而严肃的批评,下属往往会取得相反并且始料未及的效果。
15.敢于冒险。在不确定环境里,人的冒险精神是最可贵的。
16.管理要有创意。管理时刻都要有创意,并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17.学习精神。有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更新知识,博采众长,汇万川之水的学习精神。
18.求才若渴的博大胸怀。
19.知人善任的驾驭能力。
二、具有以上素质的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鉴定和选拨:
1)评鉴考核法;(2)情景模拟法;(3)实绩考核法;(4)案例分析法;(5)工作轮换法;(6)座谈访问法;(7)敏感性训练;(8)成就需要法;(9)交往风格类型鉴定法。
三、对于不完善者可依据下列次序进行系统培训:
1)对参加培训人员的学历、所学专业、年龄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2)从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入手,精心设计培训方案,认真实施
3)从课程设计上可考虑培训分两大部分进行,即基础管理知识和专业管理知识,二者之间的比例为4:6,基础管理部分的培训内容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专业管理部分的培训内容由公司上级相应部室负责制定,从而从源头上保证了培训贴近实际。
4)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采取集中授课、分组讨论、观看专题情景电影等多种形式进行。
5)对培训班进行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6)尽可能实施封闭式管理,最好做到“四严”,即严格考勤、严格管理、严格考试、严格考核。重点抓学员的到课率,分组研讨出勤率、参与率等。学员入学首先进行摸底考试,培训结束有结业考试;学员的表现实行百分等级考核(课堂表现占30分,考核占30分,后续两个月工作岗位表现占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