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居民饮酒状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饮酒状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参与者:崔海霞、郭清扬、闫玉双 主题:对乡镇农村居民饮酒状况的调查 时间:2013年2月5日——2013年2月15日 地点:山东省冠县北陶镇农村
社会背景: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早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在已发展到能生产各种浓度、各种香型、各种含酒的饮料。酒,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民众欢迎。酒能消愁解忧,能给人们带来欢乐。《短歌行》中曾有这样的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酿酒事业的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饮酒过度、酒醉、嗜酒等现象开始变得普遍,因为饮酒过多引发的情绪激动等造成的人事纠纷、交通事故等现象也屡屡出现。另外,饮酒会对身体带来很大的损害,长期饮酒会对身体各个器官产生不良影响,且会侵蚀我们的大脑,麻痹神经系统。
农村居民由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律意识薄弱,生活压力较大,嗜酒的现象更为普遍。因酒醉发生的打架斗殴、赌博等现象也频频发生。因此对农村居民饮酒状况的调查有利于充分掌握相关情况,提出应对措施,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身体。现将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调查概况:为加快调查速度,拓宽调查广度,我与郭清
扬、闫
玉双两位高中同学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调查成员就乡镇农村居民的饮酒状况对各自所在农村进行了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共访问了3个村庄的居民饮酒情况,三个村庄共有3582位村民。三个村庄分别为北崔庄、苇庄、孟庄。调查对象为各个村庄的村民。问卷调查时,根据客观情况,排除了对儿童和无法自理老人的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共计2156份。其中崔庄村856份,苇庄村711份,孟庄村589份。在访谈调查时,因为人数过多,采用随机调查方式随机抽取了100位村民为访谈对象。其中,崔庄村39位,苇庄村35位,孟庄村26位。调查结果 饮酒的普遍率
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总结和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根据饮酒的人数及其比例做出表格1如下。
通过上表格可以得出饮酒村民所占总的比例为18.14%。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便有一人饮酒。且崔庄村的饮酒比例要大于苇庄村和孟庄村的饮酒率。对此做进一步分析,探究影响因素。经济状况对饮酒比例的影响
下图是根据对村民个人收入的问卷调查结果计算分析绘制的图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3个村庄的经济状况,将图表2与表格1相对应,可以看出村民收入水平与村民的饮酒比例有联系,且呈正相关。可想而知,当村民收入较少时,必会把收入放到更加重要的地方上去以发挥最大的效用,当然也不会将饮酒作为一种习惯了。年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发现,饮酒居民的年龄大都分布在25——55岁之间,而刚满18周岁的成年人鲜有饮酒,55岁以上的居民也大多已戒酒或只是少量饮酒。以下是饮酒村民中各个年龄阶段所占比例图3:
根据访谈得知,25岁至55岁的村民大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人际关系也较为广阔,所以饮酒较多。而25岁以下的成年人大都在上学或者在家务农,还没有成立家庭独当一面,对外界接触较少,人际关系也较为狭窄。且在家中受父母管制,并不过多饮酒。55岁以上的村民大都因为对身体的考虑而自觉地减少了饮酒。性别
此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饮酒的村民中95%为男性,喝酒的女性寥寥无几。
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发现,在所调查的三个村庄中饮酒者所占比例很高,且大都为青壮年。在和村民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有不少村民已经有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酒龄了,有些人甚至天天饮酒,顿顿喝酒,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听了这些,我们不由 地吃了一惊。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少量饮酒可以活跃筋脉,软化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但长期饮酒可以导致体内多种营养素缺乏,且长期过量饮酒也会损伤肠黏膜,影响肠对营养素的吸收。酒中乙醇对肌体的组织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持续过量饮酒会损伤肝细胞,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进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为此我们对村民的酒龄和日常饮酒状况调查结果做了统计分析。酒龄调查
在以上的结果分析中,我们已经得知,三个村庄共有391位村民饮酒。在酒龄的调查上,我们以391位村民作为调查总体。在391位村民中有65人已有了长达20——30多年的酒龄。有79人已有了长达10——20年的酒龄。有98人已有了5——10年的酒龄。看到这个数字,我们都受到了震撼,经过计算我们可以知道有37%的村民已经持续饮酒10多年了。长期的饮酒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并对身体器官有很大的危害。
此外,我们还对村民的饮酒频率、每次的饮酒量等进行了调查。在饮酒频率中我们设置了如下选项:一天2——3次、一天一次、2至3天一次、一周一次等。我们做好统计,得出数据:一天2——3次有61人,一天1次有96人,2——3天一次135人,一周一次99人绘得出下图:
可以得知,村民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饮酒频率很高。频繁饮酒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的损害。酒精作为小分子物质,很容易到达全身的各个器官,且会在10分钟内到达我们的大脑,2个小时后,身体就会把酒精百分百的吸收了。但是如果想排泄酒精就需要花费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因此,长期频繁饮酒就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将长期泡在酒缸里面。易想而知,长期频繁饮酒对身体的危害是无比巨大的。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普及,酒后驾驶也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问题。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在和村里一位老人聊天时,我们听到一件悲惨的事情。在春节期间,一位村民在走亲戚的时候喝多了酒,在回家的路上他的面包车失控掉进了路边的深沟里,沟里还有冰冷的河水。当时车里还坐着他的老婆和一双儿女,没有一人幸免。一家四口,本该过着多么幸福美满的生活啊。但酒后驾驶,断送了这个家庭,断送了四个鲜活美好的生命。我们的心被深深触动了。酒后驾驶,要不得。
接下来,我们对酒后驾驶开始了专门的访谈。访谈对象为随机抽取的100 位村民。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村民知道酒后驾驶这个名词。可是有好多人很不以为然地说,我开车技术很高,喝点酒再开车,我也能应付得来。也有人说,我酒量很好,喝点酒不会醉的,开车也绝对没问题。当被问及是不是知道酒后驾驶会造成很多交通事故。大家都表示知道酒后驾驶有很大的危害,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但大部分人又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以前饮酒驾驶从来没有出过事,也没有被抓过,于是总侥幸酒后驾驶。在过节期间,人们饮酒更加频繁,酒量也更大,串亲戚走朋友,酒后驾驶也频频出现,悲惨的交通事故一件接着一件。心得体会8 通过这十日的调查,我们对村民的饮酒状况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村民中饮酒者所占比例较大,几乎每个家庭都有饮酒者,且其中男性占大多数。有很多村民已经有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酒龄。长期饮酒使他们的身体好像一个盛酒的容器。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有不少人已有了酒精肝或肝硬化等病症,身体状况很糟糕,但仍然终日嗜酒。酒后生事的现象也很常见,更有人为此堵上了性命。看到那些被酒吞没了的人我们不仅同情更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在调查中,我们的心被无数次的触动了。为村里人的健康和安定,我们决定做一次健康宣传。我们在图书馆、网络
阅览了相关材料,将酒精的成分、酒精对身体的危害以及如何有效戒酒等资料做了详细的整理。然后,我们打印出来制作成宣传单。接下来,我们将一部分宣传单粘贴在宣传栏上,另一部分宣传单分发给村民。宣传单引来了村民们的围观,大家都围在一起讨论。有位村民说,我本来以为只要酒醉醒了,不会对身体有危害,原来并不是这样啊,酒精的危害是长期的啊。以后一定要减少饮酒。
这次的调查让我们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希望我们的调查可以为村民们敲响警钟。
第二篇:苏仙区农村居民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苏仙区农村居民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苏仙统计局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21 更新时间:2010-7-15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 小】 热
随着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在发生巨大变化,苏仙区农村居民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们对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知度有多高?他们最希望最迫切要求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破解三农问题,以更切合苏仙区的实际,更符合农村居民的利益?这些都要求我们细致的分析研究。
一、基本情况
最近,我们精心设计,对苏仙区农村居民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农村经济社会发现状况、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观人生观等方面。共发放了问卷 225份,回收22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在此次对象中,男性占62%,女性占38 %。其中,20岁以下的占7%,20-35岁的占35%,36-45岁的占36%,45岁以上的占22%。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文化6.7%,初中文化37.5%,高中(中专职业技校)文化 29.2%,大专文化 21.3%,大学及以上5.3%。其主要从事的工作: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36%,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 6.2%,以家庭养殖业为主的8.3%,做小生意的13%,在乡镇企业上班的11.4%,在城市打工的9.4%,经商的 6.7%,其他9%。
二、我区农村居民思想的主要特点
1、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此次意问卷调查中感觉,苏仙区农村居民普遍对未来生活感到比较乐观。有81.25%有人愿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50.52%人感觉自己的家乡越来越漂亮,自然环境越来越好;有77.6%的人感觉生活越来越好,他们相信以后的家庭收入会越来越多;2009年苏仙区在农村开展的“三个对比”教育中,绝大多数人认为很有必要,有52%的人参加了这项活动,参加了这项活动的人中,有80%的受到了真正的教育;有75%的人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讲究诚信,认为讲诚信是对别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有65.63%的人愿意在国家遇到危难时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2、对财富充满渴望,有强烈的知识缺乏感。
在我们此次问卷调查中,有60.4%的人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发家致富,多赚钱,发大财。农村居民对致富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运输业是农村居民普遍认同的三种好的致富行业。农民群众对身边比较富裕的人能认可,有84%的人认为他们致富的原因主要是靠能力、有技术、会经营管理。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自己现在还没找到致富的途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技术。有近80%的人认为离开学校后还应继续学习,学习是很重要的。有近60%的人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
3、对国家惠农政策满怀感激,有强烈的认同感。
当前农村政策对农民切身利益的影响越来越直接,导致他们对涉农政策的敏感性空前增强。有82%的人认为国家正在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70%的农民群众认为目前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很大,推动了农村发展。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中,农村合作医疗最受老百姓欢迎,其次是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种子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四补贴”政策,村村通水泥路、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为民办实事工程也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近80%的人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党中央领导得力,能够及时出台有效的方针政策。
4、科技意识逐步增强,有强烈的信任感。
农民群众非常热衷科技教育,不少农民把科技人员视为“科技财神”。广大农民已能够自觉相信科学、运用科学,“杂交稻”、“软盘抛秧”、“大棚蔬菜”、“除草剂”、“混养”、“保鲜”等新品种、新技术已被农民广泛接受和应用。有82%的人希望拥有1门-2门致富技术,70%的希望进行农村科技培训。大部分农村群众希望政府部门能多派一些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到农村指导农业生产,希望政府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务工信息和致富信息,最好能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
三、我区农村居民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资金和技术
此次调查,有80%的农民群众对自已最不满意的方面是经济收入过低,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发家致富,而影响致富的主要因素是缺少资金及缺少致富信息,最希望得到的是资金扶持及技术培训。当问及农业生产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有60%认为是缺少生产技术支持和资金问题,其中31%的人选择的是缺少生产技术支持,29%的选择的是资金问题。
2、获取信息渠道比较单一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居民获取信息渠道比较单一。有70%的人主要通过电视获取信息,20%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外出务工信息也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
3、农村青年自卑感较强
由于受教育、职业、语言、阅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村青年普遍存在自卑感。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2%的人认为务农很光荣;如果有机会,只有7%的人愿意从事务农这种职业;有30%的人觉得到城里打工最大的苦恼是被城里人看不起。
4、业余生活非常单调
现今,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仍是比较单调,从“您现在主要的娱乐方式是什么”这一题的回答可以看出,看电视、打牌、打麻将、喝酒成了农村青年闲暇时的主要消遣方式,有些农民无事便打牌、搓麻将,有的虽然憎恨赌博,但又欲罢不能。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地下六合彩等在农村蔓延,使农民的精神颓废,物质损毁。
5、主体意识日益显现,但集体意识较为弱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了一家一户的个体思想和农民的主体意识。调查中63%的人是在不损害自己利益情况下或是他人帮助了自己的情况下才愿意帮助别人。一些人把利益得失作为是非判断的标准,维护自身利益成为其做人做事的准则。与主体意识增强并存的是集体意识的弱化,部分农民漠视他人、集体、国家利益,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作片面理解,对自己享受的权利烂熟于心,而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却知之甚少。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最强烈的是沟渠不通、道路不畅,但在问及是否愿意进行修建和维护时,一部分农民选择回避、沉默,另一部分人则以“那是公家的事”或认为“大家都受益,凭什么让我干”来回答。部分村干部反映,现在村民都是“利益”当先,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对村组干部加强公益事业建设的号召很少有人响应。
四、农民思想状况问题存在的根源
当代农村群众所呈现的思想状况,从根本上说,都是现实社会的折射,其思想动态、需求特点、道德状况和行为方式都是自身原因、社会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
农民视野局限、居住分散、言行散漫等自身客观因素未变,他们固有的小农意识并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得以消除,其思想、文化素质难以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同时随着城乡二元格局的打破,农民当中的优秀人才通过各种渠道流动到农村以外,造成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下滑,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人才“空心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农村的快速发展面前,大部分农民缺乏应对能力。
(二)开放社会的影响
当代农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青年,他们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西方思潮及生活方式大量涌入,难免泥沙俱下,在为多数农村青年带来新知识,新观念,增强民主意识的同时,也导致少数人自我意识膨胀,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的泛滥。
(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传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群众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许多新的人生追求方式悄然兴起,不同社会成员的道德取向纷繁杂陈,各种道德标准之间的差别碰撞和冲突日益明显。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用以及西方国家散布的政治观、价值观,感染了初涉社会、缺乏辨别力的农民群众,影响着农民道德意识和道德行关于民族文化的意义为,给农民心灵发展带来了众多的矛盾和冲突。
(四)教育管理的滞后
现在的农村群众,他们的上一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很难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教育下一代,致使当今许多农民群众缺乏为人处事中必须遵循的伦理观念和法制观念。同时,由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脱节断档,基层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方法陈旧,不能很好地履行教育和管理职责,导致部分农村群众思想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
五、提高苏仙区农村居民思想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优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抢抓国家加大对农村扶持的政策机遇,多渠道争取和筹措资金,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真正使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变。认真抓好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对水库、引水渠的维修和管护,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平。按照“实用、安全、节约”的原则,破解资金投入的难点,全力推进农村公路硬化工程建设,切实做到修建一条路,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带动一方文明。以“六改”(改房、改水、改灶、改厕、改圈、改环境)、“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信息)为主要内容,加快小康新村建设步伐,努力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生产污染、生活垃圾等实际问题,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农民自身素质
要在农村要多形式、多渠道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要善于利用市场经济规则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农村外出务工能人、种养大户、营销能手,以及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典型带动作用,为农民搭建致富奔小康的平台。大力实施“农民技能就业工程”,积极开展“送岗位信息、送就业服务、送职业培训、送技能鉴定下乡”活动,提升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的就业能力。要加大科技示范引导力度,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帮助农民找准最佳致富门路,促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3、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努力探索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新方法和新载体,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新一代农民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奋发向上、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一是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民主法制知识在农村的宣传教育,在农村普及科学知识,移风易俗,逐步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二是要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下功夫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电视网、镇文化站、农村文化俱乐部、电影放映点以及乡镇党校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逐步形成覆盖农村各个层面的阵地网络,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民提供精神食粮。三是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认真落实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措施,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
调查中发现农村中的老年人、失地农民安居乐业问题比较突出。要把认真落实国家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与农民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倾力构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的和谐农村。
第三篇:齐齐哈尔市农村居民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齐齐哈尔市农村居民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计划生育国策的长期有效实施,使得大部分农村家庭趋于小型化,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家庭养老出现弱化的倾向,农村居民养老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日,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对市郊90户农民家庭进行问卷和走访调查结果表明,家庭养老仍然是当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一、农村养老的现状
农村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老人有着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认为养育子女的目的之一就是老有所养。农村老人绝大部分渴望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即使少数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也希望其居住地与子女家近一些,生活和感情上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农村老人也渴望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经常能与老朋友、老邻居聊天、交流。据对90户农民家庭的农村养老意愿调查,渴望将来靠儿女照顾的占61.1%;希望将来自己照顾自己的占23.4%;指望将来靠老伴照顾的占13.3%;愿意去敬老院和雇保姆照顾的占2.2%。
敬老院养老只是一种补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到敬老院养老,只有无儿无女且自理有困难的孤寡老人才会到敬老院养老。敬老院没有家庭温馨,老人不愿意去敬老院。另外,受传统舆论的影响,子女碍于面子,也不愿让老人到敬老院。据90户农民家庭问卷调查,83.3%的被调查者不愿意自己或身边亲人住进敬老院;仅有16.7%的被调查者愿意将老人送敬老院。另一方面,当前的农民家庭生活还不富裕,绝大多数家庭财力难以承担敬老院费用支出。在问及“您的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能够支付老人到敬老院的费用”时,回答“不能”的占被调查者的50.0%;回答“勉强够”的占26.7%;仅有23.3%的可以承担。
二、当前农村老年人生活有“三难”
一是看病难。绝大多数农村老人没有养老金,他们在经济上主要依赖子女或亲属的供给。55.6%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老人看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一方面其报销比例较低,不是特别严重的病不敢上大医院;另一方面是农村老年人患慢性病、老年病日常用药费用不能报销。特别是一些距县城、中心城镇远的村屯,农村老年人如出现紧急病情,由于当地医疗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极易延误救治,17.8%的被调查者最怕老人突然发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难应付。
二是生活自理难。如今很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老人独自生活,农村老人小病忍、大病拖已成一种习惯,一旦病情发作就很严重,家中没有子女照顾。15.5%的被调查者害怕得病无人照顾,生活难以自理。
三是排遣孤独寂寞难。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很少,特别是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单身老人和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情感孤独。11.1%的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助,有话无处诉说。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传统美德宣传力度。目前,国家财力还有限,对农村社会养老事业的投入相对较少,农村家庭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而且今后很长时期,农村养老还主要依靠家庭。因此,应加强家庭传统养老美德教育,继续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作用。在农村大力宣传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提高村民的自身素质,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使村民明白父母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知道并体会到只要自己尽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到自己年老时也会成为传统美德的受益者。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消除老人的后顾之忧,使老人减少对子女的依赖,也减轻子女的负担。从长远的角度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安度晚年,是解决农村养老的一个重要途径。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提高报销比例,让农民能看得起病。
(三)加强农村老人活动场所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建立村级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室,作为老人集聚和开展各种活动相互交流的平台。为改变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独自呆在家中心情郁闷的状况,应在农村建立较为固定的活动场所,增加老年人活动交流。老年人共同活动还可以相互照顾、相互关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儿女的一些担忧,让老人乐有场所,玩有伙伴。
事业的投入相对较少,农村家庭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而且今后很长时期,农村养老还主要依靠家庭。因此,应加强家庭传统养老美德教育,继续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作用。在农村大力宣传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提高村民的自身素质,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使村民明白父母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知道并体会到只要自己尽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到自己年老时也会成为传统美德的受益者。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消除老人的后顾之忧,使老人减少对子女的依赖,也减轻子女的负担。从长远的角度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安度晚年,是解决农村养老的一个重要途径。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提高报销比例,让农民能看得起病。
(三)加强农村老人活动场所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建立村级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室,作为老人集聚和开展各种活动相互交流的平台。为改变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独自呆在家中心情郁闷的状况,应在农村建立较为固定的活动场所,增加老年人活动交流。老年人共同活动还可以相互照顾、相互关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儿女的一些担忧,让老人乐有场所,玩有伙伴。
第四篇: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调查报告(定稿)
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一些“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已经初步施行的农村医疗制度的可行度,本次以濮阳县季家村为实例,让我们进一步看到我们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并对其分析,做出相关调整,致力于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并让更多的农民从中获利。现将调查实际状况表述如下:
一、调查地点:河南省濮阳县鲁河乡季家村
二、调查对象:全村村民,各卫生院(室)及诊所医生,乡卫生院院长
三、调查时间:2012年4月28号----2012年5月1号
四、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全村100户425人,91%为非低保户;8%为低保户,低保户中有85%是因疾病损伤致贫,15%是因家中劳动力少致贫。
五、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统计相关数据并分析相关问题,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诸多问题显露无疑:
1.医疗服务水平差,医疗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通常小病农民就在本村的医疗站就可以解决,而大病需要到乡镇医疗站,看一次病,往往需要等待好长时间,这充分体现了这里的医疗设施和设备严重不足和医疗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差和工作效率低,这也彰显出医疗事业发展落后,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缓慢,逐渐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诸多需求。
2、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
一般来说,农民都是头痛/感冒小病不断,而实际需要住院的几率相对来说比较小,而现在实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因此农民会以为自己付出的相对多,汇报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3、人民群众对其认知不足,没有足够充分的了解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根本不知道不住院不报销、住院期间的部分诊疗费在县内县外住院补偿比例不一样、对定点医院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再加上农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有关政策理解不透彻,不能正确看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担心患病的人占便宜,健康的人吃亏,互助共济意识不强。
4、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
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农民群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5、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
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往往看一次病,需要等待好长时间,手续太过于繁杂。
六、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1.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医疗设备设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政府要加大人才建设力度,按照需求,有计划地选拔一批医学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充实技术力量。同时,适当增加村级卫生服务人员工资补助,以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和增强责任感,确保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实现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享受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更大程度上满足农民的诸多需求。
2、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
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相关资料,再加上本地的基本实情,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致力于提高农民群众的受益程度,让其看到医疗制度的实际好处和用途。
3、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采取抓典型事例,让参合受益者现身说法或编印材料张贴,对补偿进行公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要制定长效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电视、宣传资料、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长期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对其有全面的认识,引导农民自愿参合、自觉参合并积极支持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
4、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公平竞争,选优汰劣,使各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形成比服务、比技术、比质量、互相竞争的良好态势。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县、乡合医管理机构要从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群众是否信任等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常规综合评价,促进其加强自身建设。同时,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方便参保农民就医,也要向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宣传有关政策,进行医风医德教育,规范诊疗行为,增强广大医务人员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药品质量的监管,积极创造条件保障信息畅通,及时准确的为农村卫生医疗机构提供药品信息。并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物价部门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降低药价,提高药品质量,规范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更大的让利于人民群众,还要对招标后药品价格高和药商服务质量等情况认真分析,级级反映,使国家、省、市能够掌握实情,从而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药品购进率。
6.积极推进农村医疗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妇保、儿保、防保、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积极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大政府投入,定点给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或者提供相关更多的工作岗位,让其有一定的相关技术,不在完全依靠体力,要体力和脑力相结合来工作,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第五篇: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问卷调查报告近年来,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了解当前我市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我局于近期在全市选取了100户农村居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为人知,也受到了大部分农户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
力,还需不断倾听农民的呼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一、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涉及全市100户384人,2004年总纯收入1770600元,人均纯收入4611元,95为非低保户;5为低保户,低保户中有80是因疾病损伤致贫,20是因家中劳动力少致贫。
二、农村医疗服务状况1、73的人选择距离家最近的卫生组织是村卫生室,10的人选择是私人诊所,9的人选择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的人选择是乡镇卫生院,1选择县级以上医院;家到最近的卫生组织的距离60的人选择不足1公里,39的人选择在1-2公里,1的人选择在2-5公里。
2、99的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被调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9。
3、66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33的人认为门诊、住院都保,1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
4、19的人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感到满意,71的人基本满意,8的人不满意,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报销医药费少,报销手续烦,定点医院收费高,定点医院看病手续烦,定点医院少,就医不方便,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低等。
5、47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例基本合适,11的人认为过高,10的人认为过低,3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6、在现有合作医疗基础上,44的人愿意再增加医疗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员患病,经常就诊的医疗单位44是村卫生室,44是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是私人诊所,5是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上述单位的主要原因56是离家近,13是质量好,11是定点医疗单位,8是有熟人,7是价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调查前半年,22的农户没有家人患病,59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农户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农户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后及时就诊,共花费医药费121743元,按照规定能报销或减免43509.4元,实际报销或减免20712.3元。没有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有病轻,自己治疗,经济困难,能拖则拖,医药费不能报销等。
9、43的人认为现在看病难,51的人认为不难,6的人选择说不清楚。认为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困难,医院缺少名医,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手续太烦等。
10、86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贵,5的人认为不贵,9的选择说不清楚。认为贵的原因主要有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医疗机构乱收费,个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农户因家人得病在2004年向医生送过红包。
三、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调查显示,实际报销或减免仅占全部医药费的17,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医疗补偿,导致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小,不划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身体健康、没有患过大病的农民不太愿意参加。调查显示在2004年仅17的农户得到补偿,表明绝大部分农户近期并没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得到实惠。部分农户在问卷上写上了他们的困惑:“为什么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报销?”。
2、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