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仇和感想
仇和感想
刚到昆明时,仇和说:“我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所以,工作一定能无恃无畏。”——“八无”感言。“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 参加了全国“两会”的仇和,没能回去。
“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谈到简政放权时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3月15日,总理记者会结束后不到20分钟,有“任性官员”之称的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3天后被免职。
从县委书记到省会书记,从江苏到云南,仇和一路升迁,同时也伴随着争议,就连他自己也曾对媒体说过,“被一路举报,但仕途一路惊喜”。
仇和落马后,记者回访他曾主政过的昆明,探寻他在这里留下的争议。
意外?不意外?
对于“明星官员”仇和的落马,不少人感觉有些意外。但对于云南著名反腐老干部、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和在仇和时期被征地拆迁的村民而言,毫不意外。仇和在任昆明市委书记时,杨维骏曾向本刊记者表达,对仇和的“全域城镇化”持反对意见。仇和铁腕推行的城中村改造,即使被不少当地人认为雷厉风行并成效显著,但其拆迁改造中,已经夹杂了私货,譬如随意扩大改造范围。杨维骏又给参会的几名省领导分别送了材料。会议结束时,一名时任省委副书记将材料递给白恩培,白将此事交由这名副书记处理。这名副书记当即将仇和叫来,说省委领导要求他停止对材料中反映的几处地方进行拆迁。
据当地媒体报道,2010年1月20日,在参加昆明市人代会分组讨论时,仇和对涉地腐败及官商关系进行了怒斥:“在我们城市,有些老板去绑架领导,去演皮影戏,领导是皮影,老板就是那个拉线人,领导是棋子,老板是棋手,这就是严重的腐败!” 如今仇和落马,回顾这些“怒斥”,格外讽刺。落马3天前,在“两会”云南团的小组讨论会上,他还说:“我们这种体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应该是世界上最廉政的。”
仇和的江浙“亲友团”
刚到昆明时,仇和说自己在昆明“无亲无故,一定能无私无畏”。但他从江苏过来时,并非“孤身一人”,而是带过来一个“亲友团”。
从沭阳开始,谢新松跟随仇和长达13年,并担任过其秘书。仇和到任昆明3个月后,就将谢从宿迁调至昆明,任昆明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仇和被免职当天,谢新松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
云南省纪委工作人员曾向记者透露,仇和主政昆明后,不少江苏籍商人随即来到昆明寻找发展机会。有出租车司机介绍,城市建筑工地上,多见来自江浙的企业标识。这批商人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中豪集团原董事长刘卫高。仇和的商人“亲友团”在昆明大肆破土动工时,也给昆明惹下很多“事端”。
2009年11月21日,昆明螺蛳湾批发市场发生群体事件,不满拆迁的上千名商户参与打砸和围观,堵断交通。
另一重大群体事件于2014年10月14日发生在晋宁县富有村,事情缘起于双方长达数年的征地纠纷。当天,村民与“晋城泛亚工业品商贸物流中心”的施工人员发生冲突,共造成8人死亡,18人受伤。
据2011年11月昆明的《都市时报》报道,过去4年昆明种下了876万株树,于2010年摘取“国家园林城市”桂冠。但其街道绿化被指缺乏科学规划,有的街道边上种有两排甚至三排树。知情人称,不到一人高的树苗,从江苏运来,大约500元一棵。一木材商人估算后对记者表示,500元价格不低,何况数量多,其中利润巨大。
失地农民谁来管?
仇和的落马,被传与昆明土地城建系统的腐败有关。土地城建是云南腐败重灾领域,这在去年初中央巡视组对云南的反馈中已经明确指出。
2010年12月,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带昆明福海社区失地农民“公车上访”。但4年多来,失地农民的拆迁安置补偿怎么样了?
村民土地被征、房屋被拆后,只有租房居住。但房东多担心老人在自己房中去世,不愿租给老人。无奈之下,一些老人在原来的土地上搭建了简易的棚屋居住。但这些棚屋不通电不通水,燃气罐、香炉挤在狭窄的空间,安全隐患极大。生活卫生更是毫无保障。没水就在地上挖个水坑蓄水饮用。
富有村2014年10月发生的冲突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据富有村一村民介绍,近年来富有村土地遭多次征收,期间大概发生过五六次冲突。去年6月份,富有村村民也曾与“施工人员”发生冲突,双方均有人受伤。2010年前后的南车集团项目征地时,补偿标准引起村民不满,双方发生冲突。
如今,昆明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已经慢下来。去年7月,昆明原市委书记张田欣被调查之后,新任市委书记高劲松密集调研当地的城中村改造工程后要求,对于未审批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原则上不再审批;对于批而未动的,要做深做实前期工作,原则上暂不推进;对于已经动工的,要集中精力,破解难题,加快推进,克期完工等。
记者手记:仇和落马教训了谁
仇和对许多极乱待治的问题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就是要用人治来推动法制,用不民主推动民主。”
随着仇和的不断升迁,以及获多个“改革明星”荣誉的肯定,这一思想甚至被公然宣传。“为什么10年来一直以激进的方式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的仇和能屡踩红线而不倒„„ ”2008年年底出版的《政道:仇和十年》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如今仇和尝到了苦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表述显示,他已不只是踩红线、打擦边球的问题。不可排除他可能真的拥有造福一方的为政理想和抱负,但不知道是怎样的思想变化,让他放松了对法纪红线的敬畏。一度,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举”的想法在不少官员中很有市场。仇和落马可以视为,围绕这类个性官员的争议有了一个定论,那就是无论出发点有多好,无论效率和效果有多惊人,总要以依法依纪为前提。
仇和行动上似乎并不避讳瓜田李下的嫌疑。在宿迁时期的“卖光”政策,在昆明时与商人“亲友团”密切互动,似乎大有身正不怕影歪的意思。直到他接受调查,人们才惊觉,所谓的“磊落”,也只是表演。作为一个高调“能吏”,有些人对他寄予了不少清廉幻想,但仇和最终还是用自己的悲剧证明了人性的脆弱和不可信,制度的不健全无法关住权力。这留给人们诸多反思和教训,不光是给官员的,还有那些为他叫好的旁观者。
一旦标榜为公利的权力任性不羁时,想要谋取私利也将轻而易举;
因为出发点是好的,就对他的独断容忍,那么当他谋取私利时,已经阻挡不及; 当他强势治吏时不依法依规还有人叫好,那么当他面对百姓时,就难保不会用同样的手段对待。
仇和这类官员可能做出了一些政绩,造福了一些百姓,但他们的最终落马,再一次证明了,社会发展要有质量,不止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更是依法依规发展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内在质量。
仇和的身后是风暴?
如果想形容仇和被查的社会反响,“惊讶”必然有心无力。之所以反应强烈,很大程度缘于他身上“明星官员”的身份,以及如今的“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一前一后,反差太大。尽管曾经饱受争议,但仇和主导的“宿迁模式”广受推崇,甚至一反常态,毫不避讳“求天求地不如仇和”这样的舆论渲染。他的做法不但走进大学行政管理课堂,也被写入公开出版的《公共管理案例教程》,成为各地官员学习的“改革榜样”。
如今“偶像”坍塌,有些议论很正常。这至少意味着,明星标签并不能成为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护身符”。名声再大,口碑再好,有病在身者迟早还是会倒。组织不会舍不得,也不会有打击改革积极性的顾虑。中央一直强调,改革和反腐并不冲突。怕出事不能成为不做事的理由;同样,为改革做点事也不必然就不会出事。政绩和廉政不矛盾,想要惊喜还是惊吓,关键还是看自己。
仇和的铁腕一度带来“惊喜”。在单纯追求效率的年代,强势和铁腕确实能够快速推动一个地方的“旧貌换新颜”,可以快速实现某个阶段的特定目标,但却不适应可持续发展和“新常态”的需要。“独断专行”是把双刃剑,不仅会造成决策不民主,更危险的是,它会导致失范的权力系统很容易被腐败扒开口子。目前尚不知道仇和到底因何出事,但显而易见,不管在宿迁或者昆明,大刀阔斧的改革举动背后,都存在着实打实的利益空间。医改、教改和城建开发,都会成为权力寻租的沃土。
没有法治的改革会为腐败开路
从江苏宿迁市起步到云南高原执政,仇和被称为“最富争议市委书记”。他的铁腕整治吏治与超常规的改革力度,使他成为“另类官员”的代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改革明星”却在腐败道路上落马,怎么不引发人们的争议呢?
有人因为仇和的当年改革与政绩而为他鸣不平,认为这是个好官;也有人因为他腐败落马而否定他以前的所有的改革和政绩。在我看来,这两种观点都不妥,一个官员,既不能因为他腐败落马了而否定他确实做出的业绩,以及一些正确的改革措施,当然,也不能功抵过错,因为他有政绩而免除他的违法犯罪的处罚,功是功,过是过。但是,我们还是要深刻地反思,是什么让一个当年的“改革明星”堕落为一个路人皆侧目的腐败分子呢?
在仇和身上,展现的恰恰是所谓“成败皆萧何”,他的所谓铁腕整治吏治与超常规的改革,成就了以前的政绩显赫的仇和,也造就了一个双面的仇和。解开这个问题的密码,不妨追溯到2008年,在那一年昆明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动员会上,仇和强调,要冲破“准我干我才干”、“唯上”、“唯书”的僵化思想,树立“没有明令禁止都可以想、可以干”,不断创新求变的求索作风。
仇和宣传的这些理念,与现代法治理念是相违背的。现代公法的理念是“公权力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公民权利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因为公职人员行使的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必须法律所赋予才能行使,否则就会造成权力的滥用,而绝不是什么没有明令禁止就可以干。而在实践中,仇和走得更远,有些事情哪怕是违背法律,仇和也在“改革”和整顿吏治的名义下强力推进。比如,仇和要求居民公寓楼阳台周围的防盗笼必须拆除,这既无法律授权又明显侵犯公民私有财产,而他仍然不管不顾,通过行政命令强力推进,引发怨声载道。
“改革无禁区”的名义下,很多工作的确很快推进,诸如环境卫生、征地拆迁、招商引资,这让经济增长更快,官员的政绩更突出,属下官员也不敢乱作为,但同时就是破坏法治,侵犯公民权益,同时更是为自身的腐败鸣锣开道,这跟***在重庆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因为,官员铁腕改革与整治吏治,造就了官员本人的“一言堂”,没有人敢反对他,而他个人的私欲在无人监督和制约的环境下就会膨胀,滑向腐败的深渊。
因此,仇和的落马昭示我们,无论什么样的改革,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多次强调,改革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因此,我们必须重申遵守法治的理念,像习总书记所指出的依法治国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于“改革明星”的官员,不仅要看到他做出了什么业绩,更要看到他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手段,别再让仇和式的悲剧重现。
第二篇:仇县长119电视讲话
在全县今冬明春消防工作会议暨“清剿火患”战役推进会上的讲话
县委常委 常务副县长仇宪红
(2011年11月8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今冬明春消防工作会议暨“清剿火患”战役推进会是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公安部和省、市“清剿火患”战役会议精神,动员各地、各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深入排查火灾隐患,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打响全县“清剿火患”的战役,有效遏制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今冬明春的火灾形势高度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保障。刚才,李京强局长《关于切实加强今冬明春消防工作的通知》,宣读了《宜君县消防安全“清剿火患”战役行动网格化排查工作方案》。全县“清剿火患”战役工作现已全面展开,这是继消防“防火墙”工程、“五大”活动之后又一项重要的工作。这次“清剿火患”工作持续时间长、治理内容多、要求标准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下一步,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宜君县“清剿火患”战役工作方案》的要求,立即对本辖区、本行业、本系统内的各类单位、场所进行认真的梳理清查,做到单位场所一个不能漏,火灾隐患一个不能留,确保达到“清剿火患”战役 目标。
下面,我就做好全县“清剿火患”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切实增强“清剿火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刚才通报的火灾数据看,我县今年的火灾起数,财产损失较去年同期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随着进入冬季,风干物燥,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急剧增加,又是重要节日和欢庆活动相对集中的季节,是火灾的频发、高发时期。各(乡)镇、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同志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把“清剿火患”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人民生命至上,火灾隐患必除”的坚定信念。要将“今天的火灾隐患,就是明天的灾难”的危机意识贯穿于具体工作之中,周密安排,统筹兼顾,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全力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做到部署到位、检查到位、责任到位,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发生。
二、突出重点,依法严管,确保“清剿火患”工作取得实效
要把全县“清剿火患”工作作为当前阶段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对查出的火灾隐患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切实做到排查一批、整改一批、挂牌一批、关停一批、处理一批,绝不姑息。对单位、“三合一”场所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要依法采取临时查封措施;对未通过消防行政许可的建 2 设工程、公众聚集场所,要依法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或者在人员密集场所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拒不改正的,要依法予以强制执行;对违反规定进行电焊等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的,对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要依法对直接责任人和负责人实施行政拘留;对建筑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运行、擅自关停,或者消防控制室人员无证上岗、不会操作设施设备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县政府将进行挂牌督办。
公安、消防、教育、卫生、文化、安监等部门要建立健全消防工作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归口行业以及直管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督促其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积极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各(乡)镇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实把“清剿火患”和冬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早谋划,提前部署,针对冬季防火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措施,排查、督促指导整改火灾隐患,严防出现失控漏管。
三、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
要紧密结合“清剿火患”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媒体,积极运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会 3 影响广泛、群众喜闻乐见、宣传效果明显的宣传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进行逃生疏散、灭火救援演练,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紧紧围绕“关注安全,关爱生命”119消防宣传月这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扩大消防宣传的覆盖面和社会效果,同时,要积极发挥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的作用,在公众媒体开辟专题栏目,公布“清剿火患”群众举报电话,对全区“清剿火患”工作进行跟踪报道,切实提高火灾隐患的整改效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消防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
消防工作是社会性很强的全民公益事业,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建立健全社会面的防控体系,逐步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社会消防工作新格局,才能切实提高全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因此,要在抓落实、见实效上下功夫,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消防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本辖区、本系统实际,针对容易发生火灾隐患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排查整治,使排查工作事半功倍,增强本单位的抵御火灾能力。
同志们,这一次的“清剿火患”战役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各(乡)镇、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扎实 有效的措施,坚决消除各种火灾隐患,切实把“清剿火患”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消防安全环境。
第三篇:仇和十年读后感
《政道:仇和十年》这本书,主要讲了仇和从江苏省沭阳县委书记到宿迁市市长的十年时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开创了中国政坛上诸多个“第一”,也因此被贴上了“最富有争议的市委书记”的标签。有人把他视之为神话,当成爱民如子的青天转世,实行经济大发展的改革先锋,甚至有人喊出了“求天求地不如求和”的口号;也有人认为他是侵犯人权的代表,大搞形象工程的昏官,甚至把他描写为开历史倒车的罪人。用一句时毛话来说就做,鲜花与板砖乱飞,传闻与事实混杂。看了这本书后,让我对这些有自己的看法,至少在仇和任职的十年里,他把沭阳由“神仙来了也不行”,变成了官风正,民风淳,乡风净,县风好的地方……
初次听说仇和是之前报纸上一则关于《昆明某副局长听讲座时打瞌睡被勒令辞职》新闻,新闻中他那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让我震惊。之后通过报纸,新闻对仇和富有争议的改革措施,后来居上的改革成果,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严于吏治的管理风格等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读了此书,让我对仇和,对仇和现象都有了更全面,更真实,更深刻的了解并对仇和也从原来的怀疑到肯定,从猜测到震撼。仇和开创了中国政坛上诸多第一。第一个实行干部公推公选制度;第一个推行乡镇党委书记直选制度;第一个实施小城镇改造;第一个推出“限桌令”约束“人情消费”;第一个动员全民招商;第一个把医院、学校进行民营化改造。但这些改革措施,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得罪了一些人,有人说,如果当时没有新华社江苏分社的李志勇,在内参的上报中对仇和在性质上的重新界定,也许仇和不会有今天;如果没有宿迁市委、江苏省委高层的肯定,也许仇和不会有今天,如果中共中央确实要查处仇和,仇和也不会有今天。
仇和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合上书本我在想,仇和能够出现,能够放手改革,能够改革成功,特别是在一个很欠发达地区,在一个所谓“民风败坏,政府瘫痪”、当地人说“神仙来了也不行”的地区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时代选择了仇和,仇和顺应了时代,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改革大潮中,时代的发展需要仇和这样一个敢于先去吃螃蟹的人。第二是当时沐迁市委及江苏省委高层对改革的重视。当时回良玉主政江苏时就多次强调“要旗帜鲜明的支持改革者,探索者”。第三是他本人的能力和素质过得硬。如果是块普通石头,再怎么样也成不了金子。仇和文学底蕴深厚,在农村当报社通讯员时他就经常投稿赚稿块赚外块,而且稿子经常是屡投屡中。长期扎根农村,这些都造就了他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而且他敢于突破框架的这种魄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最后是他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廉洁从政等优良的作风,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他的措施得民心,顺民意,赢得了民心。书中有一段谈到了他无偿征用劳动力修路,一年无偿征用了100万多个工时。这放在哪个地方,恐怕都很难成功,更不用说在当时沐阳这个“民风败坏”的落后地方了。
拜读此书,下面谈一下几点小小的感悟:
第一个感悟是“仇和精神”对我是一种激励。《仇和十年》这本书里有一个章节说到仇和不管工作多忙,睡觉前必需读完40页书,而对我来说,当初读书活动每个月只要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文章,我就好就好像有点当成任务一样来做。看了这本书,让我觉得真的没有任何借口来推脱学习。我很感谢区委办为我们营造了这么好的读书氛围,通过这几个月来区委办读书活动,我现在也慢慢养成了晚上多翻翻书多看看书的习惯。虽然文字能力相对比较差,但通过看一些书,我也慢慢感觉到我的眼界,思想境界,思维创新能力都在提高。
第二个感悟是“改革创新很重要”。记得许科长之前读书体会的时候在讲《生死转型》之本书时,讲过一句话,大致是我现在记得意思是经融危机背景在企业转型就是马上死,不转型就是等死。在困难的背景下要创新,要改革,而且还要成功,真是的一件很难的事,面对沭阳的落后面貌,仇和没有做无为而治的太平官,而是敢想敢干敢冒险,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在争议不绝于耳的情况下,对医院,学校进行再改制;以强力手腕进行大规模城市拆迁,老百姓开始不可思议,反对声很强烈,但事后还是大加赞赏;他在全国首创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公推竞选制度,甚至还被写进了中央《干部任免条例》。这些超常规的措施,推动了沭阳经济的发展。看了此书,让我能很好地理解余杭大力实施“城市化工业化两轮驱动”、“工业强区”、“服务业大区”、“文化名区”、“环境立区”、“民主民生”等发展战略,以及推进转型升级,加速弯道超越的做法,就是为了余杭更好的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感悟是“执行力很重要”。强化执行,注重落实是推进工作的手段。科学完善的制度很重要,执行、落实更重要,这也是仇和最关注的一点,他通过电话查岗、突击检查、暗访等各种方式逐渐提高了人们的执行意识、遵守意识。提高执行力有时是需要强制性的,仇和在乡镇干部主要领导轮流值班制度制定后,为了检查干部的在岗情况,仇和曾在一夜间打了76个查岗电话,体现了他提高执行力的决心。我区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涉及到很多方面,涉及到很多利益关系的调整,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必须要有强大的执行力作为保证。所以,我认为《仇和十年》既是我们提升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的真实写照,又为我们提升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树立了榜样,是我区开展“三力提升”活动期间,值得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一本好书。
第四篇:读仇和有感
读“仇和”有感
“仇和”二字最初是从机关同事那听来,据其评论是一个改革者在十年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坎坷、责难和非议。后来同事谈论的越来越多,闲暇之余,便拿起了办公桌上摆放长达1个月无人问津的《政道——仇和十年》,用不到3个晚上的时间,挑灯读完。读罢此书,感慨良多。
一、敢拼精神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有在机关工作过的同志,尤其是公务员,才能感同身受,才能有过类似的矛盾,才能深切的了解到任何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下达、改革、创新,牵扯到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何其庞大,是事关人心向背的大事,也是决定领导者政治生涯的大事。仇和的十年,至始至终都是革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其当时的许多决策和变革,与现在政府所提出的“路、住、水、能、树,文、教、卫、保、富”十大民生工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所不同的是处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那个政治环境和那个年代下的老百姓。仇和在“转型中的中国”大背景下所受到的阻力是巨大的,所采用的手段也是曲折的,这也是现在对仇和现象争议最大的地方。“缺点明显的英雄”、“令评论者左右为难的市委书记”。我想,一个没有绯闻的名人不算是名人,同样,一个没有杂音,起不到社会发展风向标作用的领导不算是合格的领导。
二、从严治政精神
自助者才能天助之,正人者需先正己。但真要从严,治严,上下
齐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仇和从1996年走马上任,通过将机关干部逼向书本、逼向基层、逼向社会、逼向市场,使沭阳干部就像打足气的皮球,一拍就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带领沭阳人民打起了翻身仗,靠的就是严。方针的制定来之不易,但方针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更是难上加难。执行力到现在也是管理学的热门话题。仇和发明的“拉链式观摩”,体现的就是从严,需要的是勇气和毅力。官不正,则民不纯。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真正把自己作为人民的公仆,真正去为人民服务,否则都是空谈。“天黑赶路,天亮进城”,“一个口号喊到底,执行起来不走样”的口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产生的。
三、求真务实精神
仇和的一句座右铭“我会有累不垮的精神、耗不尽的精力、干不厌的激情、折不挠的毅力,我就是要拼了命干”。从发“杨”财,到环境大清理,到“黑镜头”均立足了一个实字。仇和既大刀阔斧,又心细如发,办事认真、注重落实、不好糊弄,从而在短时间内使这个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的重灾区,实现了由乱到治,政通人和。
四、敢闯精神
仇和无疑是一名很有能力的干部,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意志坚定,决策果断,执行有力,是个好官,清官,但也是一个敢踩红线,敢“曝光”,敢和上级对抗的倔官。而贬之者,认为他是折腾百姓的酷吏,侵犯人权的代表,大搞形象工程的昏官,他的成绩,很多是和情不合理,甚至人治大于法治,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时代所赋予的,或则说国人能认可的一个奇迹,很难复制的奇迹。包括当初他所实施的“捐款”,“医改”,“教改”,虽说已被社会所认同,但也仅局限于仇和领导下的宿迁模式。不管黑猫白猫,能逮着老鼠就算好猫。仇和现象的成功,与其敢闯精神是分不开的。
五、勇于负责的精神
仇和从到沐阳开始就着手整顿,从抓干部开会纪律、全城动员清理垃圾、上街铲除积雪等具体事务抓起,到推进县城秩序整顿、执法部门纠风、生育丧葬习俗转变等强行入轨,再到抓干部教育,惩治贪腐,端正官风。每一步,都可以说是惊心动魄,有时甚至是生死较量,但仇和没有丝毫畏缩,而是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大不了把沐阳当作政治生命的终点”。每一项改革,他都是顶着风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曾多次面临险境,行走刀锋,但处于舆论浪尖上的,一直都是仇和,这也是仇和让下属折服的魅力所在。
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各有不同。仇和不是圣贤,对于其本人,谈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认同。而“仇和现象”依靠强人政治取得短期速成,往往“人亡政息”,缺乏延续性的缺点也备受争议。所谓“仇和式发展”也单单局限于经济发展,对于民主、人文方面有所缺失,是特定背景下而为之。但有一点我佩服仇和,就是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他人精彩了,社会更精彩了,一心为公,不为强权的信念使我折服。愿更多新形式的“仇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
第五篇:仇和十年 读后感
《政道-仇和十年》读后感
081208108 秦川溢
在我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仇和十年》的时候,不知该说是愚昧还是无知,硬是把它理解为“九和十年”,在打开书的时候,看了简介,方幡然醒悟,仇和,他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个性官员之一,他从政以来,多次施行和发布让人惊讶和意外的政治举措和命令。有人认为他为了政绩不顾人权,也有人认为他做事铁血果断,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发展,因此被舆论称做“最具争议的市委书记”。4年改革沭阳翻天变化、从前告状人如今诚服、争议仇和:探索vs蛮干、干部任免条例全国推广等等,都是仇和在自己的政治道路上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政道-仇和十年》一书读起来使人充实、催人奋进。该书除展示仇和的做人为官之道外,同时也是一部市场经济的活教材,是市场经济在中国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践的经典案例。仇和的十年实践,许多经验和做法拿来就可直接用。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最稀缺的是缺仇和精神,最稀缺的是像仇和一样的领导干部。
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对于《政道-仇和十年》的体会:
第一点,就是他的无私无畏。无私是仇和精神的核心和精髓。仇和不仅无私,而且大公无私。无私才无畏。他不计利害得失。马克思之所以被他的敌人所敬畏,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一个私敌。毛主席之所以伟大,就因为他把自己,还有六位亲人都贡献给了一个民族。雷锋之所以被美国西点军校列为典范,就因为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郭孝义之所以成为全省的楷模,就是因为他重大家而轻小家。仇和十年,没有一个亲戚因他而鸡犬升天。不仅如此,还将在省城妻儿迁到十分落后的沭阳。仇和十年集中表现的两个字就是“无私”。因为无私,才想做事,敢做事,做成事;他不怕失败,把个人荣辱和安危置之度外。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仇和做起事来奋不顾身、勇往直前。面对“神仙来了也不行”的沭阳,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进取,不惜将沭阳作为政治生命的终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走马上任,既符合儒家对君子的标准,更是当今领导干部的楷模。
第二点,是他的有胆有识。一是有胆集中表现在一个“敢”字上,敢想、敢闯、敢决断、敢作为、敢于碰硬、敢为人先。刚到沭阳就将第一拳砸向了民怨沸腾的治安,铲除了一个根基深厚的公安局长,敢以一己之力对抗一县一市的黑白两道;
二是有识突出一个“博”字,渊博的知识、学识和见识。仇和好学,每天坚持读书40页,博览全书,通晓市场经济理论;还善于思考;三是还充分体现了胆识之间的相辅相成。过人的胆略为他的见识提供了学习和进一步提高的素材,过人的见识有力地支撑了他的大胆决策。有思想的铁腕领导带来的是高效率的发展,而不学无术的铁腕人物带来社会的无疑是破坏和历史的倒退。仇和自然属前者。除了以上最重要的两点之外,清正廉明、求真务实、自强不息、身先士卒、爱恨分明等等,都一一在这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了。不论社会对他的评价是什么,读完这本书,我还是喜欢这位仇和同志的!他的政治理念,他的处事人情,他的治理手段„„他这一路以来的艰辛历程:从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参加工作,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系植物保护专业学习,到现在为中共云南省省委常委,昆明市市委书记。这短短的一句话概括了他这三十三年的经历,但是没有人能想象这段时间他所承受的压力与辛酸。所以无论世人怎么评价他,在云南,我相信,他是一个受人欢迎与受人尊敬的人。
他是一个战士,而且是一个英雄,中华民族的英雄。大家有责任,有义务学习他,总结他,包容他,并祝愿他在履新的云南昆明,百尺竿头,辉煌不断;也希望中华大地仇和辈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