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培养基地工作小结
让我们站在新的平台上看得更远
——名师培养基地科学班工作小结
两年来基地高起点、严过程、重实效的培训使我在专业理论素养上有了新提升、思想境界上有了新升华、能力水平上有了新提高,可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班主任曹老师一开始就给我们做了个讲座《怎样才能成长地更好》开宗明义地指出:名师是学科发展的强者、学者和领路人,希望学员通过系列培训在教学方面有所建树,成为基础实、底蕴厚的研究型的科学教师。两年的学习我们关注课标、聚焦课堂、研究问题、充分研讨、解决问题,培养情感。
一次次的教学专题研讨,一场场高端的具有冲击力的学术报告,一个个充满智慧火花的交流活动,实现了教与学、学与用的双向结合,为学员提供了实践的舞台、锻炼的机会,我们人人参与,个个进入角色,真正把静态的知识变为了鲜活的学问。通过专家的授课,让我接触到教育前沿信息和最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专家们广博的知识、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切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感觉到一个中青年教师不学习、不读书,就会缺少灵气,就难以适应新时期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参加名师培养基地两年以来,体会颇多。
一、理论引领
理念在更新中提升
两年来,在班主任曹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有机会聆听数十位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聆听了华师大博导张华、特级教师张化万对教学的研究、浙师大博士任俊的积极心理学研究、上海名师高纪良关于如何评课的报告、华师大教授秦浩正论教学设计的美、特级教师刘定一关于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文理学院教授林慧莲关于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浙江教科所李更生关于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的报告、市教研员陈胜钢老师的三个报告:从细节处提高科学实验技能、让科学复习课有点科学味、新教材的研究等。
通过张寿松老师的报告《真实的基础教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使我们逐步意识到立足教材,以科研促进教学的重要性,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科研就在我们的身边,科研课题的选择就在我们的教学中,搞科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2012年4月赴上海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使我淌漾在专家教授高屋建瓴的理论报告中,特别是特级教师黄劲松的报告《讲台上的断想,名课锤炼与名师成长》有更多精彩之处,更接近我们的中小学教学。崇文中学的“听中学、做中学,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的通俗理论指明了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道路。特级教师彭瑞乙老师还通过具体的教师案例向我们介绍了教师成长的捷径——三个关注(自我、理念、收获)和两次反思的课堂教改模式,通过鲜活的教育案例向我们证明了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另一种成功的方式方法:在行动教育中成长。这些理论都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在上海市八中学、静安中学等名校听课的经历都深刻地激励我们研究课堂、研究学生。
通过与专家们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让我接受了大量的新的反映时代要求的教育理论,极大地冲击了我过去一直遵循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促使我进行深刻地反思,推动了教育 观念的更新。对于如何开展质性进行研究、如何开展情感渗透的教学优化、如何做到深层次教学等都有了一定得了解和认识,对教育教学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使我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确定培训主题,增强培训有效性
名师培训与其他各种培训一样,很容易犯形式主义的毛病,只是听听专家报告、听听课之类的没有集中主题的活动,结果培训之后,学员感到一无所获。所以,要使每一个阶段每一次培训活动都达到目标,就必须根据培训计划确定集中的培训主题。可以说,确定培训主题是培训有效性的重要依托。在每次培训活动中,曹老师都指定一个主题,我们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活动,例如为了促进大家开展竞赛辅导的能力,曹老师邀请了发展中心杨尧兴书记给我们讲关于哲学与解题的问题,杨书记以自己的辅导经历为例,提出多种思维方式读题,便于智慧碰撞,解决疑难杂症。消除职业倦怠,获得自我发展的持续动力是当今教师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课题,曹老师邀请了老师跟大家探讨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吴老师指出,规范学习利于人生规划的助推发展;树立正确的教学伦理,他以教师职业道德为角度,对学员提出“要成为专业成长的名师,更要做以自身道德为范以影响学生的‘经师’”的希望。曹老师还特别邀请了省教研室教研员王耀村老师与学员面对面座谈“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生涯设计”,王老师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和成长道路,与学员一起探讨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问题。王老师对教学模式的看法、对教育哲学的思考、对伪问题的辩证、对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都是实事求是叙述的,使我们感受到要在教学上有所成就,首先要真实,做人做学问都真实。是真是伪、是知非知、是有效是无效,都要用真实的声音来回答。
三、创新培训方式,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在两年来的多次培训工作中,我班采用了座谈、报告、听课、开课、评课、论坛等培训方式,既有专家报告又有公开课研讨,同时还设置了论坛的方式,让学员与学员畅所欲言,学员与导师、专家互动交流,让学员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正如学员老师感慨地说:“曹老师是个大忙人。但在这长长的两年里,始终记挂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从培训的具体安排上是做足了文章,邀请的专家有省教研室的老师、上海的专家、大学的教授等,这些专家的讲座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广度。既有他们为学的信仰又有他们为人的精神。两年中既有聆听专家的报告,也有我们学员相互间的切磋与交流。两年里我始终怀着感激之情参加培训。”学员也感慨地说:“曹老师务实的作风,使我们学员感到学习并不是压力,而是动力,几乎每次集中都有一场讲座、一堂观摩课、一所学校参观、一次讨论等,这种务实的学习形式和内容的安排,足以让我们感到脚踏‘实地’。”
四、创建网络交流平台,保证效果的即时性和持久性
传统的教师培训因为无法解决教师交流问题而受到很多的束缚,名师培训工程同样也面临着如此困境,志同道合的教师从各个不同学校而来,在一起学习几天后又回到各自学校,除了规定要集中学习的时间,他们通常很难再在一起围绕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展开交流。他们原本在集中培训学习的时间里会产生很多很多的想法,并有与其他名师一起交流研讨的 愿望,但随着集中学习的结束,这样的念头往往转瞬即逝,又回到培训前的生活状态,这样名师的成长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能够在基地为学员创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网络这样的空间,可能是解决传统教师培训之弊的最佳通途。因为网络不拘时空,可以让教师随时与志同道合的同人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讨,可以是观点的交锋碰撞,可以是取得共识的问题推进。毕竟,在这样一个名师群体,大家都有共同的使命感,有共同的追求,以及一样的平台。
借助于网络这样的桥梁,能够很好地将名师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班创建了一个QQ群,将学员的感受、思考以及科研成果放在空间里,让所有学员共享,大家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得到解决。并且,我们以此为平台,及时跟踪学员的学习成长动态,及时通报学员所获得的荣誉。还有培训通知等资讯也及时反馈给学员,通过这个平台做到上情下达。这个群现在很繁忙,她也拉进了彼此的距离,我们像一家人,有什么心里话也在这个群里说说。
五、实战演练 发展能力
课堂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主阵地,课堂蕴涵着生命的资源,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如果说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的指明灯,那么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心脏”。著名特级教师顾泠沅老师认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教育教学艺术深厚与否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名师成长的核心要素。两年来,在曹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我们下乡出省观摩了各级各类的课达50多节,有我们学科的全省教研活动公开课研究课,有在上海举行的优质课展示,有我们本班同学自己的同课异构课,还有我们还到上海、南京等地听当地知名老师的课。观摩后再听专家和导师的评课,总给我们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受益匪浅。回校后,我们立足自己课堂,引用所学理念,模仿名家名师,锤炼自身的教育教学艺术。
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教学技能
常言道: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这就向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案例,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丰富了教学知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本班学员上完示范课后,我们均进行了评课。采用了先让上课的老师进行汇报和反思,再到个人点评,最后专家总评的方式,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之下,围绕这些课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评议,而专家学者的总评,不仅评课例,还指导和我们的点评,有效的促进了我们的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也使自身学到一些方法与技能。
本班名师老师曾经给我们展示过一节课《常见的动物》,这节课一般的处理都是老师教授,图片展示,学生听,记忆,而胡老师独辟蹊径,于平淡中生奇,通过课本内容的解构重组,引入探究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轻松完成两课时的内容,下课铃响,听课师生均:“啊,这么快就下课了!”班长和老师同课异构《物质的组成》,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讲出不同的味道,同课异构《电路探秘》则将探究活动推向更高的境界,这样的名师还有很多。实践、观摩、交流、拓展阶段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让人信服。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我们深深地感到教学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就能融会贯通的,而是需要自己的认真钻研和日积月累而成的。而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然后变成一名名师,就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两年的培训中,我们学到了一些前辈们的先进经验,明白了许多道理,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对我日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七、对第二期名师培养基地学员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想我们教师的教育科研,就是要像苏霍林斯基、陶行知那样,像他们一样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把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点点滴滴的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常常去反思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
第一届名师培养基地的培训即将,但反思还在继续,学习没有停止。理论指导行动,目标牵引过程,学习灵活了我们的头脑,活泼了我们的思想,给了我们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最后,我们科学班的全体学员真心感谢县教育体育局、教师发展中心,让我们获得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感谢曹老师两年来不辞辛苦,全心全意的指导。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学习,探索创新,把自己获取的新理念新方法,一个一个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第二篇:名师培养工作工作总结
黑山学校“名师培养”的工作总结 “名师培养工程”是黑山镇教育的品牌工程,自推出以来镇教办高度重视。本学期名师培养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我镇名师考核办法,教研室对名师的工作进行检查,下面就将本学期对名师的培养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勤动笔、多听课、善反思成为主流。
①勤动笔。古语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们充分利用学校给配备的报刊、杂志,以及身边的其他一些学习资料仔细阅读,并认真做学习笔记撰写出学习心得,数量多、质量高,如王春英老师的笔记字迹工整,做了将近3本,吴秋红老师的工作随笔更是透露出教师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厚积而薄发,只有用心去读,用笔写我心,才能真正汲取其中的精华,教师们深谙其中的道理,他们中的大部分做的相当好。
②多听课。本学期大部分名师在听、评课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多的50节,少的20多节。大部分教师就学习重点、环节记录详实,评课中肯。尤其是崔洪庆老师的听课记录本,正面写满了,再写在反面上,里面有执教者的东西,更有听课者的真知灼见,其认真态度是我多年来所少见的。这样的听、评课活动搞扎实了,老师们之间博采众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③善反思。老师们精心撰写教育案例,他们把教学中发生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写出反思,汲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二、课堂教学更富艺术性。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是名师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教研室组织了教研员赴各个学校听名师的课,周六的集体备课安排名师执教公开课,在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进行赛课等活动。在听课、公开课活动中,教研员、老师们与执教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少谈优点,重点谈不足,谈如何改进,大家齐献策,老师们的上课水平均有提高。尤其是倡导的在小学高段实行小组化教学的模式正处于尝试阶段,一部分教师搞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许多名师通过外出学习,将学习所得大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他们的课堂更富艺术性,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想想我们的孩子能聆听名师心声,感受大师风范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些成果的取得归功于领导的重视,教师的努力,归功于“名师培养工程”这一平台的搭建。
三、组织汇报会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名师培养工程的真正目的是引领、带动全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据此,教研室组织了名师汇报会,让名师谈学习的收获,全镇其他教师都来聆听、学习,进行二次培训,之后认真写出心得。
四、名师积极投稿
名师们积极向《兴教之窗》、《读写指南》等刊物投稿,沉淀自己的思想,锻炼自己写作的能力。
五、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乔飞老师不仅课上得好,而且从投稿、课笔记等方面全面打造自己。该教师将相关的资料一一装袋存档,详细标注,其用心可见一斑。学生的数学日记更是独出心裁。都说“态度决定一切”,有这样认真的态度,一定会出成果。
最后,在以后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也存在着诸如教师上课缺乏激情、部分教师缺乏工作热情等问题。名师不能速成,“名师培养”任重而道远,其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名师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黑山教育的美好未来!
“名师培养”的工作总结
黑山学校
第三篇:名师培养工作工作总结
教研室关于“名师培养工程”的工作总结
“名师培养工程”是兴隆镇教育的品牌工程,自推出以来镇教办高度重视。本学期名师培养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我镇名师考核办法,教研室对名师的工作进行检查,下面就将本学期对名师的培养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勤动笔、多听课、善反思成为主流。
①勤动笔。古语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们充分利用镇教办给配备的报刊、杂志,以及身边的其他一些学习资料仔细阅读,并认真做学习笔记撰写出学习心得,数量多、质量高,如李双双老师的笔记字迹工整,做了将近3本,张倩老师的工作随笔更是透露出教师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厚积而薄发,只有用心去读,用笔写我心,才能真正汲取其中的精华,教师们深谙其中的道理,他们中的大部分做的相当好。
②多听课。本学期大部分名师在听、评课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多的50节,少的20多节。大部分教师就学习重点、环节记录详实,评课中肯。尤其是乔飞老师的听课记录本,正面写满了,再写在反面上,里面有执教者的东西,更有听课者的真知灼见,其认真态度是我多年来所少见的。这样的听、评课活动搞扎实了,老师们之间博采众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③善反思。老师们精心撰写教育案例,他们把教学中发生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写出反思,汲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二、课堂教学更富艺术性。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是名师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教研室组织了教研员赴各个学校听名师的课,周六的集体备课安排名师执教公开课,在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进行赛课等活动。在听课、公开课活动中,教研员、老师们与执教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少谈优点,重点谈不足,谈如何改进,大家齐献策,老师们的上课水平均有提高。尤其是付主任倡导的在小学高段实行小组化教学的模式正处于尝试阶段,一部分教师搞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如:张爱华老师。在名师赛课活动中,老师们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各展风采。虽然也有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尽如人意,但有热情,追求进步是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许多名师通过外出学习,将学习所得大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他们的课堂更富艺术性,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如:乔飞老师执教的《众数》一课,让我不觉感叹:原来数学可以这样上!范永平老师执教的《掌声》用时90分钟,可我还觉得意犹未尽。他们的课颇显大家风采。想想我们的孩子在兴隆就能聆听名师心声,感受大师风范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些成果的取得归功于领导的重视,教师的努力,归功于“名师培养工程”这一平台的搭建。
三、组织汇报会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名师培养工程的真正目的是引领、带动全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据此,教研室组织了名师汇报会,让名师谈学习的收获,全镇其他教师都来聆听、学习,进行二次培训,之后认真写出心得。
四、名师积极投稿
名师们积极向《兴教之窗》、《读写指南》等刊物投稿,沉淀自己的思想,锻炼自己写作的能力。乔飞、李双双、王俊芝等老师的稿件都有发表。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几次投稿,石沉大海后有点灰心。我想说:“别灰心,天道酬勤!”
五、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乔飞老师不仅课上得好,而且从投稿、课笔记等方面全面打造自己。该教师将相关的资料一一装袋存档,详细标注,其用心可见一斑。学生的数学日记更是独出心裁。都说“态度决定一切”,有这样认真的态度,一定会出成果。
最后,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也存在着诸如教师上课缺乏激情、部分教师缺乏工作热情等问题。名师不能速成,“名师培养”任重而道远,其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名师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兴隆教育的美好未来!
2014.01.08
第四篇:“三个培养”工作小结
昌都圣洁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三个培养”工作小结
根据《昌都地区2010年发展党员工作总结暨2011年发展党员工作安排》的文件精神,为切实抓好“三个培养”活动,大力推进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我公司紧密结合实际,通过开展“三个培养”活动,不断为企业党组织增添新鲜活力。
一、在思想教育上,加强引导,在广大员工中培养和发展党员。
公司党支部紧密结合实际,通过加强员工的学习教育,把部分优秀员工纳入党员培养和发展对象,并指派党支部成员或老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与培养对象有针对性地谈心交心,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从而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共有4名员工向公司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党员教育和帮扶,努力把部分党员培养成岗位技术骨干。
公司党支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学习教育的同时,努力帮助解决广大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关心和帮助,从而使广大党员在工作中,自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努力争当技术能手。目前,一名党员通过党支部的帮扶和自身努力,在电、焊工方面技术过硬,成为了公司供水部检修组的技术骨干。
三、通过考察、重点培养,把表现较为突出的党员培养成中层管理人。
通过加强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工作积极性得到加强。公司党支部结合实际,通过认真考察,把部分在学习、工作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党员,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后备人选进行培养。
期间,一名党员因工作表现好、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通过一段时期的考察、培养后,被公司任命为供水部副经理。
昌都圣洁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一年六月九日
第五篇:名师培养心得体会
名师培养心得体会(精选3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师培养心得体会(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师培养心得体会1在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名师培养对象的第一阶段第二环节的培训如期进行着。在培训期间,所有的培训人员都很好地完成了由老师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虚心、诚恳地接受着专家教授的培训,每个学员都是那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适时地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这些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也深深地触及我心灵深处。
肖远军教授在第一天给我们带来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与管理》专题讲座使我感受颇深,是他让我懂得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学生的发展思维中应该注意兴趣的培养、怎样合理运用教师评价和管理,教育理念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能跑的就让他跑;能爬得就让他爬,不能爬得我们也要帮他爬。学的慢的学生跟他昨天比,让他一点点来。总之,教师评价与管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
“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是个人观念”这句话在肖培东老师的《在教学中成长,在教学中反思》专题讲座中得到了诠释,他讲的太好了,太实用了,关键是他讲的很多东西,就曾经在我的身边发生过,非常受用。他说的一些感受我也曾有过,我也曾有时觉得自己某堂课上的不错;我也曾有时觉得自己的某个点子不错。可是我的这些我从来不曾记录下来,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淡忘了,他倡导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是个人观念,我觉得自己以前浪费的太多了,多少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不曾做一点点的积累,听完他的讲座,我变的跃跃欲试。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所有的经历和教学反思,都会成为帮助我进步的“参考书”。
7月10日上午,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主任李更生教授就《追求成功快乐的和谐人生——谈师德的修养与训练》向在场的老师讲述了习惯的重要性,向我们深情并茂地阐述“一个成功快乐的人就是努力把行动成为好习惯,注重自身的各种礼仪规范”。李教授风趣幽默、声情并茂的讲解博得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让我们受益匪浅。他的“素质就是不用提醒”引发了学员们的共鸣,李教授用有趣的计算方式,向我们道出努力工作能使我们的生活达到98%的完美,知识实现96%的完美,爱情和好运分别实现54%和47%的完美生活。而如果能有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生活态度,这将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点亮一盏明灯,比抱怨黑暗要有效得多。一个人要始终拥有积极的心态,我决心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新的工作中去!不过李教授也提出了非常关键的一点:细节决定一切,关注细节才能养成积极的习惯。而下午的《教师有效沟通的艺术》则更加生动地讲述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的重要性。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转型,新世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巨变给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家校间、师生间、同事间关系的新问题,继而彼此间沟通也需要艺术。
听完浙江教育学院高亚兵教授《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从师源性谈起》的讲座后,使我们看到了由于我们教师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这不得不让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是: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采取的行为方式是否形式能够接受。但往往个别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和个别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带来教育的结果是截然不同。高教授指出,教师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的现象,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是难以愈合的。因此,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批评的时候,要慎重又慎重,尽量不要对学生的心灵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计划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东西,对于目标的设置,应注重其可达性与可行性。同时,也应进行相应的时间表设置,每一段时间都做最适合的工作,每一段时间都给予最优的组合,才能提高时段的优化,时效的优化。曹立人教授《怎样学的.更好——漫谈学习策略与学习效率》分析人在大部分时间处于亚、次状态,因此我们应该以自己的生物钟出发,寻找属于自己的时段规律,学会自我整合,制定适合自己的期望值,从而自信的面对挑战。策略是一种主动的调控性行为,从而得到投入产出之比的最大化,同时它又无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因此我们应该对于学习时间、学习环境以及努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灵活运用于各个方面。
这次的培训,我感悟到的不止这些,有更多的感悟我会在将来的教育教学中去实践、体会、探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所得。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中才会进步,希望自己通过培训学习能够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早日成为研究型教师,我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名师培养心得体会2五天的上海之行很快结束,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中午连午休时间也在上课,但过得非常充实,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这一期的华东师大广州市天河区名师培养工程高级研修班内容丰富而精彩,聆听了大师们的报告后,我觉得就像与一位位智者对话,受益匪浅,有一种将学到的理论践行于实践的冲动。这一次的培训,无论是在个人的专业发展上还是对于教研组的建设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
高纪良老师所讲的《破译有效教学的密码》让我明白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高老师用极其精炼的四个字“透”“瘦”“漏”“皱”高度概括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透”指的是教师要吃透教材、学科知识、学生,讲课要讲透讲深。“瘦”是指教学内容少而精,紧扣“核心知识”和“核心考点”。“漏”是指课堂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和思维空间。“皱”是指课堂要有起承转合,有情趣,有悬念,有波澜。
他还指出了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应的“三高”教学,而这三高对应的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在仍有很多老师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高老师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告诉我们知识技能只是海面上冰山的一角,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这一块上,其实发展能力,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等重要。反观我的课堂教学,我比较注重课堂的高容量,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有效学习,比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应该让孩子独立思考后再讨论的环节却压缩了时间,有时没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时减少讨论时间,致使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对有效教学有更深的认识,我将努力地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努力成为一个研究型老师
我已经有15年的教龄,按杨玉东老师的分类我应该算一个经验型的老师,平时的备课、上课、评课,更多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对课堂缺乏研究。杨玉东博士和孔企平博士的课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平时着重于教课本,缺少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教学时其实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典型案例和突发事件,但却没有及时反思、整理,记录成文,导致无法上升到理论层面,只是一些零碎的经验记忆。在今后的上课中,我要努力做到:确定研究的问题,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后注意反思、总结,写成案例。
除了上课外,作为教研组长的我还应学会对课堂进行观察和诊断,组织老师开展研究课堂的活动,杨玉东老师所讲的《课堂观察技术和诊断》提供了多种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科学方法,就如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听课光依据经验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而依据课堂观察,更为客观,能使老师们成为合作者,一起研究问题,还能成为同伴,提供建议。我想如能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教研活动中,会使更多的老师获益,会使教研氛围更为融洽。
五天的学习虽然很短暂,却在教学观念、教师发展、教研组的建设等方面让我获益良多。学习最重要的是运用,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所学,使自己有更大地提升。
名师培养心得体会3有幸参加青田县的名师培养对象的集中培训。在培训期间,积极学习,聆听专家讲座。用心去领悟他们的观点,吸取其精华。回首这次培训,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获益匪浅。也使我产生了许多的茫然与困惑,通过培训班的学习,让我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老师精彩的讲座和耐心的讲解,使本来枯燥无趣的理论变得深入浅出,能让我更多的吸取各种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以达到自我提高。我在学到专业理论的同时,老师们的敬业、精业、谦虚、乐观、朴实的精神与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
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要有广泛科学的教育理论
高亚兵教授的讲座,让我感到自己还停留在经验型教师的层面上,让我看到自己虽然有执着的工作信念,但教学的反思是及其不够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这样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充分说明了总结自己的教育,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之重要。
二、更新教育理念
从师德专题讲座使我认识到,作一个教师要阅历丰富,激情飞扬,思想深刻,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像学生一样生活(保持一种青春的心态),像校长一样思考(减少了些许抱怨)。如果你放弃一个学生,就全班而言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千分之一,但是对一个家庭而言,你的放弃却是百分之百。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容颜,但可以显示自己的微笑;我们无法样样顺利,但可以无怨无悔。课堂上教师应该真诚,恰如其分地给学生激励,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台阶,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
从教师行为与学习心理讲座使我认识到:“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学生的情绪,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可以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所以,作为教师要干一行,爱一行,甘于享受,恬淡生活,安贫乐道,敬业乐群。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和群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让学生成长、成功、成才!
三、教师要转变角色。
首先教师应树立新的师生关系观,即转变传统教育工作者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历史性又具备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能力。其二教师应通过观察记录,熟悉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主动和学生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特点,主动和学生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三,做反思型教师。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已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
四、教师应注重综合性和课程的整合。
学生的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的多个发展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发展整体,就像杜威所说的:“出现在学生世界里也并不把他的经验按学科分门别类地呈现出来的,学生也并不把他的经验按学科结构来分门别类,而且学生也并不足分门别类地去感受、去认识他所经历到的事物。分科课程与学生生活的统一性是冲突的。”因此,教学内容应是综合的,尽可能使不同的课程内容产生联系,以促进学习迁移。在教学实践中,要综合各领域的知识进行活动设计,力求帮助获得完整的经验。
五、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前学生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进修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相信我们会成为基础教育战线上的精兵强将,致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