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之路 永无止境》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19-05-12 07:5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改之路 永无止境》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改之路 永无止境》心得体会》。

第一篇:《教改之路 永无止境》心得体会

《教改之路 永无止境》心得体会

我怀着认真的心情,仔细的阅读了《教改之路 永无止境》一文。我的工作经验不足,从毕业后,到现在为止仅有一年时间,对于教改可能也不像有经验的老教师那么熟悉,但在这一年之中,从我接触到的学生之间,确实可以感觉到他们的作业比我们那会儿少了,而老师们上课也不用费那么多的口舌。可是对于个别的学生我们还是需要耳提面命。关于这篇文章我有以下的看法:

首先,文章中的第一个关键词是高效课堂,它主要说了这么几点: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分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信仰学生为宗旨等。而我要说的是:本校实行“自学、互学、共学”的教学模式,在以模式驱动中,学生可以适应这个模式,但在过程中,对于像我这样经验不足的新老师来说,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并不是很好,会存在担心学生在互学的过程中,对课堂控制不当,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学习的,希望自己能更好地灵活地运用模式;我认为其中的分组是一个重点,我们是要把优等生分在一组?还是将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参插在一起?在我所教学的两个班是这样分的,将学生按其成绩分为了A、B、C三个学习小组,A组的学生同时又是B组、C组学生的小组长,在平时的学习中,比如上课讨论、收作业时就各组按组行动,在课业学习时,就让优等生去帮助中等生和差等生,这样就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我带的科目是数学,在讲课之前总会让学生先自己预习,然后试着和同桌在共同讨论中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需要我讲的内容就会很少,我只要将他们不明白的问题稍作提醒,他们很快就会明白。

其次,强调生本教育。强调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按照文章中的意思,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强调,重心在“学”上面。我们现在运用的模式正好与生本教育相符合,模式中讲到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能明白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明白的不讲,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来“自学、互学”,完全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了一个解释问题的辅助作用。

最后,关于学生的“自然生成”问题。我对于“自然生成”并没有系统的概念,关于文章中写到的也只是一个笼统的印象,尽管文章中提到了一个《开国大典》的例子,但和我的平常教学完全没有联系。我将自己关于这一点的理解说明如下:在本学期的数学书上最后有一个关于策略问题的单元,在教学中,我将沏茶问题与卸货问题放在要一起,要学生们比较,从而很好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要的是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其中的问题,而不是我在上面讲,有些问题要我们同时做,比如在烧水时,我们就可以在烧水时扫地、洗碗等等,因为水烧在火上,就不用管了,可以等到水开再将它提下来;卸货问题也不是我在上面总结出规律,让学生们抄一抄,要的是在引导之下,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应用规律,并讲这些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对自己的生活合理的安排,将时间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自然生成,需要学生积极的发言,以及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还有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无论是高效课堂,还是生本教育,或者自然生成都强调了一个中心,就是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只要为学生答疑解惑就可以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的改变自己还不能对学生真正放手的习惯,让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对自己自查,只有先对自己严格了,才能对别人负责,才能更好地帮助别的同学。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也会努力地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教师队伍中合格的一员。

2013年12月3日

第二篇:追求之路永无止境(教师)

带着做一名“优秀教师”憧憬,带着我敬爱的老师的“学多思的吴用,扬理想的洪波,写教苑的华章”的激励之辞,十八年前,我踌躇满志地加入了人民教师的行列。十八年来,我用踏实工作的态度,谦逊待人的准则,自我反省的要求,严谨治教的风格,良好的教学成绩,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中共党员,成长为一名学校的中层管理人员,这是我一路追求、一路汗水的结晶,这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工作态度和成绩的肯定,更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方方里程碑,一道道风景线,一个个新起点。

不甘人后,是我初为人师时的最强的信念。我勤奋地学习,努力地工作,不知疲倦地付出,因为在一所戴帽完小单枪匹马教初中物理,没有资料也缺少信息,我就自己刻写讲义、试卷并自己油印,在备课时碰到教材中自己不太有把握的问题总是虚心地向同事们请教,乃至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终于出色地完成了工作第一年的教学任务,我也因此被从这所完小调入镇中心初中任教直至今天。

“要用足够的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扶着他们成长”。这是身边的好同事扶着我跨上的第一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台阶。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我严字当头,爱心不足,我的第一届学生的班长在进入大学之后给我的一封信中写道:“老师,你知道吗?那个时候,我拼命地学习,想得到你一次表扬,哪怕只是口头上的,但我等来的只是一次次的失望。”后来一位在班上总是考第一名的女学生毕业后告诉我,说我是她最怕的一位老师。这一次失望的是我了:因为我一直是那样的喜欢她呀――她总是能把物理考得那么好!后来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小吴,你面对学生时,老板着面孔,是不是怕失去了你的威严?”一句善意的提醒,学生们一次次“斗胆”的暗示,使我不得不认真反思自己的作风了。于是,课间我有意增加了与学生交流的时间,闲暇时,放松自己的面部表情,找一两个学生聊聊天;学生功课有困难时,找个机会点拨点拨;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减少呵斥学生的次数做起;从学生的思维角度,从学生性情出发,换个角度想问题。果然,师生之情迅速得以改善,我的教学之路也越发平坦,业务能力和教学业绩也不断得到提升――我逐步成长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是学生对我辛勤付出的肯定,是我们做教师的小有付出就能得到的巨大回报!

“要从一名本本教师向教科研型教师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面临着巨大变革,怎样适应形势的需要,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于是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对细节问题的留心习惯终于发挥了作用,对教学疑问的日积月累和反复琢磨、思索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继1998年底在姜堰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初中物理组二等奖之后,我把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思考的问题、能够启迪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物理的问题诉诸笔端,除参加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论文评选并多次获奖外,还陆续在《中学物理》、《考试研究》、《试题研究》、《初中生世界》、《考试》、《初中生天地》、《泰州日报教育导刊》等杂志和报纸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在指导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得指导老师奖;今年在省教育厅、省科协联合举办的“南大智尊宝杯”科技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员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在教学中做有心人,认真思考,不断求索的结晶,它们成了我积极从事教学研究活动的动力,使我在学生心目中有了较高的威信,更帮助我得到了同事们的广泛认可,应该说这些是我逐步实现理想的印记,我会迈着更加坚定的步伐向前奋进!

2003年7月,暑假开始的这一天,学校大面积被连续不断的积雨淹没,偏在这个下午我要赶往扬州学习。为了迅速排除校园内的大量积水,在摸清了积水的缘由是因为我校排水管道被驻地村民堵向了圩外大河后,为尽快排除校园内积水,我毫不犹豫地从家里抱出一床棉被,找来一位民工下水堵住校园内与圩外大河直接相通的下水道,然后在校长的带领下冒雨奋战,疏通了另一条通往内河的下水支道。看着校园积水很快在闸口的调水水泵的帮助下退去,我才心情轻松地踏上了学习的征程。

作为一名教师,职业的特点,注定了我们要清贫一生,了解我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作情况的人甚至一些学生家长多次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设法调离沈高到城里去?――我只能这样自我解嘲:我是土生土长的沈高人,为家乡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身边也有不少同事常常慨叹即使拼命工作的所得也无法与城里的老师们相比,可我真的不这样想,我认为既然我们选择了做教师,既然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我们,我们最需要关心的不是待遇,而应该是思考我们尽了应该尽的责任了吗?我们无愧于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我们的礼遇吗?我们无愧于社会吗?我们无愧于自己的这个称呼吗?

带着憧憬,求索之路不落寞;带着追求,我的创新之路无止境。在同志们的帮助和扶持下,我会一直坚定的朝前走的,永不后悔,永不退缩!

第三篇:学习潍坊教改之路心得体会

学习潍坊教改之路心得体会

武训希望小学张献丽

有幸看了潍坊教改之路,心里久久不能平息,我深深的体会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

一、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关键。我们要以研究的眼光来观照课堂。课堂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研究自己的课堂,还要研究别人的课堂,要把自己的课堂放在整个班级课程体系中来认识,要研究不同学科的科任教师是如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眼中的学生是真实的学生吗?如果不是真实的学生,那我们做教师的“是不了解自己还是不了解学生”?我们教师要“教真实的学生而非眼中的学生”。再次是在教学进度的把握上,我们“是要进度还是要精度”。知识的积累可以靠努力,提取知识是要靠方法的。我们的教学不要变成知识的积累教学,而应该在学习方法培养上多下功夫,还要多给学生实践运用知识的机会和平台。所以,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在教学的精度上下功夫,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训练。

二、加强“备课、上课、改作业的联合”研究。没有预习就没有课堂深度。一是“预习”胜过“复习”。引导学生进行充分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时学习方法的自我尝试训练也蕴含其中,可以说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二是教师进行充分的“备课”胜过“补课”。没有充分的备课,课堂就会做一些无用功,就会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一定要要把研究课标作为重点,而教学的方法要相对个性化。

三、要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学习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所以,构建高效课堂首先是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关规律,要根据学习科学、心理学提供的科学规律,通过我们的理解转化为我们的教学行为;其次,要尊重学科的教学规律,注重教师和课本的角色,还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后,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归宿感和幸福感,学生主动参与,不仅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整个过程还应充满愉悦,是一种快乐的精神交往。

2013年1月

第四篇:我的教研教改之路

我的教研教改之路

孙 明 顺

引子

时常与比自己还年轻的教师在一起聊天,每每听到这样那样的怨叹。或者说工资少,不经花;或者说老婆不好找,人渐老;或者说要结婚,没房子;或者说压力大,任务杂;或者说现在的孩子太调皮,不好教„„回想十几年的从教经历,自己何尝不是常被类似的困惑所缠绕。

许多事,确实令人为难。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教师,我也没有良方,只不过总是劝勉他们不要错放过宝贵的青春时光。有些事,该来的迟早会来;有的东西,失去了却找不回来。十年一回头,你会发现大家都变了样。也许只有教书的职业还没有变,但彼此之间还是有所不同。在教书育人方面,有的人变成熟了,摸到了一些合理、有效的门道;有的人一直走着老路,日子过得有些糊涂。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是不能没有追求的,我们个人最充足的本钱是时间和精力,我们得看准“投资”方向。

很庆幸,我选择了教研教改之路。刚刚走上教坛时,我就发现,大学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教育理论学习都是很有限的。于是,我立即参加了福建师大本科函授的学习。给我们授课的虽然几乎不是福建师大的一流教师,但不少老师的学识和品格却对我产生了以前所没有经验过的深刻影响。其中,教我们古典文学的谢季祥老师对我最具有震撼力。他第一个学期就为我们上先秦文学,讲到屈原的《离骚》时,我记得,他眼睛看着我们,嘴上背着《离骚》的诗句,背一句,解释一句,我在下面听,边听边看书翻注释,一直没跟上谢老师的节奏。我们且不去讨论他的教学方式的优劣,光说他对《离骚》这么一首连朗读都有些难度的古诗背得如此熟练和解释得如此清楚就令我敬佩不已。原来教书也有如此极致的。这也激起我对古典文学的浓厚兴趣,对我认真学完函授三年的全部课程以及后来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1992 年 3 月,我获得了福建师大“优秀函授生”称号。同年 6 月函授毕业,毕业论文获优等,11月获文学学士学位。

在参加学历学习的同时,我也不忘阅读所能够得到的教育专著或期刊。这段时间里,我自学过《学习心理学》、《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于漪语文教育论集》、《宁鸿彬文选》、《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苏联教育家改革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验》、《福建师大学报》等书刊。其中,我特别记住苏霍姆林斯基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的三个主要方面:

一、应该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渊博的知识;

二、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

三、必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1992 年9 月,当时我还在樟塘中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邮购到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一书,我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在很短的几天内读完了这本洋洋 30 万字的书,而后马上投入到尝试“魏书生教改经验”的实验中。不到一年的学习、借鉴,使我受益匪浅。我体验到了全新的教学方式。我学他教学生互评作文,学他让学生自己留作业,学他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试、评卷,学他画语文知识树,模仿他的课堂“六步教学法”„„我向他学了很多东西,但至今没有跟他见过一面,也没有跟他通过一封信(他在他自己的书中交待,最好不要给他写信,因为他很忙)。我在心中一直尊他为自己的老师,虽然他未必会接受。

魏书生老师认为,教师替学生思考,如同替学生吃饭一样,都是在害学生。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和有的学生认识不到这点,有的家长更以为教师替学生思考,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是对学生负责。于是许多学生都希望老师帮助自己思考,有教师也就辛辛苦苦地做本来属于学生应该做的题、应该做的事。所以,早在1979 年魏老师执教之初,他就把培养学生自觉能力的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他把德国著名作家莱辛的一段话抄给学生:“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而不是真理。”

魏老师教育教学思想的核心是爱生、民主和科学。他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有教学民主的思想,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就要抑制教师本身的自我中心意识,就要明确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心灵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只能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凡事都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也正因此,每个学生都自然而然地成了魏老师的助手,无疑,这是他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搞教改,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1993 年,我在借鉴魏书生的教学经验时,尝试让学生自己出测试题。第一次这样做时,初二年(1)班 48 位学生有 47 位按期按量出了卷,没出卷的那位同学叫张顺波,他说他不会出,我感到很奇怪,这位同学很聪明,平时“鬼点子”特多,怎么会对“学生自己出卷”这新鲜事没兴趣呢?这里边必有文章。我就把这样做的意图再次向他说明,并且又两次鼓励他出卷,但他仍然以“不会出”为由拒绝了我。好在本人早有准备,从出好交上来的卷子中挑出比较合要求的几份让出题者再抄了一份,一来可拿作样品示范以增强学生自己出好试卷的信心,二来正可作应变之用,正巧用上了。

但我以为,这并非好办法,因为这样做纵然不会挫伤出卷者的积极性,至少也会增加出卷者的劳动量——既要抄写还要评阅,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事后,我主要就这个问题进行家访,把情况向该学生的父亲反映,同样把“让学生自己出卷”的主要意图向他解释。这位家长是一位有一定见识的人。从他的反应推测,事先这位同学曾把出卷的事向他父亲通过气。很显然,在我家访之前,这位家长对“让学生出卷”的做法是想不通的,也许多少还流露出不支持这种做法的情绪,所以这位同学才始终不肯出这份卷了。第二份卷子他出了,他写的字很漂亮,但态度仍然不够认真。让学生出卷子的做法让人听起来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教师想偷懒,不但家长会这么想,有的学校领导有时也许也会这么想。1993 年下学期,有一次,我向学校要出卷用的白纸时就碰到了困难,原因不知是否就在此。魏书生的学生们则觉得这样的考试有几点好处:首先,感到复习目标明确,又可主动向同学出击,满足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积极性也就不断高起来了。第二,同学之间互相考,兴趣特别浓。这一点,从抽题时那种期待、神秘、兴奋的神情就可看出来了。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好处,在出题的过程中,学生翻遍书本,来回考虑。他会的,等于又复习了一遍;不会的,出题考别人,自己首先要做出标准答案来,这不也就会了吗?评卷时,如果发现同学答错了,还可以引以为鉴呢!通过这样的尝试,我感觉到了“换一种方式”的好处,尽管无法尽善尽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3 年5月,我被评为东山县语文科“教坛新秀”。不久,结合自己的实践,我写出实验总结《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在1993 年12 月24 日召开的东山县中学语文教学教改研讨会上宣读、交流,引起上级主管部门对这一实验的关注。1995 年 8 月,我被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吸收为成员,工作关系调入东山一中。

这年10 月,我主持成立了东山一中“学习、借鉴魏书生教改经验”课题组。在给学校教研室的《关于建立“魏书生教改经验”试验课题的申请报告》中,我这样呈现我的研究思路:

1、课题:“魏书生教改经验”试验;

2、小组成员:孙明顺、林桂珍、孙进武、戴东鹰;

3、教改试验的核心:民主和科学;

4、试验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学能力,(二)使参与试验的教师在魏书生经验等进步、高效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学生语文的基本素质。

在教育、教学思想上来一次革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养成高瞻远瞩的教育战略眼光。

从此,我的教研教改之路由从个人自发的单干尝试转向小组有组织的课题实验,实验的力量和阵势也变得壮大起来,语文教学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1998 年中考,我校语文科的及格率为全县平均水平的1.45倍,平均分比全县平均水平多11.7分,优秀率为全县平均水平的2.39 倍,本人执教的两个班的平均优秀率为全县平均水平的3.33 倍。

1999 年3 月6 日,东山县“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我被定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这样,我的教改小组加入了校改大军的行列;从此,我的教研教改之路就与县初中语文课题实验汇合在一起了。

自古没有天才,更没有天生的大教育家。我坚信,学习和借鉴可以让我们迅速走上教改的快车道。1999 年10 月14 日至10 月22 日,受学校指派,我作为县考察学习小组的一员赴武汉参加全国 “迈向 21 世纪语文教改实验演示报告会”,而后又赴宜昌市实地考察“课内外衔接”课题实验的几个基地。此行一共考察宜昌三中等学校五所,听取朱绍禹、余蕾、余映潮等新老专家的报告,还观摩了程红兵、郭锋等年青教师的演示课。匆匆九日,行程两千多公里,虽风尘仆仆,还经受了长江边的冷风阴雨,却个个心头火热。所到之处,课堂上民主气氛浓烈,学生主体性强,情绪活跃,信手拈来的诗句、短文,脱口而出,不时喷发出创造性思维碰撞的火花,“内引——外联——对比”的教学形式,阅览课、收视课、社团站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等等,生机勃勃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其中,宜昌三中的郭锋老师的《生命的意义》一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中我领悟到,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课堂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循循善诱而又不简单地代替学生的思考,既针对课程设计教学,又善于调出学生的经历、阅历等生活储备,既尽可能地让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自己作出解答,又适时、适当地作些补充、总结,充分展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课堂在形式上生动活泼,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一改沉闷压抑的局面;教师因势利导,轻松自如,少见声嘶力竭的场合。

2001 年3 月18日,“课内外衔接语文教改实验课题”的创立人宜昌市的余蕾老师围绕他所倡导的“育人要有新观念,教学要有新格局,考试要有新思路”的教改理念,为全县140 多位初中语文教师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我上的“课外阅读课”也得到了余蕾老师的赞扬。我的教改经验总结《走进教学改革的春天》入选东山县第四次教研教改工作会《论文汇编》,个人被评为县教研教改积极分子。

正是多年来对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学习、体悟和借鉴,对“课内外衔接”教学经验的认真实践,我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迅速成长起来,并比较顺利地走进了新课程改革。

2003 年10 月15 日下午第三节课时间,在我校八年级年段会上,大家正在对我在星期一上的一节跨学科校本教研公开课进行评议。我上的是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第一课《小石潭记》的第一课时(全文计划用两课时上完),学生事先不知道上公开课的事,也不知道今天上哪一篇课文。整节课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一、以让学生猜测本单元的文体导入新课。

二、简介柳宗元的生平及唐宋八大散文家。

三、让学生速读全文,找出生字。(读后疏通)

四、生自己朗读全文两遍。

五、齐读一遍。

六、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自己把全文理解一遍。

七、生交流探讨自读理解过程遇到的问题。

八、以段落为序,师生共同探讨尚未解决的问题。

九、生自己朗读课文,作背诵准备。

十、下课前让学生单个试背课文。(该课时班上的朱福生同学主动作了试背,不是很流利,但基本上背了出来,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十一、布置作业——做默写准备。曾教过语文课的段长陈燕老师说:“孙老师这节语文上得太轻松了,主要的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突显了出来,学生的参与面也比较广。„„只是担心一些地方教师没有讲到,学生能不能都掌握好。”

教地理科的徐红娥老师说:“孙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上得很成功,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首先是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整节课主要都是学生在学,学生在交流,学生在提问,学生在回答,教师只是在必要的地方或关键的地方加以点拨。如疏通生字时,等学生提完了问题之后,孙老师补充指出‘青树翠蔓’的‘蔓’字和‘悄怆幽邃’的‘悄’字的读音;在师生共同释疑时,第一自然段提完问题之后,他先主动发问而后补充解释了‘为岩’的‘岩’字的意思。这个字看似平常,但如果没有孙老师点出,恐怕没有人会想到它是‘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的意思。孙老师还进一步解释,在文中应理解为‘像山峰状的石头’。其次是上课过程中,学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合作探究。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时气氛浓烈,参与面广。第三,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互动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正确信息的反馈丰富及时。”

在最后,我的发言是:“很高兴大家对这节课作了充分的肯定。在这里,我很想说的一点是,大家刚才都说这节课的上法很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多年来,我就一直在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想,这也正是新课程的一种追求。”

十来年的教研教改,我从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到“课内外衔接”一步步走来,我和许多同伴就很自然地走进了新课程,一点儿也不会感到突然,更不会感到不适应。所以,我认为,新课程绝不是什么从天上掉下来的东西,它应该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完善起来并提升到理念高度的课程体系,它里面有继承,它当然更需要创新。

新课程把我融进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教育改革大潮中,各种各样的烦琐工作让人倍感艰辛,但我不后悔,我的内心异常欣慰,因为这一场教改大潮证实了我十几年前所选择的道路没有错,因为这一场教育改革大潮的成功将把我们的民族带入一个抛弃陈规陋习拥有空前的创造力的时期。

虽然教研教改的路上依然布满荆棘,但我们有很多引路人,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同伴,我们也将拥有越来越好的条件,所以,我必须更奋力地前行。

第五篇:我的作文教改之路

《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习作,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就怎么写,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但是实际教学中作文仍然是学生最大的拦路虎,相当数量的学生提起作文还是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因为教师人为地加大了作文的难度,要求学生写出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都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恨不得篇篇都达到发表的标准,所以要求一高再高,远远超出了一般学生的习作水平,结果成了拔苗助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产生了厌倦心理。二是因为学生虽然也接触了实际生活,参加了某些活动,但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较弱,思维能力不强,故语言组织能力不高,形成了“茶壶里煮饺子”的局面,如果老师再引导不够,久而久之,学生强烈的表达欲就会经过一次次受挫之后沉寂下来,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针对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这些表现,我从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训练两方面进行了小学生作文“加强听说、强化读写、整体推进”教学改革实验,已取得了初步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加强听说训练,作文提前起步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育学教授唐纳德·格雷夫斯,长期致力于小学作文教育的实验研究,被人们称为献身于写作教学的“十字军战士”。他提出了“写作先于阅读”的观点。他认为儿童不是先学会了阅读再学会写作,而是恰恰相反,先学写作,再学阅读。他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文章比作密码,把写文章比作编密码,把读文章比作破密码。对儿童来说,文章是一种有魔力的密码,他们很想学会这种密码。而在孩子们看来,编密码远比破密码容易。所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甚至在学前班时就有这种编“密码”的能力和爱好,其表现就是喜欢在墙壁上、人行道上、水泥板上等地方画各种符号,这实际上就是孩子们的一种自我表白。因此,要重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早期培养,在他们还没有学会阅读以前,老师就应重视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组织写作活动,促进学生写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一、二年级加强听说训练,作文提前起步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小学生入校第一天起,我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听说能力。每周都安排有听说主题,每天都有一日一说。如入学教育听说训练分为《自我介绍》、《参观校园》、《我的老师》、《我的同桌》等,这样,学生每天都有新话题,渐渐养成了喜爱说话、注意观察的好习惯。等拼音学完,再让学生把说话内容记下来,自然而然地就开始写拼音日记了。

对于学生说话的起点,我要求较高,开始说话就要求说完整的句子。如一则《自我介绍》:我叫赵原,今年六岁半。我从无棣县实验幼儿园来。希望大家和我做朋友。等学了课文,则充分凭借课文训练。把每篇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排成一个科学的训练序列,结合课堂教学,创设语言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训练语言、锻炼思维的主要途径。如凭借课文,抓重点句式的训练;重点段落的训练;课文插图的训练等。这样,一课一练,课课有得,书上的范句,老师的例句,同学的好句,课外阅读中的佳句,都在学生的头脑中融汇贯通,一有需要,呼之即出。

另外开设听说训练课,每周一节,进行听说专项训练。在内容的选择上我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特点,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如利用电教媒体等直观形象手段,以其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或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演自说,积极参与。训练形式上灵活多样,有时看图编故事;有时给出故事的头和尾,让学生想象中间的内容;有时听音响编故事。让学生在音乐和童话的世界中畅游、联想,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看、说、想、写,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强化读写结合,科学有序训练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这段话揭示了读与写的实质,说明读与写是相通的。读写结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注重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习惯,强化读写结合,进行科学有序训练。

1.读写同步,以读促写,写中促读。

进入三年级后,我加强了读书方法的指导,教会“四步读书法”,即“初读,扫清字词障碍;细读,理清作者思路;精读,品析重点词句;诵读,融汇贯通应用。”同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全册教材的学习目标分解到每一课。“段”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主要进行八种基本段式的训练,让学生知道每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如教学《晨读》一课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初读,知道本段有几句话。再让学生细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并能

下载《教改之路 永无止境》心得体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改之路 永无止境》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改心得体会

    教改心得体会自2011-2012第一学期开学以来,我院选择2011级食品加工(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和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两个专业四个班,共计123人进行了教改试点,并以此作为学院的窗口和亮点......

    教改心得体会

    教改学习心得体会 by0106104刘逢添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将新理论、新思维、新学习方法与实践活动紧密......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 米 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到来之际,河南省委提出并在全省组织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这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又一次吹响......

    优质服务永无止境

    优质服务永无止境 ----------------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企业同样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电力逐步由“紧张”向“过剩”、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良好的服务品牌......

    永无止境 影评

    《永无止境》影评 电影《永无止境》讲的是颓废失败的作家艾迪在偶然间得到NZT-48这种将大脑潜能开发至100%的药物之后从一个loser变得优秀走向卓越和成功的故事。 摘录:1.......

    学习永无止境[本站推荐]

    学习永无止境 ------观第一轮达标展示课有感(闻志良) 3月23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在电教室听了四节达标课展示,四位老师精彩的展示让我看到了自己和他们间的差距,同时更让我受益匪......

    教改学习心得体会

    教改学习心得体会by0106104刘逢添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将新理论、新思维、新学习方法与实践活动紧密相......

    教研教改心得体会

    教研教改心得体会 衡阳市十四中:王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