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评课稿(共10篇)

时间:2019-05-12 07:3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听课评课稿(共10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听课评课稿(共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听课评课稿(共10篇)

篇一:小学语文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他们给了我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我捧着沉甸甸的收获,心情也被感动着。每逢讲评课,附小的老师们都毫不敷衍,有什么说什么,真诚的指出你的不足,意见中肯实在,这种严谨求实的教风一直延续传承着,激励着一批批年轻教师的成长。

这次通过自己讲课,聆听不同年级语文老师讲课以及评课,收获良多,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1.要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吃透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把学生不易理解的字词,放在熟悉的课文中去理解;遇到重点词句要让学生用不同记号标明,比如:动词用点标记、中心词用三角标记中心句用双横线标记,以方便学生课下记忆。2.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答案,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感情、道理,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让读课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的予以纠正。

3.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艺术魅力。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种艺术,谁能将他演绎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课堂上要用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的语言也要简洁、准确,避免一个问题多个问法;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善于运用多种鼓励性的语言及时进行评价,比如:“你真会读课文,”老师还想听、“你们肯定比老师读的好”、“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读书的兴趣;另外,板书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写孩子的语言。

这次讲课、听课及评课活动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篇二: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稿

桂城街道平洲中心小学 郭兆波

美在心中,溢于言表。语文的阅读教学担负着不少的重任——它既是基础教育,也是爱的教育(人文),有人认为它还是美的教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言是美的,意境是美的,朗读也是美的。很多的文本本身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优美呈现,体现了作家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这是作者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也是语文不可或缺的魅力之一。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审美的能力,每个人对美的欣赏也可能因人而异。这位老师不仅对美有较高的鉴赏能力,而且她能在课堂上很好地作出诠释,能再现情景——用真实可感的美图,用优美婉转的描述。电子图像或许已经不是现代课堂上的新鲜之物了,关键在于使用者这次并没有生硬地进行展示,而是以图片为引,把学生引进文本,导入生活。三者的结合还颇为巧妙,如她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放在了一起并适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如在理解“应接不暇”的时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就像姚淑华老师说的“答案就在文章里”,我觉得答案也在生活中。此外,老师还特意把这篇美文中的诗情画意展现出来,为此她别出心裁地把其中的段落编排成诗的格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这些尝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请原谅我的少见多怪)静心一想:散文与诗歌确实有许多共同之处。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积累,如开头词语的“个性化积累”,如后段播放“城市之美”图片时的背诵。后来,她还不忘鼓励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自由发现。学生因此有了自主的空间,他们也用各自个性化的发现回报了老师的“慷慨”,民主的气氛也因此得以营造。但老师这样做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以其中一个学生的回答作为切入点,顺水推舟地把话题引向文本的写作方法——抓细节,体现美。最后对季老的《清塘荷韵》的同步阅读和创意仿写虽然时间不足,但也体现了老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苦用心。

总的来说,这位老师的语文功底出众,专业知识全面,教学智慧丰富,学科视野宽。她在不脱离文本的基础上,站在了较高的角度去设计自己的教学,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身体力行,值得我们借鉴。

然而,对于这篇文章,我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一己之见。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这位老师很明显是重视美的展示,而轻其它。我却觉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非只是一篇纯粹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作者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相比于美景,后者才是作者写作的主旨。也正是这样,才使本文与众不同,令人一读难忘。可惜,在课堂上,我没有看到老师对这一主题的深入解读和这一重点的突破过程。它被淡化了,很模糊地过去了。或许听完课的学生都感受到了文本中德国风景的美,但却错过了这篇文章独特的魅力,结构性阅读方面有所欠缺,牺牲不小哇!

提几点不太成熟的改进意见:1、2、3、重新确定重点,更合理地设计教学,避免舍本逐末。注意容量,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有限,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丰富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桂城街道平洲中心小学 郭兆波

篇三: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不过,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一定会催人泪下的。

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在这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今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今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师在南街小学听了王淑军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和赵艳红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两节阅读课,收获颇多。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始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始终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王淑军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注重了朗读和写字的指导。王老师检查词语读音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在容易错的字音上,王老师进行了强调与强化,力争全体学生都能读正确,真正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都学会。在检查朗读课文时,注重了学生朗读姿势与朗读能力的培养。王老师从细节处着手,让孩子们掌握读书的正确姿势,并教育学生要大声地、口齿清晰地把文章读出来,这就是朗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阳光、自信,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而且,老师亲切的语气,微笑的面容也给了学生读好文章的信心。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语文能力训练。王老师在了无痕迹中达到了这一要求。王老师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内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听赵老师在执教《开天辟地》,可以用“行云流水”一词来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赵老师始终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去感悟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如,教学“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个巍峨的巨人„„”两个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观察他的动作、神态,再读句子,读懂了什么,从哪读懂的?让学生再做做盘古把天和地分开时的动作,师此时配乐朗诵,学生在举臂一分多钟时的累与盘古的“一万八千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盘古的伟大精神跃于眼帘;紧接着,赵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抓住下一段的“精疲力竭”“微笑”感受它的献身精神。

很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劳动,能带给我们一些收获,一些思考。还有几点建议与大家一起商榷:

1、王淑军老师在教孩子们写字时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老师要在孩子们中间巡视指导,在孩子们的本子上写几个范字,让写的不好的学生零距离地学习临摹老师的字体,更能拉近师生情感;还可以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去写,调动孩子积极性,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写字。

2、赵老师整体上看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太少,感觉像蜻蜓点水。开课伊始,就直接问: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标画有关语句。在学生对整体还没有意识时,这样未免太仓促。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赵老师像是在牵着学生走,一步一步的,没有放开,学生在感悟时谈的太浅显,没有真正触及心灵。

总之,听了这两节课,让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如:学生读书时间少,问题意识不浓,想象力不够,表达能力不强„„这都与自己平时课堂上放的不够有直接的关系。想起叶老曾经的号召,“所有学生要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所以,对于一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如果落实了该落实的工具性,影响了该影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算是“语文课”了,也就有了语文“味”了。期待更多、更有语文味的好课不断呈现,也希望这样的活动更多一些。阳谷第二实验小学 武亚博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个性朗读

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么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开。”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并通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二、在表演中体会

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赵老师边范读边让学生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当老师读完,问你们有什么感觉时,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老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几分钟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三、充分发挥想象

教学时,赵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

四.重视方法指导

赵老师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无论学生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无论学生体会得是深还是浅,他们都在品尝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收获着。

语文课堂是缺憾的艺术。我听了这节课后,有两点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借助媒体教学,固然有它的独到的优势,但学生阅读文本还是要回归课本中来,近距离接触,或许效果更好。

2、可适当添加小练笔。

看了罗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了我校的语文课堂。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罗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1、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2、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3、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课上,罗教师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三悟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三、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这篇《匆匆》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比较规范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师个性的教学思考。但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 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也许,教者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依点评者看,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总之,罗老师的《匆匆》一课的教学充分地体现了新理念,是一堂值得我学习的难得的好课。

篇四:小学语文听课与评课 【教学讲座】

小学听课与评课要求

尤溪县实验小学 王家生

无论是传统教研,还是目前大力倡导的校本教研,听课与评课都是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但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在听课、评课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听、评课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效地听课、评课,需要正确的方法和程序。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的特点,就听、评课的操作方法、技术和相关程序做一些探讨。

一、听课

(一)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克服听课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增强听课的主动性、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此,听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做细相关的准备工作。

1、明确听课目的首先,要弄清听课的类型。一般来说,听课大概有三种类型。一是优质课,二是研究课,三是随堂课,四是辅导课。

然后,要根据课型确定听课的目标。

――听优质课。优质课的献课人大多是骨干教师,主要是骨干、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输出。对于这类课,听课人要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吸收授课人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艺。

――听研究课。这类课往往带有实验、探究的目的,听课人要以积极参与的态度,对教学中变革、探索的成分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检讨教学中的得失。

――听随堂课。这类课一般是常态课。听常态课时,听课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取舍,注意发现经验和亮点,增加自己的教学积累。

――听辅导课。这类课一般是指“师傅带徒弟”的课,学校往往确定了“以老带新”的结对帮扶成熟教师或骨干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指导,主要通过听课、评课来实现。听这类课,指导教师要善于发现新手的有点,更要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辅导课可以“师前徒后”,也可以“徒前师后”。

2、了解教学内容

听课前要对本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规范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重点要了解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同时,还应对听课班级的学生基本情况进行一些了解。

3、准备相关材料

①课本。

②本节课的教案(由授课者提供。如没有印制,听课人应课前参阅听课人的教案,或课后翻阅授课人的教学设计)。

③听课笔记。

④课堂评价量表。

⑤相关记录工具:如“时间和活动过程双向记录表”、学生活动微格记录表等

(二)课堂观察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观察既要观察教师,也要观察学生。

1、观察教师的教,语言是否准确、生动、逻辑清晰。

观察教师的教的重点内容:(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准确,教学目标如何实现;

(2)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3)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如何展开教学过程。这是重点内容,重要的是观察教学过程如何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5)教学目标达成度。既要看是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还要观察教学任务的生成与转化。

(6)课堂教学氛围。

(7)体现的教学理念,渗透的教学思想。

(8)教学表达与板书。板书是否正确、工整、规范。

2、观察学生的学

(1)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的长度。

(2)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与长度。

(3)学生的积极探究状态与长度。

(4)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

(5)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把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达成的学习目标作为课堂观的关键点。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是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更要看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学生的学习思维是否被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受到积极的影响。如果有条件,听课过程中或课后,听课人可对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的测试(抓关键,以口头测试为主)。

(三)课后反思

听课人不是旁观者,听课的目的,一是提高自己,二是帮助别人。因此,听课的过程中和课后一定要积极思考,既要积极吸纳别人的经验,又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将课后的反思进行有序的整理,为评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评课

评课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还是专家引领的重要阵地。评课既要反对只讲好话,相互奉承,也要反对只说缺点,相互诋毁。评课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授课人共同进步。

评课前要充分准备,理清思路,抓住要点。切忌面面俱到、轻重不分、条理不清。重点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得失,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只设定单一的知识能力目标,还应在感情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设计明确的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是评价这节课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的整合,即我们通常说的教材处理。但教学资源整合较之教材处理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对教材、教学辅助材料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把尺子。评课时要从教师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取舍、整合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教学资源的合理取舍、学生现有经验的有效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是评价一节课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程序展开

教学过程的评价要点,既要看教学过程的预设,还要关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调整、应变、生成与发展。

1、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二看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看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五看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否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和发挥。

2、教学结构

课堂结构主要指教学环节或步骤。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是评价教学结构的主要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是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问题为核心”。

教学环节是否完整?以讲授新课为例,通常应有复习巩固、新课导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学生思考、教学小节、课堂训练(练习)等环节。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应十分注重给学生的参与、思考、讨论、练习安排较多的时间。如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整节课教师的讲授控制在10-15分钟,学生的自学、自悟、讨论时间安排15-20分钟,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安排5-10分钟。也有学校规定,课堂练习必须完成课本上的所有习题,并完成配套教辅上的部分练习。

同时,还要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如是否突出重难点,是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是否有效的前后转换与连接,是否根据课堂突发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时间与环节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条件和手段校际差异大。因此,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应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即使同一节课,也要根结不同的教学环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索阶段总会有许多瑕疵和不足,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评课人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而不要囿于惯性思维横加指责。

4、教学手段与工具的运用。既要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同时也要肯定不具备条件的教师使用传统的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技术。要客服片面强调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倾向,不能“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为装潢门面而滥用。教学条件和工具的运用,关键要看是否适时、适当、有效。

(五)教师基本功

“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课堂教学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评课,要透过教学过程,看到授课人内在的教学基本功。

1、板书:一是看板书设计的合理性,是否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画龙点睛;二是看板书字迹,是否工整美观,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强调书写的规范、美观;三是看简笔画,是否具备必要的简笔画技能。

2、教态: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是合格教态的基本要求。对教态的较高要求,教师还应该仪态优雅,富有表演力和感召力。

3、语言:准确清晰、精当简练、语调适宜、快慢适度,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或哲理、激情奔放、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幽默感。

4、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课堂教学效率,即单位时间取得绩效,达成同样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时间越少越好、学生学得越轻松越好、学习过程越快乐越好、学习负担越轻越好。

二是看目标达成度,主要看是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这里要强调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仅看学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还要看学生在思想教育、情感体验、实际操作等方面收获。

三是看学生受益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收益状态,从不单要看优秀学生的发展,还要看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进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各上层楼。

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结合听课时当堂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评课有理有据、客观公正。

篇五:小学语文评课稿模板 凌亦祥

(1)在识字组词中,潜移默化。

(2)在课文教学中,加以深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册语文教材之中,没有完整的序列。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恰当的教育目标,找出德育点,就

篇六:语文听课评课常用语 语文评课:

1、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2、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3、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

4、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5、通过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

6、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7、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组织教学的能力很强,是一位素质较高的教师。

8、教学思路清晰,开课时教师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9、文本与情感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真实,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进入了课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进行了情感双方的内心体验,进入了课文丰富的感情世界。

10、运用课件创设识字,朗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感情朗读的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并扎实有效;理解词语的方式灵活多样。

11、善于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分角色朗读也是一大亮点,指名让学生上台朗读,其他学生当评委,注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这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13、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14、抓住了本年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学法与写法上注重了指导,把课文当作了写作的范例,教学落实、清晰。教学过程平实,虽然不精彩,但很扎实。

15、以读为纽带,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为后面的说、写打下基础。但读的形式主要是以齐读为主,显得有些比较单调。

16、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弄清楚每一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17、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18、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19、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20、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1、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

22、创设愉快环境,和谐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非常轻松。

23、小小的探索意在激发学生研究文章的兴趣。

24、引导初读,渐渐深入,教师精心设计,符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5、由整体感知,品味课文,研读课文。

26、以读为主线,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探究。教师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27、以活动形式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把口语交际的方法引到阅读教学中去。

28、展开想象,让学生自由说说。并且设计活动性作业,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29、设计基础性作业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传统教学和发展性研究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自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体验。

30、以“演”入情境。朗读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

3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表演能很快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人物。

32、教师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凭借教材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真正、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愿意、主动和别人交流的习惯。

33、教师创造的良好情境,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不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

34、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做得很好,学生应该自己做的事能交给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不包办代替,把课堂交给学生。

35、在本课的教学中教者没有过多分析,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到了自己感受比较深刻,比较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通过交流加深印象,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6、教师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指导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背一两部分,积累词句。

37、安排小导游活动,进行迁移训练,促进学生积累内化语言。整节课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有活力。

38、情境营造,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教者较好的利用多媒体营造情景,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调动了学习

39、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指导朗读,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0、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42、整个教学过程立足课文本身,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方式,边读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变机械地读字为开动脑筋地读文。

43、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贯通。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而是有机的结合课外知识,从而也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44、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也推动了教学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学,在思考中有所学,更好地接受知识。

45、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人文熏陶。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

46、教师和学生有一种心灵上的沟通,通过平等的交往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受到鼓励、赞赏,使思维更加活跃,增强语文的学习积极性。

47、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中间,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充满师生平等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宽容、信任和 民主。

48、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倡导自主学习。老师注重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述自己见解,不强求学生按自己的意思表达,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49、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通过学生的情绪体验来展现不同的心理感受。

50、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1、体验了课文的内含,又让学生在课文原有材料基础上进行拓展,使得生成与发掘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使得教材内容和体现的内含在课堂上得以延伸,使得课堂教学的功能出现了倍增效应。

5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的学习转变为个性主动参与探究、参与创造、参与发现的过程。

53、对学生评价标准的改变,注重发展与提高。

54、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55、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56、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

57、这位老师发挥了朗读体会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件的泛读,强调了字词音韵的把握与情感的渲染。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58、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59、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让

学生做做小科学找出大自然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浏

览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做做小诗人、小作家,从而养

他们的转化能力与体验力。

60、简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而且思路清晰。

61、教学手段多样化,整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62、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63、识字讲方法,词语理解生活化。64、整个识字过程,始终注重儿童中心。

6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表演体验,这时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动态发展的。

66、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词语,而且让学生回到文本再一次感情朗读,增强体会。

篇七:听课评课记录 听课评课记录

科目:语文 听课人:任重 上课老师:龙伟伟

课题:第三单元 14《我的战友邱少云》 时间:2011年10月18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狠狠地打击了美国侵略者,涌现了许多英雄,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齐读课题。

生:我的战友邱少云。

(全班分小组读课文)

二、小组学习

师: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小组讨论)

生:天还没亮—中午时分—黄昏时分,事情发展顺序。

师: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文章分段落。(小组讨论)

生:分四段,第一层??

三、认知贯通

①学习第一部分:

师:(指名朗读)“391”高地像什么?说明了什么?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毒牙,重要性,原因和时间。(学生分组汇报,老师整合答案)

②学习第二部分: 师:我们在学习词语时重点分析了哪个词?

生:纹丝不动。(师板书:纹丝不动)

师:这部分围绕“纹丝不动”,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展示的?

生1:距离相隔六十米,居高临下。

生2:不但可以??还可以??甚至?? 生3:邱少云“厚厚的茅草”“几乎找不到”??(师板书:六十米 居高临下)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讲答案找的比较全面,在比较难的地方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找课文的句子或者关键词)

四、巩固提升

①学习第4~6自然段

师:请你们分小组自学,小组内回答火如何烧到邱少云身上?火能扑灭么?为什么?(生快速浏览第4~6自然段,教师给出5分钟时间,随堂指导小组内展开讨论自学,给予表现优秀的组加分奖励)

②学习第8自然段

师:邱少云烈火烧身时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应句子画下来。

生: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师板书:千斤巨石,一动不动)师: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你能将这种感情读出来么?(生再读,教师引导,再请其他的学生来反复地朗读)

师:邱少云和千斤巨石有什么共同点?

生1:不怕燃烧? 生2:一动不动? 生3:不发出声音。(师注意和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加深对邱少云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的精神的体会。)

师:是什么精神支持着他?(当时学生并没有回答到问题的关键,师启发用课文的句子,是一个排比句)

生: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师让学生反复的读这个句子体会情感,个人读,小组读。)

师:“一息”“一寸”“一声”说明了什么?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你就是邱少云,你来读出他的内心世界。(生反复的读,师展开小组比赛)

③学习第7自然段

师: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作为邱少云的战友,作者是怎么样想的?(全班齐读,小组讨论)体会当时“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

生:担心—矛盾—期盼—痛苦

(师边讲解边让生读,体会课文朗读的抑扬顿挫。)

师:从这段“我”的心理变化中能体会出什么?为什么着重描写?

生:关心焦虑痛苦,从作者的内心来突出邱少云的伟大。

④学习9,10自然段

(师板书两个“才”的句子,全班齐读,比较两个“才”的不同)

生:时间的长短,内心的感受

师:作者忘不了的仅仅只是那一天么?还忘不了什么?

生:邱少云的精神永训存于心。

师:你最想对邱少云说什么?写下来,下节课汇报。

评课:

优点: 1.在导入部分,教师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直接通过简介抗美援朝战争背景资料来导入新

课,让学生齐读课题,初步感受课文。小组读课文的方式避免了全班齐读课文时拖沓的感觉,而且通过满足小学生比赛的心理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有详有略,课文的1,3~6自然段是可以略讲的,教师采取让

小组自学的方式,教师给出题目纲领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也加快了课堂的进程,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讲解课文的重点难点。而重点部分第7,8自然段通过抓关键词反复的读来感悟情感。

3.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讲授方法。第2自然段的讲解方式很简洁明了,让学生找到核心词

语“纹丝不动”来通过用这个词来发散的寻找信息点,像一张蛛网一样的知识结构,给予了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第7,8自然段,教师每一句都很详细的分析,并且带动全班同学参与到读书中来,个人读小组读,不断鼓励学生站起来读,表扬的方式很新颖,比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读书的声音又洪亮又清晰!”“刚才***读的很好,但是我相信还有人能超过他,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而对于不发言举手的小组,教师说“平时你们组回答问题十分的准确,我相信读好这一段也不在话下,大家掌声鼓励鼓励他们!”通过这些鼓舞人心的课堂用语,整个教室氛围十分的热烈。

4.教师的应变能力也很出色。课堂上会出现提问比较难,学生无人回答的情况,教师会及

时调整战略,通过让学生在书本定位答案的大概位置,教师引导学生去找句子划关键词,再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由发言对邱少云想说的话,因为课堂时间关系,教师将这个环节布置为家庭作业,并于下次练习课的时候让学生发言,也给了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提高了发言内容的质量。

不足之处:

1.课堂的教学方式仍然显得有些单一,从整堂课的教学方法来说是讲授法为主,小组讨论法为辅,并没有完全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观察,在课堂的后期,学生处于懒惰性显露的阶段,教师的讲课方式显然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我建议在课堂之中可以穿插一些竞赛类 的语文小游戏,或者通过朗读看图片听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第二次思考。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点显得操之过急,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只用了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很多重点语句没有画出来,虽然之后教师进行了弥补,但是会有打乱课堂,混淆学生思维的可能性。所以我建议教师可以适当的删减一些自己的穿插话语,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方面。

3.本堂课充分的让学生进行了朗读的训练,也达到了“以读学文”的目的。但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给予的朗读技能的指导有些缺乏,很多学生读的并不理想,而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表扬而不指出他的缺点,怎样才能读得更好。使得很多学生只会站起来读但读的并没有效果。我认为像《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种红色课文,必须要以读为主,并且要指导学生怎样读的有感情生动,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读好了,读准了,读出感情了,才能真正的理解课文。

篇八:2012语文公开课评课稿陈英 2012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金秋十月,我校2012年语文公开课教学研讨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开展得如火如荼,经过三个星期的听、评课,此项活动圆满结束。我对此次活动的开展感悟很深,受益颇丰。说评课,我感觉似乎有点班门弄虎,因为我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还需要从老师们身上取长补短。听完15节课后,我把自己的几点初浅的体会说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这次活动给我和听课的老师们的感受是:感动和希望。各上课教师在新理念新课程呼唤中产生了新课堂,使这次展示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次展示课,老师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作秀,让人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地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爱。如黄荣敏老师的课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真实。她在导入课题采用了谜语导入法;“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着个白胖子。”谜语的导入一下子唤起学生对花生的整体感知,既而出示课件介绍花生的另外两种名称,“知道为什么叫落花生吗?”随即课件出示落花生名字的由来。新课伊始,学生对花生和落花生这两个概念了解得一清二楚。这样的课题导入真实而有效。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课都真实有效,学生就不会由课题而偏离我们的预设目标,因为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课,不是欣赏课,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透过文字,理解文字后面的内容。不过,在导入课题时,如果黄老师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花生的外表,知道花生其实并不美,建立起这个初步印象后,后面的讲解就容易得多。

何蓉老师的课让我如沐春风,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领会文章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何老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具大家风范。何老师的课还有更让人感动得地方,那就是她对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初读完课文,解决一些难题后,何老师对全班说,“第一遍读书,同学们就有了这么多的收获,把掌声送给自己。”我看到了,学生为自己热情鼓掌,这样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我想此时孩子们该有多么高兴啊!因为他们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无疑都充满了成就感,更充满了对知识的进一步渴求。更让人赏心悦目的是何老师对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课文总结时老师边讲解一边擦去板书“鸟儿飞走了,灯火熄灭了??”富有新意,随即课件出 示拓展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听了谢世娟老师的《四季》,我感受也很深,本堂课,老师牢牢抓住课堂重点,将识字作为课堂的重点,整堂课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在练习读文的教学环节,谢老师让学生戴头饰表演读文,谢老师亲切的语言,优美的肢体语言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为学生”在这十五节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教学课堂,老师们在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扎实而有效。当然,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进人意的地方:

1、大多数老师都有超时、拖堂的现象。诚然,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可能像编排电视剧一样做到分秒不差,因为教学过程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善于思考的人,我们的教学设计只能是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下这些活生生的善于思考的“人”,由于思维、智力水平、知识的侧重等因素的不同,他们会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带向暂时的轨道偏离,问题也就出现了,出入一些时间也就再正常不过了。我记得在听全省语文优质课观摩课时,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 “在教学过程之中,没有找准教学内容的核心,和对一些问题的反复来回,是造成超时、拖堂的主要原因”,仔细一反思,的确是这样。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切入点没有找准,有时几乎是让课堂“任其发展”,对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者简单得不可再简单的问题反复的问、答等等,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2、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读”在语文课堂也越来越“热”,此次活动,比以前的多分析、少阅读的情形是一大进步,但读的形式多了,深度却没有了,如有的课堂为读而读,朗读无目的:读悟分家,多读少思考等。

3、教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泛泛讲解,而成为学生的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不容忽视,在学生理解肤浅出,思维矛盾处,理解偏差处,教师应及时给与点拨引导。例如,大多数老师指名朗读后,然后让学生互评,学生不知该怎样评价,只能说:读得大声,有一点点感情。“有一点点没有读好”,“还有一点感情没有读出来”这样的评价就显得很苍白。我认为此时教师应该指导,什么地方,哪个词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千万不要一句读得不好就让下一个学生来读,这样既没有解决没有读好的问题,同时也给没有读

好的学生一个很深的打击,我想下一次他们可能没有勇气和欲望想站起来当着全班同学朗读了。因此,我认为,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是一种帮助,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4、课堂上师生之间应体现民主、平等才能营造和谐气氛。纵观这次的语文课堂,有的课堂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没有批评,有的只是教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学生因此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你读得真好,小朋友们都想来试一试,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一句话拉近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读错时,我们不应该一句读错了,谁来帮帮他,而应老师范读一遍,立即对那个学生说“我相信你会读好这个字的,再来一遍,好吗?”一句鼓励的话,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里,以后不会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胆怯,影响今后的课堂表现。本次语文课堂不乏出现类似以上的情形,大多数老师没有耐心引导,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往前赶课,忽略了类似的指导和鼓励,有的教师一见学生不回答问题,或者回答不上来就着急,有时会说“你们今天是怎么了,怎么都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呀?”殊不知欲速则不达,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要切记多鼓励少批评甚至达到不批评,这样你的课堂才会有学生和你很好的互动。

以上这些是我结合这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谈的几点初浅的体会,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们的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篇九:语文识字课评课稿

一(7)班语文下册《识字四》的评课稿

今天江老师为我们展示《识字4》的精彩演绎,江老师的这堂课,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状态,不知不觉地就认识了这么多字,这就是我们所期望能够在识字课堂中达到的效果。识字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导入。

出示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同时让孩子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哪些小动物,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可爱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激起了孩子们认识新朋友的欲望,同时也激起了孩子学习新课的兴趣,这是老师的精心设计,老师的智慧点燃了学生的智慧。

二、运用看图识字,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识字。

古语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江老师在这堂课里,能很好的运用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进行识字。

三、识字教学恰当运用多种方式。

《识字四》中要求会认有十四个,根据要认的字的特点,把它分成两个板块来学习。

江老师在教学“蜻、蜓、蚯、蚓、蝌、蚪”等几个动物的名字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这时,把这些字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特点。

四、从文本出发,回归文本。“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是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法。江老师从课文出发,将词语单独提出学习,并且最终还是回归文本。通过“自由读—赛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兴趣昂然地投入“识字”这一活动中,在这个识字活动中,学生们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李老师声情并茂,语言轻切,姿体语言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也比较丰富,并且有多种形式的表扬与鼓励。教师评价语对学生的积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也对学生 的回答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总体来说,这堂课还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也有一些小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不完整,老师没有强调;学生把“yin”说成后鼻音,老师没有及时更正;“yun”是整体认读音节,但学生进行了拼读,老师没有及时更正。这些可能都是老师的大意,但是,作为小学语文的基础教学,是不能出现这样的错误的。

一(1)班语文下册《识字三》评课稿

今天上午,我很荣幸听了李丽芳老师的一堂识字课,感觉非常好。“识字3”这一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与大自然有关,语言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这节课,李老师根据贴近学生生活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愉快积极的学习状态里,在读中学习,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生字,下面我就说说自己对这节课的听后感。

首先李老师以和同学们进行对对子的游戏导入新课,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摸得找的东西。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一步步认识字音,再在情境中接触字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所见,运用他们已熟知的语言材料,认识词语,这样的安排效果上达到了事半功倍。

最后,李老师在教学识字过程中非常重视识字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记,如通过象形字“雨”、“树”的演变过程,让 学生发现“霜、雪、雾雨有关,“李、杨、桃、柳”则跟树木有关,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还准备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包装盒让学生识字,巩固所学。

总之,低年级识字量多,难度大,如果教师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点燃学生识字的“火焰”,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和汉字交朋友,常见面,枯燥的识字也变得津津有味了。李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识字教学的新理念,为我们的识字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

评课人:赵梅芳 2012、3、14 篇十:小学语文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心得体会(2014—2015学年一学期)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他们给了我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我捧着沉甸甸的收获,心情也被感动着。每逢讲评课,附小的老师们都毫不敷衍,有什么说什么,真诚的指出你的不足,意见中肯实在,这种严谨求实的教风一直延续传承着,激励着一批批年轻教师的成长。

这次通过自己讲课,聆听不同年级语文老师讲课以及评课,收获良多,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1.要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吃透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把学生不易理解的字词,放在熟悉的课文中去理解;遇到重点词句要让学生用不同记号标明,比如:动词用点标记、中心词用三角标记中心句用双横线标记,以方便学生课下记忆。2.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答案,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感情、道理,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让读课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的予以纠正。

3.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艺术魅力。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种艺术,谁能将他演绎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课堂上要用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的语言也要简洁、准确,避免一个问题多个问法;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善于运用多种鼓励性的语言及时进行评价,比如:“你真会读课文,”老师还想听、“你们肯定比老师读的好”、“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读书的兴趣;另外,板书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写孩子的语言。

这次讲课、听课及评课活动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篇:语文听课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徐银花

开学以来,我听了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顾汉吕、祁燕、周丽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课堂问题设置巧妙,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情感;师生互动积极有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德育渗透如细雨润物无声;注重过程方法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推敲揣摩品味;在拓展教学方面更是趣味横生,恰当新颖,很好地加深了对文本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板书涵盖了文本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并有艺术之美感。

杜主任的课有许多光彩之处,最突出的是他本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并将其表现在了课堂的许多方面。尤其是教学语言注重文学性,词汇丰富,文采飞扬,语调语气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我要向他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口耳相传之间掌握并运用丰富的汉语词汇,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作文之中。

严主任对文本的解读非常深刻,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到位。在读中悟,悟中读,跳出来,走进去的读书方法也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感官的愉悦上,而是达到了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因此,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时展示给我们的已经超越了初一学生普遍的那些稚嫩表达,而是让听课老师也啧啧称赞的精彩解读。另外多媒体的使用没有舍本逐末,只有非常精炼的四句话的方法点拨。

陈怀龙老师的课设计新颖,让学生用记者访问的形式学习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性很高。陈老师在穿插有关背景资料诗人成就诗词知识等适时适度,似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这也与他肚里有文章,胸中有点墨有关。

冒爱玉老师教学注重对文本内容情感的分析挖掘,培养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表述概括的能力等等。这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水平提高都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程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张建华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卢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孙茂洲老师对教材的取舍方面有勇有谋,他的课堂既显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高效,尤其是让学生续写《安恩和奶牛》的结尾,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周迎年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表达能力强,语气语调富有激情。课堂上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诵读和品读文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周丽娟老师讲课有激情,善于带动学生,有个人魅力。结构严谨合理,过渡自然,全课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之感。重点突出,大多数问题设计简单易答巧妙,学生学起来轻松好懂。学生答题能力强,可以说这与老师平时的潜移默化分不开。她的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基本功深厚,容量虽大但节奏适宜。顾汉吕老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教学环节衔接流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教学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整堂课情知交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亮点是说不完的,那就打住。下面说说我个人的收获:

第一、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语言要有文采,能打动学生,教学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众多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第三、课堂上要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反复诵读,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第四、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应有的书面表达,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第五、多媒体(或者课件)的利用与处理,不宜太庞杂、太细化、太执着,宜精练、适用、有效,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如果执着预设的课件,一会影响课堂的流畅性;二会淡化生本对话,导致学生与文本对话效果的弱化,如果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抒写缺憾美的地方;教师,则是创设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责任人。是的,没有遗憾也就没有回味,也就不会有跌宕的精彩,雨后的彩虹。那我们就不谈遗憾,不怕遗憾,而让遗憾成为我们闪亮以后的铺陈和蓄势。

第三篇:语文听课评课常用语(推荐)

语文评课:

1、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2、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3、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

4、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5、通过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

6、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7、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组织教学的能力很强,是一位素质较高的教师。

8、教学思路清晰,开课时教师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9、文本与情感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真实,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进入了课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进行了情感双方的内心体验,进入了课文丰富的感情世界。

10、运用课件创设识字,朗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感情朗读的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并扎实有效;理解词语的方式灵活多样。

11、善于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分角色朗读也是一大亮点,指名让学生上台朗读,其他学生当评委,注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这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13、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 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14、抓住了本年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学法与写法上注重了指导,把课文当作了写作的范例,教学落实、清晰。教学过程平实,虽然不精彩,但很扎实。

15、以读为纽带,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为后面的说、写打下基础。但读的形式主要是以齐读为主,显得有些比较单调。

16、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弄清楚每一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17、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18、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19、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0、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1、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

22、创设愉快环境,和谐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非常轻松。

23、小小的探索意在激发学生研究文章的兴趣。

24、引导初读,渐渐深入,教师精心设计,符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5、由整体感知,品味课文,研读课文。

26、以读为主线,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探究。教师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27、以活动形式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把口语交际的方法引到阅读教学中去。

28、展开想象,让学生自由说说。并且设计活动性作业,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29、设计基础性作业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传统教学和发展性研究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自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体验。30、以“演”入情境。朗读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

3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表演能很快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人物。

32、教师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凭借教材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真正、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愿意、主动和别人交流的习惯。

33、教师创造的良好情境,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不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

34、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做得很好,学生应该自己做的事能交给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不包办代替,把课堂交给学生。

35、在本课的教学中教者没有过多分析,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到了自 己感受比较深刻,比较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通过交流加深印象,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6、教师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指导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背一两部分,积累词句。

37、安排小导游活动,进行迁移训练,促进学生积累内化语言。整节课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有活力。

38、情境营造,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教者较好的利用多媒体营造情景,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调动了学习

39、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指导朗读,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0、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42、整个教学过程立足课文本身,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方式,边读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变机械地读字为开动脑筋地读文。

43、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贯通。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而是有机的结合课外知识,从而也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44、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也推动了教学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 在朗读中有所学,在思考中有所学,更好地接受知识。

45、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人文熏陶。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

46、教师和学生有一种心灵上的沟通,通过平等的交往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受到鼓励、赞赏,使思维更加活跃,增强语文的学习积极性。

47、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中间,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充满师生平等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宽容、信任和民主。

48、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倡导自主学习。老师注重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述自己见解,不强求学生按自己的意思表达,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49、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通过学生的情绪体验来展现不同的心理感受。

50、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1、体验了课文的内含,又让学生在课文原有材料基础上进行拓展,使得生成与发掘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使得教材内容和体现的内含在课堂上得以延伸,使得课堂教学的功能出现了倍增效应。

5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的学习转变为个性主动参与探究、参与创造、参与发现的过程。

53、对学生评价标准的改变,注重发展与提高。

54、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55、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56、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

57、这位老师发挥了朗读体会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件的泛读,强调了字词音韵的把握与情感的渲染。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58、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59、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让 学生做做小科学找出大自然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浏 览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做做小诗人、小作家,从而养 他们的转化能力与体验力。

60、简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而且思路清晰。

61、教学手段多样化,整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62、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63、识字讲方法,词语理解生活化。64、整个识字过程,始终注重儿童中心。

6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表演体验,这时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动态发展的。66、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词语,而且让学生回到文本再一次感情朗读,增强体会。

第四篇:语文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语文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一、听课

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

1、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非智力因素等

2、要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要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4、要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随想是一种感悟、灵感,在一定时间独有的认识,是工作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2.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

(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三、评课

(一)评论什么:

一般评课三标准:教态自然,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板书好。太表面化了。我认为公开课要评论教学设计(按某种“计”来设立有关项目。

计:理念、追求。设立:

主观选择。

项目:哪些项目基础上的具体内容选择)。

教学设计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内在的逻辑规律和理论追求。

评课有四个层面:

第一,是一种什么样的设计思路,哪儿是起点:指向什么终点。走的一条什么教学路线。第二,这种教学设计思路成功与否。

第三,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什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

第四,这种教学思想本身是不是正确的,先进的。

现在评课往往“好,很好,太好了”:教态自然,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板书好。太表面化了。该如何评论,举例如下:

创新教育现场研讨会。

----一堂物理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先通过讨论理解某个定律,再用实验证明这个定律。然后再举例说明这一定律的运用。然后总结这一定律的运用基本规律。最后作拓展性综合性练习。定律----运用。理论----实践。书本----生活。

----这种设计思路的关键是理论解释的正确性,运用这条定律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在这两点上都达到了要求,都是好的。

----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一条演绎的认识路线,是知识教学、接受性学习的经典的思路。基本方法是演绎。

-----但这种教学思想是陈旧的,至少没有体现会议的主题:创新教学。

创新教学的认知路线是:事实----理论----运用。

步骤:应该是观察和实验----分析与总结----问题与解决。基本方法是归纳。

李海林评课:这位老师走的是从定律----运用、从理论----实践、从书本----生活。这条路走得好,走得很成熟、很成功(看见该教师脸上笑嘻嘻),这套路子最适合教知识,他的主要学习目的是接受性学习,但作为创新性教学,他应该走的路子恰好相反,应该是通过方法和实践抓住事实,通过分析和总结抓住理论,通过理论把问题解决,他走得恰好相反,因此常规性地看,传统立场的看,好课。从会议主题来看,从现代教学理念来看,也许不能算一堂最好的课(该老师的脸色慢慢地凝结下来)。

(二)评价标准

不外乎教学难点抓得是否准确、教学容量是否恰当、普通话是否标准、形成性评价是否及时。都对,但不够透彻。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对关系处理得如何为出发点来评一堂课。

1、目标与方法

目标对不对,方法运用熟练不熟练,完整不完整。最主要的是目标与方法是否统一。举例:《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体验、感受课文的意境和语言的表现力。

方法和步骤: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探究、交流与讨论。

第一:目标是对的。

第二:方法是不熟练的,不完整的。简单的。

第三:目标和方法是没有统一的。

上网查阅资料,是解决知不知的问题,资料的作用是体验和感受吗?资料的作用是提供背景和参考的,对体验和感受是次要的。体验和感受的直接对象是文本。如果你要以体验、感受课文的意境为目标,你一上来就要紧紧抓住文本,把它拥入怀里,这才。

探究:解决懂不懂,是指向思维的,未知。探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现在要体验、感受课文的意境和语言的表现力,不是知不知的问题,是有没有体验和感受的问题。是接触没有接触文本,接触以后是不是可以披文入情的问题。要探究没实际意义。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一种倾向--伪讨论,动不动就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最后演变为辩论,讨论好不好不管,但你为什么需要讨论,你要讨论干什么?讨论是一种教学方式,不是所有的讨论都体现了主体性,伪讨论就恰好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交流与讨论:主要是互相启发,认识对照。对于体验和感受来说,感性的心理过程来说,关键不是听别人的,而是自己与文本对象的亲密度。

体验、感悟文章的意境最好的办法是诵读、想像、揣摩、涵泳。

2、目标与内容

第一,目标定得对不对。标准:目标体系、教材内容。学生认知规律。

第二,内容本身是否准确、深度是否恰当。(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

第三,目标与内容的统一。(最主要)

浙江一位老师的案例:

《项链》目标:理解小说情节的深刻含义。

带领学生讨论3个问题,最关键的问题,讨论了整整25分钟,问题如下:

“假如项链没有丢,假如项链丢而复得,结果会怎样”

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个学生“创造”了以下情节: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便萌发了复仇的心理,先是雇私人侦探找了丈夫路瓦栽的不是并与之离了婚,然后是充当佛来思节家的第三者,十年之后,小说中她与佛来思节夫人的见面自然是掉了个儿。老师评价是:真有想象力。

李海林评课:“假如项链没有丢,假如项链丢而复得,结果会怎样“这个问题和“理解小说情节的深刻含义”有什么关系?除了我们作为传奇放在小报上读,有点刺激性以外,什么意义都没有。莫泊桑这个小说家,这个世界著名小说家之王,就是为了搞点刺激性的情节给你们,《项链》是以情节的曲折著称呢,还是深刻的人文关怀?他揭示了人的一生中什么最宝贵?是青春。一个女人想戴条项链,去跳跳舞,这有什么不对?一点都没有不对,问题是当你拿戴条项链去跳跳舞、得到别人艳羡的眼光和你一生的青春比,哪个更重要?当然青春更重要。可她偏偏为了这些东西失去自己的青春,读后令人可怜,叹惋,深思。这和你的丢而复得不复得有什么关系?你的目的是理解小说情节的深刻含义,当你却把学生导向对情节传奇色彩的关注,目标和内容脱节。

2、《荷花淀》:

教学目的是领会这篇小说特有的审美风格。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群妇女?”问题没错,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领会这篇小说特有的审美风格。孙犁,他写小说的艺术风格是轻柔、愉快、轻松,他不愿意写得紧张,不愿意写得,所以写到女人。可讨论的结果是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连女人也上了战场,可见齐心协力、同仇敌忾、抗战必胜。这是社会历史背景,与我们领会孙犁小说的轻柔、优美的审美风格有什么关系?内容和目标脱节。

例3《愚公移山》,目标是领会寓言的表现方法,初步掌握寓言的阅读方法。

该老师先串讲一遍,然后讨论“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还比如有的学生学了《愚公移山》后批评“愚公”没有经济头脑,没有效率观念,学了《南郭先生》(讽刺小品。不学无术)后赞扬他有“参与意识”,“善于抓时机,有胆识”,而最后“激流勇退,毅然地离开乐队让贤的做法实在令人赞赏”。目标和内容脱节。

4、鹬蚌相争。

学生提问:夹住你的嘴不放,怎么会说话呢?

这不就是新课程提倡的生成性资源吗?小组讨论。给编辑写信。上网查资料。

这个问题是语文问题吗?夹住了能不能说话。动物能不能说话。寓言能不能写动物说话。为什么要讨论呢?讨论的目的是分清是非。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是为了分清这个是非吗? 评课就要把这些荒谬之处指出来。

3、内容与方法

第一,内容本身是否准确,深度恰当。

第二,方法本身熟练不熟练,完整不完整

第三,内容与方法是否统一(方法是由内容决定的,解决的问题恰好是内容)

1、《祝福》教学内容:祥林嫂人物分析。《祝福》是内视小说。写内部世界,描写人物的内部世界,描写思想心理文化状态;不是社会小说。《祝福〉采用倒叙,一上来就把祥林嫂的灵魂摆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直逼祥林嫂的灵魂,小说一上来就采用了第一人称,中间换第三人称,最后回到第一人称,为什么?内视小说,分析祥林嫂这个任务,其实就是分析她的内部世界,更深刻的是分析祥林嫂的思想、心理文化状态

有一位名师,设计了一堂“祥林嫂案审”。一上课,老师满脸的严肃,煞有介事地说:“昨天晚上,在一个古镇的郊外,公安人员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年龄大约四五十岁,身上未见刀枪痕迹,为了查明死者的身份、死因及凶手,我已派出三个调查组分别到鲁四老爷家、贺老六家和卫老婆子家进行调查,要求迅速侦破此案,现在就请三个调查组汇报各自调查的案情。”接下来几个学生先后发言,述说祥林嫂不幸的身世,最后共同认定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是鲁四老爷、卫老婆子,还有鲁镇的人。下课时老师赞扬这几位同学办案迅速准确,有侦破天才,将来可以做一个出色的侦探。

他使用的方法是案审、法庭调查。案审,解决什么问题?弄清事实,分清责任。可祥林嫂之

死是由于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导致她思想崩溃、内心痛苦而死。这与法庭调查是风马牛不相及。

2、项脊轩演戏。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 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 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 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有一次到某校听课执教者上的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教学进行到第三段时,老师先找两位女同学站起来表演,一位扮演老妪,一位扮演归有光的母亲,老师还嫌学生表演不到家,就亲自参加表演,结果引来更大的笑声。项脊轩志写深切怀念母亲、妻子,写得很深情,很凄苦。滑稽的表演是对这一内容的破坏。

3、孔乙己告状。

教学内容是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格的内涵。关键是体验小说的情感基调,由调侃、微讽转向同情。情境想像、心理体验。关于孔乙己该不该打,与小说整体没有关系。

孔乙己是个可怜的人。被赵四爷打折了腿。孔乙己告状。法官、律师、原告、被告、写状子,写辩护。

以告状来教学的目的是辩明是非。对于我们理解孔乙己悲剧性格的内涵无关。这种设计叫无事生非。

这三个标准,相当于三个显微镜,相当于三把手术刀,能够看到很多课例的矛盾。

第五篇:语文听课评课活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濮阳县第五实验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活动

2017-11-02 张述鹤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濮阳县第五实验小学开展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活动。

刘玉华校长召开工作会议,要求每位语文老师积极参与,精心准备,突出亮点,展现最优秀的课堂。王淑珍校长、曹凤霞主任、戴瑞珍主任深入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集中听课、评课,帮助各位教师取得更好的专业成长。

各位语文教师在活动中各显其能,彰显了濮阳县第五实验小学教师的活力与风采。

张晓丽老师在讲授《坐井观天》时,利用精致的课件和板书设计,带给学生直观性的视觉效果,为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先强化字词的认识,然后加强反问句、对话次数等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升华理解,层层递进,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明白了“出去看看,拓宽视野”的重要性。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张述鹤老师通过范读开始了授课,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教授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带给学生良好的朗读体验,给师生们带来了生动的一课。

张红丽老师在讲授《慈母情深》一课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发现母亲工作环境的嘈杂和艰难,对比母亲拿钱时的动作,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我”的无私的爱。课程结尾通过感人的《跪羊图》视频,升华情感,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亲”浓浓的爱。

李青丽老师教授《玲玲的画》一课时,采用“人物先行”的方法,通过分析关键词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玲玲行为背后的含义,明白只要善于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育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着急,只要积极动脑筋,总会找到办法解决难题,给学生带来成长的体验。

李春丽老师用智慧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青山不老》一课,带领学生们在发现“青山不老”的奇迹的基础上,体会晋西北环境的恶劣,老人生存环境的孤单与辛苦,感受到成功背后的艰辛。让学生领悟到哪怕环境多么艰苦,依然可以用坚持换来人生的“奇迹”。

王红丽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用幽默与哲理性的语言贯穿课堂,既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发现地球的可爱与美好;又让学生们深思,在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隐患,给地球带来了破坏,明白地球的“易碎”,懂得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马志宏老师在讲解《松鼠》这篇略读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让学生在读与思、在交流的碰撞中领悟文章的精粹。最后通过小组汇报交流,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为以后得写作打下基础。

李付银老师的授课内容是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李老师采用先朗读再感悟,再朗读加深感悟的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童话的美好。正是源于李老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视,坚持每篇课文让学生听名家朗读音频,让课堂上的朗读成为了一大亮点。

付献荣老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带来了童话故事《去年的树》,整节课气氛热烈,通过学生之间的朗读小比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朗读的更准确更富有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插入写作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李爱平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在讲授《我不能失信》时,课堂掌控能力极好,合理安排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深入浅出,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在授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鸽子”的美丽,明白小宋庆龄坚守承诺的难能可贵,让学生们懂得无论面对怎样的情况。都要做到“不能失信”。

楚锡霞老师在讲授《风筝》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于较难的词语,鼓励学生上台表演,以活泼有趣的方式解决难题。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感,以充沛的激情参与课堂,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的乐趣。

本次听评课活动,在全体语文教师的积极参与,在王校长、曹主任、戴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圆满结束。每位语文老师都有满满的收获,既展示了自身的优点,又从同事的身上发现不足,取长补短。同时,又在王校长、曹主任、戴主任指导下,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努力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前进的路上,因为有良师益友相伴,全体语文老师将会以最坚定的步伐,踏实地迈向辉煌的明天。

下载小学语文听课评课稿(共10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听课评课稿(共10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课堂听课评课稿

    小学英语课堂听课评课稿蒋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小学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

    小学听课评课制度

    朱庄实验小学听课评课制度 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上课、听课、评课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一......

    小学听课评课总结

    赵葛寨中心小学听课评课总结 一学期来,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以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思路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学校教研工作重......

    小学听课评课制度

    石门小学听课评课制度听课、评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一种直接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研究及评价的教育科研方法。通过听......

    如何听课和评课

    如何听课和评课 时间:2014年3月14日 地点:阶梯教室主讲:温淑兰 课时:3课时 一、如何听课 听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活动、研......

    听课评课稿(定稿)

    听课评课稿今天上午xx矿务局工学院来校听课,希望听数学和语文课。于是我们安排了赵WD上数学课,WD上语文课。第一节是赵WD的数学课。听完之后,矿务局工学院的高院长说:“这是我这......

    听课评课

    同科异构听课评课 王老师的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堂课以任务型教学方式展开,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获......

    听课评课

    怎样进行评课 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说服是一种技巧,说服是一种智慧。善于说服别人,首先应善于说服自己。充分尊重别人,是说服别人的心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