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鱼水情,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人民鱼水情,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人民鱼水情,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在摄影记者的记录下,周总理的形象被定格在一幕幕被群众环绕的身影中。他亲切地笑着,但却难以掩饰心中的沉痛,他握起老百姓的手,身上背负的便是国计民生的重担。看完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周总理始终心系百姓、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幕幕,让人潸然泪下。最近,第二批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身为一名驻村的大学生村官,我曾经很不屑地说“我们还哪里用得着专门走群众路线?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群众”,事实上我只知我身在基层,却看不透许多事情,我不明白明明利好的政策,村民却不满意,明明按规章办事,村民却骂骂咧咧,事实上是我没有真正站在村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从电影中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一树槐叶探察民生。一路的奔波劳顿,周总理不顾在车上好好休息,却注意到了路边的槐树,“这里的叶子不多了,哪里去了?”简简单单的一句问话,道出了周总理敏锐的洞察力。为了不让总理堵心,村主任善意地回答都让羊吃了,却让天真的小女孩连弟无意间说出了实情,“槐树榆树上的叶子俺奶俺娘都喜欢吃,说甜”,什么都瞒不过总理的眼睛,他知道一定是政策出了问题,让人民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来调查、完善,用他的一双慧眼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群众路线是一碗拽面蕴育民情。连弟奶奶卖掉了自己的寿材,就为了给总理亲自做一碗拽面,总理拒绝了伯延公社食堂给他做的红烧肉,却二话不说将这一碗拽面吃的干干净净,他对夫人说“不吃,老人家今后的生活不会快乐”,他不仅吃了面,还出钱把寿材悄悄赎回来,安排人在自己离开伯延后再送还老人家。他如此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每个底层百姓的主体愿望和生命尊严感,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群众路线是一双布鞋撑起民意。周总理去看望给乡村夜校上课的汪老师,一眼就发现老师赤着脚踩在冰凉的泥地上,当即俯下身子给汪老师穿鞋,汪老师因为站得太久导致脚部浮肿穿不进鞋,总理便派人送了一双新的合脚的布鞋。这一双布鞋换来的是老师对于教育的使命感,是孩子们对于读书的责任感,当听到孩子们说“我以后再也不逃学了”,总理深锁的眉头在这一刻终于舒展开来。给汪老师穿鞋的举动是一个总理对培养国家栋梁的辛勤园丁们表示出的极大的尊重,正是因为总理把人民当朋友、当亲人,用心地关怀,才赢来伯言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深刻爱戴。群众路线是一出落子戏唱颂民心。影片中周总理听伯延人民唱了三次落子戏,第一次坐在炕头听连地奶奶唱戏,回忆当年刘邓大军的艰难历程,周总理与老区人民心连心;第二次看人民为他表演的落子戏,因为吃不饱饭,群众表演没力气,一出端花被改成几个人端,他亲切地称之为新颖。第三次是他不忍心看大家表演受累提出要休息,被称为“落后份子”的胜德男扮女装为他唱了一出“小过年”,歌词中总理听出了深意,听出了民心,禁不住驻足鼓掌。周总理的真诚质朴、善良谦和、平实亲切,消除了与大家的心理距离,凸显出周总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而在人民之中的人性光辉。得民心者得天下,总理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是纠正一切疏远群众、漠视群众、脱离群众行为的良药。
一滴水具百川味,一微尘纳万千景。周总理用这短短的四个昼夜,不仅征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心,更为所有的党员干部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正是这样的群众观点让我们深受感动,一国之总理都能做到深入田间地头去调查研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2013年8月23日上午,XX省农药检定所组织50多位干部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是省农药检定所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之一。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前往XX伯延公社作考察调研,并及时调整农村政策,在四个昼夜中与当地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随后,全所职工举行了专题讨论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影片的情节,畅谈观影感受。通过观影,大家不仅看到了周恩来崇高品格和光辉人格,更在影片中学习到了诸多有用的工作方式和态度。
一是党员干部与群众的鱼水之情。片中,周总理对老百姓发自肺腑的同情、吃连弟奶做的拽面、嘱咐秘书把棺材钱给送回去等情节,百姓对周总理、毛主席的那份深厚的感情,非常打动人,这对我们当前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很多同志感慨我们现在与群众的关系肯定没有以前融洽,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到位,应该改善我们的工作作风。如果不能沉到基层,掌握最新、最真实的现实情况,又怎么能为基层职工做好服务。
二是领导干部听真话难。就我们所来说,平时的工作关系着的是千百万的农户,农产品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说明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现在老百姓要讲真话,官员要虚心去听真话更难,敢说真话、办真事,这是一个很重大的现实问题。在片中可以看到,如果不是周总理耐心、细致的工作,是搜集不到真实信息的。这要求我们在当下的工作中要更细致、更深入,通过积极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启发,真正的掌握群众诉求。
三是及时纠正错误。片中,在四个昼夜的调研后,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了情况,及时促成了农村政策的调整,让伯延成为第一个解除大锅饭的公社。可见在做足调研工作的情况下,高效、正确的决策,才是尽快解决问题的助推力。我们现在的工作中,存在着文过饰非、诿过于人的情况,这要求我们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发现了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及时纠正错误的方针与政策,让群众得到实惠。人民鱼水情,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在摄影记者的记录下,周总理的形象被定格在一幕幕被群众环绕的身影中。他亲切地笑着,但却难以掩饰心中的沉痛,他握起老百姓的手,身上背负的便是国计民生的重担。看完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周总理始终心系百姓、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幕幕,让人潸然泪下。最近,第二批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身为一名驻村的大学生村官,我曾经很不屑地说“我们还哪里用得着专门走群众路线?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群众”,事实上我只知我身在基层,却看不透许多事情,我不明白明明利好的政策,村民却不满意,明明按规章办事,村民却骂骂咧咧,事实上是我没有真正站在村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从电影中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一树槐叶探察民生。一路的奔波劳顿,周总理不顾在车上好好休息,却注意到了路边的槐树,“这里的叶子不多了,哪里去了?”简简单单的一句问话,道出了周总理敏锐的洞察力。为了不让总理堵心,村主任善意地回答都让羊吃了,却让天真的小女孩连弟无意间说出了实情,“槐树榆树上的叶子俺奶俺娘都喜欢吃,说甜”,什么都瞒不过总理的眼睛,他知道一定是政策出了问题,让人民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来调查、完善,用他的一双慧眼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群众路线是一碗拽面蕴育民情。连弟奶奶卖掉了自己的寿材,就为了给总理亲自做一碗拽面,总理拒绝了伯延公社食堂给他做的红烧肉,却二话不说将这一碗拽面吃的干干净净,他对夫人说“不吃,老人家今后的生活不会快乐”,他不仅吃了面,还出钱把寿材悄悄赎回来,安排人在自己离开伯延后再送还老人家。他如此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每个底层百姓的主体愿望和生命尊严感,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群众路线是一双布鞋撑起民意。周总理去看望给乡村夜校上课的汪老师,一眼就发现老师赤着脚踩在冰凉的泥地上,当即俯下身子给汪老师穿鞋,汪老师因为站得太久导致脚部浮肿穿不进鞋,总理便派人送了一双新的合脚的布鞋。这一双布鞋换来的是老师对于教育的使命感,是孩子们对于读书的责任感,当听到孩子们说“我以后再也不逃学了”,总理深锁的眉头在这一刻终于舒展开来。给汪老师穿鞋的举动是一个总理对培养国家栋梁的辛勤园丁们表示出的极大的尊重,正是因为总理把人民当朋友、当亲人,用心地关怀,才赢来伯言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深刻爱戴。群众路线是一出落子戏唱颂民心。影片中周总理听伯延人民唱了三次落子戏,第一次坐在炕头听连地奶奶唱戏,回忆当年刘邓大军的艰难历程,周总理与老区人民心连心;第二次看人民为他表演的落子戏,因为吃不饱饭,群众表演没力气,一出端花被改成几个人端,他亲切地称之为新颖。第三次是他不忍心看大家表演受累提出要休息,被称为“落后份子”的胜德男扮女装为他唱了一出“小过年”,歌词中总理听出了深意,听出了民心,禁不住驻足鼓掌。周总理的真诚质朴、善良谦和、平实亲切,消除了与大家的心理距离,凸显出周总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而在人民之中的人性光辉。得民心者得天下,总理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是纠正一切疏远群众、漠视群众、脱离群众行为的良药。
一滴水具百川味,一微尘纳万千景。周总理用这短短的四个昼夜,不仅征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心,更为所有的党员干部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正是这样的群众观点让我们深受感动,一国之总理都能做到深入田间地头去调查研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始终处在激动中,细节之处,眼眶发热。一部主旋律影片,有如此强烈的精神感染力量,让人意外,堪称近年来重大题材创作的新突破。
影片以领袖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为精神切入点,紧紧抓住周恩来通过调查研究后决定停办公社大食堂,以解决群众挨饿问题为中心叙事线索,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中央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导致三年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央领导同志几乎全部出动,分路赴农村调查,在多路调查的基础上作出了停办公社食堂的决定,全片在确保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围绕着领袖和人民的关系来营造故事,围绕着真话与假话、好与更好之间设置矛盾与悬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在被深深吸引感染中已分不清,也不想再去分清哪些是历史真实,哪些是艺术虚构。特别是结尾处随行记者拍摄“定格”手法的使用,更有效地强化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艺术震撼力。
老区人民国家主人翁精神的照亮了全片,从一个独特视角唱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XX省武XX县伯延镇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伯延人民作出了卓绝贡献和伟大牺牲,他们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伯延人民深入骨髓的国家主人公精神的新发现是:所谓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是即使在党的决策出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地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和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当周恩来带队到这里搞调查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公社主任郭凤林为掩盖真相甚至把“落后分子”关了起来,这无疑是错误的,但他激动地对大家说:“解放前咱啥苦啥罪没遭过,饿几天肚子周总理都来了,犯不上鸡一嘴、鸭一嘴地喊叫,眼下国家建设比咱这重要。”这又分明透露出他的本意是要靠自己勒紧裤带渡过难关。这不正是老区人民的国家主人公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延伸和闪光吗?从片中我们还看到,那些“落后分子”急于找总理说出伯延的真实情况,目的也是要和中央一起找出解决难题的办法,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对党的信任,相信中央一定能改正错误,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影片中连弟奶奶以当年曾给刘伯承、邓小平做过拽面为荣耀,这次宁肯卖了寿材也要让总理吃她做的拽面,这一笔更是入木三分地揭示出真正的老区精神永远是党领导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表现了困苦和灾难却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的激情。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最本质、最突出的人格特征,《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周恩来形象的塑造出人意料地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新的震撼。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对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的情景的拍摄和氛围的营造,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用真实的艺术细节去表现当时已承受很大精神压力的周恩来,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更显其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得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钱给张二廷的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连弟奶奶卖了寿材请总理吃拽面,周恩来出钱把寿材悄悄赎回来,安排人在自己离开伯延后再把寿材送还老人家。如此周到,如此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每个底层百姓的主体愿望和生命尊严感,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第二篇:观周恩来四个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周五下午我院组织党员到电影院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在邓颖超的陪同下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短短的四天四夜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给我当代共产党员做出了模范和表率。
在观看电影途中,当看到周总理带病熬夜工作,当看到周总理带头吃加了树叶的糊糊,当看到周总理冒着大雨赶到一线与乡亲们共同抢救田里的瓜苗,当周总理在群众中向老百姓认错并真切的说出让大家受苦了,当听到老百姓感动而又委屈的哭声,当„„一幕幕,一件件简单而又朴实的举动,让我不止一次的眼角湿润,感动与震撼像一道道电流击过全身。
观看电影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作为一名党员,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本宗旨。自建党以来,我党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影片中周总理为我们做了生动的诠释,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自觉置身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为群众谋取利益与幸福。
其次,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敢于说实话,讲真话,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影片中公社主任等人善意的谎言,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误导调研结果。周总理通过细心发现问题,一丝不苟的深入大街小巷了解群众真实情况,当郭凤林善意的提出让总理早点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很直接的说出:了解不到伯延的真实情况,他是不会离开的。周总理的精神和作风反映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表率。
最后,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勇于和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影片有一段很感人的镜头是周总理向人民群众道歉的场景。周总理说“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还有当总理走访到后来听到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对于弊端,总理熬夜与毛主席作了汇报,以寻求新的解决方针,对于干部的作风问题,周总理认真而又严肃的说,该教育的教育,该处分的处分,绝不马虎。周总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
第三篇: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情系民心,心系天下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六广镇中心小学
李贤淑
2014年4月14日,在学校的组织下,全体教师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当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出现在荧幕时,我不禁泪湿眼眶,那亲切的话语,可以融化冬天的笑容,看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时痛苦的表情,无一不深深牵系每位老师的心。
电影中的周恩来总理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带着病去河北伯延革命老区调研考察,当进入革命老区时,村干部们看到周总理亲切的脸庞时,都泪湿衫衫,被关押的所谓村里的“落后分子”只是看到总理的侧脸时,却开心得像孩子一般手足舞蹈,这么情系民心,心系天下的总理是多么受人拥戴!
为了表达对总理的欢迎和爱戴之情,第一天中午村支书郭凤林特意安排了“丰盛”的午饭,当周总理看到桌子上的红烧肉、鸡蛋时,他迈进门的一只脚毫不犹豫地退了回来,并让把饭菜分给群众,坚持同大家一起吃难以下噎的树叶糊糊。而当老奶奶用自己的寿材换成白面,为他做了一碗拽面时,总理看着冒着热气的拽面,感动地说:“这碗面必须吃。”他知道这是百姓对他的一份拥戴之心,这份心决不能辜负,并嘱咐随行的工作人员,用他的钱买回老奶奶的寿材,待离开村庄后再送还给老奶奶。仅仅是两顿饭,总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优秀品格。
在四天的调研工作中,周总理走街串巷,与乡亲们一起捧着稀粥吃窝头,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一起种白薯秧苗,他看着吃了拉不出屎来的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光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一场暴雨冲毁了百姓白薯秧,周总理坐在房门口,沉思的神态和深邃的目光把他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为了能调研到最真实的民情,他开导村干部说实话、办实事,但由于村干部怕增加国家负担,都刻意隐瞒了百姓的苦难,但当从“个体户”张二廷口中得知集体食堂的弊端时,部分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多吃多拿,他陷入深深的沉思中,当晚,周总理与毛主席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第二天一早,他不顾劳累,沉稳快速地来到村广播室,向大家宣布:“大食堂还要不要办下去,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从此以后,各家各户升起了炊烟,解散了食堂,老百姓重新有了吃饭的自主权。总理重民意,知民情,解民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最接地气的、最符合时代需求的现实基础。
影片反复出现深夜总理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画面,当他吃力地看着邓大姐的笔记时,不得不因为生病过后视力下降而停下来歇一歇,而总理却顾不得休息,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头,“见不得你吃苦容不下你忧愁,老百姓的事再小也要挂心头”,这句话真正阐释了总理情系民心,心系天下的情怀。
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在影片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感觉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的用生命来诠释这一宗旨,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让我深刻体会到共产党人优良纯洁的作风。
当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3个春秋,新中国也很快将要迎来65岁的华诞,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党开创了一条正确而光辉的道路,科技的发展,工业的振兴,民族的昌盛,国家的富强。虽然在这条道路上出现了很多“老虎”和“苍蝇”,他们让群众对共产党产生了很多误解,曾一度群众对党的执政失望过,但在今天,各种媒体新闻不断爆料贪污腐败、民生问题,中央查处了一桩桩打“老虎”“苍蝇”的案件,群众重新看到了公正、希望,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党敢于正视错误,敢于自我纠错,敢于清理一切分离党和群众的障碍。
在习总书记践行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而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也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作风,梳理自己在工作存在的不足,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我的教学是否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是否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我将以《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为一面镜子,真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传承求真务实的作风,不仅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也要做学生生活中朋友,保持一名党员教师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五篇: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有感
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重新审视了几个词语:沉稳、细心、大度、诚信、担当、公仆。用这几个词来形容周恩来总理肯定是不够的。他所体现的人格魅力在一部短而朴实的影片中无法尽现,但我通过这部影片看到了支撑人格魅力的两个字——群众。
历史带着我们走至今天,我们党所代表的利益、代表的方向、代表的宗旨没有变,但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淡了,血肉联系少了,群众的幸福感减了,不信任感增了。为何?在反过来看看周总理老一辈所代表的共产党人: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的义无反顾,重建年代百废待兴的建设事业,发展年代正确道路的选择。这些都是立足于“群众”而开展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而繁荣富强。
今天群众路线一如既往的被摆在重要位置,如何开展群众路线?敲敲脑袋出文章,拍拍屁股写总结能走好群众路线吗?没有周总理一样的深入群众走调研,躬身倾听真民声,去伪存真搞实践能走好群众路线吗?当然不能。只有知民之所需,行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难才能真正办出“让群众满意”的事情。
这是我所理解的一个宽泛的群众路线。而就目前所工作的岗位“政务服务”来说,可能更多人将“政务”二字放在较重的位置,而我更喜欢突出“服务”。“政务”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项,在老百姓心中,政府办理政务是义务,必须为之。而“服务”则是体现你与群众距离,是否为民所思、所想、所为的办事态度。深入群众路线,我认为政务服务中心要做的应该是在提高“政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将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新区的“服务文化”注入其中。只有一个有自身 “文化”的中心才是既有骨架又有其灵魂的存在。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观后所感:耳听八方弄清百姓需求,周全服务心怀万户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