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案例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
课题:轴对称现象
作者简介:姓名:罗娟
性别:女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黔西县谷里中学 教学理论依据:
数学教学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但是,教学知识应该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教学中,我力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猜想、验证中,探索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构建的过程。
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通过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和空间想像力。
教材以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入手,从而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轴对称现象。然后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建立“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等概念。再让学生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图案以及举例,进一步拓展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
②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法制教育:
在练习中利用国徽是轴对称图形渗透《国徽》法第二条和第三条。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法 教学设想:
鉴于教材特点和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笑吗?老师现在就让大家看一张人的脸,大家看完后,可不要笑得大厉害啊!(出示一张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
2、大家都笑了,谁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笑呢?
(这张人脸的两只眼睛都在左侧)
3、那么这张画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画得不漂亮)你为什么觉得画不漂亮?(两只眼睛都在一侧)
4、师小结:正是因为这张人脸的两个眼睛都在一侧,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幅画画得不漂亮。
通过出示一幅两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把学生逗笑起来,使学生在笑的过程中感悟到不对称的图形会给人一种丑的感觉,从而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只有对称的图形才能给人以美的感觉。这种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突出了“新课标”的要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这一教学理念。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只蝴蝶,大家说这只蝴蝶漂亮吗?
大家说这只蝴蝶有几对翅膀(2对)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对翅膀在大小上有什么特点?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一样大)(一边一个)
师小结:正是因为这只蝴蝶的两个翅膀一样大,而且在身体左右两边各一对,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到这只蝴蝶很美丽。
2、图片展示
它们很漂亮、美观吗?
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3.做一做
(1)如下图,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用剪刀把图形剪下,再打开。
(2)学生动手操作。
(3)把你们剪的图形在沿折痕对折,你发现了什么?(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揭示概念:(1)象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板书: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2)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在几何图形中,经常见得轴对称图形有:
4、动手操作
把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拿出来,在纸的一侧上滴上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
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于同伴进行交流。(生)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师)由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接下来,大家来想一想,观察下图中的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这些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乙)不对,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而这三幅图每组都是两个图形,只能说这两个图形对称。
(师)乙同学说得很好,对于两个图形来说,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的随堂练习
学生讨论,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答案。
2、国徽是轴对称图形吗?
国徽是轴对称图形。
这里正好给学生渗透《国徽》法的第二条和第三条。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按照一九五零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制作说明》制作。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欣赏“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有的是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到这些对称现象的启发,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东西!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来看看人类及大自然的伟大的创作,看看你能不能从中体会到对称美呢?(播放课件)(1)、自然中的对称美(2)、欣赏建筑的对称美(3)、中国剪纸
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剪纸艺术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其中折叠法剪纸,就是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剪出了美丽的剪纸,成为民间一门艺术。同学们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剪纸。
4、自由创作
师:看见这些美丽的剪纸,同学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剪一幅美丽的剪纸呢?
师:那我们的剪纸大赛就要开始了!(小组活动,展示作品,分享成果。)
(师)同学们,大自然创造的对称之美巧夺天工,人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对称之美更是充满了智慧,课后请你们继续去探寻美、创造美,好吗
四、课时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外实践
请大家搜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看谁搜集的多。
板书设计
轴对称现象
一、轴对称图形
二、做一做
三、想一想
四、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课外实践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优化,从而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课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和电脑动画引入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要学习的新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素材具备激趣引题的兴味。
2.注重探究、淡化讲解,组织学生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放手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折一折、剪一剪,自我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创造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变老师的传授为学生的探究。3.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本节课的一开始,通过出示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和一只美丽的蝴蝶进行对比,让学生感悟到不对称的物体不美丽而对称的物体具有美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篇: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上)多姿多彩的图形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案例
遵义市第十二中学 曾 浩 教学理论依据:
数学教学是以教学逻辑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教学知识应该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教学中,我力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猜想、验证中,探索到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构建的过程。
多姿多彩的图形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通过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和空间想像力。
教材以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形入手,从而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不同的图形。然后通过思考一和思考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等的概念。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2、初步了解三视图,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初三学习三视图打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对几何形状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法制教育:
在思考练习中利用国旗图案和国徽图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一、二、三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二条和第三条。教学重点:
识别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难点: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 3.一些图形图片 学生准备:剪刀.图画本.彩纸.胶水.圆规.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高斯的格言:“学习中最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的知识,而是要不断的学习”通过格言,让学生们畅谈感想。1.播放多媒体课件.找出一些熟悉的几何图形?
2.让同学们观察教师四周,看看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图形? 3.出示图片,让同学们欣赏,看后谈谈自己的想法。三.讲授新课
1.出示实物(文具盒,魔方,茶叶罐,足球,漏斗)想象出几何图形?
2、课件出示国徽图案,同学们能从这个图案中想象出几何图形?
这里正好给学生渗透《国徽法》的第二条和第三条。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按照一九五零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制作说明》制作。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3、让学生找出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几何图形?
这里正好给学生渗透《国旗》法的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4、让学生给立体图形归类。
5.出示平面图形实物,寻找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 6.出示一个立体图形,让我们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形。四.做一做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利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设计制作一幅优美的图画或一栋建筑等 五.小结
让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六.作业
1.习题3.1 第1、2题
2.预习3.1.2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三篇:信息技术法制教育渗透教学案例(精选)
版别:人教版 信息技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11-2012学年第第二学期 黎平一中信息组 石宏运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网络安全)教案
黎平一中信息组 石宏运
一、教学目标
1、熟练组合运用所选软件的各种相关技巧,培养住处综合处理能力,2、在老师的协助下,学会选用一款软件制作个性化电子版毕业留言。通过观察、体会交流与评价作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3、(1)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认清网上信息的精华和糟粕,做遵守网络道德的网民。
(2)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让学生学会选用一款软件完成美观、有个性的电子版毕业留言: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难点:版面设计与技能综合运用的策略与技巧。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学习对象是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住处技术应用能力,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从网上获取、管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需而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采用引导、启发、讨论、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自豪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心境下迸发灵感的火花,创作个性化电子作品。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信息安全,遵守道德法律法规,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老师通过屏幕广播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两面三刀句唐诗。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学过的一首唐诗,谁能帮老师对出下两句? 生:表达了好朋友之间的浓厚友情。
师:看来,奋勇当先情是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友情是珍贵的、难忘的,友 版别:人教版 信息技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11-2012学年第第二学期 黎平一中信息组 石宏运
情真的是人生一笔珍贵的财富。
2、点明主题,提出任务
师:两年了,友谊和种子早己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此记得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汇成我们的毕业留言。老师祟课题“毕业留言”。今天,教师请大家将自己的心情和对同学美好的祝福以特别的方式表达,我们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经济实惠的电子版毕业留言簿。
3、欣赏范例,梳理技巧
师:在制作之前,请同学们欣赏这样一个电子版毕业留言设计作品。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觉。
师:它运用了哪些技巧? 学生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及时总结。
技巧:艺术字、文本框、背景、页面边框、自定义动画、滚动字幕。[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范例,让学生进入创作的意境,通过学生讲座与老师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并梳理所学的知识点与操作技巧。] 师:在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很多素材,教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素材,在D盘的素材库下面,大家可以下载使用。同学们也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上网查询所需的相关素材。
教师讲述;在IE浏览器中访问百度网站,在搜索窗口中输入关键字“图片素材”展示搜索结果(注意观察新出现的页面)——众多网站链接(打开其中一个浏览)。教师强调网络住处的相关知识:不要去一些恶意或不健康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和下载,否则很容易感染计算机病毒。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避免有些学生盲目搜集网上素材浪费时间,提高制作效率。同时,在引导学生上网查询所需的素材资料时加强了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第四篇: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学科渗透法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8-49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八1-3题。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购物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发现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产生新的计算要求。例题首先让学生探索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试一式”让学生继续解决例题创设的情境中的其他一些加、减法计算问题,并突出计算结果的化简。最后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练一练”和练习八第1-3题主要用来巩固所学习的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并用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且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已掌握小数的意义,另外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积累了大量关于元、角、分的知识,这些都为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垫定了扎实有效的知识基础,并为互助学习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思,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6在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的热情。
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法》第四条 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币依其面额支付。
要求:让学生知道、了解、运用。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知道如何保护和爱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策略:
1、教师只是学习任务的提出者,学习活动的辅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创造实现自我的平台。
2、利用信息技术,采用不同的内容呈现形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本方案所要体现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通过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相应的学习的平台。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开路”
1、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2、说一说4.75这个小数的意义,并说一说这个小数的组成。
3、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什么,有疑问吗?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刚认识小数的意义,这些都为学生预习、自学提供了认知的基础,相信学生也有这个预习的能力。
二、课中:“研习筑路”
1、找准起点,导入新知。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但愿在结束这节课时,问题的主人都能收到满意的答案。
(二)展开活动,研创新知。
1、出示例1主题图,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你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点击相对应的问题。)
3、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先列式,教师有意识的板书列式:4.75+3.4 4.75-3.4 4.75+2.65 4.75-2.65 3.4+2.65 3.4-2.65
4、师:观察这些算式,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揭题: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问题从学生中来,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根据主题图提问,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就为学生对于接下来探讨问题的解决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因素。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
5、研讨“4.75+3.4”的计算方法。(1)4.75+3.4,“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然后学习小组内交流组员的计算方法及为什么这样算得理由,教师巡视,看是否有竖式错误的,及时将错题收集,等会儿全班一起“诊断病因”。
(3)教师邀请某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展示竖式计算,并说一说他们组是如何列竖式计算的,及阐述列竖式计算的算理。然后其他组员补充,完善本小组的解题方案。(可以从小数的意义方面加以解释为什么数位对齐;或者还可以是用元角分的知识加以解释数位对齐)
(4)如果其他学习小组还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做补充说明。(5)教师肯定学生的聪明才智。
(6)师:你们说了这么多,请允许我对你们提几个问题,能接受挑战吗? 1,这样列竖式可以吗?说说你的高见(出示教师巡视时搜集到的错例,可能是小数点不对齐的,而是末尾对齐的;也可能是结果中没有点小数点的;还或者是竖式中没有写加号的等等)
2、和是8.15,百分位上的5是怎么得来的?(不是把4.75百分位上的5落下来的,而是4.75百分位上的5与3.4百分位上的0相加得来的。)追问:3.4百分位上添0的依据。(依据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3、你认为小数加法应该怎么计算,能用简洁的话语总结一下吗?
4:你是计算方面的专家,你来给大家说一说,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些什么。再次强调:
1、小数点对齐,2、从低位加起。温馨提醒:别忘了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7)教师规范的书写整个计算过程,边述说边板书。
(设计意图:即使学生的讲解都已经很到位了,但是教师的示范还是不能缺少的,规范的示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
(8)师: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我们完成了一次挑战,有信心和能力接受接下来的挑战吗?
6、研讨“4.75-3.4”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还有困难可寻求组内成员的帮助。
(2)教师邀请某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他们组解决方案,然后其他组员补充,完善本小组的意见。
(3)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教师边说边板书规范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再次形成正确的认识。
7、探讨“试一试”
(1)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经历和经验,独立计算。(2)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3)指出:计算结果要化简,并说说化简后的结果和化简的依据。
(设计意图:在4.75+3.4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基于这点考虑,后面3个练习就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加以生生间的合作学习。)
8、总结和归纳
师:大家通过合作探索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首先恭喜你们。在这段探索的历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先小组交流,再整体交流。
(设计意图: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适当展开算法逐步完善的过程,加强与整数加、减法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更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设计练习,运用知识
把练习题设计成“砸金蛋”的游戏活动,每个金蛋藏着不同层次的练习。
层次一:教材第48练一练第1题
(练习目的:(1)整数与小数相加,特别注意数位对齐(2)注意连续进位;(3)明确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层次二:(1)精灵诊所(即错例分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1题或者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错例。
练习要求:学生具体说明每一个竖式计算的错误原因,并改正。(2)温馨提醒(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点)
(设计意图:学生好多都在玩奥比岛或摩尔庄园,精灵就是他们的宠物,它们很熟悉,很亲切,这样为枯燥的计算添加活跃因子)层次三:口算,即练习八第1 题。
练习要求:当学生基本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口算简单的小数加减算式。同时请口算既对又快的学生介绍口算的经验。
层次四:解决实际问题,即练习八弟3题
练习要求:(1)请学生读图,了解图上信息(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解题策略,优化方法。
练习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寻求学习小组内成员的帮助,然后交流解题策略和方法。
(设计意图: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练习没有新的呈现方式,学生是难以有积极性的。基于这点考虑,我把所有的练习按练习的层次以砸金蛋的方式呈现。学生说要砸几号金蛋,教师有意识的按练习难易层次砸蛋,展开练习活动,给课堂掀起又一次教学活动的高潮)
三、课后总结
师:别忘了这两位孤独的使者:3.4+2.65 3.4-2.65 师:你会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吗?,并简单写上你的解题感受,说说与课堂中的练习题的异同点。我对你们十分有信心。
(设计意图:利用课后对所学知识加以延伸性的实习活动,增智培能,开阔视野。又涉及学生体悟生活、复习旧知、自学新知等下一节新课前的活动,开始新一轮递进式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4.75+3.4 4.75-3.4 4.75+2.65 4.75-2.65 3.4+2.65
强调:
1、(列竖式计算)小数点对齐;
2、从低位算起,先小数部分,然后整数部分。
第五篇: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
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普遍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法制方面的引领。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机地渗透法制教育,使数学课堂亮起知法、懂法、依法的亮色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既备知识的传授,也备法制的渗透,把一些法制知识有机地深化到数学的知识点中去,活跃了数学课堂,达到了传授知识、增强学生法制意识的双重收获。由此可见,教师的精心组织,可以把一些法制知识灵活地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为枯燥的数学课堂增添一抹亮色。当然,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教师只有自己认真学习一些法律法规,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地运用。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穿插法制教育。
一、让数据说明问题,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数字是表达数学教学最基本的方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字和一些生活中的事实相结合,小到我们身边,大到整个国家,乃至世界。例如,教学“数的认识”时,我先出示我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82万平方千米,对于我国13亿人口来说,人均耕地面积为0.0014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中的22%,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学生们通过阅读这组数据,清楚地了解到了中国的严峻国情。因此,我以此为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土地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曾经安排学生到银行调查,让学生了解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二、情境中渗透,使法制教学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法制教育的教学环境,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走进法制教育的氛围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法制教育进入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加深对法律的了解。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我设计了“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目,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我说到“我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脑涨,黄河水越来越黄”等等。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都是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让学生树立自然的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把教学内容与法制教学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法制教育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法制渗透不应局限在课堂上,也应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利用课外学习、课外活动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学过简单的运算律之后,星期天,我带着我们班级六个组的学生到市儿童公园参加划船比赛,并出了一道运算题给学生:我们班所有同学参加划船比赛,每组平均有12人,每次比赛中每组只能有3人参加,那么,一共要举行多少次比赛呢?同时在学生划船比赛前,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水上安全和水上交通法规的教育。到达市公园后又对学生进行了溺水事件的反面教育,让学生明白在船上相互游戏时如果不遵守水上交通法规,将会出现哪些情景。学生通过深刻的思考后统一认识:参加划船比赛,首先要遵守水上交通法规,这是对家人、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因此,学生在参加划船比赛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实际活动中认识到了遵守水上交通法规、注意水上安全的重要性。
四、在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法制渗透
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借助游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教学1-10的数字后,我就教给学生儿歌:“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为了祖国要出劲;你拍三,我拍三,铺张浪费要揭穿;你拍四,我拍四,做人不能自顾自;你拍五,我拍五,好逸恶劳是耻辱;你拍六,我拍六,我们尊老也爱幼;你拍七,我拍七,崇尚科学属第一;你拍八,我拍八,诚实守信人人夸;你拍九,我拍九,法律法规要遵守;你拍十,我拍十,争做文明小卫士!”通过拍手游戏的形式,不仅让学生牢记了八荣八耻,也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数字的掌握。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下,法制教育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借抽象的数字、活泼的场景、有趣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从小就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正确把握法律教育的时机和方法,并在课堂上加以灵活运用,力争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培养出懂法、知法、用法的社会主义合格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