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我有幸拜读了《曾国藩家书》,书上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人才疏学浅,虽尚未领悟透彻,却也受益匪浅。现谈几点粗浅认识:
修身当“自强自立”。书中曾国藩在写给沅、季二弟的信中说:“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又说:“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他认为慎独则心安。除了慎独之外,他还把自省作为每天必行的修身方法。他说道:“凡事必须逐日检点,一旦姑待,后日补则难矣”。正是因为他每时每刻的严于律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成为一代名臣,才能建立“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伟业。
治家谨记“勤、敬、和”。他在写给四弟的信中说:“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深刻地指出了“勤、敬、和”三个字对于治家的重要性。咸丰六年,曾国藩正指挥军队在南昌和太平军激战,期间还不忘写信给儿子纪泽,说陈吉生比曾纪泽只大一岁,因为他没有父母,家道清贫,因此他勤学苦练而少年成名,“学院批其诗冠通场”。由此,曾国藩“吾忧尔之过于佚也”,表示很担心儿子会因过于安逸而一事无成。谆谆教导其子:“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
为政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这样自勉和告戒:“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且“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书信的字里行间可见曾国藩勤政、廉政和谦虚谨慎的为官之道。
他不仅如此要求自己,也以此来教育子女,他说:“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绝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身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可谓位高权重,一生却能洁身自好,清廉为官,并能教育子孙个个作风正派,功成名就,着实令人敬佩。
求学当“发奋立志,念念有恒”。曾国藩在写给其弟国潢、国华、国荃、国葆的信中经常鼓励他们勤奋读书。他告诉四位弟弟,“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曾国藩还详细地阐述了求学的方法。他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此三者缺一不可。”为激励弟弟们勤奋读书,道光二十二年,已功成名就的他写信给弟弟们说:“余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以他每日亲自做的三件事来激励弟弟们,并告诫他们:“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通过书信里的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书信中可以看到,作为儿子他是如何孝顺父母,作为哥哥他是如何教导体贴兄弟,作为父亲他是如何教育子女,如何为子女做出表率。正是通过他的良好家风家训的影响,他的后代政治家、科学家、学者辈出。
家风家训传承了优良的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家庭风尚,尤其一些平实而又富有感染力的家训,成为子女成长发展、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的重要精神食粮。2016年,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发出号召――“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家风家训传承道德文化的作用不能随着封建文化的消失而丢失,而应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而更新为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宣扬和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第二篇:传承家风家训 弘扬中华美德(活动总结)
传承家风家训
弘扬中华美德
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孩子们弘扬良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月15日,##小学开展了“传承家风家训
弘扬中华美德”道德宣讲活动。本次活动由双沟镇中心学校#同志主持,关工委#同志主讲,学生及部分家长代表参加了活动。
关工委@同志理论联系实际,交流了《家风家教
薪火相传》的重要讲话,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家风家教是无价宝,分享了毛主席家能吃苦的家规,求知、进步、向上的家训,习主席家国事大于天、生活俭朴的家风家训,学生深受感动,肃然起敬。张志成同志语重心长的对同学们说:“孩子们,你们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要真正理解父母养育辛苦、报恩只有苦读,继承你们的家风家教,把它转为实际行动”。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对优良家风、家训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认识,意识到一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风澘移默化的影响,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是千万家庭家教家风的总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愿我们弘扬好家风,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家长代表也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争做最美家庭的倡导者、最美家风的传承者、最美家教的践行者。
第三篇: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主题班会课设计
增城区新塘镇大敦小学 张敏茹
电话***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
1、了解家风家训的定义及由来。
2、树立学生建立文明良好的家风意识。
3、深化文明礼仪的学习,为共筑“中国梦”努力学习。
4、要求学生践行良好家风家训,传承并弘扬中华美德。【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能够初步识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活动重点和难点】
1、深化文明礼仪的学习,为共筑“中国梦”努力学习。
2、要求学生践行良好家风家训,传承并弘扬中华美德。【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课前准备】
1、主题班会PPT。
2、良好家风历史资料。【活动过程】
一、由歌曲导入新课
1、听歌曲《千古有训》。
2、出示“家”字的演变过程,问:你知道家字的含义吗?
老师说:家,多么温馨的字眼。一个宝盖头盖住了外面的寒风冷雨;一横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两撇是在外的人对家的眺望;一个竖钩把全家紧紧系在一起。
3、过渡:家是微笑的,家是彩色的。家是归宿是港湾,家是永恒的。家就是这样由爱编织的故事叫人阅读一辈子,回味一辈子,感动一辈子。
二、好家风,好家训
1、出示漫画
2、什么是家风,什么是家训?
家风: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历史上,大凡保留有优良家风的家族,都制定了有很强约束力的道德规范。
家训: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3、古今知名家风故事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4、说说你家的家风家训是什么?(1)展示名人的家风
开国元勋次女贺晓明回忆起母亲曾教导全家: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提及家风话题,篮球明星姚明说,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他对家教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
赵本山坦言,人心要坦荡学会放下,还要有信仰,不爱国的人自己都看不起。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坦陈对“家风”的看法。他在受访时说,家风好代表这个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实际上是受中国儒家文化熏陶,勤俭、节约、孝道等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在与时俱进,更加健康、向上。“我们家的家风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家风差不多,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文化,与人为善。”
(2)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家的家风。(3)分组讨论交流。
(4)指名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家的家风。
(5)师小结:家风虽是家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它通过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日常生活准则、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经常对孩子进行直接的教育和影响,往往比单纯说教、管教的作用大、收效好。它不仅影响孩子的现在,还会作用他们的未来。要形成好的家风,父母应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力争将家庭变为孩子德行修炼和素质增强的课堂。
三、家风与班风
1、过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班级和学校是社会中的最小单位、小集体、小家庭。有好的班风就会有好的校风,有好的校风,才能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的有用人才,国家才能更和谐、稳定。
2、你认为我们的班风、班训怎么样? A、好 B、不好 C、一般。
3、我们对班风建设做了哪些贡献?学生谈谈做法。
4、结合同学们对家风的看法和主张,制定本班班规。
四、班会总结:
1、谈谈你的收获。
2、师小结: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上台讲述自己的家风家训。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家风代表的是一家人的精神面貌、品格修养和处事原则。好的家风含有同心协力、互相体谅、互相扶持等因素,推而广之到人际关系上,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知晓了家风家训,也制定了班规,请自觉遵守,自觉传承好家训、好家风!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课后反思】
古语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以和为贵„„这些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本节课通过板展示对于家风、家教、家训的理解,也可展示良好家风、家训、家教的相关故事等,讲述各自的家风、家训、家教及认识,培养、传承良好家风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这一方面的教育是成功的,不足之处是学生不容易讲出自家的家风家训,认识不到位,致使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第四篇: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钟萍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等等,这些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弃官寻母”、“乌鸦反哺”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小时候总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然后是看着白发增多却是无能为力,总是说要让父母以后更好的过日子。可是到大了,却又很多人忘记了小时候的承诺。儿时的调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时才能让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当年的恩情。而此时的父母已过花甲之年,身体大不如前,还能陪伴我们多少年呢?因此孝顺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低头玩手机,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见面,每天只是电话的问候,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外出旅游时尽量带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现在,家风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实,家风是个古老话题,对家庭成员而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风。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种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说,做儿女的,在好的家风熏陶下,会用好的家风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第五篇: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不管是名门望族还是平头百姓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家训,它是古往今来老一辈对个人的修身、家庭的治理所积累的各种警示格言,久而久之也成为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家训也是如此。清代的曾国藩提出:“勤、孝、俭、仁、恒、谦”这六字家训。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晚清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他身后的曾氏家族也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想来这一切与曾国藩的自我修身和其所致力的六字家训有分不开的关系的吧!
我国古代的家训主要集中在个人的修身和品德的培养上,放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其继承和借鉴的重要作用。总书记也在一次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
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我们家也有三个家训:“礼仪,平等和责任。”
歌德说过:“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突出了礼仪的重要性。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我家,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一次到外婆家时,我进门忘记了问好,就直接往房间里跑,被爸爸批评了,我立刻向外婆道歉。可见利益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
“平等”是指在家中男女老少,辈份高低都可以得到同样的待遇。平等是每一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有助于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它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贫富程度,更是安定兴国的保障。在我家,谈话时都需要眼睛平时对方,以礼貌的态度对待对方,不得蛮横无理。
“责任”指在社会上生存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义务,在享受平等权利的同时肩上也会有“一份担子”。在做任何事时,都要想到你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要对你的行为负责。在我家,每一个人站在不同岗位上承担不同的责任,每个人应尽心尽责!
家教从古至今都是作为培养道德情操、规范行为举止的有效方式,是国人立规、教子的首选。培养良好的家风更是有利于创建和谐美好的家庭,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