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自然科学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宝贵资源。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主线,是自然科学教育的基石,它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自然科学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依据历史事实,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来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在漫长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近代曾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也带来了三次重大的突破,从而推动自然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又是提出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学科。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然而,天文学在当时又是一门十分敏感的学科。在天文学领域,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还别有用心地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硬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证明了上帝的智慧,上帝把人派到地上来统治万物,就一定让人类的住所??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这种荒唐说法被当作权威加以崇信之后,托勒密的学说就成为不可怀疑的结果而严重阻碍着天文科学的进步。然而,地心说基础上产生的儒略历在325年被确定为基督教的历法后,它的微小误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同观测资料大相径庭。葡萄牙一位亲王的船长曾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事都和他说的相反。”托勒密体系的错误日益暴露,人们急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当时,文艺复兴正蓬勃开展,它不仅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适应时代要求,他从1506年开始,在弗洛恩堡一所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30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从宏观上看,科学发展是落在生产技术的后面。例如,钟表在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人们并不懂得由哪些因素决定着钟表运动的周期;在战争发射了无数的子弹和炮弹,却搞不清怎样才能把弹道计算出来,命中率如何提高。从微观上看,古典力学的发展比较完善。在天体力学中,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1632年,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论述了牛顿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把天上的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但这一时期其他学科还很落后,主要是在收集材料,积累经验,进行分门别类的初步整理。例如,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就曾致力于对植物的分类,他写了《自然系统》一书,使杂乱无章的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在化学领域,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他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德国科学家斯塔尔提提出燃素说来解释化学反应,燃素说作为化学的理论成果统治了化学界近100年。
科学的发展不是凭空进行,而是必须以已有的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当时已有的天文学数学知识为力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提,而力学发展较完善的状况又促成了哲学史上机械自然观的形成。因为,从人的认识规律来看,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认识简单事物进而深化认识复杂事物的,认识机械运动是科学认识的第一任务。在科学认识第一阶段,暂时把事物看成彼此无关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进行研究是可以理解的,一旦科学家们把一切高级复杂运动都简单类比为机械运动,并且把力学中的外力照搬过来,就变成了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机械外因论。他们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只是在 空间上扩张,展现其多样性,而在时间上没有变化,没有发展的历史。不变的行星一定始终不变地绕着不变的太阳运行,由于它不承认物质的发展,不能回答自然界的一切从何而来,最后只能搬用神的创造力来解释,自然科学又回到了神学之中。
1755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出版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假说。康德的星云假说能较好解释太阳系的某些现象。他认为,太阳系以及一切恒星都是由原始星云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下逐渐聚集而成的。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有生有死,而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恩格斯1875年为《自然辩证法》写的一篇导言中,给予康德的星云假说极高的评价。说它“包含着一切继续前进的起点。”因为既然地球是随着太阳系的形成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地球上的万物山川、动物和植物,自然也有它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如果立即沿着这个方向坚决地继续研究下去,那么,自然科学现在就会进步得多。”康德的星云假说有力冲击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是继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后的又一次科学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这也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不过,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许多技术发明大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以及康德的星云假说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不过,康德的星云假说一开始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19世纪,由于自然科学不断揭示出自然过程的辨证性质,才最终在哲学领域敲响了形而上学的丧钟。
19世纪是科学时代的开始。在天文学领域,科学家们开始论及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在地质学领域,英国的地质学家赖尔提出地质渐变理论。在生物学领域,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相继被发现。在化学领域,原子-分子论被科学肯定;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并成为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和《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在文中,门捷列夫预言了十一种未知元素的存在,并在以后被一一证实。十九世纪最重大的科学成就是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在19世纪之前,人们基本上认为电与磁是两种不同现象,但人们也发现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某种联系,因为水手们不止一次看到,打雷时罗盘上的磁针会发生偏转。1820年7月,丹麦教授奥斯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与磁的相互作用,他指出磁针的指向同电流的方向有关。这说明自然界除了沿物体中心线起作用的力以外,还存在着旋转力,而这种旋转力是牛顿力学所无法解释的,这样,一门新学科??电磁学诞生了。
奥斯特的发现震动了物理学界,科学家们纷纷做各种实验,力求搞清电与磁的关系。法国的安培提出了电动力学理论。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ɡ 苡?831年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1845年他还发现了“磁光效应”,播下了电、磁、光统一理论的种子。但法拉弟的学说都是用直观的形式表达的,缺少精确的数学语言。后来,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克服了这一缺点,他于1865年根据库仑定律、安培力公式、电磁感应定律等经验规律,运用矢量分析的数学手段,提出了真空中的电磁场方程。以后,麦克斯韦又推导出电磁场的波动方程,还从波动方程中推论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刚好等于光速,并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把电、磁、光统一起来了,这是继牛顿力学以后又一次对自然规律的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电磁波的存在。利用赫兹的发现,意大利物理学家马 可尼、俄国的波波夫先后分别实现了无线电的传播和接受,使有线电报逐渐发展成为无线电通讯。所有这些电器设备都需要大量的电,这远远不是微弱的电池所能提供的。1866年,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问世使电流强度大大提高。70年代,欧洲开始进入电力时代。80年代还建成了中心发电站,并解决了远距离输电问题。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继蒸汽机之后近代史上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电磁学的发展为这次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被迅速应用于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蓬勃兴起。
19世纪,自然科学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物理学中一切基本问题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都已基本上得到解决,科学家们给牛顿力学本来解释不了的电磁现象虚构了一个物质承担者--以太。把电磁现象归结为以太的机械运动,他们认为整个物理世界都可以归结为绝对不可分的原子和绝对禁止的以太这两种物质始原。
正当古典物理学达到顶峰,人们陶醉于“尽善尽美”的境界时,却出人意料发生了一系列震惊整个物理学界的重大事件。首先是迈克耳逊和莫雷为了寻找地球相对于绝对静止的以太运动进行了著名的以太漂移实验,但实验结果却同古典理论的预测相反;在对比热和热辐射的研究中又出现了“紫外灾难”等古典理论不可克服的矛盾。古典物理学再次受到严重的挑战,第三次面临重大的危机。
十九世纪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能穿透金属板使底片感光的X射线。不久,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受贝克勒尔启发,发现了钋、镭的放射性,并在艰苦的条件下提炼出辐射强度比铀强200万倍的镭元素。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的认识得以深入到原子的内部,这就为量子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量子论是反映微观粒子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与此同时,在对电磁效应和时空关系的研究中相对论产生了。相对论将力学和电磁学理论以及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联系了起来。这是继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学以后的又一次物理学史上的大综合。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促成20世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发展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成就。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技术发明大都是延长人的四肢与感官功能,解放人的体力,而电子计算机却是延长了人的脑的功能。它开始替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物化并放大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现在更是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群体化、社会化、高速化的趋势和特征异常明显,我们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危机,新的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科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科学史内容是人类精神的资源宝库,进行科学史的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人性发展。相反,对科学自身发展历史的忽视,导致学生不能动态地把握科学的本质,自然科学中的精神资源不能有效地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理解自然科学的起源与历程,有利于他们从历史维度去把握科学的本质。
基于科学史教育多方面的价值,科学史内容已越过教育的边界走进科学教育的领地,重视自然科学史的教学,已成为国际上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理解,科学是它的历史的反映,科学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化中的事业。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活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让学生懂得学习科学不分男女、种族和文化背景,每52科学发展史: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一个儿童都可以通过科学教育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促进精神世界的发展。
在我国的自然科学教育中,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已逐步引起注意,对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有学者认为,“通过学习物理学史,不论是开展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素质,还是活跃思想,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都有积极意义。”[17]他们认为,科学史教育的价值,大致说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提高人的政治思想觉悟,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影响人的道德素养和个性,如无私奉献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拼搏的作风,追求真理的勇气,敏锐的洞察力,求知的 好奇心等;培养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自然科学教育应打破历史事实的硬壳,展现科学历史事实内在的精神价值,凸现自然科学对整个人类精神领域的巨大影响,通过科学史教育,展现自然科学所蕴涵的理性精神与求真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以及公平精神与宽容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密切关系。概言之,科学史的教育需要与科学的本质、科学内含的人性、科学固有的精神力量联系起来,而应避免对大量历史信息的记诵。
在一个重视考试的文化环境中,科学史的教育很容易滑向对科学历史事实细节的记忆。学生学习科学史内容应该知道一些事实,但科学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记住这些历史事实。萨顿认为,学生学到了科学发展史中的事实,而丢掉了精神实质,这比单纯的无知更令人生气和沮丧。对此他批评说:“他们细心收集了全部外壳,而丢掉了种子”,[18]科学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理解科学的精神,说明科学发现的内在意义,说明科学的深刻人性,而不仅仅是科学发现的外在用途。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部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根本的部分,科学的技术成果一目了然,但其所蕴涵的纯粹的人性就容易被遮蔽。科学史教育应把目的与重心置于科学对人性、人的心灵、人的思想解放的影响上面。“历史实例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看到,科学事业是富有哲理的,是社会性的活动,是充满人性的。”[19]总之,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学生可以领悟到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人性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史教育不仅必要,而且也有极大可能。科学史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开发。
第二篇:自然科学史论文
自然科学史论文
自然科学史对文科生科学素质和创造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和功能特点
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斗争经验的总结。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科学技术史就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科学技术史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研究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结实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2)研究社会因素的制约性,结实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3)研究科学对社会的反作用,预示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科学,是人类文明普遍进程中一个比较晚的成果。在近代历史以前,很少有什么不同于哲学家传统,又不同于工匠传统的科学传统可言。但是,科学是源远流长的,可以追溯到文明出现以前。不管我们把历史追溯多远,总可以从工匠或学者的知识中发现某些带有科学性的技术、事实和见解;不过在近代以前,这些知识或服从于哲学传统,或服从于工艺传统的要求。而自然科学史包括了上古和中古时期的科学技术以及近现代的科学技术革命。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至今都没有真正完全理解什么是科学。尽管从小就已经接触到科学,并对其充满兴趣和好奇,甚至还应用到它的一些原理去解决生活里的一些事情,但是对于“科学”这一抽象的概念,还是不能理解。有时觉得它是现实的,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又觉得它是虚无缥缈的,因为它很深奥,它里面有太多无法触碰到的东西。在我眼里,科学包括了牛顿力学,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盖斯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化论等等,在我混淆地看来,只要不是迷信透顶的,只要是物理化学生物的,都可以叫科学。
但是自从上了《自然科学史与方法论》这门课程以后,我对科学有了进一步、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也在不断遭到破坏。而这几年,人类似乎把我们的地球母亲逼到墙角了,逼得她要向人类报复了,各种天灾不断出现。此外,我还了解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切实涵义。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动力,以它的先进性引领着社会前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如瓦特改良蒸汽机与内燃机的发明,极大地改善了动力条件,使得各种生产得以实现。
《自然科学史与方法论》这门课程也让我对发明创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发了我潜能。现在我非常渴望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这样我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科学发明的原理,才能创造出属于我自己的小发明。原来我以为自然科学史是讲科学发展史的,可是后来发现都讲那些哲学,以前也对哲学类书籍有所涉猎,但从未系统的进行过学习,感谢老师给我带来的这门课程,让我的思考更有哲学性,虽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已经潜移默化了我的思考方式。
第三篇:自然科学史读後感
自然科学史读后感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科学,是人类文明普遍进程中一个比较晚的成果。在近代历史以前,很少有什么不同于哲学家传统,又不同于工匠传统的科学传统可言。但是,科学是源远流长的,可以追溯到文明出现以前。不管我们把历史追溯多远,总可以从工匠或学者的知识中发现某些带有科学性的技术、事实和见解;不过在近代以前,这些知识或服从于哲学传统,或服从于工艺传统的要求。例如,哲学的考虑就限制了古希腊人的重要科学成就,使他们的两个主要的天文体系都和古代人已知的观测事实有着矛盾。
科学主要有两个历史根源。首先是技术传统,它将实际经验与技能一代代传下来,使之不断发展。其次是精神传统,它把人类的理想和思想传下来并发扬光大。如果我们根据石器时代人类的工具发展的连惯性以及他们的葬仪和洞内壁画来看,可以说这两种传统在文明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在青铜时代的文明中,这两种传统大体上好象是各自独立的,一种传统由工匠保持下去,另一种传统则由祭司、书吏集团保持下去,虽则后者也有他们自己的一些重要的实用技术。在往后的文明中,这两种传统大都是分开的,不过这两种传统本身也都分化了,哲学家从祭司和书吏中分化出来,不同行业的工匠也各自分开、自立门户。偶然的接近也有,特别在古希腊时期,但总的说来,一直要到中古晚期和近代初期,这两种传统的各个成分才开始靠拢和汇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新的传统,即科学的传统。从此科学的发展就比较独立了。
科学的传统中由于包含有实践的和理论的两个部分,它取得的成果也就具有技术和哲学两方面的意义。这样以来,科学就反过来影响它的根源,而且实际上后来科学对于那些离开它的直接根源最远的领域也都产生了作用。以上这些,再加上科学运动的内在发展,就是本书所要讲的内容。
在最早的城市文明出现之前,人类就已经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技术、工具和技能。旧石器时代的人发明了形形色色的工具,用来制造用具和狩猎的武器;新石器时代的人则作出了最重要的革新,即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时间也许最近也要在公元前6000 年。石器时代的农业生产很快就消耗掉土壤的肥力,这个因素好象限制了多数新石器时代村社的规模和稳固性。在印度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这种限制就比较小些,因为河水一年一度的天然泛滥带来一层肥沃的新淤泥。在这些流域就有比较多的定居村社繁荣起来,它们排干沼泽,灌溉荒芜的土地,使固定耕作的面积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这些村社的规模不断增大,从村落发展为乡镇,从乡镇发展为城市,与此同时,由僧侣祭司统治的管理体制也发展起来,组织人们生活上的各种复杂活动。这样,在公元前3000 年的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在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尼罗河流域就出现了最早的一些城市文明。这些最早的中东文明的工匠技术,比起较早的新时器时代的工匠技术来,有显著的进步。在公元前4000 年时,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犁,并且利用家畜来拖犁,从而由新时器时代人的小块耕作过渡到大规模田地上的农业生产。他们制造了用动物拖动的轮车,建造船舶,并使用陶轮来制造焙干的陶器。约在公元前3000 年左右,苏美尔人在冶金方面已经达到了青铜时代的最高水平。他们懂得将某种矿石放在火中还原就能获得铜,铜能熔化并铸成各种形状的器物,铜也能和锡制得更硬和更易熔化的青铜合金。埃及人的生产设备也差不多,不过直到未开化的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约公元前1750 年)之前,埃及人尚未使用青铜和有轮子的运输工具。这些工艺技术的产品是由祭司、书吏统治的组织掌握和分配的。由于祭司要处理的物资数量很大,种类又多,看来光凭记忆来记帐是不行的。因此祭司就把经手的产品在泥板上刻下记号,作为持久记录,再将泥板晒干和保存起来以备查考。这些记号包含数字以及所计数的产品略图。他们书写的这种泥板给我们提供了最古老的计数制和图画文字记载。苏美尔人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前3000 年左右,记的只是寺庙中仓库里物品进出的帐目。后来的计数制和图画文字都变得固定化了,关于数学、天文、医学、神话、历史和宗教的文献也就开始出现了。
自然科学史从以下方面阐述的1、分古代科学;
2、巴比伦和埃及古文明时期的科学;
3、三章苏格拉底以前的古希腊自然哲学;
4、雅典的自然哲学;
5、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古希腊科学;
6、罗马和古代科学的衰退以及东方和中世纪欧洲的科学;
7、中国的科学和技术;
8、印度的科学;
9、穆斯林国家的科学和技术;
10、中古欧洲的工艺和手工业传统;
11、中世纪的学术传统;
12、哥白尼的世界体系;
13、吉尔伯特、培根和实验方法;
14、伽利略与力学;
15、笛卡儿:数学方法和机械论哲学;
16、科学革命和新教徒的改革;
17、万有引力论;
18、十七世纪的光学;
19、医学和血液循环的学说;20、从炼金术到医学化学;
21、近代初期的一些科学应用;
22、十七世纪的科学社团;
23、十八世纪的科学应用;
24、十八世纪的科学背景;
25、天文学和十八世纪的牛顿哲学;
26、燃素说与化学革命;27十八世纪机械物质世界的进步观;
28、进化和生物的巨大链条;
29、德国的自然哲学;30、胚胎学:个体有机物的发育;
31、活的有机体的结构和机能;
32、细胞学说;
33、地质学的发展;
34、十九世纪时期的物种进化学说;
35、十九世纪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团体;
36、章化学和物质的原子论;
37、光的波动说;
38、电学和磁学的发展;
39、热力学:能量转换的科学;40、科学与工程学;
41、化学与微生物学的应用;
42、章近代生物学的几个方面;
43、相对论;
44、量子论与原子结构;
45、章天体物理学和宇宙结构学说;
46、意大利与德国的科学和民族运动;
47、章美国和苏联的科学概况;
48、科学和历史
我至今都没有真正完全理解什么是科学,尽管从小就已经接触到科学、了解它的历程,甚至还应用到它的一些原理去解决生活里的一些事情,但是对于“科学”这一抽象的概念,还是不能理解,有时觉得它是现实的,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又觉得它是虚无缥缈的,因为它很深奥,它里面有太多无法触碰到的东西。在我眼里,科学包括了牛顿力学,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盖斯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化论等等,在我混淆地看来,只要不是迷信透顶的,只要是物理化学生物的,都可以叫科学(或许有误解)。同时我也非常理解“进步是科学的特征”这句话。
我到百度搜索了一下关于“科学”一词的种种,知道了自然科学属于科学的一个分支,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自然科学含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自然科学通常试著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现象的来因。自然科学认为超自然的、随意的和自相矛盾的实验是不存在的。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一个超自然因素是不存在的。”
近代科学是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其过程可大致描述为:古希腊(理性)----> 中世纪(基督教)----> 文艺复兴以后(经验主义)从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万物源于水的命题,到现在的核威胁,环境危机;从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钻木取火,徒手打猎到现在的机器生产;从以前飞鸽传书,快马加急到现在的电话、e-mail、QQ、飞信联系;从以前的衣不蔽体到现在的五彩缤纷„„这一切,都是我们借助科学的进步,科学的产物,在享受优越的生活。科学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益处,然而应该也有坏处的吧,正如“你如果真的就是不经反思的使用,不经反思的相信科学总会给我们带来进步,并且你还认为这种进步式的生活总是值得欲求的,那就可能会带来极危险的后果”所说的那样。
五千年来,科学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着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各种关于科学的敝处也在日益显露出来。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也在不断遭到破坏。而这几年,似乎把环境逼到墙角了,逼得它要向人类报复了,各种天灾:地震、水灾、海啸接连发生,核威胁、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如最近的日本海啸引发的核电站爆炸引起的各种恐慌。科学在发展?还是在退步呢?如书上所说的,科学现在正处在一个转折点,我们在面临着选择:是要继续沿着还原论的现行走向发展还是要走另一条路线。
原来我以为自然科学史是讲科学发展史的,在文明的青铜时代,早期记录中的图画符号简化成表意形式,至于那些无法描绘的东西则用任意指定的办法来表达。这样的文字在中国还存在,中国的表意字的数目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在苏美尔,由于不仅用表意文字来代表它所描绘的对象,而且还用它来代表这个对象名称的声音,从而减少了符号的数目。由于采用这种办法,几个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个复杂的词或短语,这就使得许多符号都成为多余。在苏美尔的最早记录中,使用的符号约有两千个左右,但在公元前2500 年左右时,符号的数目已经削减到六百个左右。与此同时,符号还进一步得到简化,最后变为楔形刻痕的组合,这就是楔形文字。在他们北面的闪族阿卡德人按照他们语言的发音,也采用楔形文字进行书写。直到希腊时代之前,凡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统治的每个民族都是这样做的。
可是后来发现都讲那些哲学,以前也对哲学类书籍有所涉猎,但从未系统的进行过学习,感谢老师给我带来的这门课程,让我的思考更有哲学性,虽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已经潜移默化了我的思考方式。
第四篇:自然科学史读後感范文
自然科学史《五千年的历程》读后感
我至今都没有真正完全理解什么是科学,尽管从小就已经接触到科学、了解它的历程,甚至还应用到它的一些原理去解决生活里的一些事情,但是对于“科学”这一抽象的概念,还是不能理解,有时觉得它是现实的,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又觉得它是虚无缥缈的,因为它很深奥,它里面有太多无法触碰到的东西。在我眼里,科学包括了牛顿力学,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盖斯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化论等等,在我混淆地看来,只要不是迷信透顶的,只要是物理化学生物的,都可以叫科学(或许有误解)。同时我也非常理解“进步是科学的特征”这句话。
看完了书里的那一节《五千年的历程》,我到百度搜索了一下关于“科学”一词的种种,知道了自然科学属于科学的一个分支,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自然科学含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自然科学通常试著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
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现象的来因。自然科学认为超自然的、随意的和自相矛盾的实验是不存在的。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一个超自然因素是不存在的。”
近代科学是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其过程可大致描述为:古希腊(理性)----> 中世纪(基督教)----> 文艺复兴以后(经验主义)
从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万物源于水的命题,到现在的核威胁,环境危机;从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钻木取火,徒手打猎到现在的机器生产;从以前飞鸽传书,快马加急到现在的电话、e-mail、QQ、飞信联系;从以前的衣不蔽体到现在的五彩缤纷„„这一切,都是我们借助科学的进步,科学的产物,在享受优越的生活。科学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益处,然而应该也有坏处的吧,正如“你如果真的就是不经反思的使用,不经反思的相信科学总会给我们带来进步,并且你还认为这种进步式的生活总是值得欲求的,那就可能会带来极危险的后果”所说的那样。
五千年来,科学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着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各种关于科学的敝处也在日益显露出来。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也在不断遭到破坏。
而这几年,似乎把环境逼到墙角了,逼得它要向人类报复了,各种天灾:地震、水灾、海啸接连发生,核威胁、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如最近的日本海啸引发的核电站爆炸引起的各种恐慌。科学在发展?还是在退步呢?如书上所说的,科学现在正处在一个转折点,我们在面临着选择:是要继续沿着还原论的现行走向发展还是要走另一条路线。
五千年的历程,积累了数十代人的成果才有今天的,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只是希望在这个转折点上,能把这一切延续。
我不是一个很有历史以及哲学天赋和爱好的人。原来我以为自然科学史是讲科学发展史的,可是后来发现都讲那些哲学了,有点迷糊。不过虽然不懂,可是还是有点喜欢哲学的。以前也对哲学类的书记有所涉猎,但从未系统的进行过学习,感谢老师给我带来的这门课程,让我的思考更有哲学性,虽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已经潜移默化了我的思考方式。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一节的一些所思所想。
第五篇:学习自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
在大一刚开学的这个学期我选修课,我选择了自然课科学史这门课程,其实在我刚看到这门课程时我就贴别喜欢它,我就没有考虑就选择了它,无论它有多少学分,我都愿意去学它,我觉得这远远不能用分数来衡量的。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在这门课程中我也学会了许多关于古代近代的科学成果及科学的无限努力,学会了他们对科学事业的 无限的追求的精神,他们像一部记录片,又是一本科学杂志 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在学习任务不算繁重的情况下,这门课程带我穿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伟人,学习这门课程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自然科学史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宝贵资源。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主线,是自然科学上的教育基石,它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自然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规律的科学,它根据历史的事实通过科学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过程来总结分析,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在漫长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近代从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带来了三次重大突 破,从而 推
动了自然课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世界和包括人得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地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时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类另行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 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 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 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现象的来因。
首先讲了关于我国古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古代科学知识中着重讲了物理和医学的知识,在物理学中,我了解到了我国古代的力学磁学和 光学的发展。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古代的科学家们无论在多艰苦的条件下任然创造了那么显著的成就真让我佩服,对于那时医学更可谓先进那时的先进医学发展到一直沿用于现在。
接着我学到了关于世界各种各国的 自然科学在近代自然科学史主要是以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托勒密等人的研究,一提出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的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科学。
同时天文学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地因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要靠天,这就必然会推动天文学的发展。天文学在当时是一门十分敏感的学科,在天文学的领域中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斗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的阻挠,但是当时大科学家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科学的追求,并且促进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蓬勃发展的那一刻,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人们的思维同时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他从1506年开始,在弗洛恩保的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进30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的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这个学说的提出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但是从宏观上看,科学发展是落在生产及技术的后面,例如,钟表在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是人们并没有懂得哪些因素决定这钟表运动的周期。从微观上看,古典力学的发展比较完善,在天体力学中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1632年,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的论述了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把天上和地下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中,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性的概括和综合,但在这一时期其他科学还很落后,主要在收集材料积累经验进行分门别类的初步整理概括,在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致力于对植物的分类,他写自然系统一书使杂乱无章的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一了完整的系统,在化学领域,英国科学家泊伊尔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他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德国科学家施塔尔提出然素说解释化学反应,燃素说作为化学的理论成果统治了化学界近一百年。
科学的发展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必须以已有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当时已有的天文学数学的发展为力学的创造了前提,而力学发展比较完善状况有促进了哲学的上机械自然观的形成。因为从人类的认识规律上看,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简单到复杂,认识机械运动是科学认识的第一任务,在科学认识第一阶段暂时把事物看成彼此无关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进行研究是可以理解的,一旦科学家们把一切高级复杂运动都简单类比为机械运动,并且把力学中的外力照搬过来就变成了否认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机械外因论,他们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只是有时间上的扩张,展现其多样性,而在时间上没有变化,没有发展历史,不变的行星一定始终不变的绕着不变的太阳天运行,由于当时人们不理解物质的发展,不能回答自然界的一切从何而来,最后只有归结于神的创造力来解释,自然科学在这是又回到神学之中。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这是近代以来第一次个技术革命,不过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验,科学和技术还没有真正结合。
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最后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在用了,理性思维就是在这一时期所运用的,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理论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以及康德的星云假说开始都是以假说的形式出现的,不过康德的星云假说在开始时并没有得到人们 的重视,直到19世纪,自然科学不断揭示出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才最终在哲学领域敲响了形而上学的钟表,19世纪重大的成就是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但在19世纪之前人们基本上认为电与磁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和现象,但是在随后人们慢慢发现两者之间可能会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在1870年7月,丹麦教授奥斯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与磁的相互作用,他指出磁针的方向指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这说明自然界除了沿物体中心线起作用的力以外,还存在着旋转力而这种旋转力是牛顿力学所无法解释的这样一门新的学科电磁学诞生。
1831年法国安培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1845年他还发现磁光效应,播下电磁光统一理论种子,后来英国物理学家迈克思维克服电子学语言的缺点,他于1865年根据库伦定律,安培公式电磁感应定律的经验定律运用矢量分析法,分析的数学手段提出了电磁场方程式,后来迈克思维有导出了电场的波动方程还从波动方程中推论出电磁波的穿波速度等于光的速度,并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把电磁光统一起来,这是及牛顿力学又一次对自然规律的 又一次的理论概括和综合。1888年德国科学家证明了迈克思维的电磁波的存在根据电磁现象,又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发电机从此人类进入了电力时代。19世界末伦琴发现了x射线,不久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现象,居里夫妇发现了镭的放射性,并且提炼出比铀强20万倍的镭元素。随着科学的发展量子论和相对轮的创立成为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促成20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理论基础。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运用,是科技发展史上一项跨时代的成就并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化高速化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日益明显,我们随时都可能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我们只要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科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