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5

时间:2019-05-12 08:2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5》。

第一篇: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5

赏识才是真爱

——读《赏识你的学生》心得体会

魏元柏

最近拜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善待的基础是赏识,什么是赏识呢?

一、赏识的根本就是“爱”。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

“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赏识是春天的风,能让荒漠变绿洲;赏识是久旱后的雨,能让干涸的小河放异彩;赏识是仙人手中的点金石;赏识是情人眼中的“西施”。赏识才是真爱,教师只有把赏识的阳光撒向每一棵幼苗,才会在秋后收获累累硕果。

第二篇: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24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

读李镇西老师的文章,我深深地被李老师的那颗朴素的教育心所感染。这颗心充满了对教育的无限挚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现实的不断挑战,对自我的不断超越。他的这颗心既影响、熏陶着曾教过的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更牵动、感染着当今不计其数的仰慕他的一线老师。李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通过一次次的家访和找学生谈心,把质朴而真诚的爱送到孩子的家里、心里。为烦恼痛苦的孩子写下一封封呵护心灵的信件,为家庭困难的孩子悄悄地送上急需的钱物„„我无法一一列举他对学生的爱,那张平等的、民主的、用心灵赢得心灵的爱。他用他的通信唤醒了孩子们的爱,有用自己的一颗矮子滋润着孩子们的童心。所以,我深深的感受和体会到一位成功教育者的幸福——一种来自于爱的回报的职业幸福和享受。

深深地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同时也为他广播的知识,身后的学养所叹服。就像他说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我想他的善于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反思、就是他成功的基石。他的不懈读书尤其让我感到惭愧,惭愧之余,唯有不断地提醒自己——读书、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

李老师说:“爱学生一阵子很容易,难的是永远都爱孩子。” 大多数老师并不是没有爱,只不过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一并悄悄在流逝,以至于慢慢减少,爱之大江逐渐缩小成小河,最后乃至少至一滴水,甚至完全枯涸。在我们大多数人不能坚持的时候,李老师却能数十年始终如一的坚持,这实属不易,甚是难得。俗话说得好: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李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而我们往往在嘴上挂着爱的招牌,在前行的道路上却是将其内涵抛掷山野,忘与行动。与其相比,我们相差实在甚远呀!

李老师书中的语言是朴素的,李老师平常的行动也是朴实的。然而,在当前这个浮躁与喧嚣的社会上能数十年始终如一保持这种朴素的心却是伟大的

第三篇: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9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张俊琴

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可以说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读罢给我的感觉就是通俗易懂,真实度高。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众多事例叫我记忆深刻,书中的精辟理论对我影响深远。

读罢,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掩书反思,对比自我,觉得自己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很多的地方有待于提高。

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方法,本书又一次给了我启发,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每一个人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白“后进生”的烦恼和需求,要寻找他们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所以,我采用一切新颖实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适中的练习试题,叫他们回答以期望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感。觉得自己没比其他的同学差。正所谓“尺有所短,尺有所长”,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千万不可以孤立、淡漠他们。

可以说,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我现在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也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机遇要靠自己把握!这也是我获得的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我认为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多读书、多研究、永远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把困难作为机会来发展自己。都说机遇总是光顾有准备人的头脑,机遇对于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以前的名言今天突然地感觉到它的道理性,是啊,机遇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我们不能挺着头等着机遇砸在头上,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机遇的“第三只眼睛”,要把困难当作机会,只有把每一次挑战,作为提升自己的机会,那么机遇才会光顾你的。在困难面前退缩,机遇就远离你,在困难面前昂头,机遇就亲近你。以前的我,由于自身性格内向原因、个人业务素质不是很强,所以,总是把机遇当作困难,总是认为自己不行,怕自己出丑,所以,每当展现个人魅力与能力的时候,就不愿意出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觉得自己就像装在套子里的人,太封闭自己了,我要展现自己,于是我就努力寻找机遇,把困难作为提升自己的一次机会,于是,公开课的我自信地、大胆地讲,论坛上,我慷慨陈词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各种大小型的文体、教研活动,我认真准备,大胆地实践,结果荣誉接踵而来,我证明了自己,我能行!那是因为我把困难当作机遇。

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这一点也是我从书中获得的启发。

书中说“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必须应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热情,二是真诚,三是善良,四是宽容。”

要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做受人欢迎的人,做有丰富的知识的老师就需要平时不断充实自我,拓宽知识面;所以,我在平时努力给自己充电,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教学好的方法,浏览名校、名师的博客,积极参与回帖,加强沟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努力上传、发表;做受欢迎的老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修养,要学习热情、真诚、善良、宽容,和学生、同事多沟通交流,这才能受学生、同事、领导、社会受欢迎,只有你到处受欢迎,人格魅力才会影响、感染每一个人。

以上就是我此次读书的几点心得,虽然也受书籍的启发,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我深知,要做得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名言启迪我还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努力实践才行。

第四篇: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4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何增荣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这些中年教师来说,应该不断积蓄经验,总结经验。改革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这样才不会被淘汰。该书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详细解读教师的教学技能,并结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指导教师了解并掌握新课程下的新技能,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通过阅读这本书在课堂教学方面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因学而教——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一意图性行动广泛地运用于上课之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凝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独到的板书艺术: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靠教材上的书面语言和图表,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及教师使用的板书去实现的。板书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突出在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示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讲授: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言语讲授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教师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高成效教师的课堂观察后,专家也发现类似结果,讲述平均占课堂时间的65%左右。言语讲授之所以为教师所偏爱,是因为它能在较短时间内,简洁地传授大量系统的知识;可以方便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中微观的或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是学生领会;言语传授为教师讲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性。

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是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激凝致问,师生共同解答,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长用的手段之一。

书中还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读课文后,我们不妨这样说:“你读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试一试。”“你朗读时的感情和表情感染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真是一种享受啊!”“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 “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

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样的评价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同样是在练习的训练中,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那么是自己不会使用这些丰富的评价语言吗?我想,是坚持给学生鼓励、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平时课堂中语言的单调。在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围更轻松。书中还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就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

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在今后的就教学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五篇: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8

读《苏霍姆林斯基(第五卷)》有感

育才小学 杨玉萍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最近,我认真地阅读了他的这本著作,书中介绍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谈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神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书中许多独到的见解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很大帮助,掩卷沉思,感受颇深。

在读伟人作品的时候,我不禁惊叹这位伟人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他比别人有更多的时间?难道学校里面的琐事不够他繁忙?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本人,就不难发现,他的一生,是教育的一生,研究的一生,总结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统统的交给了教育,交给了他所热爱的职业。他的事迹只向我们表明一点,做教师就做研究型的教师。

研究型的教师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新名词,它是在“经验型教师”和“技术型教师”的基础上对老师又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要求的代名词,它要求教师要搞教育研究。它提出的大背景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世界上国力的竞争把教育推到了前线,我国能否很好的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变革这一历史机遇,能否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种大背景下,新课程的改革也呼唤教育研究。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的工作。若想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单凭传统的教学是不行的。在一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只是简单的课本知识,而是更广泛的,更全面的知识需求。面对这样的需求,老师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走上教学教研之路。不管怎样的背景,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工作得心应手,教师应该做研究型教师。

做研究型教师就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就是要学会读各种各样的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里面这样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只有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才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学习,为自己构建更广阔、更坚固知识结构。做研究型教师就要学会反思,学会反思就是要学会审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细节。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教研融为一体。一个例题讲解后,反思自己最满意的教学指点;一堂课结束后,反思自己最精彩的片段;一个单元结束后,反思哪些是收获等。这样的反思,让有价值的想法不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产生,经过日积月累,教师手中便有了非常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也就理所应当的体现出教室的研究成果。这一理念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不难看出,那一件件教学实例便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过反思,慢慢积累起来的。

做研究型教师就要学会总结,学会总结就是要把平时看似简单的教学智慧,上升成一种理念,积累下来,编辑成文。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这样说“建议老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这种日记不需要格式,随意而记。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个问题深入思考。”其实,在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不乏有教学智慧的火花,因了一时的耽搁或懒惰,这种火花便消失了,时间久了,这便是一种损失。教学智慧,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的总结,再回到时间中去,及指导实践,有经受实践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一方面使教育实践逐步走向深入;另一方面,使教育教学理论逐步丰富、完善。应该说撰写论文和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做研究型教师就要学会研究。教育研究不仅仅是课题研究,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育叙事研究、课堂观察研究、教学案例研究、研究性教学、行动研究等。观看苏霍姆林斯基的各种著作,这些研究在他的教学研究中频频出现,他所取得的巨大教育教学成功,跟这些细小的研究是分不开的。教学研究可以把问题变成课题,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通过运用新课程理念的剖析、感悟、升华,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成果不是东拼西凑,不是纸上谈兵,是实实在在含金量高的解决问题的良方。

做研究性的教师还远远不止这些,他要求教师要有高瞻远瞩的教学意识,要有心细如丝的教学观察,要有勇往直前的教学气魄,要有坚持不懈的教学毅力。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等,全是因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持不屑的努力。纵观教育世坛,我们的教育已不再是可以尽收眼底、熟记在胸的图景,而是川流不息、无尽无休的长河。面对这样的教育,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研究。就让我们奔着苏霍姆林斯基铺开的教学之路,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更广阔的教学之路吧。

下载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5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7

    责任 感动 仙玉洁 花了几的天时间,我读完了《赏识你的学生》,良久无言。内心的感受无法表达:责任、感动、震撼、思考„„一、 肩上的责任: 闪过记忆中的一个镜头:一日学校家长会......

    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3

    《高效课堂八讲》心得体会 韩进润 本学期,拜读了刘金玉老师的《高效课堂八讲》,虽是初读但受益匪浅。“洋思经验”早已耳熟能详,刘老师结合洋思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揭示了......

    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0

    教书育人不言“倦” ------读《教师如何预防职业倦怠》有感 王娟红 回顾自己十一年的从教之路,最初五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激情、有闯劲,中间四年是心境平和,干劲不减,成绩不错......

    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11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心得体会王 强 在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全国优秀教师高万祥老师撰写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心潮起伏,受益匪浅。高老师认为,老师能成为优秀教师,......

    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26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读着这本书,我深深的被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感动着。读着这本书,我不禁为李镇......

    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21

    书·学习·成长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 初登教坛时,为了使自己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我曾读过许多教育论著,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爱......

    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29范文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许俊琴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

    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22

    《育人三步曲》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研究过种种教育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教育遗产。如果说《给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