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培训总结

时间:2019-05-12 08:0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混凝土培训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混凝土培训总结》。

第一篇:混凝土培训总结

混凝土结构设计培训总结

2016年11月18日到29日,我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精品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培训。此次精品课程的培训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学识。沈教授和廖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育人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丰,他们精彩的讲授使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1、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这次培训中沈教授多次强调,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对符号表示等看似小问题的精确细致规范的要求,让我领略到了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的一丝不苟的治学风范。而这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自己在教学中很少强调,这样就可能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一种错误的表示方法甚至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去。沈教授对这方面的强调让我深感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作为一名传道授业的教师一定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2、建立工程理念。《混凝土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其知识体系、理论方法既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科学性,而实际工程应用的综合性又使得本课程的涉及面和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工程中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又使得本课程的内容需要及时跟踪和适应学科的发展。此外,新的规范的不断完善,使得课程的内容需要不断地建设和调整。因此,《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具有理论分析与工程概念相结合,科学方法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工程创新相结合的特点。这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现,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气象,另一方面又要深入工程实践,增加自身的工程知识储备,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工程相结合,课堂与实践相适应。

3、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沈教授对《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每一章的重点与难点及整体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对此门课程教学过程中难、重点进行深入剖析,明确解决思路。使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毕业后能够适应行业的要求。

4、改革考试制度。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沈教授提出的该门课程的考核方法可用“半开卷半闭卷”的形式进行,即允许学生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抄在指定的纸上带入考场参加考试。沈教授提出的这种考核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系统的复习教材,自己总结归纳重点内容,自己主动去理清整门课程的脉络,摆脱了为考试而学习的行为方式,真正将这门课程学好、会用。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方法。笔试可以采用沈教授介绍的半开卷或闭卷的测试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程度。内容以概念题为主,计算题为辅。难度、题量应适中。

5、课程设计的综合性考核课程设计要注意设计的综合性考核。通过课程设计环节,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理论知识正确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熟悉和正确运用我国颁布的一些设计规范和设计规程。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在进行结构布置、处理构造问题时,不仅要考虑结构受力的合理性,还要考虑使用要求、材料、造价、施工等方面的问题。既要做到安全、适用、耐久,又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需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地综合分析比较,以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沈老师的课程设计的主要方法是:讲课前,布置好任务书。讲课时,就开始布置作业,讲到哪,要求学生算到哪。这种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我将以此次网络培训为契机,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有效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篇:混凝土培训总结

篇一:关于参加混凝土培训班心得体会

关于参加《混凝外加剂复配工程》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2010年11月27日至29日,根据公司安排,我参加了市建设局质监站组织举办的为期三天的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工程培训班学习。培训期间,培训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及外加剂复配机理与技术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使我对现代混凝土的一些新理念与工程应用、混凝土的高强与高性能化、商品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了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了解了各种外加剂对混凝土产生的作用机理及影响。通过培训老师讲解的案例和我们工程中的混凝土现状加以对比分析,明白了我们工程中一些混凝土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在今后施工过程中的防治措施;也对我国商品混凝土的现状与特征以及我国商品混凝土今后的发展状况及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对混凝土有了更新的认识,对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参加这次培训是及时而有效的。篇二:混凝土公司总结 公司2011年工作总结及 2012年工作打算

2011年以来,在集团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集团党委、董事局的工作部署,以经营工作为中心,以安全和质量为两个基本点,强力推进了企业内部改革,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年来,公司上下坚定信心、开拓进取,落实任务、努力工作、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公司经营业绩获得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各项承包经营指标和企业发展目标都达到了集团年初规划目标。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集团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克服了资金极度紧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政府限购、限贷步步惊心的调控政策等层层困难,紧紧围绕年初制订的方针目标,狠抓任务承揽、资金回收、增资融资、战略合作与规范管理,有效地推进了公司各项工作。经过一年来的精心运作,市场开拓有了新突破,产品开发有了新提高,管理水平有了新提升,企业文化有了新拓展,企业实力有了新加强,成本控制有了新成效。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完善机制 开拓市场 优化营销团队配置 提高盈利水平和能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要生存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尤其是今年以来,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混凝土企业间的相互压价、让利愈演愈烈,这种无序和自相残杀的竞争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势面临严峻考验。

一是公司领导及销售部的业务精英们面对这种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洞察了市场发展方向,积极寻找形势变化及发展给公司带来的机遇,努力争取建筑面积较大的的规模建筑,市场任务的承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而今年销售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团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独家供应。这是我们所一直倡导的“大营销”迈出的坚实而又稳重的一部。由此,全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呈现出了一片勃勃生机。

二是密切跟踪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动态,了解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为公司战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三是进一步完善了《销售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在销售人员中深入落实了经营责任,切实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使业务员适应了市场发展形势的需要,又大大提高了其营销能力及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今年对较大项目实行专人跟踪并积极参与投标。

五是加强了对业务人员的组织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结算效率。业务员对自己所承揽工地的业务联系包括工程结算、现场服务、资金回收等实行一条龙服务,项目完成的好坏以及快慢都直接与其个人的报酬挂钩。

(三)资金形势空前严峻,公司面临较为严峻的增长瓶颈。2011年我们在资金上面临的异常严峻的压力,突出表现在石子等骨料的采购上必须做到现金日结,这使得我们的资金及供应压力与日剧增,公司本来就非常脆弱的资金链已不堪重负、雪上加霜,可以说公司在整个2011年资金都显得极度匮乏、资金形势极为严峻。若春节前资金状况没有明显缓解,势必影响公司下一步的正常生产及公司稳定,这也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面临着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悬崖的极度严峻形势,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进行应对:

一是在今年已连续召开不下数十次领导班子会议、业务人员会议,在会上通报了公司所面临的形势,部署资金回收以及任务承揽指标,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鼓动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务必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任务承揽、强化资金回收。

二是在巨大资金压力影响下,公司领导会同材料科有关部门想尽千方百计采购石子、水泥等紧缺材料,尽全力确保济南市公安局等重点工程顺利施工,而不至于对公司信誉和品牌产生不良影响,这也从侧面缓解了资金压力。

三是加强了清欠回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健全了清欠组织和人员,由分管经理统一领导,确立了回收目标,制定了回收方案;对部分欠款大户及态度恶劣的欠款户,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了社会力量的清欠,并取得了快速、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财务管理,提升资金管理和运作水平,确保企业正常运转。

2011年的财务工作面临了诸多的考验和压力,积极处理了历史遗留事宜、会计核算业务的变化、会计人员的调整、银行还贷压力、资金筹措压力、大量资金结算业务,繁杂的日常报销工作、日常财务、会计监督工作,外部税务、银行等工作的协调等等。

1、资金筹措方面

2011年前十个月,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无论从新增绝对规模还是同比增速来看,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而银行流动性趋紧无形中又增加了银行惜贷情绪,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大幅攀升,这又直接导致了民间融资成本快速抬高,上述原因成为加剧混凝土企业困难的主要因素。而对我们来讲,更是面临着劳动力成本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成本上升等多重困难因素的严峻考验。

自2011年初混凝土公司就面临了还贷款的巨大压力,具体原因为:第一、国家为控制宏观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资本投入的效率,全面压缩、限制银行贷款;第二、公司不能提供银行贷款认可的担保单位和担保资产。第三、公司现有的财务收支情况也限制了转贷款和新增加银行贷款;第四、由于公司日均银行存款余额较少,不能满足银行提出的存款与贷款的余额比例关系等等。

在银行贷款流动性趋紧的不利形势下,我们积极进行了多渠道融资,这其中包括公司职工内部集资、小额贷款公司合作、产权抵押、社会其他渠道融资等,但是通过与宜信、友信、银联、鲁信、国际信托等多家公司的前期洽谈来看,尽管效率高,但小额贷款所牵扯的精力、融资的成本等都较大,而且这种贷款实实在在的考验着我们的神经承受力。

尽管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和最为严峻的形势,但在公司积极有力的协调下,我们通过向银行和其他单位借款等形式积极偿还还银行到期贷款,尽可能的绥解公司的资金压力,保证了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

2、内外联系、协调方面:

在对外联系、内外协调方面,财务部门在公司领导的直接领导下联系的主要部门有:银行、税务等部门。在对外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始终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维护公司的整体形象,以年初计划安排的有限经费为限,尽力使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有回报为基本准绳,在此大原则下,我们积极沟通了银企、税企关系,尤其是加强了同高新地税局、国税局的协调,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为公司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取得发展搭建了比较好的平台。

3、以培训为动力,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公司一直把财务人员的培训视为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突破口,财务管理工作同样迫切需要素质较高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我们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有步骤有目的的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各类相关培训,今年共参加了五期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分别学习了《会计法》、《企业财务管理核算办法》等等。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更好的搞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4、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搞好公司财产物资的清查与盘点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财务的管理职能日益显现。财务管理参与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采购、材料款支付等等,财务部门都参与其中,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

为加强对公司各项财产物资的管理,财务部门全体成员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积极、认真进行了上半年及2011物资盘点、核查。通过盘点、核查,提高了相关物资保管人员的责任心,规范了公司的会计基础工作,有效的防止了错误的出现。这就加强了管理,确保了财产物资的帐帐、帐实相符,提高了财产物资的利用效能。

5、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

年初我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为了切实降低资产负债率,从点滴做起,控制资金占用,提高资使用效率。财务部门首先对欠款情况进行了分析,会同各业务部门积极回收货款;其次做好了现金预算的预算和编报,防止资金的积压;第三、严格执行集团有关管理规定,从严控制资金占用,从而降低了财务费用,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6、财务会计监督方面

一是财务部门严格按照集团财务规定对每一笔收支票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控制现金的支出,对超过现金限额的支出按集团相关规定严格控制现金的使用;二是加强财务印章的管理和使用,定期进行银企资金的核对。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完整;三是进一步加强资产和财务票据的管理,采取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中做好各种财政、税务和内部印制的票据的领用、核销、库存等的台账登记工作,及时核销各种票据以确保所有收入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四是坚持财务“收支两条线”,严格实物资产的入库手续,从源头做好公司的财务监督工作。

(五)规范创新管理 提升运营质量 促进企业全面升级 公司在自进入2011年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特别是大力强化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执行能力;深化企业内部机构改革,整合了职能部门,合理设置了部门岗位和职数,真正形成了权责明确、运作有序、制衡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一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公司自3月底开展了“企业管理年”活动,对现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完善。结合去年各部室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进一步完善、规范了公司的请假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车辆设备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公司内部管理的规范化,逐步建立起了起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二是为进一步加强劳动管理,严格劳动考勤纪律,公司于5月底购买并安装了指纹+面部识别考勤机,对公司全体人员进行严格考勤,坚决杜绝迟到、早退现象,切实加强了管理、提高了各岗位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

三是在企业制度执行中,我们加大了对各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实行各部门主管负责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贯彻好各部门的团队执行力,严格推行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企业的奖惩制度。

四是有针对性地按照管理流程,对各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界定了业务边界,以此促进了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改变了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确保了整个公司的管理机制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五是在去年推行“八不准”并进行管理整顿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搞好了公司内部管理体系运行,更加严格的执行了“八不准”,督促公司全体员工时刻将自己置于“八不准”监督之下,以促成高效、严格管理执行体系的确立。

六是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决策机构、篇三:新混凝土规范培训总结

新混凝土规范还没颁布及实施,最终送审稿已出,据这次学习班的专家说,明年4月份大约能够颁布新规范,可能明年7月1日起实施。如果真是在7月份实施,对考一注的朋友是个灾难。

===现已知,2011年一注专业考试混凝土规范仍将沿用旧版规范。又见飘 2011年1月8日补注=== 关于新规范的各类教材和资料很多,在这里整理出自己接受培训之后的心得体会,部分文字系引用培训课件,特此声明。

本贴在随后出现的“新规范”名称,系指即将颁布的《混凝土设计规范201x》版。本人所做条文引用者,均来自混凝土规范的最终送审稿。

2010年新规范的修订过程之中发生了汶川地震,把大家都震醒了。诸如楼梯在地震作用下为拉弯或者压弯构件的问题,过去几十年来无人提起,都按纯受弯构件进行计算且不考虑抗震,这次受到了教训。论坛里有些朋友对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的分析和论述很深入(下注),得到的基本结论如框架结构中楼梯对整体结构刚度影响较大,整体建模分析时应予以考虑;框剪结构中楼梯对整体刚度的影响有限等得到了规范讨论组专家的认同。

同时我觉得,关于楼板不参与抗震计算的思路也有待商榷。新规范在3.5.1条中规定了楼盖的竖向自振频率验算条款为新增条款,算是预留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突破口。

针对汶川现场诸多强梁弱柱剪切破坏形式,新混凝土规范也在相关方面予以修改,增大柱子刚度以保证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延性。见

在这个帖子里,我将就以下两个部分展开论述自己的认识。

各类教材中已有的条文和解释不再重复,仅选取我认为和旧版规范有较大变动的条文在这里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修订概况(引自广州大学张季超老师所做的报告)第二部分:新混凝土规范中的若干条文学习。第一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修订概况

注,为增强此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引用相关资料的修订概况如下。

一,修订过程2007年1月成立修订组 2008年3月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2008年4月规范初稿 2008年8月规范讨论稿 2009年6月修订问题研究 2009年7月规范征求意见稿 2009年10月规范试设计 2009年11月规范送审稿 2009年12月规范审查 2010年6月规范报批

二,修订原则

适当提高安全储备,保证结构安全 适当提高抗禦灾害的能力,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 完善耐久性设计,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提高材料利用效率 加强与相关规范合理分工、协调

反映科研成果、工程经验,参考国际标准 促进建筑技术进步及产业化进程

三,主要修订内容

1.补充“结构方案”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和抗灾能力。

2.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内容,增加应力设计、抗倒塌设计、既有结构设计等内容。3.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4.增加楼盖舒适度的要求,以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值加以控制。

5.完善耐久性设计,以环境等级、建材质量、构造措施、维护管理的定性方法表达。6.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基本原则的规定。

7.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要求。

8.为方便设计、施工,提出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和等效直径的概念及设计方法。9.提出间接作用-非荷载效应(温差、收缩等)分析的原则。

10.对结构侧移的二阶(p-δ)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完善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有关内容。12.调整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内容的表达方式:“任意截面”及非常用截面移至附录表达。13.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完善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二阶(p-δ)效应。14.调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箍筋抗力项的系数,适当增加安全儲备。

15.补充拉、弯、剪、扭复合内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16.修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利用双向预应力的有利影响,提高抗冲切承载力。17.调整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裂缝宽度计算值减少。

18.考虑耐久性,适当调整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稍增,恶劣环境下大幅度增加。19.提出钢筋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考虑机械锚固、机械接头等方式控制锚固长度及连接。20.按配筋特征值及绝对值双控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相对稍有提高。21.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头以减短、简化锚固配筋的形式。

22.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板、粱、柱、墙的构造要求。

23.补充、完善了各种预应力锚固端的配筋构造要求。24.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新材料、新工艺预应力损失数值计算。

25.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的轴压比限值要求。26.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扩大到三级抗震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

27.补充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受弯承载力及小跨高比连梁、特殊配筋连梁设计规定。28 .增加了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第一部分内容完。

第二部分:新混凝土规范中的若干条文学习 1)关于抗连续倒塌设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新规范 3.1.3条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出现疲劳、倾覆、稳定、漂浮等破坏和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结构在偶然作用下连续倒塌或大范围破坏; 3.1.3条文说明

为结构安全计,本次修订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中增加了偶然作用下连续倒塌或大范围破坏的内容。为提高使用质量,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增加了舒适度的要求。相关条款在3.4节单独列出。

我们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偶尔荷载作用下结构可发生局部破坏,不出现不成比例的连续倒塌破坏。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3.0.6-2条款中提到过抗连续倒塌设计原则,但旧版的混凝土规范中没有具体的规定。

抗连续倒塌设计不知道属于不属于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范畴。我理解就是设置多道防线,设置冗余约束,尽可能地设置替代荷载原本传递路径的新路径,以及加强细部构造约束。美国规范aci318-05和欧洲规范en1992-1-1:2004中均有抗连续倒塌设计的构造规定。我国新规范提出了抗连续倒塌设计的三种方法。

有兴趣的朋友可翻看贡金鑫《 中美欧混凝土结构设计》 一书相关章节。

相关研究及文章可参考清华大学叶列平,陆新征等的文章。他们用pkpm居然也进行过抗连续倒塌设计,我想这再次说明了软件仅仅是一个工具,决定一个软件作用大小的是使用者的能力,其次才是软件本身的计算及分析能力。

附件: 国外rc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的检验与分析.pdf(2010-11-30 13:02, 507.13 k)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74 附件: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设计方法.pdf(2010-11-22 14:05, 346.29 k)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16 在听课的时候,一位同事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盖体系采用巨型桁架结构,其组合楼盖在设计时,每层楼板都可以抵抗上一层楼盖倒塌之后坠落产生的冲击荷载。这样可以避免诸如世贸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本人没有考证其真实性。在唐山地震时,预制楼板被唤作“要命板”,很多人都是被倾颓而下的楼板砸中的。我觉得在楼板的设计上,隔层设置加强楼板层或者重要部位连续设置多层加强楼板层,不失为一种思路。同时,倘若楼板加强之后能够承受上层非加强楼板垮塌后产生的荷载作用,其刚度必然加大从而吸收更多的地震动能,此时楼板还参与不参与抗震计算,以及楼板对中梁和边梁的刚度增大效应大小,需要深入研究。2)关于楼盖自振频率的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5.1.4 对于使用上有舒适度要求的楼盖结构,应进行自振频率的验算。在《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中,自振频率大于3hz。规范此条目的是为了让楼盖与人的行走频率(1.8赫兹~2.5赫兹)区分开来,避免产生共振,达到舒适度设计的要求。

想了解自振频率的计算方法,可参考 gb50190-93多层厂房楼盖抗微振设计规范 第6章节内容,由其公式(gb50190-936.3.2-1)可知,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可以通过采取增加结构刚度、减小结构质量或者减小楼盖跨度的方法来提高。3)关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总的思路是使得结构构件在恶劣环境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幅增加,提高其耐久性性能。并在更改环境类别分类的同时,将梁柱的保护层厚度合并统一,不再区分。

据介绍,aci规范每修订一次,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都会增加。而中国的规范是50年都不增加,此次修订向国外看齐,大幅增加了在易腐蚀环境下的结构构件耐久性能。4)关于混凝土材料和钢筋材料 我国目前混凝土最高等级是c80,而在欧洲规范中已达到c105,美国aci规范中已达到c100。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此次等级提高较多,达到500级钢筋的使用目标。目前国际上最高等级是600级。

两个问题,第一,应注意上图中的注1,规范组的意思是当钢筋用作抗剪,抗扭,冲切时,就不要使用500级钢筋了。最高用到400级即可。

表中设计数值均是通过标准值除以1.15的分项系数得到的。

第二,钢筋强度指标的调整,相应影响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根据规范组试设计的结果,发现采用500级钢筋进行裂缝宽度计算时很难满足原规范公式的要求,所以此次修订时将裂缝控制验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做相应调整(2.1=》1.9)。

同时,根据介绍,根据gb计算得到的裂缝宽度值w是最大的,超过aci规范和en3。而在历次工程经验中,发现梁端开裂的情况很少。我个人理解在pkpm中梁柱施工图绘制中,

第三篇:新混凝土规范培训总结

新混凝土规范还没颁布及实施,最终送审稿已出,据这次学习班的专家说,明年4月份大约能够颁布新规范,可能明年7月1日起实施。如果真是在7月份实施,对考一注的朋友是个灾难。

===现已知,2011年一注专业考试混凝土规范仍将沿用旧版规范。又见飘 2011年1月8日补注===

关于新规范的各类教材和资料很多,在这里整理出自己接受培训之后的心得体会,部分文字系引用培训课件,特此声明。

本贴在随后出现的“新规范”名称,系指即将颁布的《混凝土设计规范201X》版。本人所做条文引用者,均来自混凝土规范的最终送审稿。

2010年新规范的修订过程之中发生了汶川地震,把大家都震醒了。诸如楼梯在地震作用下为拉弯或者压弯构件的问题,过去几十年来无人提起,都按纯受弯构件进行计算且不考虑抗震,这次受到了教训。论坛里有些朋友对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的分析和论述很深入(下注),得到的基本结论如框架结构中楼梯对整体结构刚度影响较大,整体建模分析时应予以考虑;框剪结构中楼梯对整体刚度的影响有限等得到了规范讨论组专家的认同。

同时我觉得,关于楼板不参与抗震计算的思路也有待商榷。新规范在3.5.1条中规定了楼盖的竖向自振频率验算条款为新增条款,算是预留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突破口。针对汶川现场诸多强梁弱柱剪切破坏形式,新混凝土规范也在相关方面予以修改,增大柱子刚度以保证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延性。

注,楼梯抗震问题相关模型及讨论见 bjdtm2001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extra=page%3D1

再议“强梁弱柱”、“强弯弱剪”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extra=page%3D1

总的说来,采用新规范进行设计,即便钢筋的使用已经增大到了500级,但配筋量会增加,建设成本会加大。见

上图引自论坛贴 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讨论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age%3D1&page=3

在这个帖子里,我将就以下两个部分展开论述自己的认识。各类教材中已有的条文和解释不再重复,仅选取我认为和旧版规范有较大变动的条文在这里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修订概况(引自广州大学张季超老师所做的报告)第二部分:新混凝土规范中的若干条文学习。第一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修订概况

注,为增强此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引用相关资料的修订概况如下。

一,修订过程 2007年1月成立修订组

2008年3月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2008年4月规范初稿 2008年8月规范讨论稿 2009年6月修订问题研究 2009年7月规范征求意见稿 2009年10月规范试设计 2009年11月规范送审稿 2009年12月规范审查 2010年6月规范报批

二,修订原则

适当提高安全储备,保证结构安全

适当提高抗禦灾害的能力,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 完善耐久性设计,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提高材料利用效率 加强与相关规范合理分工、协调

反映科研成果、工程经验,参考国际标准 促进建筑技术进步及产业化进程

三,主要修订内容

1.补充“结构方案”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和抗灾能力。

2.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内容,增加应力设计、抗倒塌设计、既有结构设计等内容。3.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4.增加楼盖舒适度的要求,以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值加以控制。

5.完善耐久性设计,以环境等级、建材质量、构造措施、维护管理的定性方法表达。6.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基本原则的规定。

7.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要求。

8.为方便设计、施工,提出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和等效直径的概念及设计方法。9.提出间接作用-非荷载效应(温差、收缩等)分析的原则。

10.对结构侧移的二阶(P-Δ)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完善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有关内容。12.调整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内容的表达方式:“任意截面”及非常用截面移至附录表达。13.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完善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二阶(P-δ)效应。14.调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箍筋抗力项的系数,适当增加安全儲备。

15.补充拉、弯、剪、扭复合内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16.修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利用双向预应力的有利影响,提高抗冲切承载力。17.调整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裂缝宽度计算值减少。

18.考虑耐久性,适当调整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稍增,恶劣环境下大幅度增加。19.提出钢筋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考虑机械锚固、机械接头等方式控制锚固长度及连接。20.按配筋特征值及绝对值双控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相对稍有提高。21.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头以减短、简化锚固配筋的形式。

22.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板、粱、柱、墙的构造要求。23.补充、完善了各种预应力锚固端的配筋构造要求。24.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新材料、新工艺预应力损失数值计算。25.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的轴压比限值要求。26.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扩大到三级抗震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

27.补充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受弯承载力及小跨高比连梁、特殊配筋连梁设计规定。28 .增加了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第一部分内容完。

第二部分:新混凝土规范中的若干条文学习

1)关于抗连续倒塌设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新规范 3.1.3条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出现疲劳、倾覆、稳定、漂浮等破坏和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结构在偶然作用下连续倒塌或大范围破坏;

3.1.3条文说明 为结构安全计,本次修订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中增加了偶然作用下连续倒塌或大范围破坏的内容。为提高使用质量,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增加了舒适度的要求。

相关条款在3.4节单独列出。

我们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偶尔荷载作用下结构可发生局部破坏,不出现不成比例的连续倒塌破坏。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3.0.6-2条款中提到过抗连续倒塌设计原则,但旧版的混凝土规范中没有具体的规定。

抗连续倒塌设计不知道属于不属于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范畴。我理解就是设置多道防线,设置冗余约束,尽可能地设置替代荷载原本传递路径的新路径,以及加强细部构造约束。美国规范ACI318-05和欧洲规范EN1992-1-1:2004中均有抗连续倒塌设计的构造规定。我国新规范提出了抗连续倒塌设计的三种方法。

有兴趣的朋友可翻看贡金鑫《 中美欧混凝土结构设计》 一书相关章节。

相关研究及文章可参考清华大学叶列平,陆新征等的文章。他们用PKPM居然也进行过抗连续倒塌设计,我想这再次说明了软件仅仅是一个工具,决定一个软件作用大小的是使用者的能力,其次才是软件本身的计算及分析能力。

附件: 国外RC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的检验与分析.pdf(2010-11-30 13:02, 507.13 K)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74

附件: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设计方法.pdf(2010-11-22 14:05, 346.29 K)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16 在听课的时候,一位同事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盖体系采用巨型桁架结构,其组合楼盖在设计时,每层楼板都可以抵抗上一层楼盖倒塌之后坠落产生的冲击荷载。这样可以避免诸如世贸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本人没有考证其真实性。在唐山地震时,预制楼板被唤作“要命板”,很多人都是被倾颓而下的楼板砸中的。我觉得在楼板的设计上,隔层设置加强楼板层或者重要部位连续设置多层加强楼板层,不失为一种思路。同时,倘若楼板加强之后能够承受上层非加强楼板垮塌后产生的荷载作用,其刚度必然加大从而吸收更多的地震动能,此时楼板还参与不参与抗震计算,以及楼板对中梁和边梁的刚度增大效应大小,需要深入研究。

2)关于楼盖自振频率的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5.1.4 对于使用上有舒适度要求的楼盖结构,应进行自振频率的验算。

在《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中,自振频率大于3Hz。规范此条目的是为了让楼盖与人的行走频率(1.8赫兹~2.5赫兹)区分开来,避免产生共振,达到舒适度设计的要求。

想了解自振频率的计算方法,可参考 GB50190-93多层厂房楼盖抗微振设计规范 第6章节内容,由其公式(GB50190-93 6.3.2-1)可知,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可以通过采取增加结构刚度、减小结构质量或者减小楼盖跨度的方法来提高。3)关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总的思路是使得结构构件在恶劣环境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幅增加,提高其耐久性性能。并在更改环境类别分类的同时,将梁柱的保护层厚度合并统一,不再区分。

据介绍,ACI规范每修订一次,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都会增加。而中国的规范是50年都不增加,此次修订向国外看齐,大幅增加了在易腐蚀环境下的结构构件耐久性能。

4)关于混凝土材料和钢筋材料

我国目前混凝土最高等级是C80,而在欧洲规范中已达到C105,美国ACI规范中已达到C100。

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此次等级提高较多,达到500级钢筋的使用目标。目前国际上最高等级是600级。

两个问题,第一,应注意上图中的注1,规范组的意思是当钢筋用作抗剪,抗扭,冲切时,就不要使用500级钢筋了。最高用到400级即可。

表中设计数值均是通过标准值除以1.15的分项系数得到的。

第二,钢筋强度指标的调整,相应影响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根据规范组试设计的结果,发现采用500级钢筋进行裂缝宽度计算时很难满足原规范公式的要求,所以此次修订时将裂缝控制验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做相应调整(2.1=》1.9)。

同时,根据介绍,根据GB计算得到的裂缝宽度值W是最大的,超过ACI规范和EN3。而在历次工程经验中,发现梁端开裂的情况很少。我个人理解在PKPM中梁柱施工图绘制中,关于梁端的裂缝控制可以尝试按0.4mm来控制,以避免与调幅理念相冲突。

据介绍,2009年我国热轧带肋钢筋的使用量已达一亿吨,大幅提高钢筋的抗拉设计指标,争取下次规范修订时与国际上通用的600级钢筋接轨,势在必行。关于HRB500级钢筋的经济效益分析,郑州大学早在2005年便开始研究,可参见以下论文。

附件: HRB500级钢筋某试点工程的经济分析.pdf(2010-11-30 11:26, 225.31 K)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00

论文结语中提出的裂缝宽度计算难以满足的问题,在今次新规范修订中通过调整系数予以化解

5)关于混凝土构件计算

翻看了一下新版混凝土规范最终送审稿,发现针对计算公式的变化,条文说明里解释的很清楚。这里就简单列举一例,说说柱子抗剪计算公式的变化缘由。

在汶川地震中,发现我们传统的设计方式和设计理念所遵从的 强柱弱梁概念 并没有实现,很多框架结构房屋是结构梁没有问题,柱子剪断导致结构破坏。本次修订所有涉及到柱子剪力计算的公式都进行了修改,增大柱子箍筋用量,增强柱子构件的安全度。

由送审稿 公式6.3.16~6.3.19可知,双向受剪框架柱的计算公式发生了变化,基本思路是当柱子承受两个方向的水平作用时,很难保证在X向进行屈服之后,还能在Y向拥有并不减弱的抗剪能力。旧规范的公式存在明显缺陷。

此次修订增加了角度变量,按照实验数据,认为构件受剪承载力服从椭圆规律,依此原理来进行柱子的抗剪设计。同时对于四级框架柱也规定了轴压比限值以及加密区的最小体积配箍率要求(0.4%),这会使得常规设计中柱子的箍筋用钢量较之02旧混凝土规范增大25%左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教育和医疗建筑,今后都需按乙类设防标准考虑。

根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附录A中的下图所示,乙类建筑为一级建筑,今后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其重要性系数应取1.1

全文完,谢谢。

第四篇:混凝土总结

钢筋和混凝土能够一起工作的原因: 1.混凝土结硬后与钢材有着良好的黏结 2.钢筋和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

3.混凝土保护层可以防止钢筋锈蚀,同时,在遭受火灾时可以延缓钢筋软化

混凝土结构优点 1.便于就地取材 2.节约钢材

3.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其抵抗地震、振动以及爆炸冲击波的性能都比较好 4.可模性好

5.耐久性和耐火性好

混凝土结构缺点 1.自重大 2.抗裂性差

3.耗费大量的模板

4.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多、工期长,且受季节气候条件的限制。5.混凝土结构一旦发生破坏,其修复、加固、补强比较困难

fcu,m:150mmx150mmx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

棱柱体试件比立方体试件能更好的反映混凝土的实际抗压能力

徐变:混凝土在长期不变的作用下,其应变随时间增长的现象

影响:1.使构件变形增大 2.导致预应力损失 3.使偏心距增大

冷拉:降低延性、提高抗拉强度 冷拔:降低塑性、提高抗拉抗压强度

钢筋和混凝土黏结力的组成 1.化学胶结力 2.摩擦阻力 3.机械咬合力

4.钢筋端部的锚固力

结构能够满足功能要求而良好的工作,则称结构为“可靠”:反之,则称结构为“失效”。区分“可靠”和“失效”的临界工作状态称为“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分为两种:“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疲劳破坏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规定限值

可靠性: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是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总称。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指结构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荷载标准值:

荷载准永久值: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基准一般的荷载值,即在设计基准期内经常作用的荷载。

荷载组合值:当结构上作用几个可变荷载时,各可变荷载最大值在同一时刻出现的概率小,因此必须对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调整系数。

分布钢筋在受力钢筋内侧:

1.在保证混凝土净保护层条件下,增大受力钢筋重心至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合力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其正界面抗弯承载力

2.分布钢筋布置在内侧可以起到分散传递荷载的作用

螺旋箍筋可以有效组织混凝土在受压后产生的侧向变形和内部微裂缝的发展,从而较大的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大偏心:受拉侧钢筋首先屈服,而后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受压钢筋也达到屈服。

小偏心:受压区混凝土先被压碎,同时受压钢筋也能达到屈服,而另一侧钢筋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但是达不到屈服。

斜拉破坏:混凝土残余面剪应力的增长使主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剪压破坏:余留截面上混凝土的主压应力超过了混凝土强度。斜压破坏:主压应力超过了斜向受压短柱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l1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预应力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2预应力筋与孔道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减小办法:1.一端张拉,一端补拉

2.两端同时张拉

3.超张拉

l3混凝土加热养护时,预应力筋与承受拉力设备之间未查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l4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先快后慢)

减小办法:超张拉

l5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l6用螺旋式预应力筋作配筋的环形构件,由于混凝土层局部挤压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

1.手拉球去纵向钢筋的应力越大,裂缝宽度越大

2.受拉区钢筋采用细而密的钢筋增大钢筋表面积增大粘结力,裂缝宽度越小 3.受拉区纵向钢筋表面形状,带肋钢筋裂缝宽度比光圆钢筋小 4.受拉区纵向钢筋配箍率越大,裂缝宽度越大

5.受拉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越大,裂缝宽度越大

6.荷载性质。荷载长期作用下、反复荷载或动力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越大

变形控制的目的:

1.保证结构的使用功能要求 2.避免非结构构件的损坏

3.满足外观和使用者的心理要求 4.避免对其他构件的不利影响

提高构件刚度的措施: 1.h0越大,刚度越大

2.若有受拉翼缘或受压翼缘,则刚度越大 3.增大受拉钢筋配筋率,刚度略有增大

注:提高混凝土强度对刚度没有影响

裂缝宽度控制的目的:功能使用要求、建筑外观要求、耐久性要求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1.混凝土碳化 2.钢筋锈蚀

3.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4.混凝土的碱基料反应 5.侵蚀性介质的腐蚀

影响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1.剪跨比越大,受剪承载力越低 2.混凝土强度 3.箍筋的配箍率 4.纵筋配筋率

第五篇:混凝土总结

十二章和十三章

二.掌握横向和纵向排架的组成构件,荷载传递途径,支撑种类、作用、布置原则。109-113屋盖支撑: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纵向水平支撑,垂直支撑,水平系杆等。

1)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保证屋盖纵向水平刚度和屋架上弦杆在平面外的稳定。将纵向水平风力传递至两侧纵向柱列和柱间支撑。

布置原则:一般布置在温度区段两端及柱间支撑所在柱间。遇下列情况之一时设置:(1)跨度较大的无檩体系屋盖,当屋面板与屋架连接点的焊接质量不能保证,且抗风柱与屋架上弦连接时;(2)厂房设有天窗,且天窗通到厂房的第二柱间,应在厂房第二柱间天窗范围内布置。

2)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下弦横向水平支撑遇下列情况之一时设置:(1)山墙抗风柱与屋架下弦连接;(2)厂房内有较大的振动源(如硬钩吊车、5吨以上锻锤等);(3)有纵向运行的悬挂吊车,且吊点设在屋架下弦时,可在悬挂吊车轨道尽头柱间设置。

3)纵向水平支撑:一般设在屋架下弦。遇下列情况之一时设置:(1)厂房高大,吊车吨位大(30吨以上),或厂房内设有硬钩吊车及5吨以上锻锤等,此时,等高厂房可沿边列柱下弦端部各设一道通长的纵向水平支撑;(2)厂房内设有托架,纵向水平支撑布置在托架所在柱间并向两端各延伸一个柱间。

4)垂直支撑和水平系杆

垂直支撑:保证屋架承受荷载后的平面外稳定并传递纵向水平力。上弦水平系杆:保证屋架上弦的侧向稳定。

下弦水平系杆:防止由吊车或水平振动引起的屋架下弦侧向颤动。

设置要点:应和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在同一柱间。屋架端部垂直支撑:当屋架端部高度大于1.2m时,应在屋架两端各设一道。屋架跨中垂直支撑:厂房跨度小于18m时可不设,厂房跨度为18m—24m时可设一道。

水平系杆:当屋盖设置垂直支撑时,应在未设置垂直支撑的屋架间,在相应于垂直支撑平面内的屋架上弦和下弦节点处,设置通常的水平系杆。

114柱间支撑:纵向排架的最主要抗侧力构件。分上部、中部、下部柱间支撑 设置位置:下柱支撑:伸缩缝区段中部柱间(减小温度应力)

上柱支撑:伸缩缝区段中部柱间、伸缩缝区段两端或屋盖横向水平支撑处柱间,同时设柱顶通长系杆。抗风柱:山墙处,间距为1500m倍数。

五.牛腿破坏特征、计算简图、主要钢筋。

149破坏形态:弯曲破坏、剪切破坏(纯剪、斜压、斜拉破坏)、局部受压破坏 150牛腿设计主要内容:确定牛腿截面尺寸、承载力计算、配筋构造。152牛腿主要钢筋:水平纵向受拉钢筋、水平箍筋、弯起钢筋。

六.框架节点构造要求。(195)材料强度、截面尺寸、箍筋、梁柱纵筋在节点区的锚固、1.材料强度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强度等级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框支梁、框支柱以及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及节点,不应低于C30;其他各类结构构件,不应低于C20。

 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柱子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装配整体式结构,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柱子提高一个级别。

2.截面尺寸

试验研究表明,当梁上部和柱外侧钢筋配筋率过高时,将引起顶层端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斜压破坏,故对相应的配筋率作出限制。

0.35cfcbbh0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s应符合下列规定: Asfybb:梁腹板宽度;H0:梁截面有效高度。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角部的弯弧内半径,当钢筋直径不大于25mm时,不宜小于6d;大于25mm时,不宜小于8d。钢筋弯弧外的混凝土中应配置防裂、防剥落的构造钢筋。3.箍筋(非抗震)

在框架节点内应设置水平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250mm。对四边均有梁的中间节点,节点内可只设置沿周边的矩形箍筋。当顶层端节点内有梁上部纵向钢筋和柱外侧纵向钢筋的搭接接头时,节点内水平箍筋应加密。

4.梁柱纵筋在节点区的锚固 中间层中间节点

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或连续梁中间支座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节点或支座。梁下部纵向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计算中不利用该钢筋的强度时,其伸入节点或支座的锚固长度对带肋钢筋不小于 12d,对光面钢筋不小于 15d,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钢筋应按受压钢筋锚固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内,此时,其直线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7la ;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钢筋可采用直线方式锚固在节点或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受拉锚固长度la。

当柱截面尺寸不足时,也可采用钢筋端部加锚头(锚板)的机械锚固措施,或 90°弯折锚固的方式;

钢筋也可在节点或支座外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搭接起始点至节点或支座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1.5h0。中间层端节点 :

 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节点的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形式时,不应小于la,且应伸过柱中心线,伸过长度不宜小于 5d,d 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

 当柱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可采用钢筋端部加锚头(锚板)的机械锚固方式,梁上部纵向钢筋宜伸至柱外侧纵筋内边,其包括锚头(锚板)在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4 lab。

 梁上部纵向钢筋也可采用 90°弯折锚固的方式,此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节点内弯折,其包含弯弧在内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 0.4 lab,弯折钢筋在弯折平面内包含弯弧段的投影长度不应小于12d。

柱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层的中间节点或端节点,接头应设在节点区以外。顶层中间节点

柱纵向钢筋在顶:层中节点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且自梁底算起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当截面尺寸不满足直线锚固要求时,可采用90°弯折锚固措施。此时,包括弯弧在内的钢筋垂直投影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5lab,在弯折平面内包含弯弧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当截面尺寸不足时,也可采用带锚头的机械锚固措施。此时,包含锚头在内的竖向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5lab。4 当柱顶有现浇楼板且板厚不小于100mm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折,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顶层端节点:

 顶层端节点柱外侧纵向钢筋可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及附近部位搭接,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搭接接头可沿顶层端节点外侧及梁端顶部布置,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5lab。其中,伸入梁内的柱外侧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其全部面积的65% ;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钢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锚固:当柱钢筋位于柱顶第一层时,钢筋伸至柱内边后宜向下弯折不小于 8 d 后截断;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向下弯折,d 为柱纵向钢筋的直径;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纵向钢筋也可伸入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梁内的柱纵向钢筋相同;

当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时,伸入梁内的柱纵向钢筋宜分两批截断,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d,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直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外侧并向下弯至梁下边缘高度位置截断。

当梁的截面高度较大,梁、柱纵向钢筋相对较小,从梁底算起的直线搭接长度未延伸至柱顶即已满足1.5lab的要求时,应将搭接长度延伸至柱顶并满足搭接长度1.7lab的要求;或者从梁底算起的弯折搭接长度未延伸至柱内侧边缘即已满足1.5lab的要求时,其弯折后包括弯弧在内的水平段的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柱纵向钢筋的直径。搭接接头也可沿节点外侧直线布置,此时,搭接长度自柱顶算起不应小于 1.7lab。当上部梁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1.2 %时,弯入柱外侧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的搭接长度,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20d,d 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

5、框架梁与预制楼板的连接构造 198页

14本章重点

高层建筑的定义、特点、结构体系、结构布置一般原则、基础埋深。

定义: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特点:高层的受力特点与多层的主要区别在于侧向力(风载或水平地震力)的影响。

随着高度的增加 : (1)轴力为H的一次方,弯矩为H的二次方,顶部位移为H的四次方关系。水平位移起控制作用,结构要有足够大的刚度。

(2)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反应不可低估。

(3)结构轴向变形,剪切变形以及温度、沉降因素的影响加剧。(4)由此而带来的材料用量、工程造价呈抛物线关系增长。

竖向结构体系:常见的结构体系有: 框架结构体系、2 剪力墙结构体系、3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4 筒体结构体系、5 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等。高层建筑的水平结构体系:楼(屋)盖体系:现浇楼盖、预制板楼盖、预应力叠合板楼盖、组合楼盖 结构布置一般原则:见书P239 结构平面布置:

结构竖向布置: 建筑高宽比限制: 变形缝的设置: 基础埋深: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

基础应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桩基础,不计桩长,可取房屋高度的1/18)

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EIe:按照顶点位移相等的原则,将剪力墙的抗侧刚度折算成承受同样荷载的悬臂杆件只考虑弯曲变形时的刚度。剪力墙的分类:

1)整截面剪力墙: 洞口面积小于整墙立面面积的15%,洞口间净距及洞口至墙边的距离均大于洞口长边尺寸。按材料力学方法按悬臂墙计算。

2)整体小开口剪力墙: ζ≤ [ζ],且α≥10。整体性很强,墙肢中局部弯矩不超过总弯矩的15%,大部分墙肢无反弯点,截面应力基本成直线分布。可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再修正。

3)联肢剪力墙: ζ ≤ ζ],α< 10,为联肢墙剪力墙,整体性不很强,大部分墙肢无反弯点,按联肢墙法计算。4)壁式框架: ζ> [ζ],α≥10。整体性很强,大部分墙肢有反弯点,按框架方法计算。

h短肢剪力墙的概念:

4w8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tw

一般剪力墙: hw8 tw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第10.2.2条的规定;)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抗震设计时,为保证剪力墙底部出现塑性铰后具有足够大的延性,应对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加强抗震措施,包括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等,该加强部位称为“底部加强部位”。墙肢边缘构件:

(1)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下表的规定值时,以及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可为暗柱、端柱和翼墙)。(2)除本条上款所列部位外,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3)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之间设置1~2层过渡层,过渡层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要求可低于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但应高于构造边缘构件的要求。

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

1.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单独剪力墙的变形曲线以弯曲变形为主;单独框架的变形曲线以整体剪切变形为主。

2.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其变形曲线介于弯曲型与整体剪切型之间。在结构下部,剪力墙的层间位移比框架小,墙将框架向左拉,框架将墙向右拉;在结构上部,剪力墙的层间位移比框架大,框架将墙向左推,墙将框架向右推。

3.二者之间存在协同工作使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侧移大大减小,内力分布更趋合理,框架剪力沿高度分布较均匀。框架与剪力墙共同工作性能:(详见书P297)框架-剪力墙结构刚度特征值: CfH(铰接)(CfCb)H(刚接)EIeEIe

是反映综合框架和综合剪力墙之间刚度比值的一个参数,是影响框-剪结构受力和变形的主要参数。

大时,框架刚度大,结构性能以框架为主,当时

EI0,相当于纯框架结构。小时,剪力墙刚度大,结 构性能以剪力墙为主,当0时Cf0,相当于纯剪力墙 结构。结构的侧向位移特征:

λ<1时,结构变形以剪力墙的弯曲型为主,λ>6时,结构变形以框架的弯曲型为主,λ=1-6时结构变形下部以弯曲型为主,上部以剪切型为主,呈反S型,称为弯剪型变形。最大层间位移在高度的中间部分(不在顶、底),随λ增大,最大层间位移位置下移。结构的内力特征:

框架承受的荷载在上部为正值(同外荷载作用方向相同),在底部为负值,为反向荷载。剪力墙下部承受的荷载大于外荷载。在顶部有数值相等的反向集中力这是因为框架和剪力墙单独承受荷载时,其变形曲线是不同的。二者共同工作后,必然产生上述的荷载分配形式。

当λ小时,剪力墙承担大部分剪力,λ大时,框架承担大部分剪力。在下部剪力墙承担了大部分剪力,在上部剪力墙出现负剪力,框架和剪力墙顶部剪力不为零。因为变形协调,框架和剪力墙顶部存在着集中力的作用。这也要求在设计时,要保证顶部楼盖的整体性。框架的最大剪力在结构中部,且最大值的位置随λ增大而下移。框架剪力沿高度分布较均匀,比纯框架结构合理。根据工程经验,λ=1.1-2.2为宜。

截面计算项目:各墙肢弯矩、各墙肢轴力、各墙肢剪力、各连梁剪力、各连梁弯矩、水平位移计算 剪力墙配筋一般为(详见书P265):端部纵筋、竖向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竖向钢筋抗弯,水平钢筋抗剪。因竖向分布筋较细可能压曲,故只考虑受拉部分,但靠近中和轴部分应力较小。单榀剪力墙的受力特点:M=(M1+M2)+ N a

局部弯矩

整体弯矩 ①整体弯矩大,则局部弯矩就小;

②整体弯矩由其上所有连梁约束弯矩提供; ③墙肢轴力由其上所有连梁竖向剪力提供;

④整体弯矩大,越接近整体墙。整体弯矩的大小反映墙肢之间协同工作的程度,这种程度称为:剪力墙的整体性。洞口大小、形状影响连梁刚度,故影响剪力墙的受力受力特点。风荷载取值: 节点的简化:

 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梁和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穿过节点,整体性强,且有较大抗转动刚度,故简化为刚接节点。

 装配式框架结构在梁底和柱的某些部位焊接连接,抗转动刚度小,故简化为铰接。装配整体式框架,梁(柱)中的钢筋在节点处或为焊接或为搭接,并现场浇筑节点部分砼,故也可认为刚接。

 柱与基础为现浇连接,故柱一般认为刚接;柱为预制的,则应视其与基础之间构造措施决定是刚接还是铰支座。竖向荷载作用下(分层法、弯矩二次分配法)分层法假定:

1.不考虑结构的侧移。

2.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它层梁的影响不计

 分层后柱远端为固定支座,除底层柱的下端以外,柱端实际均有一定的转动,即为弹性支承,故需进行如下修正:

 1.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0.9的折减系数。

2.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为1/3。

 显然,最后柱的内力应由相邻两个开口刚架中同层同柱号的柱内力叠加,而梁的内力则直接为原框架的梁的内力,由该法算得的节点弯矩一般不为零,故将此不平衡弯矩再进行分配,然后迭加到各杆端弯矩。

弯矩二次分配法:各节点同时放松分配,同时传递,分配两次,传递一次。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基本假定:

1.求各柱剪力时,柱上下端都不发生转动,即认为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之比为无穷大。2.在确定柱的反弯点位置时,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上、下端转角相等。

底层柱的反弯点在距支座2/3层高处,其余柱为1/2层高。

3.同层各节点水平位移相等。

柱的侧向刚度 d:两端固定的等截面柱,在上、下端产生单位相对水平位移(δ=1)时,需在柱顶施加的水平力。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D值法 基本假定: 1)柱AB及其上下相邻柱的线刚度为ic ;

2)柱AB及其上下相邻柱的层间水平位移均为 △uj;

3)柱AB两端节点及与其上下左右相邻的各个节点的转角均为θ; 4)与柱AB相交的横梁的线刚度分别为i1、i2、i3、i4 影响柱侧移刚度的D的因素: 1)柱本身的线刚度ic;

2)结点约束(上、下层横梁及柱的 刚度); 3)楼层位置及剪力分布。(对同层柱剪力分配而言,影响是相同的)反弯点高度影响因素:

反弯点偏向于约束小的一方,即转向较大的一方。1)水平荷载的形式; 2)梁柱线刚度比,;

3)结构总层数及该柱所在的层次,接近顶层时低于柱中点,接近底层时高于柱中点; 4)柱上、下横梁线刚度比,反弯点偏向线刚度小的一方; 5)上、下层层高,反弯点偏向层高大的一方

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y0 :柱的反弯点高度为y0h。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是在各层等高、各跨相等、各层梁和柱线刚度都 不改变--规则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高度比。

影响因素:水平荷载的形式;梁柱线刚度比;结构总层数;该柱所在的层次。风荷载按均布荷载查表,地震作用按倒三角形荷载查表。13.2.5 框架结构侧移计算及限值 侧移分类

一根悬臂柱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由弯矩作用和剪力作用引起的变形曲线形状不同。1.由剪力引起的变形 —— 剪切型:愈到底层,相邻两点间的相对变形愈大,2.由弯矩引起的变形 —— 弯曲型:愈到顶层,相邻两点间的相对变形愈大,竖向活载的最不利位置:(1)分跨计算组合法(2)最不利活载位置法——相当困难(3)分层组合法(4)满布活载 梁端弯矩调幅:

1.竖向荷载指的是恒载和活荷载。在竖向荷载下,梁端截面往往有较大的负弯矩,如按弯矩计算配筋,负钢筋将过于密集,施工难度较大。而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又要求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端,因此设计中可以把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降低负弯矩,以减少配筋面积。

1)现浇框架,支座弯矩调幅系数可取0.8~0.9;

2)装配整体式框架,支座弯矩调幅系数可取0.7~0.8。

装配整体式框架中,由于梁、柱在节点的装配过程中,钢筋焊接或混凝土浇注不密实等原因,节点可能会产生变形。根据实测结果,节点变形会使梁端弯矩较计算结果减少约10% 2.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只对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进行调幅,故其调幅在内力组合前完成);.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

15章重点:

1.块体和砂浆种类、强度等级,砌体强度设计值确定方法及调整。见书:P137 2.砌体受压性能及影响因素。

砌体受压破坏特征:根据试验,砌体轴心受压时从开始直至破坏,根据裂缝的出现和发展等特点,可划分为三个受力阶段。

第一阶段:从砌体开始受压,到出现第一条(批)裂缝,此时的压力约为破坏时压力的 50%~70%。

第二阶段:随着压力的增加,单块砖内裂缝不断发展,竖向通过若干皮砖,逐渐连接成一段段的裂缝。此时,即使压力不再增加,裂缝仍会继续发展,砌体已临近破坏,其压力约为破坏时压力的80%~90%。

第三阶段:压力继续增加,砌体中裂缝迅速加长加宽,最后使砌体形成小柱体(个别砖可能被压碎)而失稳,整个砌体亦随之破坏。以破坏时压力除以砌体横截面面积所得的应力称为该砌体的极限强度。

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因素:

(1)块体的种类、强度等级和形状(2)砂浆的性能(3)灰缝厚度(4)砌筑质量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 1.受压性能:

网状配筋砌体:将钢筋设置在砖砌体水平灰缝内阻止横向变形发展,延缓裂缝开展贯通,防止过早失稳,间接提高砌体受压承载能力。钢筋称为间接钢筋受力。全过程:

第一阶段:加载至出现裂缝,和无筋砌体基本相同,但开裂荷载有所提高。第二阶段:裂缝发展,但裂缝开展缓慢,很难形成连续贯通缝。

第三阶段:砖块开裂严重、压碎,一般不会形成1/2砖柱,砖抗压强度利用程度高。钢筋网约束砌体横向变形,靠砂浆和钢筋之间的粘结力,故砂浆强度不能太低。2.应用范围:

试验表明,当荷载偏心作用时,横向配筋的效果将随偏心距的增大而降低。因此,规定:

① 偏心距不超过截面核心范围,对矩形截面即e/h≤0.17时,或偏心距未超过截面核心范围,但构件的高厚比 β>16 时(可能是稳定承载力控制),不宜采用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

② 对矩形截面构件,当轴向力偏心方向的截面边长大于另一方向的边长时,除按偏心受压计算外,还应对较小边长方 向按轴心受压进行验算;

③ 当网状配筋砖砌体下端与无筋砌体交接时,尚应验算无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混合结构房屋的砌体结构布置方案:

1.横墙承重方案:竖向荷载传递:荷载

横墙

横墙基础 特点:横墙多、房屋刚度大、整体性能好;抗震性能好。

洞口开设灵活;楼盖结构简单,合理、经济; 墙体材料用量多。2.纵墙承重方案:竖向荷载传递:荷载

纵墙

纵墙基础

特点:横墙少、室内空间大、房屋侧向刚度较差、抗震性能差;

窗洞口宽度、位置受限;

楼盖构件用材料多、墙体材料用量少。

3.纵横墙承重方案:竖向荷载传递:荷载

纵墙

纵墙基础

横墙

横墙基础

特点:平面布置灵活;纵横向刚度均较大; 砌体应力分布较均匀。

4.内框架承重体系 :竖向荷载传递:楼(屋)面板→梁→  外

 →地基。

柱柱基础 特点:空间大、布置灵活、省材料;横墙少、刚度差; 外墙、内柱材料不同变形不一致;抗震性能差。5.底部框架承重体系:竖向荷载传递: 特点: 底层平面布置灵活,上刚下柔,刚度在底层和第二层间发生突变对抗震性不利,需考虑上、下层抗侧移刚度比。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依据楼盖类别和横墙间距,将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分为三种:1.刚性方案、2.弹性方案、3.刚弹性方案

允许高厚比 [β]的影响因素:

 砂浆等级:砂浆等级高→E大→刚度大→[β]大些;  砌体种类:墙大柱小;毛石低、组合砖砌体大;  受力状况:自承重墙可适当提高;  横墙间距:  支承条件:  构造柱设置

高厚比验算:见书P356

过梁的荷载:1.墙体荷载

2.梁板荷载

挑梁破坏形态:(1)倾覆破坏、(2)挑梁下砌体局部受压破坏、(3)挑梁自身破坏

挑梁的计算内容:挑梁的抗倾覆验算、挑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挑梁自身承载力计算 托梁是偏心受拉构件:

墙梁的破坏形态:受弯破坏、受剪破坏(斜拉、斜压、劈裂破坏)、局压破坏 墙梁的计算内容:

墙梁的托梁正截面承载力

墙梁的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墙梁的墙体受剪承载力

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

托梁应按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施工阶段的受弯、受剪承载力验算,作用在托梁上的荷载可按前述的规定采用。3.无筋砌体受压承载力计算、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见书 防止墙体裂缝的措施: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合理设置沉降缝、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结构处理措施、施工措施

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的:设置伸缩缝、屋面设保温隔热层、除门窗过梁外设钢筋混凝土窗台板、在墙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等易出现裂缝部位加强构造措施、施工时设后浇带,加强养护,避开高温季节。

下载混凝土培训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混凝土培训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混凝土专业技术总结[推荐]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杭金联,本科,2008年6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工作。至2013年就职与昆山新兴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昆山地区最早从事混凝土生产的企业......

    混凝土知识点总结

    混凝土知识点总结 (个人总结,有点乱) 第一、二章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安全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适用性、耐久性 2、荷载:标准值*分项系数=设计值材料:标准值/分项系数=设......

    混凝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参加混凝土培训班心得体会 关于参加《混凝外加剂复配工程》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2010年11月27日至29日,根据公司安排,我参加了市建设局质监站组织举办的为期三天......

    混凝土知识培训讲义一

    公司内部培训资料——商品混凝土生产流程及质量控制一. 混凝土定义:它是由水泥、掺合料(粉煤灰、矿粉、硅灰等)、砂、石、水、外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经搅拌、成型、养护、凝结、......

    培训混凝土车队的讲话稿

    把握今天成就未来各位驾驶员: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受、、集团委托来到这里给我们大家进行培训、首先我代表、、集团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我认为你们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因为、、集团......

    PC构件混凝土培训演讲稿

    一、 混凝土分类 组成材料与结构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细骨料(砂)、外加剂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泥的收......

    混凝土搅拌站实习总结

    混凝土搅拌站实习总结 十几天的实习生活结束了。 在这短短的十几天的实习时间里面,我感觉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还包括一些非专业知识性的东西。 在开始的几天里面,我们并没有进......

    混凝土浇筑值班总结

    混凝土浇筑值班总结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存在一些质量缺陷,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要求甲方现场人员跟踪混凝土浇筑过程。在浇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施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