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山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昆山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撰稿人:昆山中心学校代松刚
课题组长:王年明、代松刚
题课成员:程广林、王严生、王经纬、黄玉梅、朱晶晶、李兴升、周飞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质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雪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触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较好,但是由于学生的认识问题以及学校不怎么重视,使得这些校园文化被许多其它的东西所取代,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作用,使校园文化的建设怠慢了。二 校园文化的来源,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活动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是受社会生活影响也受自我心灵主宰的,是无处不在的,是充满现代意识的,也是反映中学生复杂心态的;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也是充满创造力的;是受着时代文化潮流影响的,也是苦乐兼备的。人生与社会、理想与追求、情与爱,都会在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扰人心怀,催人思索,引人前行或诱人堕落。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园的时代性活动等。当代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了网络环境,应运而生的各种网络社团,校园文化宣传站从软件上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它体现在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亦称隐性课程)两方面,显性课程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潜在课程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后面的这些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连接在一起的,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物质文化建设是一种外在的、外显的文化。也即硬环境的建设,如校园建筑,布局,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校园的绿化、美化等等。倡导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人人动手,让环境来潜移默化的熏陶人,影响人。
制度文化是指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园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它规范着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从学行为。文化约束人,文化造就人,常规管理既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切合学校的实际,具有校本化的特征。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从奠定“人和”思想,到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从确立“三风”内容,到具体落实外化为行动;从开展校园活动,到深入人心内化为品格。努力培育校园文化精神,用精神文化来凝聚师生的人心,用精神来鼓舞人,用精神来教育人,用精神来提升人。
校园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学校特色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将学校特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特色活校、特色兴校,致力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抓特色、创品牌,积底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更高追求。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常规活动与凸显特色的相辅相成。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
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教育局立项到今年整整三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012年1月至12月为课题研究的筹备阶段:这个课题组的成员由王校长召集开了几次课题组成员会议,商量如何建设好具有我们学校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对课题组成员作了明确分工。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在学校领导的直接下各负其责,完成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并且召开多次课题组成员会议,每位课题组成员向王校长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完成情况。
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课题组成员总结自己的课题完成情况,并且对以后怎么把课题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与管理中进行了探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对比试验法
对比课题研究实施后学校整个面貌的变化,研究课题对于学校的改变及其作用。
2.个体观察法
对个别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观察他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并且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校园建设的意见。
3.实践理论相结合法
课题组成员查阅资料,撰写论文,把自己在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廉政文化、绿色文化进校园硕果累累
学校成立了以王年明校长为组长,李兴升、周飞、程广林、代松刚等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以确保该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责任落实。校长抓好第一层面行政人员廉洁从政、率先垂范主题教育。重点是组织好每月一次的学校学习活动。教导处抓好第二层面教职工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体的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重点是贯彻八荣八耻精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廉洁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与平时的教育教学相结合。总务处、团委重点抓好第三层面学生“敬廉从洁、知荣明耻”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把敬廉崇洁为主题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与学校传统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教职工例会,国旗下讲话,敬业爱岗,廉洁从教倡议书等形式,切实做好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师生深刻领会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创建口号。我们的创建口号是“敬廉从洁、知荣明耻”。精心部署,明确职责。通过精心策划,认真设计,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活动方案,使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各个层面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都得到保证。分工落实、责任明确,确保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提前准备,落实资源。根据三个不同层面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提前准备相关教育材料,落实相关领导讲座,电教片等。组织全体行政人员加强理论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提高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与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勤政、廉政、提高效率、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强化思想教育,加强制度建设,通过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要素,规范管理行为,改善运营方式,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率先垂范,认真开展好八个一活动:学一片廉政建设文章、看一片反腐倡廉影片、立一句廉政警句格言、写一篇廉政体会文章、进行一次廉政承诺等。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廉洁从教,敬业爱岗,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树三观、扬三德、创三能,开展好八个一活动,落实好八种精神。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主题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教育内容,利用语文、思品、地方课程、综合实践等教材中丰富的廉洁教育内容,通过晨会、班队活动、墙报、国旗下讲话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体学生敬廉崇洁、诚信守法的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敬廉崇洁教育,寓敬廉崇洁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梳理整合各学科教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廉洁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廉政文化,通过感受、交流、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清正廉洁品质的认识,在班队课、晨会课、思想品德课、升旗仪式等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反腐倡廉教育内容,在阅读中领悟敬廉崇洁教育,各班利用故事、诗歌朗诵、小品、相声、辩论、写观后感等形式深刻领会敬廉崇洁。在活动中熏陶敬廉崇洁教育。结合感恩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努力做知恩图报,幸存博爱的人。重点抓好十个一,组织崇廉、思政、读书活动,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撰写心得体会,举行廉政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深化理解廉政。组织以廉政为题材的卡通制作比赛,举办廉政漫画、格言征集,以大带小,组织学生讲廉政故事,开展寻找廉政的足迹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个榜样人物,记录下他们的诚信、正直、清廉的风格,举行廉政文化进校园主题队会观摩等。多方联系,形成合力。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时机做好以廉洁为内容的宣传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利用教育的双向性,达到3 学生与家长、教师、社区以及更大范围人员的互动。在互动教育中,放大廉洁文化进校园的社会效应。昆山中心学校目前已经获得芜湖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
创建绿色学校是我校近年来的重要工作,绿化美化、卫生、环境教育工作,是学校一直高度重视的中心工作之一。学校对照绿色学校标准,展开工作部署,增加专项资金的投入,改善环境设施和环境教学设施;收集整理环境教育材料;编写环境教案;组建环境保护组织,加大控制污染力度,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以王年明校长为组长,李兴升、程柳泉、周飞、代松刚等处室主任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直接负责,下设宣传、环卫、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四个工作组。分工明确,职责具体,形成了完善的绿色学校创建组织网络,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将绿色学校创建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中,并制定了《昆山中心校绿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并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教研、德育、后勤计划中,保证了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根据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创建工作管理制度,职责分明,管理到位。卫生、环境工作不仅仅是校容校貌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环境育人的问题,而是事关办学方向,甚至事关学校整体形象、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为保证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细致化、人性化。我校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学校卫生工作顺利实施和目标的实现,2、学校网站办得有声有色
昆山中心学校网站是由王经纬老师在2014年6月份创立的,网址是www.xiexiebang.com。学校网站主要包括以下栏目:上级文件、教育要闻、教学教研、德育园地、留守儿童、教育政策、学校荣誉、校长寄语等。学校网站已经成为宣传我们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在上面及时发布上级相关文件,发表老师的教学论文及心得,发布学校新闻等等。目前学校网站主要由王经纬老师管理,代松刚老师、李兴升副校长等老师也参与学校网站的管理。另外学校还通过昆山中心校网站与昆山乡政府网站及时发布学校新闻。以上两个网站均由代松刚老师参与管理。
网络技术越来越深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校教育也深受其影响。面对第四传媒所带来的正负影响,学校教育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将网络给学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至最低限度,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特征,在全面认识并分析中小学生网络应用现状,紧抓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积极研究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的方法与途径,形成有效的学校校园网络安全体系,以保持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持久性,为网络时代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3、学校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我们学校注重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等等锻炼,在活动中感受到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过“五四”演讲、中华颂·经典诵读、学校普通话比赛、英语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方向。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成立语文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英语兴趣小组等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以上活动主要由黄玉梅老师、朱晶晶老师、代松刚老师、周飞主任以及李兴升副校长承担。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出一种独特而浓厚的亚文化氛围。通过与不同文化群体的接触和交流,建立了学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培养了学生客观认识和完善自我的能力,校园文化的多元性也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学生4 提供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学生在创造校园文化的实践中完成了角色目标和人格社会化,从丰富的校园文化及其延伸--“第二课堂”中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对未来的多重社会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其人格得到了升华和完善,并使之更切合现实的需要。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我们看到:随着校园文化中的人文文化的不断沉淀,青年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以树立。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对自身角色的认识,综合素质尤其创新素质的提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校园文化强大的感染力和浸润力,才使青年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使他们的视野更开阔,思路更宽阔,知识面更宽广、灵魂更趋于高尚,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我们感到:现代教育必须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以德育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积极探索校园文化活动的新方法,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越的环境。
4、学校图书馆成为学生了解知识的重要殿堂
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发挥服务职能的作用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学校图书馆现代化进程加快,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 战,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资源,通过校园网,向师生提供优质的信 息服务,使丰富的文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对建设书香校园有着 积极意义。学校图书馆具有两个重要的基本职能:一是教育职能。青少年时 期是人的一生中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重要时 期,是进行教育的最有利时机。因此,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要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优秀作品,培养他们利用闲暇的时 间形成阅读的习惯。如果这个时间用得好,可以促进学生在智力、个性、心理等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科学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正确利用闲暇,为学生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提供有利条件是十分重要 的,不可忽视的。学校一直重视课外书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利用学校图书馆这一平台,让学生接触健康的课外书,让优秀图书,占领学生的课外书,让学生课余时间变得充实。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沉迷游戏。学校图书馆建立严格的制度,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快乐,感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学校图书馆一直由王严生老师负责管理的。
5、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我们学校地处无为县西南,地理位置偏远。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非常高。并且安排专门老师负责。创造“留守儿童之家”,以优越的条件,引导留守儿童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活动。留守儿童之家成为留守儿童真正温暖的家。留守儿童之家原来主要徐新兵老师和周飞主任负责的。现在主要由王经纬老师和周飞主任负责。
通过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狠抓落实。要加强领导,大力宣传,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详实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过程,并及时更新,确保无一遗漏,使留守儿童巩固率和建档率均达100%;创造“多方合力”的保障机制,促使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形成“三线相交”(家庭——学校线、课内——课外线、教学——活动线)的策略,加大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帮扶力度,5 促进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杜绝未成年人犯罪和意外伤害的发生。打造“三位一体”(书信、电话、网络)的沟通网络,帮助留守儿童通过多种途径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亲情,以经常的联系消除时空隔阂带来的负面影响。
6、学校广播站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青春之歌”广播站以“服务学校宣传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坚持“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针,以“乐于奉献,服务师生”为立站之本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自成立以来,广播站在校团委的正确指导下,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宣传工作,协办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积极宣传优秀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了舆论导向作用,为我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学校基础设施虽然这几年有了很多改善,但是广播站的设备还是不够完善。不过学校广播站克服了各种困难,各样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学校广播设有新闻直通车、文学天地、佳文赏析、生活百科、名人故事、学生学习指导等栏目。学校通过广播站及时向学生播报国内外新闻、学校动态,欣赏名家作品,欣赏优秀习作及中考满分作文,掌握各种安全知识,了解名人成功地故事。广播站还通过表扬与批评栏目,及时树立先进典型,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校园广播站是学校团委直接领导下的学生组织,是学校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传达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阵地,同时是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是展示学生自我素质培养教育的基地,是学生青春飞扬的大舞台。
校园广播站作为学院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始终坚持严谨、创新、及时、准确的原则;以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为己任;以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积极宣传上级政策,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以“用学生的声音感动我们的世界,用学生的视野发现生活的精彩”为站训;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打造出学院文化生活的全新空间。广播站承担着全校的广播宣传任务,在引导校园舆论、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活跃和促进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的站员用他们高昂的热情和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校园广播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站员们在这里能够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使广播站真正成为进步发展、健康成长、施展才华的平台。
7、发挥双语教育的作用
英语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英语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安排专门老师,建立英语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英美文化氛围,在娱乐中得到教育。英语相关活动由朱晶晶负责。1.结合教材,渗透文化知识。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层面。与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相适应,新教材的编写也充分考虑交际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材料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都体现了交际文化。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从不同的层面(如在词汇、语法、句型、和语言要点讲解等)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知识与交际文化的渗透。如在开展“Thanksgiving Day”这一课时,可让学生在课外搜集一些关于“感恩节”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在课前把这项任务当作是一个竞赛游戏,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搜集中了解了西方这个节日的背景知识和风俗习惯,更让学生增加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学习的动力,努力创设一个好的教室与课堂环境也是教学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英语课堂环境的设置应体现其灵活性、生动性和文化性的添加,教师可根据本学期的内容与课型特点和学6 生一起布置教室。可以在上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来布置,把这项内容作为一种活动来开展。可在教室或校园中张贴上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贴画等。如:圣诞树、圣诞老人、汉堡包画图等,可经常更换这些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小学和幼儿园里面,这种环境的创设都很多。3.结合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应结合自己的文化进行对比,取其精华,一味的学习仿照是不可行的。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可以使学生避免用语的失误,因此在初级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两种不同文化的比较,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4.开展相应的西方文化活动,体验文化内涵。小学生的特征就是好动、好模仿、对任何事物都好奇等特征。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生理及心理特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他们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较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比如在“Christmas Day”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装扮教室,像西方国家过圣诞节那样,装饰圣诞树、自己做圣诞礼物、马车、长筒袜等,教唱圣诞歌,让学生体验其“真实”的氛围。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很轻松的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相应的活动是提高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一个好方法。5.培养学生的课外积累意识,拓展文化教育。课外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如通过课外读物、电视、电脑等多种渠道,或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种物品,编排话剧„„这样的内容可作为一次活动,每周或每月评选出一位最优秀的学生作品,制作一个宣传栏粘贴作为教室里的一项内容。除以上提及的方法外还有很多方式去积累,如:举办一次英语比赛、英语歌曲晚会等活动,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这几年,昆山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一是一些活动缺少专业的老师,而无法开展,像音乐、美术兴趣班;二是活动往往缺少时间,利用课外活动往往存在安全隐患,利用课堂时间又往往耽误正常的教学;三是一些硬件设备跟不上,像学校广播站的设备急需添加与跟新。相信这些困难都有得到解决的,也相信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后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昆山中心学校代松刚 2015年12月3日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
全方位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战略、创新明德小学德育新思路
临城县黑城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研究
临城县黑城明德小学 杨立涛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及品质的养成是遗传、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不仅受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改变环境,这个环境又进一步影响他人和自己。在学校环境基础上长期学校教育积累形成一所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会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校园文化德育资源的运用与建设符合社会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精神文明呈现出许多与现代物质文明相适应的时代特征。在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过程中,中外文化不断地交流、碰撞,我国传统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乃至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逐渐趋向现代化。年轻一代更崇尚主体精神的塑造,并追求个性的发展。校园文化必然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极大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切合学校实际情况。
⑴ 学校校址位置优越。西邻巍峨的太行山脉,东临苗大线,北面与省会石家庄相距仅80公里,南邻碧波荡漾的天台山、岐山湖,国家级风景区、古代建筑遗址多与学校相聚而居。这块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土地,自然山水和文化景观相映成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为学校闻名遐迩。
1
⑵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学校春风习习,鲜花涌动,绿草如茵,垂柳依依,清新高雅,风格独特。教学楼、宿舍楼、活动区、健身区的设计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
⑶ 学校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的前身有着38年的办学历史,这块土地上培养出了一批批栋梁之才。学校校风淳正、教风严谨、学风勤奋,在黑城城乡享有盛誉、深入人心。随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乡镇的中学先后离开老校址,而黑城明德小学是唯一的一所在原址上拓建的明德小学。
⑷ 学校新组建后学校领导和教师们把“优化育人环境,创设优美、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作为当前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和工作目标,并已开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学校的文化教育对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殊的功能,所以,在学校这种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正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大力推进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建设情况下,与学校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校园文化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然而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校园文化的发起阶段从1986年到1989年由于主要还停留在基本理论的探索阶段,包括概念的提出与诠释,校园文化性质与功能的初步涉及,因此研究尚未广泛的开展起来。从1990年到1994年校园文化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校园文化理论研究的发展是最为迅速的,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理论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整体的一个系统体系;这一时期校园文化理论的研究比较孤立,没有与当时大的社会背景、时代精神挂钩;这一时期校园文化理论研究虽然开始一些跨学科视角的研究,但没有形成校园文化研究的主流,校园文化尚未成为独立的学科。
校园文化理论的形成时期是从1995年至今的,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而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更是明文指出“要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
2
设。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育学校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关心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更加紧密结合的新局面”。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又称中央8号文件)的颁发。这三个文件的出台无疑是给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校园文化理论研究注入一针强心剂,有力的推动了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展开。这一时期,对于校园文化结构的认识已统一到了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课程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四个方面。从内容上划分校园文化则分为政治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等。对于校园文化的功能也对前期理论研究加以整合,统一到了校园文化的几大功能上去了,即教育功能,感化功能,激励功能,娱乐身心等功能。
从近几年国内其它学校对校园文化研究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是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流于表面的主因,一是对校园文化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以为搞个艺术节、文化节便是具有校园文化了;二是由于急功近利,只顾轰动效应,是属于“政绩工程”。这是当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其中有一定的社会因素(跟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利益至上、急躁的心理有密切联系)。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继承性,连贯性。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这需要一代代师生、一任任校领导的共同努力。一个学校的立校宗旨、政策和原则应在各个学校的管理者手中代代相传,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这才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基础。因此,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一个长期、持续建设工程。
3、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与大众文化相接轨。大众文化,也有人称之为“通俗文化”,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正在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支配性影响力,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意识,还影响着人们的主流生活。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亚文化,对学校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
1、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校园的美化绿化,首先要对校园内的教学楼、宿舍楼,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有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规范,给人以整洁、美观之感。校园绿化要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3
冬有绿”;绿化区、绿化带、绿化树划到班级或处室,实行责任管理,并开展评比活动,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学校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小桥流水,假山湖水,曲池喷泉,相映成趣;杨柳依依,绿草成茵,鲜花四季开放,特别是金秋季节,丹桂飘香,沁人心脾。学校提出要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着每一个学子,起到了很好的育德功能。
2、以文化建设为载体。首先狠抓班集体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特别是学生的成人教育、人格教育。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深入进行各种系列的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艺术节、运动会等。努力在学生中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禁烟禁毒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其次,着力增强全校师生职工“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强烈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校训、校歌、班歌等校园主体精神文化主线,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3、以正确舆论为导向、加强校园文化阵地管理,坚持健康高雅的文化舆论导向。校内文化阵地,包括黑板报、文化走廊、宣传橱窗、广播站、简报、校报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职工服务,为育人服务。要明确领导责任,完善和严格各项制度,分管人员要亲审稿件,严格把关,严禁有政治错误观点的演讲或报告上讲台;严禁低级,不健康的内容在校内宣传、播放或演出,保证校园文化的先进方向。
4、以健全制度为保证。首先,改善和加强学校行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学校党支部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工作计划要包含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坚持教学科研行政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校内各处室要有专人负责,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各自的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是校园管理的基本保证。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4
包括《卫生制度》、《绿化制度》、《升降旗制度》等,并将其实施情况纳入各处室的目标管理。同时要重视对校园文化阵地、绿化、卫生、保卫等几支专职队伍的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在学生中设立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约束的积极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它对学校办学方向起导向作用、对思想情感起动力作用、对操作行为起保证作用。我们党历来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反复强调要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要适应改革开放形势,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我们就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2)、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要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同时还指出:“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这不仅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还给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学校德育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的现象,还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从实际出发,遵循学
5
生成长规律、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3)、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隐含在它所创设的优美整洁的物质文化环境和良好的精神氛围中。它具有导向、约束、凝聚、同化等方面的功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2、现实意义
我们力求通过课题研究,找准学校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即:如何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达到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学校育人环境的内容、作用以及适合我校特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德育途径和方法。
通过借鉴其它学校对校园文化研究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外成功德育教育经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育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充人功能,推进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科题研究的主要依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肖汉仕、班图拉的学校心理学、柯尔伯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和班杜拉社会学习论及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文化适应性”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说和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最为一般的普遍的、共性的科学理论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主体论认为:现实社会环境由无数个体通过劳动创造出来,同时也认为社会环境也会按照人类发展的普遍需要对个性进行改造,因而提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从人的本性上说:“人只要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6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哲学学说,是关于人类认识来源及发展过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作为认识者的主体只能是人,认识的对象是客体,也就是说:“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人的认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或者叫自觉能动性,而能动性并非生来具有,它受到主体实践与学习积累的主观因素制约。主观因素包括观念、能力、身心健康、思维方式等。
(二)心理学理论依据
从心理学角度通过对学生心理矛盾与教育要求、心理特点的分析指出:校园校园育人环境具有强化作用,表现在第一,它对个性心理发展施加长期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影响;第二,可以使个性遗传素质得到充分发展,也可以弥补个体遗传上的不足。要使环境对个体发生作用,育人环境的营造与开发应当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生活环境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速率和所能达到的现实水平,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建设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素质,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
(三)、教育学理论依据
柯尔伯格吸取了杜威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和皮亚杰认知结构说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道德教育模式。强调指出:一要根据受教育者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性来循序渐进进行道德教育;二是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极大刺激作用。本世纪60年代兴起社会学习论,其主要代表班杜拉认为环境、社会文化、客观条件和模仿强化等是影响受教育者道德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两种理论共同点在于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环境条件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因而教
7
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选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合金”,人的发展及品质的养成是遗传、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不仅受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改变环境,这个环境又进一步影响他人和自己。在学校环境基础上长期学校教育积累形成一所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会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课题的界定
我国校园文化理论的发展从发起阶段到发展阶段,直至最后理论的逐步形成,经历了15年的发展。目前,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仍在继续,对“校园文化”这一概念也存在着众说不一的界定。有的认为,“校园文化,既包括主导文化,又包括亚文化。凡是校园里的文化活动,无论课内课外,统属校园文化范畴。”有的认为,“校园文化既不是课内活动,也不是课外活动,而是透过特定的文化氛围使置身其间的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文化形态。”这一说法也被称为“氛围说”。还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各类社团为主体开展的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这一说法也被称为“活动说”。
由于对概念的切入点的不同导致对“校园文化”的界定不一,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发现这些界定的共同点,即“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其活动空间是校园。这两点是很重要的,也是其区别于其它文化的重要方面。
综观国内外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对校园文化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大体有以下两种主要观点:
1、三位一体说。这种学说认为,校园文化是校园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是显形的文化,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
8
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制度文化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制度文化的长期积淀容易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隐形文化,主要指学校的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传统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精神现象说。这种观点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学校发展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情绪情感、意志及性格风貌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学校的“意识形态”。
本课题研究“校园文化”主要指: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所构成的校园文化,它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师生员工共同创建、信奉、遵循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发挥指导、陶冶与规范的德育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校园内处处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提升健康的审美趣味。达到促进师生人格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创建人文和谐的环境文化, 高尚鲜明的精神文化,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文化,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各种校园文化形式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充满生机活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完善和优化教育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此推进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2、通过本项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深化德育工作,主要贯穿在整个学校教育中,落实
9
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四大块建设中。
1、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团队、活动中心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是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
2、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风、校训、学风、教风、校园文娱体育活动等,它是校园文化的内核所在。
3、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宿舍管理、奖罚等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科学合理、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科学管理、严肃纪律、约束与规范学生的行为铸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管理机制。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为学生评价自己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人格形象提供了衡量的标准,使学生能自觉地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维护了校园的秩序和规范。
4、活动文化是是指校园内的宣传、教育、文体、娱乐、审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文化活动。它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将校园精神文化渗透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读书讨论、专题演讲等教学实践活动。
5、通过建设优美的校园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的对师生员工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具体表现为校园文化的行为导向方面和制度性导向方面;研究校园文化的对师生员工情感的激励功能;研究校园文化的对师生员工人格的塑造功能。
(二)基本策略
1、从本校历史、人文、自然、信息的实际出发,灵活开掘、有效地整合运用校园文化德育资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感悟体验道德理念,提高思想道德认知能力,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的重要方法。
3、坚持持久地进行养成教育,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兴趣小组、艺术团体活动、校园广播站等渠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全面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10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为黑城学区黑城明德小学,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12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612人,辐射黑城乡15个行政村,现有教职工31名,专职教师30名,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有市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名师8名。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研究者注意对实验对象的长期观察并形成一定的个案,为实验的实施顺利进行提供信息,保证课题评价的客观公正。
2、观察记录法:在课题研究期间,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并定期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不同时期,学生道德行为的具体情况,指导下阶段工作。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说明中具体情况和控制,进行归纳、分析、综合,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形成理论。
此外,本课题研究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及个案分析法,吸取国内外德育教育先进教育思想及成功教育经验,结合我学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
七、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07年9月到2010年5月。分三个阶段实施研究。第一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9月):准备阶段
1、课题前期论证,撰写课题实验方案和开题报告,成立课时领导小组,落实实验人员,明确分工。做好课题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组织开题
第二阶段(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实验阶段
1、组织实施研究,召开实验研究研讨会
2、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同时调查校园文化现状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调查报告;最后制订《黑城学区校园文化建设规
11
划和实施方案》《黑城学区德育小组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
3、完成中期研究报告:收集好资料,及时整理、统计、分析实验材料,取得阶段成果。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总结阶段
1、各实验教师搜集整理资料。
2、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申请专家进行鉴定,将成功的经验及时加以推广,不足之处及时总结,以便扬长补短。
3、完成工作报告。
4、申报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营造了良好育人氛围。
在实验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的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辐射功能”,并赋予学校以清新的活力机制,促使学校朝着办学目标健康发展。为了顺利实施德育课题方案,创建校园文化特色,几年来,我校通过精心规划,逐项建设,不断充实,在校内营造了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育人文化氛围。
(1)“绿化,创建了绿色校园”。首先是建设好校园硬环境。我们根据教育现代化标准和要求科学合理、实用美观地建造各种富有育人功能的设置。首先我们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致力于创设校园与花园的完美统一。浓绿的草坪与名贵的鲜花交相辉映,依依的垂柳敞迎八方莘莘学子,幽雅别致的介绍牌“给我一份爱心,我将回赠你一个清新的世界”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同时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合理安排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并安排文化石,镌刻的“希望”二字的光彩夺目,突出文化氛围,加强育人功能。总之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致力于把校园环境建设成“陶冶学生情操的花园,育人启智的学园,发展兴趣的乐园”。
12
(2)“美化,营造了优雅育人氛围”。一个哲人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校在设计校园环境时,不仅注重自然环境的优化,更着力于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力争让校园内的每个字、每幅画、每块墙壁都能成为陶冶情操,启智育能的好教材。在教学楼上镶刻“尚德 励志 笃学 求真”八字校训。教学走廊开辟教育长廊:一楼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长廊;二楼为养成教育长廊;三楼安全教育长廊。同时在宿舍楼前全面开辟“礼仪教育长廊”,宿舍楼建设宿舍文化,开辟文明、勤俭、健身等园地。在校门口矗立“书香文化校园”雕塑。我们本着“高品位、浓氛围、儿童化、重感化”的原则,全面展现学校幽雅的育人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班级和各专用教室文化建设
每个教室在悬挂国旗和班训的同时,并不失时机布置体现各班特色的班级活动文化,充分创办各具特色的学习园地,凸显特色;各专用教室悬挂具有各自特色的固定牌匾,合理悬挂体现各室特征的条幅,使用率高且洁净卫生,摆放规范合理,布局精致美观,富有教育意义。
(4)宿舍文化建设
我们积极发挥宿舍的育人功能,合理安排宿舍的文化建设,在宿舍的楼道、楼梯悬挂富有团结互助、互谅互让、勤劳节俭、自立自强的各种条幅,同时,在宿舍内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充分安排以剪纸、绘画、摄影、书法等各具特色的宿舍文化,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5)食堂文化建设
干净卫生的操作间、鲜嫩可口的饭菜、幽雅整洁的用餐环境,鲜艳醒目的悬挂条幅排列有序,勤劳节俭、饮水思源的意识深入内心。
2、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1)校风建设: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的灵魂和气质,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我校积极采取立“校训”、唱“校歌”、挂“校徽”、创办《黑城小学校报》、办校刊《希望》等形式,既增强师生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珍惜学校集体荣誉的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13
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又丰富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班风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建设优良的校风,必须从班风抓起。我校要重视班集体建设,切实加强班主任工作,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严明班纪班规,教育学生模范遵守新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和纪律管理,消除学生中抽烟、打牌等不良行为,要特别注重防止和坚决制止学生校园内外打架斗殴行为,培养良好的班风、校风。同时加强学校优良传统的宣传教育,通过校史展览、校友返校报告、校庆纪念活动等形式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认同感,弘扬学校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校风。(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工作作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水平,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在教风建设中,我校首先加强师德教育,积极组织广大教师撰写关于《教师法》、《教育法》的学习笔记,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生观,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切实培养教师良好的生活作风,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强教师备课管理,明确备课原则:取百家之长,凝精华于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积极开展备课检查与优秀课例评比活动,记录详实,总结全面。在课堂教学方面,通过开展教学大练兵、优质课评比、观摩优质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开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新课堂;其次,要大兴教研科研之风,通过教学改革实验、教研活动、学术探讨、经验交流等途径,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各具特色和风格。在作业批改方面,全批全改,书写整洁,有作业批改记录,批语切实加强针对性,要有切实的鼓励性的批语。加强爱心教育,爱生如子,师生情深,坚决消除轻视差生的现象。
(3)学风建设。学风是校风的基础,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大力倡导刻苦学习精神,鼓励学生勤奋笃学、孜孜以求,奋发向上。在班级中,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使学生人人不厌学、不逃学、不辍学,个个爱学、乐学、会
14
学。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自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形式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创造出“整洁的校园环境”、“优雅的学生礼仪”,逐步形成“ 勤奋好学 乐观向上 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的学风。
(4)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要加强校容校貌建设,让校园更加美化、绿化、净化、优化,使校风建设更加富有生机。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警示语、名人画像、名人格言,办好宣传橱窗、学习园地、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气象小组、校园网络等,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发挥育人功能,使校园成为感染人、熏陶人、培育人的物化环境。要根据学校条件、学生年龄特点和传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学年举办美术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环保节、读书节等,活动要有主题,突出重点,使良好的校风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要注重学校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团队精神氛围,从而创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
(5)开展校园文化教育
首先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队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3、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1)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各班要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会、团委要发挥职能,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2)开展好兴趣小组活动
①成立“小荷”文学社,定期出版校报《黑城小学校报》、校刊《希望》,面向广大同学征稿,促进我校学生文学修养水平的提高。
②以班级兴趣小组为龙头,以班级文化特色建设为着眼点,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绘画、手工艺、手工制作、剪纸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熏陶和
15
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③组织学生合唱团,定期进行合唱欣赏,定期训练,每学期展示一次演唱比赛。
④开展了“知中华、爱中华”“爱我家乡、建设家乡”系列教育活动。我学区每学期各学校都充分利用校园内布置的大量爱国主义系列文化,并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组织学生分层次学习了解丰富的中华历史文化。我学区课题试点黑城明德小学做得更好,如一年级小朋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要能够说出中国的全称,首都在哪里,知道3个省名,自己生活在哪一个省„„二年级小朋友在一年级基础上还要能说出10个省名,说出2-3处文化遗产,中国最长的河流是哪条„„三、四、五年级要求逐步提高,到六年级学生要能说出所有34个省市自治区名称,简要介绍出一半以上的省市自治区特色情况,还要能说出中国历史纪元表等。同时深度挖掘家乡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结合邢瓷遗址、赵云故里的历史事实,结合学校德育处、少先队、班级对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调查问卷、知识竞赛和一系列的调查走访活动。
⑤成立球类、体操队、舞蹈队、等体育、艺术类兴趣小组,举办各类才艺大赛。
(3)利用元旦、五一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办“希望杯”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结合学生需要,以弘扬时代主旋律,发现和激励有文化艺术特长的学生。
(4)为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又切实开展拔河比赛、冬季越野赛,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区乃至全县开展的运动会与篮球比赛。
(5)全面开展各种科普活动,建设小气象站;同时还举办“小小发明家”的小制作大赛,增强科学意识,开启智慧大门。
(6)学生集会活动:每学期召开3-5次校会会,定期开展班会、队会,在利用国旗下讲话引导教育学生的同时,定期邀请老干部、老军人、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到校进行传统教育、理想教育。
(7)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积极开展读书活动。(8分)
①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辉煌六十年”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勤学报国的热情。
16
②在全学区开展“雏风杯”征文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学情操。③读书周(月)活动
④学生读书推荐活动(“我所读过的一本好书”等)
4、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1)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推行校务公开,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教育、教学、安全、后勤、体育、卫生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
(3)进一步修定和完善学校部门规章,并将其汇编成册,作为处理学校内部工作的依据。
5、课程文化建设
(1)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学习研讨活动,以省重点课题《双自主四环节教育教学法》为基本思路,紧跟课改新潮,把握时代脉搏,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双自主能力为目标,以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导向,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树立“蹲下看学生”的理念,与学生交朋友,实行师生互动,投入满腔热情,用个性的魅力去唤醒学生鲜活的心灵。全面促进我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搞好综合实践课程,张扬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担负着课程的核心价值与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根据学校特点,选择了以“主题性活动”为突破口,以“人人参与,实践、感悟、发展”为主线,以常态化实施为课程架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知行统一突出内涵。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养成教育尤其强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道德建设的载体,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我学区课题试点黑城明德小学组织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全校性的活动有:①寒假读
17
书活动,评出寒假好少年;②迎两会胜利召开,展师生风采;③文明礼貌教育,评选“文明礼貌小标兵”“十佳文明学生活动”;④评比“手抄报、“学科十佳”“百名好学生”;⑤“我爱我家,我爱我班”。⑥“生态环境”系列教育活动。各班各年级还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者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很强。其共同特点是各类活动中突出德育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参与者在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亲身体验道德情操得到陶冶,道德习惯得到养成,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接下来我就结合开展 “生态环境”系列教育活动的过程做主要陈述:为了让孩子在生活中亲近自然,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从小树立生态环境意识,我学区课题试点黑城明德小学构建了一个“接近自然、陶冶情操、育人启智、发展兴趣” 的生态园。是师生们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的乐园。例如:每学期师生都会一起努力,搜集生态园中花草树木的信息,为制作植物的“身份证”提供资料。这些“身份证”就如同一本厚厚的生物书,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帮助学生学到了许多教科书上没有的自然知识;生态园就是一个生动的大课堂。每学期的自然课上,师生们会不经意地将课堂移师到生态园中。生态园中的事物就是学生观察、实验的对象,学生还可以自由地展开探究活动。美术课上学生最爱到生态园中写生。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学生绘画的对象。同样生态园中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的植物,鸟语花香的环境,也是语文课学生写作的生动素材„„生态园让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所以学生爱生态园,也更爱建设生态园的老师,爱整个学校;在与生态园零距离、不间断的接触中学生们还培养了强烈的生态意识。许多学生对青山绿水,花草树木情有独钟,在绘画、作文中都占相当大的笔墨进行描绘。有的学生学到了许多生态知识后,开始拒绝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有些学生则自觉地当起生态环境监督员,不允许他人伤害生态园的环境。甚至有些学生还将这些生态意识带到了社会,争做义务生态环境宣传员,起到“一代人”带动“两代人”的辐射教育效果。
(3)全面开发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学校。我们首先明确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结合师生特点,确立以促进
18
学校特色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课程多元发展为校本课程总目标。我们首先确定校本课程大致结构,我校校本课程共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礼仪教育》、《家乡文化》。选修课:简笔画、电子琴、快乐英语、老游戏、电脑爱好者。我们全面组织,严密实施,加强监管,合理引导,健康发展,从而全面实现校本课程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科研兴校之蓝图。
6、特色文化建设
(1)合唱团特色靓点:加大规模,提升档次,合理引导,规范程序,科学管理。
(2)老游戏课题:深度挖掘,全面整理,整体拓宽,劳逸结合,愉悦身心,收到良好的参与氛围与社会影响,在课题组成员的一致努力下,经过县教文体局有关领导审批,《黑城学区校本课程研修教材——老游戏》一书出版后,得到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
7、狠抓了养成教育,提高了德育实效
(1)加大了各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力度。思品课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和行为动机的主要载体。我学区课题试点中心小学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制订计划,撰写教案时要把校园文化作为德育校本资源与教材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灌输做人的道理结合起来,把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把深化思想认识与训练良好行为习惯、锻炼心理素质结合起来。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校园文化和教材中的教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教育因素,使一种观点,一种思想,一种情感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稳定地培养与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二是选择好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的某一环节上,找准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使养成教育与学科教学均达到最佳效果。
我学区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凡与校园文化有共同点的,抓住德育的渗透点,讲课时突出“渗透点”,课后测评渗透点的落实情况。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心理特征,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
(2)培养了日常学习生活良好习惯。小学生年龄低、可塑性大、反复性
19
强,德育工作就是要反复抓、抓反复,靠一朝一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要进行反复要求、反复练习、反复检查督促。经常性是德育工作的特征之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
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台后,我学区课题试点丰盈小学马上制作版面,布置在前面黑板两侧的墙上,成为校本德育的又一内容。为了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以前制订的《小学生日常礼貌规范要求》《一日常规检查内容和要求》等养成教育的一些制度要求,对每一项要求进行认真训练、演示。建立红领巾、小警察常规检查监督岗和检查制度,做到每日一查,每周一评,每月一公布。因此,凡到丰盈小学来的同行和各界人士都说该校学生讲卫生、懂礼貌。
要使这些独生子女改变依赖性,具有独立性,必须从小进行自理自立意识的培养。少先队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我是校园小主人”的活动。班级事务由学生专人专项负责,班队干部实行轮换制,班长不是一人当一学期,而是由多人担任值班班长,树立团队精神,强调合作,通过正常渠道进行竞争,形成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从打扫卫生开始,从完成卫生包干区的任务开始,从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做起,把自我教育的钥匙交给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小主人。对住宿生的教育重点放在“在生活中育德”上,从洗一块手帕、洗一双袜子做起,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据家长反映孩子比住校前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习惯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3)形成了事事育人,人人育人良好局面。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德育的宗旨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当前,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等思潮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在竞争激烈中使学生成为真、善、美集于一身的人,成为“四有”新人,首先要教会学生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从小就养成宽容待人、与同学不斤斤计较。小学生心理处在由幼稚向成熟阶段的过程,面临着许多困惑,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认识能力不成熟,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而产生消极心理。我们要齐抓共管,发现苗头,及时疏导.同时还要进行“挫折”教育,磨练意志,提高承受能力。我学区课题试点黑城明德小学的每个活动的开展,每项工作的过程,都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宗旨,使
20
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德育效能,在根本上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我学区的教师在学生需要帮助时,都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给予学生温暖。教师用一颗热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以一颗平常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用一颗诚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每一位学生。
(附:黑城学区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研究”理论核心)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依法制校,规范管理。办学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舞台
办学原则:以人为根本,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发展为主题 发展目标:绿色生态校园,书香文化校园,科技创新校园,体艺康乐校园
校 训:尚德 励志 笃学 求真 校 风:勤奋 守纪 文明 创新 教 风:敬业、爱生、严谨、善教
学 风:勤奋好学 乐观向上 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本课题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新路子。挖掘校园文化德育教育功能,构建了我学区多层次教育体系,形成了德育优化模式。
1、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环境优美怡人、格调高雅
走进黑城明德小学,你立即会被一股自然清新之风所陶醉。学校春风习习,鲜花涌动,绿草如茵,垂柳依依,清新高雅,风格独特。教学楼、宿舍楼、活动区、健身区的设计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学校人文景点的建设更是别具匠心,在教学楼上镶刻“尚德 励志 笃学 求真”八字校训。教学走廊开辟教育长廊:一楼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长廊;二楼为养成教育长廊;三楼安全教育长廊。同时在宿舍楼前全面开辟“礼仪教育长廊”,宿舍楼建设宿舍文化,开辟文明、勤俭、健身等园地。在校门口矗立“书香文
21
化校园”雕塑。环境优美的百草园、设计精致的板报、画廊等有序、合理地遍布于学校的各个角落,不仅提高了校园环境建设的文化品味,而且为广大师生开展校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给我一份爱心,我将回赠你一个清新的世界”,“小草依依、人情浓浓”,每一块示牌,都给人一种睿智和精细。走进教学楼内的每一层的走廊,你都会为每个班级的展台所吸引,各班的班训、班风、班主任寄语、班级誓言,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创意的,班班有自己的特色,作品栏以及图书角都醒目而且美观,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等,在每个教室的讲台和窗台上都摆放着同学们自己培育的花卉,无微不至地为学生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让每面墙都说话,让每块牌都启迪,让每株草都增绿,让每处景都绚丽,这就是黑城明德小学极具品位的校园文化。我校一贯把学校建成“自然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花园式学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学校因此也多次受到临城县教文体局相关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1、抓好校风建设。
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就注重创新特色,精益求精。如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征集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风(校风:勤奋 守纪 文明 创新)“勤奋、守纪”的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勤奋、守纪”的核心是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文明、创新”也是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主题,它的核心就是:知书达理、言谈文明、注重创新、创设特色、2、教风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形象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面貌,学校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作了广泛的探索和尝试,要求教师要自学遵守《教师法》、《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制定教师行为“十不准”,开展了“文明处室”、“师德先进”的评比活动。学校定期对教师的行为规范进行考评,并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这样做,学校教工的思想
22
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理关系,让学生从心里感到他们的老师是真正的朋友。这样,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信任感,并在交往中可以沟通师生情感,师生感情就会相互作用,并使师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产生心灵上的互动功能。同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注重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艺术、丰富教学手段方面,我们小学坚持不懈进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优质课评比,每学年还专门举行教学基本功的比武,其中包括普通话比赛。最终形成”敬业、爱生、严谨、善教”的教风以及“和谐、务实团结、进取”的精神。
学校的广播站、校报、校刊等多种文化载体除了能为师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基地之外,也是宣传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的传统与实际,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好人好事,融合师生情感,增近同学友谊,歌颂校园精神,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3、培养良好人际关系。
人不能离开人际关系而生活,人的精神、人的信念的形成、人的积极性的发挥,无一不与人际关系的气氛有关。因此,优化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①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我们作为教育者很早就该付出坦率和孩子们结成“交心的朋友”,很早就该和他们建立起良性的情感沟通的“桥梁”,只有他们充分地信任我们,才会把他们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情感都倾吐出来,不会郁积于心。我们要常常和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在沟通中,千万切记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尊严,不要以指挥、命令、谴责的方式来支配孩子们的思想和行动,我们用意是以心灵的沟通来达到孩子们积极思考、增强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而达到其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的意向,使得他们在解决成长过程的问题中快速地成熟起来。教育者往往“望子成龙”的心情太切,以致于威逼利诱,给了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压抑了
23
本该属于他们的天真与快乐,孩子们得不到应有的心理支持与关怀,就很容易产生有意无意的逆反心理与逆反行为,由而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冲突。教师是学生智慧之田的播种者,是学生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品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语言动作皆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既有教师的责任,也有学生的责任。在师生关系这一矛盾的统一体中,教师始终起主导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营造成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氛围。
②协作的生生关系。
今天,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崇尚的是个人奋斗。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讲求人的相互协作,鼓励人与人的合作与信息的沟通,形成网络式的发展策略。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是个人单枪匹马、孤军奋战,而是强调团结竞争、集体竞争,在集体中体现个人的价值。强调与人相容,才能使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得以正常进行,促进经济繁荣、保持政治稳定。
当前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高傲、孤僻等缺点,这些都不利于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再加上当前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使一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也染上了庸俗的功利色彩。我们还应该明白:过度激烈的学习竞争会造成学生间的相互猜疑与紧张情绪,这是很容易出现嫉妒等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和谐的同学关系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要注意构建一个互相关心、帮助、互相尊重、同心协力、士气高昂的班集体。班级管理上要讲求民主,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的民主管理,要将“争创文明班”、“争当文明小天使”、“手拉手,齐奋进”、“学雷锋、学赖宁”等活动有计划的结合起来,确确实实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和演出的舞台。
(三)把握特色,创新活动,增强主题、注重实践
寓教于乐,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学校着眼面向未来,以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以严谨的教学促进学生知识与智慧的发展;以多样的实践训练学生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充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4
和社会责任感,对师生实施无痕教育。以英语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各种专项比赛、教学竞赛活动、军训及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构建多层面的校园文化,显现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及其特色成果,推动校园文化向纵深开发展。
1.一系列体验活动构建校园感恩文化
我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德育的实效在于学生的体验;德育的活力在于学生的活动;德育的生命在于学生的欣赏;德育的成功在于学生的感悟”
如果说,部分学校的阅读文化侧重于师生的感悟,那么,我校开展的系列感恩活动侧重于师生的体验。
在2006年10月,我校学校开展感恩教育; 在2006-2007学年中,学校课题组与德育处等部门精心设计了“感悟班魂、感动校园、感受亲情、感恩生活、感谢生命”的活动文化建设,把“生命感恩教育”作为活动文化的切入点,借助这一系列体验活动构建我校的感恩文化。
(1)感悟班魂,唱响班歌树班魂
学校各班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全班共同撰写班歌,音乐老师谱曲。师生共唱班歌,当一首首充满青春活力的歌曲响起时,全班五十颗火热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2)感动校园,震撼心灵动真情
在2009年5月初,学校就布置了“感动明德”校园人物评选的活动要求,要求全校师生对2009年发生在师生身边的事和人物进行高度关注,不管是什么人物、什么事件,只要能让师生的真情有所感动,师生的心灵产生震撼,大家都可以推荐作为2009感动校园人物的推荐对象。
2009黑城明德感动校园人物荐评活动,经过推荐、初选和全校投票确定了,2009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传递爱心的捐助杨瑞泽群体,撑起家庭的希望的戴飞,班级中流砥柱的麻以琳等六大校园感动式人物榜上有名。(3)感受亲情,激励学生勤学习
为了进一步让全体学生能感受亲情,学校组织学生自己设计了“学生成长亲情卡”,此卡由“学生成长卡”和“亲情感恩卡”两部分组织。正面是
25
“学生成长卡”,由“姓名、班级”、“我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我的格言”三块组成;反面是“亲情感恩卡”,由“亲情照”和“亲人赠言”两部分组成。使学生经常对照、感受和反思。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校利用“庆元旦迎新年”活动时机,在报告厅进行学生与家长亲情联谊活动。活动形式有小品、舞台剧、舞蹈、独唱,有“亲情知多少”小测试、用文字给父母画像、“真的关心你”游戏、成语接龙等。在活动中,学生与家长的亲情得到升华。
(4)感恩生活,肩负责任重基础
为了进一步将学生的亲情感受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它内化为学生对生活的责任,学校又开展了感恩生活的系列活动,除了前面提到的邀请专家来校来作报告和演讲以外。学校利用新假的时机,布置了“元旦孝心作业”,作业的内容有“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说一句感谢父母的话、为父母洗一次脚、做新年第一次晚餐、与父母算一笔亲情帐”等。在五一假期、母亲节和父亲节的时间段内,学校又策划了“浓情五月天,铸我感恩心”系列活动,将学校的感恩活动推向高潮。(5)感谢生命,尊重自己做真人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校开展了“感谢生命”系列活动的方案。挫折教育是我们进行感谢生命教育活动的第一序列。开学初通过五年级各班通过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向学生充分展示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教育学生如何充分调整心态来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学校在下阶段将从 “感谢生命,远离安全隐患”、“感谢生命,维护生态环境”、“感谢生命,构筑法律防线”、“感谢生命,尊重自己”、“感谢生命,体现生命价值”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
2、一系列的习惯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指导各小学立足农村实际,增强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26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就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发展形势。为此,我们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用劳动创造生活。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针对当前一些青少年不良习惯,我校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规范》,制订了《三塘中心小学学生礼仪教育细则》,狠抓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了“四性”:一是建立网络,坚持一体性;二是榜样示范,坚持针对性;三是晓理动情,坚持持久性;四是潜移默化,坚持互动性。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大部分学生不是智力原因和教师因素,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着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想学;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乐学;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会生活,就不会工作”小学生可塑性强,各种习惯极易形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农村实际,确定了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三大系列八项内容,从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以恒,以一贯之,坚持开展了“三小”活动:一是争当“小大人”活动,自己动手,自理生活,杜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产生;二是争当“小主人”活动,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学习用品,爱护花卉草木,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学校,照顾好家庭,当好主人翁;三是争当“小能人”活动,坚持开展“小帮手”、“小巧手”、“小炊事员”、“小服务员”、“小修理员”竞赛评比,学习生活知识,掌握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
(四)完善的制度文化建设,完善科学的校园规范。
校园规范属于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性文化,是一所学校贯彻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的条件和保证。在学校这个有组织的群体中,每个成员需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统一其信念,价值观和行为,以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活
27
动的一致性。我们黑城明德小学在校园规范方面,会同学校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制定了细致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以勤政、奉献、开拓、高效为宗旨制定了学校领导岗位职责,领导手册,学生规则、学生手册;教师岗位职责,教师手册,由于我们学校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和校园规范,使师生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约束,大大地激发了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热情。
总之,我们以德育教育为主,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使校园环境集陶冶人,培养人,教育人的功能于一身,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健康向上”的校园道德氛围,使学生在校园内处处受到积极向上的熏陶和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思想道德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黑城明德中心小学2007年被邢台市教育局评为“巾帼建功先进单位”,2008年4月又被评为“河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学校”,同年6月再次被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育实践研究实验学校”我学区教师有多篇师德论文和研究成果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学生多次在省、市、县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九、课题研究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还需要踏下心来,组织老师深入研讨,在教育教学中更好体现教学美的价值与创造,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的还不够到位。校园网基础建设虽然完成,但终端设备还没有完全到位,离精心打造的“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不断拓展思路,加强信息技术网络建设。
3、物化的显现校园文化标志还有待进一步建设。4.围绕课题发表的论文档次不高,发表面不广。5.对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的还不深入。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季诚钧.试论隐性德育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1997,(2)
28
[2]周光礼.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学断想———兼谈隐性课程的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l)
[3]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55 [4]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386 [5]转引自孟韵.校园文化氛围与素质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1999,(2):21.[6]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8.(本课题已于2010年8月报请邢台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顺利结题)
29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文化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既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更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同时,学校文化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的研究,能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同时也能促进了学生家庭文化生活的改变,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必能促使其家长对学校的关爱,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能得到家长的认同。让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家庭的文化品位,促进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
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这主要表现在:
1、陶冶功能。校园文化比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独特的效能。首先,它要求创设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校的各方面特别是育人起到指导作用;其次,它以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这种濡化、规范作用是无所不在的,深远长久的。
2、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3、教育促进功能。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各种求知欲望和业余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过剩精力也需要在课堂之外找到新的天地。校园文化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发展环境,无论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还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的培养,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等,都大有好处。
4、导向功能。学校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思维在这里交流碰撞,使莘莘学子耳濡目染,浸润其中。所以文化的导向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担负着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观的重任,其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校园文化是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还是起到负面的消极影响。
5、社会整合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中介”,起着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系统在整个运作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作用。校园里的每个成员在一定的校园背景下,其观念将与社会主流文化不断融合,同时,作为学校的文化载体,他们又将校园文化带入社会并作用于社会大文化。正是校园文化这些重要的价值功能,才促使了教育工作者对它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实践
三、课题实施条件:(学校各种关于德育方面的表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校园大环境。
学校有浓郁的课题研究氛围,有一整套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制度,学校主要领导对研究课题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课题组成员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课题组组长曾多次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学习,课题组全体成员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为本课题研究实施提供了师资保证。
为了本课题研究,学校相关的资料比较丰富,网络、影视、书报、杂志都可以找到有关的材料,实验器具齐备,在教学设备上能满足广大驾驶学生需求,由于具备了这些条件,使这个课题具有了可行性和操作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方法和规律。3.探索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校园文化的教育模式。4.科学界定“校园文化”的实质与内涵,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教育价值的目标体系。
(二)主要内容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校创设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养成教育(主题有: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朋友与友谊、我心中的偶像、自信与成功等);感恩教育(主题有: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关爱、名人激励我成长等);心理辅导(主题有: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的强者、心理调试——相信自己、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意等)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上学期还举行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四届主题班队会竞赛,得到了家长、社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2、国旗下的讲话,庄严的正面教育。
我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话语虽不多,但非常注重实效,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国旗下的讲话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3、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每天广播时间半小时,除了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4、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我们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拒绝管制刀具进校园”、“节约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消防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演练”“异常天气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师生学会面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5、加强校园显性文化建设,营造特色氛围。
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点的显性标志。
(1)在文化长廊内开辟作品栏,悬挂学生的美术、书法、电脑作品、手抄报等;布置“文化实小”展室,展示学生收集、整理、创作的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品味文化的精髓,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
(2)教学楼楼梯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
(3)结合学校环境构筑三条“德育墙”,除设置两图、守则、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
(5)全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环境,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
通过“三室”(教师阅览室、学生读书室、教室图书角)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环境,努力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构建师生理想的精神家园,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6)结合我校实际,每天早晨安排课前15分钟及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时间,结合我校1—6年级古诗词教材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让经典陶冶学生情操;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由我校刘安武老师进行写字教学,夯实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写字水平。
(7)人人参与,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环境,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栏目。一扇扇别具特色、富有新意的班门脱颖而出;彰显个性的班风折射出班级特色;室内的环境设计别有新意: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社会一角”使学生对社会多一份关注、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责任;“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心里话”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班级之星”带动了全班,坚定了信心,每一颗“星星”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骄傲的告诉同学和老师:我能行,我最行;“父母的叮咛”让孩子们读懂了父母的融融爱意、良苦用心,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巧手慧心”展示学生的个性、才华。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讨论法 3.访谈法 4.行动法
(二)本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时间)(1)形成课题方案。
(2)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专门小组等。筹备课题研究经费。(3)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分析调查现有校园文化建设情况。(4)上报有关职能部门寻求支持。2.课题实施阶段(时间)
成立课题组,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
3.中期论证阶段(时间)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有关专家中期评估。
4.结题鉴定阶段(时间)撰写课题的终端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论著出版,接受课题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在工作中,我们通过以下活动,把校园文化渗透到具体的活动中。1.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上,通过美术展览、室外展示墙及文化长廊,展示师生自创作的作品和励志标语。在硬件环境方面努力体现洁净、安静、优美的园林化特点,努力打造具有城中特色的优良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让橱窗、草坪、展板、文化墙等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无声的导师。
2.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制订、完善了《教职工工作纪律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考勤奖惩条例》、《评优选模及职称评定晋升制度》等,旨在增强教师岗位职责意识,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
3.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将名人名言、宣传栏、优秀作业栏等井井有条地安排在适宜的地方,每周评选优秀学生并张榜公布,每月进行一次黑板报评比,既锻炼学生能力,也成为教育学生的工具,使班级环境整洁、整齐、严肃。特别是在国旗下的讲话中,让学生的演讲、才艺展示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4.在教师文化建设上,通过创建现代教师阅览室、乒乓球活动室,羽毛球比赛,凝聚人心。不定期展出教师荣誉成果展牌,举办教育成果展览会等,使教师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成并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学习型校园,以团体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5.在校园文化生活方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教师读书活动,让健康向上的专业理念占领教师的业余生活阵地。学校党支部、工会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举办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教师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6.在学生文化建设上,坚持以德育教育为载体,通过学科渗透、班队活动、板报橱窗宣传、评比校园之星、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跃学生的身心,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利用每年12月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开展书画、手抄报比赛、手工制作、演讲比赛、校园少年歌星评比、文艺汇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六、结论与思考
1.校园的整体规划虽然已经完成,但很多文化设施正在建设中,显得比较零乱,从外观上还无法实现理论研究的成果。
2.一部分老师甚至是领导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缺乏相关的理念,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3.从全市别的学校来看,虽然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从思想认识到实践过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训。
针对以上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
(1)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资金、宣传力度上进一步加强。(2)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教师特别是领导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全市整体校园文化的水平。
(3)通过走出去的办法,努力学习外地先进的校园文化。
(4)把校园文化同学校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帮助。
第四篇: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王晓锐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一)研究目的校园文化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极大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学校这块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调适、导向的育人功能。我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品牌的提升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
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3.探索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校园文化的教育模式。
4.科学界定“校园文化”的实质与内涵,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教育价值的目标体系。
(二)主要内容
1.物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2.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日常规范、奖惩条例、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活动、饮食卫生等等;
3.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等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讨论法
3.访谈法
4.行动法(二)本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11.5——2011.6)
(1)形成课题方案。
(2)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专门小组等。筹备课题研究经费。
(3)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分析调查现有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4)上报有关职能部门寻求支持。
2.课题实施阶段(2011.7——2012.10)
成立课题组,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
3.中期论证阶段(2012.11——2013.2)
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有关专家中期评估。
4.结题鉴定阶段(2013.2——2013.12)
撰写课题的终端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论著出版,接受课题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在工作中,我们通过以下活动,把校园文化渗透到具体的活动中。
1.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上,通过美术展览、室外展示墙及文化长廊,展示师生自创作的作品和励志标语。在硬件环境方面努力体现洁净、安静、优美的园林化特点,努力打造具有城中特色的优良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让橱窗、草坪、展板、文化墙等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无声的导师。
2.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制订、完善了《教职工工作纪律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考勤奖惩条例》、《评优选模及职称评定晋升制度》等,旨在增强教师岗位职责意识,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
3.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将名人名言、宣传栏、优秀作业栏等井井有条地安排在适宜的地方,每周评选优秀学生并张榜公布,每月进行一次黑板报评比,既锻炼学生能力,也成为教育学生的工具,使班级环境整洁、整齐、严肃。特别是在国旗下的讲话中,让学生的演讲、才艺展示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4.在教师文化建设上,通过创建现代教师阅览室、乒乓球活动室,羽毛球比赛,凝聚人心。不定期展出教师荣誉成果展牌,举办教育成果展览会等,使教师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成并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学习型校园,以团体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5.在校园文化生活方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教师读书活动,让健康向上的专业理念占领教师的业余生活阵地。学校党支部、工会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举办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教师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6.在学生文化建设上,坚持以德育教育为载体,通过学科渗透、班队活动、板报橱窗宣传、评比校园之星、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跃学生的身心,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利用每年12月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开展书画、手抄报比赛、手工制作、演讲比赛、校园少年歌星评比、文艺汇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六、结论与思考
1.校园的整体规划虽然已经完成,但很多文化设施正在建设中,显得比较零乱,从外观上还无法实现理论研究的成果。
2.一部分老师甚至是领导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缺乏相关的理念,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3.从全市别的学校来看,虽然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从思想认识到实践过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训。
针对以上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
(1)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资金、宣传力度上进一步加强。
(2)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教师特别是领导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全市整体校园文化的水平。
(3)通过走出去的办法,努力学习外地先进的校园文化。
(4)把校园文化同学校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帮助。
第五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
GS[2013]GHB1098
负
责
人:
朱彦文
工 作 单 位:
嘉峪关市育才学校
课题组成员: 贾艳萍、郑翀、胡晓玲、李萍、熊文
目 录
一、课题的题目.......................................3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内容...........................3(一)课题的提出......................................3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4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5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6
四、课题的界定.......................................7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7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8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8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8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9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9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10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10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0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11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12(一)系统理论学习,建构研究策略.....................12
(二)研究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13
十一、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15
(一)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研修能力......................16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16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18 【参考文献】........................................19
/ 20
2013年10月我承担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三年来,完成了大量而细致的调查研究,期间我们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积累整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已结束,特以此报告总结我们课题组三年来的研究实验成果,展现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轨迹,争取专家的鉴定和验收。
一、课题的题目
本课题题目为《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主要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形成自主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内容(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的课堂教学偏重于“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只能机械地理解接受文本。这种做法,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悖,已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摆在我的面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 3 / 20
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学能力培养的力度。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我提出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角度,力求构建起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和手段,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教育布局中的特殊定位,学校的在读学生大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我任教的班级,44位学生中有35位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中13人是外省的)。学生大多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学生的自主学能力、生活能力等比较薄弱。在日常教学中,这些孩子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孩子的父母主要以从事建筑业、商业、服务业为主,大部分人是集贸市场和路边市场的小商小贩。工作不稳定,早出晚归,每天和子女见面的时间很少,回到家里又忙于家务和休息,没有时间、精力去管理教育孩子。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这些家庭多数都是租住简陋的平房,孩子缺少自己独立的学习与活动空间。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的习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作业书写不规范,4 / 20
字迹潦草,不注意认真写字的习惯;课堂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而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听课不善于作笔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作笔记的习惯;作业中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善于温故而知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复习的习惯;学习懒散,依赖性强,常常照抄作业,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中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偏低,厌学情绪很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而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加强自主学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进行学习引导,构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尤显重要。为此,根据本校当前具体情况,针对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确立了《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的实验课题研究。由此,只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就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路子来。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求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并采取多种
/ 20
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时的心得体会。主要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培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3)培养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4)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5)培养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前提是具备了积极的参与意愿与良好的参与动机。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掌握了一系列自主学的策略,自主学习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理解、思考、质疑、接受、评价等,课外自主地选择,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理论价值:
⑴通过研究,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⑵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 20
⑶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⑷通过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四、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相对的是“被动学”和“机械学”。“自主学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这里的关键词是“自主”:即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课题旨在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众多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B.J.Zimmenrman)教授。20世纪90年代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齐莫曼认为,当前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作了研究并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逐步确立和完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
/ 20
践界的广泛关注,在继承我国古代自主学习思想和借鉴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也明确地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并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有关自主学习的所有重要问题一一进行系统、全面论述的是华东师大的庞国维,主要体现在其专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一书中。书中论述了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问题、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问题等。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慢慢养成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动机,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自开题以来,就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五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素养等。
/ 20
研究成果主要有:
1、《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2、《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3、《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厌学、不按时交作业、作业不工整等现象不断改变,许多学生能够积极提问。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仅仅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团结合作的关系,资源共享,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
3、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能够自主探究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来获取资料,完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强化。
4、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师生的负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学生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 20
学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3、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根据我校实际,主要针对我校六年级二班学生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资料,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1、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自主发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研究,为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本特征寻找支撑与依据。
3、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
/ 20
问题。
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班级、老师、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案分析研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支持性环境和条件。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利用个案研究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全程分为自主学习惯的培养阶段、自主学能力形成阶段和总结验收阶段三个阶段。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自主学习惯的培养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月)首先对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虽然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但他们也渴望学好,也想自主学习。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共同探讨交流如何进行自学及有哪些方法,通过自学如何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养成相互交流的风气,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⑴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⑵学习课改理论,奠定理论基础。
⑶深入课堂调研,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2、自主学习能力形成阶段。(2014年3月-----2015年12月)通过学生自己完成课前预习卡,预习情况评价,预习检测等活动
/ 20
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推动学生自己学,教师指点迷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并严格要求,慢慢将其变成习惯。
⑴研究教师确定子课题,制定阶段计划。⑵按方案进入实验阶段。
⑶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效果分析,并针对问题调整方案,及时积累资料和成果展示。
⑷积累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效果。
3、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月——2017年4月)⑴课题组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⑵整理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反思、典型案例,装订成集。⑶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装订论文集。⑷准备鉴定验收相关材料。⑸申请鉴定验收。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
(一)系统理论学习,建构研究策略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边学习、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将研究的主要策略定位为:系统理论学习——细化研究课题。
1、系统理论学习。
/ 20
课题立项伊始,我们就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甘肃教育》、《教育革新》杂志上的相关文章。通过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明显提升,对学生的指导有了明确的方向。通过学习和研究,朱彦文和贾艳萍老师撰写并发表了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2、细化研究课题。
研究伊始,我们开展调查研究,课题组多次研讨、反复学习、细化课题,合理制定子课题,依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预习卡”、“预习评价”、“预习检测”和“导学案”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自申报《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后,课题小组力求做到: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状况;做到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为课题研究活动的扎实、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研究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自主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导学、导语、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策略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20
1、自主读书的能力。
制定出读书细目,利用班级图书角和教学楼内开放式阅览室加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每生每学期至少读5本书。通过读书摘要、读书体会、读后感、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有“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的要求,从低年级起就有“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学会查字典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条件。孩子们一旦学会,会受益终身的。一旦和字典交上朋友,身边就会多一位老师。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养成。要求学生每人一本《新华字典》,并对字典使用明确规定,每节语文课上都要查1——2个字词,读准音,理解义。
3、口语表达的能力:每节语文课前,用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内容为唐诗宋词、经典篇目的积累诵读。
策略二:构建培养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三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导学、导悟、导练” 的教学策略。
(1)导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尝试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触摸语言文字,初步感知知识。开始时,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完全养成,因而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 20
(2)导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边理解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这一切教师的教是替代不了的,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3)导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当堂练习。
①练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我们借助课件动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②练背。背诵是学生积累、吸收课文语言的重要一环。我们采用情景背诵法,让学生看着逼真的动画课件进行配音,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③练听说。听说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听课、朗读、复述、答问、讨论、造句、口头说话等,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机会,教学中教师认真设计练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十一、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
/ 20
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累积,且实验效果明显。
(一)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研修能力
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潜心钻研理论,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勤于总结和反思,使新的教学理念扎根与心中。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我们通过理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实验方法的研究,实验对象的分析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1、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实验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在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敢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自主学已经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出多样化,课堂质疑的触角延伸到课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普遍提升。学生的课堂状态发生较大的转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我们由衷感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一被动接受,而是自己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敢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3、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 20
由于教师运用导学案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兴趣高涨,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明显加强,使得一大批优秀生脱颖而出。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使学生学会了主动、自主的学习。通过交流,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使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突出表现在:
⑴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全体教师深切地认识到,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是释放学生能量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语文课教学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根据学生的学而教的意识。一年多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改变了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的状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⑵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了他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广阔的语文环境,并努力诱导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参与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了成绩。
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 20
通过课题实践,学生逐渐摆脱了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之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能主动地提出问题,直接参与课本知识的讲解分析,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结论,而且课外知识的阅读量也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⑷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利用“五步教学法”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语文转变为主动的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此项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通过五步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有效性预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
/ 20
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仍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不断探究,力争使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达到最优化,教学无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
2、课前预习设计的层次性具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做到既设计出适合每位学生的课前预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练习,让学生机械的做题;既让学生留有学习发展的空间,而又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挖掘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力?这些都将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虽然本课题已结题,我们课题组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时间比较仓促,研究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入,很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去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因此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永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4-05-11)禹城市辛店镇中心小学教科所
②顺城区将军二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2014-10-26)顺城教育网
③自主教育王明平的博客,国外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2013-11-09 17)④庞国维,《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⑤刘海红,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初探
(2010-07-18)
/ 20
洪洞县大槐树镇西街小学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