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5 00:5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第一篇: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规矩写字,方正做人,让班级文化成为一种教育力量———

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卢沟桥中学

王丽霞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文化是组织班级同学思想、行为的依据。我班有34人组成,男生24人,女生10人,是男女生比例失调的班级,因男生多,所以班级比较活跃,上课发言胆大,读书声音响亮。多数同学热爱班集体,通过一学期学习适应,已基本能遵守学校对学生的行规要求:如排队上操,室内无纸屑,上课不随便说话等班规要求,但同学们踏实勤奋,坚持进取,专心致志等品格还欠缺,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还需要培养。我班学生李翾书法基础非常扎实,多次获得全国书法比赛一等奖,李冉、王乐乐、高天等多位同学书画基础也非常好。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不仅是生活交际所需,更是修炼人格性情的便捷途径。如何能把书法学习与学生的思想发展有机结合,提升班级的管理教育力,是我班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创建书法班级文化的研究目标

可以通过开展书法课程,给同学创建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审美情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恒心和耐心和信心。通过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综合科任老师、学校、家长的综合力量,力求做到在规矩写字的书法课程活动中,养成认真细致专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进而提高班级凝聚力,最终达到以活动促教育的目的。

三、实施过程:

我们主要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现在是第一阶段:培养书写习惯,练好基本笔画,陶冶学生性情,提高班级教育力。

首先要创设环境氛围,通过学生共同设计布置,在教室内开辟了写字展示专栏;同学们通过布置文化墙背景和布置每期的作品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了我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2.大胆实行民主,建立行之有效的用具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刚开始书法课程活动时,学生的用具拿放都很混乱,很浪费时间,而且有的学生还把水洒在了地上。看来,用具使用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制定了用具管理制度:组长发放毛笔和笔毡,由值日班长负责组织5名同学装水和发放(这一阶段主要用水写纸练习),练习结束后,按组由学生将水倒回水桶,供擦黑板使用;纸杯交给组长,按组放回原位。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同学们在活动中养成了对用具使用的的有效管理,同学们在活动中也体验了分工合作的的快乐和收获。

从3月开始,我班开始了书法课程活动。每周一、四中午午自习时,由李翾同学当书法老师,从学生握笔、基本笔画学起,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书法培训。首先要求练好基本笔画,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各种笔画名称,掌握各种笔画的写法,再教给学生怎样起笔、运笔、收笔,让学生了解:横平、竖直、撇有尖、捺有脚。”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

学习中,学生的收获很多。我班崔新奇在书法学习心得中写到“李翾先叫我们写一字,我拿起毛笔心里非常紧张,怕写不好,就像第一次站到篮球场上比赛一样。我慢慢的写了出来,可刚刚写出来,同桌看见了就哈哈的大笑。我也忍不住笑自己,自己写得简直就像一条蛇在爬行。我心里很不服,自己都能获得篮球冠军,为什吗不能把字练好。不服输的性格让我对书法有了很大的兴趣。我又写了几个,可还是让人觉得是一条条栩栩如生的蛇,于是我让李翾来教我写,他一笔一笔的教我。就这样我坚持了一个星期终于有了成果,虽然不像李翾那样写出来得好看,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歪七扭八的。之后李翾又教我们了点,捺,竖……

中间我有想放弃的心里,因为自己发现自己写的根本不像李翾那样把字写得端端正正的,认为自己很没用。但当我看见了曹龙斌,他的字也很难看,可他却没有放弃,在那里苦苦的学习着。他那坚忍不拔的精神感染了我。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学习书法。

经过了半个学期的练习,我先在基本可以写出能拿出来看字了。因为我在毛笔子上面有了进步,所以硬笔字也取得很大的进步。书法是个缓慢的过程,在这缓慢的过程中,自己不仅学会了书法,也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毅力。”

通过这学期书法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书法,更也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做事过程中的专注,在遇到困难时的坚持。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也大大加强。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加,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在广播操比赛中,同学们在放学后主动结成一帮一对子,喊着口令,每个动作进行纠正指导,当我看到这些时,我感到真的很快乐!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同学的帮助和集体的力量。他们在为自己的成长和班级的进步而努力着!

李翾同学在这一学期的书法讲课活动中也收获了很多:

我是卢沟桥的一名学生,我在初一(4)班担任学委。也算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没经历过什么特别的或重大的表演、演讲。我学习过书法,如今已经学习了 4 7年了。得到了老师的认同,让我来教同学学书法。

在班里开展了已有半个学期了,如今同学们的字也有了进步。我现在教书法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第一次上讲台时无比的紧张,说话结结巴巴的。语无伦次,在台上找不着南北不知从何开始,经过老师的提醒,我渐渐的开始会了,不再紧张了,也越来越好了。如今,在上台讲书法感觉非常好。同学们会在底下和我互动,认真听我讲课,跟着我学习书法,听着我讲那些要注意的地方,好别写错了,不会的也会举手问我怎么写,我会下来认真的写一个范例,让他们照着写。如今,他们已经会写一些简单的字了,如:少、土、十、在、王等等,比我想象的要快了很多。

我这次教书法是第一次教,也采取了很多老师的意见,并进行改进,让我讲的课更加有趣。在前面写字时为了能让后面的同学看的同学更清楚,我用大号的毛笔沾上水,再把写好的字用粉笔把轮廓勾出来,这样字迹还能看见。每个笔画都有运笔过程,我在用手画一个大笔画,并在中间画出运笔路线。我的计划是:用两节课来教一个笔画,第一节课叫大家怎么写,第二节课的前半节课复习学过的笔画,后半节课用学过的笔画组字。就这样进行巩固,让学过的更加牢固。以后,还要学习别的字体,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等。

今后,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书法,让自己的书法水平更高,更好的去教书法。在这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锻炼了我很多的能力,让我有了近一步的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

3、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力量

在这学期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了语文老师的大力协助,同时开展了硬笔半小时活动,学生自选写作材料练习,穿插其中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活动内容。

在家长会上,我对我班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了展示,家长对孩子的进步非常高兴,极大地融洽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4、在5月——7月,进入书法文化建设的第二阶段,同学们找到合适自己的文本材料,设计完成自己的作品。准备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评比标准

1、卷 面:整洁美观,权重为10%;

2、占格:汉字占据格子中间,上不顶天,下不着地,左右两旁不占边,权重为10%;

3、笔画: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流畅自然,权重为30%

4、结构: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主次清楚,比例适当,重心平稳,字形端正,大小匀称、合乎规范,权重为50%。

下面的课题规划是待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

古今书法名家众多,“欧、颜、柳、赵”诸体风格各异,在这一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书法流派的碑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书写,能够对某种字体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并在书写熟练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的知识迁移加上对写字的悟性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写出了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以毛笔字为培训的主要项目内容。书法训练应以楷书为主,要求整洁、工整;突出运笔方法、基本笔划、字体结构、粗细求变的书法韵味;力争解决字体的间架结构和笔划中的问题,弄清书写规律,强调轻重变化;在训练结构的同时,适当注意粗细提顿变化。

暑假期间,学生为班里设计符合班级特色的标语,在开学之初,进行展示、评比。

9月——11月,赏析名家的书法作品,体味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对自己的赏析作品写出赏析体会,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交流,使全班同学的审美水平得到提升。

五、课题中出现的问题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有专业的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如果能多增加一些展示同学成果的机会,真正让班级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同学的不断努力,使学生在各方面获得进步。

第二篇: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篇一: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嘉善县姚庄小学 庄建梅

内容摘要:小学班级建设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用心用爱用智慧去营造。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的特点,我们采取了班级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活动的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让这三种策略行动有机结合,借助综合班会课这一主要阵地,结合学校及各学科有效的文化活动,扬长避短,有利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培养良好的班风班貌,校风校貌,追求学生的快乐成长,班级的和谐发展。关键词: 班级 文化 活动 建设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揭示问题。

社会对教育的看法有着许多的不同看法,但尊师重教还是主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化建设,要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精髓,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进一步弘扬良好思想道德风尚。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尤其是班主任应当正确利用综合班会活动,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来合理教育管理班集体,建设班集体,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我们小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可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也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氛围不浓郁,缺少班级的集体概念;班主任缺少班级文化的意识,疏于管理;班会活动缺少经典文化的熏陶。这样势必造成了班主任工作繁琐又忙碌,校园文化气息不浓。解决问题的核心点,关键就是班风问题。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班风班貌,才能保障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形成,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增加自信心。因此,关于开展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是相当有研究意义的。

(二)研究意义。

1、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有利促进我们农村小学良好的班风班貌的形成,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只有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抓好了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形成了强烈的凝聚力,才能体现我们课题研究的真正价值。

2、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小社会,那么班级就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家”。通过我们班级文化的建设,学生在这种过程中更能够健康成长。这主要表现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不仅身体健康成长,健康的人格也得到了发展。

3、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班级特色文化的推广班级文化建设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是每个班级独有的特色文化。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形成并展示了各班的独特文化,有利于每个班级特色文化的推广,从而推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出成效。

(三)研究现状综述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它需要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者有效结合,发挥作用。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这是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实施《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中,我们也明确了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文化意识班主任缺少

班主任老师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偏重于学科教学,对班级文化建设不重视,主要是缺少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识。由此看出,很多班主任的工作还浮于班级管理的层面,没有更深入地去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2、学生缺少班级的集体概念

农村小学的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较,不是智商低,不是能力差,而是人的精神面貌,大不相同,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氛围不浓,团体的凝聚力不强。总之,学生心中没有集体的概念。由此带来了很多连锁反应:学习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上课无精打采,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能完成,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也就上不去。这样下去,学生对于班级活动自然不会积极参与了。

3、班会活动缺少经典文化的熏陶

综合实践活动以班会活动为主,倡导给予学生更多的精神文化引领。可我们很多农村小学的班会活动没有长远的规划,时常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按部就班。或者是简单的班会活动走过场。甚至成了各学科的补习时。,这样,班队课就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更没有形成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从中看出,我们的班会活动缺少经典文化的熏陶,比如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总之,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种种困难,但我们更应认清,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的可靠保障。

二、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因而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选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

辽宁魏书生老师的班级自动化管理,开创了我们国内班级文化建设的先河。宁波镇海学校开展的《新课程条件下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探索》提出“通过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个性化管理制度的拟定,以及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具有创造精神的班风,使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在和谐的班级生态中获得充分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班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一块文化阵地,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先行者们的成功经验将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方向,打好理论基础,我们将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结合我们农村小学的实际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

三、课题界定。

小学班级管理困难重重,但方式也是灵活多样化的,只要你是个“有心”的班主任,任何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和我校实际,我们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走出一条农村特色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之路。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班级文化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体现了一种生命的力量,是班级共同创造的一笔财富,是每一个班级的独特的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它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这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套完善的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方案。

2、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得到个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3、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班级的和谐发展,推进学校教育工作的特色发展。

五、课题研究内容与过程。

我们班主任的工作是教育学生,教育是一种是事业,教育更是一种生活。我们课题研究的是班级文化,它是通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称。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激励、鞭策学生自觉学习,加速班级的快速成长,具有凝聚人心的功效。

(一)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个浓缩的社会,也需要有一定的“规矩”以成“方圆”。这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之为班级制度文化。它是实施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

1、制定班级目标,喊响班级口号

要拥有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富有个性的集体,班主任每接到一个班级,首先就要考虑的是和全班学生共同商议,制定一个符合自己的班级目标,例如“团结、合作、勤奋、上进”;“静、净、敬、劲、竞”。再征集最有代表性的班级口号。每当学校举行的各种比赛前,每当学生犯错误时,每当全班气馁时,常常告诫大家,鼓励大家,喊喊我们自己班的口号,让每个人振作精神,心中装着班集体,学习会更有勇气,更努力。

2、建立班级制度

a、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

每个班级要建设自己的独有制度文化,首先要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所有学生身处学校这个大家庭,就要以大集体为重,有序进行学习活动。课题组可以借鉴学校的特色工作“道德银行活动”,把它融于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中,以活动促班级成长,以班级促学校发展。“道德银行”是仿照银行的模式,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学校、社会、家庭里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道德币,存入“道德银行”,每星期进行一次小结,每月进行一次结算,并在一定的环境场合下进行消费存款的一种体验教育活动方式。

学生“道德银行”是在道德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活动载体,以“存的是奉献,储的是爱心”为宗旨,将银行的运作理念导入志愿服务活动,将爱心奉献与获得资助、表彰奖励有机的结合,从而建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互助体系和新型人际关系,全面提高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在开展班级制度文化中,把“道德银行”活动中的关于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等一一进行规范执行。b、完善班级的公约

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特点,民主而又综合地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为了更好地实施已制定出的班级公约方案,可落实到各个班干部、小组的组长、组员。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形成和谐的班集体。为了人尽其用,我们要灵活的协调班级,不断更新制度,因需要而改进,营造上进的学习氛围。让班规在师生的思考、合作、行动中产生,以便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真正做到合理实施,有效到位。

班级公约可分:课堂纪律、活动纪律、劳动纪律等。课堂纪律最重要,不仅能保证孩子的学习,而且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而,根据我们建议采取鼓励形式的比赛班规:(1)、比一比:早到学校,你做了什么?扫地、擦窗、交作业??(2)、瞧一瞧:课间准备做什么?(3)、举一举:课堂发言多动脑,你说我说大家说。(4)、静一静:中午就餐吃好吃饱不吵闹。(5)、赛一赛:学科成绩比高低,自律勤奋不落后。(6)、动一动:唱歌绘画练写字,体艺活动我能行。这些小细节和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总之,班级公约的执行要宽严适度,及时完善。班主任要调动班干部宣传监督反馈好。在开展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使其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时时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然一个学生的发展,转变,中间肯定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应允许有反复,学会包容。

3、实行民主化的班级制度

人性化班规的制定及班干部的选拔,才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它的实施才会更顺利。班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遵循“自主”原则和“正面鼓励”原则。先组建起一支能力强、作风严的学生督察、监管小组,进行“自评、自查、自治”,得到学生的信任与赞同。班委再组织各小组的成立监督组,进行每周互评。

每周评出的“行为明星”担任轮流值日班长,负责班级一周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以此来逐步培养我们各个班级的良好文明习惯。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作用。

(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侧重于班级环境的布置,是实施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对学生的思想起到引领作用。

1、班级环境布置体现一个理念

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教育,就要有一个方向,因此,我们的班级环境布置要体现一个课题研究的理念。根据各班实际,集体确定理念:凝聚人心:“温馨一家人”;创新科技:“我创作!篇二: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背景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加重了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对学生意识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级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在新课程改革理论体系中,特别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更可以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全学生人格,成就学生终身良好品质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效率,成就教师幸福生活。教师的年轻化已成为当前教师队伍的主流,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缺乏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是宽泛空洞的,而应有抓手和支点。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可以为年轻班主任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班主任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让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

3、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缩影。学校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以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三)课题的界定

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从外部形态来看,它表现为学校师生员工“在这儿做事的方式”。从产生的程来看,学校文化是基于预设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产生制度,并进而约束行为。尽管有点难以捉摸,但学校文化经常会以强有力而又以微妙的方式影响学校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以学校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支配着学校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效果。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因此,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类似,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组织文化,渗透到班级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以及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简单地说,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从具体内容上主要分为:班级目标文化、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其中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班级文化的关键是班级管理制度。

(四)研究的目标

1、遵循教育科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效

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变班主任教师的教育观念,使班级工作从以班主任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以往,我们在班级管理上,往往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老师累,效率低,学生也不买账。其原因主要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教育科学以及新课改理念相悖。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旨在促进教师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主体,提高教育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

2、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开展“人文性”育人的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文化品牌,通过班级品牌文化的营造,进而形成内涵丰富、特色显著的儒雅、文雅、高雅的校园文化。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以“人文性”育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和教学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一样,班级文化建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能从学校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

(五)研究的内容

1、探索基于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途径。培养班主任的五种能力:(1)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2)以言讲理的说服能力(3)建设班风的组织能力。(4)引导活动的指导能力。(5)善于总结的研究能力。

2、结合学校“文明礼仪进校园”的校园文化主题,打造“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的班级文化群体。

3、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

4、各班班主任教师根据学校课题的研究计划积极开展了相关的工作: ①布置教室。

②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誓词、班训、班级公约等。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④结合班级对儒雅、文雅、高雅内涵的理解,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系列主题活动,5、做好阶段性的研讨工作。原则上一个学期召开一次课题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研讨会,做好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现场观摩、典型表彰等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六)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事实性依据。

2、经验总结法。针对班级文化建设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影响班级文化建设效果的主要因素,在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经验总结,写成论文。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反思,分析研究,进一步调整后再实践,再反思总结。

(七)研究对象

全校所有班级都属课题研究对象。

(八)拟解决的问题

1、解决因班主任老师无明确教育管理思想或教育管理理念陈旧以及班级管理方法滞后而导致教育效率低的问题。

2、解决因保姆式管理而导致学生依赖性强、归属感薄弱、自主管理素质低,缺乏活力等问题。

3、解决班级管理平庸,没有个性,缺少班级品牌的问题。

(九)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2、做好师生的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3、拟定子课题及研究计划,收集本课题相关资料,做好总课题的开题工作。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8月)

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1、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资料,组织教师撰写研究性论文。

2、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编写论文集。

3、作好结题申报,迎接课题的验收、评估。

(十)组织分工

组长:组织课题全面工作。

成员:主要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

(十一)预期成果

1、《班级管理制度汇编》(文本)

2、《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论文集》(文本)

3、一班一品(图片、视频、文本)

4、《课题研究实验总结报告》(文本)

(十二)经费保障

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自筹经费外,积极向学校申请课题经费,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1、课题组负责经费概算与分配

2、经费来源: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加强课题组建设,保障课题研究规范实施。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课题组争取学校的支持,成立了以校长王国生同志为组长,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席玉平同志、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贵明同志为副组长,政教处、研究室、各教学部主任为成员的顾问团。

课题组多次以专题会、工作会、德育年会的形式对课题的内涵进行论证,对课题的操作进行探讨,结合外校特色,力求在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和谐感恩”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去影响和促进班级文化特色的生成和发展,从而创设班级育人的氛围,搭建学生成长的阶梯。在加强学习,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确立了“五个一”的课题操作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班级文化建设,注重课题内涵;达成一个共识——打造班级文化特色,发展班级文化特色,完成从认识到实践的转变;依托一个载体——班级文化交流展示课,鼓励师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探索班级文化特色;开辟一个阵地——《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网站》,对内学习、研讨,对外展示、交流;实现一个飞跃——从传统、经验、简单、封闭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跃升到科学、民主、创新、开放型的班级文化建设和策略机制。

在操作模式的基础上,确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学校德育工作方针,围绕班级文化建设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从德育理念,队伍培训,学生行为,校园环境,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统筹规划,互相促进,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二)注重调查分析,保障课题研究有的放矢。

为了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课题组编制了班主任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各一套,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全体学生和班主任,问卷侧重以下四个方面情况:

1、班级文化建设参与情况的调查。

受调查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为96.7%的学生,3.3%的同学表示不直接参与。说明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做到全覆盖。受调查班主任主动积极参与的班主任为100%。说明班主任的工作意识与态度极强,有强烈的上进欲望。

2、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情况的调查。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上主要分为目标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板块。受调查学生问卷调查中14.4%重点在班级目标文化建设,28.6%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24.6%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32.4%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受调查班主任问卷调查中12.2%重点在目标文化建设,29.4%在环境文化建设,22.6%制度文化建设,25.8%在精神文化建设。从学生和班主任的调查中发现,两者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出现认识上的一些误差,但总体情况差异不是很大。

3、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情况的调查。

受调查学生问卷调查中72.4%学生觉得班级在各方面进步明显,19.6%学生觉得进步一般,6%学生觉得没有进步。受调查班主任问卷调查中81.4%班主任觉得班级在各方面进步明显,13.2%学生觉得效果一般,5.4%班主任觉得没有效果。学生和班主任普遍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班级和学生种形成了正面的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4、“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班级是怎样的”的情况调查。

受访者学生46%认为班级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最重要,同学们拥有共同的目标与理想,学规守纪,快乐学习;33%学生认为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教室布置是他们的首选,大家动手一起来创造温馨的家园是快乐成长的关键。21%学生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他们最想要的,有喜欢的老师和好伙伴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根据调查情况,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在“新”、“特”、“实”上下功夫。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要有“新”意班级文化建设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努力通过赋予新内容,创设新载体,使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承接,与学校整体育人环境要求相一致,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相吻合。赋予班级文化建设新内容,要着力在深化建设内涵上下功夫。第二、班级文化建设要有“特”色 班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的建设只有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点、班级特色,符合班级发展实际,符合学生发展实际,才能体现价值、发挥应有作用。第三、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实”效

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实效,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加强班级管理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营造和谐班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推进制度建设的关系。

(三)加强学习培训,保障课题研究的专业水准。

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操作者,这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推进程度和实施效果。为了解决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理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提高班主任操作文化建设的专业水准,课题组采取了“请进来、多交流、勤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队伍培训。

2013年11月,我们提请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观看了全国著名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班主任、《人民教育》理论室主任任小艾的教育讲座视频。

2013年12月,学校邀请了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第二届“名师”,郑州市师德标兵,郑州市教育教研先进个人李迪莅临我校,做了一场主题为《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策略》的专题讲座。通过诸多鲜活的案例,以其独特的方式启发和引导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给学生方向感、关注弱势学生、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有创造性的学生、以及有敏感性的学生,努力促使班主任工作从生活里来,向生命里去。

2、“多交流”。课题组每年都要组织多次理论学习、学习心得交流、班级文化设计评比,并请文化建设优胜班级的班主任面向全校进行经验交流,在内部研讨中为解决文化建设中的共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和途径。通过交流以典型引领班主任自觉学习,互相学习,积累经验,取长补短。

3、“勤展示”。在每年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中,课题组均要组织优秀作品现场展示。在2013年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交流展示活动中,11学前艺术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获得特等奖。他们根据变平面为立体,化静态为动态,注重环保这三个理念,设计了希望之树,班级公约,心灵鸡汤,生活掠影,魅力90后,美文欣赏六个板块。都是学生自己的创意,自己动手经营的天地,每个人都倾注了情感,用了心思,可想而知,这样的班集体不让学生热爱都难。

(四)坚持活动评议,保障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

近年来,课题组坚持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研究转化为具体行动。每学期初均在全校组织开展以“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求各个班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根据班级管理的特色,选定受大多数同学欢迎的主题,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目标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开展。学校制定以下评比标准进行评议:a、班级文化主题鲜明有特色;充分展示班级的特色,内容生动活泼,有教育义意,深受学生喜欢,可持续发展。(30%)b、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好。(10%)c、学生行为习惯好。卫生整洁,无人乱丢垃圾;桌椅、电脑平台、墙壁无乱画迹象;校服规范,发型规范,无人戴首饰,无人带手机进校。(30%)d、班级学生学习气氛浓。(20%)e、班级日常管理较好,纪律严明。(10%)按照“一看材料,二查现场,三到班随篇三: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规矩写字,方正做人,让班级文化成为一种教育力量——— 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卢沟桥中学 王丽霞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文化是组织班级同学思想、行为的依据。我班有34人组成,男生24人,女生10人,是男女生比例失调的班级,因男生多,所以班级比较活跃,上课发言胆大,读书声音响亮。多数同学热爱班集体,通过一学期学习适应,已基本能遵守学校对学生的行规要求:如排队上操,室内无纸屑,上课不随便说话等班规要求,但同学们踏实勤奋,坚持进取,专心致志等品格还欠缺,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还需要培养。我班学生李翾书法基础非常扎实,多次获得全国书法比赛一等奖,李冉、王乐乐、高天等多位同学书画基础也非常好。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不仅是生活交际所需,更是修炼人格性情的便捷途径。如何能把书法学习与学生的思想发展有机结合,提升班级的管理教育力,是我班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创建书法班级文化的研究目标

可以通过开展书法课程,给同学创建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审美情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恒心和耐心和信心。通过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综合科任老师、学校、家长的综合力量,力求做到在规矩写字的书法课程活动中,养成认真细致专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进而提高班级凝聚力,最终达到以活动促教育的目的。

三、实施过程:

我们主要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现在是第一阶段:培养书写习惯,练好基本笔画,陶冶学生性情,提高班级教育力。

首先要创设环境氛围,通过学生共同设计布置,在教室内开辟了写字展示专栏;同学们通过布置文化墙背景和布置每期的作品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了我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2.大胆实行民主,建立行之有效的用具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刚开始书法课程活动时,学生的用具拿放都很混乱,很浪费时间,而且有的学生还把水洒在了地上。看来,用具使用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制定了用具管理制度:组长发放毛笔和笔毡,由值日班长负责组织5名同学装水和发放(这一阶段主要用水写纸练习),练习结束后,按组由学生将水倒回水桶,供擦黑板使用;纸杯交给组长,按组放回原位。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同学们在活动中养成了对用具使用的的有效管理,同学们在活动中也体验了分工合作的的快乐和收获。从3月开始,我班开始了书法课程活动。每周一、四中午午自习时,由李翾同学当书法老师,从学生握笔、基本笔画学起,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书法培训。首先要求练好基本笔画,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各种笔画名称,掌握各种笔画的写法,再教给学生怎样起笔、运笔、收笔,让学生了解:横平、竖直、撇有尖、捺有脚。”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

学习中,学生的收获很多。我班崔新奇在书法学习心得中写到“李翾先叫我们写一字,我拿起毛笔心里非常紧张,怕写不好,就像第一次站到篮球场上比赛一样。我慢慢的写了出来,可刚刚写出来,同桌看见了就哈哈的大笑。我也忍不住笑自己,自己写得简直就像一条蛇在爬行。我心里很不服,自己都能获得篮球冠军,为什吗不能把字练好。不服输的性格让我对书法有了很大的兴趣。我又写了几个,可还是让人觉得是一条条栩栩如生的蛇,于是我让李翾来教我写,他一笔一笔的教我。就这样我坚持了一个星期终于有了成果,虽然不像李翾那样写出来得好看,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歪七扭八的。之后李翾又教我们了点,捺,竖„„ 中间我有想放弃的心里,因为自己发现自己写的根本不像李翾那样把字写得端端正正的,认为自己很没用。但当我看见了曹龙斌,他的字也很难看,可他却没有放弃,在那里苦苦的学习着。他那坚忍不拔的精神感染了我。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学习书法。

经过了半个学期的练习,我先在基本可以写出能拿出来看字了。因为我在毛笔子上面有了进步,所以硬笔字也取得很大的进步。书法是个缓慢的过程,在这缓慢的过程中,自己不仅学会了书法,也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毅力。”

通过这学期书法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书法,更也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做事过程中的专注,在遇到困难时的坚持。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也大大加强。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加,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在广播操比赛中,同学们在放学后主动结成一帮一对子,喊着口令,每个动作进行纠正指导,当我看到这些时,我感到真的很快乐!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同学的帮助和集体的力量。他们在为自己的成长和班级的进步而努力着!李翾同学在这一学期的书法讲课活动中也收获了很多:

我是卢沟桥的一名学生,我在初一(4)班担任学委。也算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没经历过什么特别的或重大的表演、演讲。我学习过书法,如今已经学习了7年了。得到了老师的认同,让我来教同学学书法。

在班里开展了已有半个学期了,如今同学们的字也有了进步。我现在教书法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第一次上讲台时无比的紧张,说话结结巴巴的。语无伦次,在台上找不着南北不知从何开始,经过老师的提醒,我渐渐的开始会了,不再紧张了,也越来越好了。如今,在上台讲书法感觉非常好。同学们会在底下和我互动,认真听我讲课,跟着我学习书法,听着我讲那些要注意的地方,好别写错了,不会的也会举手问我怎么写,我会下来认真的写一个范例,让他们照着写。如今,他们已经会写一些简单的字了,如:少、土、十、在、王等等,比我想象的要快了很多。

我这次教书法是第一次教,也采取了很多老师的意见,并进行改进,让我讲的课更加有趣。在前面写字时为了能让后面的同学看的同学更清楚,我用大号的毛笔沾上水,再把写好的字用粉笔把轮廓勾出来,这样字迹还能看见。每个笔画都有运笔过程,我在用手画一个大笔画,并在中间画出运笔路线。我的计划是:用两节课来教一个笔画,第一节课叫大家怎么写,第二节课的前半节课复习学过的笔画,后半节课用学过的笔画组字。就这样进行巩固,让学过的更加牢固。以后,还要学习别的字体,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等。

今后,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书法,让自己的书法水平更高,更好的去教书法。在这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锻炼了我很多的能力,让我有了近一步的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

第三篇:我校班级文化建设 结题报告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立项号 课 题 名 称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教 研 组 数学组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

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

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和分析

我国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是1995年左右,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了微观层面,于是,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广泛开展。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年)中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班级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倡导在建设班级文化时,重视教师文化的主导作用,祛除社会文化中不利影响,还要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坚持尊重学生的观点。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学农先生在著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1999年)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对班级文化概念、性质和研究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作者在书中分析了班级文化的构成,并且从价值观层面上、规范层面上、环境层面上论述了班级文化建设。他认为班级文化时一种“教育存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中有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

近几年一些学者对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叶进行了探讨。如王宁主编的《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指出:“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用和谐的班级文化来陶冶学生的人格。”四川师范大学的江红教授在论文《班级文化发展论》中讨论了班级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总趋势。东北师范大学的潘丽珊,在论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班级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外,一些一线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叶写了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做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需要层次理论对班级制度和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入手,把班级管理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符合科学规律,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不同层次的需要为班级文化建设进行针对性活动提供了依据。班级文化能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和塑造班级学生。小学是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因此小学阶段的班级文 化建设尤为重要。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建构小学班级文化,从而使班级文化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一)研究目标

1.学生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唤醒并激活学生的潜能与本性,从而培育学生自觉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班级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集体,形成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

3.年段层面:通过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年段文化。

4.学校层面:通过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形成德育特色,推进学校自觉文化生成,促进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

(二)、研究内容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班级名称、口号、标志的确定;教室的图书角、黑板报、班级活动展示栏等布置和使用,在这些感性认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由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班级成员精细分工,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形成民主的、有效的、便于实施的特色制度文化。

3.班级思想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增长见识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4.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探索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研究方法

1、观察、调查法:通过观察法发现班级文化建设中间存在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班级的变化等情况;通过调查法分析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了解教师、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文献法、个案研究法:通过文献法了解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成果,借鉴他人好的做法,吸取他人成熟的经验,指导实践研究;通过个案研究,收集典型的案例、数据,总结经验,构建班级文化的教育模式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有价值的个案,并上升推广。以一定的主题为核心,分层进行研究与调查,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矫正、完善提高。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创新点

(一)小学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实现梦想的乐园,是他们个性的发源地,也是孩子们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

(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班级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凝结起

来的共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三)特色班级文化:所谓特色班级,具体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夺之不走、移之不像”的班级特性和优势。其内涵主要体现在:1独特的指导思想;2独特的知识切入点;3独特的文化视角;4独特的文化载体;5独特的感染途径;6独特的感悟方式;7独特的情感体验;8独特的行动实践;9独特的管理手段;10独特的评价制度。班级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落脚点,是一个班级独特的发展风貌。

亮点:着力于深入研究我校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策略和方法,期望能够通过课题研究,走出一条适合校本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之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成功的管理模式,从而让其模式起到普及和示范作用。

六、研究过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交互电子白板为主要辅助教学,立足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使其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力求达到教学过程生动化,学生解决问题最优化,教学效果最佳化,教师教学方法科学化,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素质(1)理念先行,加强理论学习

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课题组成立后,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更新观念,探讨新策略,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先后组织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走近新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专著和优秀期刊,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让教师了解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并把理论知识课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培训先行,提倡多实践

组织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积极选派教师参加教育培训;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现代教育技

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信息素养得到了充分提高,能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题组成立后,课题组确定了首要任务就是先是专题学生学习有关电子白板的功能。参加学习电子白板的技术培训。由信息技术专业出身的赵静老师进行电子白板讲座,然后在班上实践操作。

(二)做好问卷调查工作,从数据里发现问题

我们从我校18名教师情况入手,综合分析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电子白板使用情况,发现较为年轻的教师愿意使用白板辅助教学,但对白板功能使用不够熟练。同时我们对三个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对交互式电子白板了解较少,但热情很大。

(三)召开科研例会,提高教师自身能力

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课题理论水平与教研水平,将交互电子白板教学运用于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课题组召开电子白板使用交流会,开展交流学习、座谈讨论,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从而激发灵感,产生启迪,推动学习的深入,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四)扎实开展课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课题实施以来,我们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研究”为中心进行课例式研究,课题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例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课件,将电子白板技术大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最终能促使学生更有效地运用最优化的方法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开放电子白板,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电子白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课题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在班里开展电子白板绘画、演算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对图文材料的收集、整理、编辑和鉴赏能力,大大提高学习热情。

(六)推介初步成果,重视阶段性总结汇报

数课题组在学校分别举行了两次阶段性成果汇报。在其中一次研讨会活动中赵静静老师执教了一堂精彩的电子白板汇报观摩课《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节课公开课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把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请来观摩,让农村的家长们切身体会新的教学模式下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

赵老师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优越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轻松地突破了图形运动的展示,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提高审题能力。这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非常有利,为教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学工具。这节课很成功,尤其得到很多家长的好评,这让我们课题组成员热情高涨。

通过教研活动,我们一致认为,提高课堂效率在于:一方面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创设情境,使教材“活”起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容易区别间隔数和棵数,感受数学魅力的研究;另一方面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梳理解题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后期问卷调查 从学生角度了解电子白板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在6月初,我们对实验班级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观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与调整,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否能提高课堂效率。

七、课题研究成果及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八、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九、附录与参考文献

(1)鲁宏飞,沈艳华,巍鑫。《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堪启标,王晞。《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3)傅建平,胡志奎。《班级管理案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4)钱穆。《文化与教育》,九州出版社,2011.(5)白芸,《“多元智能”视野中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附件师范大学,2007.(6)方雅静,《新时期高校班级集体建设的研究和探索》,华东师范大学。2007.

第四篇: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背景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加重了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对学生意识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级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在新课程改革理论体系中,特别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更可以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全学生人格,成就学生终身良好品质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效率,成就教师幸福生活。教师的年轻化已成为当前教师队伍的主流,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缺乏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是宽泛空洞的,而应有抓手和支点。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可以为年轻班主任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班主任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让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

3、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缩影。学校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以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三)课题的界定

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从外部形态来看,它表现为学校师生员工“在这儿做事的方式”。从产生的程来看,学校文化是基于预设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产生制度,并进而约束行为。尽管有点难以捉摸,但学校文化经常会以强有力而又以微妙的方式影响学校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以学校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支配着学校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因此,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类似,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组织文化,渗透到班级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以及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简单地说,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从具体内容上主要分为:班级目标文化、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其中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班级文化的关键是班级管理制度。

(四)研究的目标

1、遵循教育科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效 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变班主任教师的教育观念,使班级工作从以班主任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以往,我们在班级管理上,往往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老师累,效率低,学生也不买账。其原因主要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教育科学以及新课改理念相悖。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旨在促进教师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主体,提高教育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

2、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开展“人文性”育人的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文化品牌,通过班级品牌文化的营造,进而形成内涵丰富、特色显著的儒雅、文雅、高雅的校园文化。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以“人文性”育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和教学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一样,班级文化建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能从学校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

(五)研究的内容

1、探索基于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途径。培养班主任的五种能力:(1)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2)以言讲理的说服能力(3)建设班风的组织能力。(4)引导活动的指导能力。(5)善于总结的研究能力。

2、结合学校“文明礼仪进校园”的校园文化主题,打造“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的班级文化群体。

3、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

4、各班班主任教师根据学校课题的研究计划积极开展了相关的工作: ①布置教室。

②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誓词、班训、班级公约等。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④结合班级对儒雅、文雅、高雅内涵的理解,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系列主题活动,5、做好阶段性的研讨工作。原则上一个学期召开一次课题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研讨会,做好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现场观摩、典型表彰等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六)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事实性依据。

2、经验总结法。针对班级文化建设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影响班级文化建设效果的主要因素,在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经验总结,写成论文。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反思,分析研究,进一步调整后再实践,再反思总结。

(七)研究对象

全校所有班级都属课题研究对象。

(八)拟解决的问题

1、解决因班主任老师无明确教育管理思想或教育管理理念陈旧以及班级管理方法滞后而导致教育效率低的问题。

2、解决因保姆式管理而导致学生依赖性强、归属感薄弱、自主管理素质低,缺乏活力等问题。

3、解决班级管理平庸,没有个性,缺少班级品牌的问题。

(九)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2、做好师生的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3、拟定子课题及研究计划,收集本课题相关资料,做好总课题的开题工作。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8月)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1、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资料,组织教师撰写研究性论文。

2、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编写论文集。

3、作好结题申报,迎接课题的验收、评估。

(十)组织分工

组长:组织课题全面工作。

成员:主要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

(十一)预期成果

1、《班级管理制度汇编》(文本)

2、《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论文集》(文本)

3、一班一品(图片、视频、文本)

4、《课题研究实验总结报告》(文本)

(十二)经费保障

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自筹经费外,积极向学校申请课题经费,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1、课题组负责经费概算与分配

2、经费来源: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加强课题组建设,保障课题研究规范实施。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课题组争取学校的支持,成立了以校长王国生同志为组长,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席玉平同志、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贵明同志为副组长,政教处、研究室、各教学部主任为成员的顾问团。

课题组多次以专题会、工作会、德育年会的形式对课题的内涵进行论证,对课题的操作进行探讨,结合外校特色,力求在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和谐感恩”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去影响和促进班级文化特色的生成和发展,从而创设班级育人的氛围,搭建学生成长的阶梯。

在加强学习,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确立了“五个一”的课题操作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班级文化建设,注重课题内涵;达成一个共识——打造班级文化特色,发展班级文化特色,完成从认识到实践的转变;依托一个载体——班级文化交流展示课,鼓励师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探索班级文化特色;开辟一个阵地——《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网站》,对内学习、研讨,对外展示、交流;实现一个飞跃——从传统、经验、简单、封闭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跃升到科学、民主、创新、开放型的班级文化建设和策略机制。

在操作模式的基础上,确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学校德育工作方针,围绕班级文化建设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从德育理念,队伍培训,学生行为,校园环境,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统筹规划,互相促进,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二)注重调查分析,保障课题研究有的放矢。为了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课题组编制了班主任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各一套,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全体学生和班主任,问卷侧重以下四个方面情况:

1、班级文化建设参与情况的调查。

受调查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为96.7%的学生,3.3%的同学表示不直接参与。说明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做到全覆盖。受调查班主任主动积极参与的班主任为100%。说明班主任的工作意识与态度极强,有强烈的上进欲望。

2、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情况的调查。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上主要分为目标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板块。受调查学生问卷调查中14.4%重点在班级目标文化建设,28.6%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24.6%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32.4%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受调查班主任问卷调查中12.2%重点在目标文化建设,29.4%在环境文化建设,22.6%制度文化建设,25.8%在精神文化建设。从学生和班主任的调查中发现,两者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出现认识上的一些误差,但总体情况差异不是很大。

3、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情况的调查。

受调查学生问卷调查中72.4%学生觉得班级在各方面进步明显,19.6%学生觉得进步一般,6%学生觉得没有进步。受调查班主任问卷调查中81.4%班主任觉得班级在各方面进步明显,13.2%学生觉得效果一般,5.4%班主任觉得没有效果。学生和班主任普遍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班级和学生种形成了正面的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4、“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班级是怎样的”的情况调查。

受访者学生46%认为班级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最重要,同学们拥有共同的目标与理想,学规守纪,快乐学习;33%学生认为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教室布置是他们的首选,大家动手一起来创造温馨的家园是快乐成长的关键。21%学生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他们最想要的,有喜欢的老师和好伙伴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根据调查情况,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在“新”、“特”、“实”上下功夫。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要有“新”意 班级文化建设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努力通过赋予新内容,创设新载体,使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承接,与学校整体育人环境要求相一致,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相吻合。赋予班级文化建设新内容,要着力在深化建设内涵上下功夫。

第二、班级文化建设要有“特”色

班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的建设只有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点、班级特色,符合班级发展实际,符合学生发展实际,才能体现价值、发挥应有作用。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实”效 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实效,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加强班级管理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营造和谐班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推进制度建设的关系。

(三)加强学习培训,保障课题研究的专业水准。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操作者,这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推进程度和实施效果。为了解决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理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提高班主任操作文化建设的专业水准,课题组采取了“请进来、多交流、勤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队伍培训。

1、“请进来”。学校花大力气邀请多名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高水准培训,促进班主任专业水平提升。

2013年11月,我们提请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观看了全国著名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班主任、《人民教育》理论室主任任小艾的教育讲座视频。

2013年12月,学校邀请了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第二届“名师”,郑州市师德标兵,郑州市教育教研先进个人李迪莅临我校,做了一场主题为《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策略》的专题讲座。通过诸多鲜活的案例,以其独特的方式启发和引导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给学生方向感、关注弱势学生、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有创造性的学生、以及有敏感性的学生,努力促使班主任工作从生活里来,向生命里去。

2、“多交流”。课题组每年都要组织多次理论学习、学习心得交流、班级文化设计评比,并请文化建设优胜班级的班主任面向全校进行经验交流,在内部研讨中为解决文化建设中的共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和途径。通过交流以典型引领班主任自觉学习,互相学习,积累经验,取长补短。

3、“勤展示”。在每年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中,课题组均要组织优秀作品现场展示。在2013年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交流展示活动中,11学前艺术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获得特等奖。他们根据变平面为立体,化静态为动态,注重环保这三个理念,设计了希望之树,班级公约,心灵鸡汤,生活掠影,魅力90后,美文欣赏六个板块。都是学生自己的创意,自己动手经营的天地,每个人都倾注了情感,用了心思,可想而知,这样的班集体不让学生热爱都难。

(四)坚持活动评议,保障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

近年来,课题组坚持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研究转化为具体行动。每学期初均在全校组织开展以“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求各个班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根据班级管理的特色,选定受大多数同学欢迎的主题,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目标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开展。

学校制定以下评比标准进行评议:A、班级文化主题鲜明有特色;充分展示班级的特色,内容生动活泼,有教育义意,深受学生喜欢,可持续发展。(30%)B、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好。(10%)C、学生行为习惯好。卫生整洁,无人乱丢垃圾;桌椅、电脑平台、墙壁无乱画迹象;校服规范,发型规范,无人戴首饰,无人带手机进校。(30%)D、班级学生学习气氛浓。(20%)E、班级日常管理较好,纪律严明。(10%)按照“一看材料,二查现场,三到班随访,四常规管理一天一检查,五检查结果一周一汇总”的操作程序审核评定,获奖比例每个学部50%,评出一二三等奖,公布以后在每周升旗仪式上颁发流动红旗。

1、确立班级目标文化,树立追求的共同愿景。

在学校“创建特色班级文化”活动中,许多班级在不断学习和找寻班级的共同愿景,共同理想与目标。班主任们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各自班情、学情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的智慧碰撞,制定出具有本班个性特色的标志、名称、口号、目标等。

2、建设班级环境文化,让班级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在2013年“班级特色文化”创建中,许多班主任关注教室环境的布置,与全体同学群策群力,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特色园地、以及墙面等,精心布置美化教室的环境,努力使教室的墙壁说话。学生的手抄报、书画作品、摄影作品,都运用点缀教室的四壁,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时时给学生以启迪。

初二(6)班设计的有特色:

A.黑板留言——格言警句。在黑板的固定角落,每天由一位学生写上一句名人名言、哲理警句,天天点亮“心灯”。

B.课桌留言——座右铭。每个学生的座右铭都包含三个内容: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班级里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名字、针对自己不良习惯的警示语。

C.墙壁留言——写满快乐和自信。在班中悬挂一本“好人好事”。“学习园地”上有学生自己的习作、书法、优秀作业的展示;“特色园地”中粘贴学生的摄影作品,手工制作,科技小发明;有时则是手抄报、剪贴报的展示等等。

D.开辟“优乐园”——记载成长印迹。把所有学生的照片和优点卡贴在里面,卡上的优点不断增加,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成长、自信地微笑。

E.读书角——“阅读名著,品味人生”。每位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一本名著或刊物带到学校,成立“班级读书角”。在走近名著、走近名人中,感受人文情怀;在走近文化、走近传统中,陶冶道德情操。

F.创作社——引导着班级的主流思想和文化。创作班刊系列——《春之声》《夏之梦》《秋之实》《冬之韵》的诞生,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小诗,都凝聚了学生写作的快乐,记录了他们成长的足迹,折射了思想闪烁的光辉,体现了诗意栖居的蕴藉。

3、创新班级制度文化,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2013年“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中,许多班级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建立班级文明礼仪、学习常规、卫生值勤、奖惩等制度,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通过班干部值日制,从学习、纪律、卫生、两操等各方面进行分管督促,形成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初一(2)以民谣的形式编制《我们的共同承诺》,轻松中透着严谨。A.衣着问题要注意,校服穿戴要整齐,红领巾、校徽要佩戴。B.头发问题要注意,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能散发,刘海也要注意。C.学校语言要文明,不讲粗话,不讲脏话,更不给他人取绰号。D.学校举止要文明,不动手,不乱跑,不乱踢,不追逐。E.班级卫生要注意,不乱扔,不乱画,勤弯腰,勤打扫。F.学校公物要爱护,不乱摸,不乱碰,看到破坏现象要阻止。G.学习时光要珍惜,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特殊情况要请假。H.读书上课要认真,不乱说话,不捣乱,勤思考,勤举手。I.每天作业要完成,不抄作业,不漏作业,更不一起核对作业。J.手机电脑要注意,手机不带入学校,电脑不长时间玩耍。K.休闲娱乐要注意,不看不健康书籍,不去网吧、游戏室等各类不适合的娱乐场所。L.同学朋友相处要得当,不过分“亲密”,不可不理不睬,和睦团结最重要。M.班干部,要注意,“三公三不”要坚守——管理班级时公开、公正、公平,平时学习时不乱用职权,不带头犯错,不徇私舞弊。N.班主任,要注意,“三多三少”要留意——多点笑容少点脾气,多点宽容少点苛刻,多点关怀少点责备。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教育,促进校园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2013年我校推行“值日班”制度,深化班级制度建设。“值日班”管理是以班为单位,每天由一个班级负责对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环境卫生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劝导、服务的自主管理制度。以班内安排、个人自愿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岗位,明确职责,引领学生诚信守责,追求荣誉,从而将每一次值日作为班级发展、个人成长的新台阶,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值日班”制度的实施是对班主任组织管理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和考核,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它通过体验式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具有良好公民道德意识,提升文明素质。实行“值日班”制度旨在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从管理中锻炼自我,反思自我,促进校园文明程度的提高。值日班制度的实施丰富了我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2012年11月,张家港电视台《教育周刊》栏目对这一制度进行了专题报道。

4、塑造班级精神文化,激发群体激励的内驱力。

在2013年“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中,许多班级致力于塑造班级精神文化,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

高三(4)班以“争先”作为班级精神。提出“发掘自我,奋勇拼搏,扬帆掌舵,气势磅礴”的内涵,通过以下形式培育争先精神:A.荣誉榜:将学生的优良表现及进步幅度颇大的表现公告于此。B.心语心愿:全班48人每人一心,心上标明姓名,学习目标等。C.读书驿站:同学们读过文章,书,电影等之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给大家推荐好书等等。D.书画天地(作品展示):展示学生满意的字、画、作业。在群体激励中该班在当年的高考中囊括了全市高考文科前三名,一人北大、一人清华、一人港大、五人南大,获李政道奖学金一人。

初二(1)班以“和谐共进”为精神文化建设主题。采取以下实施办法:A.优化班级文化环境,建立积极、健康、融洽的班级心理环境。B.建立净化、美化、知识化的班级物质环境,要求同学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物品放置井然有序,形成“班级就是我的家,我要为家作贡献”的良好氛围。C.教室后墙:开辟文化特色专栏,定期更换内容,如学生优秀作文、书法、学习体会等。D.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竞赛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与互动,激发学生个体与整个班集体的学习与工作的热情,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E.建立值日班长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一年来,成长为张家港市“优秀班集体”。

三、研究的主要成效

从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两年来的课题研究对我校全方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完成学校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并开始第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历史时刻,对于落实“特色为根、质量为本、文化为魂”的办学方针,建设“美丽校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效率,成就教师幸福生活。

(一)促进了学校品牌的深度发展。近年来,学校努力创建“和”文化,营造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学校的快速、持续发展,我们正遵循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办学原则,努力办成誉满大江南北的新型外国语学校的典范。

我校已获得全国合格外国语学校、全国重点大学暨“211工程”大学生源基地学校、苏州市首批双语学校、苏州市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示范点、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优秀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张家港市文明单位、张家港市巾帼文明岗、张家港市十佳卫生学校等称号,并担任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校连续获得张家港市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均列全市前茅。小学、初中学生巩固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2010、2011届高三毕业生高考本科平均上线率超过73%,2012届高三毕业生高考本科平均上线率超过83%,2011届陶倩英琦同学获得张家港市文科第一名,并获得李政道奖学金,2012届顾心怡同学成为江苏省文科状元。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所有名牌高校和部分国际知名大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50余名学生被国外知名大学录取。(郭程现就读美国芝加哥大学、吕曜晖现就读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学校“和谐·感恩”德育文化品牌逐渐深化。《人民教育》2010第八期●名校扫描以《和谐,让梦想成为现实——记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和谐校园建设》为题发表了记者任国平撰写的学校“和”文化建设报道。文中写到:“„„爱因斯坦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多元,在智力因素之外,更看重一个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健康审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和谐”的人才最具有发展潜力。在和谐的育人文化里,外国语学校每个孩子所获得的正是这些走向未来的精神滋养和熏陶。外国语学校的师生们,正是以这样近乎虔诚的精神,心怀教育理想,齐心协力地构建着知识和人生的金字塔。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里,教师幸福地工作着,学生快乐地成长着。和谐,让这里的每个师生拥有了强健的双翼,向着梦想振翅翱翔„„”

(二)促进了学生生命发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全学生人格,成就学生终身良好品质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近四年来,我校学生近500人次在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比赛和活动中获奖、报道。2012.6.25《扬子晚报》、江苏新时空、张家港电视台报道文科状元顾心怡的成长心路,2012.6.13苏州日报《端午粽飘香》报道外校利用端午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2012.2《中学语文》以《苏州市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花语文学社》为题介绍我校重点社团花语文学社,2012.2.17张家港日报以《外校学子征战“哈佛模联”》为题报道我校参加哈佛模联活动的情况。苏州教育局、苏州市共青团组织的苏州市第五届快乐成长节中顾心怡被评为“苏州市学子之星”,模联社团被苏州教育局、苏州市共青团评为苏州市第五届快乐成长节中被评为“苏州市社团之星”,2012.5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健美操社团获苏州市教育局颁发2011年肯德基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苏州赛区二等奖,踢踏舞社团被苏州教育局、苏州市共青团评为苏州市第五届快乐成长节中被评为“苏州市中学生达人”,陈袁杰因拾金不昧(30万元)被评为2011年张家港市十大好人好事之一并获张家港市首届“凤凰基金”奖学金,2012年11月张家港市电视台以“外校实施值日班制度,深化小手拉手文明向前走活动”为题在城市生活频道报道我校开展值日班制度。

学校的“和谐·感恩”的精神文化已经深深渗入张外人的心田,2012届高中毕业生陈佳楠(录取中国传媒大学)在写给母校的信《筑梦,逐梦》中写道:“„„深爱外校,魂牵梦萦。如今,离开了外校,每每打开电脑,一次一次点开,我才发现,自己爱你爱的很深,我的母校。虽然已经离开母校,但我还是会不自主的去关心你的一切。记得十一回张家港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母校看看。看看这里的一切,闻闻这里独有的草木的芬芳。现如今,每每在梦里回到你身边,橘桂飘香,让我沉醉,使我靠近你时,扑鼻而来的,依旧是你的芬芳。想你,爱你,我的母校。这份情,永远难了。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天天的流转,我们的四季年华终会成为光阴的故事,我会将在母校的每一刻都赋予可铭记的理由,因为我爱你,我的母校!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这个我梦想起飞的地方。你给的这份情,永远难了,那就让我将它永远放在心里。十二岁的那个夏天是不会再回来了,但我永远记得那个满怀憧憬走进外校的女孩,十六岁的那个夏天也不会再回来了,但十六岁的那个梦会一直伴随着我走下去。不论前方多坎坷,不论前路多漫长,有母校,有恩师,有梦想,我必将勇往直前。母校,请您与我共同见证我的成长,我的未来!„„”

(三)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化高位发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我们为班主任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引导他们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让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近四年来,我校教师近200人次在各级各类德育竞赛和活动中获奖、报道。我校全国知名的德育专家、苏州市教育领军人才王开东老师多次受邀赴全国各地讲学、培训班主任,影响广泛,他的德育文章《教育是什么》、《学生有选择不优秀的权力》等13篇先后发表在《班主任之友》、《河南教育》、《教师月刊》等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上。朱燕老师的《班级文化建设之环境建设》发表在《新课程》、倪丽元老师的《班级管理的金钥匙》发表在《考试周刊》、方理老师的《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营造和谐对话气氛》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刘桂岩的《一个后进学生的转变》发表在《河南教育》、黄洁的《春雨的启示——谈教师的“爱”和“育”》发表在《班主任》、李春燕的《由“闷葫芦”到“开口松子”》发表在《新课程》。在市首届德育骨干教师评比中,沈洁、李春燕、黄洁等被评为德育能手和德育新秀。李春燕、张红等多人被评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邵丽新、周亚红、刘扣芬、魏丹等多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赵樱恒、谭肃暮、陶花、徐云霞、盛莺等一批班主任在苏州市、张家港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获奖,一只懂文化、会管理、受欢迎、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日臻完善。2013年校本德育课程《歌者印迹——讲述张外学子生命成长的故事》被评为“苏州市校本课程优秀成果”。

在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化总课题组举行的历届“班主任专业视野”高层论坛中,我校20多人参加课题成果评选。黄洁老师的《尽力擦和放弃擦》一文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一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获育人故事“一等奖”;徐辉老师《感谢有你主题班会》一文,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获“一等奖”;赵春雷老师的《抓住心灵转化的契机——例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获“一等奖”(后发表在《教师博览》);强桐江老师提交的论文《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服务》、朱敏丰老师提交的论文《宽容既是教育》在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获“二等奖”。在中国教育学会“第六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强桐江老师提交的论文《在心灵的碰触中成长》、朱敏丰老师提交的论文《用爱撑起孩子成长的天空》获“一等奖”。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青年班主任正历练成长,为队伍专业化注入活力。2012年青年班主任代表支莉娅在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中谈到体会时说道:“„„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做到“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班主任工作精心而又繁琐,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我无悔,我高兴,因为我是一个班主任„„”。

四、研究的反思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有问题也有收获。发现和暴露出一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在实践中提炼出一些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需要进一步推广形成了学校班级个性品牌文化。

(一)存在的主要误区。

1、部分班主任重智轻德,忽视文化建设。认为只要升学率高,教育质量好,就可以名声在外;尖子生越多,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越强;中高考成功,班主任就成功,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部分班主任注重环境、制度文化,忽视目标、精神文化。认为只要有环境文化,就可以造就精神文化;只要严格管理,自然就可以形成育人氛围;只要学生听话,秩序稳定就是好班级,从而忽略了一个班级的文化底蕴。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其实正是一个班级生命力之所在,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

3、部分班主任因循守旧,忽视创新。要么就是中规中矩地带班,只抓常规,满足于学生不出事;要么就是被动跟随,学校有啥活动就参与啥活动,对活动不主动、不热心,对学生不引导、不指导,忘记了班主任其实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践行者,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师。教育需要智慧,需要爱心奉献,更需要创造性的班级文化建设。

(二)获得的主要感悟。

1、要注重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文化育人。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正向引领和激励作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班级文化发展的内驱力,塑造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

2、要注重建设高品位的校园环境,以环境感人。外校15年的校园建设,要不断追求品质提升,让学生从学校的变化中感受学校文化的内涵,用心灵审视学校的每一个宣传栏,每一个文化窗口,每一面墙、每一朵花,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

3、要注重文化传统的积淀,以品牌育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校以“和谐感恩”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以12个主题活动月、两个文化节这些传统活动,要做到年年有新意,坚持不断线,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培育着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创新意识。

4、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以特色育人。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成就学生,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亮点,培育符合班级学生精神需要和审美特点的特色文化,让班级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起点,成为师生终生留恋的地方。

“春风吹过花千树”,《班级文化建设的案例研究》这个课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理念,丰富了我们的活动,促进了我们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我校的素质教育再上新水平,再谱新华章。

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14年12月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文化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既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更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同时,学校文化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的研究,能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同时也能促进了学生家庭文化生活的改变,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必能促使其家长对学校的关爱,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能得到家长的认同。让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家庭的文化品位,促进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

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这主要表现在:

1、陶冶功能。校园文化比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独特的效能。首先,它要求创设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校的各方面特别是育人起到指导作用;其次,它以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这种濡化、规范作用是无所不在的,深远长久的。

2、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3、教育促进功能。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各种求知欲望和业余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过剩精力也需要在课堂之外找到新的天地。校园文化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发展环境,无论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还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的培养,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等,都大有好处。

4、导向功能。学校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思维在这里交流碰撞,使莘莘学子耳濡目染,浸润其中。所以文化的导向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担负着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观的重任,其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校园文化是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还是起到负面的消极影响。

5、社会整合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中介”,起着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系统在整个运作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作用。校园里的每个成员在一定的校园背景下,其观念将与社会主流文化不断融合,同时,作为学校的文化载体,他们又将校园文化带入社会并作用于社会大文化。正是校园文化这些重要的价值功能,才促使了教育工作者对它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实践

三、课题实施条件:(学校各种关于德育方面的表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校园大环境。

学校有浓郁的课题研究氛围,有一整套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制度,学校主要领导对研究课题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课题组成员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课题组组长曾多次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学习,课题组全体成员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为本课题研究实施提供了师资保证。

为了本课题研究,学校相关的资料比较丰富,网络、影视、书报、杂志都可以找到有关的材料,实验器具齐备,在教学设备上能满足广大驾驶学生需求,由于具备了这些条件,使这个课题具有了可行性和操作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方法和规律。3.探索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校园文化的教育模式。4.科学界定“校园文化”的实质与内涵,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教育价值的目标体系。

(二)主要内容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校创设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养成教育(主题有: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朋友与友谊、我心中的偶像、自信与成功等);感恩教育(主题有: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关爱、名人激励我成长等);心理辅导(主题有: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的强者、心理调试——相信自己、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意等)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上学期还举行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四届主题班队会竞赛,得到了家长、社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2、国旗下的讲话,庄严的正面教育。

我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话语虽不多,但非常注重实效,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国旗下的讲话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3、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每天广播时间半小时,除了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4、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我们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拒绝管制刀具进校园”、“节约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消防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演练”“异常天气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师生学会面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5、加强校园显性文化建设,营造特色氛围。

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点的显性标志。

(1)在文化长廊内开辟作品栏,悬挂学生的美术、书法、电脑作品、手抄报等;布置“文化实小”展室,展示学生收集、整理、创作的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品味文化的精髓,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

(2)教学楼楼梯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

(3)结合学校环境构筑三条“德育墙”,除设置两图、守则、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

(5)全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环境,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

通过“三室”(教师阅览室、学生读书室、教室图书角)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环境,努力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构建师生理想的精神家园,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6)结合我校实际,每天早晨安排课前15分钟及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时间,结合我校1—6年级古诗词教材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让经典陶冶学生情操;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由我校刘安武老师进行写字教学,夯实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写字水平。

(7)人人参与,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环境,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栏目。一扇扇别具特色、富有新意的班门脱颖而出;彰显个性的班风折射出班级特色;室内的环境设计别有新意: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社会一角”使学生对社会多一份关注、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责任;“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心里话”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班级之星”带动了全班,坚定了信心,每一颗“星星”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骄傲的告诉同学和老师:我能行,我最行;“父母的叮咛”让孩子们读懂了父母的融融爱意、良苦用心,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巧手慧心”展示学生的个性、才华。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讨论法 3.访谈法 4.行动法

(二)本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时间)(1)形成课题方案。

(2)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专门小组等。筹备课题研究经费。(3)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分析调查现有校园文化建设情况。(4)上报有关职能部门寻求支持。2.课题实施阶段(时间)

成立课题组,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

3.中期论证阶段(时间)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有关专家中期评估。

4.结题鉴定阶段(时间)撰写课题的终端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论著出版,接受课题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在工作中,我们通过以下活动,把校园文化渗透到具体的活动中。1.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上,通过美术展览、室外展示墙及文化长廊,展示师生自创作的作品和励志标语。在硬件环境方面努力体现洁净、安静、优美的园林化特点,努力打造具有城中特色的优良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让橱窗、草坪、展板、文化墙等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无声的导师。

2.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制订、完善了《教职工工作纪律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考勤奖惩条例》、《评优选模及职称评定晋升制度》等,旨在增强教师岗位职责意识,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

3.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将名人名言、宣传栏、优秀作业栏等井井有条地安排在适宜的地方,每周评选优秀学生并张榜公布,每月进行一次黑板报评比,既锻炼学生能力,也成为教育学生的工具,使班级环境整洁、整齐、严肃。特别是在国旗下的讲话中,让学生的演讲、才艺展示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4.在教师文化建设上,通过创建现代教师阅览室、乒乓球活动室,羽毛球比赛,凝聚人心。不定期展出教师荣誉成果展牌,举办教育成果展览会等,使教师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成并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学习型校园,以团体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5.在校园文化生活方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教师读书活动,让健康向上的专业理念占领教师的业余生活阵地。学校党支部、工会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举办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教师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6.在学生文化建设上,坚持以德育教育为载体,通过学科渗透、班队活动、板报橱窗宣传、评比校园之星、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跃学生的身心,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利用每年12月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开展书画、手抄报比赛、手工制作、演讲比赛、校园少年歌星评比、文艺汇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六、结论与思考

1.校园的整体规划虽然已经完成,但很多文化设施正在建设中,显得比较零乱,从外观上还无法实现理论研究的成果。

2.一部分老师甚至是领导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缺乏相关的理念,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3.从全市别的学校来看,虽然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从思想认识到实践过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训。

针对以上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

(1)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资金、宣传力度上进一步加强。(2)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教师特别是领导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全市整体校园文化的水平。

(3)通过走出去的办法,努力学习外地先进的校园文化。

(4)把校园文化同学校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帮助。

下载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王晓锐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第一,校园......

    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结题报告

    《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课题结题报告 双城市五家高级中学课题组 《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结题报告 双城市五家高级中学《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

    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课题研究总报告 北关小学课题组 标识 北关小学课题负责人韩秀琴主持完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课题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刘育红、韩秀琴、李建军、......

    班级管理结题报告(精选五篇)

    《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结题报告 许华 王伟浩 孙世翠 花岗学区中心学校 [摘要]2009年4月,我校承担了县级立项课题“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至今已有......

    结题报告

    “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北区实验中学张爱红 一、研究背景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结题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孟姑集镇前张小学 卞勋海 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孟姑集镇前张小学 卞勋海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与主要结论: 目前,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有两种非常突出的不良倾向:一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桎梏,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很好地......

    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一三五教学模式预习案中 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渭南市实验小学 时娟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