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理事迹观后感
学习周恩来精神有感
张维国
9月16日,周恩来总理原秘书、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原副院长纪东将军以《党的优良作风的楷模——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生活八年的感悟》为题为大家讲述了在总理身边工作8年的所感所悟。
报告会上,纪东将军以朴实的语言和大量珍贵的史实和图片,从坚定不移的信念、真诚平等的为人、严以律己的修养、最后艰难的岁月四个方面,再现了周总理工作生活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深刻诠释了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主题。在交流中,纪东说周总理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生坚持“七个一致”:信仰与奋斗一致,职务与责任一致,勤政与廉政一致,做人与做事一致,正人与正己一致,任劳与任怨一致,独处与公开一致,总理的精神风范和崇高品德,是用忠诚所铸就,用无私来凝聚的。
纪东将军对周恩来精神的研究很到位,很深刻,从他的讲述中,让我看到周总理身上凝聚的思想,美德,品格,情操和精神,具有崇高的人格风范。周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和实践中。他没有自己的荣辱得失,连同他的骨灰都撒进了祖国的大地江河,他一生抚养了无数个孩子,但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亲生骨肉,他的亲朋也没有一个因为他而受到特殊照顾,他的品格是至高无上的,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美德的集合,智慧的结晶。周恩来精神,是道德情操和中国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标杆,学习的楷模。
通过这次报告会,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周总理的敬仰。周总理伟大而又高尚的人格,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的时代风云造就了周总理的精神品格。与此同时,周总理伟大的人格精神也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前进。通过这次报告会,也启示了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不仅要树立革命大志,而且还要确定好人生的坐标,才能坚韧不拔,奋发前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尽管我们无法像总理那样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成为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但我们应该学习像周总理那样有坚定的目标,这样才有坚定的行为。
周总理是中国人民的总理,他爱民如子,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是我们永远也做不到的,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政治上坚定、业务上勤学、作风上扎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周恩来等老一辈 革命家的遗志,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周总理的一生都心系祖国和人民,连他去世的最后一刻想到的也是别人,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要全面的从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以及生活上来规范自己一系列的行为和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践行“三严三实”从而完善自己,我们要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自己的所能去做好每一件事,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尽心尽力!周总理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篇:小巷总理观后感
小巷总理,情牵小巷
12月18日观看了影片《小巷总理》,这部电影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谭竹青的人生经历,细腻感人地展示了一位社区主任甘当人民公仆、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无私情怀。这是一部非常好看而且有很好教育意义的影片。因此,我想谈谈我的电影观后感,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近谭竹青,认识这位平凡的共产党员,学习她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员干部必须通过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来体现和实践先进性,谭竹青做到了。我认为,无论是她朴素的工作作风,还是随叫随到的工作态度、敢于负责的责任意识、艰苦奋斗的事业追求,都印证了这一点。谭竹青的事迹证明了一个道理:群众工作说难做非常复杂,说容易也确实简单,只要怀着对群众的真情实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党员的先进性就能得到群众的认同。
谭竹青精神,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最平凡的岗位的工作精神;就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工作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求名利,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就是完全彻底为基层居民秉公办事,急群众所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工作精神;就是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群众宁可自己吃亏的无私奉献精神。总之,就是无论时代变迁,坚持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毫不动摇的党性精神。
谭姐、谭姨、谭妈,从人们对她的这些称呼我们可以看出,她已经作为党的化身,融入了千家万户,成了他们最亲的人。她这种无私的情怀使我们深受感动,她的立足平凡、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我作为一名党员,作为变电站的一位站长,将会以谭竹青精神为榜样,坚持党的宗旨,爱岗敬业,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的蓬勃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第三篇:《周恩来总理》观后感[推荐]
《周恩来总理》观后感
4月8日下午,丁嘴镇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小组在镇会议室二楼专门组织观看了《周恩来总理》影片,全镇机关人员、村支部书记和部分党员参加学习。周总理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周总理的卓著功勋、高尚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大家被周总理的实干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以及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公仆精神深深的感动。
一是要发扬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的精神。周总理一生只买了两双皮鞋,穿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每天都工作到深夜,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虽然今天我们物质条件好了,但是党员干部更应该秉持这种优良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把群众的事放在第一位,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要融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呼声。周总理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深入平常百姓家中,去世之后也把骨灰撒入中国的五湖四海。我们党员干部更要带头深入基层,融入基层,看看群众还有哪些需要,听听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要积极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需求落实到实处。党员干部都是从群众中来,最终还是要到群众中去,群众是我们的基石。
三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公私分明,不搞特殊化。周恩来总理严格要求自己,对身边的亲属也从严要求,坚持最低原则。今天我们党员干部更要严于自律,坚决抵制四风。要杜绝“托关系”、“走后门”等不良现象,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四是要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周恩来以人民群众为重,哪怕是极小的一事,只要涉及群众的方方面面,在他心里就没有小事,总会尽力解决问题。我们身在基层,每天遇到的事情很多。虽然我们认为有的事情很小,但是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大事,这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每一件事情都当做大事来办,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真诚的为群众服务,解决他们的困难。
第四篇:小巷总理观后感
0903149 佘海山
小巷总理观后感
影片通过一条街道在三个时期的不同变化,表现了谭竹青几十年如一日,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感人故事,塑造了谭竹青真实,生动,感人的人 物形象。把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贯穿始终。她钟爱街政事业,她以智慧和力量创下了一流业绩。她牵挂着百姓的牵挂,她幸福着百姓的幸福。一 生长居寻常巷陌,一生献给社区事业,“俯首甘为儒子牛”,她慷慨地把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风范留给了她深爱着的这方水土、这方人。她的一生,虽然平淡简朴,却内涵丰富、震撼人心。她用一生的奋斗和付出来诠释着再也普通不过的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电 影《小巷总理》中,社区主任谭竹清在面对群情激愤的拆迁户说“是共产党员的举起手来!”,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你敢于举手你就作 出了如下承诺:我是共产党员,我倍感光荣;我是共产党员,我听从党的安排;我是共产党员,我接受群众监督;我是共产党员,我不惜牺牲生命。
作为和平时期的共产党员,没有了血与火的洗礼,也没有了生与死的考验,我们拿什么来证明一个共产党员的不同呢?《小巷总理》的主人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用一个党员的无私奉献践行了执政为民,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上历经48个春秋的“小巷总理”谭竹清在操劳着,始终将党员标准坚持如初。五千居民的社区哪里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经常是出了张家进李家。居民们说,她是操持社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大事小事不能没有她。小事操心,一家一户的事她要管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哪家丈夫没有工作生活困难,哪家孩子老人没人管,这一切统统装在“总理”心里。她找来砖头拉来沙为人建起了小食店,拆了自家半拉房为孩子老人开办了幼儿园和敬老院„„难事挂心,只要是小区的“不平”事她都要管。谭竹清所在社区是棚户区,整个小区路不平,灯不明,每逢下雨路泥泞。每当看到老人小孩滑倒,谭竹清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硬是捡来废砖头把路铺平了。
大事尽心,小区建设她也敢管拆迁对一级政府来说都是头等大事、难事,别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她敢管。寻找建筑公司、拆迁安置样样她都想管。小区改造完成,一个在任48年的“小巷总理”也因积劳成疾走完了人生历程。谭 竹清大事小事、急事难事什么事都管,就是没有管好自家事,女儿结婚的房子被她拆了半边修敬老院,儿子刚刚经营好转的游乐场被她送给了无工作的居民„„。作 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谭竹清打点着崭新的每一天,抹亮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她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丰功伟绩,只有爱心、热心和执著的追求,以及甘于奉献 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她,用赤诚的心浇铸着一种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辛劳和汗水诠释着一种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看了这部电影,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小巷现在的繁荣,更多的是思考,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学习谭竹青的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牢记党性、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
第五篇:十里长街送总理观后感
《十里长街送总理》观后感
一提到周恩来总理,首先冒出的是一首歌--《送别》。曾记得,我第一次在文字中阅读周总理是小学五年级,那时“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在那个阴冷的日子里,首都百姓从早上便开始等待,心中流淌着奔涌的热血。车辆缓缓地前行,怎么走也走不出的人群双眼饱含着泪水,灵车路过时,小小的脱帽,无一不表现着他们对总理的爱戴。他们带着骄傲与崇敬去送总理,好像总理仍在,要让总理在人世的最后时光,多一点温暖,多一点热闹。但是热闹始终是他们的,总理带着安详,带着对人民富强的祈祷,远远地离开了,他钟爱的人民和这片黄土地。总理静静地远了,到了长街的尽头,可“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一)影片回顾
影片以严肃的环境开篇,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的全国大地揭示着举国沉重心情,辅之悲伤的音乐,一张张挂着泪珠的脸,只为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周恩来总理逝世。周总理,他双目合闭、面带慈祥、神情一片祥和地躺在花海之中,好像他只是睡着了而已。可是,耳边不断传来的哭声提醒我们,我们的总理将不再同我们在一个世界了,他去了另一个世界。
朱德、叶剑英、邓小平、宋庆龄等与周总理共事几十余年载,多年的老战友、好伙伴,纷纷怀着沉痛的心情,在战友面前,面无表情地看着,回忆着点点滴滴,迟迟挪不开那小小的步伐。在这万分悲痛的日子里,全国的工人、农民、人民解放军、各界群众,与总理最后一别。在千里之个,不能参加追悼会的人民群众,望着手中的报纸,停下了脚步,放下了工作,迟迟没有反应,眼泪却止不住往下流。总理在人们心中的已是最重要的亲人,最亲密的人,总理与人们的心已连在了一起。
在将总理焚化前,人们仍含着泪水在不停的诉说,无尽的呼唤,好像亲人要去远行,叮嘱总理路上小心,一路顺风。闪着泪花,接过总理遗像,小心翼翼地珍藏着,生怕哪个不小心,弄坏一丝一毫。
在吊唁大厅里,人民献给总理的花朵时,低声细语,不仅有思念还有对总理诉说自己的梦想与抱负。和外国友人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最后望一眼,再望一眼,让我们再望一眼。人民对总理的心,清晰可见。
沈阳,广州,上海,南昌,重庆,延安,西安,南京„„踏着总理走过的路,寻着总理的心情,学习总理不同时期的精神,缅怀总理的光辉战绩,体会总理走过的峥嵘岁月,加深对总理的思念与崇拜。
降了一半的国旗,挤满天安门广场的人民,高高大举的铁拳,口中宣布的誓言,表现了人民对总理的热爱与崇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总理不仅是人民的亲人,还是人民在党、在事业、在生活中一面旗帜,引领大家走上正确的、幸福的道路。
(二)心得体会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通过观看影片,从各界群众、领导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之情中,可以看出周总理对人民、对国家的杰出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人民对周总理逝世的悲痛心情,反应了周总理对人民的关心程度,总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总理心连心。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周总理在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调研,紧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我们深刻领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现在,无论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无论工作的内容、形式、任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不能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就是要求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周总理深入群众的生活,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给其他党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清正廉洁,建美好政党
在寻访周总理走过的道路痕迹中,我们不难发现,周总理是个谦和、平易近人、严格守法、清正廉洁的人。然而时下,贪污腐败之风前仆后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在想,周总理看到,是否会痛心。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最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以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用群众的满意程度鞭策自己,模范地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党委、办事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履职,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做一名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好干部。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切实转变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模范,以自己有限的力量把办事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认清基本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影片最后,邓小平同志致悼词,他用间歇、哽咽的心情介绍了周恩来同志的生平事迹,无不透出他对周恩来同志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肯定与感谢,同时露出他对周总理无比的怀念之情。
据了解,1961~1965年为纠正“大跃进”带来的失误,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他和刘少奇、邓小平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强调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特别关注水利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刻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实际出发,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十八大学习到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小结
历史走到今天,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少了,鱼水情谊淡了,群众的幸福感少了,不安全不信任系数多了。我们常说为人民服务,那就应先弄清楚新形势下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常说走群众路线,就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躬下身子,沉下心来,及时准确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真正将“让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敢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党和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影响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老有所养,让奋斗的人看到希望,让人民群众相信认可“中国梦就是咱老百姓的梦”,才能再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凝聚十三亿人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