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得体会改
学习**部长&&&&同志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报告的
认 识 及 体 会
3月26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同志在建设社会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作了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报告,报告从历史方位、发展方向、推进方法这三个紧迫问题上作了高屋建瓴的论述。报告充分认清了我党现实所处的“革命党变为执政党、开放党”的历史方位,社会发展进入“不进则退”的利弊交织期,农村发展已经达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新阶段,详细讲解、论述了我党形成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三种执政理念。指出,解决农村矛盾、加强基层党建,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工农、城乡、干群的关系,是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存在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组织设臵、工作方法、经济水平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详实的论证,并从创建工作载体、提供思想保证、创新组织设臵、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强化制度建设五方面提出了合符**实情的解决方向。立足于群众满意、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为落脚点,就进一步建设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建设,从坚持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坚持与时俱进的目标任务、坚持利多弊少的方法选择为**广大组工干部推动农村工作提供了方法,赠予了提高工作的“法宝”。报告囊括全局、分析深刻。再三细读后,感慨颇深,收获颇丰;如醍醐灌顶,清醒了思路,明朗了眼界。对现实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建党85周年,结合**区实际,对更好的认识当前,抓好新农村建设与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梳理总结有以下认识及体会。
一、清醒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具体 1 问题
**区是农业小区,农村人口不足全区人口的40%,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区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难点和重点在农村。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较弱。由于是农业小区,农业项目较少,农业基础设施靠项目实施来改善力量单薄。且区本级财力有限,支农资金相对较少,致使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不够。加之,**区又连续遭受两次特大洪灾,使原本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更是雪上加霜,导致近两年来全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极不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成为了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二是农业招商环境较差。首先,硬环境较差。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难以吸引更多的业主到**区参与结构调整。其次,农民素质较差。一些农民为了眼前利益,不顾大局,对引进的业主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故意阻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环境。三是区位优势“较差”。**区地处市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但在农业招商引资上则表现出两大劣势:一方面,**区农业较小,土地较少,集中连片的土地更少,对业主进行规模开发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区属城郊型农业,搞农业结构调整的土地流转费用较兄弟县市更高,无形之中又制约了业主到**区参与投资。四是组织领导较软。主要表现在人心较散。区、乡两级事业单位改革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构撤了、人员散了、上下脱节的现象。尤其是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懂业务、强技术、有经验的专业性人员严重缺乏,部分人员既不想做工作,也不敢做工作,同时,由于**区全面停征农业税及附加,广大乡村干部前几年为完成农业税费任务垫付了大量的税费,至今未予兑现,严重影响和挫伤了乡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抓农业农村工作大打折扣。其次是部分乡镇对结构调整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未放在结构调整上来,在精心组织、强化领导上力度不够,致使结构调整这个量大面宽的复杂工程很少有人做具体扎实的工作,造成了上热下冷 2 的局面。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以人为本的问题。农民主体作用是新农村成败关键。在建设新农村的各个关键环节中,人是最为根本的。我们决不能仅仅把农民看作是城市帮扶的对象,是工业反哺的客体。应当从思想认识上和组织工作中都把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着眼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建设新农村要把农民作为主体,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即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以农民为主体,这也是由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即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至如至终贯穿“三村建设”的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班子队伍带村。班子队伍带村的核心是选准配强村领导班子,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领头人选好,班子结构搭配好,大力挖掘诸如板桥村何旭之类的“土专家”党员,选配到农村基层“一把手”位臵。二是大力引进人才,实施人才科技兴村。培育人才队伍,以广泛开展“扶贫攻坚人才志愿者行动”、深入推进“双争双创”活动为依托,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示范乡镇工程。以加强技术力量为突破口,提高全区农业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农业科技网的普及应用,积极推进远程教育站的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村规民约,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努力培养四有新型农民。三是注重民主法治,实施民主法制管村。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加强农村和民主与法制建设,既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又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村民自治,发挥村民的主人翁作用。还要注重以德为重,和谐稳村。注重运用思想说服、教育转化等有效手段来化恩怨、调矛盾、破陋习、创文明。注重发挥地方贤能和民间组织的协调推动作用。注重发挥道德规范和先进文化的潜移默 3 化作用。
经济建设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济是关键、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发展农村经济,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搞村庄建设,没有经济实力的话,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可能加重农民负担,甚至加重村级债务;二是即使搞了也维护不了多久。我理解,主要是在三方面加强。一是加强环境建设,搞好招商引资。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帮助广大农户尤其是结构调整的重点村组的农民树立“基础设施好,结构调整快,农民群众受益”的新观念,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工投劳,努力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采取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措施,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帮助他们树立“业主发展我发财”的思想,让他们服从、服务于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局,切实为业主和龙头企业当好后勤兵。大力引进业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强力推介无公害蔬菜、西瓜、草莓、生姜、香酶豆瓣等**区特色优势农业项目,吸引业主前来投资。二是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根据全区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规划,精心培育龙头企业。蔬菜上以塔沱市场为龙头,开发无公害蔬菜产品精深系列加工;水果上以重庆金木公司为依托,努力拓展产后营销,让**水果誉满区内外;花卉上以北郊花卉专业市场为依托,打造全市乃至川东花卉交易中心;以金惠油脂公司为依托,建立优质油料种植基地,大力推行订单农业;以福瑞药业、天然植物药业为龙头,培育发展中药材基地;精心培育蒲家畜产品交易市场,使其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具影响、最有活力的现代化、专业化、集团化的牲畜交易集散中心和畜产品加工基地。
制度建设的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今年区、乡镇党委换届这个工作这个重点,选好乡镇基层领导班子,狠抓制度建设,树立“制度第一,乡长第二”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党委(党组)关于干部工作的运 4 行程序,形成权责对等的运行机制;以乡镇为重点改革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举制度;细化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制定并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对领导干部实行诫勉的办法,健全完善引咎辞职、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认定及责任追究等办法,落实贯彻两个《条例》及相配套的两个《规程》,加强对干部选拔工作和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积极稳妥推进“管理民主”,健全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制度体系。从建立村级组织工作程序、建立村级事务管理新路、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工作运行效能机制入手,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唯有发展,农业才能壮大;唯有发展,农民才能增收;唯有发展,农村才能稳健。
(一)发展的新理论。发展的理论总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是中央对我国的发展的新理论。具体目标有4个,即:建设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造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4个目标建设现代化强国是管总的,但都与农村有关。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国的和谐;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用胡锦涛同志的话说,那就是“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的理论成果。张学忠指出,中央明确要求,先进性教育活动不但要取得丰富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还要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科学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概括提炼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既是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的重要标志,又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自2004年我区 5 开展保先教育活动以来,随着先进性教育的纵深,活动升华总结提炼出了体现**时代特色、反映**工作特点的有价值、有深度、有创新的一些重大理论成果。**各级党组织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在抓班子、带队伍、建长效机制等方面探索了许多有效作法,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为推动党的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丰厚了广大的群众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更是市、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提出,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充分表明了市委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色,集中代表了**510万、**16.54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发展的新空间。一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表现在:1.优势农产品品种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2.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高效经济作物快速发展、畜牧业突破性发展。3.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生了积极变化。二是国家政策支撑及区位的优势。**区农村作为城郊型农村,靠国家取消农业税及地理位臵的优越,0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63元,比03年提高了近千元,增幅较快。今年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即“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如北外徐家坝村,随着啤洒厂项目的落成,已形成集旅游观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既改善了村民生产、居住环境,还为当地解决了500余人的就业问题,衍生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链,**区应在此良好基础上打造好徐家坝村的项目示范作用,着力推进市级“三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多予、少取”不是根本,“放活”才能建立农业 6 和农村的“造血”机制,才能使农业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放活”必须依靠市场。在这方面,**区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北郊和塔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把农产品成功的做大做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广大村民由纯粹的田间劳作转变为田间、市场兼顾。这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发展的新支撑。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2006年,**区财政支农资金是918万,比去年增长258万,增率为39.3%。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农村党建工作的加强。今年,区委组织工作提出了重点抓好“三级联创”活动,突出抓好“支部+协会”等工作,打造210国道沿线农村党建工作综合示范带建设。三是党员教育能力的增强。为有效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区委组织部在巩固党员电化教育的基础上,积极铺平远程教育建设的道路,目前已完成全区调查摸底工作,争取在在省市远程教育网点建设方案确定后,尽快建立起为农民致富、添财的新手段,建设远程教育系统工程。四是自身建设的加强。1.围绕建设“学习团体”、“正气团体”、“服务部门”、“和谐团队”的目标,加强自身学习,做学习、团结的表率。在“坚持公道正派、加强能力建设,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活动及“三项活动”中,做实干、攻艰的楷模。强化“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做好精细化管理下的典范。2.在主动服务上求突破。强化组织工作为基层服务,为干部群众服务的意识,自觉接受各方的监督,切实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员干部的“服务部”、“保障部”。3.在升位争先上求突破。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找准突破口,在组织工作上创优争先。4.在能力建设上求突破。锻炼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锻炼熟悉政策、熟悉业务的能力;锻炼知人善任、树公道正派形象的能力;锻炼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的能力。三是发挥模范作用。开展“与党同心,与群众贴心,建设新农村”、“3151”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挖掘共产党员周尚武,村支部书记、“土专家”贺旭之类的党的先进模范带头 7 者,确保形成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四)发展的新动力。一是“三村建设”添动力。国家开发银行认为**的“三村建设”与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完全一致,开行将“三村建设”的模式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范畴予以支持,并拟在**先行试点,放宽贷款额度,享受国家利率优惠政策,探索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银农模式、银企模式、银政模式。并达成了推动融资工作的共识,金融支持“三村建设”客观条件具备。**区作为**“三村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要着力打造好7个区级示范村,重点打造好市级示范村――徐家坝村,力争成为全市的“三村建设”典范。二是“党员农贷快车”工程有声有色。自2003年全面启动以高效金融服务铺路,社会联动帮助为手段的“党员农贷快车”活动以来,已为全区农民提供贷款1625万元,帮助农户发展致富项目205个,启动乡镇11个,启动村108个,户数达850户,其中党员690户,近1000余名农村党员(含农户,占全区农村党员的20%)从中直接受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功的构筑了农村党建、农村经济、农村信用社互动互助、同步发展的工作新格局,拉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切实解决了农村党员群众致富无项目、发展缺资金的突出问题,增强了农村党员示范带动能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极大地创新了农村党建工作模式,丰富了“三村建设”、党员“双向培养”的内涵,充分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区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第二篇: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一】
在新的学年里,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认识上的诸多误区,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一、课改感悟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3、关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二、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3、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三、课堂教学建议
1、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与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2、要把握好课堂讨论。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
3、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只是反复朗读或空泛地评价朗读的好坏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等,这样在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我们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不断地反思、更新、突破,这样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篇二】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第三篇: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
张敬杰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读后感
——张敬杰
暑假期间,我和同事认真阅读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共同编写的《中学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感触颇深。
解读的序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亲自撰写,题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体系》,它从五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体系如何建立的问题。我认真地读了几遍序言,感受到了教育部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我认为,领导的重视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前提。
一、领导重视
正如王湛副部长所说,教育部正是想通过语文课程的改革,来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瞧,领导的决心有多大。那么我们这些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就更加要有决心,搞好小学基础教育,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当代昭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目标明确,标准详尽
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的制订解说,《解读》用词准确无误,同时,不难看出,它具有超前意识,时代感强的特点,我把它的六个方面的实质简单的概括为:改革就是在有针对性和讲究实效性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注重评价的功能,学校应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制订各项目标的过程中,标准力求站在高处,把握大局,建立一个总的目标性纲领。在具体实施目标的过程中,《解读》又制订的非常具体。例如:对语文学科各个阶段的实施目标及实施建议方面,标准就制订得非常全面,不光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练习”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而且各部分制订相当完善。例如关于“阅读”,“标准”分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1.确立现代阅读理念。2.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4.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全面、系统、详细。为我们这些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指明了方向,同时又明确了目标,一举两得。
三、有纵比和横比
“标准”除制订了当代课程标准外,还对比分析了以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对未来的教育寄予了厚望,同时在书后还附加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摘录,使我们有的比较,更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中少走一些弯路,更快地探索出新的适合我们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四、具体操作有章可循
“标准”制订不但全面详尽,而且课后还选编了一些语文实验教科书课例,课例后面还有教科书编写者说明,《解读》中的这些细小环节对于我们非课改年级来说,无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及改革的思路,使我们有章可循,有葫芦可比,我们这些非课改教师有了这本课标,再经过我们的努力探讨,实践,怎么可能画不出有自己特色的“瓢”呢?我们的目标:让中国的先进教育经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核舟记》教学反思
———张静杰
在教授《核舟记》一文时,就采用了自读、朗读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表演能使文本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文本内容。因为,学生都有表演的欲望,他们会为了演好角色,而主动钻研文本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字词,如果他们不理解,他们一定会自己去解决问题。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通过自己表演或者观看别人的表演,一定会大大降低理解文本的难度。如:“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如果用讲授的方法,基础差的学生未必能理解,但让学生表演,效果则大不同了,一看便明白。在表演中,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学习,便于理解,学习后也不易忘记。在表演时,台下的学生齐读,台上的学生根据读的句子表演,每当表演到会意处,不用老师提示,学生会非常主动地参与进来。比如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苏黄共阅一手卷。”一段时,需要一些道具。学生会心领神会地拿出准备好的东西,有的把用报纸作成的“帽子”、“手卷”和“髯”等,递给表演的同学。参与度较高,效果比较理想。
当然,这一堂课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自译是否需要教师订正,表演完成之后是否需要让学生再翻译一遍等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尝试。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张静杰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布置学生们收集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为仿写诗歌,做好了素材准备。在品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这首诗歌写作上的特点和写作形式,抓住这个训练点,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模仿课文编写诗歌。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那些大自然的语言。再用课件出示向日葵、验资、彩虹等大自然的语言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然后我展示自己编的诗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这时我引导学生当小诗人,根据收集的资料模仿诗歌编一编。在小组内学生自由畅想,不一会儿充满童趣的诗歌从他们口中诞生了。
上完《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之后,我有许多的收获,并且发现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如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创新突破方面也要舍得花时间,哪怕有一点收获,也是值得庆贺的。同时,我认为课堂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多想办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将教学互助、教学互长真正落到实处,我坚信多思出智慧,只要想到,就能做到。
第四篇:体育课改心得体会
体育课改心得体会
体育课改心得体会1
新大纲与《课程标准》两者的陆续出台,在符合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一致的理解和欢迎,而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如何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值得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探讨。
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体育教师探讨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师只能从形式上去“包装”。如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明显的演戏的味道.缺少了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使体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使教学无法走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
现就本人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
首先,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第四,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第五,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
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
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 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本人认为在教学方法,形式上要突破以往的'模式。
第一,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第二,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三,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还有,对于体育课的考核不应进行一刀切,由于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太大,某个同学可以轻松拿100分的项目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及格比登天还难,严重挫伤部分同学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考核中应多方面进行评价,如考勤、参加锻炼的积极性、练习效果、体育基础知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各方面的综台,主要观察学生的进步情况,使之热爱体育,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最后,希望各同行提出实践中的教学体会,共同学习,努力促进体育课改的成功实施。
体育课改心得体会2
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的新型关系。
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体育教师将向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者相结合转变。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在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做到:一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支持,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鼓舞。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自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培养合作精神。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出来”,还要引导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学进去”。教与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
计划
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
总结
性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性与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发展中的需要,充分激发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内能。
以上就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们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英才。
体育课改心得体会3
今天有幸观摩了xx市体育课改研讨现场的活动。好久没有外出听课,所以对今天的活动很期待,希望能多吸取一些课改的新理念,更好的充实自己,为下周的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作一些准备工作。
突然的冷空气使我在今天出门时也没有多加衣服,因此在室外听课时身体一直在哆嗦,但也无法打消我的热情。今天的议程是,观摩课改实验课两节(民间游戏:跳橡皮筋;快乐的纸棒),然后评课,xx小学校长介绍他们学校的教改经验,最后有苏州大市的教研员传达最前言的课改信息。
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比较重视观看今天的两节课,以及各位学科带头人的评课方式,因为下周的比赛也需要进行评课。下面是我在听完课后的一些感受。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xx小学由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活动场地比较少,甚至是少的让人难以想象,两千多位学生却只有一块篮球场那么大的活动场地。但是两位教师却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学校特有的体育活动。他们在教材的开发上动了不少脑筋,民间体育跳橡皮筋、玩纸、跳绳等等,开展的红红火火。今天的两节课就围绕了这些东西,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活跃,同样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
二、课堂常规规范,学生精神饱满
从课堂中表现出的学生的精神面貌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很重视学生的队列练习,无论是课堂中的原地三面转法,还是原地踏步,齐步走,学生的动作到位,精神饱满,为我们展现了小解放军的风采。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驾御能力突出
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身体姿态,语言表达,还是教师的教学风度,都表现的非常的出色,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在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新颖的学习方法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热情
两节课中教师都引导学生采用新颖的学习方法,注重全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每一组里的学生都在为了小组的利益而刻苦练习。当小组比赛时,全场的.加油声更是此起彼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被完全激发。
五、寻求真实的课堂教学
今天的两堂课好象缺少了课堂的真实性,有的练习好象就是留与形式上的需要,尽管这是一堂公开课,但还是需要最真实的课堂,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不会被抹杀。
今天的活动还是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了我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努力的方向。
体育课改心得体会4
以前,体育课都是一个样子,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而且也习惯了学习的方式—我认识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精神是我们初中体育课今后的课改方向。下面,我谈一下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浅薄认识。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对体育课进行了进一步完整的科学化的定义和阐释: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领域,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鲜明的指导思想在给我们体育教师指明方向的同时,对传统的重竞技的单一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谈到学生的运动兴趣,我们以前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只是想把要教的内容迅速地教给学生,自已过瘾了,但是也很累,可是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感兴趣吗?我没有考虑过。现在想想,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一定不高,因为他们总是盼着自由活动。这说明,上课的内容根本没有吸引住他们,他们不感兴趣,我觉得,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组织方法激发起学生运动积极性,在学习到体育知识的'同时也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使其做为自己终生的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新课程标准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的,发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体育教学改革改到现在,改革思想不断地落到实处,开始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开始真正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开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日趋完善的体育课程标准使学生见到了瞩光,也使我们体育教师的工作方向日益明朗。
体育课改心得体会5
我是一名刚步入体育教育事业的新人。
对课改没什么大的感受,要说变化也就是拿自己的课堂与我上初中那会的课堂作比较,那个时候可能是更加随意一些,加上教学设施的不完备,很多事情都是用嘴来描述的,我们也只能听老师的描述,在脑海中想象。
我觉得课改十年来老师变化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语言体系变化。
现在老师更多地使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三维课程目标,多元学习评价等等,这些现代新词。
体育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组织措施,有效地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
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总体上讲,教学内容由过去的.,单一竞技运动项目,向多样化运动项目转变。
另外教学内容由学非所用,向学以致用转变。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充分展现,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练习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驾驭课堂的主导作用变得清晰可见。
课程改革来,统一、僵化、程式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正在被打破,灵活、多样、讲究效率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形成。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奠基学生幸福的人生,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体育课改心得体会6
在探索中,我个人认为,新课改应是在围绕着体育课未进行的,我们应在课前,课中,课后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新面貌,新思路。
一、备课
要上好一节体育课,备课是必不可少的,课改前应备课,课改时也应备课,但备课的重点却不一样,我认为,课改中的备课,应备教材、备教法,但更应备学生,应充分考虑学生是否对教材有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针对学生的爱好兴趣来调整教法以及训练手段。
二、上课
上好一节课,首先应看到是否完成课的任务,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单单为了完成任务而完面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应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服从指挥到自觉行动。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习,对生活,对身体的好处,使他们学会如何自觉,自主地锻炼身体,从而能让他们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都能很好地参加体育锻炼,而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
在课堂中,教师应改变指挥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活动,指导学生活动,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一起探索,使学生体会到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炼。应该说,体育课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更有着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体育课的一个必要环节,没有反思,就不会提高,没有反思就不会看到长处及短处。反思有多种形式,一堂体育课应反思的问题是很好的。但我认为,一堂体育课更应该反思的是这堂体育课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吗?这堂体育课中,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教师有没有积极参与;学生的身心有没有都得到锻炼。而不应该只是反思。你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学会了动作技术。
课程改革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探索是任重而道远,特别是中学体育的改革,更是一路坎坷,体育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更有着沉重的任务和特别的意义,作为体育老师,更应该积极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进步。
体育课改心得体会7
随着新时代的步伐,初中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数年。
为了积极推进体育课改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们就必须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认为,新课标的设计是非常高明的:它规定了具有影响力的课程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的目标体系。
这样做是基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也是为了保障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学力水准,同时又是基于我国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这是一个正确的符合国情的做法。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省,大部分学校一个班学生都在60人以上,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奇缺,一名体育教师一周十几节课,甚至20节左右,还带运动队、课外活动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想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入手去进行改革呢?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首先,我们在脑海里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
如果老是强调外部的条件,认为条件不成熟,没有办法改革,我认为那是唯条件论和唯物质论,其实条件越不好越需要改革,越需要通过改革来促进条件的改善。
所以,毋庸置疑,体育改革犹如经济改革,那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抓住改革的关键。
改革的关键在哪里?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
所谓体育课程,就是传授体育知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三个维度并重的传习。
只有解决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三个维度才有可能并举发展进行。
钟启泉教授曾经说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想,他所指的这方面是非常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
因此,为了适应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推动体育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我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作课改计划如下: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2、从注重教法到注重学法。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要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锻炼。
例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注意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前提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
教师将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技能,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他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角色转换:有时做学生的指导员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有时与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平等学习、共同进步也是新课标的精神所在。
4、有教无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爱护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的变化,使学生能在运动中愉悦身心。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学生的生活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制造一定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紧迫中锻炼;合理运用语言激励或身体语言的激励……
除此之外,我想体育的课余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体育比赛是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学校可以经常举行一些大的课外活动,有的是全校性的,如每年的田径运动会、冬季的长跑比赛,或跳绳、拔河和踢毽等比赛,以及对学生有很强吸引力的球类比赛。
这些比赛学生参与的'人数多、影响较大,学生在参与这些比赛时有不同的感受,同时这些活动中有竞争和合作,有困难和挫折,有成功和失败,比赛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教师要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进行比赛时,同班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克服不良个性品质,使情感得以升华,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
参加比赛的同学既能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又能在比赛中锻炼自己,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还可利用比赛形式,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耐挫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在每次比赛结束后,体育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在比赛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和学生谈心,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就可增强学生的心理品质。
作为体育骨干教师的我,有幸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者,我为之感到非常荣幸,但我也深知承担这次改革任务极具挑战性。
为适应课改的需求,我也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培训,自学了有关课改的材料和相关理论,力争深刻地领悟课改的精神并努力把所学到的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通过培训和自学,使我认清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背景和思路,增加了责任感和紧迫感,更新了观念,并使这些新观念能够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得以落实。
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水平的人才,我们还需要长期的探讨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敬业精神,在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体育课改心得体会8
新教材、新标准要求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我们的体会和做法如下。
一、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也就是说,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及态度予以肯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是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例如,队列练习中立正要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两手五指并拢贴于裤缝。由于低年级儿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立正时很可能不符合要求。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并不一定要直接批评本人,如果采取表扬旁边一个动作正确的学生的方法,一般会引导动作不正确的学生自觉地纠正错误动作。
二、目标适当,区别对待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特点、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不同的期望目标,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课内均能各尽其能,各取所需,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体验到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此时,应在表扬的同时对学生提出“更上一层楼”的要求,以促使他们去追求新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好体育的情感,引导他们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而那些不求实际、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要求,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还会让学生产生失望、消极的情绪,导致学生心情压抑、一蹶不振、厌学、躲避等不良行为,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练习要求必须适当,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标的激励方法,才能切实产生明显的效果。
三、正面鼓励,形成良好的体育气氛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正面诱导,多加鼓励,耐心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如“跳山羊”练习,小学生胆子小,从不敢跳到克服心理障碍第一次独立完成练习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改变他们喜欢与其他同学比较的习惯,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运动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外,教师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立场出发,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倾向。要在教学中创造一种相互关心、相互鼓励、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使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同学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感到同学的支持、教师的信任、集体的温暖和活动的有趣,从而增加他们战胜挫折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严格要求是正面教育的根本
教师的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优秀教师在工作上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绩,是因为他们有着对祖国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无限的爱护和亲切的'关怀,能不断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是爱的具体体现,严要严得合理、严得恰如其分。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尺度掌握不好,不但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会有不良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老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差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老师的挖苦和冷遇。教师对较差学生严格要求,其目的是让其通过努力,奋力赶上其他同学;对普通生严格要求,其目的是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教师应实事求是地肯定正确的一面,该表扬的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过失的批评要适度,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只有这样才能以情感人,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学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体育课改中要善于激励、鼓舞学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具有超前意识,善于创新,精通业务技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课改教学落到实处。
第五篇:英语课改心得体会
自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同 时也体验到了很多乐趣,以下就是我近一年来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形体语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人类表情达意的语言形式有两种: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而细腻系统的有声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语言形式,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手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有声语言的时间性和抽象性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此时人类就要借住其他辅助手段进行交际。而我们知道的形体语言就是人类惯用的形式之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声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培养学生们语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来语的陌生的语音,特殊的语法,会使小学生感到与母语巨大的差异,从而在内心产生排斥。因此导致在记忆和理解上的多种学习困难。如果这种困难一点点的堆积到一起,就会挫伤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在教学中采用形体语言教学就能解决这些困难了。例如:在学习英文26个字母时,我就采用了形体语言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教师们会有同感,在学习英文字母时课堂会很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差。所以我吸取了这些经验教训。再进行这个课题时,充分调动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整堂课处于兴奋状态,我教学生们用手势拼出字母的形状,加深他们对字母的认读。在课堂活动中,启发学生动脑筋,动手脚用自己的肢体拼出26个英文字母的形状,学生们各动其脑发挥其能,很快就能掌握。再让他们加上特定的表情,这样学起来既快、又有兴趣。再者,我根据每个字母的形状,编了一个顺口溜。这种方法符合孩子学习的兴趣所在,又容易记忆。例如:学习字母abcde等时,我就让孩子唱出儿歌:“尖角a,双圆b,半圆c,馒头d,倒山e”。通过几遍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就连平时不爱张嘴的个别学生也积极去和别的同学练习,充分调动了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教学实践活动证明了以下三点:
(一)形体语言的形象性,韧性能非常有效地辅助教学。恰当正确的使用形体语言,可以使深奥的事物通俗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事倍功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形体语言等其他手段的运用,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打破了单纯讲课的授课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学生参与表演示范活动体现出其主体性作用。
(三)形体语言辅助教学更适合低龄学生学习的心理,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特别是在七年级外语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使用形体语言会行之有效。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浅议。新课标明确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新课程度教改实验中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角色,突出新技术理念,运用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标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课标,才能把握课改的教学方向,备课才能明确教学目标,课堂上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钻研教材应做到三个字:“懂、透、化”。“懂”就是对教材的设计思路,对课本的主要内容,每个知识点都要弄明白,做到传授知识正确;“透”,就是不仅要懂教材,而且要做到熟悉,动用灵巧、自如;“化”,就是指教师的教法,要与教材的灵活性、开放性、科学性融为一体。新课标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授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实践,帮助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感受成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来充满好奇和喜悦。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也就是说,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新课程倡导体验与参与式学习,培养学生综合适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合作、探究和交流中学习成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潜在的非智力因素的优势,想方设法加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地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英语的环境,让课堂训练内容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调动学生和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一种轻松、愉快、主动的学习情绪,学生的思维就能与教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