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关于楼宇经济的思考分享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08:2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关于楼宇经济的思考分享学术报告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关于楼宇经济的思考分享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第一篇:听关于楼宇经济的思考分享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听关于楼宇经济的思考分享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2014年3月24日,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能源金融与风险管理博士尚永庆在辽东学院临江校区1#楼405教室举办并主讲了“关于楼宇经济的思考分享”学术讲座。该讲座的交流目标是:

一、探索新兴商务区快速成长的有效模式。

二、分享企业需求。

三、如何系统制定高标准的楼宇经济发展方案,推动商务区开发建设、产业招商与项目落地。

四、如何快速打造集群型产业、商务发展的平台,尽快形成产业集聚、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

五、研究借力民营资本介入园区开发建设的投资、运营管理适宜路径,探索“政府支持、市场机制、企业主导”的园区开发建设、产业培育模式。

讲座内容主要围绕商务区经验分享,现在流行什么、企业发展趋势、企业需求分析与互动、关于效应的思考、时间与考察展开。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和公司。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凡是利用城区新开发楼盘和闲置用房,通过出租、售卖、合作等形式,招商引进现代服务企业和都市型工业,从而培植新税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通称为楼宇经济。

楼宇经济的特征:

一、依托性:楼宇经济是城市经济与空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一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集中,形成一定商圈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楼宇经济不会独立存在,它必然存在于城市商圈之中,以商务楼宇为最基本载体,并依托于周边其他产业的配套或服务设施的配套。

二、聚焦性:楼宇经济是与信息、科技等第三产业关联度很高的新型经济形态,楼宇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产业的支撑。楼宇内人气、财气、商气的攀升,不仅仅会促进商务楼宇本身的高速发展,而且也会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楼宇周边的金融、旅游、会展、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以及各类中介服务等产业联动发展。

三、辐射性:楼宇经济是与信息、科技等第三产业关联度很高的新型经济形态,楼宇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产业的支撑。楼宇内人气、财气、商气的攀升,不仅仅会促进商务楼宇本身的高速发展,而且也会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楼宇周边的金融、旅游、会展、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以及各类中介服务等产业联动发展。

四、环保性:支撑楼宇经济的产业非常广泛,但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各种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公司。

五、高效率: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商务活动中越来越讲求效率和速度,楼宇经济作为城市中商务活动高度汇集之地,需要时刻维持楼宇的高效率运转,这决定了楼宇经济对载体具有较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信息获取的快捷性、内外部交通联系的便捷性乃至楼宇内部联系的通畅性等。

六、高效益:楼宇经济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以优质的办公环境和发展空间吸引了大批高品质的企业入驻,决定了其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够创造巨大的税收和经济效益,其财富效应远远高于一般的城市功能空间。

首先,尚永庆博士引进上海商务区域分布的实例,图文并茂,形象的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商务区(CBD)的构成以及商务区演进和升级方式,即中心型商务区—区域商务中心—近郊大型产业园区。使我对商务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着,举出了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的案例,分析其发展目标,区位优势如交通优势,环境优势、产业优势等等。充分展示了一个先进发达的经济园区的成功因素。这使我对一个商务区如何快速高效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体会。

其次,从微观角度切入,进行企业需求分析。

一、楼宇经济的发展将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及实际收益。包括: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优质的人力资源储备及科研氛围、成熟的商务环境和配套服务、完善的金融服务系统、更有效目标市场覆盖等。

二、总部地产需求企业的分类。1.超常规大面积,主要关注点:价格,交通、环境、优惠政策。2.租赁型客户,主要关注点:价格,交通、优惠政策、商业配套。3.购买型客户,主要关注点:价格,环境、交通、优惠政策、投资性。

三、企业心里推进探索即使用需求—资源配给—利益获得—提升效应。其中重点说明企业不是基于现状,而是结合自身提出对片区潜力的预期。

四、企业迁址趋势,1.综合竞争力逐渐成为客户选择根本2.产业优势,园区个性成为重要竞争力。

再次,从宏观角度切入,进行产业分析以及政府的推动作用。

一、建议操作方式:政府规划推动地区或产业—企业升级带动需求—推动办公物业的发展和成熟。

二、运营良性循环构想。

最后,通过矩阵模型来分析商务区的不足之处和自身优势。哪些是急需跟进的,哪些是潜在改进的;哪些是竞争优势,哪些是潜在优势。明确招商引资重点:1.以楼招商2.以商招商3.腾笼换鸟。由集约型向高密度过渡,形成以工促商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着力加强规划引导,增强城区承载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

由此可见,无论从微观角度还是从宏观角度考虑,要想发展楼宇经济必须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于新建楼宇要有重点,有特色、重引导;已建楼宇要扬长避短,包装推荐、二次招商;拟建楼宇要有特色,上档次、保入驻。建立完整的硬件配套设施以及软件服务,打造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趋势的高端商务区。不但要让企业有利可图,更要让企业看到区域发展的潜力。因为只有建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二者应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关系。

第二篇:楼宇经济的几点思考

**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主要以商务楼宇为载体,通过楼宇招商引资,引进税源,增加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楼宇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整合城市经济资源的有效手段,是城市繁荣文明的鲜明标志。

近年来,我区楼宇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批具有集聚和带动作用的示范楼宇、特色楼宇,在我区经济发展领域的地位及作用日益提升。“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档次,做大做强我区楼宇经济,从而实现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楼宇经济绝非是依靠大兴土木就可以构筑的经济形态,楼宇经济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文化背景的沉淀和金融、交通、人才、信息和社会等综合因素的支撑。因此,我们只有在深入理解楼宇经济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区基本情况,找出优势与不足,大胆探索与实践,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区的发展楼宇经济的道路。

一、楼宇经济的特点

(一)楼宇经济是产业链经济。楼宇经济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物资、信息、人才、资金等经济要素集聚整合,形成产业链,具有特定的功能定位的,集约型、大密度、高效益经济。

(二)楼宇经济是辐射经济。众多企业在楼宇内经营会衍生出信息服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和后勤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带动周边地区商业、会展、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和餐饮等业态的发展,并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

(三)楼宇经济是环境经济。楼宇发展对于周边交通、人文、社区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城区的环境建设必须围绕楼宇承载的经济要素,方能吸引相应的经济要素的进入。

(四)楼宇经济是培育性经济。由于特色楼宇可以给地方带来稳定的、持续的税收回报,并承载特定的社会、经济职能,单靠市场的手段难以形成,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培育。

二、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一)总量规模不大。受历史的局限,我区现有楼宇总量较少,早期商务楼宇发展的自发成分较大。目前我区在用楼宇近10幢,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仅200余家,2010年税收超千万楼宇仅有正益大厦一家。截至2011年8月,经区规划建设局审批的办公类房地产项目共22项,总建筑面积74.4万平方米,仅占总建筑面积的15.9%,可用办公面积48.8万平方米,仅占总可用面积的12.4%。楼宇总量偏少,难以适应楼宇经济持续性、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将成为制约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专业楼宇比重小。我区现有楼宇和大部分在建楼宇都是综合性的,采用通用化的规划设计,基本上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且以毛坯房为主,以出售为主。这样,一方面不利于专业化程度较高,对硬件设施有特殊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产业层次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无法形成完善的商务环境和良好的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出售面积过多,导致产权过度分散,容易使后期管理难度加大,开发商对楼宇建成后的开发积极性不高,盈利模式趋于单一。

(二)设施配套不完善。秀洲大桥以东的大部分楼宇已建成四五年,内部装修档次不高,设施开始老化,缺乏办公通信自动化、消防报警智能化、安保监控自动化等高端配臵,停车位普遍偏少,管理水平偏低,基本还停留在保洁、安防、公共设施维护等传统物业管理阶段。秀洲大桥以西属新开发区域,周边餐饮、娱乐、银行、商场等商业配套零散分布,没有形成统一集中的商业氛围,新区北片部分楼宇用电、通信、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没有跟上,还需要政府大量资金投入。

三、对策措施

(一)规划先行,布局合理。一是结合我区经济特色、产业集聚基础,明确我区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制定和完善商务楼宇发展规划。二是健全固定资产投资动态跟踪制度,科学规划利用土地,在项目审批上严格把关,引导开发建设智能化程度高、配套设施齐全的高档商务楼宇,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和人才,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建立区域基本单位名录库,每年对区域内的商务楼宇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楼宇资源,掌握经济特点,完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考虑在现有楼宇群中筛选重点培育对象,并从中总结经验,做好发展我区楼宇经济的布局与规划,出台发展楼宇经济的具体实施意见。

(二)加强招商,机制灵活。一是培育发展招商中介组织,注重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推动多元招商。按照突出主业、两端延伸、完善配套、加速集聚的原则,重点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引进功能性区块项目,提升楼宇经济规模和档次。二是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和街道对辖区商务楼宇以及业主比较熟悉、能够提供直接和及时的服务、交流与协调的优势,建立楼宇招商的责任体系,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领导分工责任制,成立专门楼宇招商团队,与楼盘开发商和入驻楼宇企业建立固定联系,落实专人负责。以属地招商为原则,设立楼宇招商奖励资金。三是注重招商质量,如果入驻企业品质参差不齐会导致楼宇功能定位模糊,产业集聚能力弱。要注重引进能够真正推动楼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具有高知识含量、高增长率、高附加值、高竞争力、高度专业性、高经济效益的企业。

(三)改善环境,精细服务。一是加大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切实降低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实现政府与企业互惠互利,楼宇经济与税源经济无缝对接。二是建立政府与楼宇沟通联系机制,定期以座谈会、研讨会、企业家联谊会等形式召集投资商了解情况,帮助企业分析政策,为企业提供信息,积极解决楼宇建设和招商过程中的各类困难。三是加强楼宇入驻企业的属地化管理和综合配套服务,完善服务企业的各项制度,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降低费用,使政府办事程序更加人性化、责任更加清晰化、服务更加优质化。为重点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不断提高楼宇入驻企业的满意度。

(四)提高质量,拓展功能。秀洲区楼宇经济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楼宇经济工作重心应该逐步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更多的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以质取胜。要充分利用秀洲区作为嘉兴城区的有利条件,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以商务楼宇为载体,积极吸引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在本行业中占据一定地位的,以管理、核算、营销、研发为主的企业或企业总部入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邻近中心城区形成错位发展、区域互补的格局,进一步加速总部经济在中心区域的集聚,提升和拓展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增强区域经济辐射力。

(五)打造特色,实现集群。走“打造专业楼宇平台,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道路,引导相同或相关行业形成一批产业特征比较明显的特色楼宇,在企业间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聚集效应,使区域内产业集群化发展特色更加明显,不断提高楼宇经济能级。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楼宇业主积极性,引导业主进行楼宇功能定位,鼓励多引进产业高端机构,对一些不符合自身定位的企业进行臵换和交流,侧重吸引同行企业入驻,使特色楼宇成为我区招商和发展的城市名片。

(六)加大宣传,重点推介。深化楼宇经济概念,强化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楼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区域内的商务楼宇。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通过举办经济专家论坛、楼宇经济发展研讨会、参与国内外楼宇招商推介会、聘请咨询专业机构制定招商推广方案等途径,对区域内的楼宇,特别是重点楼宇进行专题报道。联合各楼宇开发商,策划推出商务板块概念,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楼宇宣传和运作的规模效应。面向全国、全市加强宣传,不断拓展推介的广度和深度。

四、保障机制

(一)实行权责下放,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体制。建议在加强对楼宇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的同时,实行权利与责任下放,将发展楼宇经济的工作重心下移到街道,进一步通过体制的完善,形成楼宇招商的合力。楼宇发展以街道为主体,新区管委会和区有关职能部门加强配合,协助推进。各街道成立楼宇服务团队,提高服务水平。楼宇招商和管理应由街道一级设立专门的分管领导,落实责任,形成“一楼一团队”的楼宇招商管理格局。

(二)加快楼宇资源调研,建立楼宇经济责任机制。楼宇经济的各相关部门及街道,要加大辖区楼宇资源调研的力度,建立楼宇经济发展责任机制。首先要清查各辖区新建楼宇的增量,现有楼宇的存量,以及可利用的非专业楼宇存量;其次,要以属地管理为原则,明确各楼宇的主管责任街道和职能配合部门;再次,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各部门设立“楼宇经济绿色通道”,保证楼宇服务的快速有效;最后,各街道与相关楼宇业主共同成立“楼宇管委会”,以搭建政府与业主之间的桥梁为主要职责,贯彻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各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承担相关政策、业务的咨询服务,为楼内企业无偿提供相关服务。

(三)服务与管理并进,建立楼宇考核监管体系。区委、区政府应专门对各街道和职能部门,按照楼宇属地责任的原则,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楼宇发展成绩作为街道、部门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考虑出台产权式楼宇管理办法,将楼宇所享受的政策与楼宇出售率、出租率、盈利率等经济指标挂钩,由三产局牵头每年对楼宇发展情况进行考核,依照考核结果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或者惩罚措施,充分调动楼宇业主单位对楼宇发展的积极性。

第三篇: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

一、2012年9月14日晚19:00,台湾知名作家侯文咏应邀在文学院101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网络时代的灵魂归宿”的学术讲座。

他用电影《傻瓜入狱记》中的一句台词“Don not shoot me , I don not agree”开头,说明我们有时候所做的事,并不是我们的内心所同意的,大众的逻辑并不一定是对的。然后,他讲到自己在医院做医生时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一次,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接触到了500多名癌症末期病人,随之,他对这些病人做了一个调查,当他们面对人生的最后时刻,他们中的一些人最在乎的是亲人的爱,另一些人最在乎的是自己对世界的意义,自己究竟做了哪些事情。面对死亡,我们平常所追寻的金钱、权力、地位等等,这些都是浮云。因此,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应该给梦想一个机会。如果我们没有成功,至少我们努力过,没有遗憾!

最后,侯文咏讲到自己在雅鲁藏布江边看着江水流过,想到孔子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人生是一个时间的过程,是一场演出,总有闭幕的一天。人生是时间片段的连续。他举例说到小孩在迪斯尼乐园玩,是有时间限制的,他摔倒了,根本来不及哭,因为他想去玩更多其他好玩的游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是没有失败的,来不及等失败过去,应珍惜时间。我们应该实实在在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让将来留下遗憾!

听了作家侯文咏的讲座,使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对时间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启发了我们的思考,获益颇多。

二、2012年10月8日晚19:00,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嘉映老师应邀在文学院101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何谓学术”的学术讲座。

陈教授首先给我们讲了学术活动的目的和手段,他认为学术活动是介于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之间的一项活动,外在目的包括赚钱、养家糊口等,内在目的包括个人兴趣、爱好得到满足等。他认为从事学术活动的人不仅应该喜欢结果,也应该在意过程。陈教授说目的在外部的活动的目的是单一的,而那些介于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之间的的活动目的不是单一的。学术活动就是一种介于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之间的活动,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地改变着它的目的与方式。学术会产生外相的效用(给外行者)与内相的效用(使学术活动本身增添了内容)。学术活动有两种效用,一种是外行难以评测的效用,另一种是外行可以评测的效用。因此,从事学术活动的人会得到两方面的酬报,一方面是养家糊口,另一方面是学术活动本身的丰富,在活动中获得了满足(兴趣得到满足和鼓励)。并且,学术活动会自发地保护那些对活动共同体有贡献的人。学术活动真正热爱者的人的生命意义也在于此——内在的成就感。

最后,陈教授总结道:学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行业,也不是增长技巧的行业,是对这个行业有兴趣的人所从事的活动,它带有创造性。真正想从事学术的人的训练方法是不同的,要真正地进入学术传统,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通过学术活动,可以使自己的世界扩大,对世界增加新知。学术的最大外相效用是造就文化人。要想从事学术活动,关键是对它要有兴趣,兴趣是从事学术活动的最大动力。

听了陈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对学术究竟是什么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我们以后的职业规划的制定特别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2012年10月16日,美国纽约大学著名教授张旭东在西南大学文学院101为在校学生做了一场以《当代小说的历史构造——以余华<兄弟>与莫言<生死疲劳>为例》的精彩讲座。

张教授在讲座中,主要从《兄弟》与《酒国》两部小说中的对比阅读中,阐释了三个观点:

一、当代文学是文学传统的源头(主要是以当代人的眼光去阐释、去研究、去继承);二|只有在一个不确定价值的状态下,文学才是文学;

三、所有的文学都是当代文学。

在对于余华《兄弟》一文的研读中,我觉得尤为有意思,他认为文中的李光头代表着一种“下半身”的人物形象:性、坚毅、欲望以及决心;而宋钢则代表这“上半身”的人物形象:道德、善良、人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宋钢和李光头的特征,都有善恶的纠结和神佛的共体,而这才是最真实的人。

张教授在讲座上也传授了很好的阅读方法,在张教授看来,目前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会常常隐约地发现新的构造与旧的构造的对立,而形成一种对比关系,怎么读当代文学,为什么要读当代文学,成为眼下众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哪些东西触动了你,带给了你疑问,给了你没有的生命体验?这是张教授认为在阅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我们读书要着眼于没有定论的东西,甚至是不被主流所承认的东西,要试图打破一般审美,而不要形成随波逐流的审美观,要看到书中最内在、真实的原创性,把自己与书本都归到一个从零开始的状态。

四、2012年11月8日晚7点,我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利君老师应邀在第8教学楼308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 “魔幻及其他:走进莫言”的学术讲座。

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曾教授开始了学术讲座。她首先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莫言。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莫言由此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但,他听了很多民间故事,他“用耳朵阅读”。当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后,看了很多书,不断充电,向中外作家学习。莫言具有很多优势,比如丰富的生活、生命体验;非凡的想象力,非同寻常的感官、感受能力;丰富的创作实绩,他发表了11部长篇、100多部中短篇。莫言小说的品质很高,内涵上对根的思考、对历史的重塑、对乡村的悲悯、对现实的关怀;叙事视角、结构、体式、技法等方面的艺术创新。

随后,曾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下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她讲到有人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但是,拉丁美洲的那些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他们的作品并不是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而是拉丁美洲的社会、人们对事物的认为本身就是魔幻的,他们的描写是现实的,不需要幻想。魔幻现实主义就是拉美作家根据拉丁美洲土著人的思想意识,在描写中插入一些离奇的事情,借以反映拉美的社会现实。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有:夸张、怪诞、象征,打破生和死的界限。莫言的作品具有鲜明的魔幻特征,比如奇特的人与事;打破生与死、人与鬼、人与兽的界限;民间的鬼神精怪故事。并且,莫言魔幻写作具有双重资源,一方面是中国志怪述异、谈狐说鬼的古代文学传统、民间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

最后,曾教授还讲了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它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并且为我们介绍了高密东北乡这个独特形象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报告会气氛热烈,曾利君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对莫言这个作家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五、2012年11月12日晚7点,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纪老师应邀在文学院101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诺贝尔与中国”的学术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余教授开始了学术讲座。他首先为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来源。诺贝尔奖是由瑞典人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没有学历,但跟父亲学习了很多化学知识。他没结婚、没子女。他还是一个流浪汉,在俄国、德国等很多地方待过。他自学成才,是一个大发明家,一生有400多项发明,其中获得发明专利的有299项,100多项发明与炸药有关。他还是一个企业家、军火商,专门从事炸药生产。1895年诺贝尔公布了自己的遗嘱,将全部的财富(920万美元的遗产)成立一个基金会,“诺贝尔基金会”,将当年的利息20万美元,奖励给为人类作出重大进步的团体和个人,设立了物理奖、化学奖、医学、生理学奖、文学奖、和平奖这五个奖项。后来,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接着,余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诺贝尔与中国的渊源。诺贝尔奖中国人获得者有三人,分别是高行健、刘晓波、莫言。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有15人。诺贝尔发明黄色火药的思想来自中国,是中国人找到了一种思想,用合成的方法制造了一种物质,使之为人类服务。诺贝尔由此受到启发,发现了硅藻土,可以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进程。余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些曾经离诺贝尔奖很近的中国人,有沈从文、鲁迅、北岛、老舍、巴金、王蒙、林语堂等。

最后,余教授还为我们讲了一下诺贝尔为什么会设立文学奖。诺贝尔是一个狂热的文学爱好者,是一个诗人,最爱读雪莱的诗,他会写诗、小说、剧本。他认为文学非常重要。报告会气氛热烈,余纪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对诺贝尔奖,以及它与中国的渊源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六、2012年11月30日晚7点,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本朝老师应邀在文学院101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莫言不孤独:中国文学的‘诺贝尔情结’”的学术讲座。

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王教授开始了学术讲座。他首先讲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他“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在莫言之前,还有多个中国作家被提名,有:鲁迅、林语堂、老舍、沈从文、巴金、王蒙、北村等。并且,讲到了中国文学的“诺贝尔情结”,中国文坛和评论界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暧昧态度:“辗转反侧”,却也“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讲到诺贝尔文学奖已成为一种世界文学尺度,是迄今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影响力最巨的奖项。这种地位的奠定及公认,与其一贯的评选程序、评选结果直接相关。不仅是专业学术认可,也是一种普世道德尊敬。

接着,王教授为我们讲了那些被提名的中国作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这个涉及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问题,它的评奖标准是授予那些在文学领域里写出了富于理想主义的最杰出作品的作家,作品要有对现实的批判、反思和超越。并且,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奖,它还涉及到与文学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一系列问题。诺贝尔文学奖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欧洲文化中心主义,政治偏见,语言障碍等。除此之外,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还存在着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为核心的理想主义的缺失,原则性的匮乏,作家人格的内在障碍所导致的艺术生命的短暂等问题。诺贝尔文学奖在发现天才的同时,也遮蔽和埋没了更多的天才。比如卡夫卡、乔伊斯、托尔斯泰、哈代、博尔赫斯、茨威格等。同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所理解的文学概念要比我们所理解的文学概念要宽泛一些,比如英国的罗素、德国的欧肯、法国的柏格森凭借哲学著作,政治家丘吉尔以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随后,王教授为我们讲了莫言为什么能够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的评语是用“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这证明评委们是读懂了莫言的。莫言的小说吸收了中国古老的民间叙事传统,又融入了西方的现代性,从而成功地走向了世界。王教授还讲到莫言的文学创作的特点,比如“大地”、“母亲”、“人性”等生命力主题,与此相关的文明压抑机制及其批判;写出了现代社会的混杂与荒诞;感觉的敏锐和超常;文体的狂欢化叙事等。

听了王教授的讲座,使我们更深地了解了莫言,获益颇多。

七、2013年5月31日晚19:30 山东大学黄万华教授 报告内容:流动性:走出文学史迷思

黄万华教授认为,“五四”至今的中华民族文学的研究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种种不清楚的地方。一方面是某些资源被“过度开掘”,比如受某种政治意识形态所影响;另一方面又有不少有价值的文学存在被遮蔽,比如文学史的分期,关注其起源、“进化”,依据流派,世代的演变强调文学的本质性的思考等。基于此,黄教授就认为,防止和医治这些弊病的一剂“良药”就是强调多重的、流动的文学史观。

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华文文学格局,在二战背景下的中国抗战时期文学也形成了多中心开放格局。(分别以延安;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上海、北平和香港为代表)都形成了不同的体系,他们既内在相同相应,又力求自成一脉,各行其是。这种文学的多元格局正是世界华文文学格局的最初形成,其中包含的是一种多重的、流动的文学史存在。黄教授指出,单一地就某一社会时空来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发展等恐怕看不清其中的复杂情况,甚至产生偏颇的认识而世界华文文学所强调的多重流动的文学史观显然有助于更深入地思考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型、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

通过黄教授的这场讲座,让我们学会了多层次、多方位的看待文学现象。

八、2014年10月11日晚7点30分 文学院学术报告厅101 余映潮老师

什么样的语文教材解读才是真正的成功的教材解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交给学生什么东西?余映潮老师就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和教材的研读等方面,给我们展开了一场生动的讲座。余映潮老师认为第一没有深刻精致的教材研读就一定没有好的课堂;第二研读教材是提取教学资源的最好办法,作为一个老师,首先就要将教材读厚,然后再把教材读薄。针对如何进行教材的有效研读,余映潮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些可供参考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整体反复 余映潮老师认为整体反复的研读教材是最基本的教材研读方法,所谓整体反复的研读教材即立体的多角度的研读课文。他提出从教学设计出发去研读课文更有收获,更有价值。余老师以《赫尔墨斯与雕像》一文为例说明了这类研读教材的办法。比如《赫尔墨斯与雕像》一文,可以涉及这样一些角度:1请为这则寓言再拟一个小标题,这个涉及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用朗读传达出作品中人物的神采;3划分这则寓言的层次并概括故事情节;4.用四字短语评价赫尔墨斯这个人;5提取能够表现课文全意的五个关键词;6赏析文中的三问三答;7.变读为写,想象续写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8赏析课文语言,特别对文章“笑”进行品析;9论析寓言中的语文知识。

二、章法赏析 所谓的章法赏析既是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出发进行分析。余映潮以《答谢中书》一文为例,关注文章的行文结构之美,以概写一笔,细写一笔,议论一笔三个层次来说明文章的结构之美。再比如《陋室铭》一文以引出事物,描写事物,托物叙事三个层次来展现文章的行文结构。

第四篇:2013年——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2009年10月10日(周六)上午9点

地点:行政楼学术报告厅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经福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三、学术报告题目

《核武器研究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在报告会中,经院士首先就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及核武器研制中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技术为大家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经院士结合自身从事核武器的经历从“有关高温高压凝聚态物理化学及力学问题”、“氢弹相关原理”、“大型科学研究和技术设备”、“核试验”、“大科学工程”及“核武器技术的和平利用”几个方面对大家做了精彩讲述。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研制、制造、装配过程大致如下:从设想阶段开始;经过关键技术课题和部件的预先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形成包括重量、尺寸、形式、威力、核材料、核试验要求、研制工期、经费等内容的几种设计方案;再经过论证比较和评价,选定设计方案,确定战术技术指标;然后进行型号研究设计、各种模拟试验;工艺试验与试制,通过核试验检验设计的合理性,最后达到设计定型、工艺定型与批准生产。进行这些工作,要有专门的科技队伍,并配备必要的试验场所,包括核试验场。武器交付部队后,研制和生产部门还要提供维护、修理、更换部件等服务工作,按反馈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改进,并负责其退役处理或更新。

经福谦院士对核武器发展趋势做了简单介绍,由于核武器投射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自60年代以来,核武器的发展,首先是核战斗部的重量、尺寸大幅度减小但仍保持一定的威力,也就是比威力(威力与重量的比值)有了显著提高。其次,核战斗部及其引爆控制安全保险分系统的可靠性,以及适应各种使用与作战环境的能力,也有所改进和提高。核武器的另一发展动向,是通过设计调整其性能,按照不同的需要,增强或削弱其中的某些杀伤破坏因素。最后经福谦院士对核武器的发展作了简要介绍。整个过程中,经院士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为我们揭去了核武器的神秘面纱,使我们对核武器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报告最后,经院士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了一一回答。

五、本人体会

经院士的报告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对核武器的发展历史及趋势、研制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大科学工程”也建立了相应的概念。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应该广泛积累其他领域的知识,尤其要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

经院士近三个小时的报告,深入浅出,使老师和同学们对核武器研制过程中需要的知识、要求、设备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研究生听学术报告总结

第2次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2009年11月5日 晚上19:00 地点:东6A座315学术报告厅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肖宇锋,博士,西南科技大学

三、学术报告题目

《通信网可靠性分析》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肖宇锋博士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报告:

(1)关于通信网可靠性的研究进展

通信网可靠性的研究成果归纳为四类

1)网络的抗毁性—可靠性的确定测度;

2)网络的生存性—基于网络连通性的可靠性测度;

3)网络的有效性—基于网络业务性能的可靠性测度;

4)网络部件工作在多模式状态的可靠性测度。

肖宇锋博士认为通信网可靠性比较恰当的定义是:在人为或自然的破坏作用下,通信网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的生存能力。

肖宇锋博士指出在这里重要的是如何理解通信网的生存,应根据通信网的业务要求选择网络的生存判据,常用的判据有:

1)网络中给定的节点对之间至少存在一条路径;

2)网络中一个指定的节点能与一组节点相互通信;

3)网络中可以相互通信的节点数大于某一阈值;

3)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传输时延小于某一阈值;

4)网络的吞吐量超过某一阈值。

(2)通信网可靠性指标研究

肖宇锋博士指出通信网可靠性指标主要分为: 网络的抗毁性、生存性、有效性和完成性。

1)网络的抗毁性

网络的抗毁性描述了通信网在人为破坏作用下的网络可靠性,它假定“破坏者具有关于网结构的全部资料,并采用一种确定的破坏策略”。

2)网络的生存性

生存性给出了网络在随机性破坏作用下的可靠性,反映了随机性破坏和网络拓扑结构对通信网可靠性的影响。3)网络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一种基于业务性能的可靠性测度,它指出了通信网在网络部件失效的条件下满足业务性能要求的程度。

4)网络的完成性

完成性系统在任务开始时可用性一定的情况下,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的任一随机时刻,系统正常运行或降级完成服务要求的能力。

五、本人体会

当今社会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利用网络,但是对时常发生的问题却很少知道其原因,如网络交通为何时好时坏、网络为何时常不稳定等等。通过肖宇锋博士的报告,使我对通信网可靠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通信网可靠性指标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通信网可靠性研究焦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通信网可靠性研究是一项有现实工程意义的重要课题, 是目前通信网技术发展和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确定通信网的可靠性指标时,应考虑通信网的类型、使用需求以及相似系统的可靠性水平、费用、进度等因素。如何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选定实用的网络可靠性指标,并建立通信网可靠性评价模型,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研究生听学术报告总结

第 3 次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2009年12月24日,行政楼学术报告厅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徐志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三、学术报告题目

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结构健康监测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徐院士从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等的起源讲起,全面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高端领域,尤其是在军事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1)物联网的定义及应用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为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微机电系统。

(2)物联网发展简介

关于“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物联网”就已经提出,称为“传感网”。1999年,中国开始传感网研究,2009年,美国将物联网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同年,我国将“物联网”并入信息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强调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有专家预测,“物联网”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浪潮

(3)物联网与结构健康监测

在桥梁结构的检测、检测技术方面,以往的思路一直是将桥梁结构与检测、监测系统分开考虑的,而在物联网时代,可以将各种传感器通过互联网与桥梁结构融合为一个整体系统,定期或定时滴采集桥梁运行的各种数据,通过数据融合、分析与评价,与桥梁的安全运营、日常维护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徐院士独到的见解、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浅出的讲解,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鼓励同学们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勤奋钻研的精神,这样有利于培育出创新成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本人体会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徐院士的报告,使我对物联网的概念、应用前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实现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其实所谓的关键技术并不是原来没有的、针对物联网原创的理念或技术,他们都是其他技术的综合应用。所以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随着现代发展的需要已越来越多,能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签字):

年研究生听学术报告总结

第4次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2010年3月10日(周三)下午15:00,东8学术报告厅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月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中国工程院

三、学术报告题目

哥本哈根会议和中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中,杜祥琬副院长作为哥本哈根会议的亲历者,介绍了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背景和对全世界的深远影响。报告指出,哥本哈根会议既是一个论坛,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日渐成为一个新的斗争领域,应对这一情况,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中国刻不容缓的任务。中国能源需要走一条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具体内涵是:通过三个战略,发展三种概念的绿色能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能源道路。战略之一是,大力节能,提高能效,控制总量;战略之二是,洁净化利用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使这一黑色能源“绿色化”;战略之三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发展,使其成为中国能源的绿色支柱。通过这三个战略,我国既可以走向“绿色”,也可以走向“低碳”。创造一条十几亿人口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将是中国对人类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杜祥琬院士指出,中国必须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以前发展方式、发展道路“新的觉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他强调必须倡导中国特色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构建节约型消费体系,在全社会倡导“适度的物质消费,丰富的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反对“攀比奢华”的不良风气。随后,杜祥琬院士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耐心、详细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五、本人体会

通过杜院士的报告,我们对更深刻的认识到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况之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把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协调、保护全球气候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的途径。但是,绿色低碳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层面,面临巨大的困难和障碍。所以,要从基本观念上理解和认识“低碳、绿色能源战略”的内涵,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即:在全社会倡导“适度的物质消费、丰富的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反对“攀比奢华”的不良风气。除此之外,在研究中国低碳能源发展方略时,十分关键的一点是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比如智能电网、电机节能、无线通讯、绿色工厂、智能建筑等。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签字):

年研究生听学术报告总结

第 5 次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2010年3月19日

地点:东6A座315会议室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周涛,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月

三、学术报告题目

《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思路》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这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从几个基本模型和几种网络为核心,讲述了复杂系统网络的概述。报告中运用大量的事例和经典模型,就网络的复杂性与相关性、复杂网络的模型抽象及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1)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

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量复杂系统都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网络加以描述。一个典型的网络是由许多节点与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一些边组成的,其中节点用来代表真实系统中不同的个体,而边则用来表示个体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当两个节点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关系时连一条边,反之则不连边。有边相连的两个节点在网络中被看作是相邻的。例如,神经系统可以看作是大量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看作是自主工作的计算机通过通信介质如光缆、双绞线、同轴电缆等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类似的还有电力网络、社会关系网络、交通网络等等。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考虑网络的时候,往往只关心节点之间有没有边相连,至于节点到底在什么位置,边是长还是短,是弯曲还是平直,有没有相交等等都是他们不在意的。

(2)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

复杂网络具有很多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不同的统计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在网络中,两点间的距离被定义为连接两点的最短路所包含的边的数目,把所有节点对的距离求平均,就得到了网络的平均距离(average distance)。另外一个叫做簇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的参数,专门用来衡量网络节点聚类的情况。对于某个节点,它的簇系数被定义为它所有相邻节点之间连边的数目占可能的最大连边数目的比例,网络的簇系数C 则是所有节点簇系数的平均值。研究表明,规则网络具有大的簇系数和大的平均距离,随机网络具有小的簇系数和小的平均距离。除了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外,真实网络还有很多统计上的特征,例如,混合模式特性,度相关特性,超小世界性质等等。

(3)复杂网络上的物理过程

对于物理学家而言,研究复杂网络的终极目标是理解网络拓扑结构对物理过程的影响。在以前的研究中,物理学家往往忽略了网络的拓扑性质,在讨论逾渗、传播、同步等物理过程时,他们自然地选择了最容易模拟和分析的规则网络或随机网络,而没有仔细思考和研究这种选择是不是应该的,不同的选择会不会对物理过程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物理学家不仅在方法论上为网络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大大地拓展了网络研究的视野。他们不仅和数学家一样关心网络自身的拓扑性质,而且关注网络上进行的各种物理过程和动力学行为,诸如传播、同步、自组织临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等,他们发现了网络拓扑结构对各种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给出了很多虽不严谨但很美妙的解释。这些工作很有可能会推动相关数学物理理论的发展。

五、本人体会

周涛教授围绕复杂系统网络的含义、网络结构与网络模型、网络建模等几个方面做了题为《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思路》的专题学术报告。

通过这次报告,我不仅了解了网络这一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而且感受到由于它是真是复杂系统的拓扑的抽象,并且比比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都要复杂,抽象性和复杂性使得无法用一种简单方法描述它的统计特征。

六、学院相关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总结

第 6 次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 2010年4月30日(周五)上午10:00——12:00 地点:行政楼附三楼第一会议室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报告人姓名:潘功配 职称:教授

部门:南京理工大学

三、学术报告题目

题目:烟火武器装备的发展与创新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中,潘功配教授就军用、民用烟火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中国烟花爆竹技术的创新与理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首先,潘功配教授讲述了中国烟火技术的由来,早在公元前八世纪的周朝,中国就有了“狼烟”烽火台,古人以狼粪燃烧生烟传递军事信号。周末(公元前500年前)已在战争中应用了“火攻”技术。汉末三国战争,箸名的“火烧赤壁”。公元227年,魏、蜀交战时已使用了“火箭”,当时的火箭是将草艾、麻布浸渍上油料缚于箭上用弓射出。不过那时的烟火还只是一种“烟”和“火”的技术应用,它是直接应用自然界的可燃物质借空气中氧的燃烧来获得某种烟火效应的,并没有构成一种自供氧(即利用氧化剂)体系的当今的烟火药剂。应生命科学发展对医药的需求,中国古代帝王为了长生不老而寻求“灵丹妙药”,中国古人在炼丹的过程中炼着了火,从而导致了中国黑火药的发明。

然后,他讲解了中国现代烟火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军用烟火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军用烟火技术创新与发展包括:照明弹药由可见光照明发展为红外照明技术;燃烧弹药由黄磷燃烧发展为赤磷基、锆基、镁基、稀土合金以及准合金类高能燃烧技术;发烟弹药由黄磷发烟技术发展为赤磷发烟技术和抗红外、激光、毫米波的多波段乃至“全频谱”的发烟技术;曳光弹药由可见光曳光技术发展为红外曳光技术;信号弹药由传统烟火信号技术发展为烟火信息计算机编码信号技术。

(2)民用烟火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超纯金属冶炼、焊接与切割等工业上应用烟火技术;

2)安全气囊、航海求救信号和铁路、高速公路烟火信号等交通运输业烟火技术;

3)烟雾杀虫、灭鼠、植物催长等农业应用烟火技术;

4)人工防雹降雨烟火技术;(5)无声近人爆破烟火技术;

6)烟火发电技术;(7)宇宙空间探索技术; 8)烟火气溶胶灭火技术。

(3)中国烟花爆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中国烟花药剂研究正逐步趋于科学化;2)药剂研究力度在加大;

3)环保烟花开发研究已在逐步展开;4)中国的无烟焰火已出现;

5)中国烟花加工工艺在进步;6)中国烟花产品更新及技术创新在稳步发展。

最后,潘教授指出烟火理论对烟火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固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烟火系统的应用研究是烟火科学的理论发展基础。烟火理论研究,目前已提出了界面化学物理、固态反应、光谱、气溶胶(烟幕)理论和烟火反应统计物理学等课题。

五、本人体会

通过这次报告,我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烟花过去有着灿烂的历史,但谈不上科学。现在,中国的烟花技术从烟花药剂研究到工艺生产,从产品的更新到技术创新,以及烟花安全环保都在向烟花科学迈进。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总结

第 7 次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2010年12月8日上午8点30分

地点:信息工程学院会议室(东6B座209)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陈小平,教授,中国科技大学

三、学术报告题目

《智能机器人发展新方向及“可佳”工程进展》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陈小平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做了介绍:

(1)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陈小平教授介绍机器人的三个发展阶段,一种是第一代机器人,那么也叫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是通过一个计算机,来控制一个多自由度的一个机械,通过示教存储程序和信息,工作时把信息读取出来,然后发出指令,这样的话机器人可以重复的根据人当时示教的结果,再现出这种动作。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研究第二代机器人,叫带感觉的机器人,这种带感觉的机器人是类似人在某种功能的感觉。那么第三代机器人,也是我们机器人学中一个理想的所追求的最高级的阶段,叫智能机器人,那么只要告诉它做什么,不用告诉它怎么去做,它就能完成运动,感知思维和人机通讯的这种功能和机能,那么这个目前的发展还是相对的只是在局部有这种智能的概念和含义,但真正完整意义的这种智能机器人实际上并没有存在,而只是随着我们不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的概念越来越丰富,它内涵越来越宽。

(2)机器人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体系结构、感知、规划、学习与演化、协调与协作策略、系统软件平台开发、实验研究。

发展趋势:

1)要求具有较高的自组织、自学习、适应能力。

2)在强调自主性的同时,仍需不断提高人与多机器人间的协调性。

3)基于行为的方法与传统的规划和控制方法相互融合。

4)特种应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需求日益迫切。

(3)“可佳”工程进展

陈小平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中科大机器人团队研制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佳”通过查阅说明书学会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以及“演示学习”两项最新科技成果,引起了我们的广泛关注。

五、本人体会

通过聆听陈小平教授的讲座,我了解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机器人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可佳”工程进展。使我们了解到了智能机器人现在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中所需的技术和平台。针对决定机器人智能的关键问题,我们应该从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两方面展开系统性探索,推进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对未来智能服务机器人的普及。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签字):

年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总结

第 8 次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2011年2月17日上午8点30分

地点:绵阳九院五所学术报告厅院)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李幼平,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三、学术报告题目

《内容定位标签-公共文化的跨网机制》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月

李幼平院士针对目前广播网面临的困难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新一代广播网关键技术-UCL内容定位标签作了深刻的讲解与探讨。

传统的广播电视,尽管仍然是吸引“人时总数”最多的最大媒体,但从用户的角度观察,其资源在时间上是阵发性出现的,大部份时间内用户得不到这些内容,只当电台正在广播的那一瞬间,才有可能得到它的服务。

广播资源在时间上时而存在,时而消失,造成传统广播若干固有的结构性缺陷。首先,它难以实现按需服务。内容与时间完全由电台决定,用户对信息资源不能双向互动,缺乏自主权。其次,提供的资源品种不够丰富,尤其是缺少静态视觉的书刊、网页,不能反映数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缺乏形成产业的经济杠杆。传统广播很难形成产业。广告收入之外,难以找到市场的经济支持,优秀节目得不到正比于贡献的回报。

播存结构的设想为上述难题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即在广播终端引入海量存储,可以积累不同时刻播出的内容,把瞬态存在的广播数据流,变成为时间上长期存在的服务器数据库,向最终用户提供双向式按需服务。播存结构不仅可以实现电视节目的按需服务,还将承担普及几千种报刊网站和几千门大中小课程的任务,为科教兴国营造“存文化于民间”的环境。

其中内容定位标签是实现按内容属性管理网络的关键技术。统一内容定位代码UCL(Uniform Content Location)类似于万维网的URL,都是用来定位网页的。URL是在互联网网址中定位,告诉你应该到万维网的什么网址、哪一台服务器获取该网页。UCL是在内容分类学(语义)地址上定位,告诉你该网页谈论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UCL也是传统广播中电子节目单EPG的升级换代,EPG通过频道与时刻间接定位内容,UCL可直接定位内容。UCL嵌套在广播流数据包的包头之中。编者用它标明本文件来自哪个网站,哪个栏目,属于知识分类学中的哪个子域。作者用它定位内容,读者用它表达需求,确定该网页是否应该下载存储。UCL是沟通网页含义的简明工具。广播是一种无路由的系统,通过电波把所有内容送给所有用户。读者需要通过UCL在源源流入的广播流中迅速做出判断,哪些网页是下载存储的对象。

UCL是我国学者自己创造的。初步研判,UCL可以成为主动信息服务的一种重要工具。例如,无路由的播存结构,可以在UCL帮助下,把“去远方到处挖掘”简化为“在近处依次过滤”。又如,可以把复杂语义描述(自然语言/机器语言变换)简化为映射计算。映射计算是在人“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是一种主动型、透明型服务。等等。

五、本人体会

通过聆听李幼平教授的讲座,我了解了目前广播网、互联网存在的问题,并对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内容定位标签(UCL)这种按人类思维来搜索信息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跨越了语义鸿沟,直接通过内容定位信息,较现有的按URL定位信息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实现内容定位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标引内容信息、应该标引哪些内容属性等都是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讲座内容与我从事的课题很相关,所以通过讲座,给我的课题带来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受益匪浅。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第五篇: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

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

经过一年紧张忙碌的课程学习,顺利地进入研究生第二学年,现在正着手于毕业论文的开题。至此,回顾以往的学术报告与讲座,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更好地指导未来两年的学习生活。听学术报告与讲座,是我们研究生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讲,传播着最新的科学前沿,带给我们深刻的思想启发与引导。现在对几个学术报告与讲座作简要的回顾:

2009年10月15日,来自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潘正祥教授,在第三届遗传与智能计算国际会议上做了题为 “Intelligent Watermarking Techniques”(《智能数字水印技术》)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潘正祥教授向广大师生介绍了数字水印技术的基本概况,并深入阐述了关于智能计算在数字水印中的应用。通过聆听潘教授的报告,我知道了数字水印技术是将一些标识信息(即数字水印)直接嵌入数字载体(包括多媒体、文档、软件等)当中,但不影响原载体的使用价值,也不容易被人的知觉系统(如视觉或听觉系统)觉察或注意到。通过这些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可以达到确认内容创建者、购买者、传送隐秘信息或者判断载体是否被篡改等目的。数字水印是信息隐藏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2009年10月19日,美国工程院院士、自由软件基金会创始人及主席、GNU工程创始人Richard Stallman为我们讲述自由软件,一个计算机用户团结起来获得控制自己计算机自由的行动。他提到自由软件运动催生了GNU操作系统,有的时候被曲解为Linux操作系统,GNU正是实现这些自由的一个操作系统。其内容涉及到自由软件历史、自由软件哲学、技术、GNU操作系统、对称版权(Copyleft)、GNU GPL、版权、软件专利、DRM,以及The Church of Emacs等。通过哲思社区创始人徐继哲的演讲,我很清楚地知道哲思社区是中国领先的自由软件社交网络和协作平台。通过采用先进的自由软件和互联网技术,哲思为用户提供创新的在线社区使用体验,包括即时通讯、电子邮件、日历、朋友、博客、活动等丰富强大的互联网功能,以满足自由软件用户对社交、通讯、内容资讯、项目协作等多方面的需求。Akira Urushibata将中国古典哲学和自由软件、黑客(Hacker)结合起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历史上最早的黑客。除了了解自由软件的基本情况外,我体会到自由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它比一切更宝贵。

2009年11月21日,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创新论坛分论坛上,张振升学长做了题为《基于二分查找判定树的蔗糖结晶颗粒分类器设计》的报告。报告指出国内大部分制糖企业在煮糖工序结晶环节仍需人工目测感触晶粒的成长状况,粗略估算结晶环节各阶段达到标准大小的蔗糖颗粒所占百分比,然后凭经验进一步控制原料的加入量,使蔗糖颗粒能充分结晶,自动化程度低。因此,采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对煮糖过程蔗糖结晶颗粒进行分类识别,用机器视觉模拟人工感触晶粒的成长状况的方法将结晶颗粒按面积和形状指数分类,为煮糖自动控制系统提供决策数据进而实现煮糖过程自动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颜色空间转换的方法、改进遗传算法与改进Otsu 算法相结合的阈值选取方法,基于图像处理的蔗糖结晶颗粒识别方法是可行的,结晶颗粒图像分割质量高,分类准确、效率高,能够用机器视觉模拟人工感触晶粒的成长状况,能够为煮糖控制系统提供好的决策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10年6月10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民教授于来校作了题为“信息论与密码学”和“信息、信息论和 Shannon的伟大贡献”的学术报告。报告中,王教授从个人对信息和信息论的认识、基于量子物理学的量子加密体制、Shannon信息论与经典密码学、Shannon信息论的几个主要问题、Shannon信息论与现代密码学、Shannon的大师风范

和不朽贡献等方面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了报告会主题。

2010年6月23日,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杜健霞博士,做了题为《研究方法》、《美国高等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报告。上午的报告首先指出国内学者文章在国外难发表的根本原因——研究方法的欠缺及不科学。接着提出教育学科学研究的三个基础理论: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和基础统计学。并从方法论意识的觉醒入手,介绍了美国与中国学术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重点讲述了教育研究课题设计的综合性、扩散性和多样性。最后以自己刚在国外发表的论文为范例,对研究方法的采用、写作和投稿注意事项进行一一剖析和阐述。下午杜教授从培养的人才规格、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方面对美国高等教育进行分析,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另外以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指出该校专门设置了“科研推广中心”,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学校非常支持和鼓励在校学生到当地科研机构与公司实习和兼职,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使他们尽早熟悉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在动手动脑的科研活动中增长才干。杜教授的讲座融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深入浅出,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听过的学术报告与讲座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每个讲座我都获益非浅,而且每个讲座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聆听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与讲座,既开阔了视野,也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学术前沿的新思想。从他们身上,我看到每个人要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里尽心尽力,坚持去做研究,不断去追求真理,才能为人类幸福作出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也要学会团队合作,因为你离不开这个社会,当我们进行思想的碰撞,就会创造出智慧;学会与人沟通,彼此交流,共同学习。还要懂得学习与做研究的方法,勇于去实践,即使失败,也要再次站起来重新开始直至成功;勇于创新,打破思维定势,尝试去改变思维的方式,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最后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联系我们的社会实际,寻找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创造价值。

下载听关于楼宇经济的思考分享学术报告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关于楼宇经济的思考分享学术报告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注会讲座”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听“注会讲座”学术报告心得体会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3月28号 7点到9点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文化楼1205会议室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报告人姓名:叶陈......

    听窦桂梅老师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听窦桂梅老师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李殿祥 “窦桂梅”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并不陌生,特别是在教育界的人都知道这个大名,可我却是在前几天,在永吉县初中第二期、小学第四期骨干教师培......

    楼宇经济现状浅析

    XXX区楼宇经济现状浅析 楼宇经济是在楼宇内产生、发展,并集聚、衍生、扩散相关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一般以各类楼宇、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通......

    听魏书生学术报告感悟

    听魏书生学术报告感悟 陈占峰 暑假中,我有幸聆听了魏书生的报告,听后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魏老师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对教学的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对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等方......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报告一:媒体变迁和民主政治发展 报告人:朱铭佑 时间地点:2009.10.13老图书馆演讲厅 朱老师主要讲述媒体变迁和民主发展的紧密联系。改革开放30周年来媒体的深......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大三刚开始的小学期,我们聆听了自动化学院多位老师的学术报告,通过老师们对本学院一些相关领域的生动介绍,我们对本专业以后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为期一个星期的学......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进入大学以来,我利用课外的时间在学校的报告厅听了五场学术报告。可以说,每场报告都是非常的精彩,并且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一、聆听报告之目的 此次学术报告之行旨在思考以后研究方向的问题。虽然硕士期间做了一些关于气-液两相体系中单气泡运动行为、气泡兼并以及几种选煤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