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一 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羊尾镇郭家中心小学 蔡琴
在短暂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培养,才能得以提高,不是学生先天就有的。所以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同时我也看到计算课经常被认为是“枯燥乏味”、“机械操练”,并让许多学生生畏。怎样使我们的学生热爱计算,使我们计算课堂充满活力、高效率、出实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首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针对新知识中的一些与旧知识密切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指导训练。授课时,力求教学方式有实效、灵活、多样。例如用游戏、竞赛等形式;用小黑板、卡片进行抢答、视算、口诉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方式。
二、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 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否则到高年级是寸步难行主。
三、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5×17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7个25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7盒的支数是多少即7个25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5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或者可以看成是20个25是多少,这样多算了3个25,那么把20个25的积减去3个25的积,这样做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7个25得175,所以又要和乘数7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5个得250,(也可看成25个10)所以5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四、思维训练是核心
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 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混合运算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 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 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象240×300,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 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 觉思维能力
5、练习要注意层次化:让好、中、差学生都有所得,使每一位学生都自信能够学好数学;练习的安排要由易到难、先专项练习再综合练习。通过层次化的练习,让所有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要将相近、相似、易混的习题进行比较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刻理解数学的算理、算法
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 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 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 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 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 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 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 也直接受到影响。
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4.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例如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误作“-”,把“3”写成“5”,把“69”写成 “96”;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数位对错;运算顺序错误等等。这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1、认真审题。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看题目过快,提笔就算,结果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好好分析,动动脑筋,然后再做题的习惯。
2、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集中注意力书写,看清楚再写,不要字迹潦草,a写得像9,9写得像a,要按照作业的书写格式正确书写。在日常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
3、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检查验算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且对学生逐步养成严谨、认真、踏实的学风,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用“逐步提问检查的方式”进行引导:题目抄对了吗?竖式列对了吗?数位对齐了吗?验算一遍,计算中有错误吗?得数写了吗?教学中教师要详细讲解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教师要让学生发现通过验算可以检查出错误,进而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自觉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
七、重视作业评语。
评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好的评语应简洁、艺术、富有新意,能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又能适当指出缺点,能使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在学习上获得更大进步;同时评语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用的评语一般是:“再想一想”、“再检查一遍”、“格式对吗?”、“请看清楚题目”、“很好,你进步了,我为你加油!”、“你真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老师为你感到高兴!”“相信自己,你能行!”等等。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尊重、爱护与引导融入到作业批语之中,让学生牢记在心,终身受用。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与学生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对于提高学生整体数学素养非常重要。可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精心安排,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计算品质,一步一步走踏实,相信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不懈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提高,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总结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文荣学校 和克亮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正确、合理、迅速、“脱口而出”呢?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
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首先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在操作中揭示算理。恰当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想一想、改一改、算一算,从中揭示算理。我在教学“ 43+ 25 ”时,先让学生自己先摆43 根小棒,再在下面摆 25 根小棒,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单根和单根对齐,合在一起,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合在一起,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写成竖式,突出了“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笔算法则,为学生理解记忆法则建立了清晰的表象,也为学生正确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演示中明确算理。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完成知识的正迁移,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就可以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
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熟练计算。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有效。1、先慢后快。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算快。、重点部分重点练。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这节课的重点是“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为此,在教学时我不急于要学生算出计算结果,而是在练习中特意安排了突破“十位”的变式练习。、经常出错的计算反复练。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尽管五花八门,但细细发现还是有规律的。较小数加较大数比较大数加较小数容易错,例 3+8、4+7 等;相邻两个加数相加,或者减数和差是相邻数的容易错,例 3+7,11-5 ;只是符号,或者某个数发生变化的算式容易错,例 34+6 与 34-6 ; 34+2 与 34+20。针对这些容易错的算式,我都及时纠正并加强针对性练习。平时批改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把学生作业中算错的题进行分析、归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针对低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例如:利用口算卡片、活动小黑板进行视算;每天课前 10道听算或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找朋友”、“邮递员”、等视算、听算相结合练习。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
5、培养瞬时记忆能力。学生只有对旧知识拥有记忆才能理解新知识,只有对系统知识拥有记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教给学生瞬时记忆的策略,指导学生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视听、视算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速看速算提高学生感知和记忆能力。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在学完一个数的口诀,我都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读、背,齐读,男女生对口令、学生领读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加强瞬间记忆,再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熟悉口诀。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
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我采用以下方法:
1、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做口算时,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做作业时,“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 ;课堂上,“看一看,谁听课最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
3、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往往一个小小的“优秀作业”、“作业认真”、“进步真大”的鼓励会给孩子们一个莫大的欢欣与激励。、及时表扬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学生,并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着他(或她)有新的进步。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采用合理、科学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力。
2017年11月13日
第三篇: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心得
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心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主线,是学生学习很多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所必须掌握生活技能之一。那么如何提高计算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重视口算教学,加强口算练习。任何计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 到学生其他运算能力的提高。在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练习,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口算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变性,使学生的计算既快速,又准确。
二、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三、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四、重视笔算与估算结合。把估算作为现代数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这既能为学生数学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符合学生今后的生活需要。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感受到了估算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应用。在老师反复的讲解下,我们的学生反而对估算无所适从。在我们过度教学和刻板的评价下,使估算教学偏离了它的初衷。教师精确计算的意识远远强于估算。教学时重视学生感悟估算的意义、体验估算的价值,按教材程序让学生蜻蜓点水式讨论一下估算的方法和结果,主要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如何精确计算上,估算就会教之无味,弃之不能。为了让学生在估算不失利,我们对学生进行“聪明”之法教学,使其能准确估算。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伊旗第五小学 刘岩璇
3月9日、10日,暨计算教学课例及讲座在伊旗第二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认真观摩了一线优秀教师展示以计算教学为重点的优质课。领略了他们精湛的授课艺术、精彩的说课和反思,聆听了专家们关于计算教学的讲座。专家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了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好一节计算课,围绕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也是终身受益的。我们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1.改变计算教学过于依赖于情境。
改变课堂上牵强附会的情境设置,影响教学的进程。创设情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解决情境中的计算问题,还要通过计算,形成计算技能
。综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新知是原有知识经迁移、变化、综合而成。因此,计算可以由情境引入,同样可以单刀直入。许多时候没有必要去花较多的时间通过情境来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体系之中。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地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例如,学习“十几减8”,已经有了“十几减8”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
2.改变“走形式”的算法多样化变。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倡独立思考。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结果,老师不能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关注质的提高。目前,计算教学在方法上大都注意了量的增加,即引导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有序思维,从质的方面提高。鼓励算法多样化,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定要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
3.改变不重视口算的速度的现象。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加强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四则计算中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口算准确、熟练。计算课每节课前进行3—4分钟口算练习,总之,这次听课的感受是:还原真实。计算教学不能过分依赖于情境,算法多样化要把握实质,若出现偏差,会导致不良后果。计算教学还是要重视计算方法、技巧、速度及口算能力等基础,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日照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2016-05-03 13:24:21)转载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起到很大的影响。
2016年4月18—19日,在教科室庄主任带领下,到新营中学南校区参加“日照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聆听了柴琳等七位老师的计算教学课,感觉受益匪浅。这次计算课研讨,突出特点是各位老师把计算教学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以学生分小组课下研究、课上汇报交流的形式呈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容量大,令人耳目一新。如凤凰小学厉晓庆老师执教的“巧算24点”,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搜索24点游戏的相关资料,介绍玩法以及为什么是24点,其他小组用多种方法举例介绍如何快速得到24点。各研究小组课下进行了深入研究,汇报时讲解清楚,涉及的内容全面,分工明确,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再如山海天实验小学牟永丽老师执教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大胆尝试用知识树的方法展现知识点,便于找出各部分间的关系。小组汇报时,层次清楚,解决方法多样,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注重练习形式和反思,这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我们要以这次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为契机,教学中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四篇: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而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形成正确、迅速地计算能力,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讲清算理,学生依理而行。
我们知道,如果学生算理不明,计算时必然出错,因为,算理是计算的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在新授课上,教师一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口述算理。如:进位加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满十进一现象,然后教师加以概述,使学生知道“十进制”是自然数的进位方法,也是计算中满十进一的理论依据。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二、加强反馈训练,提高练习的效率。
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相接近或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混合起来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异同点,以便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值得提醒的是:只要学生能注意到他们的异同点,并能运用相应知识点解决问题即可,不必强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总结。
三、训练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口算兴趣。
多做多练是前提,但学生习惯对于新鲜事物感兴趣,尤其是目标教学的学中玩,玩中学,从中增长知识,如果单独某种练习,学生是容易感到厌倦情绪的。由此,口算练习要活泼生动多样化,如听算形式、口算卡片、小黑板、投影机、对口令、开火车等形式,有时不定期可以通过找朋友,动脑筋,互相问答等进行竞赛。另外,要根据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进行“你发现了吗?”“我来帮帮‘小马虎’”“火眼金睛孙悟空”“做个称职的好医生”等游戏性强挑战性高的试题训练,使学生在改错中明理,并给自己以启示。
四、训练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数的分成”训练;“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进位加”训练;“百以内退位减法”的“20以内退位减法”;“列竖式计算”的“进、退位”训练等。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低年级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法,区别四种运算方法;三验算,检验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在教学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错误的发生。
总之,计算能力是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计算教学不能凭借反复机械的练习,加大计算强度,来提高计算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五篇: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如何正确培养?(2014-6-13)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如何正确培养?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下面丁博士教育网就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如何培养,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提升学习成绩。
首先,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
学生面对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决定了是否具有计算能力。学生要具有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
其次,加强基本技能,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督促和指导学生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不然,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
最后,培养良好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保证。
有部分学生,在测验、考试之前单独关照一下,盯得紧一点,成绩会起很大变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与应用题教学一样,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
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四则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其教学时间,占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一半以上。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