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心得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心得
一、基本概念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见图1)。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见图2)。这样,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环,与此相应的学习阶段把这些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联系起来了。
图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图2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
二、对教学方式的启迪
根据教学事件,以学习英语为例,谈谈我对信息加工模型在实际运用中的理解。首先,在进行更高一段的学习之前,必须弄清楚这个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教师的第一步,就要使学生回忆起对当前学习必需的以前学到的那些知识和能力。然后以此为前提进行教学。比如对已经学过的语法整理成大纲,引导性的让学生随着线索逐步回忆起所掌握的内容。充分的回忆一旦完成。教师就应向学生直接提示要学习的新内容,通过告知学生教学目标,使学生建立对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的预期,指引并控制学生的注意与学习行为,使教学重点突出。比如新的课文大致讲述哪个方面,联系到过去的有哪些语法和单词,又有哪些新的知识点会出现。在新的点上加重语气,提高语调,或写板书等,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要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教学内容应组织成富有意义的序列,符合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或加以比较,巩固的同时,更易建立形象的联系。
英语是文科,学习中对于背诵与记忆有较高的要求。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长时记忆贮存信息的能量是无限的,而短时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且一次只能记住5-9个项目。那么以单词为例,新单词的学习必须控制好数量,并通过反复强化减少短时记忆的丢失。如果能将知识“组块”,在满足5-9的数量限制下,又能传递更多的信息,学习效率更高。比如将单词词根相同的新单词选为一组,同样是5组,却能教授大于5个单词的量。同一组的词中以词根为中心,先讲解词根常包含的中文意思,再展开分别比较一组中各词的含义的区别。为避免学生混淆,还可以将同一组内的词编成顺口溜之类的形式,顺口溜可以是押韵、朗朗上口的;也可以是形成实际意义的一句连贯的句子,最好内容带有一定的情节性。总之,越形象越利于记忆。学生大脑中的图式逐渐开始丰富时,他的学习也就会有意义了。此时也会越学越有劲,越学越有效。
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为了获得反馈.教师必须尽可能准确地把学生的作业结果告诉他们,教师在提供反馈时,不仅可以通过“对”、“错”、“正确”或“不正确”等词汇来表达,而且可以使用点头、微笑等许多微妙的方式反馈信息,都可以达到强化学生行为的目的。有些老师在上课时,即使是学生一起回答的问题,也会频频点头,或直接给予口头回答,是个很好的习惯。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者。教学的过程应当随着内容、目标与反馈的结果不同做出及时的调整,最终应该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正确学习策略。
三、对自我学习的启迪
对于自我学习的方法,这里也结合语言学习就一个小点说说我的体会。短时记忆要转变为长时记忆,不仅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也是一个与长时记忆建构意义的过程,一旦这个建构成立,短时记忆就可以按一定的属性或关系加入到长时记忆中去。关键就是如何建立意义?我除了学习英语,还在学习日语。这两种语言在记忆上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单从词汇上看,英语是西语,与中文的联系极少,所以新单词的理解与记忆都建立在从前学过的单词上。所以我总是把新单词放在句子中记忆,且该句子中新词汇少,一般不会是关键词汇,也就是在我不理解这个词汇时,也可以根据句子猜测它的意思。那么这个单词就可以很容易被记住,一方面是运用了就有了意义,另一方面就是与旧知识联系了起来。日语就更有意思了,它既有来源于中文的词汇,又有来源于西语的词汇。所以大部分词汇比起记忆读音,我会先选择记忆它的意思。一旦意思记住了,就可以在中文中寻找类似的词汇,变成日式的有规则的发音,或者来源于西语的,只要把学过的英语单词套上去也转换成有规律的日语发音,便是这个单词了。
学习阶段中包含的反馈阶段,其实并不一定全是老师的工作,反馈并不总是需要外部提供的,它也可以从学生内部获得,即进行自我强化。我们也可以根据已经学过的概念、规则,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比如英语的读音是有一定规则的,长时间学习后即使不通过音标,也可以正确读出部分陌生的单词。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必须把知识信息变成“我”的,才能灵活运用。
四、总结
加涅的研究最大的优点在于注重应用,有人也据此把加涅的模式称为指导教学的模式。在学习方法上,主张教师指导学习,给学生以最充分的指导,而学生则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虽然看上去是一个模式化的过程,但其实有其必要性,况且针对每个具体环节,仍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教学严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都在这个理论的运用中得以体现。
第二篇: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要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加涅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简介
(一)罗伯特·米尔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e,1916--200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60年代,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认知心理学革命”。认知学习理论也分为两派同时发展着,一派是以奥苏贝尔和布鲁纳为代表,强调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被称为建构主义者或结构主义者。另一派即是以加涅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学,侧重研究人脑学习加工知识的过程和规律,分析信息从外部输入大脑,经过加工阶段,到产生外显反应时所经历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原是经过严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学家。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他吸收入了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持也有技术操作支持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加涅的主要著作: 《学习的条件》(1962)、《教学设计的原理》(1969)《知识的获得》(1962)《学习对个体发展的贡献》(1970)《教学方法的学习基础》(1976)《记忆结构与学习结果》(1978)《学习结果及其作用》(1984)《教学的学习基础》(1988)等。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三)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模拟并说明人类学习和人脑加工外界刺激的过程的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联结。二、五类学习结果
1.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木质特征的认识。因此而有对事物作出分类的能力。再上去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我们便说,人在按规则办事。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就是技能的木质。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是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有时又称言语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则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实际上都旨在表明在人所获得的能力中一种最为熟悉的能力。即人用语言来表述信息的能力。加涅认为言语信息的学习不但是使学过的东西能逐字逐句地回忆出来,而且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言语信息木身所具有的不同复杂程度,加涅区分出二类不同的言语信急形式:符号学习,事实学习,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的学习。
4.动作技能。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操作规则,一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是指个体不仅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5.态度。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能够影响人对某一类物,某一类事或某一类人作出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影响人选择自己行动的内部状态。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二种成分。
三、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需要不同教学事件的支持,而教学事件又以学习者内部条件为基础,即学习者的内部认知。
感觉器官直接接受来自环境中的感觉信息,并产生感觉滞留,形成感觉记忆,感觉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信息很容易丧失,这是对部分信息进行特殊的选择注意,进行特别加工,从而使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阶段;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略长,但也比较短,也存在信息丧失,这是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复述,可以加深对短时记忆信息的记忆与理解,使之进入长时记忆阶段,再次过程中也需要调用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相应的规则和知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直接利用,也可先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到短时记忆中,在作出相应的操作,由效应器实施。在此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过程,即执行控制和预期,它们对整个认知过程起到控制引导的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的四个要素: 1.学习者 2.刺激情境 3.记忆 4.反应
四、学习过程与教学事件
(一)学习过程
加涅认为,学习是个体的一整套内部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把环境中的刺激转化为能进入长时间记忆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即学习的结果)能给个体提供完成各种操作的能量。根据学习层次理论,每一类学习中都蕴藏着前一类的学习。在加涅看来,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习阶段构成的。他把学习过程依次分为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
2.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
3.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4.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5.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6.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7.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
8.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加涅指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受到外部条件的强烈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和研究学习过程的目的就是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使外部条件能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和正确的联系,从而给学习者以积极的影响,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
(二)教学事件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学习。
教学:嵌于有目的的活动中的促进学习的一系列事件。学活动又称为教学的外部事件。
加涅所提出的九大教学事件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因为这九大教学事件是根据学习者的信息加工过程提出来的,符合学习者对信息的认知过程。
学习结果 与 教学事件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
1.引起注意 刺激变化 刺激变化 刺激变化 刺激变化 刺激变化
2.告诉目标 说明期望学习者达到什么状态,指明要求回答的言语问题 实际示范要运用哪一种概念、规则或程序提供业绩的类别和实力 说明或实际示范某一策略 澄清期望采用的解决办法的一般性质 说明目标提供旨在作出选择的行动类型 实际示范期望的业绩
3.回忆先前学习回忆组织有序的知识实体 刺激回忆有组织的信息的上下文情景 回忆先决规则和概念 刺激回忆从属规则和概念 回忆较简单的先决规则和概念
回忆该学习所要求的任务策略及与之相关的智力技能 回忆做出个人选择的情境及行动,运用榜样实际示范这种选择 回忆相应的信息和技能 回忆执行子程序及组成技能
4.呈现刺激 利用区分明显的特征呈现书面的或视听型言语陈述 描述对象或符号的特征,使之带有概念和规则的形式。提供概念或规则的实例 说明问题症结之所在并展示要施行的策略 由榜样说明作出选择的性质 由榜样实际示范他人的选择 提供包括工具及实施途径的外部刺激,实际示范执行子程序
5.提供学习指导 通过知识实体间的相互联系详细说明内容;利用形象和记忆术提供纳入更大的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的言语联结 给出概念或规则的多种具体实例,为适当的序列联结提供言语线索 对给出有实例的策略提供言语指导 对新的解决办法给予指点和启发 由榜样说明或实际示范行动选择,同时观察榜样对行动如何进行强化 反复练习提供反馈性练习
6.引发行为表现 “说出来”请学习者解释信息 未曾遇到过的情况请学习者在新实例中运用规则或概念 解决不熟悉的问题要求解决问题 在以前未曾遇到过的情境中观察所作选择,问卷调查 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作出选择 完成业绩
7.提供反馈 确定信息陈述的正确程度 确定应用规则或概念的正确程度 确定解决问题的独创性 对行动选择提供直接的或替代的强化 对有关动作的精确性及时间要求提供反馈
8.评估行为表现 要求说出陈述的各种含义学习者用释义的方式重新说明信息 在一系列附加的新实例中应用,学习者实际表现应用概念或规则 学习者独创性的提出一个新的解决办法 学习者在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作出期望的选择 学习者完成全部技能组成的业绩 9.增强保持和迁移 在一个更大的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中增效练习和间时练习与附加的信息复合体达成言语联结 在一个更大的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中增效练习和变式练习提供包括实例变式的定时复习提供解决各种新问题的机会 为经挑选的行动选择提供附加的多样化情境 学习者持续练习技能。
第三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心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心得
何征宇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学习理论,它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是从认识论的高度对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的直接结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是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因而学习者是基于自己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以及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自我发展,强调认识主体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它也不否定外部的引导和学习时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它反对的是知识的纯粹灌输。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可以追溯十七到十八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柯(Giambattista Vico),他认为,人们只能清楚地理解自己建构的一切。十八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对于认识论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综合观点促进了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他认为,认识的主体必须利用内部建构的基本认知原则去组织经验,发展知识,从而认识世界,而不是被动地、真实地将客观世界的现实印象直接投射到头脑中。康德之后,二十世纪对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儿童学习与发展和课堂教学的当首推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但在二十世纪大半时间里,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一直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终身教育已在社会占有中心地位。终身教育倡导的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在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会如何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现代多媒体和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它们作为有效工具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化社会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把教育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已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
建构主义思想有多种渊源,在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察和反思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其中有代表性学习理论的有以下六种:
1、信息加工建构主义论 这是一种较简单的建构主义,它又叫轻微的建构主义。它只承认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它把人的思维过程视为计算机加工信息的过程。这说明它认为人的知识是从外部获得的,而不是个体内部建构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不应是建构主义。所以有人把它叫作轻微的建构主义。
2、社会文化认知观的建构主义 又叫中介行为的社会文化取向,它强调学徒认知期式的学习方式。即先让学习者作为外部人员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进行观察和模仿,当他们发展了自主能力后,在让他们独立的承担任务。
3、激进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来源于杜威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冯·格拉斯菲尔德(Von Glaserfeld),他提出了两条原则对激进建构主义进行了定义。(1)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2)认知的机能是适应,它应该有助于主体对经验世界的组织,而不只是对某一客观存在的现实的发现。激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基于其认知过程和其自身的经验世界的对话而建构的。学习是多层面的,其中最关键的是个体的建构。
4、社会建构主义 它是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主观世界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通过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自身的认知过程而建立的。人类建构的现实不断地被改造和相互作用,以尽可能与客观存在的现实一致,尽管永远也达不到。社会建构主义也把学习看成是个体自己建构的过程,但它更关注的是建构过程中社会的一面。
5、社会建构论的建构主义 它与社会建构主义很相似,但它把社会置于个体之上,在大社会而不是心理水平上谈社会交往对个体学习的影响。它认为,知识根本不存在于个体内部,而是属于社会的,它们以文本的形式出现,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来对文本的意义进行解释。
6、控制论系统观的建构主义 这种观点以循环控制思想为基础,强调人类系统和所分析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反馈,以及个体的自我反省。认知主体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的静止的观察者,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观察者和反省的参与者,而且不同的观察者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它重视交互式教学和合作学习。
以上是六种不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们的共同点是:(1)都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2)都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的知识为基础的。(3)都重视学习者以前所建构的知识和经验。它们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下面问题的回答不同:文化对知识有何影响?个体和社会有何关系?个体的知识是外部输入的,还是内部生成的?
个体的知识是外部输入的,还是内部生成的?这是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都倾向于把知识看成是外部输入的,个体象一面镜子,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建构主义反对这种观点,它把知识看成是个体积极主动建构的,它更强调学习者内部生成的作用。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实际上有三种形式的知识建构,即个体的建构、个体间的建构、在更大社会文化背景的公共知识的建构,不同建构主义范式对这三种建构方式的重视程度是有差别的。社会文化认知观点、社会建构主义以及社会建构论受维果茨基思想的影响,重视学习的社会性一面,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源于社会性相互作用,它们一方面重视合作、讨论在学习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重视现有的社会文化知识在个体学习中的作用,强调把社会文化知识内化为个体的经验。而激进的建构主义则关注的是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对社会中的相互作用重视不够。目前,各种建构主义的分歧正在减小。激进的建构主义也看到了社会性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而社会性建构主义也在吸收知识个体建构的思想。所以,在应用建构主义于教学中时,我们既要对学习的社会一面给于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认识到个体内部的建构是学习的基础,必须对建构的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特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积极的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是积极的。在传统的学习中,学习只能按照教师给定的方式进行,学生的作用就是对教师的知识进行编码,并用同样的编码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被教师和教科书控制下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2.建构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是建构性的。指新信息必须被详加说明并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以使学生能记住简单的信息,同时能够理解复杂的材料。3.累积的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先前所建构的知识和经验,认为学习应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把它们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4.目标指向学习学习者应该意识到学习目标,并愿意实现这一目标,那么这样的学习才能获得成功。但应该注意的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目标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学习目标。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意义的积极建构者,因而学习目标不应该从外部、由他人设定,它形成于学习过程的内部,由学习者自己设定。它产生于学习者与教师、教学内容、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5.诊断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进行诸如控制、自我测试与检查之类的活动,以帮助他们诊断和判断学习活动是否追寻着所设定的目标。建构主义希望,学生最终自己控制学习过程。能够进行自我控制的学生应该自主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诊断,而不是从外部来获得反馈。6.反思型学习反思是对自己思维过程和结果的思维,它是一种元认知策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中发展这种元认知策略。
三、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多重性原则传统的教学设计者把其作用视为知识的简化者。建构主义学习认为,学习应该能够反映知识的复杂程度,鼓励从多重的取向获得观点。2.积极性原则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应该激起认识的需要或愿望。使学习者能够积极的参与问题解决过程。3.适应性原则适应性是指对现有结构的经验的反应。现有的知识应该被确认和评价。学习应包括对新结构的评价以检测其切实可行性。建构主义学习要求对现有概念结构提出足够的挑战以引起混乱,并从而导致反思和适应。4.真实性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背景的。所以,学习需要提供一个有助于迁移的真实的学习环境。5.表达性原则学习有关纳入到学习材料的表征,能够把知识从缄默状态提高到一个新的抽象水平。6.无限性原则建构主义强调元认知过程以保证学习经验的动态、持续的性质。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把教学视为一种环境强调了学习发生的“地点”或“空间”。在最低程度,一个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者、学习者行动(使用工具、收集信息和解释信息、与他人交往等)的环境或空间。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强调控制和指导的教学环境,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性和选择。建构主义更倾向用学习环境来代替教学环境。所谓学习环境就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点(B·G·Willson,1995)。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有以下特征:
1、真实的学习环境 学习活动的真实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的活动与学习被应用的环境的联系程度。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的活动或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和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
2、合作学习社会交往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应该支持合作,而不是竞争。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依赖于儿童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和概念的发展。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谈,有助于他们形成假设并进行检验,有助于学生用多重的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
3、从多重的角度来探究学习材料建构主义强调应该创设含有多重信息来源和多重观点的学习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学生探索和整合知识以形成自己对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获取多样化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综合以形成一个整合的更为高级的观点。斯皮罗等认为,教学一方面要提供学生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景采用适当的策略,并提出“随机访取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即对同一教学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多次,每次的情景都不一样,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表征模式进行知识的建构,以适应他们自己的需要。
4、鼓励学习者的反思能力反思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也就是说,学习者要进行自我监控,能够进行自我监控是判断学习是否达到目标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策略的依据,它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所不可或缺的。
5、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为人是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和建构者,学生带着自己的目标和好奇心来到课堂。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教师由信息的提供者变为获取信息的指导者,是提供学习支架(scaffolding)的人,是任务和问题的展现者。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思考、探索和建构意义。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1.教师的角色定位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为人是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和建构者,学生带着自己的目标和好奇心来到课堂。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教师由信息的提供者变为获取信息的指导者,是提供学习支架(scaffolding)的人,是任务和问题的展现者。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的环境,是学生能够在其中思考、探索和建构意义的环境。激进的建构主义者冯·格拉斯菲尔德指出:我们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看作是个人建构自己经验的产物,教师的作用将不在是讲受“事实”,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这要求教师从教学的中心、权威转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支持者,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己形成有关知识和体系,学生能够更多从自己内部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
2、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强调要给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学习活动的真实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的活动与学习被应用的环境的联系程度。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的活动或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和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中发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独立或合作的探索活动。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可以利用它们对实际生活过程或现象进行的逼真模拟,给学生创造近乎于实际的教学环境。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学生学习知识应先分解然后再综合,现在看来不完全是这样,学生一开始可能就会介入到一个复杂的问题之中,所涉及到的其他知识作为学生新学习知识的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有关知识。
3、从多重的角度来探究学习材料建构主义强调应该创设含有多重信息来源和多重观点的学习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学生探索和整合知识以形成自己对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获取多样化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综合以形成一个整合的更为高级的观点。斯皮罗等认为,教学一方面要提供学生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景采用适当的策略,并提出“随机访取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即对同一教学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多次,每次的情景都不一样,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表征模式进行知识的建构,以适应他们自己的需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总是很自信,很相信自己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经常把自己对问题的不完全或单方面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使众多的学生仅仅拥有有限的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如高考中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总是随考场、考点或地区集中出现几种方式。这表现在教学上就是,用大量的试题去训练和适应某些解题模式;用加班加点的方法给学生灌输大量的“描述性”知识,而有些问题和现象本来是不应该来“描述”的,应通过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这些做法实际上是抹杀了学生个体思维的独特性,剥夺了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独立进行探索的权力。因此教师对学生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包办,要给学生以最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4、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课程开发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看,学生的知识是通过他们的主动活动自己建构的,每个学生建构的知识都有其个性特征。这要求我们开发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过程和现象、能够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学习过程以及能够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课程。现代学校在我国出现100多年来,我国的课程主要实施的是学科课程。在学科课程中,教学目标,评价方式和方法是由课程设计者统一制定的,学生的知识是通过教师的讲受统一建构的,课程内容是按照把学生都培养成专业工作者的标准来设计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学科课程越来越不适应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需要,所以必须对此进行改革。现在我国已开始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改革,如开发三级课程(即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综合理科课程、实施选修和必修制等,这些课程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构主义的思想。以上从有限几个方面讨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但最关键的是它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反思了教育的目的,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为我们进行教育改革带来了希望。
(摘自
北京师范大学 刘克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篇:文本信息加工
当涂县第十五届公开教学周高一信息
《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
教学设计
执教:石桥中学陶孝明
一、教材分析:
上科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主要涉及文本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和表达,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文本具有较强的信息表达能力,运用字处理软件,借助于图形、图像等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文本信息的可读性,而且可以更深刻、更广泛地交流信息。通过这一节教学,让学生可以对文本信息加工的应用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上,让学生学好这一章,应该多动脑、勤动手,而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
本节课教材内容共分四个部分: ① 组织文本结构,突出主题信息 ② 利用流程图,描述事件进程 ③ 利用表格工具,表达文本分类 ④ 借用结构图,呈现事物关系
考虑到课程整合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恰当的选择加工工具加工文本,突出文本的主题信息,注重文本的形象化表达;
第二课时:使用结构图、流程图加工文本信息,注重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图形化表达;
第三课时:运用表格工具加工文本,注重文本信息条理化、表格化的分类表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文本加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恰当地表达文本信息;
2、了解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学习如何组织文本信息更好地表达意图。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学会根据文本信息表达的需要,选择文本信息加工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培养解决不同的问题,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本课重点是文本信息的四种加工目的和方法。
2、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2013-9-12
当涂县第十五届公开教学周高一信息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设计:
1、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起点不一,基础不同,就本节内容来说,对技术尺度的把握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任务驱动”来进行教学整体设计,对具体技术的学习以“适用、恰当”为原则,不囿于技术,追求超越技术的信息素养的养成。
2、对工具软件的技术理解与学习要求:
① 工具软件从适应性来说,有许多对于初学习者来说用不到的大而全的功能,而对于信息加工者来说,只要能满足自己学习与工作中的需要,并不需要熟练掌握某个软件的所有功能;
② 在学习使用软件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最基本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扩充;
③ 即使学习者不掌握某个软件,他也可以借助“帮助”命令进行学习。
3、为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借助Web课件帮助学生顺利打开学习素材,尽快融入学习角色,并设计了一些半成品学习素材,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设置坡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展示纯文本格式的、富文本格式的、flash格式和Web格式的《再别康桥》的文本案例,让学生体会比较每一种格式的优缺点及其实用性。
设置情境:请帮语文老师做一个《再别康桥》的电子小报或设计一个以诗歌《再别康桥》为主的版面,要求能体会诗歌意境、富有感染力。
任务一:从网页上保存诗歌《再别康桥》的主体文字,作为设计版报的素材使用;
选择使用记事本工具加工表达任务。
选择理由:任务的特点;也可用其他的文本编辑器如Editplus,Ultraedit等,但因记事本是Windows自带的,更为方便。 记事本特点:
记事本是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所有的Microsoft Windows版本都自带这个软件。
记事本的特点是只支持纯文本。一般来说,如果把文本从网页复制并粘贴到一个文字处理软件,它的格式和嵌入的媒体将会被一起粘贴并且难以去除。但是,如果将这样一个文本先粘贴到记事本中,然后从记事本中再次复制到下最终需要的软件里,记事本将会去除所有的格式,只留下纯文本,在某些情况下相当有用。记事本几乎可以编辑任何文件,但不包括Unix风格的文本文件。任务二:将诗歌《再别康桥》简单排版用于打印;
选择使用写字板作为加工工具,也可用Word,但写字板保存的文件默认为富文本格式RTF,体积更为小巧,兼容性更好。
写字板特点:
2013-9-12
当涂县第十五届公开教学周高一信息
“写字板”是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使用简单,但却是功能强大的字处理程序,用户可以利用它进行日常工作中文件的编辑。它不仅可以进行中英文文档的编辑,而且还可以通过插入对象的方式进行图文混排。
任务三:对诗歌《再别康桥》进行图文混排,设计成富有意境的电子版报;
要在文档排版加工中引入图形对象实现图文混排,自由设置版面,这时应该选择功能更为强大的加工工具,字处理工具如金山公司的WPS,微软的Word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工具,今天我们选择用Word来加工完成上课任务。
第一加工任务:风格怀旧
特点:淡雅、静谧,充满怀旧情愫。
操作要点提示:
一、在“页面设置”里将上、下、左和右页边距都设置为“0”,设置好页面;
二、插入背景图片(“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康桥.jpg);
三、插入文本框,将《再别康桥》诗歌里的部分文字粘贴过来,并设置为楷体、小三号;
四、插入艺术字“再别康桥”,艺术字样式“第二行第六列”,字体“方正姚体”,字号“36”磅,文字环绕“浮于文字上方”,艺术字形状“波形1”,艺术字字符间距“稀疏”。
第二加工任务:气息时尚
特点:纯洁、明快、清新,又意味隽永,展现诗人情怀。
操作提示:
2013-9-12
当涂县第十五届公开教学周高一信息
本作品为半成品素材,同学们操作时对照参照图需要添加一个艺术字,插入两幅图片,修改文本框,最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对象。技术运用小结:(1)“艺术字”的使用
标题是版面的眼睛,通过艺术字与图形的组合加工,使标题形状、大小和位置有所变化,增加版面的美感,(2)文本框的使用
在编排报刊类文档时,经常用到能在版面中灵活放置文本的工具——文本框。它可以实现横排或竖排,通过与空格的结合使用,可排出不同形状效果
(3)图形对象的组合
排版时通常需要把若干的图形对象、艺术字、文本框等组合成一个大的对象,以方便整体的移动等排版操作。操作方法是按住Shift健不放,单击要组合的各个对象,单击鼠标右健,选择【组合】按钮,将选中的内容组合到一起。
拓展任务:
文本加工选择何种加工形式来表达信息,主要评价参考依据: ※ 文本表达的主题、意图是否鲜明?
※ 版面样式是否符合阅读对象特征及应用场合? ※ 版面布局是否合理匀称:内容层次结构是否清晰?
※ 文字、标点是否恰当?排版是否符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规范? ※ 能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根据以上评价依据,同学们看能否对我们今天的案例进行补充加工,也可以修改,以更好地表达主题,体会诗人情感。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完成以上任务来学习根据文本信息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工具,准确、恰当加工文本信息。在加工中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不追求大而全,美观而不花哨;经济实用,注重有效表达。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图形化表达、表格化表达,今后在学习了多媒体技术后,我们再来用Flash对这首诗进行声画同步的MTV方式的加工和表达。
在漫长学习生涯上,今天我们只是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有所成。
2013-9-12 4
第五篇: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马静吴良根
【摘要】: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Mills Gagne)结合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撑也极具技术操作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该理论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吸收了信息论、系
【作者单位】: 江苏吴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吴江市松陵第三中学;
【关键词】: 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观点 化学教学 氧化还原反应 加涅 化学信息 学生 认知结构 短时记忆 信息论
【分类号】:G633.8
【正文快照】:
!“#$%’()+,-.1./02.1234563.78 4.9/!5.9/!6.:-7.;’8.=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obertMills Gagne)结合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撑也极具技术操作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该理论以信息加工观
9;《化学教学》征稿启事[J];化学教学;2011年06期 林旺金;;化学教学中初高中内容衔接的探究[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孙丽梅;;让学生“不流汗”[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7期 周素洁;;对“原电池”教学的探析[J];甘肃教育;2011年14期 邱福明;胡凯艳;李玲;;氧化还原反应中异价规律的教学与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蔡南芳;;加涅学习论指导下的高等数学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王光芳;;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孙文姬;;预知学习理论在舞蹈中的应用[J];才智;2011年19期 孔怀祥;;浅议开放的化学教学策略[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0期 田秀萍;;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体会[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