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收看“时代楷模”朱彦夫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临沂外国语学校全体党员老师
集中收看“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5月14日上午,临沂外国语学校党员干部集中收看了临沂电视台公共频道现场直播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报告会上,沂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雪颂,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副营长王川顺,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大队长张茂兴,朱彦夫同志的女儿朱向欣,淄博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于涛等5位报告团成员,分别从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永远冲锋的战士、父老乡亲们的贴心人、父亲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一位精神高地的坚守者等不同角度和侧面讲述了朱彦夫同志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永葆本色、一心为民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报告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受到了深刻洗礼,心灵得到强烈震撼。观看报告会后,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学习他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做群众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为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时代楷模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心得体会 4日上午,在二楼小会议室观看了临沂电视台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感触颇深,也深受鼓舞。
由沂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雪颂黄雪颂、”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副营长王川顺、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大队长张茂兴、朱彦夫的女儿朱向欣以及淄博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于涛组成的五位宣讲团成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用了1个小时零20多分钟时间,讲述了朱彦夫同志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在一个多小时的聆听中,朱彦夫同志那种自强不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以及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把这种精神带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而他那种“与其腐烂、不如燃烧”的精神更是深深打动了我,我将更加坚定的信念,学做朱彦夫那样的人、那样的优秀共产党员。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明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4句话、12个字,概括起来就是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说起来简洁明了,但真正做到就不那么容易了。把朱彦夫作为一面镜子,查一查问题,找一找差距,树一树形象。以朱彦夫的为民情怀为标尺,度量一下自己与人民的感情;以朱彦夫的务实廉洁为标杆,查找自己的四风问题;以朱彦夫一心为公的境界,来匡匡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作者地址:临沂临港第四中学
王华
第三篇:时代楷模朱彦夫
时代楷模朱彦夫
------读《极限人生》心得体会
近几天我读了朱彦夫同志根据自己的亲身事迹为原型所写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这本自传体小说向我们展现了朱彦夫同志从朝鲜战场归来后,勇敢的接受命运的挑战,客服身体上的严重伤残带来的种种不便,毅然回到家乡承担起了村支书的重任,亲自带着社员填沟造地、挖井引水、拉电、栽种果树等,硬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建成了全乡的先进村的事迹。
通过了解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个人认为朱彦夫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展现出来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特别值得我今后的工作中学习。
一、学习他自强不息、勇挑重担、服务基层的奉献精神
朱彦夫同志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回到祖国以后先后做了59次手术,最后成为一个没手、没脚、没有左眼的人。当时国家已经给他特级残废的待遇,并且,专门配了一个护士照顾他的一生。凭他的功劳,凭他的残废程度,他完全可以什么事都不做的安享自己的后半生生活。然而,他却说自己已经是特级残废了,不需要再来个特级照顾,所以,毅然放弃了国家所给的一切优厚待遇,回到自己的山东沂源老家,从整日整夜重复一个吃饭动作开始,一点一滴的学会了生活自理,在一般人想来这种人能够自理已经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了。但是,他随后又学会了农业生产劳动,由于看着乡亲太贫穷,毅然承担起了村支书的重任,并亲自带着社员填沟造地、挖井引水、拉电、栽种果树等,硬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建成了全乡的先进村。在他担任村支书的这25年来,朱彦夫同志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克服种种生理的困难,尽职尽责、辛勤耕耘,他这种自强不息、扎根基层、全心投入的奉献精神,生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我们学习朱彦夫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恪尽职守,奉献才干,努力在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学习他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
朱彦夫同志60岁的时候从村支书位置上退了下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次朱彦夫同志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可是朱彦夫同志却没有这样做,为了把自己的经历用文字的方式展现出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梦想、激励后人。这个患有心脏病、胃病、胆囊炎、肝炎等病症,可以说浑身都是病,身上还有七块弹片、一天学没上过, 只在部队“速成班”学了一
点儿文化,只有右眼,而且是视力还弱到0.1的人,楞是用舌头查字典、用嘴衔笔,臂上绑笔或抱笔,甚至腿臂配合的艰苦条件下,硬是写出了第一本33万多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之后又写了《男儿无愧》。
朱彦夫在写作期间,为了查一个字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他前后翻烂了四本字典。开始时,一天下来最多只能写几十个字,这几十个字还经常被口水弄得模糊不清,还得重写,有的字要重描多次才能让人认清,但他顽强地坚持不懈地写,经常是一天要写18个小时,这样苦熬苦写了整整七年零两个月。
朱彦夫写书本可以像奥斯托斯机的口述,但是,他说那样做,对不住自己死去的战友。他认为,生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腐烂,另一种是燃烧。他说自己宁肯将生命全部燃烧,化成灰烬。他还说:“我的生命是战友们给的,是他们把生让给了我,把死留给了自己,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的今天。如果不趁有生之年去追求,就对不住牺牲的战友,活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他就是在这样的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信念下,完成了就连我们这样身体健全的人也很少能够做到的事。
三、学习他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朱彦夫同志的老家张家泉村地里几条大沟纵横,土地错落不堪,尤其是最大的赶牛沟,常年洪水冲刷,沟里乱石如阵,寸草难生;面对这个世代如此的现状,朱彦夫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填沟,但不是简单地填,是先用石头把沟蓬起来,水可以从下面流,上面垫土成田,与两边的农田相连,旱了能灌溉,涝了还能排洪。说干就干,朱彦夫是军人个性。几条大沟终于填平,村里一下多出几十亩地,当年粮食产量一下增加了四分之一。
水有了、地有了、粮食有了,朱彦夫又开始想方设法让大伙儿收入多点,他号召成立了副业社,铁匠社、木工社、米皮社、馍馍社等;他还带着大家在山上种起了苹果树、花椒树,称这是给山“穿衣戴帽”,这在当时的山沟沟里,可都是新鲜事儿,在朱彦夫的带领下,村里面貌翻天覆地,张家泉村在县里第一个有了拖拉机;第一个通了电;人均收入实现了全镇第一,一个多年的落后村成了先进村,因为贫穷多年没娶进媳妇的小村庄一年就迎来了10个新娘。
我们学习朱彦夫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树立崇高远大理想,自觉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培养自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努
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朱彦夫同志作为一名参加过上百次战斗,做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他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时代楷模 朱彦夫
在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幸观看了朱彦夫事迹报告会,他的事迹让我深受震撼和教育。无论是作为一名战争年代的战斗英雄,还是一名和平年代的人民公仆,朱彦夫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身上有两点特质让我尤其感动:第一是不屈的意志。在观看事迹报告会时,当看到朱彦夫的照片,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阿甘正传》中的丹中尉,当阿甘把受重伤的他从战场上扛下来时,他大发雷霆,说“我应该和我的士兵们一起死在那里,那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结局”。高位截肢之后,他长时间地陷入了悲观绝望之中。我很难想象,一名只剩一人仍能屹立不倒坚守阵地的铁血战士,变成一个几乎做任何事都需要别人帮助的人时,他需要完成怎样的一种跨越。我想大多数人要么是躺在功劳簿上,安享晚年;要么是沉浸在悲观绝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当我看到朱彦夫拖着无法再残破的身躯,勇敢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战场时,我被他的不屈意志所深深折服。第二是不竭的动力。在担任村支书时,朱彦夫带领乡亲们开展大会战、办夜校、架电线,誓言不把乡亲们的事办好就不回家;退休后,坚持学习写作,完成了几十万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战场上,他是永不言败的英雄;工作中,他是大伙心悦诚服的领头人;家庭里,他是子女敬爱的好爸爸。在一个个人生战场上,他一次次拖着残躯挑战极限,又一次次迈向成功,好像有着无穷的动力,不知疲倦。
看完报告会,我一直在思索两个问题:他那不屈的意志和不竭的动力来源于哪儿?我们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原因在哪儿?后来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坚定的信仰。为国家战斗,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坚定信仰,因为信仰已经内化于心,所以能发自内心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发自内心的想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正如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金一南所长在“苦难辉煌”中所说的,恐惧迫使人服从,利益诱导人服从,信仰却使人发自内心的做自己该做的事。反思自己,距离这个层次还差得很远,因为自身信仰弱化,产生了不少的问题,进取精神不强,事业心、责任感不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直接体现就是工作作风惰化、标准不高,等等。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多养好习惯、不养坏习惯”的心得体会,警示自己以活动要求和制度规定为准绳,从思想、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仔细查找、深刻反思那些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坏习惯”,用一颗敬畏之心、用制度规定,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多养好习惯,不养坏习惯。但是,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用强制手段也可以让人养成习惯,习惯是类似于信仰的,但它终究不是信仰。正如日日诵佛,却不一定一心向佛。习惯这面镜子可以“外化于行”,帮助自己从行为上趋于完善,实现自我成长;但是以朱彦夫同志为镜子,以共产党员的信仰为镜子,却可以“内化于心”,把自我成长自觉地与党、与群众连为一体。正如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实现了自身最大价值,却始终无法同钱学森把自身价值的实现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融合在一起相比拟。
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我对照朱彦夫同志等多面镜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查找了问题的根源。下一步,我要以此次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坚定信仰,树立信念,从自身做起,为“建设黄蓝经济示范区,和美幸福新垦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参观时代楷模朱彦夫展览馆
参观时代楷模朱彦夫展览馆
朱彦夫展览馆位于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展览馆位于张家泉村的小广场西侧,展览馆坐西朝东,是国家3A级景区,占地2.5平方公里。包括朱彦夫事迹展馆和实地教学点两大部分。事迹展馆面积700平方米,布展400平方米,采用声、光、电等表现手法,生动展现了朱彦夫身残志坚、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朱彦夫事迹展览馆分六个展区,以图片、文字、雕塑、微缩景观、场景还原、实物展示为依托,再现了朱彦夫同志带领父老乡亲顽强拼搏、战天斗地、全村旧貌换新颜的壮举。
2020年9月27日,我们组织党员前往参观学习。
展览馆内的一幅幅见证生命奇迹的图片,一件件饱含历史沧桑的实物,一项项闪耀荣誉的奖章,无一不展现着朱彦夫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拼搏的意志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党员同志们仔细参观了展品和图片,认真听取了讲解员的解说,配合多媒体视频播放演示,大家深深了解了朱彦夫同志的光荣事迹,了解了他如何在悲惨的童年踏上了革命道路;在惨烈的战斗中如何从失去左眼及四肢的“肉轱辘”顽强的展现生命的奇迹;在重拾生命的勇气后如何谢绝国家的特护展现共产党员的担当而带领全村整山造地、饮水架电最终脱贫致富;在成为榜样后如何为了激励教育后人而不畏酷暑严寒、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历时7年完成巨著。在瞻仰朱彦夫曾经用过的实物、手稿、图片等珍贵资料时,大家都静心凝神,心怀敬意,深深地被他自强不息的意志所震撼,被他一心为民的精神所感动。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使全体党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加坚定了大家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大家纷纷表示:工作苦不苦,比比楷模朱彦夫,一定要向朱彦夫学习,不断增强工作攻坚克难的勇气,全面提升争先创优的锐气,传承红色基因,主动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谱写临淄卫生监督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