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用技术学科学年总结
通用技术学科学年总结
通过一个学年的教学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课程的理念、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课程实验工作,对提高通用技术教学质量和课程实施水平至关重要。
一、我校通用技术课面临的现状
1、观念有待转变
虽然课改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不论是直属中学还是面上中学,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对于通用技术这门没有列入高考范围的科目,对于这门课怎样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认识也还停留在劳动技术课上。因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压力实在也大,所花时间也多,所以他们也没有在通用技术课上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
2、配套设施跟不上
我校还没有设立专用教室(正在筹建),至于配套的仪器实验器材也无从谈起,这就无疑为教师上好这门课带来很大的难度,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热情也就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说,学生也学得很枯燥。
3、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存在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演用一门普通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当遇到动手时,就穷于应付,教师的思维和理念跟不上,也就无从谈起为学生建立技术的思维和理念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使这门课的系统性也达不到预期目的,也就是忽视这门课的设置初衷。
4、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由于对过去劳技课的理解,就是动动手,领着学生“做”的课,目标还停留在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观念、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就谈不上设计,分析产品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更谈不上了。
二、课程理念的感悟
1、技术课程新在何处
一是目标新,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从普通高中的性质、特点、任务出发,回归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进行目标定位,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交流与处理,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建构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目标体系。这在培训之前是感受不到的,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迁移能力的发展,为每位学生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内容新。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内容的设置,实现了技术课程形态的历史突破,是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的标志之一。
技术课程内容以模块为基本单元。课程内容既包括那些具有时代气息,适应社会发展,体现未来科技走向,具有可迁移特征的内容,也包括那些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挑战意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有利于课程实施和学生选修的内容。
三是实施策略新。在条件上采取“只提要求,不明确规定载体”等策略,注重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自主的空间。教学上,注重学生全程参与,亲身经历,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等,力求实现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评价上,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普通高中技术证书制度。
2、通用技术课程基本理念的建立
通用技术课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造的精神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注重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技术是不断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明确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通过对基础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的学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目标上的独特追求:
一、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
二、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
三、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
四、创造性想像、批判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五、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目标的明确,使今后的课将不再停留在劳技课的基础上,而是有目标地从以上五个目标上去追求,从而改变过去教学的盲目性,模糊性和随意性。
四、教学方法的感悟
教学活动中“度”的把握: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们感受到: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探究,而教师则在一边观望。到底教师应该在这一教学领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认为:“法”的含义有二,除了教学的方法,手段,策略以外,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也可延伸为一个“度”,即标度。课程所确定的目标,不管教师如何教,教法如何,都应以目标为基本准则。另外在完成目标的教学任务之后,条件许可下,也可适当增加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这就涉及到一个“度”的掌握的问题。
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受本身知识面的影响,其研究问题的深度不会太深,事物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学生还不能较好地体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一个尺度,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引导,适当提示。例如:在进行《设计方案》的教学中,学生设计凳子的方案很多,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各有千秋,在鼓励学生获取成就感受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究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凳子背后所蕴涵的文化价值,情感态度和时代背景。经老师的提示学生将很快提出:石凳、雕花凳,上马凳等等,许多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时代背景,并对其结构型进行研究,而且兴致也极高,课堂气氛活跃。由此才真正发挥出学生本身的创造能力,及文化技术素养,使课堂教学目标可以顺利实现。同时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技术课的目标,以免上成一节有关凳子的欣赏课,失去了这个“度”也就失去技术课的目标了,成为一节非技术目标的课。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们的感受是非常多的。以上只是我们对所处的现状的一些认识和这门课的思考。通用技术这门课是否上得很“技术”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努力与探索。
第二篇:技术学科学生兴趣小组[推荐]
“技术学科学生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技术课程实施,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更好地展示技术课程的学习成果,进而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特制定“技术学科学生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及方式方法:
以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技术素养为核心,以高中通用技术领域的必修模块内容为基础,以技术设计为基本形式,进行技术设计、技术制作,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的实践能力。
二、工作步骤:
具体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1.宣传挑选组员阶段(9月)。
由技术教师在高
一、高二年级范围内宣传,采取学生自愿加测试的方式,挑选出技术课程基础知识扎实,对技术学科有浓厚兴趣,思维敏捷,知识面宽的同学约30名。
2.技术课程基础知识辅导阶段
(1)单周每周三第八节为技术活动时间,由辅导教师进行辅导。
(2)每周为学生印发自检练习题4套
(3)每周一——周五下午晚饭时间为实践操作时间。
3.技术设计实践阶段(10——11月)。
(1)技术试验所需工具、设备、测试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培训。
(2)技术设计制作、技术试验、评价、优化、说明书编阶段(12月)。
4.通用技术学科技术设计活动如:便携式板凳设计制作、高中生用台灯的设计制作、简易相框架的设计制作、时尚学生包的设计制作、学生用书架的设计制作灯。
5.总结经验,制定新学年计划阶段(1月)。
2010年9月1日
第三篇:核科学与技术”学科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
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总结表
研究生姓名:学号: 报告题目
地点
时间
报告人
报告人单位
报告主要内容及心得体会:
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院(系)意见:
负责人签字:
第四篇:学科总结
高三数学学科总结
洪顺秩
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之间,斗转星移,感觉还没从高三紧张的备考气氛中走出来,学生又出现了新的替换。回顾过去的一年,有辛苦,更有欣喜;有困惑,亦有收获。本届高三,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高考数学成绩直接关系到考生高考的成绩,而试卷的特点是理科难度较大,区分度大,文科相对平稳,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教师责任重大,需要用心付出,才能取得成效。回顾走过的历程,我认为这一年,我的教学工作是努力的,用心的,可以说是竭尽所能。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时间进度的安排
经过高
一、高二(加上暑期补课),到高三的十月底,基本完成了高中教学的新课教学工作,十一月起开始进入到复习阶段。到第二学期的三月底,结束第一轮复习。四月作专题复习,五月综合训练。总体感觉,时间紧迫,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二、各阶段的重心
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建立知识网络结构 这个阶段是高三复习用时比较多,也是必须花费师生大力气的阶段,切不可走马观花,掉以轻心,这是整个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时期。这一轮复习要解决的问题是:
1、对于课本上的每一定义、定理、公式都要熟透于心,理解它的本质、变化及应用。
2、对于课本的典型问题,既要掌握解答方法,又要思考它的变形、拓展,还应当注意它的应用。
3、知识网络的形成,解题小结论的的提炼,一些解题漏洞的防范,解题思考方式的总结。
这一轮复习,我们以《教学新方案》这本资料为主,结合教材。基本上每一讲用2~3课时,第一课时,知识点、考点复习,第二课时,典型例题、习题讲解。这一阶段的训练以通法通性题为主,课外训练以选择和填空为主要训练方向,力争解决学生在选择和填空的速度与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对偏题、怪题进行大胆删减,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轮复习专题过关 提升重点知识综合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重点章节、重点知识、常用技巧、思想方法进行性针对性地复习,更能提高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主要对“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与不等式、导数及其应用”六大板块进行复习,尤其应重点放在“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向量法)、导数及其应用”。这是我校学生重点得分点,一般来说,试题这部分考查比较平和,要求大多数考生能过关。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法、换元法”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综合模拟 训练考试应对能力 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这一轮复习以模拟试卷为主,一定要注意试卷的仿真性,以全国Ⅱ卷的试题为主要选择,把握好试卷的难度和梯度,掌握好考试时间的分配,包括答题卡的涂填,考试用具的要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复习体会:
1、重视对选择题、填空题的训练
选择题和填空题是整份试卷的基础,这部分试题得分高低,直接决定了整套试卷的基础分,它占了近50%的分数,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部分的训练中,以又快又对地找出答案为目的,教会学生用数形结合、特殊值法、排除法等技巧找答案,节省时间,切忌“小题大做”。对艺体类考生的文化课辅导,更应以此为主攻方向。从今年的高考实际看,选择填空题难度不大,得满分的不少。所以,奠定了今年数学试题得分较好的基础。
2、加强解答题前三题的训练
前三题分别以重点考查“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题目难度以中等为主。针对我校学生主体构成是中等学生的特点,重点在前三题上加强是比较现实的做法。要求学生得到全分,其中立体几何应以向量法求解为主,虽然解题相对花时间多一些,但是方法简单,学生易掌握,能得分。
3、后三题加强计算的训练
解答题的后三题是拉开区分度的三题,以“数列、导数、圆锥曲线”为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尤其在数列和圆锥曲线的题中,计算量相对比较大,往往花费考生大量的时间,却不一定得分。所以,学生一般比较怕做这部分的题目。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放弃,复习突破方法,首先重视第一问的解决,这里要求学生必须计算准确,可以适当放慢速度,仔细检查。然后进行第二问的计算训练,这部分训练时,不贪多,做一题是一题,直至学生算出准确答案为止。老师可以给出最后答案,但不要帮助学生进行运算。从高考的实际效果看,学生基本上把能得到的分数做到尽量得到。
总结起来,我们这一年高考备考的工作应该说是成功的,复习的方向是正确的。当然,高考后看,仍有些不足,比如差生较差也较多,虽然也做了不少的辅导,但是提高他们的成绩仍缺少方法。工作还可以更细致些,少数考生临场发挥太差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看第一遍复习如果时间能更多些,一开始的试题难度再降低些,这样会更好些。
2013年7月
第五篇:学科总结
2011-2012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总结
陆集中心学校
闫成连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努力钻研教材,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把自己的工作总结一下。
一 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做到备教材,备学生。
这几年来,我都是担任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可以说对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每一年的教材和教学要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把握好教材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一开学,我自己在平时主动地找有关新课标的资料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我觉得新课标对语文这一学科的要求作了详尽的阐述,更能体现语文的特点。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解好新的教学精神,为自己的教学提供了保证。
二、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策略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教学方法。方法对头了,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我班同学处于高年级,听专家说是处于一个“自闭期”,即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堂上气氛不够活跃。这也成了小学高年级的“通病”。我们班同学基础不是很好,成绩进步不大。有句名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才能学得快,记得牢。所以我千方百计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我利用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语文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大特点,那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魅力。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兴趣。例如:《祖父的园子》一课的对家乡景物的描写是非常生动的,对学生的童年是有共鸣的。在学习一文时,我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马上会想到些什么景象呢?”学生会说我再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这些句子,加以想象,对自己的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就这样,我利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其次,我很讲究课堂艺术,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我始终认为,任何的现代化手段都只是辅助教学,而上语文课,最重要还是用语言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亲切,听得入神,学得有味。平时也是很注意导入环节,力求用生动语言去吸引学生,引入情景。
最后是注重课内外联系,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很注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每个班里设立图书角,让同学们多点机会阅读课外书。为了使活动能很好地开展,取得好的效果,我采取了多种方法。在每天的中午午读时保证时间,还给学生的选择提供意见。而为了检查效果,我还定时让学生介绍这段时间的读书心得。而为了使课外读书与语文科的学习相结合,我很注意讲授课完毕后的课外延伸,让学生再回味课文。例如:学习最后一个单元时,我就向学生讲了一些有关异国风情的故事。在讲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大部分的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所以我就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们在课后找有关的书看。下课后,我欣喜地发现,有好几位学生已经争先恐后地在图书角找有关的书了。我知道,学生的阅读兴趣已经培养起来了。
当然,在平时上课时,我都十分注意鼓励学生,除了用语言表扬外,有时还给一点小的奖励。总之,我采取多种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注重辅导中下生。
一个班级里,都会存在一定的落后面,他们的成绩跟不上,而且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为了使他们不再丢队,提高全班的教学成绩,除了课堂的教学,课后的辅导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也认识到这一点,在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平时利用课外时间去辅导他们,着重从最基本的知识抓起。通过努力,个别同学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还不够重视,学习态度不够好,部分中下生成绩还比较差,还没有转化过来;而自己的方法还不能多,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学生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今后还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年级语文学科论文------怎样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
陆集中心学校
闫成连
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指导朗读、默读。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如何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教师要注意不是所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第三组 “学习说明性文章”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练读。
二、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三、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四、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一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一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前一项内容安在第三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或更有表现力。后一项内容安排在第四组,在“回顾.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可以通过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年级还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