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美国、澳大利亚考察总结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赴澳大利亚、美国考察报告
2014年11月
2014年11月8日至15日,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刘德副院长任团长,佳木斯分院王谦玉院长、张敬涛研究员参加的,赴澳大利亚、美国大豆窄行免耕种植技术考察团,历经8天,顺利完成考察任务,于2014年11月15日返回国内。现报告如下:
一、考察团人员
刘 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团长
王谦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院长,研究员 张敬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研究员
二、考察地点
1、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昆士兰生物科学研究所。地点: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
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地点: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
三、考察时间
2014年11月8日—15日,共8天。其中澳大利亚4天,即2014年11月8日—11日;美国4天,即2014年11月12日—15日。
四、基本情况
1、澳大利亚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属地中海气候。西澳和南澳在5-10月耕作主要依赖地中海型冬季降水,其降水量从西部和南部海岸的800mm减少到内陆地区的250mm。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冬季,在东南部,全年降水分布均匀,年降雨量为550mm,主要发生在夏冬之间。昆士兰北部降水主要在夏季,年均降水量为570—1400mm。澳大利亚气候另一特点就是带有降雨多变性的干旱相当普遍。
土壤贫瘠。澳大利亚农业土壤类型较多,特别是西澳和南澳地区,1
一个农场中存在三个甚至更多不同类型土壤。此地大面积土壤是贫瘠的沙质土;其他土壤则存在不同程度碱化、盐化、硼毒等现象。粘性土壤在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北部地区较为常见。联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布里斯班)多为粘土。
澳大利亚主要作物是小麦、棉花和甘蔗。大豆面积为2—5万公顷,总产量为3.5-10.0万吨。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南北纬度较大,所以要求品种对温光适应性好,联邦科学院昆士兰生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其有长青春期品种(如BunYa)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美国基本情况
美国是世界大豆主产国,年平均播种面积4.4亿亩(占世界总播种面积30%以上),总产量8500万吨以上(占世界总产量35%以上),全国平均公顷产量2800公斤以上,比我国高900余公斤。美国大豆面积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中南部。美国大豆以春播为主,其次中南部有少部分夏播大豆。春播大豆一般从5月中上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份收获。
美国大豆免耕种植技术研究起步早、水平高、技术成熟。在美国玉米和大豆一般采用隔年轮作制,玉米收获后将秸秆直接粉碎抛撒在地表,第二年利用免耕播种机械在未耕翻的玉米原茬上播种大豆,而减少或不耕翻土壤。免耕播种机械一次可完成灭茬、松土、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喷药等作业。美国的免耕大豆生产在保证大豆产量比犁耕不降低的同时,可每公顷节省生产成本260元,减少93%土壤侵蚀、减少31%风蚀、减少70%杀虫剂流失、减少80%地表水磷污染、减少88%C排放,节省50%燃料使用,年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减少14.9cm,真正实现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发生了特大“沙尘暴”,风暴过处,风沙蔽日,尘埃滚滚。几日之内大地被刮走10—30cm表土,2
毁坏了30万公顷良田,将3亿多吨黑土卷进太平洋。风暴过后,美国人惊恐地发现,他们所破坏的不仅是植被和森林,更重要的是土地的沙漠化和气候恶化,还有生态系统的链条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而造成这种灾难的主要原因就是铧式犁。1936年美国发行的一部电影名为《犁耕毁了中部平原》,1943年出版专著《犁耕者的愚蠢》,号召废除铧式犁,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属保护性耕作的一种)。我国长期的犁耕已经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必须提倡保护性可持续生产。
美国窄行免耕大豆种主要优点: 1.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免耕作业,将种子穿过上一季作物的残留直接播种到土壤中,这减少了耗能的重型机械深耕作业和多次翻耕的需要,同常规机械作业相比次数减少2-3次,平均每公顷耕地可减少作业费150-300元,极大地减少了燃料的使用;另外,窄行种植农民不再需要在各垄之间留出空间来进行除杂草的机械作业;因此,半矮秆窄行密植免耕大豆技术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极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①免耕种植由于减少深耕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土壤侵蚀,有效地减少耕作土壤的水土流失,提高耕作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承载能力;窄行距播种使大豆行间距更近,从而形成了合理的冠层结构,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抑制了杂草的生长,也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水份。
②免耕种植改善耕作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打破耕地犁底层,增强耕地土壤的蓄水蓄热和保墒培肥能力。连续免耕覆盖能保持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并能增加表层有机质的积累,此外大豆秸秆覆盖还田后,在雨水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入土壤,能增加土壤氮、磷含量,特别是可溶性钾的含量,并且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
③与传统耕作条件相比,免耕少用重型农业机械,可以增加土壤的渗水力,减轻了土壤板结的状况。同时将有效地减少和消除残留地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危害,造福子孙后代。
④免耕减少花费在翻耕农田和“田间穿梭”上的时间,极大地减少了燃料的使用,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度减少;因此,窄行密植免耕大豆技术可实现大豆生产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共同保护了高效农田,从而保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五、取得的效果 澳大利亚方面:
1、研究实力和条件优越。在澳期间,我们考察了联邦科学院昆士兰生物科学研究所及实验室,刘德副院长等一行与该所所长Lynne Mclntyre博士进行了就合作培养人才一事进行了商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昆士兰生物科学研究所是澳大利亚权威大豆研究机构,具有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及设备。该单位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在同一地址,具有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环境,是人才培养的最佳地点。
2、免耕技术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澳地区连续干旱,以及持续强风,使南部和中部沿海地区农田遭到大范围的严重风蚀,促使农民主动寻求耕作方式的改变,在降水较高的地区,一些农民也高度意识到坡地的水蚀。因此,20世纪90年代初最早采用免耕系统,到2008年免耕在西澳和南澳达88%和70%。昆士兰免耕种植率达50%,部分地区高达75%,昆士兰农民意识到免耕种植的巨大优点,如减少农田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水蚀、改善土壤保水性等。尽管在澳免耕种植技术集中在谷物地区,但对我国玉米—大豆轮作区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3、大豆种植技术先进,值得学习、借鉴。第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昆士兰生物科学研究所曾与美国Cooper博士合作,利用半矮秆大豆品种、土壤饱和灌溉技术及窄行种植方式获得了世界高产纪录 4
(8.6吨/公顷),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二,Andrew博士利用Cooper博士矮源及长青春期基因,成功选育出具有长青春期的半矮秆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对温光反应不敏感,扩大了品种的适应范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三,优质专用高蛋白育种及检测技术领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美国方面:
4、免耕技术起步早,技术成熟。美国免耕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50年代更加深入,是世界上免耕面积最大的国家,2005年全国免耕面积就达2530万公顷。免耕主要在美国中西部玉米、大豆种植带,免耕技术应用比例达65%以上,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免耕技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免耕技术与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结合,免耕种植行距主要为:19cm、38cm、25cm和50cm。更重要的与免耕种植技术配套的免耕播种机械机型稳定,种类较多,如大平原、满胜、约翰迪尔、White等品牌免耕播种机械闻名世界,备受用户欢迎。
5、应用覆盖作物,改善土壤质量。在美国和免耕技术紧密结合的另一项技术是覆盖作物种植技术,利用覆盖作物(如黑麦、萝卜、向日葵等)增加作物残茬、抑制杂草、恢复土壤肥力,实现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在美期间我们考察了Daivd Brandt(也是覆盖作物Walnut Creek种子公司的创办人)农场,该农场位于俄亥俄州Fairfield县,拥有1150英亩免耕土地,他在1971年开始应用免耕技术,1978年以来一直在免耕田种植覆盖作物,他发现了覆盖作物能给土壤带来很多好处。Daivd Brandt一直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Dr.Islam)进行合作,通过使用改善土壤质量的覆盖作物降低肥料和除草剂投入成本,研究覆盖作物改善土壤质量的效果。
6、农田亚表层Drainage/subirrgation系统,保障大豆、玉米持续高产。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俄亥俄州院士Larry博士是著名农田水管理专家,他发明的农田亚表层Drainage/subirrgation系统可 5
通过控制系统做到涝时能排,旱时能灌,并通过建立在贮水池中的过滤系统净化农田水中的农药、化肥,保障农田水在循环利用过程中净化,实现农田可持续循环利用。11月13日我们在Wooster参观了Larry orr农场的Drainage/subirrgation系统。该农场2014年大豆平均产量70蒲式耳/英亩(4703kg/ha)。目前该技术在美国推行3000万英亩—5000万英亩,仅在俄亥俄就达500万英亩。我国农田水污染现象严重,且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尤其农田水的循环利用更差,Larry博士的农田亚表层Drainage/subirrgation系统值得借鉴利用,并且正在洽谈合作意向。
考察组 组长 刘德
第二篇:黑龙江省科学院(小编推荐)
黑龙江省科学院
第三届青年科技论文大赛方案
为提升院系统青年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增进学术交流、涵养专业素养,决定举办“黑龙江省科学院第三届青年科技论文大赛”,方案如下。
一、大赛主题
提升创新能力 增进学术交流
二、组织单位
(一)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科学院学术信息处
(二)承办单位
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
(三)协办单位
《黑龙江科学》期刊编辑部、院办公室、院条财处及相关处室。
(四)支持单位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省科学院火山与矿泉研究所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能源与环境研究院
三、参赛对象
省科学院系统内在岗科技人员,年龄35岁以下(含35岁)的青年科技人员。
参赛者所在单位负责审核本单位参赛人员资格。各单位学术委员会对参赛论文进行初审,按照青年科研人员比例,确定推选参赛论文数量为每单位2-3篇。
四、征文要求
1、与技术创新、中试、成果孵化等岗位创新工作相关的科技论文,主题自拟,用中文撰写;
2、立论清楚、创新点明确,论据准确、充分;
3、研究方法科学合理、结论清晰明确,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5、论文未公开发表或(一年内)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字数4000-6000字左右。
五、比赛规则
1、现场使用ppt演讲;
2、演讲时间限定8分钟之内,最后1分钟提示倒计时,超时停止演讲;
3、评委点评、选手答辩环节5分钟;
4、评委根据演讲者论文水平和演讲表现,现场通过大赛裁判系统电子打分,满分为100分,分值单位为1分;
5、累加所有评委的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得出该参赛选手平均得分。
六、大赛流程
(一)提交论文
电子稿、打印稿各一份
E-mail:2903292008@qq.com
(二)各单位参赛人员名单上报时间:2014年8月5日
(三)论文相似性检测:2014年10月15日—10月18日
(四)比赛时间:2014年10月下旬
七、比赛地点
黑龙江省科学院会议中心(嵩山路15号8楼会议室)
八、奖项设置
大赛现场颁奖,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及优秀奖。
九、组织实施
(一)组委会
主任:郭春景
组委会办公室:
主任:王立谦
副主任:李晓辉
成员:曹彦、王舒瑞、邢岩、李博及各院所信息员
(二)评委会
主任:郭春景
副主任:张斌
委员:沙长青、张介驰、倪红伟、曲春艳、刘晓辉、张伟君、谢振华
(三)筹备委员会
主任:倪靖斌
筹委会工作组
组长:赵弘韬
副组长:王舒瑞
成员:张楠、梁爽、杨仲秋、张晓东、王强、纪东青、庞阳
黑龙江省科学院二O一四年七月十七日
第三篇:关于赴美国考察的请示
******领导
来自中华网社区ubhnom
我们文明办公室将组团赴美国进行吐痰问题的专题考察。人员组成:办公室主任任考察团团长,三位副主任任副团长,工作人员一名共计五人。原则上不带家属。
来自中华网社区ubhnom
一、考察理由
1、不随地吐痰,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关系到中国的环境与人民的健康,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及可持续发展。
2、为什么去美国考察?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是文明世界的代表。美国就是形象,美国就是方向,美国就是旗帜。美国代表着世界文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方向,美国代表着世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美国代表着普世价值的完美体现。所以我们必须去美考察,才能与世界的吐痰文化接轨。
3、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什么?我们的领导从新加坡考察归来变得更加廉洁,从日本考察归来,更加提高了办事效率,从德国考察归来办事变得更加认真和严谨,从美国考察归来变得更加开放。所以,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实地考察。我们相信,我们从美国考察回来,一定能改变市民随地吐痰的陋习。
二、考察内容
1、将痰吐到哪里?
在家里将痰吐到哪里;在路上将痰吐到哪里,在公共场所将痰吐到哪里,在工作时将痰吐到哪里。
2、如何吐痰
是站着吐还是坐着吐,是迎风吐还是背风吐,是用手掩着吐还是用手帕掩着吐,是昂首吐向天空还是弯腰吐向大地。
3、吐痰与生活的关系
吐痰与保暖的关系,吐痰与饮食的关系,吐痰与锻炼的关系,吐痰与素质的关系,吐痰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
4、痰盂的放置
在家里痰盂如何放置:放在客厅还是餐厅?卫生间放不放痰盂,书房放不入痰盂,卧室放不放痰盂,床头放不入痰盂;在办公室痰盂如何放置:是靠墙边还是办公桌底下?办公室门外放不入痰盂,办公室楼梯放不放痰盂。
5、随着吐痰陋习的矫正
教育在矫正中的作用,法律在矫正中的作用,学校在矫正中的作用,家庭在矫正中的作用,社会在矫正中的作用,政府在矫正中的作用。
三、日程安排
纽约时代广场一天,内华达州的拉斯韦加斯大道一天,华盛顿的国家广场和纪念公园两天,马萨诸塞州的法尼尔厅市场一天,加利福尼亚州的边斯尼公园一天,伊里诺斯州的海军军港一天,犹他州盐湖城的殿言为广场一天。
以上为初步打算,具体安排由导游决定。特别说明的是,我们虽然跟着导游走,但我们的目的不是旅游,而是考察美国人怎样吐痰。
四、经费预算
我们本着勤俭节约,原则上不进赌城,不住五星级酒店,不享受特殊服务,不用公款额外购物。如果有家属一起去,家属所需费用原则上由个人承担,总开支将控制50万元以内。希望能及时拨付所需经费。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望批复。
******文明办公室。年月日
第四篇:赴美国公路考察有感
赴美国公路考察有感
发布时间:2008-09-2
3吴夏生山西省公路局
摘要:通过赴美考察,介绍了美国公路建养管基本情况,在美国沿途考察的见闻与感受,对我国公路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美国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考察
山西省公路局赴美国考察团一行6人,本着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的公路工程建设、养护和管理经验,立足为山西公路事业服务的思想。于2006年7月4日—7月14日在美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公路考察,切身感受到了美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有许多方面值得我省公路同行学习借鉴,现将考察感想简述如下。拟定考察提纲 做好公路考察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搞好这次国外公路考察,我们在出国考察之前给邀请单位美国南加州国际华人交通运输协会发去了考察提纲,主要内容有:
a)了解美国国省县乡公路基本情况,国省县乡道编号,公路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b)了解美国公路建设基本建设程序,管理模式,重载道路交通量,路面结构与厚度。c)公路养护,路政管理等基本情况。美国公路建养管基本情况
下面着重介绍美国及南加州公路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a)美国加州交通局代表加州政府主管公路交通工作,下设公路规划、开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职能部门。美国公路建设项目很多,常有公路桥梁和道路项目要拓宽。1956年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州际公路建设。公路建设的资金,主要靠政府收取的建设税,还有车辆购买税,交易过户税等,建设税专门用于公路建设。修建公路资金不足时,国家、州、县、市可以发行国债专门用于公路建设。
可见美国在修建公路方面,筹资是多渠道、多方位的。
b)美国公路建设属于国家公益事业,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准备非常充分,多数都在10年以上。要多次召开州政府议政大会,经过很多次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有效避免了公路建设的重复和浪费。
c)美国对公路建设的环境评估非常重视,有专业人士做环评报告,并召开公众听证会,政府通过后才可以实施。
d)公路建设的征地、拆迁、排水,结构、景点、站点等的设计和施工都有非常专业化的人士去做,资质都是发给个人的,在美国有许多私人企业,美国公路工程从业资质管理是对个人的。
e)公路工程建设多采取工程代建制。代建管理的费用占工程费用的10%~20%.f)公路的分级,一是洲际公路字为红色如5号,10号,相当于我国的国道;二是本州管的公路,相当于我国的省道;三是县市干道,相当于我国的县道;四是林荫大道(boulevard)相当于城市道路;五是中型街道(avenue);六是小型街道(street)。高速公路(highway)都用数字表示,南北向编号为单数,东西向编号为偶数。美国现有干线公路1 000多条,国家没有专门的公路法,只有部分条款,州政府有具体有关公路的条例。
g)关于公路路面的设计。设计年限一般为20年。主要考虑因素,一是车流量,增长率一般采用5%~10%;二是车的载重,水泥砼路面设计只需利用加州交通局公路设计手册查表就可以了。地基好的路段,可以修水泥砼路面,也可以修沥青路面,但地基不好的路段只能修沥青路面。在公路路基施工中,每层平整之后要测土的强度,达到标准强度的95%以上后,才可以继续施工。
h)高速公路不容许超载。
i)在美国的高速公路行车道多数在6车道以上,现在已经不设计4车道的高速公路了,他们认为在养护时,要至少占用一个车道,另外还有两条车道可以保持公路的高速行使。如果是4车道,在修理一个车道时,汽车将无法超车,也就不能高速行驶,提供高速公路的服务了。在美国沿途考察的见闻与感受
考察过程中沿途实地观看了华盛顿经费城到纽约、洛杉矶到拉斯维加斯等几条高速公路。参观了
华盛顿、纽约、洛杉矶等主要城市道路。通过看、听交流,使我们开阔了思路,感到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
a)自觉遵守交通规章的意识。我们同美籍华人进行交流。他们认为:交通规则是为我们自己服务的,一定要养成很好的习惯,决不酒后驾车。在上车汽车发动之前,前排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汽车到达停车位,熄火后,方可解开安全带。
b)早晨我们在街头散步,看到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每一辆汽车到路口都会完全停下来,看路口没有情况后才起步行车,若有行人过路,汽车要停下来让行人先过。路边并没有警察,司机却非常的自觉。交通规则就在每一个美国公民的心中。
c)根据美国的国情和特点,美国鼓励多人乘坐一辆汽车,并设公用车道,一个汽车里坐两人以上可走公用车道,单人驾车行车不可以走公用车道。
d)汽车司机在高速公路上行使一般不变换车道,即使超过了规定(一般为56 km/h)时速,警察也不认定是超速,美国警察只有对那些既超过规定速度,又来回变换车道的车辆才认定为超速。
e)许多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在离路口大约100 m开始,安装了红外感应系统。当有连续的车流,绿灯会保持不变。绿灯闪烁的时间比国内长,大约在2 min以上,司机一般不易闯红灯。我省有些城市绿灯闪烁时间很短,司机很容易闯红灯。
f)公路设计中体现了实用和务实的思想理念。高速公路和城市公路都没有刻意追求高指标,很少有长直线、长纵坡。他们认为公路线型上纵坡变化点,包括一些视距不良地段,不会影响车辆的安全,还能增加一些行车者的情趣,因为美国的道路都比较宽,汽车都是分道行驶。我们沿途所走的公路的主要指标都是好的,如路面都是平整的,基本没有看到什么路面病害。但附属设施不够重视,比如有的公路防护栏歪了、锈了并没有及时进行修理。
公路上的标志牌一般不需要做的很大,以能看清内容就可以了,公路的出口标志多用数字来表示。g)有一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设在上下行车道的中间,服务区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有的只有加油站,有的是综合性的,比较灵活。我省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修在高速公路的两侧,一边一个服务区,规模都较大,功能齐全,但服务功能没有全部发挥。
h)美国高速公路除了个别特大桥和隧道收费外,绝大部分高速公路都不收费,这样就减少了因设收费站而设计的许多立交桥,也减少了许多的收费人员。上下高速公路也非常方便。
高速公路收费站设有收取现金和通行卡(Y_Z)两种车道,通过Y_Z车道的车辆只需放一个红外接收器,车辆通过时不需要停车就可以实现自动收费,不会引起阻车现象,即使忘了放置红外接收器或没有红外接收器,也没有关系,收费站会把交费单给车主寄回去。几点建议
a)通过观摩交通部在北京到怀柔公路设计新理念,结合本次到国外公路考察,以及在国内多次参加公路设计新理念的学习和培训,更加理解和体会到交通部推广公路设计新理念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既感到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交通部公路建设新理念的推广还需要我们积极的去探索、推广、应用。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国外的经验需要我们去学习、分析、研究和推广应用。西方国家已经有的先进经验、管理办法和经验(成果)应该是我们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应该直接应用,而不应该再走弯路。
b)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省近几年修筑水泥砼路面的体会,在公路路基不稳定的路段只能修建沥青路面,要尽量避免修筑水泥砼路面,以防止出现大面积断板和裂缝。
c)建议公路建设应由当地(市)政府研究讨论确定项目,并组织实施,公路建设的征地拆迁、路基的施工及相应投资都由当地政府承担,公路交通部门负责公路路面配套及大桥的投资与建设。这样既发挥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又可以发挥公路交通部门路面桥梁专业化管理与施工的特长。
d)公路收费站可以学习国外y-z收费系统,以减少汽车通过公路收费站的阻车时间,实现减人增效。
e)据2002年资料,位于美国南加州的洛杉矶土地面积仅有1.06万km2,相当于山西省国土面积的1/15,人口900万,却有高密度的公路网,高速公路里程达816 km,其他公路(含街道)34 200 km。公路里程达35 016 km,公路密度为330.4 km/百km2.我省2005年底公路通车里程为69 563 km.其中:高速公路1 686 km,一级公路1 011 km,二级公路11 586 km,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4 283 km,占通车里程的20.5%;三级公路15 998 km,四级公路37 502 km,等外公路1 779 km,公里密度为44.5 km/百km2,是美国洛杉矶公路密度的1/7.而且三级以下低等级公路占到79.5%.由此可见山西公路网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公路网技术等级低,等级结构不合理。除高速公路外,路网普遍存在纵向和
横向干扰,造成路段拥挤和阻塞,导致整个路网服务水平低下,交通事故频发。所以加快修建公路步伐,提高路网结构等级刻不容缓。建议除采取BOT、BT项目引进公路建设资金外,还可以借鉴美国洛杉矶的经验,发行国债或股票,加大公路建设筹融资力度,大力发展公路建设,使公路建设走上更加快速发展的轨道。
学习国外先进成功经验和做法重在借鉴。可比与不可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拓宽了思路;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可比中深刻反思,迎头赶上,在不可比中立足实际,创造奇迹。要在前进中学习别人,在创新中发展自己。
第五篇: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农业信息化报告
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农业信息化报告
2005年12月4日~12月24日,在国家外专局的大力支持下,由重庆市农业局组织的“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团”赴澳进行了为期20天的培训,并对澳大利亚农业发展进行了考察。该团先后在西悉尼大学、昆士兰州立大学进行了短期培训,通过对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的几个主要城市和周边农场的实地考察,并与三个州的农业部、基础产业部等政府部门官员、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市场管理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全面了解了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澳大利亚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澳大利亚农业及农业信息化概况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全国约40%的面积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60%属于温带气候;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2000多万人,是世界上农业和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约有460万平方公里的农业用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适于耕种的土地仅有50万平方公里左右,其余绝大部分农业用地为牧场和林地。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经济作物有棉花、甘蔗、亚热带水果等。小麦是澳大利亚产量最高的谷物,每年出口小麦约1600万吨,占世界小麦贸易总量的15 %左右。畜禽饲养品种主要是牛和羊,各州都有饲养,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乳品业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出口部门,其产值继小麦和牛肉生产之后居第三位。值得关注的是,澳大利亚每年对华出口羊毛占其羊毛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是对华出口的传统大宗商品,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是澳羊毛业的重要支撑力;同时又是中国出口小麦的主要国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出口年平均达到178万吨,中国进口小麦的15%。但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3年对中国出口大幅度下降,年平均出口仅5.6万吨。
澳大利亚人均计算机拥有量,世界排名第六,亚太地区排名第一;人均因特网连接,世界排名第九,亚太地区排名第二。由于农场主文化素质较高、网络基础设施良好。加上政府部门和商业机构的参与和支持,使其农业信息化发展也很快、水平较高。
虽然澳大利亚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地广人稀,农业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澳大利亚却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发展,通过技术改进与科学种田,特别是土地耕种及草场改良,弥补了劣势;通过大力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增加农场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市场化引导和网络电子商务,减少商品流通环节和降低交易成本,使澳洲迅速发展成了一个集生态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服务农业为一体的、新型的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率(农业就业者人均GDP)居世界第二。75%的初级农产品和40%的加工农产品都能出口交易,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了较大份额,使澳洲不只以畜牧业著称,还成为远销世界各地的、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大国。
二、澳大利亚农业及农业信息化的特点
澳大利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际、国内市场体系,农业产业进入了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现代农业模式。政府推行服务农业、调节市场的管理模式,增加农业科研开发和农民远程教育的投入,建立了国际化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严格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5%以上,出口比例高达85%。
(一)澳大利亚农业特点
1、市场化程度高和外向型农业明显。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每平方千米不足3人,人均占有资源多,农业人口比重小,因此,农业生产完全是商品生产,市场化程度高。新南威尔士州基础产业部的官员介绍说,澳大利亚农业生产完全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近年来,北半球国家需要大量反季节水果,他们就利用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优势,大力推广葡萄、桃、樱桃、甜柿等生产。针对亚洲人的口味,加强品种选育,如培育和生产的超甜型白肉桃,出口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很受欢迎。多年来,澳大利亚政府支持农民发展出口农产品生产,但未采用欧美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的补贴仅为4%,远低于WTO国家平均31%的水平。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高,成本低,国内外价格一致,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如牛奶,每100kg的平均成本,澳大利亚不到15美元,而美国为27美元,欧洲为30美元以上,加拿大则高达38美元。2005年全澳农产品总产值380亿澳元(不含加工后产值),不足国民经济总值的3%,出口农产品产值为290亿澳元(含加工产值)。澳大利亚人少地多,农地收成受自然条件影响也较大。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凡遇干旱年份,农业生产便大幅度下降。2003,由于受到罕见的旱灾,农业产值下降了24%,农民纯收入减少了60%。由于自然和市场两方面的影响,澳大利亚农业生产年际间很不稳定,农民收成也不稳定,变化幅度较大。
12月6日,我们在澳大利亚最大的悉尼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考察时,大规模的交易场景和市场内繁忙有序的交易过程让我们颇为惊叹,该市场交易金额超过22亿澳元/年,而管理人员却只有7个人,其市场化程度和高效可见一斑。
2、社会化服务体系较完善。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澳大利亚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它们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非常健全,不仅政府在科技、教育等许多方面对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而且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也为农业发展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在澳大利亚,农业协会十分普及,主要是按行业组建,也有按地域组建的,协会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层次、多行业纵横交错的网络式的协会体系。协会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广普及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维护农产品价格链的正常运行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如:悉尼果蔬协会下的悉尼市场有限公司是市场的拥有者,是2002年从政府买过来的。协会为批发商和零售商搭起了桥梁,同时也帮助批发商和政府谈判,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找政府建立相关法律,保护批发商的利益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各种农民协会,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政府的农业政策也无法落实。
3、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培训团在澳大利亚考察时,不论是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还是在农业协会、市场都深刻感受到了该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视。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在该国已深入人心。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主要农作物都有专门的开发研究机构。科技投入力度很大,新产品开发上政府与农民按1∶1的比例进行投入,使新品种达到进一步优化,适应不同市场竞争。澳大利亚有较完善的技术法规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很强。政府对质量管理进行立法,如《出口控制法》等,将产品管理纳入政府行为,粮食收购实行国家验收制度;对肉制品更加严格,出口产品必须经国家检验检疫局认可方能生产。澳大利亚是第一个被欧盟接受的有机农产品供应国。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和引导,政府制定严格的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完全实现优质优价。如小麦不以容重分级,而是以蛋白质含量为收购定价,从而引导农场主种植优质品种的积极性。悉尼果蔬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有97%通过各种指标的安全检查,只有3%不合格。在这个程度上,悉尼果蔬协会还进一步制定了两个计划活动:一是Fresh test测试农产品是否被污染的计划;二是Fresh care种植安全产品计划,目的是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这也是在更高的程度和更大的层面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澳大利亚食品安全标准由“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管理局”负责制定,由两国负责食品管理的部长联合领导的委员会对该局
进行政策引导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批准,各州政府负责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来实行,全国所有相关企业都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标准,这些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修改。澳大利亚重视农业标准的制定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强制类标准由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种子、农药和农产品标识等。非强制类标准由各行业组织或协会如澳洲小麦局、大麦局、谷物研发机构、谷物协会等组织制定,包括农产品等级标准、种植养殖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是澳大利亚农业标准体系的主体。
4、重视农业科研及农民培训。澳大利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农业科研开发工作经费承担的比例为,州政府约占50%、联邦政府26%、高等院校14%、商业企业10%。农业科研机构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多单位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了科学研究、农业生产、食品工业、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农业科学研究网络。基本上每个州和大学都设有推广示范及科研机构,形成了以政府、大学、协会、企业共同投资的农业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的推广实行项目制,每一项科技的推广,都要明确项目主体,项目资金。项目实行招标制,农业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都可以平等竞标。项目资金一般由联邦政府、州政府拨专款进行资助。政府还根据农产品的产值,向农民提取一定的科研基金,然后以项目费的形式,支持农业科研。如政府向奶农提取的科研基金为每升牛奶0.32澳分,仅占牛奶成本的1%。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政府及各州均设有就业、教育和培训部。澳洲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由政府出资,行业推动。农民培训的费用由政府调入,各有关大学职业学校等承担培训任务。我们与澳洲一小型农场主座谈时,了解到农场主所受的基础教育并非很多。女场主只读了11年级的书,男场主读了10年级,但经过各种职业培训,女场主还曾任过政府部门征税方面的工作,男场主也能从网上收发邮件和上网获取信息。通过长期不懈的培训,澳洲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中有三分之一接近大学文化水平。
(二)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特点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电脑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农场主呆在家里就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自从有了网络,地处僻远地区的农民便驶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1、电脑和互联网应用已成为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2003-2004年间,经营产值超过5000澳币的农场,其中有55%将计算机的使用作为他们商务经营中的一部分,有47%农场使用INTERNET。维多利亚州作为农场电脑拥有量最低的省,也达到了51%,使用INTERNET的农场也达到了41%;谷物类等大田作物经营者、牛羊养殖者的计算机拥有量较低,也达到了54%,上网人数达45%,超过了同期美国农场主上网的发展势头。
澳大利亚农场利用INERNET的目的是什么呢?澳洲政府的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农场主们使用英特网活动中,收发电子邮件的比率最高为39%,获得天气信息的占35%,查询可用商品价格和服务占29%。西澳作为使用INERRNET比率最高的州,其中使用电子邮件、获取天气信息和查询商品价格情况和服务的比率分别为52%、50%和35%。
在考察中我们还发现,离澳大利亚首都或商贸中心越远的地方农场主使用INTERNET的比率高于市中心附近的农场主。
2、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澳洲政府、各类涉农组织特别重视信息资源的挖掘、加工、处理、建库工作,使农业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如:澳洲CISC农业信息网络就为农场主提供了方便的信息与服务,它不只局限于生产中的几组数字,市场上的几类价格,而是包含农业部门所有职能及与之相关的国内外所有市场动态信息、农业科技信息、自然与气象信息、农业政策法规信息、相关行业信息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信息
流动还十分畅通,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资源速递。如:由墨尔本大学、安达略大学、昆士兰大学等联合组建的澳洲著名网络门户“Agrigate”,链接了世界重要权威网站数百个,具有馆藏信息联合建设、统一上网、资源共享、分散加工、统一平台、全文连接、流动畅通等特点,迅速有效地为各界提供无偿服务。
3、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因特网在澳大利亚农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因特网址。他们通过因特网与农民协会联系,与市场联系,从网上获取种养信息和技术,发布产品销售信息,从网上接受农协及政府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澳大利亚的网上咨询业比较发达,不仅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也为自己的咨询服务承担法律赔偿责任。网上咨询使农民如虎添翼,有的农场主索性在网上常年聘一位市场顾问,随时从网上得到咨询服务。
澳大利亚农场主乐于实施精确农业,即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针对土地的差异管理农业,比较准确地经营操作。不但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了土地和环境,恢复了生态平衡,弥补了贫瘠不足的农业自然条件,还改善了农产品品质,使澳大利亚以绿色、无污染农产品著称于世界。
澳洲政府对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非常重视,开发出的农业专家系统已有39个,己投入使用的15个,如:主要作物的施肥、节水灌溉、植物保护、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畜禽、水产饲养管理专家系统;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信息化服务体系健全,全社会参与程度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发展速度。澳大利亚农业管理体制经过近五年的改革,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善。除政府、农业科研单位、高校等提供信息化服务外,农业信息化中介组织服务能力也很强。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也是澳大利亚农业信息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
三、澳大利亚农业及农业信息化给我们的启示
澳大利亚与重庆有许多相似之处,以大城市大农村为一体,农业自然条件不理想,土地比较贫瘠、地理位置不优越。然而,通过农业信息化,澳大利亚弥补了这些劣势,加速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因此,分析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的特点和应用,对发展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集中投入,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庆作为西部的一个直辖市,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如:每百户农家所拥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电视的数量分别为28、13、55,离澳洲相差甚远。重庆要想以信息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的是突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多种形式推进信息服务。政府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起主导作用,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尽快扭转目前各电信营运商各建各的通道、恶性竞争、各单位和部门各自为阵分散投入的不利局面,尽快建设一个相对完备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快网络设施的更新换代。正如澳大利亚偏远地区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农场比率高于近郊农场一样,重庆利用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将大有可为。
(二)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提高农户的文化科技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最根本的是劳动者文化科技素质的落后。重庆超过3000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超过2/3,人均土地拥有量低,农民对信息化的需求意识差,获取信息的能力差,信息匮乏是重庆农民难以致富的重要原因。重庆应当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走劳动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农业道路,在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加快农民技能培训上下功夫。通过网络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农业多媒体远程培训,尽快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解决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种问题。
(三)统一标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现在信息标准不统一,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利用价值。在制定标准的基础上,着手整合涉农部门的资源,统一发布制度,统一标准和规范,建立涉农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目前,重庆涉农机构的农业信息分散、封锁、利用率低,水平也参差不齐,大量科技信息、政策信息等无法资源共享、灵活利用。借鉴澳大利亚管理信息资源的经验,重庆市应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处理好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建库、共享等工作,把各涉农机构的信息资源有机地整合,疏通信息流动渠道,形成共享、丰富、流动畅通的农业信息资源体系。要更加突出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注意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
重庆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农村贫困,不可能像澳大利亚一样大范围的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经营农产品。借鉴澳大利亚农协的桥梁作用,可以优先发展传统农村中介组织的信息化,发展基层信息化代理机构,如乡镇一级的农技站、供销社等。把重点服务对象定位为对农户生产经营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经营实体),以“龙头”企业为“二传手”将信息传送进村入户。同时,开发一批农民“用得起、用得了、用得好”的信息终端产品,如:重庆正在探索使用的“农网广播”语音服务电话和“移动农网”手机短信等,促进信息的进村入户。弥补重庆地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缺点。
(五)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有重点地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重庆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好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业产业,突出优质粮、生猪、柑橘、中药材等优势产业,有重点地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如,农作物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优质瘦肉型良种猪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不断地学习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形成良性循环。针对重庆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高度分散、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资金缺乏、商品率低的特点,重庆农业的发展应当着眼国内市场,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建立灵活的市场体系。同时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带动,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等级制度,通过信息化带动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