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平气和一年级》心得体会(推荐)

时间:2019-05-12 08:1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心平气和一年级》心得体会(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心平气和一年级》心得体会(推荐)》。

第一篇:读《心平气和一年级》心得体会(推荐)

这几周,我读了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一年级》,感到受益匪浅,从她身上领悟到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品格,薛瑞萍老师有很多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她那种坚持不懈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精神。笔录的经历犹如一面镜子,可以把自己的一言一行清晰地再现,不仅有助于我们调节自己的心情,充实生活,总结经验,同时也有助于自我坚持的毅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薛老师那种高超的管理技巧更值得我学习,哪怕是在批评时,也能做到柔和,缺少了我们老师平时声嘶力竭的喊叫,这样反而使教育的目的更快的达到,那种此时小声胜大声的境界使我不佩服都不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希望自己能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读后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要学会跟孩子柔和的交流,放低声调,给孩子们一个轻松地学习环境,这一点对于我来说太至关重要了。以前我上课遇到学生不听话,有时难免会提高自己的嗓音,唯恐学生听不见自己的声音,甚至会大声呵斥学生,从来不知道小声的好处。结果,几周下来,尤其是在过度用嗓后喉咙疼痛难忍。而薛老师与孩子们交流运用低声教学法恰恰收到了更好的效果,使孩子们在一种舒缓的节奏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与他人交流。这样,既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又保护了自己的嗓子,真是一举两得的事!

薛瑞萍老师的这本书真是太值得一读了,她是我们老师们学习的榜样,也启发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鼓励我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需要心平气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走向平和的境界,这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第二篇: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咸丰县第二民族实验小学:蒲甜

金秋,我迎来了教学生涯中的又一个挑战——教学一年级。在我心目中,一年级的老师必须要有强大的“四心”:耐心、爱心、细心、责任心。对于老教学高年级的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时时面对天真无邪的小孩,要倾尽比高年级学生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而且还要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我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也感到一丝丝迷茫,怎么做才能把这些孩子引上路?直到有一次和朋友的一次谈话中,他给我推荐了薛瑞萍老师的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读了薛瑞萍老师的书,才让我在迷惘中找到了方向。

这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走向平和,主要是作者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教学一年级的点点滴滴,总结自己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建立学习秩序,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第二部分:请跟我来,这一部分是作者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作者用书信的方式和家长交流,告诉家长孩子在校表现及希望家长在家对孩子所作的要求,作者引用古语“定能生慧,静纳百川”,告诉一年级的老师及家长:静心——静气,对刚走进学校接受正规教学的孩子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成长。爱吵爱闹是孩子的天性,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

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才能成功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部分:第一度春夏,是作者对一年级教学过程的总结。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把薛老师的好点子和教学经验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从自己做起,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纪律

刚开始进入一年级课堂,孩子们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无事呱呱叫。用了常用的几招:比一比,看谁不说话,坐得好;表扬一个坐的最好的或是准备小花和小星星奖励„„都只能管几分钟,不能从根本上养成孩子课堂“静”的习惯,常常是我在上面声嘶力竭,孩子在下面照说不误,课下和同事们交流,都是这样,渐渐我也觉得这可能是一年级孩子的“通病”——爱闹。只到我看见了薛老师的日记中:“低年级的孩子入学,最要紧的是让他们‘注意看’、‘用心听’、‘认真写’,而小红花、小星星等奖励只能让他们闹上加闹”获得启示,想想也确实如此,为什么孩子们得了奖励还是不能静下来?因为,得了红花的,自然高兴,孩子的天性是炫耀,没有的,会很沮丧,没有动力,所以不能达到好的课堂及作业效果。记得古人说过“不尚贤,使民不争”,低年级的孩子,上课表现也好,写字也好,只要孩子尽力了,就是好的,为什么这么早给他们根据表现或是作业情况判高低呢?这么早的引入竞争意识不如即时的口头给予表扬或是批评,这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那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孩子养成好的课堂纪律及学习习惯呢?薛老师的方法是:“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

书的孩子”。于是我把这个方法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这种和风细雨似的影响下,过了一段时间,课堂秩序几乎没有特地组织教学,看黑板读字和字母的时候,我的目光闪电般扫视每个角落,发现分心的,疾步走过去,告诉他看黑板,也不大声呵斥,做到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柔和地对孩子说话,在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从而从根本上养成他们“注意看”、“用心听”、“认真写”的好习惯,也减轻了教学负担。

二、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才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 我们班一共有学生60人,其中大部分是孩子父母自己带,一小部分孩子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还有2个女孩是放在留守儿童中心寄养。我感觉到,对于老师对孩子回家后的要求,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配合,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基本没有能力跟上。而这就是优异、良好、及格拉开距离的原因。长此下去,部分学生差距会越来越大,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就是薛老师的阐述的观点:“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想来也是,教师只能在学校完成分内的事,尽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针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应给家长,为家长指出努力方向,让家长在家及时辅导和教育孩子,达到家校合一的教育效果。

三、不断充实自己,补充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从薛老师的日记中,我感受到作者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间断地读书,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读了那么多的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

缺少了什么,我认为,这是薛老师的成功要素之一,读书才是教师提高的必走的途径,正如陆游所说,学诗“功夫在诗外”一样,教学其实也是要靠大量摄取相关知识,不断补充文化修养才能胜任的,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保持教师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所以我们所有教师都要做到不断充实自己,补充自己的文化修养,为自己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差距。比如面对孩子们如脱僵野马般野性难驯时的浮躁:面对屡次说服教育仍陋习不改时的不冷静„„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向薛老师学习,走向——“心平气和”。

第三篇:心平气和一年级读后感之一

2012年11月23日周五

《心平气和一年级》咋一看书名挺吸引人的,感觉这里一定有治理一年级的得力举措。打开看了3页,又觉得有些乏味,字里行间没有优美词藻,没有任何修辞手法,没有惊人案例,有的只是一些琐碎之事,好比我们经常在办公室里谈论的鸡毛蒜皮,看着看着有些发乏味了。可是再仔细想想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就是我们真真切切要做好的常规工作呀!我们只是随口说说议议,过后也就随风飘走。而薛老师这么有毅力把每一天班级生成用心记下,这种精神本身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校长既然推荐这本书,书中必“有黄金屋”,后面一定有令老师们感慨的地方,下周挤时间继续读吧!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后感之二

2012年11月28日周三晴

昨晚把《心平气和一年级》的九月部分读完了,我从这36页中看到很多本书的名字,例如《拯救与逍遥》、《生活体验与教育研究-----人文科学事业的教育学》《道德经》、《幽梦影集》《美的历程》、《坟》。只是九月就读完六本书,薛老师之所以能写、会写与此有很大关系,正所谓腹有诗书语自华!想想自己规划中三年才读六本教育名著,真是无地自容。但限于自己水平,如果能月月有书读,而且能读出其中意境,也算是很有意义的一件幸事。

这次读这本书已经和初读的感觉大不一样,尤其是把题目与内容联系后就更觉薛老师的才华。“飘风不终朝”,此一句我读到36页还不懂其意,于是请教史瑞卿老师,他说:“飘风原意是指风,不终朝就是不可能从早刮到晚,在此书里应该是指一种风气不可能一直笼罩学校。”听了史老师的话我豁然开朗,从内心佩服薛老师的真才实学。结合九月日志我知道她的题目想表达班级由初建立时的浮躁、吵吵,老师的急躁、焦头烂额慢慢趋向于学生的安静、班级的宁静,那股喧嚣之风已悄悄飘走。越品感觉越有韵味,情不自禁在心里多读几遍-------飘风不终朝……

当然飘风不终朝的原因在于薛老师下足了力气去调整。重点是用自己的平和营造一个没有“硝烟”的课堂,以自己的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以情感染情。这中间也有薛老师筋疲力尽、想歇斯底里的时候,但她在这牵一发动全身的时候总会及时地自我心理劝慰。如18页她写道:“明天一上班补给的狼狈状态,最后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焦头烂额又不得善果的-----必定是这个愚蠢的教师。” 其实我们平时如果真的给孩子们较劲,一个劲地批评指责训斥,身心疲惫的是老师,而且是恶性循环,下一次你的声音、气势要来得更凶猛才有效果。但刚入学的孩子们被训之后可能还是不知道正

确或优秀做法。所以面对一年级的孩子薛老师用音乐来陶冶、净化他们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语言、体态、表情诱惑住学生,使他们一刻不离你的气场,这里面的成功与幸福只有走进去才能享受。

很多细节描写都让人觉得薛老师对于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有激情、有热情、有魄力。她的兢兢业业、诲人不倦、遇事多思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如果我们时常翻看就会从中找到一年级常见问题的答案。继续读吧,期待后面异样的收获

第四篇:读后感心平气和一年级

在大学时就听过这个书名,一直也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过。在接到通知要再次教一年级后,趁着暑假所剩无几的空闲时间,怀着好奇心读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更是一本教育日志。读完后让我不禁为之感到佩服。佩服于薛老师能在最烦心费神的一年级每天坚持写教学日记,佩服于她日记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性。笔录的经历犹如一面镜子,可以把自己的一言一行清晰地再现,同时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解答了我在教学一年中的很多困惑,恨不得早一点与这本书相知。现在,即将面对新的一年级,我仿佛是一个整装待发的探路者,已经做好了准备来时刻迎接我教师路上的挑战。

我就是一年级的老师,一年级还能“心平气和”?我被“心平气和”四个字所迷住。教小学一年级而能心平气和,这是何方神人?

一口气读完了薛老师的书,心情特激动,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鼓动着我,我也要做点什么,就像薛老师那样,薛老师是怎样享受这个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呢?

第一招咱们以前的107班毛老师让一个每天都最早到的孩子把电脑打开,放一段轻音乐。

第二招她有意识地说话声音小而柔和,她相信“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她要她的学生们习惯轻轻地说话,不要大吵大叫。她的一个学生跟着她从这个组到那个组,举着本子嚷着让她检查,这在小学是很常见的。只见薛老师牵起那小男孩的手,把他带到他的座位让他坐下,然后轻轻地告诉他“不要这样,举手老师就来。”啊,一颗“安静”的种子已经播下。那小男孩感受到了安静的魅力,相信他也会成为一个安静的人。以柔克刚,四两拨千金,妙不可言!

第三招她阅读《论语》《孟子》《诗经》《老子》《世说新语》,阅读《沙与沫》《细胞生命的礼赞》《水母与蜗牛》《人类的声音》《我的精神家园》,阅读狄金森、张晓风、泰戈尔……薛老师推崇黄庭坚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今年是第一次带一年级,从没有低年级教学经验的我每天面对稚嫩的孩子,看着他们天真无邪且充满好奇的眼睛,常常觉得自己的肩上负载着很重的责任,而面对他们对学校常规的漠然,很难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于是常常会产生一种焦躁感,甚至失去耐心。

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事情,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心平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让我们在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

第五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范文模版]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

这学期开学初,张校长送给我们每位一年级的班主任一本薛瑞萍老师写的书,书名叫——《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也许是因为刚刚送走的是一届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所以我对接下来要带的这个一年级心里充满了太多的担忧和不安,怕自己无法胜任。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把薛老师的书细细地品读了两遍,心里有许多感慨。

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它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读薛老师的书,总是被感动着,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感动不已。

1、感动于薛老师苦口婆心的劝慰——“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2、感动于薛老师煞费苦心的提醒——“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教师能做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希望家长也一样。”

3、感动于薛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诫——“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了,就值得高兴,就应该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4、感动于薛老师不容置疑的要求——“孩子需要你的扶助。”“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做孩子的同窗,跟孩子一起学吧!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这是在拯救你身为父母的尊严和威信。”

读完薛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久久不能心平气和了。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工作,一年级的日子,是和忙乱、着急、紧张这些词相连的。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我总觉得他们这也做得不到位,那也做得不规范。巴不得一下子就把那些不好的习惯改掉。希望他们能认真听讲、按时作业,自觉地去学习。薛老师不是这样。开学初,她是“责任明确,慢慢加任务。”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强调安静地做一条,等着一条真正形成习惯了,再提其它的。“样样都去抓,则定会样样都抓不起来”。一句平实的语言就把教育的有序性讲得清清楚楚。对于一年级的常规教育,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不能要求得太高,要一点一点地去帮助一年级的学生完成过渡。一项一项地抓,做好了,再抓第二项。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

想想自己平时的工作,有时脾气过于暴躁,只想用老师的威严来吓唬孩子,可一旦我不在身边,学生是照旧的。薛老师的书让我明白了对孩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差距。比如面对孩子们如脱僵野马般野性难驯时的浮躁:面对屡次说服教育仍陋习不改时的不冷静……在今后的日子里,这本好书将引导我和我的一年级孩子们一起努力,走向“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2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作者是安徽省合肥市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薛瑞萍。这本书对于我来说,真是如获至宝,许多观点值得我去借鉴。

在常规教育方面,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给养成了。但薛老师不是这样的。开学初,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多么平实的语句啊,却把教育的有序性讲得明明白白。一年级的常规教育,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薛老师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不但自己轻声慢语,还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这是薛老师的经验。

在语文学习方面,一年级师生碰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拼音。薛老师别具匠心采用“大幅度的动作,使我不用发声就让孩子知道了声调,站起来读错的,我还是不说话,只是一次一次地比划声调,于是他知道了。”不多说话,不急不躁,让孩子自己慢慢体会。这一点,说说容易做起来不易。细细想想,是呀,遇到孩子常出错的地方,禁不住急噪起来,那加大分贝的声音只会让孩子心里更急,又怎能学得好呢?还是得静下心慢慢来。“写字也好,计算也好,只要那孩子尽力了,就是好的。”的确,每个孩子的智质不同,不能一味地总去和别人比。只要他努力了,只要他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应该受到我们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热情。

薛老师在书中这样讲:“今天不会明天,明天不会后天,拼音不过是个拐杖,迟早是会的,何必强求一致?数学我不懂,语文尤其是拼音是可以慢慢混的。”读到这一段时,我曾禁不住为薛老师担忧起来。孩子的拼音学习怎么可以这样去要求呢?违背了学校一贯提倡的踏踏实实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的教育思想。再读下去,才领悟了她“混”的真正含义:语文学习是靠大量的阅读来实现的,不能因为拼音学习暂时的困难而影响了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何况拼音学习本身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呀,语文教师有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让孩子亲近书本,学会读书。只有教师精心地引导,才会使刚入学的孩子走近书籍,亲近语文,进行充满睿智而拓展生命体验的读书活动,从而在丰厚语文素养的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在与家长沟通方面,薛老师很注重让家长配合教育。她很坦率,“教师只要说服自己接受差距和层次,说明自己不强求一致就行。对于教师,班级才是一个整体,好中差存在距离是正常的,有一批成绩优异的不OK了,就可以也应当放过自己和吃力的学生了”。粗一看,以为薛老师有些不负责任了,潜心细想,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如果家长不配合,光靠老师能有多大的效果?接受这样的现实,通过书信来提升家长,提出主动关心孩子学习的要求,这是薛老师教育实践中的创新。终于,家长主动来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点滴的成长;在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时,支持、配合甚至赏识起教师的工作来。薛老师非常成功地通过家长的配合,酌定阅读量,进行初步检查,引导孩子学会课外阅读。是呀,如果家长和老师都做起了榜样,是博学而又心平气和的人,阅读自然也会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种必然。

一年级开始的日子,肯定是和忙乱、着急、紧张这些词相连的。然而,一年级,这个孩子学习生活的起步关键期,如果班级的良好风气没有形成,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家长的默契配合没有达成,可能,错过的,就会永远地错过了。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吧,让我们慢慢来。这本书将引导即将教一年级的我和我的一年级孩子们步入一种新的生活,让孩子们和我都能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走的更好。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3

匆匆读完《心平气和一年级》,两个观念留在了我的心头:第一,作为老师要怀着一颗平和的心,心平气和的引导孩子,做好一位老师该做的事;第二,就是作为老师要多读书,在读书中寻的`心平气和,在读书中寻找心平气和的理由,在读书中找到心平气和的方法。读书,思考,是看云的生活方式,爱学生,爱读书,是看云的职业观。看云,一位爱教育,爱学生,爱思考,更爱读书的老师,从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成长为一名在教育界的领军的人物,我们不得不叹服她的勤奋,不得不惊叹她的优秀。

耳畔流淌着音乐,柔柔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就如行云流水般澄清明净,每一个美丽的文字,都仿佛如春雨滴在了我的心坎上,并在这新的土壤里生下了根,这,我知道。

这本书分《教育,对成长的迷恋》、《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和《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三辑,《教育,对成长的迷恋》写的是班级工作中发生的一系列小故事集她的处理方式及思考,《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则书写了它独特的语文课堂记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则将许多的书,经典的书加了盐和糖等佐料,调配成了一大锅一大锅让人百吃不厌的浓汤。

薛老师是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的,薛老师是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的。她的职业观是:爱读书和爱孩子同样重要。她每天都要大声朗读一小时,或是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或是在安静的空教室里。她说“六年如一日,盯住一个班的学生,用你的爱读去带动学生的爱读,用你的爱表达去带动学生的爱表达。”她要求学生“书包里可以不带语文书,但不可以不带课外书。”她的学生中的佼佼者这样写道:“同学们都在读《我为歌狂》和《幻城》之类的校园小说,一堆一堆谈得好开心,于是我也借来读,可是实在觉得没劲,我根本读不进去。就只好去读我的《简·爱》了!”做个书香老师是优秀教师生活的方式之一。

“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白纸黑字,这就是语文。”如此自信,如此纯粹。“我以我的方式积年累月地经营。没有奇花异卉,也看不出谁是‘栋梁’(我跟孩子说,不许说要做栋梁的话,因为你们是人!)我甚至不敢过分乐观于他们将来的语文学习,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属于我的六年里,这里的野花灼灼绽放,这里的小树生气蓬勃!”“我在我的另一个小小的园子里,要怎么掘,便怎么掘。”“读书,写作,对话,思考。这就是语文。我爱读,带着学生读;我爱写,带着学生写;我爱思考,带着学生思考。老师台上口若悬河,灿若莲花,学生下面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这就是语文。”自信而有个性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在一篇篇薛老师写的教育日记和课例中。没有太多高深的教育理论,唯有她深厚、广博的文学底蕴,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她其实一点也不普通。“因为读和写的循环,是我根深蒂固了的生活方式,比如生命的流泉,如果停止了,阻滞了,我的日子就失去了鲜洁和明净;我之为我,就丧失了欢悦和活力。很大程度上,教——维系我们的‘共同事业’,不过是供水给可以流淌的一条人工地渠。因为它,在办公室里,乃至于课堂上,我都可以理直气壮的读;因为它,篇复一篇,我的文字的温和劲健,在教学随比例得到培养和磨砺。”反思加写作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最后,请记住薛老师的一句话:“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4

今年重新教的一年级,回过头来,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心平气和一年级》这本书。

一年级的孩子是如此的不懂规矩,是如此的活泼好动,可薛瑞萍老师却说: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平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想到下半年我就要接手一年级,这不就是等于给我送来了宝贵的经验吗?如此这点更加吸引了我,于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发现自己缺乏的东西太多,要学的东西太多。

一、静气的培养是种艺术

在薛老师的眼里,培养学生的静气是整个一年级习惯训练的重点。薛老师的文章里总是提到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因此,她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她说“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为了培养学生的静气,薛老师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音乐,写字时听,读书时听,休息时听。《月河》、《雪绒花》、《春野》、《春江花月夜》。走进了学生的课堂,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薛老师常在学生嘈杂声起时柔和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影响我听音乐了。”只这一句话便让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首先她自己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和孩子说话。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我一方面感叹薛老师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惊叹她的教育智慧。想想我有时候总埋怨学生静不下来,我也是有不可推却的责任的。教师自身心浮气躁,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叫喊和斥责,孩子又如何能做到心平气和呢?这样想来,我也应当从自身做起。不仅是学生需要静心,做教师的更需要静心,只有自己轻声慢语,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

二、爱孩子就是爱自己

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说: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就是喜欢我自己。而她爱孩子的方式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特点。她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说无论你愿不愿意,同不同意,工作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是一块命定属于你的土地,鲜花盛开还是荆棘丛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自己——不付出就想收获,那是背天道的痴心妄想。付出就能收获,那是天对我的格外垂恩。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了——而不是用以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她也总是这样对自己说:“顺其自然。或快或慢,或主动功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我们二班没有差生。”想想平时的我。也许是我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常常抱怨孩子的笨,家长的懒,让我也心生烦恼,现在想想要让每个孩子都学得一样好那不过是教育的神话罢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的轨迹都一样呢?所以学习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特点,何乐而不为呢?

三、读书是永远的精神粮食

读了薛老师的文章的人都知道,她在不间断地读书。她说:“自己首先是个读书人,然后才是教师。”“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新鲜活泼的语言从哪里来?读书——只有读书。”就因为这样,她读《给教师的建议》,读《教育漫话》,读《美的历程》,读《幽梦影集》,读《道德经》,读《忏悔录》等。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那么热爱读书,读了那么多的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所以才会对“语文”的本质,有超脱考试体系的认识。

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并且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的阅读让她教学有底气,让她的学生学习有灵气。所以她带的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强,而且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强。而对比想想自己,我不爱读,所以总是找理由——没时间。感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语言贫乏之时,我是否反省过我自己呢?

薛瑞萍是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灵魂的,她不止一次地说:“我想语文和数学的不同,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薛老师朴素的语言,深深打动着我,促我反思。心平气和取代急躁,下半年我也即将接手一年级,教育那些孩子多么需要调整心态。薛老师的书就如黑暗中的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要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5

假期里读了两本书,但读过之后就似乎什么都忘记了,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倒是开学初我从张东方老师那里借来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每天睡前都会细细地品读一番。其实我早就听说这本书的影响力,有几次想买都没买成,后来也就没在意,直到接手一年级我觉得必须得读一读。翻了几页之后,居然爱不释手。

我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书名上“心平气和”这个词。我想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一年级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它很难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可作者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于是怀着一分好奇,带着一分疑惑,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平气和”。

书中薛老师用原生态的教育随笔,叙述了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教学点滴,真实地再现我们一年级教师面对的相似的日子。从初入学的闹到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不害怕学习,进而到热爱学习。她领着孩子们听经典音乐,让孩子们阅读各类书籍,她号召家长营造学习型家庭。薛老师用朴素的言语传递着她的教育理念,平凡的事件中展示她的胸怀。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让我感觉到有一个知己在与我敞开心扉的交流每天带一年级的心得。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巨大差距。

不到一个星期就读完了这本书,而自己却无法做到心平气和,觉得自己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却一直没有停,于是每天还是细细地读,书中的很多细节留给我的是感动和思考。

一、佩服薛老师那极具个性的思想。

薛老师说:“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薛老师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从容而行的。在语文教学中,她坚信课外阅读的滋养,坚信“混混”法,允许暂时的落后,允许落后学生的永远存在,因为每个人的发展是不可能步调一致的。“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只要我把分数和统考名次看淡,也就是树立了真正的责任观。对自己对学生的长久发展都有好处。”这是她的准则;“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的滋养不同。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这是她的公正无私;“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了——而不是用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或快或慢,或主动或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所以在我眼里,我们二班没有差生。”我敬佩薛老师的“心平气和”!对照我们所追寻的整齐划一,及格率优秀率的一路比拼,心平气和也就自然逃离了。

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望他们急速地成长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老师点名字的声音越来越轻,薛老师轻柔动听的声音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

薛老师每天还让孩子听音乐,培养孩子在音乐中修身养性。上课的时候,让孩子在音乐中朗诵;写作业的时候,让孩子以音乐来约束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声音盖过音乐;放学背书包时,午休看书时,都放些优美的音乐给孩子们听,音乐还真起到了检查吵闹的作用,在音乐旋律中做事的他们,确实比平时要安静多了!

而我们平时用什么来让孩子安静的呢?从大声喊“安静”到拍手坐坐好,我竟从来没有想到用自己的安静来传染给孩子。或许,急噪就是我们一年级教师常常出现的坏习惯。放下身段,弱化师者尊严,放大孩子们身上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温柔以待,我们才能心平气和。

二、感动薛老师强烈的反省与思考。

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看云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有让学生罚站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后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毫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个一线教师面对了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平实语言的背后是一位时时注意、时时反思的可敬的师者。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注意从细节处提高自己的修养。她在这种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平气和。这种严格自律的背后,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只有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的心才会平和下来,我们的声音也才会动听起来。孩子们眼中的老师,才会是温柔的。

三、感动薛老师从不间断的阅读。

她已经将读书当作生命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以至于一日不读书就好像缺了什么,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生出浮躁之气,这也是薛老师成功的要素之一。阅读,使她的思想趋与成熟。而成熟,又促使她用自己的思想来认识教育。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因为有了广博睿智的人文视野,所以读教育著作时她才能读出了与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与价值,对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给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

心平气和,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在平静的外表下,心依然执着,因为平和,所以更能持久,心情也更坦然。我知道要真正做到“心平气和”的境界还需要不断去修炼,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反思、总结来提升自己。

时间如流水,不知不觉一个学期过去了,虽然我没有薛老师那般地得心应手、丰富的学识、宝贵的实践、深邃的思考,但我那帮小家伙,在我的眼里是如此的可爱。但有时仍不免有陷入烦躁当中。我渐渐明白了薛老师为什么能那般地心平气和,最主要是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一年级,又是否能用一种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一年级。

虽然,这所有的一切,我根本无法一一效仿,但却实实在在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教育是润物无声、美丽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这本书告诉我:学会从容,心平气和。在这里,也把这句话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学会从容,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6

我今年教一年级,开学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开学初,没完没了的叮嘱、喊叫,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身心的疲惫,精神的焦灼成了我当时的心理写照。几乎每天都是在忙碌、繁杂、焦躁中度过。就在那时,我发现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仅学到了三个词: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拿“心平气和”这四个字来说。刚开始我也参照书中的一些做法,比如一年级一些课堂行规教育,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等。但有时自己还是难以“心平气和”,后来我才发现,这里的“心平气和”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调控,而是引导我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转换,从单一的实践工作者向学习型、研究型、探索型教师转变,以一种研究的角度去观察、剖析学生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而发生的不良行为,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如此下来,每日工作之后剩下的就不再是对日常琐事的烦乱,而是一种收获、透悉孩子行为背后的工作经验或者教育理论的经历,使自己的内心平静而充盈。

而“一年级”这个词,我原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孩子入学启蒙的阶段,但薛老师的见解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这本书中,她提到:有些班级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提早结束了一年级的生活状态;而有些班级到了“二年级”仍然处于“一年级”的生活状态。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小孩子在一起学习知识的同时,他是否在学习公共生活,也就是说他是否在学习秩序。在她的班级当中,她用两个关键词来给自己班级的秩序下定义:第一个是“音乐”,她对文本的教学设计非常简单,更多的是在孩子们疲乏时把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时间拿来给孩子们欣赏音乐,陶冶性情。

从电视剧“小龙人”的主题曲到著名的古典音乐“渔舟唱晚”,孩子们从刚开始的喧闹到如今能安安静静地趴在那里听完一首完整的古筝曲,对孩子们的性情是一种非常好的熏陶;第二个是“轻轻地”,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中出现的效果,她在管理班级事物时,她努力让自己的说话声音轻柔,让孩子读书时轻声细语,发现这样更能让孩子们认真倾听教师的说话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她这里使用的是“秩序”这个词语而不是纪律。已经不记得她原文是怎样解释的,大意是说秩序是每个生命个体从内心深处自发地去遵循的一种合理而有序、主动而和谐的规律,是与生命个体的内在的拍点是相契合的,而纪律是一种需要外界的力量督促我们去遵守的一种规律。在她看来,对于一年级而言,学习公共生活的秩序比学习知识技能更为重要。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或者认识到了,但还没有很好地去身体力行。

翻开这本书,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第四部分内容“聆听大师”。因为,我觉得第一部分内容,其实我们每位老师每天也在做着,区别也就是我们并没有将它记录下来。薛瑞萍老师之所以能拥有“心平气和”,除了她在日志中的倾诉、反思、总结之外,她在一些教育论著中与一些教育大师的精神交流也是主要因素。记得刚走出校门时也曾翻开一些教育论著的扉页,却发现那些术语像是陌路人一般,无法读取那些文字背后的思想,更别说去学习蕴藏其中的教育理念,只能无奈地放下。但在这本书中,薛老师以她20年的教育经验和实践,以她个体化的阅读和阅读表达,让我嫉妒地发现原来教育论著中的精神世界如此精彩。也有不少朋友看了薛老师关于教育论著的读书札记而兴致勃勃地去翻阅那些书籍,却发现仍然是欲入无门。

薛老师用一句泰戈尔的诗句来解释:“且把你一生中的空隙留在原地,让音乐从空隙的深处涌将出来。这是只有书虫才知道的快乐。”她是这样解读这句话的:“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赋予沉默的文字以美妙的曲调,因为是你在读,精辟的论述注入了你的理解;因为是你在读,原本丰茂的树木,生长出带有你印记的枝叶。”读书,让知识和趣味互相交融,见解和品性依次增长;由此形成习惯,进而成为性格,当然一辈子便“心平气和”。

下载读《心平气和一年级》心得体会(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心平气和一年级》心得体会(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姓名:何竞怡 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一年级一班班主任何竞怡。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分享的书名是薛瑞平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读这本书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刚刚教完一年级,总觉得每天都是在孩子们的吵闹声和自己烦躁的情绪中度过的,“心平气和”对我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我今年教一年级,开学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开学初,没完没了的叮嘱、喊叫,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身心的疲惫,精神的焦灼成了我当时的心理写照。几乎每天都是在忙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在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薛瑞平老师的《心平气和教一年级》,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心平气和”?怎么可能?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平气和,这需要......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已经很久没看纸质的书了,因为工作便利,总是喜欢在电脑上看书,女儿班主任推荐的这本《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买来也有一段日子,因我从小在学校的环境中长大,......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笔记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笔记 教师:季晓 这本书一位学生的家长送给我看的,开学初状态不是很好,再一次和家长的交流中,家长说自己有一本书很好,可以借我看看。就拿来了。这不是晦......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当我有幸能在黄龙三小学担任一年级教学时,我有些胆颤,脑海里浮现出自己以前教一年级的情景,想孩到子们那种自由散漫,毫无章法可言的样子。 终于开学......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笔记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 这不是晦涩高深的教育专著,也不是简单空洞的实际案例,而是一位活生生的老师在我们面前展示着关于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读来感觉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