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市五中 梁静静
读薛老师的书,总是被感动着,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我,这次却被真正地吸引住了。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心生感动。
如果只看这书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想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位薛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教一年级,能做到心平气和?可当你真的走进书中,就会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和愤怒,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一情感教育 走向平和
“走向平和”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从2004年8月31日——孩子入学的前一天,到2005年1月21日——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薛瑞萍老师详细记录了自己是怎样从焦灼走向平和,她的班级又是如何走过了艰难的时期,从而建立了良好的秩序的。我是一个容易急的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还真没有太多经验,所以我急切渴望学到怎样“走向平和”。
0
1秩序从安静开始
这一点是最让我感到新鲜,并且感到震撼的。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给养成了。但薛老师不是这样的,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这一条。等这一条入了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抓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她希望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能尽早让学生懂得静是好的。薛老师崇尚蒙特梭利讲的品性涵养,希望通过有限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
一年级的常规教育是重要的开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们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了。薛老师说:“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一年级的好处是看见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样,真有成就感。”说的多好啊!刚入学的孩子就像清晨的麻雀,总爱叽叽喳喳,静不下心来,薛老师却以掩饰不住的教育激情、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他们。我想如果我们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情怀,孩子们是可爱的,我们也是可爱的,教育更是可爱无比的。只有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才会心平气和下来。
0
2音乐熏陶 情感教育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初读时,感觉真是经典。细想,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很安静,坐得住。()这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真是让他们静下来的好办法。
薛老师喜欢在上课前或是课的一半时,放些轻柔的音乐给孩子们听,这是她让孩子或是翻书,或闭目,孩子显得和安静,仿佛在享受一场音乐的盛典。在不同时候配以不同的音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用音乐打开学生们想象的闸门,激活他们的发散思维,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音乐响起就是他们培养静的开始。我们知道薛老师认为学会倾听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而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倾听是至关重要的。
二家校共育自我成长
0
1结友家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要教好孩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好”家长。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在教育上,薛老师能做到不间断的沟通,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领、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得不到父母应有关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怜。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仅仅是抚养。”这是一段让家长动容的话语,出自薛老师给家长的信。
薛老师通过书信来提升家长,提出主动关心孩子学习的要求,这是薛老师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教师能做到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希望家长也一样。”我想我们常常认为学生学不好是教师教不好,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是细想下,“子不教,父之过”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薛老师很聪明,她要求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
薛老师很经典的一句话是“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强求一致,也就意味着直面家长素质的差异,不强求一致”。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教师对学生不是一视同仁,偏爱个别学生,我想教师能做到对家长一视同仁,那家长这方面的顾虑也就没有了。
0
2自我反省 感化同行
薛老师还不间断地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她爱看《忏悔录》,所以《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充满了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有罚站了学生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后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有罚抄写数遍后的苦痛。这些毫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名一线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种表现,对于薛瑞萍老师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她在这种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平气和———尽管这中间依旧会出现反复,出现压不住火的时候。薛老师有两种做法值得所有教师学习:一是不背后说学生的坏话,再就是不背后说家长的坏话。这种严格自律的背后,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只有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会不恼怒于学生的种种不足。同样,只有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地担在自己的肩膀上,才能不因为家长的失职而气恼,而怨声载道。
薛老师说过,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只是个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字样不同。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一旦承认了人生的缺憾、先天和成长环境的差异,爱就无等差了。我想,薛老师通过不断地反省和思考,来认识教育,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同行看到了教育的深层,也许这些语言并不能和教育理论并论,但是它真实感人,让人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并不是每一个方法都可以模仿,但真正吸引我的应该是薛老师坦然的心态,也许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真正改变每一个孩子,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我们眼中的佼佼者;但也许我们可以做到,微笑着面对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为他们的每一次进步,为他们每一份对他人的关心。
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事情,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教育是一份信念,更需要一份心态。心平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其实,需要心平气和的岂止是一年级?这种信念、这种心态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学习。让我们在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
第二篇:《薛瑞萍班级日志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
心平气和静听花开的声音
——品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无意中看到《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不禁吸引了我的眼球,心平气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如何做到呢?
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学生,看着这群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们,那双好奇的眼睛以及那停不了的双手,我不禁有点不知所措。在幼儿园他们都是以“玩”为主,而小学阶段,就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约束,还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一看到他们特别爱唧唧喳喳,静不下心来,你会觉得他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全都养成。而薛老师却能做到心平气和,带着这样的佩服进入了她的世界。
书中薛老师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并整理出版的,这是非常值得借鉴,虽然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但语数其实是相通的。都说小学难教,尤其是一年级,既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起点,也是教师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开端,身为班主任的我更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时间跨度是五个月。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是她与家长沟通的记录,属于家校沟通部分。这部分对我影响最深,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我是否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呢?第三部分:第一度春夏。记录的是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度的另一个五个月——一年级的下学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她心平气和的教育理念,且让我静下心来,探寻薛老师的教育精髓:
一、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薛老师的爱细微入至,哪怕是惩戒,也不同于别的教师,她的惩罚并不是教训,更不是体罚,仅仅是点名和罚站而已。而这样的效果却出奇得好,因为这种惩戒也融入了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
二、静和柔的理念,是薛老师教学中最强调的。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和,她坚信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抓住了“安静”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课堂,教师要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最让人佩服的是薛老师懂得巧妙借用音乐制静,在音乐中培养孩子的静气。
三、注重与家长的配合。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与家长配合的重要性。一封封无比真挚的信,透露出孩子的学习的近况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还不乏很多给家长在家的好建议。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一条:想要孩子静下心来读书,家长要先静下来,让孩子有个安静的环境。是呀,的确如此,如果无法有一个安静的安静如何让孩子尽快地静下来呢?
四、把阅读看做生活必须。薛老师认为:“教师的根应当扎在两处沃野:一是在学生,一是在书籍。”“对于我而言,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所以她一天不看书,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只要有时间,就拿出书来阅读。有的书读起来很费劲,也很带劲,“我告诉自己:不要着急,慢慢来;啃完一本是一本。”确实,多读书,可以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寂静角落,沉下心来,思考人生,让浮躁的心灵归于纯净„„
还有一点我特别头疼的就是期末的评语,而薛老师把评语换成了 “日记一则”,摆脱了单调枯燥的评语模式,让孩子了解自己平时的表现,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做法。紧跟上薛老师的脚印,让我们静下心来,让心平气和慢慢地辐射开来吧!让我们发掘出孩子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温柔以待,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与众不同的一年级。静静地聆听花开的声音!
第三篇:薛瑞萍读后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之书声琅琅的三年级》有感
书中《失落的一角》有这样一段文字:“长路漫漫。长路漫漫。它缺了一角。它不快乐。”“所以,它动身去找它那失落的一角......” 薛老师带着孩子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寻找那失落的一角的过程吧,虽然有些艰辛,有时还伴随些许失落,但找角的过程是美丽的,沿途的美景,可爱的蝴蝶,散发着迷人香气的花儿.........多么美妙的体验啊!就是这样亦步亦趋的阅读,带给孩子们的是无限的启迪与遐想。
而书中给出的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的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如书中提到:每周抽出周一的早读专门用做朗读和持续默读,在之前要求老师和学生们事先精心挑选好自己要阅读的文章。薛老师建议所选的文章一定是短小精悍的、有一定内涵的儿童诗。
开始早读了,首先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长度为五分钟左右的一篇课外短文。学生听老师朗读,不仅是听故事,也是在学老师的朗读。余下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持续地默读。相比之下,我们班早读都是采用学生自由读课本的方式,这种形式对于那些早已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的孩子来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承受着枯燥乏味的反复背诵。而薛老师的做法无疑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天地,让他们在那广阔的阅读蓝天中,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在那广袤的阅读原野上,像骏马一样自由驰骋;在那深邃的得到阅读之海里,像鱼儿一样欢快的嬉戏。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愿意读、乐意读,更能从心底爱上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精神的洗涤。
只管读,只管读,只管读。读书要不求甚解,是这本书传递给我的信息,孩子在老师的朗读声中得到浸润,只有这样的浸润才能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书籍带给他的感受,书中看云反复强调,没有必要去分析故事的内容,让分析淡去,让孩子在纯净的朗读中会意、融合和感染,让他们的思维、感悟和交流在无声地进行。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读薛瑞萍老师《书声琅琅的三年级》有感
《书声琅琅的三年级》这本书,它是一本班级日志,主要记录了 薛老师在教三年级时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引领。这本书以日记体的形式来写。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上学期,包括九、十、十一、十二和一月份。第二部分:下学期,包括三、四、五和六月份。有案例分析、有抽测、有方法、有反思,记录了自己母语教学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孩子们的表现、孩子们的作品,家长的互动都会让我对她的做法产生共鸣,因为那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字里行间,无不透出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对孩子们的亲切。
薛老师的日志中时常提及两个新词汇:“白色朗读”、“白色倾听”。对人发生影响的阅读是从第二遍开始的。因为读者只有摆脱了对情节的牵挂,才可以静心体味文字深处的东西。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话说,这叫“白色的阅读”。薛老师认为能够引起孩子于不知不觉回味潜藏在文字内部的美好声音的深刻学习,也应当从第二遍的朗读和倾听开始。在第二遍,孩子的注意力将不再被故事所牵引。随着朗读。他们亲切地忆起和重温的,是情节,更是文字和声音。所以她在学生面前把《失落的一角》、《三打白骨精》、《拉萨的天空》读了又读,孩子们的感受也一次比一次深刻,渐渐地孩子们也学着把优秀的文章来回地默读,反复地诵读。这种“白色阅读”、“白色倾听”其实就是对学生的文学熏陶。今后在阅读课上也要多进行这种白色阅读和白色倾听。
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每周一的早读她专门用做朗读和持续默读。老师和学生事先精心挑选好自己要阅读的文章。薛老师建议所选的文章一定是短小精悍的、有一定内涵的儿童诗。开始早读了,首先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长度为五分钟左右的一篇课外短文。学生听老师朗读,不仅是听故事,也是在学老师的朗读。余下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持续地默读。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大多数的班级早读都是采用学生齐读课本的方式,老师则高高地站在讲台前用严厉地目光搜索着那些不认真读课文的学生。同样是早读,前者学生兴趣盎然,饥渴地吸收着课外的知识养分;后者学生迫于淫威乖乖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对于那些早已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的孩子来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以后我的早读也要多变换一些读书的形式,更好的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为了引导阅读、满足需要,更是为了增强班级共读的凝聚力、亲和力,薛老师非常重视班级书库的建立。每个学期她都会给每位家长写一封信,给家长列出好书的书单,发动家长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购书,共同来组建班级书库。这与许多老师平时的做法差不多,现在我们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图书角,并且能满足每个孩子的读书需求。图书角也是孩子们下课最爱去的地方。最有意思的是薛老师的班级书库中还有学生和家长自己编的书。每本书中会有每个孩子的日记,父母的教育心得和读书体会,孩子们看着自己和家长的文章被编成了书,写作的动力更足了。其实我们班从二年级上学期就开始的流动日记不正是学生和家长自己精心编写的书吗?下学期继续!
《书声琅琅的三年级》不仅仅只是一本书,更是薛老师的母语教学的法宝和教学心血的结晶,也是看云智慧的闪光,能力的体现和人品的显示。这本日志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薛老师对广大一线教师的告诫:“写作应当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哪怕一天只写一段话呢,只要你提笔,必然要将一天的工作放一回电影,这就是回顾和反思。而反思,是和读书一样重要的教育智慧的源泉。”这也就是她成功的秘诀吧。
第四篇: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咸丰县第二民族实验小学:蒲甜
金秋,我迎来了教学生涯中的又一个挑战——教学一年级。在我心目中,一年级的老师必须要有强大的“四心”:耐心、爱心、细心、责任心。对于老教学高年级的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时时面对天真无邪的小孩,要倾尽比高年级学生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而且还要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我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也感到一丝丝迷茫,怎么做才能把这些孩子引上路?直到有一次和朋友的一次谈话中,他给我推荐了薛瑞萍老师的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读了薛瑞萍老师的书,才让我在迷惘中找到了方向。
这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走向平和,主要是作者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教学一年级的点点滴滴,总结自己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建立学习秩序,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第二部分:请跟我来,这一部分是作者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作者用书信的方式和家长交流,告诉家长孩子在校表现及希望家长在家对孩子所作的要求,作者引用古语“定能生慧,静纳百川”,告诉一年级的老师及家长:静心——静气,对刚走进学校接受正规教学的孩子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成长。爱吵爱闹是孩子的天性,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
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才能成功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部分:第一度春夏,是作者对一年级教学过程的总结。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把薛老师的好点子和教学经验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从自己做起,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纪律
刚开始进入一年级课堂,孩子们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无事呱呱叫。用了常用的几招:比一比,看谁不说话,坐得好;表扬一个坐的最好的或是准备小花和小星星奖励„„都只能管几分钟,不能从根本上养成孩子课堂“静”的习惯,常常是我在上面声嘶力竭,孩子在下面照说不误,课下和同事们交流,都是这样,渐渐我也觉得这可能是一年级孩子的“通病”——爱闹。只到我看见了薛老师的日记中:“低年级的孩子入学,最要紧的是让他们‘注意看’、‘用心听’、‘认真写’,而小红花、小星星等奖励只能让他们闹上加闹”获得启示,想想也确实如此,为什么孩子们得了奖励还是不能静下来?因为,得了红花的,自然高兴,孩子的天性是炫耀,没有的,会很沮丧,没有动力,所以不能达到好的课堂及作业效果。记得古人说过“不尚贤,使民不争”,低年级的孩子,上课表现也好,写字也好,只要孩子尽力了,就是好的,为什么这么早给他们根据表现或是作业情况判高低呢?这么早的引入竞争意识不如即时的口头给予表扬或是批评,这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那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孩子养成好的课堂纪律及学习习惯呢?薛老师的方法是:“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
书的孩子”。于是我把这个方法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这种和风细雨似的影响下,过了一段时间,课堂秩序几乎没有特地组织教学,看黑板读字和字母的时候,我的目光闪电般扫视每个角落,发现分心的,疾步走过去,告诉他看黑板,也不大声呵斥,做到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柔和地对孩子说话,在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从而从根本上养成他们“注意看”、“用心听”、“认真写”的好习惯,也减轻了教学负担。
二、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才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 我们班一共有学生60人,其中大部分是孩子父母自己带,一小部分孩子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还有2个女孩是放在留守儿童中心寄养。我感觉到,对于老师对孩子回家后的要求,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配合,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基本没有能力跟上。而这就是优异、良好、及格拉开距离的原因。长此下去,部分学生差距会越来越大,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就是薛老师的阐述的观点:“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想来也是,教师只能在学校完成分内的事,尽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针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应给家长,为家长指出努力方向,让家长在家及时辅导和教育孩子,达到家校合一的教育效果。
三、不断充实自己,补充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从薛老师的日记中,我感受到作者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间断地读书,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读了那么多的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
缺少了什么,我认为,这是薛老师的成功要素之一,读书才是教师提高的必走的途径,正如陆游所说,学诗“功夫在诗外”一样,教学其实也是要靠大量摄取相关知识,不断补充文化修养才能胜任的,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保持教师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所以我们所有教师都要做到不断充实自己,补充自己的文化修养,为自己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差距。比如面对孩子们如脱僵野马般野性难驯时的浮躁:面对屡次说服教育仍陋习不改时的不冷静„„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向薛老师学习,走向——“心平气和”。
第五篇:读薛瑞萍教育日志有感(共)
“她是有“文字般若”的,有光辉,有穿透力,你读她的文字会被点燃,被唤醒,明白真正的语言之美。在教育文字牛,好看好读的文字实在不多。她的几本书广为流传。并不是商业推广的成功、而是文字本身的力量。”
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琐碎,可读着读着就感觉不一样了。首先有感于她的真实,上课、改作业、做测验„„尤其她能大胆地把对学生的惩罚毫无顾忌地写在她的书中。其次有感于她的朴实,书中没有大量的理论说教,也没有任何游离于教育之外的走秀,有的只是自己真实的一言一行。再次有感于她的真实,她能给孩子们展示那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真正把孩子引领进广阔的阅读天地间。最后有感于她的从容,能在沉重的考试压力下,毅然削减对课本的依赖性,把目光和精力分给广阔的课外阅读,把语言世界丰富多彩的一面展示给孩子。
在二年级,她开始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介绍给孩子们。日有所诵、童话之路、图画书讲述、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这部书记如实地记录了薛瑞萍一步步引导孩子们走入儿童阅读的美好世界的温馨历程,读后感触颇深。她每天都要大声朗读一小时,或在旷野,或在空屋子,或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尽管他们不一定能懂,但这也是一种熏陶,熏陶得这群小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甚至爱大声读书的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只要尝到了读书的快乐,喜欢读书了,所有的问题,就都将如加入了热水的盐块,自会融化的。”她语重心长的告诫让人警醒:“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
从书中,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儿童阅读的推广人。她在书中写道:我带孩子们读书,绝不光是为了功课,而是为了让他们拥有“幸福的能力”。播种快乐,播种幸福,培养幸福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就因为她有如此的教育观念,所以她能在沉重的考试压力下,毅然把目光和精力分给广阔的课外阅读,把语言世界丰富多彩的一面展示给孩子。正因为她的坚持不懈,她的与众不同,她就成了一代名师,一位教育家。薛老师就说: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有的是自然生长的来的,更多的是在同学、朋友的吸引下,不知不觉跟出来的。所以,既然有了相对集中的儿童读物,就该把这种“相对集中”经营成一种场力——从而更快更有利地带动更多孩子进入整本书的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动的最好动力。为了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并且被深深吸引住,我可以挑选一些很有寓意的绘本读给孩子们听:《猜猜我有多爱你》、《牙医怕怕鳄鱼怕怕》„„这也是薛老师书中推荐过的。通过自己的讲读,孩子们渐渐也就安静下来,引导他们进入课堂。慢慢地,孩子们自己也会拿起这些简单但寓意深刻的绘本来读,当他们发现读书的乐趣后,自然就会愿意读书、主动读书,一段时间之后,读书也就成为孩子自身成长的需求,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不但培养了兴趣,好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