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薛瑞萍班级日志《五班的语文故事》有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五(2)班的语文故事》有感
有幸拜读了薛瑞平的《薛瑞萍班级日志:五(2)班的语文故事》这本书,我叹服薛瑞萍老师的智慧,很敬佩薛瑞萍老师的才华和底蕴。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薛瑞萍老师是真实的、朴实的、诚实的,不虚假,她做的是实事,说的是实话,写的是实情。
真实,是薛瑞萍的文字自始至终充满吸引力的原因所在,更是她的课堂洋溢着清新生命力的奥秘所在。她用那细腻、尖锐而又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将她的语文课堂近似实录般地呈现给我们。
“学生齐读,教师正音。学生再读,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回味,为的是选出喜欢的段落和句子为大家朗读。因为是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站起来的孩子个个读得有情有韵。如是错错落落,东一段西一段,前一句后一句„„”
她的这种常态化、随意化、毫无花哨教法的课,通常是关上门上的。你看过哪位大家、名师这样上课?或者上了,谁敢说出来,写出来,昭示出来?薛瑞萍老师不但做了,且日复一日地用心做了,更引以为自豪地写出来了。
这是薛瑞萍老师课堂的一种真实——教师上朴实课,学生学出实效。她的课,使语文回归了本位,找到了属于语文的真正的“根”。学生说真心话,显真性情。学生坚持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不会用言不由衷的高调来迎合教师。薛瑞萍的课堂就这样时时流溢着灵动与活力,如淙淙流泉,似灿烂山花,生动清新。
薛瑞萍老师笔下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后面的薛瑞萍老师更是真实得令人难以置信。为此她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不说爱》,她不像大多数的教师一样标榜自己有多么爱学生。在她认为,可以让一个人不顾一切,牺牲自己去爱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对于学生,那是尽职。其实,尽职尽责,又是何其不易呀。若能尽职尽责,自然也就是爱学生了,那是师爱吧。只是,薛老师不说罢了。
《五(2)班的语文故事》一书中更是不乏证明她个性鲜明的例子。她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也有无奈之举——发飙,罚抄诗歌、散文。
她对那些“冥顽不化”的捣蛋分子也束手无策,有时甚至扬起手臂,想给以一记响亮的耳光。
她可以翻学校墙头回家,只为了多呵护儿子半小时。
她的业余时间多在“看电视、和孩子聊天、陪母亲散步”中度过。你见过这样的名师吗?你见过这样写自己的名师吗?但这样的名师你不觉得更亲切、更真实、更人性吗?她就是如此个性十足、爱憎分明,不掩饰、不粉饰自己,你能说这不是一种澄澈与坦荡吗?这也许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吧,如山泉般清冽,不染纤尘;如江洋般深远,奔向未来。
她的语文课堂真实美妙,扎实且高效,根源在于她的课堂是植根在她丰沃的阅读原野之上的。是啊,二十多年的大量阅读,积淀了她令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高度;二十多年的丰富阅读,使她的语文这般美妙——“平时上课就是妙语连珠、口吐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调动学生的情绪,像乐师按动琴键一样得心应手。
她一边自己阅读,一边领着学生阅读,还在课堂上把经典读给学生听,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读经典。一旦孩子的阅读上路了——课外阅读调来四面八方的涓涓细流,在汇聚成充沛的水量托起学生的语文能力之舟的同时,也滋养着他们的人
文精神之树,开拓着他们的智力背景。阅读,改变了薛瑞萍;阅读,改变了薛瑞萍的学生;阅读,改变了薛瑞萍周围的人;阅读,塑造了薛瑞萍真实美妙的语文课堂„„
这就是真实,她不避其短,也扬其长,是什么就是什么。
薛瑞萍班级日志《五(2)班的语文故事》虽然都记录的是平时工作中的小事情小感触,但是细细读下来却让我受益匪浅,从她的书中总能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困惑和影子。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
书评:一件事情,只要从自觉自愿(也需要外力的唤醒和促成)的内部开始,就好比春天的种子冒出了芽,是一定会长高长大的。我想,语文教师工作的价值,就是像薛老师那样成为母语的化身,让故事成为孩子的最爱,让经典阅读成为孩子感知幸福的途径。
第二篇:读薛瑞萍班级日志《五班的语文故事》有感[模版]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五(2)班的语文故事》有感
有幸拜读了薛瑞平的《薛瑞萍班级日志:五(2)班的语文故事》这本书,我叹服薛瑞萍老师的智慧,很敬佩薛瑞萍老师的才华和底蕴。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薛瑞萍老师是真实的、朴实的、诚实的,不虚假,她做的是实事,说的是实话,写的是实情。
真实,是薛瑞萍的文字自始至终充满吸引力的原因所在,更是她的课堂洋溢着清新生命力的奥秘所在。她用那细腻、尖锐而又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将她的语文课堂近似实录般地呈现给我们。
“学生齐读,教师正音。学生再读,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回味,为的是选出喜欢的段落和句子为大家朗读。因为是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站起来的孩子个个读得有情有韵。如是错错落落,东一段西一段,前一句后一句„„”
她的这种常态化、随意化、毫无花哨教法的课,通常是关上门上的。你看过哪位大家、名师这样上课?或者上了,谁敢说出来,写出来,昭示出来?薛瑞萍老师不但做了,且日复一日地用心做了,更引以为自豪地写出来了。
这是薛瑞萍老师课堂的一种真实——教师上朴实课,学生学出实效。她的课,使语文回归了本位,找到了属于语文的真正的“根”。学生说真心话,显真性情。学生坚持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不会用言不由衷的高调来迎合教师。薛瑞萍的课堂就这样时时流溢着灵动与活力,如淙淙流泉,似灿烂山花,生动清新。
薛瑞萍老师笔下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后面的薛瑞萍老师更是真实得令人难以置信。为此她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不说爱》,她不像大多数的教师一样标榜自己有多么爱学生。在她认为,可以让一个人不顾一切,牺牲自己去爱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对于学生,那是尽职。其实,尽职尽责,又是何其不易呀。若能尽职尽责,自然也就是爱学生了,那是师爱吧。只是,薛老师不说罢了。
《五(2)班的语文故事》一书中更是不乏证明她个性鲜明的例子。她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也有无奈之举——发飙,罚抄诗歌、散文。
她对那些“冥顽不化”的捣蛋分子也束手无策,有时甚至扬起手臂,想给以一记响亮的耳光。
她可以翻学校墙头回家,只为了多呵护儿子半小时。
她的业余时间多在“看电视、和孩子聊天、陪母亲散步”中度过。
你见过这样的名师吗?你见过这样写自己的名师吗?但这样的名师你不觉得更亲切、更真实、更人性吗?她就是如此个性十足、爱憎分明,不掩饰、不粉饰自己,你能说这不是一种澄澈与坦荡吗?这也许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吧,如山泉般清冽,不染纤尘;如江洋般深远,奔向未来。
她的语文课堂真实美妙,扎实且高效,根源在于她的课堂是植根在她丰沃的阅读原野之上的。是啊,二十多年的大量阅读,积淀了她令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高度;二十多年的丰富阅读,使她的语文这般美妙——“平时上课就是妙语连珠、口吐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调动学生的情绪,像乐师按动琴键一样得心应手。
她一边自己阅读,一边领着学生阅读,还在课堂上把经典读给学生听,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读经典。一旦孩子的阅读上路了——课外阅读调来四面八方的涓涓细流,在汇聚成充沛的水量托起学生的语文能力之舟的同时,也滋养着他们的人文精神之树,开拓着他们的智力背景。阅读,改变了薛瑞萍;阅读,改变了薛瑞萍的学生;阅读,改变了薛瑞萍周围的人;阅读,塑造了薛瑞萍真实美妙的语文课堂„„
这就是真实,她不避其短,也扬其长,是什么就是什么。
薛瑞萍班级日志《五(2)班的语文故事》虽然都记录的是平时工作中的小事情小感触,但是细细读下来却让我受益匪浅,从她的书中总能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困惑和影子。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
书评:一件事情,只要从自觉自愿(也需要外力的唤醒和促成)的内部开始,就好比春天的种子冒出了芽,是一定会长高长大的。我想,语文教师工作的价值,就是像薛老师那样成为母语的化身,让故事成为孩子的最爱,让经典阅读成为孩子感知幸福的途径。
第三篇:《薛瑞萍班级日志》读书笔记
《薛瑞萍班级日志》读书笔记
常熟市商城小学陈华
关于“静”的思考
让小孩子做到“静”谈何容易?他们似乎天生站在“静”的反面。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当然,也要一分为二。女孩子似乎天生跟“静”更趋近些。遗传基因决定了这一切,所以现实中的例子证明,小学阶段,女孩普遍在学习效果方面优于男孩。静心倾听,专注让女孩的听课效果更好,作业的正确率就有了保障。静心作业,省时省力。拖拉作业的女生也大大少于男生。静心观察,女孩的作文也更细致入微,更能抓住读者。男生则较简洁,缺乏细节的呈现。
关于“惩戒”的自问自答
惩戒是必要但须谨慎而为的教育手段。它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示范性,指向某个个人,某种具体的行为,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明确错误的原因,责任到人。让全体学生明白,引以为戒。惩戒的方式更需要深思。务必让学生明白你的目的是出于让他变得更好,更优秀。尽可能采取温和而不是刁难,顾及学生的身心健康,既感觉到对自己行为的羞耻感,又不至于丧失改进的动力。
关于“阅读”的感受
读书时,心平气和。人端坐着,呼吸也均匀,可以想见,恐怕连血液的流淌也是舒缓的。这些外显得安静,实际都是为了思维的启动和活跃聚积能量。思维实在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复杂的过程,一方面是大脑的信息录入,这里面包含着感知和验证,时刻在进行交错生成。另一方面,是产生和输出。对感知的内容的思考以及生成的新知,对新知地再思考,再验证,再生成。所以阅读时人的思维异常活跃,并可以在阅读完毕后延续一小段时间。但一旦搁置,思维也随之放缓,就好像驾车,松掉油门时车子由于惯性依然有继续的动力。但不再给油迟早都会停下。我的切身体验是,一阵子不阅读,口舌都会不伶俐,对话时不能将所想立刻转化为所说。
关于“倾听”的反思
倾听好处多。对说话者而言,是一种尊重的表现,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就是如此。对自身而言,学会倾听,可以针对对方的言语最快地做出反应。在倾听的过程中,伴随着积极的思维,伴随着将所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当课堂上思维激越的电光火石之间,不认真倾听,带来的对话,往往是低效的,只能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在积极地思维促进下的对话才能往更深处探索,是有利于思维的进步,认知的深入的。
第四篇:读《薛瑞萍班级日志——书声琅琅的三年级》有感
看云·看世界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书声琅琅的三年级》有感
一、云卷云舒
三天时间在看娃儿的间隙,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掩卷闭目,意犹未尽,余香留存,在手边,在心里。
这本书的上架建议是教育理论,家教读物,我还觉得是一部文学作品。一本班级日志有如此高度的赞誉和评价,是因为有“文字般若”的薛老师语言,朴素自然,文采斐然,高屋建瓴,光芒四射;因为她站立的位置始终是她最爱的儿子的母亲,她心甘情愿为她儿子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做一些事情,推动阅读回归家庭的起点;因为其中融合了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管理实践和以及有血有肉的教师和学生,她努力回归语文教学最本质的源头——朗读,利用朗读课程化去亲近母语,日有所诵。
能开始,并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需要勇气和智慧,显然,薛老师,两者兼有,所以一路收获着惊喜。
正式教书才半年,我已经深深体会到教师在一片土地上干农活的艰辛和不易,并开始为语文课堂的乏味和沉闷、成绩提升困难、后进生底子过薄而犯愁,总想为孩子们也为我自己寻找出口,语文学习唯有读、写、背,阅读,大量阅读是基础,可又不知道如何去指导,从何下手。
薛老师的文字为我推开了一扇窗,我也该把每日给孩子讲故事的常态搬到课堂上去,用我的朗诵爱好和语言表现力去带动更多孩子与文字亲近,与语文课堂亲近,与我亲近。
极度渴望能听上几节这样的朗读课,老师绘声绘色,精心设计,及时引导,学生见仁见智,激烈讨论,群读群诵,课堂的预设和生成都直指学生和教师的成长。
薛老师身上的真本事是令人望尘莫及的。散文式的文字叙述,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读来如炎炎夏日里的清风徐徐,令人头脑清醒,沁入心脾,精神振奋。只读了她一本书,对其文学修养和写作功底就已经五体投地,这样的理论著作不艰涩不乏味,而似一汪流动的温泉,汩汩流淌在心田,带给人舒适、温暖,且四处灵光闪现,意味深长。文字背后是习惯性的深刻的思考,是堆砌如山的文学、哲学、教育等阅读书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练笔日记。更可贵的,这些,都被薛老师认为是生活的必须和消遣。文字背后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教育观。
似闻未听的高品质朗读,是促使亲近母语的朗读课堂让学生欲罢不能的法宝。每一篇文章自有好的滋味,也应当有好的声音。薛老师的课堂记录里,我读到了她时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激昂的声音,时而似温顺绵柔小羊,浅吟低语,时而又深沉缓慢,或感伤落泪,或安静思考,或悉心体察。这种温情讲述的声音,很有带入感,学生熏也会熏进她制造出的“场”中,心里。她认为,良好的口语表达是可以通过长期而不间断地朗读、熏听后天习就的,就像她早年对听评书的沉迷,就像我对少年时新闻联播的钟爱?(哈哈,以共通点寻求心灵的安宁和希望。)至现在,薛老师依然不间断每天一个小时的自我朗读时间,爱并坚持着,乐在其中。
唯心做事,唯诚做人。
看云才如此潇洒地静“看庭前花开花落,漫天外云卷云舒。
二、灵性引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薛瑞萍“亲近母语”思路,依然是遵循了千年古道理下的现实应用,读书——固本之根,道理、方法、解疑答惑,在分析朗读和白色朗读中,得到完美体现。而教师的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全盘驾驭能力是必须要提前做、做足、做牢的。各个重要环节的教师提问,是灵性的凸显和情感深化的关键。结合薛老师一节朗读课最后的讨论片段,足以见得。
《木偶奇遇记》之《说谎鼻变长》,每次朗读后必有讨论,教师适时地引导非常重要,是由面波及到心的。
当被老师问道“仙女告诉皮诺曹,说谎的人有两种变化:一种是腿变短,一种是鼻子变长——这是真的么?”
生齐和“当然不是真的,童话里才有。” 师接着说“那我们就放开胆子说谎就是了!反正我们也不是皮诺曹。”那些学生竟然独立连贯地辩解说为何不能以及“相由心生”的道理,说谎时间长了,不会长长鼻子,可人会变丑。人家一看就知道——就等于你长了长鼻子了。“相由心生”这点应该及早告诉孩子。
顺势,老师又说“说谎也好,犯其他错误也罢,如果第一次被老师发现,第一次就受到了惩罚,那你是幸运还是不幸。”
“幸运!”
“为什么?”又是一阵真情实感七嘴八舌的发言。
老师穷追不舍,“对爱说谎的人来说,他们迟早受到的最大的惩罚是什么?”
时间久了,总会失去信任和友谊。就像脸上长了长鼻子,就像额头上刻上了“说谎”两个字。教师又灵机一动,“现在我问!如果事情可以由你决定,一说谎就长长鼻子这事儿,你是否愿意发生在自己身上?”
童话故事只有联系到自身才能引发更深意义的思考。包括老师,竟然有一半的同学举了同意。接下来开始了各说各的理由。于是。同意的,“可以提前提醒我,惩罚我,帮助我改正说谎的毛病。”师:“长鼻子必须是改正后立即消失的。”
不同意的,“长鼻子太难看,还是自己悄悄改正的好。”师:“如果这样,不如不说谎。” 当老师再问及“还有谁愿意说说不要长长鼻子的理由?” 一阵沉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成人还是儿童,自律是靠不住的!来自人群的监督和惩罚,是维系社会道德伦理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孩子在这段沉默中似乎也悟出了惩罚的必要性了。
接下来教师就利用童话的力量,对###和全班同学进行了适时教育,效果当然也让人惊喜。
幽默是润滑剂和催化剂。教师的最后幽默又彰显出动人的人格魅力。等待全体屏息凝神,大声说:“我啊,一点儿都不喜欢你们!”孩子们欢呼:“老师鼻子变长了!”“老师爱我们!”
这样的朗读课。谁不喜欢?
第五篇:读薛瑞萍班级日志读后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五(2)班的语文故事》
自从学校开展教师暑期读书活动以来,我读了几本对教师专业有帮助的书籍,同时也阅读了自己很感兴趣的《薛瑞萍班级日志:五(2)班的语文故事》这本书,我叹服薛瑞萍老师的智慧,很敬佩薛瑞萍老师的才华和底蕴。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薛瑞萍老师是真实的、朴实的、诚实的,不虚假,她做的是实事,说的是实话,写的是实情。
真实,是薛瑞萍的文字自始至终充满吸引力的原因所在,更是她的课堂洋溢着清新生命力的奥秘所在。她用那细腻、尖锐而又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将她的语文课堂近似实录般地呈现给我们。
“学生齐读,教师正音。学生再读,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回味,为的是选出喜欢的段落和句子为大家朗读。因为是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站起来的孩子个个读得有情有韵。如是错错落落,东一段西一段,前一句后一句„„”
她的这种常态化、随意化、毫无花哨教法的课,通常是关上门上的。你看过哪位大家、名师这样上课?或者上了,谁敢说出来,写出来,昭示出来?薛瑞萍老师不但做了,且日复一日地用心做了,更引以为自豪地写出来了。
这是薛瑞萍老师课堂的一种真实——教师上朴实课,学生学出实效。她的课,使语文回归了本位,找到了属于语文的真正的“根”。学生说真心话,显真性情。学生坚持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不会用言不由衷的高调来迎合教师。薛瑞萍的课堂就这样时时流溢
着灵动与活力,如淙淙流泉,似灿烂山花,生动清新。
薛瑞萍老师笔下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后面的薛瑞萍老师更是真实得令人难以置信。为此她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不说爱》,她不像大多数的教师一样标榜自己有多么爱学生。在她认为,可以让一个人不顾一切,牺牲自己去爱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对于学生,那是尽职。其实,尽职尽责,又是何其不易呀。若能尽职尽责,自然也就是爱学生了,那是师爱吧。只是,薛老师不说罢了。
《五(2)班的语文故事》一书中更是不乏证明她个性鲜明的例子。
她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也有无奈之举——发飙,罚抄诗歌、散文。她对那些“冥顽不化”的捣蛋分子也束手无策,有时甚至扬起手臂,想给以一记响亮的耳光。
她可以翻学校墙头回家,只为了多呵护儿子半小时。
她的业余时间多在“看电视、和孩子聊天、陪母亲散步”中度过。你见过这样的名师吗?你见过这样写自己的名师吗?但这样的名师你不觉得更亲切、更真实、更人性吗?她就是如此个性十足、爱憎分明,不掩饰、不粉饰自己,你能说这不是一种澄澈与坦荡吗?这也许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吧,如山泉般清冽,不染纤尘;如江洋般深远,奔向未来。
她的语文课堂真实美妙,扎实且高效,根源在于她的课堂是植根在她丰沃的阅读原野之上的。是啊,二十多年的大量阅读,积淀了她令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高度;二十多年的丰富阅读,使她的语文这般
美妙——“平时上课就是妙语连珠、口吐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调动学生的情绪,像乐师按动琴键一样得心应手。
她一边自己阅读,一边领着学生阅读,还在课堂上把经典读给学生听,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读经典。一旦孩子的阅读上路了——课外阅读调来四面八方的涓涓细流,在汇聚成充沛的水量托起学生的语文能力之舟的同时,也滋养着他们的人文精神之树,开拓着他们的智力背景。阅读,改变了薛瑞萍;阅读,改变了薛瑞萍的学生;阅读,改变了薛瑞萍周围的人;阅读,塑造了薛瑞萍真实美妙的语文课堂„„ 这就是真实,她不避其短,也扬其长,是什么就是什么。
薛瑞萍班级日志《五(2)班的语文故事》虽然都记录的是平时工作中的小事情小感触,但是细细读下来却让我受益匪浅,从她的书中总能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困惑和影子。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
薛老师如是说,无论社会和教育进步到什么地步,都不可能让所有儿童都热爱学习,我们要正视孩子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发展,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更不是。可事实上,我们为师者面对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弱势群体”时,往往太过于较真儿,甚至不理智地对学困生大发雷霆。就因为几个“学困生”而耗费了老师大量心理能量,使得自己负载前行,工作低效,也是整个班的学习和生活变得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