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州
师
范
大
学
2020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819
考试科目名称:
音乐教学论(一)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年《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教育观念从单纯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转变为对的课程价值。
2.音乐教学材料的选取及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进行。
3.课程评价方式和方法应灵活多样,任课教师应普遍采用
相结合,相结合,相结合等方式。
4.“涵养美感,陶冶德性”是课程价值基本取向的核心目标,就是中华民族朴素的思想。
5.《音乐课程标准》中“学科综合”应突出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
6.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课堂内外的音乐活动都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者、者、者和
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
7.音乐创造是三度创造的过程,即、和的过程。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就音乐教育哲学基础而言,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学说主要有:
A审美育人说
B音乐文化说
C创造力开发说
D多元文化认知说
2.2006年世界音乐教育会议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其主题“通过艺术教育构建21世纪的创新性能力”,吸取了当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美国音乐教育家埃利奥特的理论精华。
A实践主义
B协调融合C全球智能
D新音乐教育哲学
3.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包括:。
A情感性原则
B参与性原则
C随意性原则
D愉悦性原则
4.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即。
A有趣阶段
B乐趣阶段
C志趣阶段
D无趣阶段
5.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指出:音乐教育教学的材料,必须从
方面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
A古典音乐
B现代音乐
C流行音乐
D民族音乐
6.《课程标准(2011)版》中各学段在具体内容上存在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各项内容的上。
A领域
B维度
C深度
D广度
7.情与美的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应该把音乐课程教学作为一个的过程。
A审美感知
B审美发现
C审美表现
D审美创造
8.音乐学习是复杂而多样的,它是
等感知觉器官的综合运用。
A听觉
B嗅觉
C视觉
D运动觉
9.音乐欣赏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
A培养音乐素养
B培养音乐技能
C培养审美感知觉
D培养审美情感
10.1922年“壬戌学制”采纳了
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一字之变,说明了学科教育研究注意到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是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一大进步。
A萧友梅
B梁启超
C陶行知
D蔡元培
11.音乐审美态度的结构包括
几个部分。
A认知成分
B记忆成分
C意动成分
D情感成分
12.的能力应当是音乐感的核心。
A对音乐发展情绪反应
B对音乐发展听觉反应
C对音乐发展效能反应
D对音乐发展结构反应
13.音乐记忆力是个体对音乐表象的的能力。
A认读、识记、保持和再现
B认读、识记、再现和表现
C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D识记、保持、再认和表现
14.音乐审美趣味主要表现为个体的。
A审美偏爱
B审美习惯
C审美标准
D审美理想
15.学生的音乐审美偏好主要具有的差异。
A年龄阶段特征
B不同性别特征
C不同性格特征
D不同家庭特征
16.音乐本位原则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应将
置于音乐教育的本来位置或其职能位置。
A目标
B资源
C教师
D音乐
17.达尔克罗兹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合唱教学
B体态律动
C视唱练耳
D即兴训练
18.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以
为基础的创造性儿童音乐教育。
A语言
B节奏
C歌唱
D器乐
19.“母语音乐文化”这个词汇首次出现在中,建设“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体系”是几代中国音乐教育家的不懈追求。
A《课标2001版》
B《课标2011版》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教育基本理论的功能是:。
A认识教育实践
B解释教育实践
C指导教育实践
D改善教育实践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阐述你对“音乐本体”的理解。
2.音乐课程作为必修课,学校应有哪些保障。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含义。
4.《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以人为本”的含义。
5.简述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美国《国家标准》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哪些借鉴意义。
2.你对音乐课程“民族性”特征的理解。
五、写作题(每题30分,共30分)
将“鼓励音乐创造”作为课程基本理念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