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会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和应急处置机制
一、会前准备
(一)落实主体责任
各村(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单位内部疫情防控组织体系,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把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二)保障防护物资配备
准备口罩、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测温仪等防控物资。强化人员培训,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宣传提示
在会场入口处要提醒参会人员、工作人员,必要时佩戴口罩。在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冠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防控知识。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口罩,并注意及时清理。
(四)预防性消毒
日常以通风换气和清洁卫生为主,同时对接触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必要时对地面、墙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五)健康管理
所有参会人员、工作人员应在参会前14天做好国家健康码每日打卡,并在会议(活动)入场前主动出示健康码绿码;打卡状况正常并取得健康码绿码者方可参加选举和服务工作。
(六)重点管控高风险人员
属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病例处于出院后的隔离医学观察期、无症状感染者处于解除隔离治疗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的医学观察随访期、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处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入境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等情况的人员,不得参加现场选举和服务工作。
(七)会场疫情防控
所有人员进入会场时,均需“测温+亮码”,体温正常并且取得健康码绿码者方可进入,未使用智能手机的选民由家人代办并出示健康码或现场询问登记。入口应配置体温测试设施,准备一次性医用口罩及免洗手消毒液。严格做好各会场的通风消毒工作,加强开窗通风换气,使用空调设施前先进行卫生学处理。定时做好会场环境消毒,重点为门把手、桌椅、扶手、卫生间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等。会议(活动)场所按照一定间距安排座位,参会人员间隔距离不少于1m,避免过于拥挤。
(八)健康教育
对参会人员进行自我防护健康教育,在会场醒目位置张贴卫生防护海报,播放宣传视频。告知参会人员服从、配合会场在疫情期间采取的各项措施。参会人员应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1.室内会议(活动)应佩戴口罩。
2.不要触碰口、眼、鼻。
3.外出回到家,一定要先洗手。
4.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
5.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
二、会场内的卫生要求
(一)通风换气
室内会场应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应保证集中空调系统运转正常,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会议(活动)开始前或结束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多运行1小时。
(二)垃圾收集处理
1.分类收集,及时清运。会场周边应配备多个口罩回收垃圾桶,普通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口罩等防护用品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筒及垃圾点周围无散落,垃圾存放点各类垃圾及时清运,垃圾无超时超量堆放。
2.清洁消毒。垃圾转运车和垃圾筒保持清洁,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垃圾点墙壁、地面应保持清洁,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选举现场发放笔、选票等交叉使用物品时,工作人员应做好手卫生消毒,建议多备选举用笔,一人一用。按防疫要求做好话筒、茶杯饮具(建议使用一次性纸杯或瓶装饮用水)及周围环境等的消毒工作。
三、疫情应对
(一)设置应急区域
在活动或会场外设立应急区域;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二)加强健康监测
参会人员在参会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自我管理。
(三)出现疑似病例应对
当参会人员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安排就近就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会场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村(社区)负责人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实施隔离观察。
(四)组织保障
各村(社区)要按照“属地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的重要性,认清形势,保持警惕,紧绷防控之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决不能因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放松防控工作,影响村(社区)“两委”换届。村(社区)“两委”换届疫情防控工作组(见附件)要扛起牵头之责,指导组要做好疫情防控指导工作,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到有的放矢、防患未然,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