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下《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

2021-01-23 16:2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部编版九年下《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版九年下《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死、义与利面前,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裴多菲的选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我们是否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正确选择呢?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wéi)苟得也

(2)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3)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

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通“避”,躲避

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一词多义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

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

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对,向。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由是:由是感激:因此。

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

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人皆有之:代词。

宫室之美:的。

3.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交流点拨】(1)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2)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4.朗读指导。

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

(二)整体感知

1.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

【交流点拨】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先从正面来讲,又从反面来申述。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2.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先举正面事例,再举反面事例,告诉人们“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四、拓展延伸

1.嗟来之食

语出《礼记·檀弓上》: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2.美味“鱼”

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古代的北方人,鱼是上等佳肴,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北方少河流,当然鱼也不多,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食有鱼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不满意在孟尝君门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3.钟

钟,古代的容量单位。古代计容量的单位由小到大排列:最小的是“勺”,相当于今天的一小汤匙;10勺为一合(gě),10合为一升,10升为一斗,10斗为一斛,6斛4斗为一钟。按此计算,“万钟”是6.4万斗,这个年俸是相当大的。当然,在本文中,孟子仅仅是用“万钟”来表示优厚的俸禄而已。

第二课时

深入鉴赏悟内涵

一、新课导入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新时代的“舍生取义”是指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

(2)所恶有甚于死者wù,动词,厌恶。

(3)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

(4)一箪(dān)食

dān

名词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5)

蹴(cù)尔而与之cù

动词

用脚踢。

(6)乞人不屑(xìe)也xiè

动词

认为值得,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

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3.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2)“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

(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4)“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交流点拨】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交流点拨】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教师小结】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3.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生甲:运用了道理论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

生乙:运用了事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生丙:运用了比喻论证。鱼与熊掌的比方就是比喻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比,论证的舍生取义的可贵、见利忘义的可耻。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交流点拨】“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二)思路探究

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交流点拨】生甲:这个说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生乙:这个说法没有道理。第一段提出论点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讲道理,论证了观点的正确性;第二段则从正反两个方面摆事实,论证了观点的正确性。先讲道理,再摆事实,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道理和事实分做两段,比较合适。

(三)语言品析

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交流点拨】生甲:运用了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生乙:运用了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生丙:运用了排比。课文通篇皆是排比,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主旨探究

孟子的舍生取义和孔子的杀身成仁观点是一致的,请结合历史事实谈谈孔孟的观点对后世仁人志士的影响。

【交流点拨】在面临生死考验时,在利益面前,要经受住考验,要舍生取义,要有羞恶廉耻之心,不要丧失了人的天性,本心。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慷慨就义;谭嗣同在变法维新失败后,不肯逃亡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也不肯泄露党的机密,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些民族英雄正是从孔孟的学说里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才为民族、为祖国、为人民而舍生取义的。

四、板书设计

鱼、熊掌—→生、义—→舍生取义

生、欲—→甚于生—→不为苟得

死、恶—→甚于死—→不避祸患

义重

欲——→莫甚于生——→何不为

于生

其面

恶——→莫甚于死——→何不用

正面:行道之人、乞人——→弗受、不屑

反面:不辩礼义—————受万钟—————→失本心

五、拓展延伸

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学习了《〈孟子〉两章》和《鱼我所欲也》之后,你对孟子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请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交流点拨】甲生:孟子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官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乙生: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体、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屋建瓴。

丙生: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丁生: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论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

下载部编版九年下《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版九年下《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下面是聘才网小编整理提供的《鱼我所欲也》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鱼我所欲也》教案(一) 教学设想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3.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4.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的: 知识:1. 积累文言词语 能力: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德育: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1、“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同时暗含“生......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三、课文理解 1.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2.概括段意: 第一段: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第二段:运用例证说明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正面......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本文出自 ,作者 , 时期鲁国人, 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 )蹴(......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