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XX县中小学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满足新时代中小学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迫切需求,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和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市教体局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做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充分利用中小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好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对全县有需求的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缓解部分家长接送子女上下学难、节假日监管难和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课业负担过重、家长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全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人文、艺术和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自愿选择原则。课后服务应充分遵从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必须以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2.公益惠民原则。课后服务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根据课后服务的性质、内容,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
3.科学合理原则。课后服务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人员、校本课程等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服务内容,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4.安全第一原则。各学校要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安全保障责任,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三、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家长依照学校相关规定自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均可参加课后服务。学校应优先安置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家庭经济困难等学生参加课后服务。
四、服务内容
1.弹性上学服务。中小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开齐开足课程的前提下,实行弹性上学,适当推迟上课时间,尽量早开校门,让家长能够从容送孩子上学。实行弹性上学后,学校要统筹安排好早到学生的管理工作,根据学校实际,组织早到的学生开展晨练、晨读等活动,使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监管”。
2.在校午餐服务。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餐服务。午餐可由学校食堂统一供应或选择有合法资质的集体配餐企业进行配送。学校没有餐厅供学生集体用餐的,要利用教室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并指导学生做好午餐的自我管理。
3.在校午休服务。中小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休服务。学生午休时间为午餐后至下午上课前,一般安排学生在本班教室,或具备午休条件的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室、体育馆等场所。学生午休场所应具备安全使用条件,条件较好的午休场所应优先提供给低年级学生。午休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并适量安排安全管理巡视。
4.课后托管服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家长提供课后托管服务。课后托管服务时间为下午放学后至18时前。课后托管服务内容是:合理安排学生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指导学生做作业,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以及拓展训练,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严禁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5.课后兴趣活动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在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各类兴趣活动。原则上双休日安排不超过一天,寒暑假等假日累计时长不超过假期 1/3,传统节日一般不安排,恶劣天气不得安排,保证学生自由活动、休息和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课后兴趣活动服务主要是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研学实践、拓展训练、志愿者服务等,坚决防止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五、收费标准
学生弹性上学、在校午休等常规服务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不得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对于课后托管服务和课后兴趣活动服务,采取服务性收费方式筹措经费,确保课后服务正常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予适当减免。课后托管服务和课后兴趣活动服务作为服务性收费,其标准确定为500元/生·学期。
六、完善机制
1.建立健全课后服务自愿公开机制。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公开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明确双方职责和课后服务有关事项后组织实施。要定期听取家长意见,定期向家长公开一次课后服务成本、收支、活动等有关情况,接受家长、社会监督。
2.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日常管理机制。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学生弹性上学、在校午餐、在校午休、课后托管、课后兴趣活动服务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课后服务管理中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和班(团、队)干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充分挖掘学校师资和校舍、场地、器材等条件的潜力,并积极利用家长和校外资源,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努力开辟多种适宜的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开阔视野、增强实践,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3.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成本分担机制。课后托管服务和课后兴趣活动服务作为服务性收费,县发改(价格)部门会同教体、财政部门根据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按照服务性收费项目核定,实行最高限价管理,制定收费标准,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执行。课后服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返还学校,校内课后服务费可使用财政票据,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全额上缴县财政后,由当地财政全额返还给学校,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专项用于课后服务成本开支。
4.建立健全教职员工合理报酬机制。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在正常履行职责和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按照参与课后服务的内容、时间等因素给予补助。
5.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创新机制。学校要认真听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有特长的教师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邀请退休干部、退休教师、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学生家长、高校师生等社会热心人士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课后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学校发展特色,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引入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公益性服务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6.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通过学校自查、交叉检查、随机抽查、实地督查等多种方式对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进行督查。坚决禁止学校把课后服务变成“补课班”;坚决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坚决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名义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办班。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七、工作要求
1.统筹协调、落实责任。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县教育体要担负起中小学生课后服条的管理职责,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加强课后服务管理。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教体局等部门要加强教师取酬的监管;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课后服务的经费支持;县发改委、县教体局等部门要根据课后服务工作实际,合理确定服务性收费价格。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搭车”进行其他有偿服务、擅自向学生直接或变相收取额外费用,对于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要予以减免。
2.成本共筹,专款专用。学生上学早到、在校午休等常规服务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不得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课后服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全额返还学校,专项用于课后服务成本开支。
3.明确细则,合理取酬。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在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对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教职工,按照参与课后服务的内容、时间等因素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统筹确定,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补助不列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
4.长效管理,落实责任。各学校要定期听取家长意见,每学期向学生及家长公布一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成本、收支情况以及人员安排等信息,接受家长、社会监督。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部门要对本级课后服务工作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县教体局要将开展情况纳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日常工作范围,对课后服务工作执行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借机开展集体教学、补课或乱收费的情况,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5.加大宣传,凝聚共识。政府有关部门、学校要加强课后服务的舆论宣传,借助各类宣传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多样的政策宣传,及时总结推广课后服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展示课后服务工作成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