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行动方案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产品(以下简称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趋严重。为全面加强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市卫健委、市教体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提出以下行动方案。
一、目标
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到2030年,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视力健康教育促进行动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增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意识。开设卫生健康课程,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和读写姿势。加强医务室建设,按标准配备校医、保健教师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监测检查设备,或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就近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提高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水平。积极利用学校电子屏、校园网、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对学生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提高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组建市、县区视力健康专家宣讲团,走进校园、社区等,积极开展视力健康宣讲活动。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所有中小学校宣讲全覆盖。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推广近视防治知识,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参与。(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团市委、市妇联)
(二)阳光体育行动
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上午大课间应安排在第2节和第3节课之间,小学阶段两节课之间的课间休息应不少于15分钟,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加快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牵头单位:市教体局)
(三)减轻课业负担行动
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科学布置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应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次数,小学一至三年级不得举行全校统一考试,四至六年级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市级质量监测每学期不超过1次。初中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质量检测每学期不超过1次。严禁组织考试选拔学生,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将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和推进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牵头单位:市教体局)
(四)教室光环境达标行动
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建设,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卫健委)
(五)视力健康综合干预行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开展0~6岁托幼机构儿童和散居儿童定期健康查体工作,开展眼保健和视力检查,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对发现的视力低常儿童,及时告知家长进一步诊治,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案,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发现、早干预。为儿童青少年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入学实时转移。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视力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中小学校要将视力检查纳入新生入学体检范围,每学期开展学生视力监测不少于2次。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加强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和近视等健康数据监测和分析评估,并适时向社会公布。(牵头单位:市卫健委、市教体局)
(六)家校联动行动
多渠道加大宣传,帮助家长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提高近视防控意识,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积极带领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保证孩子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团市委、市妇联)
三、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形成合力。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合高效整合的制度体系,做好整体覆盖、需求导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资源配置,形成科学高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网络和体系,在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各责任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推动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落实。(二)加大投入,改善环境。
各县区要将近视防控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专门用于视力健康状况抽查、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支持开展近视防控试点、组织开展宣讲和培训活动等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按标准落实校医配备和健康教室建设,加强硬件建设,改善视觉环境。加大财政投入,实施教室和黑板照明标准化改造,合理控制班容,确保各学校教室照明条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配备可调节课桌椅,优化学校教学卫生环境。(三)明确责任,强化考核。
各县区政府负责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的落实,要签订责任书,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要建立健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考核机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