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样例5]

时间:2019-10-24 00:0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

第一篇: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教育大会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内外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从校内、校外、家庭、政府多方着力,统筹各部门协作治理。通过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引导中小学校、广大家长尊重教育规律、转变育人观念,持续优化中小学生受教育环境,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回归素质教育本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点任务

(一)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育人质量

1、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全过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严格依照课标教学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加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课时,严禁削减、挪用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课时。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工作十项规定》,坚决杜绝小学“非零起点教学”、举办“学前班”等现象。严控课后补课、加课时赶进度,严禁利用节假日(含双休日、寒暑假及国家其它法定节假日,下同)违规补课或上新课。寒暑假期间要实施“净校行动”。

3、均衡编班配置师资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民办学校)要严格落实均衡编班规定,鼓励学校按学生性别通过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均衡分班,合理组建起始年级教学团队,确保各班在生源、师资、资源配置等方面大体相当,严禁以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等各种名目违规分班。

4、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严格执行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职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不得在校外兼职兼课。教师要关注关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使其学有所长。

5、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戒学生。

6、科学合理布置作业

科学设置作业内容,提倡分层布置作业,布置探究性、实践性家庭作业,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得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家庭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坚持做到教师留的作业亲自及时批改。

7、坚决控制考试次数

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1次统一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各县市区不得在小学各年级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坚决制止以“联盟校”等形式随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统考、联考等现象。

8、规范考试评价方式

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命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怪考题。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严禁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重新分班和编排学生座位。

9、限制竞赛评优活动

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评优、推优及竞赛活动,不得将竞赛结果作为学校招生入学的依据。

10、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教育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的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严禁含有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的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

11、建立弹性离校制度

按照《xx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转发的通知》(邢教联〔20xx〕6号)要求,利用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体育和艺术教育场馆等资源场所安排学生课后参与校内各种兴趣小组或音体美劳活动,合理确定离校时间。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严禁将课后服务变为集体教学或集体补课。

1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课前主动预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不懂就问,课后主动复习巩固,学习时精力集中、提高效率,不做“刷题机器”。鼓励同学间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13、指导学生实践锻炼

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培养运动兴趣,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教育学生坐立行读写姿势正确,认真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加强劳动生活技能教育,组织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目的开展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活动。

(二)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14、依规登记诚信经营

培训机构须取得办学许可证并进行法人登记后才能开展培训。培训机构必须诚实守信经营,严禁虚假宣传,误导欺骗学生和家长,严禁夸大培训效果。培训机构应与学生家长签订培训协议,认真履行服务承诺,杜绝培训内容名不副实。

15、严禁超标超前培训

培训机构应按照审批的业务范围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其中,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其招生对象、培训内容、班次进度、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主动向社会公布。培训不得“超标”,即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不得“超前”,即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市区中小学同期进度。杜绝机械训练、强化应试等不良培训行为。培训机构严禁举办学前班,不得留作业。

16、严格教师聘用

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所聘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培训能力和证书,从事相关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并接受社会监督。严禁聘用在职中小学教师到培训机构任教,一旦发现,坚决吊销办学许可证,并对教师本人予以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取消教师资格。

17、严禁与升学挂钩

严禁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严禁公布或向中小学校提供培训成绩,严禁对参加培训学生有关升学情况进行宣传,严禁作出提高应试成绩或与升学、考试相关的保证性承诺,严禁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排名。对有上述违规行为的培训机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18、控制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不得与当地中小学教学时间相冲突,利用晚间举办培训的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

(三)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努力形成育人合力

19、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性,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树立“先成人、再成才”的理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孩子教育管理,支持学校和教师正确行使教育管理权利。要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鼓励孩子尽展其才。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或请家教给孩子增加过重课外负担,有损孩子身心健康。

20、加强家庭交流互动

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其勤奋学习,开朗自信,乐观向上;教育孩子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勇于面对、努力克服;帮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力;提醒孩子有事要及时告诉家长,主动寻求帮助。

21、增强孩子身心健康

安排孩子每天进行户外锻炼,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培育1—2项体育运动爱好,从小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经常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疏导。有意识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22、引导孩子健康生活

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上健康网站,不沉迷网络游戏,不用手机刷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不熬夜,少吃零食、不挑食,不攀比吃喝穿戴。不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

(四)强化政府管理监督,确保减负措施落地见效

23、克服片面评价倾向

严禁各级政府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将升学情况与考核、绩效和奖励等挂钩。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升学率给学校排队,不得以中考升学率对下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奖惩。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对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和奖惩。

24、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严禁各类新闻媒体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中高考状元;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25、严格活动竞赛管理

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允许,任何部门不得随意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随意要求学校增加专题教育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强化面向中小学生活动竞赛的日常监管,原则上不得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对未经批准违规举办的活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要对“山寨社团”“离岸社团”举办以营利为目的的所谓“国际”“全球”“大中华”“全省”“全市”赛事,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26、加强培训机构监管

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健全监管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的日常监管。严格培训机构审批登记,落实年检年报制度。网信、文化和旅游、工业和信息化、广电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教育部门做好线上教育监管工作。地方社会综合执法部门每年不少于两次对培训机构进行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的培训机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列入黑名单,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27、深化考试招生改革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严禁将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继续实行将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按照不低于8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招生政策。严禁学校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保证入学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干预或代替学生填报志愿。严禁生源学校向招生学校索要、收受任何名义的经费或实物,严禁招生学校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允许违规进入生源学校进行宣讲。民办中小学校招生纳入学校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中小学同步招生。

28、支持做好课后服务

各县市区要依据《xx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转发的通知》精神,支持做好课后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核定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要综合考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因素,按照不高于当地绩效工资指导线的1.1倍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增加部分用于课后服务学校教职工的补助。具体发放办法和标准由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结合实际自定。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

29、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畅通社会反映情况渠道,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共同监督减负工作,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举报一起查处一起。

30、开展减负督导检查

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开展督导检查。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每年通过各县市区自查、跨县市区交叉检查、随机抽查、实地督查等多种方式对县级人民政府开展减负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向社会公布结果。县级教育督导部门要认真开展减负工作评议考核,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组织责任区内中小学校挂牌责任督学,通过经常性督导方式,开展减负工作督导,监督指导中小学校减负工作,每学期向社会公布督导结果。对减负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依法依规予以严肃问责。

工作安排

(一)学习宣传动员(20xx年xx月xx日前)

各县市区要积极组织学习,宣传教育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xx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xx市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精神,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学习,充分利用专题会议、国旗下讲话、家长会、宣传栏、微信群、网络平台、公众号、广播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将各级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文件的精神宣传到千家万户,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支持中小学生减负、监督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落实情况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自查调研摸底(20xx年xx月xx日-xx月x日)

各县市区根据国家、省、市各级减负文件精神,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学校、校外办学机构、班级、家庭,通过现场检查、问卷调研、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详细自查。同时,向社会公开投诉电话、邮箱等举报联系方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并进行认真核实。

(三)全面整改提升(20xx年xx月x日-xx月底)

各县市区围绕当地中小学生减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汇总梳理,协商解决办法,坚持问题导向,逐一落实整改。同时,在整改过程中要举一反三,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出现,整改工作力求取得实效,切实扭转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局面。

(四)形成长效机制(长期)

各县市区要根据国家、省、市减负工作相关要求,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形成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小学生减负长效工作机制,并报市教育局备案。教育督导部门要不断完善专项督查考核评估办法,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定期、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学生负担实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中小学课业负担情况,督促落实各级关于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文件精神。

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减负工作的重要性,将减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教育、发展改革、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广电、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政策措施。同时充分调动家长、社会参与积极性,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合力。

(二)明确部门职责

教育部门负责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学校育人质量,查处未取得办学许可证违法经营的培训机构,牵头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公安部门重点做好对境外“离岸社团”中涉及境外非政府组织、非法社会组织举办以营利为目的的涉嫌违法违规竞赛活动的查处,配合相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安全隐患和治安隐患进行治理。民政部门重点做好校外培训机构违反相关登记管理规定的监管工作,对“山寨社团”举办以营利为目的的竞赛活动的查处。财政部门重点做好课后服务经费筹措保障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重点做好职业培训机构未经批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的监管工作。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标准、收费行为和校外培训机构相关登记、广告、反垄断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广电部门重点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妇联组织重点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长做好学生减负有关工作。

切实抓好贯彻实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措施落实到位。要进一步细化分工,压实责任,坚持常抓不懈,精心组织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加强工作指导,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第二篇:2021XX县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

2021XX县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优化基础教育生态,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和《XX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举措

(一)规范学校教育管理

1.严格依照课标教学。学校应严格按照规定开足开齐课程,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杜绝“非零起点”教学,每学期将课程开设情况报上县教体局教研室备案,并向学生家长通报。

2.均衡编班配置师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学生随机均衡编班,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根据教师职称、年龄结构和教学能力合理均衡配备师资,确保每个班级师资力量大体相当。

3.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学校应建立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时间统筹控制机制,科学分配各学科作业量,保证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高中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要求,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家庭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4.逐步推行“智慧作业”。学校要通过省教育厅统一搭建的中小学“智慧作业”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精准分析,为学生推送个性化优质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减负增效。

5.实行弹性上学离校。学校要合理确定学生上午第一节课时间,保证小学生、初中生、高中阶段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个、9个和8个小时,不让学生因上学而过早起床。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合理确定学生离校时间。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6.指导学生实践锻炼。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教育学生坐立行读写姿势正确,认真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要加强劳动生活技能教育,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公益服务。

7.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时不依赖电子产品。要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学校。

8.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安排孩子每天进行户外锻炼,培育1-2项体育运动爱好,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网络游戏,不长时间看电视。

9.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和自助发展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深化招生考试改革

10.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将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70%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全县各初中学校,并适当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杜绝偏题怪题。

11.严格学校考试管理。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可组织1次、其他年级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不得在小学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考试命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不出偏怪考题。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

12.克服片面评价倾向。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不得片面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依据对教师进行评职评优、评先考核。探索建立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13.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严禁各类新闻媒体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或以任何形式宣传中高考状元;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四)严格课外培训管理

14.规范培训机构监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严格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和落实年检年报制度。政府相关部门每年须对培训机构进行不少于2次的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的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列入黑名单,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师资队伍,严禁聘用在职中小学校教师任教。

15.严禁超标超时培训。校外培训机构要将学科知识培训的内容、班次名称、招生对象、培训进度、上课时间等报县教体局备案审核并向社会公布。积极探索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校外培训进行实时了解,确保培训内容不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培训进度不超过当地中小学同期进度、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0:30,不留作业。

16.严查招生入学挂钩。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校外培训机构作出与升学考试相关的保证性承诺、违规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排名等行为。依法追究违规学校、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五)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17.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县乡妇联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推动中小学、幼儿园,乡镇(街道),社区(村)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利用课余、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活动,中小学、幼儿园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家长做好学生减负有关工作。

18.密切家庭学校合作。积极推动中小学校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有效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注重言传身教,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和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现象。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教体部门牵头,发改、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广电、妇联等部门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方法措施。县教体局成立全县中小学生减负督导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教体局局长

XXX,副组长:副局长XXX、主任科员XXX、副局长XXX、副局长XXX、总督学XXX、副局长XXX、副局长XXX,成员:各股室和各校负责人,举报电话:XXXXXXX。各学校要相应成立学生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方案,把学生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2.落实工作职责。要始终坚持减负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根本要求,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区分学生情况研究解决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按照一校一案,制定详细减负工作方案,坚决避免因“盲目减负”带来学校教育水平下降。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及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工作考核重要内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3.健全公开监督制度。各部门、学校要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主动接受公众、家长和媒体的监督,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核查举报的违规情况。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对查实违规的有关责任人、校长、教师等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4.开展减负督导检查。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开展督导检查,教育督导部门将逐级开展减负工作评议考核,对规范办学行为和减负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个人依法依规予以严肃问责。

第三篇:中小学生减负

给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讲了很多年了,就是减不下来,你这边减了,那边又在增,此起彼伏。很明显,谁要真的减负,谁就会在升学考试中吃亏。

不久之前读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先生的一篇文章,题为《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姜伯驹先生对“新课标”提出的批评我完全赞成,我说这些话不是打顺风旗,而是当“新课标”的教材一出来的时候我就大致看了一下,非常吃惊。正如姜伯驹说:“这跟减负没关系。我们要问:是现在的学生负担重,还是过去的学生负担重?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说,现在的学生负担重。从数学课来看,现在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不比过去多。而且,不是学得多负担就重。相反,老师讲得越少、考得越刁,学生的负担越重。现在学生们都陷在„题海战术‟里,考试不是考学生的能力,而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因为考试往往有选拔的意义,如果你就学一个„九九表‟,怎么考?只能千方百计出怪题、偏题,把考试搞成„脑筋急转弯‟。”今天推行了“新课标”,老师教学还要靠“教辅教材”,没有“教辅教材”整个应试教育无法应付,那么“新课标”又起什么作用?学生也就成了做习题的机器。

姜伯驹还说:“比如„三角形内角相加是180度‟,你真用尺子去量,可能会有误差,也许就得不到这个180度。现在这些概念都不讲了,只让学生认识一个具体的角,这还是数学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一个并不复杂的证明被取消了,似乎在减负,但是却违背规律,忽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一个经典的基本原理的证明不要了,但无用的习题让学生做个没完没了,一点用处都没有。而学生的沉重负担就从这里产生,心理压力由此产生。

据《扬子晚报》报道“五一”期间“去心理咨询室做心理调适的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多,其中,仅厌学一项就高达八成。”5月5日的这篇报道说:“部分学生可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一是虽想学好,但太过焦虑紧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引发厌学情绪;二是学生自己感觉没信心,不想学,从而厌学。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厌学原因是:长期学习带来的心理疲劳。另外,师生关系的生疏以及个人的情感变化都会引起学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报道还说:“另一方面,带着孩子前往就诊的家长绝大多数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们似乎并不了解孩子之所以厌学的根本原因,只是一味地给孩子请家教,想以此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对此,周医生建议,家长应多和学生沟通,明确孩子厌学原因后,再对症下药。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中科院社会心理研究所林春教授认为:“目前,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导致产生越来越多的学生暴力,并且,年龄普遍趋小。”

学生厌学,学校暴力频出,这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许多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业负担,这种压力问题不都是能通过心理咨询和适当的心理沟通能够解决,因为源头是学业负担和压力。这种负担不仅反映在学生身上,也对教师产生影响。升学率的考核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的心理和身体也出现一系列问题,让人忧虑。因此减负的另一个意义也是给教师减负。

文章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阐述了“减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影响“减负”的思想观念、社会环境、教育体制、教师素质等因素;并从宣传舆论导向,制度建设,教学模式的改进及教师素质和提高等方面提出了落实“减负”的建议性对策。[关键词]学生

减负

必要性

对策

“减负”,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课业负担,是关系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淡一些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减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小学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但收效不大。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普遍存在,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已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因此,减低中小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学习负担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减负”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里所指的负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素质教育方面来看,主要指用于单纯的知识记忆、书本知识的掌握、机

械重复的时间过长过多,占有了学生过多的自由活动、自由创造的时间。

第二,从生理方面来看,由于学习过长、作业量过多、考试频繁,造成学生生理负担过重。在过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不得不牺牲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缩短正常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减少娱乐、体育活动等来完成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睡眠不足,体质下降,引发不同程度的近视、失眠、神经衰弱等生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从心理方面来看,由于学习上的竟争、升学、择业、就业上的压力,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对未来的前途担忧,心理上过度焦虑、忧郁,产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严重的还会造成学习心理失衡,引发一些恶性事件,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减负”工作的必要性的紧迫性。

1、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直接影响。这种忽视全体学生、全民族的、全社会长远利益的行为,如不根本改变,其危害是很大的,不仅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到亿万劳动者素质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

2‟, 减轻学生负担是提高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我国在21世纪竟争能力的需要。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减轻学生负担不仅关系到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3、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学生负担过重已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为此,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二、影响减负的主要因素

中小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一直减不下来,成为长期困扰我们基础教育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1、观念上的因素。目前“减负”工作实效性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传统的人才观在人们心目中仍根深蒂固。现代人受传统教育“重教轻学,重师轻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情感”等影响较深。因而,在人才观上倾向于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知识型人才,而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健康人格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只有按部就搬好好读书、好好学习,上大学、上名校才能成才,才能有所作为;加之传统的人才观形成的时间较长,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扎下了根,所以“减负”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收效甚微。

2、环境方面的因素。社会大环保的诱导,就业竟争压力的增大,也增加了“减负”工作的难度。“学而优则仕”,读了大学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也能找到好的工作或合适的工作,增加就业机会。而就业上的竟争必然引起升学上的竟争。于是,“优胜劣汰”的选拔教育,以升学为目的应试教育在现代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占据了主导。不少教师为应付“选拔考试”,必然加大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时间和作业量,从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3、体制因素。造成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状况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教育状况而引发的一种链锁反应。我国人口基数大,落后的经济基础不可能为人人提供中、高等教育的机会。正是由于教育规模的限制,决定了在学生升学考试上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实。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影响了社会、学校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影响到了用人制度,助长了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所有这一切的不良导向,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竟争、升学、就业包袱,造成学习负担过重。

4、教师素质因素。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也是影响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教师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加重学生的负担。有的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认为学生重复练习次数越多越好,布置大量的作业,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三、落实“减负”工作的基本对策

“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减量问题,更不意味低质量的标准。要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上下联动,多方配合,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方能达到预期目的。本人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抓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人才观。首先,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素质教育的舆论氛围。逐步转变用教科书里的知识传播的学习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传统教学质量观;转变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传统学生观念。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新型人才观。素质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要求培养的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的开拓型人才。为此,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双基”,更重要的要学会怎样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解决未来生活中的新问题打下基础。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教材教法,既注重知识型、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健康与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要求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要转变观念。从整个社会来讲,也应建立一种多样性化的人才成就价值取向体系和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价值观,以促进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要从根本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需要在改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投入、分配机制等进行相应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规范管理,使“减负”落到实处。尤其要改革传统的以单一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学校标准的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积极性的新型教育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励功能。同时,学生在“减负”之后,课余活动时间增多,作为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应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采的课余文体活动,调动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课业负担,做到“减负”不降质,必须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打破课堂内容和形式的封闭,在开放中构建新的模式:一是可以采取学生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教师讲解、师生一问一答等多种教学形式,把学生从“笼”中放出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兴趣;二是课堂教学不囿于教室、教材、实验室、图书室、运动场等都应成为课堂,并向社区、工厂、农村扩展,向图片、画报、影视等延伸,实行开放性教学,拓宽学生视野;三是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认识心理表明: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信息约20%来自听觉。应用电化、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受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理论修养和教学业务水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大计、教师为本。从教师素质的层面落实“减负”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师的敬业意识、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钻研教学业务,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为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

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发展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坚决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有利于中小学发展素质教育的制度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措施

(一)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

1.加强中小学校育人目标管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优化目标落实路径,强化学科、课程、活动、实践、环境育人综合功能。加强全面育人目标监测评估,为全面落实减负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正确导向。

2.加强中小学校教学管理。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严禁擅自调整教育部和我市制定的课程计划,严禁挤占品德、艺术、体育、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国家要求开设的专题教育等课程。严格规范考试次数,小学只能组织期末考试(考查),初中只能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量,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摒弃机械性、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90分钟以内。高中要结合实际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格执行“一科一辅”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备案的学习类APP。科学安排学生作息,严格控制在校学习时间,学生上午上课时间小学不早于08:30、中学不早于08:00,学生下午上课时间不早于14:00(边远山区学校可酌情调整)。不得强制性要求走读生参加早、晚自习,严禁利用晚自习统一教学。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每天不少于8小时。

3.加强中小学校招生管理。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辖区内中小学招生入学统一管理,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原则,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开展招生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编班,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快慢班、重点班、尖子班和实验班等。

4.加强中小学校师资管理。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技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处理办法,严禁组织学生有偿补课,严禁教师违规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及报刊杂志。完善中小学教师考评制度,将落实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情况纳入教师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均衡配备任课教师,促进教育公平。

5.加强中小学校活动管理。各中小学校要大力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劳动生活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开展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禁止组织、动员学生参加未经市教委批准的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6.加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管理。各区县要完善政策、加强保障,发挥义务教育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要充分挖掘师资和校舍条件的潜力,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采取多种恰当方式,有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坚决防止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严禁为收费而强迫学生参加。人力社保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适当考虑课后服务因素,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予以适当倾斜。

(二)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监管

7.严格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依法依规实行属地化管理。未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市场主体不得以教育咨询、文化传播、艺体培训等名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文化教育培训业务。中小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

8.严格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聘用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不得聘用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从事学科知识培训工作,不得聘用在职中小学教师。校外培训机构应与所聘人员依法签订聘用(劳动)合同,聘用外籍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9.严格校外培训机构教学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办学许可证载明的培训项目及培训内容开设课程、组织教学,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进度不得超过当地中小学校同期进度,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不得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化”教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面向社会举办或参与举办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对象、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竞赛活动或等级测试等变相竞赛活动。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以任何方式介入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

10.严格校外培训机构招生宣传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应实事求是制订招生简章、制作招生广告,严禁虚假宣传和夸大培训效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作出与升学、考试相关的保证性承诺,不得以任何形式邀请相关考试机构或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培训,不得到中小学校内进行宣传或招生。

(三)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11.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促进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注重言传身教,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12.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性,做到因材施教。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安排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劳动观念。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网络。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体育和艺术爱好,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避免盲目参加培训班。

13.推进家庭学校协同育人。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妇联以及民政、公安等部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按照职责密切配合,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中小学要开拓共育资源,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家校共育渠道,用好用活校园网络、qq群、微信等各种共育媒介,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家校共育氛围,形成减负共识和合力。

(四)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14.科学评价学校。各区县要坚持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中小学办学质量的重点,不得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校长的工作成绩。市教委组织专门机构,加强对区县、学校办学评价的指导与管理,建立重庆市中小学办学水平报告制度,促进中小学规范办学。

15.科学评价教师。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提高的教师评价体系,坚持执行不得给任课教师下达升学任务,不得片面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依据对教师进行评职评优、评先考核等规定。

16.科学评价学生。探索建立以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义务教育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逐步建立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新模式。

三、保障措施

17.强化组织领导。各区县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管理的统筹领导,制定减负工作具体落实措施,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及教育管理干部考核重要内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市级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减负30条”工作要求,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切实履行好对减负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的工作职责。

18.加强督导评估。建立督学责任区减负工作月报告制度,责任区督学每月至少要对辖区内1—2所学校的减负工作实行明察暗访,并向上级督导机构报告。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各区县开展减负工作督导,并作为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作为表彰奖励、行风评议、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或违规的区县、学校、培训机构等,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撤消先进称号、取消评优资格等处罚,并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19.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各区县、学区、学校要设立减负举报箱,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切实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为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第五篇: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1

12月2日,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跨世纪问题”,“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联合“一起教育科技”,依托线上调查平台,对小学六个年级的学生以及16830名小学生的父母展开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共同发布了一份《20xx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20xx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1.近三成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2.仅有38%的学生没有报辅导班,六成以上的小学生均报名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类辅导班;3.中小学生补习班年均费用1元,最高达30万。

所以,这是越减越累了吗?

1、老生常谈的减负

1955年7月,新中国发出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 1988年5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 1990年2月,国家教委相关负责人再次重申《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的相关内容;20xx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xx年6月,教育部提出新形势下减负的“五坚持,五不准”;20xx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中,从国家层面提出将从制度设计上解决中小学生减负问题;20xx年8月,教育部发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严”是本次意见征求稿的突出特点,其内容包含很多“严格执行”“严禁”“必须”等字眼;20xx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除了以上历年号称“最强减负力度”的政策,今年两会期间,“减负”又再次成为大家的关注焦点,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说到:“对于减轻学生负担,这些年,我们已经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

的确,这十几年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很大,成绩显著,中小学生的减负教育、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游戏教育等蔚然成风,书包减肥、释放天性等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不过,做爹妈的还是忧心忡忡……减负,会不会把更多负担转移到家长身上?减负,会不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减负,会不会让学生负担“越减越重”?

2、减负,减了谁的负?

按照以往的模式,普通家庭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都是被老师盯着从早上学习到深夜,大家拼的是智力和勤奋,金钱和权力的作用是有限的。

但减负改革后,孩子们不用在学校学习到深夜了,因为我们三点就让孩子放学了。

但家长们都心知肚明:将来跟自家娃竞争的那些孩子,没一个在减负;与自己竞争的那些家长,每一个都热情地在往教育中砸钱。

可是现实状况下,当一些家庭还根本没有砸钱的资本时,一些家庭早已跨越砸钱教育的阶段,实现了减负的真正目的:让孩子全面发展。

这里播播为大家分析三种不同阶层的家庭,面对减负政策时,各自做出的教育决策吧~

资源匮乏型家庭

定义:经济上已经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正向小康迈进,但是在完成基本的家庭再生产之后便没多余的活钱。在文化教育上,他们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但学习能力较弱。在社会资源上,他们占有的资源总量稀少。

教育子女的特点:

他们限于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无法为子女提供充分和较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经济能力有限,难以为子女在市场上购买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家庭的劳动力配置较为刚性,年轻夫妇必须工作,老年人也有自己的事情乃至还要赚钱,否则家庭就无法完成家庭再生产,那么他们劳动的时间、精力就无法腾出来放到子女教育上;他们不能通过家庭的社会关系、资源禀赋等实现自己和子女的向上流动,学校教育是他们推动子女向上流动的唯一渠道。

教育目标:这类家庭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也重视子女的教育,希望子女能够通过教育实现“鲤鱼跳龙门”,所以在学校减负政策下,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经济能力为子女在市场上购买优质教育资源,亦没有文化水平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唯一可以寄托的是子女拥有在学校努力学习的机会,并且希望学校能够把他们的子女培养好。

中产家庭

定义:中产家庭较为广泛,包含受过中高等教育、经济收入较高且居住在城镇的.家庭。他们处于社会中层,但是他们相较于上层阶层,又有较大的差距,仍有上升的空间。所以他们认为,如果他们这一代人无法实现地位的再次跃升,那么也要让子女继续向上流动。

教育子女的特点:

中产家庭有能力将子女送入较好的学校就读,也有文化给予子女较好的家庭教育,亦有较强的经济能力给子女在市场上购买优质教育资源,但是作为双职工的他们缺少时间;

他们的社会关系、物质资源可以做到让子代不低于父代的社会地位,不向下流动,但是还难以推动子代向上流动;

教育目标:他们对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寄予厚望,希望在家庭既有资源与子代较高教育水平结合基础上推动子代向上流动。因而,中产家庭对子代教育很重视,他们将子女送入较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即使在学校减负政策影响下,他们也有一定的能力购买市场教育资源,再是辅以家庭教育。

资源丰富型家庭

定义:资源丰富家庭是指那些拥有较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家庭。

家庭规模较小,但其社会关系、资源、权力等密集,所以能够保障其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稳固地位,并实现社会精英的自我循环和自我复制。

这类家庭是典型的“有钱有闲”的家庭,在基础教育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他们希望学校为学生减负,包括减少学校作业和上课时间,以便他们的子女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应试以外的文化知识;基础教育不是资源丰富家庭流动的渠道,而是成长的过程和手段,因而反对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希望子女能够得到全方位发展。

教育目标:

他们一般对子女要求严格,除了应试的文化知识外,他们要求子女学习广泛的文化知识,他们以子女的“不知”为耻。即便当他们的子女没有考上好的学校,他们也有能力将子女送进好的学校,或者他们的子女根本就不用参加普通中学的应试,而是直接进入西方最好的学校就读。

他们对子女的期待不是考上好的学校、找到好的工作,而是子女的优质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

所以综合来看,资源丰富家庭才是减负改革下最大的受益者。

3、不能拼爹拼妈,努力还有用吗?

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家庭,这些减负措施实质上都是弱化了学校教育,强化了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责任。

对于资源丰富的家庭来说,它如愿以偿地在教育改革中获得了充足的自主支配的时间。他们的子女一方面没有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有钱有闲,就可以在自主支配的时间内实现他们的教育目标。

但对于渴望实现阶层突破的中产家庭和寄予教育厚望的资源匮乏家庭来说,弱化学校教育之后出现的几个问题必须要面临:

大量的非在校时间,如何去填补?文化课的内容减少、难度降低,意味着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减少,如何去弥补?学校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的动力如何来?

中产家庭社会竞争压力最大

中产家庭既有子女升学的压力,又有向资源丰富家庭培养子女看齐的压力。前文已述,中产家庭在社会结构中并不稳固,他们没有能力为子女提供直接流动至上层的机会。

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文化知识的培育,但是当基础教育改革弱化学校教育后,他们就得通过家庭教育和市场化教育进行弥补。

但是好在尽管压力大,中产家庭尚能够在竞争中实现突破,他们子女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多数能够考上较好的大学,并且一部分可以实现阶层跃升。

断送努力机会的资源匮乏家庭

资源匮乏家庭的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升学的压力。应试升学是资源匮乏家庭代际流动的唯一途径,他们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培养小孩。但是基础教育的减负改革对于他们来说是噩梦,直接断送了他们努力的机会。

所以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根本无法应对升学考试,但家庭又无法支付昂贵的市场化教育成本,他们在应试中就难以与中产和资源丰富家庭的子女竞争。

所以减负后,在基础教育主要是“拼爹拼妈”的情况下,资源匮乏家庭的子女也许会觉得其个体努力无济于事,干脆也就不努力了。这能否表明,基础教育改革让这类家庭子女失去了上进的机会?

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2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学习的负担重;二是校外学习的负担重;三是学生的心理负担重。目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阶层和地域分布,正在从大中城市、中小阶级、知识分子家庭向中小城市(县城)、工薪阶层蔓延。”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跨世纪问题”,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发布《20xx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

“判断学生学习负担是否过重有四个标准:一是价值判断,课业负担本身是不是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二是科学判断,课业负担是否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科学;三是制度判断,是否超出了国家课程标准、课程规定;四是法律判断,国家对孩子的作业、作息时间有法律规定,超出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就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发布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表示,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国家公共教育治理问题,也是一个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问题。

睡眠:孩子真正能够睡到自然醒的不到1/4

原因:升学压力、父母焦虑、学校课程设置、过高的期待此项调查涉及我国多个省市,对小学六个年级的学生以及16830名小学生的父母展开。调查显示,随着年级增长,反映负担重的学生比例也持续增加,尤其是,该比例在升入二年级后,直线跳升至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各个年级普遍存在学业负担问题,而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减负问题就已十分严峻。

学习负担过重,小学生睡眠情况也不容乐观。调查中显示,仅有23.99%的学生可以睡到自然醒,而由闹钟或他人叫醒的学生比例高达76.01%,更严重的是,还有29.26%的学生睡眠不到8小时就被叫醒,到六年级这一比例已高达39.5%。意味着每10名十岁左右的小学生中就有3至4名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

对于造成孩子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别有55.24%和23.21%的家长认为,是由于升学压力大引起家长焦虑或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32.58%的家长认为“学校教学效率不高、作业偏多”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报告显示,即便家长认为自己子女就读学校办学水平不错,也有30.85%的人认为“学校教学效率不高,作业偏多”,课内损失课外补,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数据:不参加课外补习,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提升

期待:增加选修课程、体育劳动艺术课程

囿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一些学校认为,增加学生学习时间,以校内教师补课或补习等方式,额外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可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发布会上显示山东省20xx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结果让人深思。数据表明,不参加课外补习,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提升。

“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这两个指标:一是增加选修课程,鼓励培养兴趣爱好的比例占98.99%,二是增加体育劳动艺术课程的比例达到70.77%。”张志勇认为,家长已经走在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前面。一味地认为考什么就教什么对孩子最有用,这个是和家长的认知相背离的。

调查展示了不同家长对“减负”的看法,近七成的家长都支持减负,其中有46.06%的家长明确表示支持减负,并且认为学生的负担太重,29.4%的家长虽然支持减负,但是却为了升学考试可以接受现状;仅仅只有2.5%的家长认为不应该减负,学生的负担比较轻。根据调查推断,家长能否感知到减负政策的有效性与其了解减负政策息息相关。越关心孩子学业负担的家长,可能越愿意了解减负政策,从而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孩子减轻学业负担,进而对于减负政策有效性的感知也更加强烈。

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56.26%的家长建议以寓教于乐,提升孩子兴趣的方式达到目的`,且在高年级中这种需求比例呈正向增长。

共识:重大的国家公共教育治理问题

治理: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20xx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部分区域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视力不良检出率四年级超过60%,八年级超过80%。除考虑到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学习负担过重,户外运动时间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在一次演讲中提道:只要学生睡眠得不到满足、体质在下降、近视在增加,我们的教育改革就黯然失色!

然而种种无奈依旧在上演。晚间,已过10点。

“妈妈,给我3天黑暗吧,这样我就可以昏天黑地睡觉了。”

“妈妈,给我买罚抄笔吧,还有一遍才能抄完。当然不能不抄,不然就要罚抄16遍。”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父母总有不少心酸、无助。面对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有心改变,却无力撼动,为何?

“这个原因是复杂的、系统的、整体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片面的教育政绩观;阶层流动的压力;恶性的教育和升学竞争;中国人的攀比心理;扭曲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科学精神的缺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失效;课业负担说到底是一个教育质量问题;教育评价制度的不科学;政府教育治理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失灵的现象。”

调查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科学认识治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本质:一是要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看问题。必须从国家整体利益、从保护每个公民健康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的公共教育政策。二是从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的高度来看问题。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和更好培养人才。三是从国家公共教育治理的角度来看,减负是促进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取向。(本报记者靳晓燕)

下载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4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④纠结于“减”还是“补”,群发短信布置作业,按照进度安排复习—— 学校减负了 家长为何更累了 《 中国教育报 》 2013 年 4 月 9 日 2 版 当‘减负’消息再......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6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⑥ 济南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道出基层小学校长的减负观: 有制度保障减负才能落到实处 《 中国教育报 》 2013 年 4 月 11 日 2 版 “没有学校的足球队,也就不......

    中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中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入学政策 “十条规定”要求各地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和初中......

    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和《XX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破解“五唯”难题,坚持“五育”......

    减负实施方案

    小学“减负”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护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减负增效措施

    关岭县实验小学2015——2016学年 减负提质增效工作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就本校学生的课业负担、实际情况现状,按......

    小学生减负措施

    小学生减负措施 一、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控制各年级结束新课的时间,不得早于假期前2周,不停课复习。严禁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和进行全班性集体补课。二、严......

    减负措施调查报告)

    小学生减负措施调查报告 为了把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减负”。学生的负担有二:一是课业负担;二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