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案例
执教人:洪发美
执教时间:2020年9月
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腻”等3个生字,会写“腊八粥、感觉、腊肉”等3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了解课文的内容,能找出描写八儿和腊八粥细腻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的内容,能找出描写八儿和腊八粥细腻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能找出描写八儿和腊八粥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与同学交流感受。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3.读通课文。)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老北京的春节,那叫一个热闹非凡,到现在我的耳边仿佛还回荡着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余味悠长的吆喝叫卖声,在老北京的春节里,腊八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老舍先生是这样写腊八的。(出示课件1)
师:这一碗香香甜甜的腊八粥,让许多文学大家们念念不忘、魂牵梦萦,今天我们就跟看沈从文先生一起去品一品腊八粥里别样的滋味。师板书课题《腊八粥》
师:相机书写“腊”、“粥”。(出示课件2)
生观看课件演示后自行书写。
师: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沈从文是湖南凤凰县人,但他从小在湘西长大,对湘西有深厚的感情。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对湘西风情的描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前半生活在湘西,后半生则停留在对湘西美好的回忆中。沈从文先生自命乡下人,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
二、了解腊八节
师:师出示腊八节的习俗的一些相关图片(这碗香甜的腊八粥,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份什么记忆呢,一起来看看)
师表述。(要说这腊八粥,我们还得从腊八节说起,在《北京的春节》这一课里,我们了解到了北京人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的风俗,其实,在腊八这天,人们还要焚香祭祀,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北方的一些地区还会制作腊八面、腊八豆腐,当然,重头戏还是熬制腊八粥。)
师:引出本课要识写的生字“腻”,并指导书写。
(①这碗香甜的腊八粥,在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份什么记忆呢?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出示课件:初学喊......甜甜腻腻的感觉。②在这段话当中,提到了三个孩子: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其实是告诉我们,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提到腊八粥,他的嘴里、心里都是生出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③这碗腊八粥不仅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记忆,也是所有中国人心目中美好的记忆。④在这段话中也有一个生字“腻”,出示课件,指导书写“腻”字。⑤学生练习写生字“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一寻这份专属于中国人的美好记忆。)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1)(师出示整体感知内容:初读课文后,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等粥”“喝粥”两部分内容。其中2-17自然段详细地记述了八儿等着母亲熬粥的经过;18-19自然段写一家人喝粥过后的满足,写得比较简略。)相机板书:等粥(祥)
喝粥(略)
(2)那么,作者是怎样抓住“等粥”来进行详细写的呢?同学看,这是课文中的插图,图上画的是妈妈抱着八儿正在等粥的情景。(图书画的是妈妈抱着八儿在等粥,你们看,图上妈妈抱着八儿,八儿的眼镜瞪的得大大的,紧紧地盯着那锅中的粥,锅中的粥冒着气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么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看粥的场景?)
2.找出描写看粥的段落。
(我们刚才找到了,课文的14-17自然段写了看粥的场景。在看粥之前,作者还描写了哪几个场景呢?)
3.快速浏览课文2-13自然段,仿照“看粥”这样的小标题,看看作者还写了哪几个场景?
(同学们:你们梳理出来的“等粥”这个部分,作者是不是写了这四个场景:盼粥
想粥
猜粥
——看粥)(出示课件后,师板书:盼、分、猜、看)
四、研读“等粥”部分内容
1.走进“盼粥”的场景。
(读一读课文的2-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盼粥”的场景中,你,能看到些什么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文2—8自然段:.....。)(全班齐读)
(在“盼粥”的场景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喜得快要发疯”是真的要疯了吗?当然不是,这里是形容八儿欢喜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学们还记得“诗圣”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这样一句“漫卷师书喜欲狂”的诗句吗?“喜欲狂”的意思就是喜得快要发疯了,欣喜若狂的样子。作者在这里用喜得快要发疯把八儿欢喜得不得了的样子写得多么生动啊!在这段文字中,像这样生动描写八儿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还有很多,咱们一起来找一找。)
⑴体会描写八儿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①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
(“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进进出出”:跑进跑出,穿进穿出,很忙碌的样子。八儿在灶房和外面之间不停的穿梭,忙得不可开交,他在忙什么?)
(原来啊,碗盏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喝粥呢。再来看这一句:)
②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连喊两声,生怕妈妈听不到,八儿真的是着急了,“要到什么时候才......”话还没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唉,妈妈为什么要打断八儿的说话呢?对,这说明八儿已经问得不止一次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进来一次问“妈,妈,腊八粥好了没有?”又进来一次问“妈,妈,可以吃了吗?”就这样,不停地进来出去,进来出去,不知道进来多少回,也不知道问了多少次,以至于这一次他又进来问:“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话还没说完,妈妈就给他打断了。)
③眼睛可急红了
(其实,他妈妈所说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话,眼睛可急红了。眼睛都急红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过?有的时候,和同学发生争执的时候,与别人争执有口难辩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啊?八儿跟你们一样。)
(再往下看)
④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你们瞧,刚才急得眼睛都红了,这会儿急得都要哭了。“那我饿了”八儿是真的饿了吗?如果是真的饿了,就应该说:“我饿了”,可这里,多了一个“那”字,什么意思呢?)
(再来看这一句)
⑤也不可靠
(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可靠”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呢?对,可以换成“可信”。八儿所说的饿并不可信,看来这“那我饿了”还真不是“饿”了,只是因为急着想吃上那一碗粥,他在撒谎呢。)
(2-8自然段,作者抓住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为我们描绘了八儿焦急等待妈妈熬粥的过程。从八儿进进出出的小身影中,我们感觉到,他内心的兴奋;从眼睛都急红了和要哭了样子,我们读懂了八儿焦急的心情。)
师相机板书:兴奋、急切(指名个别读,读出八儿的兴奋和急切)
⑵体会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八儿为什么这么着急呢?找出文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和描写八儿的句子,对比起来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学生自主句子
②师出示句子:
那一大锅粥正在叹气......锅里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的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嚷的声音......(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有这样三句,三句中都有着“叹气”,“叹气”是什么样子?师示范叹气,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是人在叹气,这里却写了粥在叹气,粥怎么会叹气呢?不着急,我们一起来看,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里,也有一处“叹气”,点击后,一起来读一读,师读.....“沸腾”指的是腊八粥煮开了,冒泡了。同学们一定见过水烧开了,沸腾的样子吧?那水烧开了,咕嘟咕嘟往上冒泡,水蒸气的力量很大的,把水壶盖子都会冲开。那个能叫叹气吗?不行,那为什么粥煮开了,就可以用叹气来形容呢?)
(再来看,下文中也有这样一句: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锅里搅合。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搅合”“合”字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要读轻声。“搅合”的意思在这里是,妈妈拿着锅铲在锅里用力地搅动,把沉到锅底的食材搅到上面来。这样做一是为了让锅里的食材受热均匀,另外是防止粥粘锅,熬糊了。这粥随着熬煮时间越来越长,伴随着妈妈不停的搅动,粥里的水分慢慢蒸发,那里面的食材慢慢烂软、融化,这粥就变得越来越浓了。)
(同学们想一想:平时你们的妈妈熬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能用大火吗?肯定不行,必须是小伙慢慢熬煮,那粥才好喝,所以,因为这粥里水分少,食材多,再加上又是小伙慢慢地熬煮,所以他冒泡的时候一定是慢慢地,长长的,是不是像极了一个人在叹气?)
(所以,作者在这里用叹气来形容粥煮开了,冒泡了的样子,真的是写得太生动了。)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有疑问,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这样,咱们就会越读越明白,越读越聪明。)
⑶分角色读描写粥和八儿的句子
(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看看,你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老师读粥的句子,同学们读八儿的句子。同学们,发现没有:八儿的心情越着急,这粥叹气的声音就越慢,这粥叹气的声音越慢越长,八儿的心情就越失落。这粥叹气的声音是在八儿的眼中看到的,八儿的心越着急,他就觉得这粥叹气的声音怎么这么慢啊,怎么老熬不好啊。)
(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和拟人化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腊八节民俗图。这一粥一人相互映衬的画面,真的是非常欢乐啊,)
2.走进“分粥”场景。
(这粥还没熬好,八儿已经打起来如意算盘,给一家人分粥了。)
(读一读分粥的段落,你能读出一个怎样的八儿呢?又能读出一个怎样的妈妈呢?)
⑴师出示相关语文,生自读。(出示课件: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
(同学们,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八儿?对,一个贪心不足的八儿。相机板书:贪心不足)
(点出相关句子:“要吃三碗”没有灶台高的小孩,就要吃三碗,多贪心。“只准大哥吃一碗”“只准”,在这个家里,他还是个小霸道。尽知道欺负大哥,“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光吃甜的也行”,瞧瞧,他不仅贪心,还很狡猾,明明是自己贪吃,还不忘给自己找一个借口,打着为大哥同爹着想的旗号,同时把妈妈拉到自己的阵营,真是一个狡猾的小家伙。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读八儿饿这句话读出八儿的贪心、狡猾。)
(同学们,那么你们又读出一个怎样的妈妈呢?)
⑵引导理解妈妈
是啊,孥孥说得对
(在这段文字中,描写妈妈的只有一句:“是啊,孥孥说得对”“孥孥”是长辈对小男孩的一种溺称,表示一种亲昵,一种疼爱,就跟你们的爸爸妈妈叫你们什么——小猪猪、小宝贝,其实是一样的。这里只有简简单单的七个字,甚至没有什么神态、有动作的描写,但是我们却能从简简单单的七个字里感觉到妈妈一种满满的宠溺,是啊,孥孥说得对,你说什么都对。这,就是一种爱呀!闭上眼睛想一下,妈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神态呢?,把你想到的作为提示语补充,写下来。)
①学生试着写
②出示老师写的:是啊,孥孥说得对。妈妈一边搅和着锅里的粥,一边回过头来,用温柔的眼神看着八儿,嘴边扬起一丝微笑。(做课件里)
(同学们,老师写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吗?下来把你们写的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下。)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你们瞧,这个八儿不仅贪心,他还会得寸进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贪心,又得寸进尺的小家伙,你并不会讨厌他,你反而觉得他是那么的熟悉,他是不是让你想起了你的某个弟弟妹妹啊,又或者就是小时候的你呢?什么事情都想要多吃多占。)
(段文字中也有一句写腊八粥的:锅内又叹了声气。上面八儿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巴不得给自己多分点粥,下面这粥却“噗”,又叹了声气。这仅仅石叹气吗?这分明就是听到刚才八儿说的,忍不住笑出了声。你瞧,这一人一粥,相互映衬,多么欢乐的画面呀,让人看了忍不住笑出了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粥”部分的“盼粥”“分粥”两个场景的内容。作者抓住八儿这个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将一个贪馋可爱、天真狡黠的儿童形象跃然于纸上,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作者通过细腻描写腊八粥在熬煮过程中的情态,让镜头在八儿与粥之间来回切换,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腊八节的风情歌平常百姓的生活气息。
(这碗香甜的腊八粥,到底要熬到什么时候?八儿能不能如愿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作业。)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12自然段,读出八儿的贪馋可爱。
2.抄写课后生字组成的词语,每个抄写两遍。
板书设计
盼(兴奋、急切)
腊八粥
等粥(祥)分(贪心不足)
猜
看
喝粥(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