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法交流
一、语文教学是与孩子们心与心的交流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蹦乱跳,天真无邪的学生。他.们充满好奇,但缺少持久热情;他们渴求知识,但不愿束缚管制,他们希望进步,但目标不明。在语文教学如何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与“识文、断字、明理”这一过程,我的做法是:爱严相济当好孩子王,用心交流做孩子们的朋友。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当我满腔热情走上讲台时,往往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中被动、窘迫的场景时有发生,尤其面对顽皮难缠、喜欢起哄、行为乖张的学生,我总会发出空有满腹经纶,报效无门的感慨。于是我按照“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谁触犯都要受到处罚,要么叫家长,要么罚写作业等。高压政策之下,班级纪律确实有了改善,可让我感到难过的是,师生关系也渐行渐远了,课堂上,学生们个个正襟危坐,鸦雀无声,不敢互动;下课时,小心翼翼,没有了欢歌笑语,没有了尽情的玩耍;平时偶遇,不敢打招呼,形同路人。这绝不是我想要的师生关系,老师除了让学生们敬畏,更重要还是让学生们敬爱。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及时调整了方式,坚持将自己的耐心、爱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记得在教又一个一年级时,有一个小女孩,胆小爱哭,有一次,别人都在写作业,而她却趴在桌上,不时地偷偷看看我,当我走到她身边时,她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我俯下身子轻轻问她怎么回事,她这才哽咽着说:“没本儿了。”当时我就柔声对她说:“在校有任何困难,一定要跟老师说,或跟同学讲,大家都会帮助你的”,周围的同学也纷纷拿出自己的本子借给她。从那以后,不管在课堂还是课间,我都把严厉收敛了一些,一枝一叶总关情,渐渐地,学生与我亲密了许多,课余也爱围在我身旁问东问西,那个胆小的女生也加入到其中,有时也插上一两嘴,成绩也不再落后。还有知道我腰疼的学生,还主动给我捶锤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爱他们,他们完全能感受到,并且懂得感恩。平时上课,总会看到讲台上摆放着一些糖果啊、瓜子啊、花生啊,东西虽小,但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他们已经将我当成是亲人、朋友了。课上,我再对大家在学习中出现的原则问题做出处理时,他们也能理解认同,受到批评的学生不仅未感到委屈,反而在学习上学得更认真、更起劲儿了。这些年,我始终和学生保持课上是师长,课下是朋友的关系,师生关系其乐融融。
“亲其师而信其道”。我相信,学生只有喜欢你、亲近你,他才会更喜欢上你的课,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所以带着“爱”对待学生,你会发现,学生的眼睛里也是满满的爱。这种爱,是平时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眼神,肯定的手势,不是刻意做作,不是哗众取宠,是心的交流,是爱的奉献。
二、语文教学是教会学生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
要学好语文,建构成语文知识的大厦,关键也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下面我从打基础、重读写两个方面谈谈体会: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语文学习切不可一味求快。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生字掌握不好,阅读写作无从谈起。所以我的要求是课课通,在家听,来校也听。除此以外,我每次批改完作业后,总会及时在本子上记录学生错误率最高的生字词,分析出错的原因,并想出更好的识记方法。如通过编顺口溜区分形近字。印象最深的是教摘果子的“摘”和商量的“商”字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怎么也分不清这两个字中,下框哪个是“十口”,哪个是“八口”。经过琢磨,我联系字义和字形让孩子们记忆:“全家十口摘果子,七嘴八舌来商量”,八舌即八口。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记牢了。更可喜的是,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创造出了很多识记方法,如“自己不出头,已经半出头”。到高年级段,生字学习我几乎全放手了,只是每学完一课听写一遍,并且都是组长查,而我只查改错的本子。
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为了使学生掌握重要,我要求课本上重点要熟读,凡是规定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格言、诗句等内容,必须能默写。语文课上的阅读是有限的,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增加阅读量,我引导学生在班上成立图书角,大家踊跃捐书读书。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为提高阅读效果,我鼓励学生按照“一天一得”方式开展阅读,把在阅读中发现的好词、好句或优美片段,抄写在积累本上,并组织分享班会,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语文水平自然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却不能囫囵吞枣。经常听老师课余开玩笑说:“唉,又要写作文了,谁帮我教作文?”或是“莫组长,我上阅读,你专门给学生上作文算了”。可是,阅读写作能分开吗?丁有宽先生曾经说过“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他一针见血地点明了读与写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显然这里的“一”就是“例子”就是“模板”;“三”是“一”的升华,就是“模仿”就是“创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可以让学生仿照的“例子”,因此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了解、熟悉重点文章的写作特色,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和平时的积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写出优秀的作文。这就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模仿作文。例如,一年级上册16课《乌鸦喝水》第二段遇困描写:“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引导学生仿写:谁有什么?哪里有什么,可是,有什么问题,什么又困难,不能怎么样,怎么办?练习遇困描写。二年级下册第3课《有趣的作业》,第二段“展示作业的时间到了。嗬!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啦:有小小的野花,有嫩嫩的桑叶,还有青青的小草”是场面描写一个很好的范例:在什么时候,有什么场面,有什么样的什么,有什么样的什么,还有什么样的什么。我们不可放过。而三年级上册第22课《珍贵的教科书》第二段“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哇!”则是很好的解困描写的范例。有了仿写的基本功,第二步就是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描写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创造作文了。四年级上册的单元作文《童年趣事》,我创设出春游时的野餐情境并指出描写方法:1、食物丰富——场面描写;2、没有条件——遇困描写;3、大家失望——场面描写;4、想出办法——解困描写。引导学生整合这几课所学的描写方法写出片段:春游野餐的时间到了,嗬!同学们带的食物真多啊!有香喷喷的面包,有新鲜的水果,还有美味的香肠。我们找到一块空地,地方够平坦,可是没有桌椅,又没有桌布,大家没有办法安顿下来,怎么办呢?同学们傻了眼。有的像泄了气的皮球,有的开始埋怨,一个个愁眉苦脸。还是班长会想办法,没有桌子就把几个书包拼起来;没有椅子,我们就盘坐在地上;没有桌布,就找几个塑料袋来代替。最麻烦的是大家都忘记带筷子,就折来树枝洗干净当筷子使。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还真有点儿在品尝人间美味佳肴的感觉。正是有了读与写的结合和平时循序渐进的铺垫,写好作文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况且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我们用心、用爱去浇灌,就不断有惊喜在等着我们。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法学法交流
小学语文教法学法交流
中岭小学:王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立足训练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热爱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爱美的情趣,健康的个性,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以读为主 精讲多读”。
一、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主要是识字;中年级是词语、句子;高年级是段、篇、章。大量的识字,词语、句子的教学,段、篇、章的讲解都要在阅读中进行,故小学语文课又称之为阅读课。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引导学生朗读好课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会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很重要。要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读得响亮,读出感情来,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老师的朗读要让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感觉,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在范读的同时教学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学认会生字、在老师的范读中理解新词。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点拨迷津很关键。要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指导朗读的重点,老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语言的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当怎么读,不应当怎样读等。让学生既有情感的认识,又有情理的指导,理解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知道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还语音、语气声调、速度、节奏都要根据课文内涵、感情色彩有和语言结构作恰当的明确的指点。学生容易读错、读偏的字、词、句老师要拨教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读正确的、理解的、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才能把学生引入文之中,体会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形式要灵活多样。小学语文教学多安排时间读书,这是个好办法,但一定要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课堂上除了老师的范读和引读外,应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学生默读、齐声朗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提问朗读、扮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还要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课文的字、词、句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事,这样可以诱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8课《我不能失信》是篇阅读课文。教学时先提出“《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怎样的一个故事?”“宋庆龄小时候的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什么?”两个问题,范读了一遍课文,然后作了些朗读技术指导,并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体会“忘记”和“失信”有什么区别。读后,将这三个问题提问学生,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举手了。有的说:“这篇课文记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有的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有的说:“‘忘记’是说了的话记不起来了,‘失信’是答应别人的事不去做。” 学生在阅读中,该掌握的词句理解了,该懂得的道理明白了,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文章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讲读课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我国语文教育史上有一句千古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书读熟了,文章的意义自然就理解了。小学语文课本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很到位。老师的讲解只能点到为止,讲多了学生接受不了,讲深了学生理解不了,甚至只能是老师越讲越糊涂,学生越听越朦胧。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引导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丰富。
讲读课文,要以读为主,精读多读。可以这样说,课文的思想性,教育意义,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包含在课文中的。老师在讲读课文时要精讲多读,读讲结合。读中有讲,讲中有读。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语。南宋教学家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之岂不到乎?因此,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应该集中注意力,用心思考,把朗读跟理解相结合起来。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一课时,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指导学生读。先告诉学生,《灰雀》一课写的是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事情。提出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让学生带着思考,细听老师朗读课文。
综合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精讲多读,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三篇:语文新教材教法学习交流报告
2012年全国技工院校
语文新教材教法学习交流报告
一、学习感受及教材选用建议 语文教学越来越贴近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实际需要,也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深入发展,技工院校语文课正在不断进行变革,社会、企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新型、综合型技能人才,语文课教学正逐步适应和导向这种社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这样的技校语文发展方向,是切合实际的,也是有积极价值的。
现在技校语文课得到了国家和学校更多的重视,我能参加这次学习并能为培养新型技能人才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和贡献,也体现了我的职业和专业价值,我感到由衷欣慰,我也感到只有把这次学习获得的体会和方法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改进创新,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教学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2 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现在的语文课,如果还停留在语文单一知识的传递模式上,不能融入职业发展﹑做人处世﹑社会经济等等更贴近现实﹑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时代内容,将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发展。现在的技工院校语文课融入了德育(职业道德)﹑经济(经济合同)﹑创业(创业计划书)等交叉学科新知识,语文教师既要不断学习这些新知识,又要善于将这些内容巧妙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探究。在培养学生实用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应积极引导他们多读书,加强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做人处世良好品质的培养
贵州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导致教和学都重实用,轻精神(重实用教学,轻阅读教学)的结果。比如,现在我们的一些学生非常追求现实享受,写求职信还是愿写,但一开口就是要当总经理,月薪500万元,写消费计划,不是泡网吧就是买名牌,甚至打麻将,一些学生不读书阅读,变得精神空虚、麻木,丧失了积极进取精神。阅读是养成独立、创造、善良等等思维品质的重要基础,技校生生活和就业靠的就是自立、自信等良好精神素质。多引导他们读一些做人处世、职业理想﹑励志发展等方面的文章,语文阅读课是必不可少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很实用,但根源还在阅读。
二.技工院校语文新教材教法学习主要内容概况
(一)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解析与教材教法介绍
(二)国家级教材体系介绍
(三)语文课课例分析
(四)职业技术院校语文课教学方法与技巧
三.技工院校语文新教材教法学习主要内容重点报告
(一)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解析与教材教法介绍
(江苏常州技师学院 宦平)
本人感受认识:宦平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一线教师练就出身的语文教学和教材编写专家,有丰富的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经验,他注重密切结合学生实际,对他们进行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连线生活,真实表达,培养能力,提高职业与人文素养。
1.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特点 面向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 新锐传统有机结合的教材设计 听说读写一体训练的教学模式 经典职业人文精神的情感熏陶 实用语文真实运用的自然家园
2.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课程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2)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总目标
(1)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以职业素养为核心)
(2).基础知识:文字、词语、句子、修辞、标点符号、文种特点、写作方法。(以初中水平为限)(3)方法能力:
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合理推论、质疑评价 正确构思、分段拟稿、反复修改、发表应用 知识背景、心理素质、敏捷思维、语用技巧
4.技工院校语文教材选编与教学原则方法 第一.教材定位与编写原则
教材编写定位于职业语文、实用语文,核心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完成交流沟通任务的能力。强调学以致用。争取让学生愿学、乐学、学好。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客观科学的可测性提高。
(1)围绕职业主题组织单元,使学生在接受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一定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熏陶。
(2)以实用文本为平台,语言运用案例为主体,学生活动设计为载体,技能训练为中心。
(3)以职业生活所需阅读、表达、沟通技能为教学目标。第二.教材职业性、应用性解决方案(1)语文综合能力通用教材
——技工学校《语文(第五版•上册)》 ——高级技校《语文(第二版•全一册)》(2)应用写作能力通用教材
——技工学校《语文(第五版•下册)》 ——高中起点《应用语文(全一册)》 第三.教学原则方法 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1)准确概括内容(作者写的是什么)
(2)准确理解主题(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3)合理推定或质疑评价其意义(作品的传播作用)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写作源自生活和工作的需要(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3)始终如一的写作要求
(4)模仿是写作最佳的入门途径(5)构思 / 拟稿 / 修改 口语训练教学原则
(1)口语表达的目的是沟通、交流(2)口语训练需要真实的交际情境(3)口语表达需要心理素质做支撑(4)口语目标:敢讲、能讲、讲好 教法建议及课例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2)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
(3)文道合一,注重方法与经验的积累(4)连线生活和学生实际,开放而有活力 关于学习评价的若干建议
(1)重在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
(2)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繁琐。(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4)强调实践性评价。
(二)国家级教材体系介绍 总体特色
1构建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体系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的研读探究,打造自信、品味职业、直面社会、走近经济、敬畏自然,培养正确的职业思维方法,并能够从古典诗文中感悟人生真谛
2摒弃“知识本位、教师精讲、学生识记”的僵化模式
设计了以“读写结合”为核心的一体化训练教学体系,保证学生在“研读探究—心得笔记—创意讲谈”的学习流程中,切实得到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并能够在“生活连线”中主动寻求运用语文工具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道
3强化新增课文的规范性、可读性和经典性
注重选取能反映时代要求,体现生存、合作、发展主题,与学生心理、学习及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课文。选文适合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水平,且有利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所含语文核心技能要素和人文理念能够为学生终身所用 4引进实用语文、生活语文新理念
教材特别设计了大量服务于生活和工作的、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探求兴趣的读写训练项目,力求使教材成为一所关乎生活本质的、浸润在生活每个细节的、实用的、通过阅读理解来支持表达与交流的语言学校
(三)语文课课例分析
关于阅读教学 突出阅读教学三个层次课程标准
(1)准确理解解作者真实目的思想,不能任意解读
(贴近文本 合理解读)
不应将各种参考资料中的解读评价贩卖给学生,如王蒙做自己文章的试题不及格,又如李家声教《荷塘月色》,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不是朱自清在作为一个民主斗士,为当时中国命运苦闷彷徨寻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写的,而是与妻子冷战了一个月后想排解一下心情才写的。
每个文本都有客观的作者意图,不能任意解读,只有在准确理解把握的前提下才能见仁见智,表示自己的欣赏厌恶认可或否定,但要有合理的依据。(1)提倡判性阅读能力培养(有自己依据,有质疑精神)(2)阅读广泛 借鉴表达
广泛阅读课内外各类文章,是为语文表达能力的形成提升,提供不同层次风格的模板,学生从各类课文中借鉴一点表达方式,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的表达风格,因为课文大多是精选的,有理性的逻辑和框架。
课例设计:“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2006)
设计特点: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优秀事迹,深刻体会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行为价值和理想追求。
2.了解颁奖辞的文体体征,体会语言艺术的优美意蕴。3.能够进行概括性叙述、议论和抒情。
教学板块一
释疑探究(学生合作探讨 教师引导小结)
(35分钟)整体探究:
1.你喜欢的颁奖辞有哪几条?为什么?(文本写了什么?)人物事迹感人:闪耀人性光辉、行为价值和理想追求
2.事迹感动印象颁奖辞三者间在表达上有什么关系?(怎么写的?)
短文结构
事迹简介:浓缩人物事迹
感悟
感动印象:揭示人物精神
提炼
颁 奖 辞:格言式述评 重点探究:
1.找出各“事迹简介”中的关键词,说说该简介是如何围绕关键词进行事迹描述的。(放视屏“200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如:解读丁晓兵
突出中心词:英雄
第一层:用一句话交代丁晓兵是个英雄。起 开端 第二层:扭转笔锋,用来信“打击”英雄。转 铺垫 第三层:高度概括英雄二十多年的历程。合 总括 2.十个人物的感动印象你对哪一个印象最深?(写的效果怎么样?)语言意蕴优美: 比喻 排比 对偶 如………
3.十个人物的“颁奖辞”你认为哪一个写得最好?为什么? 语言高度凝练
揭示人物人性光辉 如………
教学板块二
活动体验(学生充分参与 教师提示评价)
(50分钟)
一 讨论:根据下列材料,说说让我们感动的理由:
2008年5月12日。地震突然发生。在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毁坏,师生伤亡10多人。该校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0岁。
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袁文婷一面喊着孩子们的名字,让他们立刻离开教室;一面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用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了„„
二 仿写:
1.就以上人物或身边的某个优秀人物的优秀事迹撰写200字左右的颁奖辞。2.注意概述、议论、抒情的综合运用以及语言的锤炼。3.上讲台宣读。
教学板块三
小结作业
(5分钟)略
评注:以上阅读教学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教师只是将课文当作训练学生综合语文表达能力的模板工具,激发带动出的是,学生广泛深入的链接生活的思维情感体验活动。摒弃了传统的繁琐知识段意教师主讲模式,采取了新的情感体验能力训练学生主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课文阅读权交给学生,教学板块一的阅读探究也是为后面板块二的体验活动做铺垫,符合技校生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发展提高的心理特点。类似这一教学方式较早时就引进了我的教学,学习了这一教学方式后,教学效果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四)职业技术院校语文课教学方法与技巧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 吴欣
本人感受认识:该培训师主要站在语文教学理论科学高度,善于借鉴国外先进实用的语文教学科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和效率的显现。
关于口语交际 应用文写作教学
教学导向:
采用任务引领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贴近生活 工作情景实际)避免知识引领 范文引领等传统模式(摒弃空洞枯燥无味讲解)教学策略:
一.设置真实的交际情景 二.为学生提供程序性知识
三.细化活动过程,落实活动目标 课例设计展示一:
“一分钟自我介绍”学习活动
一 根据对象与目的,确定自我介绍重点(模拟公司面试情景)二 根据自我介绍的内容梳理层次,做到主次分明 三 撰写自我介绍文字稿,小组讨论交流 四 组内完成自我介绍,请组内同学提意见 五 展示交流过程中注意体态语
细化活动过程 组内交流的程序:
一 组内成员依次阅读自我介绍文字稿,互提修改意见 二 独立修改自我介绍文字稿
三 逐一进行自我介绍,组内成员从语言流畅 眼神交流 体态大方三方面进行评价
四 根据组内成员意见,再次展示交流
课例设计展示二:
交谈(说服技巧)训练 一 设置情景:做汽车养护维修服务门前接待 二 学生体验参与,明确程序: 2—3人主动担任接待员和顾客 2 接待员和顾客各自准备交谈内容 3 上讲台接待模拟
三
全班学生评价打分,教师小结是否体现 尊重原则(接待语言 礼节)2 目的性原则(说服接受服务)3 主动性原则(接待热情友好)4 适应性原则(适应对象时机)5 宽容性原则(宽容失礼刁难)四 说服技巧导入
赞美法 2 幽默法 3换位法 等等 五 再次提高改进(可另设交谈劝说情景)
小组模拟训练
课例设计展示三:
计划(活动策划书)写作 一 创设情境,明确人物(3分钟)
利用现代寓言故事 案例等手段,说明计划能力是现代人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我们一起来复习(提问法 竞答法)(7分钟)1 计划的别称 2 什么叫策划书 3计划的三要素
三 我们一起来策划(小组合作学习法)(60分钟)1 设置写作任务如:《康师傅方便面校园营销活动策划书》
或《 “中华励志美文朗诵大赛”策划书》 2 讨论:从哪些方面来策划?“我有一个好点子!”发言 3写作:学生当堂将以上讨论成果落实成文,教师提示要求 4 教师展示学生典型习作,师生共同观摩,点评修改完善:(20分钟)(1)目标任务(2)措施方法(3)具体步骤(4)创意特色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能够向全国知名的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专家学习,还能和各省的技校语文教师共同学习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感受。下面我就这次学习的一点个人体会和主要内容向领导老师们做个汇报,也期待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和探讨,不当之处还希望得到您的批评指教: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法总结
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遵循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可爱的小水珠,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角色,感悟内容,升华感情。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性强,采用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与鼓励欣赏法,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
在教法上,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重点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堂课重点的研读对话的我放在了小鸟去南方前和大树的一段对话。会采用自由读和演读的方式,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鸟与大树友情。剩下的三组对话都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四人小组练习的基础上指名读,分角色读,让学生体验小鸟焦急的心情。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作为学生重点感悟的段落,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自己质疑,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入课文,与小鸟的情感一致。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共同享受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
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大纲提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涵。”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把主要精力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能力上。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以体会父亲的矛盾心理为线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我主要运用以疑导读法,围绕矛盾点,抓住几句重点句,引导学生读读、圈圈、想想、议议,体会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令人敬佩的举动出现,从而为体会父亲的思想品质埋下伏笔,采取这样的教法,为落实单元训练重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设下了坡度,便于学生把握全局,化难为易。
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我以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调动学生读的兴趣。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品评语言,感悟语言。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朗读,以读促思,读中体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入情入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得到情感的熏陶。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用抓重点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引导法,以生活实际熟悉的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朗读,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之催人泪下。但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首先是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课件展示)。因为学生们均来自农村,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对于世界局势可谓是一无所知。教师把远程教育资源经过选择、整合、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势,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和学生实际,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适当选用:利用图片、数字、音乐等资料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大量系统的事实资料,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并不太平”,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
(二)引导学生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
教学中,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教师梳理出三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吁重点理解体会、感悟交流。教学中还采用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雷利,你和爸爸相约时心情怎样?假如你是雷利,当看到爸爸的遗体躺在灵柩里时,你的心情会怎样?等问题引起孩子们情感的共鸣。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运用了多种手段,尽可能再现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让学生去想象:爸爸会呼唤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又如“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并补充一些材料如:《地球的呻吟》、关于战争的数据统计、《地球的呼唤》等,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世界并不太平。
(三)加强指导多读,让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情感。
当学生真挚情感急于表达时,读书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感悟,并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着一感情基调,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如,“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表达悲痛的心情。爸爸临上飞机前说的话“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定信心。“我”仿佛听见爸爸的“呼唤”一句是个长句,层层递进,朗读时语调应逐渐提高,特别是连用三个“和平!”更要重读,以表达强烈的感情。介绍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以及爸爸“为和平而倒下”这部分,应带着自豪、崇敬的感情来读。使本课的教学情感达到高潮。
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
本课时我以体验朗读法为主,紧紧抓住从喜欢到更喜欢,从喜欢花的外在美到更喜欢花的内在美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中朗读,在挖掘作者的意蕴中得到升华。另外,采用以学生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逐步提高学生交际和欣赏文学名著的能力;从以导带学到以练促学,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学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
2、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美文,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
“教学方法灵活化”是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课,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补充最美的乡村的图片,播放歌曲《美丽的田野》等,激发学生对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
朗读感悟法:有疑问时,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多读理解深入;品位语言,多读朗朗成诵。自主感悟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应用生本自读自悟、生生互读互悟,师生共读共悟等形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根据教学目的2、3两项,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质疑问难——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根据所制定目标和重点、难点,采用学导式教学法,本教法重在一个“学”字,贵在一个“导”字,以发展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通过“自读、讨论、精讲”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赏析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分角色朗读”、“鉴赏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爱模仿、好表演是初一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初步达到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理论,要求我们教学重在指导方法,培养能力,根据学生通过上一课《牛郎织女》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这一实际情况,用鉴赏分析法来教学这篇课文应该是比较妥当的。因为“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相结合”原则要求我们:语文能力训练要借助于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语文知识教学,要着眼于应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在已知的有关民间故事知识指导下,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初步学会赏析未知的《渔夫的故事》,这种方法正体现了上述教学原则。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民间故事,故事全属虚构,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构思能力,要让初一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创作手法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采用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设计一组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以达到铺设台阶,化难为易的目的。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打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提高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读、说、议、写、画,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第五篇:教法改革交流材料
教法改革交流材料
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本概念即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来自己建立知识结构,建立逻辑关系,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追寻知识奥秘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顽强品质的学习追求形式和教学结构。在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去发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和大家交流:(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探索。
数学课的情景创没,是数学问题挑起学生在教学内容、生活情景、求知心理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观察、实践、运算欲望兴趣,启动学习、探究的数学教学环节。本阶段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进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探研创新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期望达到目标而积极进入探索,发现规律,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
验、思想方法尝试解决。教师则充分利用问题线索,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倾听学生的猜测、看法。
我在一堂数学课的导入中,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某工地要需要1.3立方米的黄沙,老板打电话给沙场主管,老板说:“我需要1.3立方米的黄沙,你那有合适的上坑吗?”沙场主管想一想说:“有,就到那个长4米,宽2米,高0.5米的沙坑拉吧!”。然后让学生以沙场主管的身份根据信息编题,学生纷纷进入角色。(2)教师相机点拨,学生自主发现。
本阶段关注学生独立思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面的状况,充分相信每个学生有探究数学知识的潜能。实验老师在研究数学教材和了解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的素材,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同时逐步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针对学生的疑问、猜测、看法,把握时机提出富有探索性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规律。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的失误偏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自己解决,发现新规律,实行知识的再构建,在自主学习中探索出有价值的东西,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内化知识,形成能力,促进思维的个性化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一节数学课上,我设计了如下的步骤求不规则铁块的体积: 第一步,出示一个长方体鱼缸,里面装有一定高度的水,给出长方体的长和宽,还有水高,计算水的体积。第二步,老师把一块铁放入鱼缸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想为什么水面升高了?第三步,现在你知道怎样求铁块的体积了吗? 学生独立总结得出方法,铁块的体积=变化后水的体积 -原来水的体积第四步:扩展,求铁块的体积,还有别的方法吗?小组试验、讨论,进行思考。(师点拨,要想办法找出与铁块的体积相等的量)得出方法,将铁块体积转化为长方体体积,那么,铁块的体积=长×宽×上升的高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操作、去试验、去讨论,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教师诱发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指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组或班级集体的形式互相交流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方法。在此阶段中,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性别、个性、特长、学习能力等因素,先把学生大体分成三级,然后按照异质分成4个7-8人合作学习小组。学生搭配应力求科学合理,以便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然后教师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疑难点,确定讨论交流内容、方式,组织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广泛的信息交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从正、反两方面深化对新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在相互启发与争辩中,有效诱发学生群体的智慧潜力。这种小组成员的互相影响启发,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构建知识,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合作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关注学生的讨论,调节学生情绪,浅处深之,难处易之,遇挫之处激之,钻牛角尖时活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将书本知识转为能力。
在本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碰撞中发展能力学会创新,教师必须找准教学内容、教学时机、教学组织的切入点,为学生搭建能够创新的教学平台。除了在教材中我们要积极发现可以让学生能创新的材料以外,还要适时适度开发生活中能够利用的数学素材,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我这学期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生活中的分数》、《小鬼当家》、《我是小小设计师》等,都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4)教师检测反馈,学生当堂消化。
在学生经过系统的有一定量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练习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检查教学效果,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反馈新知的掌握情况,以变式练习加深理解新知,了解新知的掌握程度;以综合练习发展新知、培养能力,反馈知识的应用情况。即时纠正,当堂消化,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教师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练习分层,变换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讨论交流,鼓励求异思维,一题多解,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则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有关达标检测题,练习巩固新知,形成技能。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巩固了新知,提高了思维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及时从教师的反馈中,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学习动态,进行自我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找到继续努力的目标。对于练习结果,可采取小组互查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只作巡视指点或参与讨论。
(5)教师评价深化,学生总结延伸。
通过一节课的数学学习和探究,教师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要求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收获体验,使学生向课外实践延伸。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评价,关注过程,关注再现,随时参照教学目标根据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新知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运用合理的措施(如调整教学计划等)予以补救或提高。学生则在总结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知识能力延伸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欢乐,增强追求成功的欲望和信心,从而向新的目标奋进。
我的教学方法,第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坚持以弘扬学生主体性精神为前提,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第二、以问题为主线,以教给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为重点,以自主探索为主要特征,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归宿,以学生素质提高和良好的品质形成为目标,努力构建自主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疑问,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更是充满成功的喜悦,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主动地发展。
下学期我会继续探索,不断学习,完善自我,争取寻求更好地教学方法从事今后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