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年趣事》作文教学反思
《童年趣事》作文教学反思
我曾参加学校组织的“作文优质课大赛选拔赛”,我设计的是一节80分钟习作课,课题是《童年趣事》,这节课是融“指导、习作、点评”为一体的完整的习作课。虽然忙碌,但我获益匪浅,先将我的心得分享如下:
首先,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单元习作训练重点,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能力,恰当选取童年的有趣事件,写出童年的欢乐美好。2,掌握写好一件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懂得写事件要要抓重点、写具体。3,突出要表达的中心——“趣”。
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本节课教学过程。
在上这节课之前,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我让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布置了“听父母讲自己的童年趣事”和“自己讲童年趣事”的家庭作业,延伸了作文的过程,使学生把生活与作文联系在一起,童年趣事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为了营造氛围,勾起他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导入时我播放歌曲《童年》并展示关于童年趣事的图片,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
我深深地体会到:习作指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从“内容”入手,打开学生思路,所以,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身上发生的趣事,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把一句话变成一篇文章,我决定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我先用范文开路告诉学生,这个小作者就是把“写遗书”这个简单的一句话趣事写成了一篇文章,她是怎么做到的?请同学们把总结到的经验告诉大家,我出示了范文,把其中对人物的描写方法的句子和段落改变了字体的颜色,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哦,注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可以让我的作文丰满生动。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说”中,我就出示了一些对人物细节描写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注意对人物描写可以增加文章的精彩。紧接着我就动员学生学习小作者,把自己的趣事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指导一名学生说的更具体生动。接下来,我帮助孩子总结了一些写作技巧:文章的开头方法,结尾方法,并且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要写真事,把事情写具体生动,突出中心---“趣”,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材料—语言—思维”呈动态积累,使思路清晰、外化活跃,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促进了写的酝酿,作文不是平淡的干巴巴的诉说,而是学生特定情景下内心的真实写照,借助作文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凸显喜怒哀乐,这样适时的降低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趣事可写。即使是学困生,虽然语句有的不通顺,也有错别字,但事情却真实有趣,确实是童心的表白,童情的宣泄与流露。学生蓄势待发,我就给学生规定的习作要求:时间40分钟,不少于350字。(不抬头、不斜视、遇到不会的字词用其他字词代替或者先空过去。)
时间算下来,共40名同学,35分钟全部完成,最快的只用了15分钟。我想这就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的状态。我认为这也是我们作文教学追求的高级形态。
为了发掘孩子的最大潜力,一有孩子写完,我就出示了“自评要求”:1,修改错字,错误标点,把正确的写在旁边。2,对不通顺的句子进行修改,写得不完整的根据文章需要补充完整。
学生初评结束,为了再一次巩固学生修改作文的技巧,我进行“师生共同修改一篇作文”要求:要求:事件是否写具体生动?有没有突出“趣”?通过哪些方法突出了趣?是否有真情实感?若达不到这几点,我们要帮助他逐一修改。
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进行小组成员共同修改同一篇作文。要求:1,事件是否写具体生动?有没有突出“趣”?通过哪些方法突出了趣?是否有真情实感?2,用波浪线画出好词好句。3,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写得不完整的地方进行补充。4,推荐认为修改不错的。
就这样,通过自评---师生评---小组评,学生的作文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我朗读了一篇从题目到结尾都被修改过的作文,很满意。
我就想:如果我们每次作文课都能这样以情唤情,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的作文课将永远阳光灿烂,充满欢笑!
但这次习作课,我也有很多遗憾之处:1,在点拨学生注重人物描写方法丰富作文时,不够扎实,停留稍浅。以后会注意。2,虽然我介绍了五种常见作文开头方法,但是学生大多倾向于“修辞方法开头”,这样看起来很美,但是有的确实不是因为文章的需要。3,引导语有些凌乱随意,没有完全敲定死。这是我这节课的收获和反思。
第二篇:《童年趣事》作文教学反思
《童年趣事》作文教学反思
批阅着二单元的作文,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孩子。他们的天真幼稚,使我忍俊不禁。我第一次感到批阅作文是那么有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以往交上来的作文,不是千篇一律的范文,就是七拼八凑的假话、空话。为什么这次作文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阅读激发了表达的欲望。
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不仅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萦绕在我们心头,还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让我们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习作前准备充分。
为了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叙述条理,语句通顺、优美,我在学玩《祖父的园子》一课后,就安排学生通过找照片、跟父母一起回忆等方式,搜集素材,拿来比一比谁的故事更有趣。然后,通过阅读同类型的习作,学习表达方式,积累优美语句,好的开头结尾。接着,让学生列提纲,打草稿,并把草稿读给家长听,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三、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我想这也是本次作文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每个学生都有快乐的童年,每个学生都有想说的话。如果作文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如果他们在整个事情过程中积极参与,倾注情感,那么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有情有味。
由此次作文,我想到了:要在平时多组织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勤于练笔;要加强阅读积累,培养与感;还要指导学生交流、修改,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难也不难,不难也难。我还需要不断摸索,愿与各位共同切磋
第三篇:《童年趣事》教学反思
《童年趣事》教学反思
九台市工农小学贺蕾
上完这堂课,作文的火花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点亮,就连平时写作文最差的学生也写出了400字左右。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是可以写好的,只要是触动了学生的感情神经,选材得当,命题新颖,相信作文自然会绽放其独有的光芒,也会让学生自主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厌为
乐写,变白话为含蓄,变浅层为深层,学生在琢磨中悟道,在坚持中获得乐趣。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仅仅通过一堂课,其实很难断定学生已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但通过这堂课,使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也感觉到新课标新
教学理念学习实践的重要性。这堂课我认为我有以下几点是成功的:
一、我的教学理念是成功的1、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说话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活动起来,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畅所欲言。
2、找准切入点,让学生找到生活与写作的桥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即使再差的学生,他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作为教师我发现并利用了学生的这些“亮点”,从而有效点燃写作兴趣之火。特别是学生所表达的有关活动的感受,言语自然有味,确实体现了学生的个性。
3、实践“跳摘”理论,化解作文难度,使学生稍微一跳便能摘到“果子”。课堂上让学生互相交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紧张恐惧心理,让他们轻松进入表达和写作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知识积累,使作文有话可说。从学生拟写的作文题目来分析,远远超出平时的水平,若不是采用这种方式,很难让这些学生有这种水平发挥。
二、多媒体的运用优化了我的作文教学
我将多媒体手段带进课堂,用于本课作文指导,其目的是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回顾本课教学我的预设目的基本达到。
1、运用录像和网络手段,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有人说,兴趣是步入创造大门的台阶。这无不都是说明兴趣的重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入迷,思维才会积极开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课伊始我将学生自己参与的活动拍摄成录像资料纳入课堂播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2、丰富学生感知,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作文离不开素材.然而,小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素材还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大多数儿童往往不大注意观察生活,常常使自己身边的一些值得一写的素材让它溜走了。为了解决同学们写作训练中的实际困难,我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在网上搜集了大量有关童年趣事的图片,在课上给学生展示,丰富了学生的间接感知,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指导学生如何将文章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时,我先出示典型的病例和优秀实力在屏幕上,让大家议论、。这个“评论”的过程,集指导、评讲、修改为一体,熔吸收、消化、运用为一炉,教师的教学从单向传授转为积极引导点拨,学
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探求。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优秀习作片段,引导他们议论“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并让他们谈谈“还可以怎么写”,从而进一步懂得怎样具体描写。最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文“对症下药”进行自改。学生从前面的“导改”中受到启发,汲取“营养”,自改后,作文“旧貌换新颜”,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久而久之,不仅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还能让他们养成主动修改的习惯。
三、教学中的不足
1、富有幽默亲切的鼓励话语能消除孩子们表达的心理障碍。但在课中我欠缺的正是这种智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强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
2、课堂上孩子们那一件件真实的童年趣事被放飞出来,这有赖于活泼的音乐和我的“抛砖引玉”。可我同时感到,孩子们的趣事总围绕着几方面,大部分孩子缺乏对生活的感悟,留心,使得课堂上的趣事单调,苍白。
3、最令我感到失败的是:当孩子们不是非常准确的表达这件事或语言不贴切时,我在课堂上应敏锐地发现指出,给学生以导向,及时地指出语病,这将会有效的培养孩子推敲语词的功能。可有时我却怕耽误时间而忽略。
我是一位青年教师,自己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还很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理解,对课堂教案的设计都很不到位,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导师提出宝贵意见。
第四篇:《童年趣事》教学反思
《童年趣事》教学反思
《童年趣事》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触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鼓励有创意地表达。
2、选择一件童年的趣事来写,写出趣味,写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
3、自拟作文题目,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在浏览的基础上摘录若干个精彩片段。
2、《童年》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1、启发谈话,触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1)(播放歌曲《童年》,在乐曲声中,教师有感情地导入)
同学们,童年生活如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生活就像一首首美妙的歌,听着《童年》这首优美的歌曲,怎能不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因为我们童年的故事也如一颗颗七彩的水晶石,折射着太多的稚趣和欢乐。如果我们把这些童年生活用笔写下来,那该多么有意思啊!
(2)回忆童年故事,选择最有趣的事说一说。
2、交流汇报,广开“材”路。
(1)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自己说给自己听。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各自的童年趣事,畅谈各自的感受。
(3)谁愿意把你童年的乐趣和大家分享?
二、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1、读写联系,领悟表达方法。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读了许多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谁愿意把所摘录的精彩片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在如何安排材料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归纳:
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一步一步从头写到尾,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3)引导学生细读体会,自拟题目,自主选择表达的顺序,列出习作提纲。
2、学生根据习作提纲独立构思,完成习作初稿,教师来回巡视,相机进行个别辅导。
三、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文章不厌百回改”,孔尚任写剧本《桃花扇》,十五年中作了三次大修改;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大作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小学生呢?
2、自主评议。自读习作,看有无添字漏字、有无病句,是否写具体。
3、小组评议。四人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互批互改。
4、集体评议。选择典型习作三篇,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写出了童趣、是否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等。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
5、各自再次修改习作,进行誊写。
四、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1、分四人小组评赏习作。
2、出示在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共享成功发快乐。
3、请本次习作中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朗读他们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鼓励。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习作向报刊投稿。
教后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从课前准备来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章,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的积累,为顺利地完成本次习作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学习贯穿在选材、构思、评议和评赏登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引导者。
3、注重了习作方法的指导,根据记事类记实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悟如何有序地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等方法,实现了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4、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童年生活中的趣事来写,从而使学生习作具备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命题,不作过于细致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这样就避免了束缚学生的思维,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
《童年趣事》教学反思2
我上了《童年趣事》作文指导课,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环节的: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出示作文要求,板书题目;使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
三、引导学生审题,在“趣”字上做指导。
四、拓展学生思维,谈童年趣事。可以借助所带照片,回顾童年往事,先在小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指名汇报。
五、在选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写,先引导学生谈想法,然后教师做必要补充。
六、学生编作文提纲,动笔习作。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基本在40分钟内完成了,但有些地方仍让我感到遗憾:
一、结合本学期
“激活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写出内容鲜活的作文来”这一教研专题,我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重点抓住第四和五环节,即写什么和 样写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说童年趣事,由于在写作范围上我统得过死,限定了童年的时间是八岁之前的事,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说出趣事来,有的虽然说了,但没突出趣字来,如有同学说旅游时同蟒蛇照相,自己很害怕,并没觉得有趣。在此情况下我没有做进一步指导和提示,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说的过少,视 不开阔。
二、注重了习作方法的指导
根据记事类记实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悟如何有序地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等方法,强调在写事的过程中注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使事情在显得有趣的前提下让人感觉真实可信。实现了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在总结写作方法时,语言太啰嗦,不精炼准确。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童年生活中的趣事来写,从而使学生习作具备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命题,命题要结合所写内容,做到文题统一。这一环节可结合学生所说材料集思 议,先一两个典型材料请同学们给起个好题目,可以趣抛 引玉的作用,可我没进行,所以在写时有部分同学没想好题目就空着。
四、新课程强调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积累习作素材。可是从课前准备来看,个别学生准备不充分,没有挖掘到生活中的素材,无话可说,扮演了忠实听众的角色,没有体现出主体地位。
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的积累,为顺利地完成本次习作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这样就避免了束缚学生的思维,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学习贯穿在选材、构思、评议和评赏登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引导者。
《童年趣事》教学反思3
一、这节课学生为什么表现会如此精彩?我很长时间还沉浸在孩子们幸福的回忆中,反思之后,我认为原因之(一):开展了“听父母讲自己的童年”和“诗中的童年”朗诵活动,延伸了作文的过程,使学生把生活与作文联系在一起,童年趣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二)、营造的氛围:播放的《童年》视频歌曲、展示玩具等纪念品,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片片回忆都是美的,是学生的真情告白。
二、我深深地体会到:习作指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从“内容”入手,打开学生思路,而不是大讲写法,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如果一上来就用范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作文开始宜“放”,有人对自由表达用了个形象的比喻,叫做“你放手,他就飞”,教师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学生才可能“飞”起来,这次习作全班54人全部在40分钟内落笔成文。
三、在七嘴八舌的“说”中,使“材料—语言—思维”呈动态积累,使思路清晰、外化活跃,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促进了写的酝酿,作文不是平淡的干巴巴的诉说,而是学生特定情景下内心的真实写照,有所闻就会有所思,有所思就会有所情,有所情就会有所文,借助作文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凸显喜怒哀乐,应是我们作文教学追求的高级形态。
四、材料辨析,为学生明路:
通过出示一组材料,学生弄清楚了所谓趣事,一是充满快乐的开心事,二是天真幼稚的傻事。所选的事情有的可以反映童心之趣,有的可写行为之趣,也可以写语言之趣。或者性格之趣。让学生明白要紧扣“趣”字选材,把人物当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写出来,这样就能写生动,写具体。这样适时的降低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趣事可写。即使是学困生,虽然语句有的不通顺,也有错别字,但事情却真实有趣,确实是童心的表白,童情的宣泄与流露。捧读作文,学生异彩纷呈的构思,天真有趣的傻事,把作为老师的我逗得捧腹大笑,感觉到批改学生的作文,在欣赏的同时,也是一种享受。
五、范文引路的作用:
一直以来范文该不该出示,在写之前出示好还是写完之后出示好,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我自己认为:范文的出现,对于一些学困生和中等生,起个引领作用,他们在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之际会根据教师出示的范文,打开思路,明确怎样安排详略,怎样扣题写。但是对于一部分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而言,完全没必要。如果一上来就用范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思维。
我就想:如果我们每次作文课都能这样以情唤情,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的作文课将永远阳光灿烂,充满欢笑!
《童年趣事》教学反思4
我曾参加学校组织的“作文优质课大赛选拔赛”,我设计的是一节80分钟习作课,课题是《童年趣事》,这节课是融“指导、习作、点评”为一体的完整的习作课。虽然忙碌,但我获益匪浅,先将我的心得分享如下:
首先,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单元习作训练重点,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能力,恰当选取童年的有趣事件,写出童年的.欢乐美好。
2,掌握写好一件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懂得写事件要要抓重点、写具体。
3,突出要表达的中心——“趣”。
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本节课教学过程。
在上这节课之前,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我让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布置了“听父母讲自己的童年趣事”和“自己讲童年趣事”的家庭作业,延伸了作文的过程,使学生把生活与作文联系在一起,童年趣事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为了营造氛围,勾起他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导入时我播放歌曲《童年》并展示关于童年趣事的图片,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
我深深地体会到:习作指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从“内容”入手,打开学生思路,所以,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身上发生的趣事,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把一句话变成一篇文章,我决定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我先用范文开路告诉学生,这个小作者就是把“写遗书”这个简单的一句话趣事写成了一篇文章,她是怎么做到的?请同学们把总结到的经验告诉大家,我出示了范文,把其中对人物的描写方法的句子和段落改变了字体的颜色,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哦,注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可以让我的作文丰满生动。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说”中,我就出示了一些对人物细节描写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注意对人物描写可以增加文章的精彩。紧接着我就动员学生学习小作者,把自己的趣事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指导一名学生说的更具体生动。
接下来,我帮助孩子总结了一些写作技巧:文章的开头方法,结尾方法,并且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要写真事,把事情写具体生动,突出中心———“趣”,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材料—语言—思维”呈动态积累,使思路清晰、外化活跃,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促进了写的酝酿,作文不是平淡的干巴巴的诉说,而是学生特定情景下内心的真实写照,借助作文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凸显喜怒哀乐,这样适时的降低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趣事可写。即使是学困生,虽然语句有的不通顺,也有错别字,但事情却真实有趣,确实是童心的表白,童情的宣泄与流露。学生蓄势待发,我就给学生规定的习作要求:时间40分钟,不少于350字。
时间算下来,共40名同学,35分钟全部完成,最快的只用了15分钟。我想这就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的状态。我认为这也是我们作文教学追求的高级形态。
为了发掘孩子的最大潜力,一有孩子写完,我就出示了“自评要求”:
1,修改错字,错误标点,把正确的写在旁边。
2,对不通顺的句子进行修改,写得不完整的根据文章需要补充完整。
学生初评结束,为了再一次巩固学生修改作文的技巧,我进行“师生共同修改一篇作文”要求:要求:事件是否写具体生动?有没有突出“趣”?通过哪些方法突出了趣?是否有真情实感?若达不到这几点,我们要帮助他逐一修改。
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进行小组成员共同修改同一篇作文。要求:
1,事件是否写具体生动?有没有突出“趣”?通过哪些方法突出了趣?是否有真情实感?
2,用波浪线画出好词好句。
3,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写得不完整的地方进行补充。
4,推荐认为修改不错的。
就这样,通过自评———师生评———小组评,学生的作文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我朗读了一篇从题目到结尾都被修改过的作文,很满意。
我就想:如果我们每次作文课都能这样以情唤情,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的作文课将永远阳光灿烂,充满欢笑!
但这次习作课,我也有很多遗憾之处:
1,在点拨学生注重人物描写方法丰富作文时,不够扎实,停留稍浅。以后会注意。
2,虽然我介绍了五种常见作文开头方法,但是学生大多倾向于“修辞方法开头”,这样看起来很美,但是有的确实不是因为文章的需要。
3,引导语有些凌乱随意,没有完全敲定死。这是我这节课的收获和反思。
《童年趣事》教学反思5
《童年趣事》是六年级第二次习作,教学以后,我感觉很有些想法,现对这节课中的一些情况进行反思,以求以后教学中有所提高。
教学中点滴收获:
一、教学中重点了本次习作教学中重点,在指导上较为细致。
本次教学中我能够紧紧围绕习作教学的重点,突出一个“趣”字,让一个“趣”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感悟趣——明晰趣——抒发趣。
二、教学环节清晰明了,有评有异。
从明白习作要求入手——选材题材——评议指导——学生草稿——誊写习作。
三、讲解充分,写的精彩。
教学过程中,我针对例文,引导学生仔细的分析,把握本次习作要点,明白本次习作要求,引得详尽,学生作得才精彩。
四、指导过程中,注重片段指导。
片断的指导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是一个重点,而在什么时候进行片段指导,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在本次教学中,把片段指导放在学生自有讲述之后,在片段指导中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而且针对不同的学生,指导学生掌握不同难易程度的写作方法。
学生的感受:
一、学生在课堂中乐于表达自己的知识,尤其是一些自己的趣事儿,真实、有趣。
二、学生表达的层次不是很清晰,重点不是很明确,很多学生没有重点突出趣,过多的注重了语言的叙述。
三、个别的同学不知道具体去写什么?有“茶壶煮饺子——肚里有货说不出”的感觉。
课后反思遗憾:
一、自己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的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世界,只是一些表面的描述,课堂教学虽然进行了交流,但缺乏师生的共融性。
二、评价环节中,我评价的都比较多,学生参与的评价的比较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评改同伴作文的积极性。
三、师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尤其是我的评价过多的注重于写作技巧的指导,过于片面,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与积极的鼓励。
四、及时评价欠缺,不能学生共性的东西进行归类指导。
教学改进措施:
一、每一次习作指导课前,我们教师都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
二、在每一节的习作指导课堂上,要真针对学生习作的问题与困惑,归类解决,或者有目的、有重点的去解决。
三、针对教师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进行自我提高,多读书、多反思,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童年趣事》教学反思6
本节作文指导课的成功之处有:
1、绝大多数同学能围绕“趣”字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能够抓住人或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细节把趣事写具体,且感情真实。
2、成功地激发起了学生写作与交流的兴趣。
3、学生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重视写作材料的积累与写作方法的总结。
紧凑的结构,流畅的过渡,积极的参与,让这节课表面看来感觉很好,可细细思量,却发现了诸多的不足之处,现反思如下:
一、指导没有到位,缺少关键点的支撑
作文指导课关键在指导,而这需要老师课堂上的机智。在本节课上,我注重了多种形式的指导,如回忆往事、相互交流、个别指导、点评范文等,但对于每个关键点,却缺少了一种敏锐的发现。如学生谈到范文“动作写得不错”时,我仅仅是表扬了他会发现,而没有更进一步引导全班同学去读,去加深印象。类似的还有学生指出“中间描写太少”“麻雀醉酒的样子没介绍清楚”等时,我没有更进一步去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兴起在这个地方做做文章的念头。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一是备课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二是课堂上的应变能力缺乏以及教学的功力不足。
二、点评过多,缺少写的锻炼
在本节课上,我让很多学生都参与了点评,既包括对学生的故事,也包括对范文,还包括了对病文的评价。从学生的反应看,他们很是喜欢这样的方式。但喜欢不代表他们就有这样的能力写出文章来。从课后的习作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写,即使在课堂上已经给了不少例子。
点评,其实有三四处即可了,不需要那样多的反复,需要的是练习,也只有实践才能让学生理解自己所点评的东西,才能理解什么叫“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口头上的东西往往是不作数的,只有“白纸黑字”才能让人信服。
如果在这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关键的一段两段,然后针对此做点评,学拟题,那么课堂上的很多发言将有更好的着落点了。
三、没有点出语言描写要有趣
范文的语言描写非常有趣,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对范文中的语言进行学习。如果教师稍加点拨,指出除了选材有趣外,更重要的是语言的描写要有趣,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就会有意识的去注意起来。
四、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却不愿与他人交流,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1)性格内向;(2)怕被人指出缺点,缺乏自信心。2.个别学生选择不恰当,“趣”字不能很好地突出出来。这与学生自己的体会有关,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不够透彻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老师明确指出“我们通过人或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把内容写具体的目的就是表现出这件事的有趣”学生应该不会出现此类问题。
有的学生作文内容仍不够具体,这与学生的语言积累、写作能力的形成都有关系,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以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
只有精益求精,充分思考,把握好主体与主导间的关系,多研讨,多学习,才能让我的课堂越来越好,也学生受益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少犯错误,尽可能地避免失误。
《童年趣事》教学反思7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作文《童年趣事》的习作讲评。 以前一提到习作讲评课,我总会觉得很陌生,朦胧意识下只知道一节作文讲评课大致要经历欣赏、挑剔、训练这样三个基本的大环节。但是至于每个环节该怎么做,具体掌握到什么程度,我还是把握不准。于是我想到了课标,翻阅课标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所青睐的字词标点等都是对本阶段最基本的要求了,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自己修改,教师只需要关注孩子们用的好的标点以及一些有特点的表达、描写方法就可以了。那么上课到底上什么呢?后来,我们学校的耿校长又推荐我阅读作文教学专家管建刚老师的资料。看了两节管老师的作文讲评课教学视频,又阅读了大量管老师关于作文讲评课教学的一些文章,我的教学思路有了。
接下来我就仔细翻阅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按照作文讲评课的基本环节搜集我需要的宝贝。首先,我细心发现他们作文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并且分类整理。其次我又找到他们作文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反复琢磨,这节课我要给他们什么样的提升。然后,我安排了一些环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当堂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最后,在孩子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作文修改方法之后,我就让他们马上实践,当堂修改自己的作文以备课堂展示。按照上面的思路,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第一部分欣赏导入,里面包含了好题目欣赏和好句子点播两个大部分。在好句子点播中,我又将同学们的好句子分成了现代感特别强、修辞手法特别好、说得特别棒三个环节。意在让孩子们欣赏同学好句子的同时,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尝试运用。
第二部分挑剔进步专场,我集中给学生介绍了他们普遍存在的两种病,即:重复病和关联病。虽然到了五年级,但是孩子们的作文仍然存在说话啰嗦,一句话一个词重复使用的毛病,作文口语化,关联词语滥用,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环节意在提醒孩子们,作文修改时一定不能手下留情,该删则删。
第三部分我重点训练学生修改一种病,就是我想病。和我说病一样,孩子们在作文中经常是我说你说他说,我想我心想的,根本不会变换提示语去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本环节首先挑选了几句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孩子们认识我想病;然后我又列举了本次作文中心理描写方式很好的几句话,通过引导提醒,意在让他们知道,原来这样的好句子并不很难写,只要用心就行了。最后我选择了两句有些难度的句子让孩子们发挥小组的力量修改,学以致用。
最后我安排的环节就是让孩子们沉下心来安安静静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择优班内展示。
从总体来看,孩子们的表现还是不错的。除了学习之外,我认为孩子们更需要锻炼的是他们的心理素质,一种任何时候不怯场的心理素质,本节课孩子们的紧张显而易见,以至于课前充分准备的我也变的惊慌失措。反思自己,还是我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以后我一定更加努力,争取让自己变得完美一些。最后我想说,习作讲评教学我还处在学习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捉襟见肘,以后在这方面我一定继续努力,争取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作文讲评课教学新模式。
第五篇:童年趣事作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童年趣事》作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吴翠芹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触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鼓励有创意地表达。
2、选择一件童年的趣事来写,写出趣味,写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
3、自拟作文题目,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在浏览的基础上摘录若干个精彩片段。
2、《童年》歌曲磁带。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1、启发谈话,触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1)(播放歌曲《童年》,在乐曲声中,教师有感情地导入)
同学们,童年生活如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生活就像一首首美妙的歌,听着《童年》这首优美的歌曲,怎能不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因为我们童年的故事也如一颗颗七彩的水晶石,折射着太多的稚趣和欢乐。如果我们把这些童年生活用笔写下来,那该多么有意思啊!
(2)回忆童年故事,选择最有趣的事说一说。
2、交流汇报,广开“材”路。
(1)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自己说给自己听。(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各自的童年趣事,畅谈各自的感受。(3)谁愿意把你童年的乐趣和大家分享?
二、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1、读写联系,领悟表达方法。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读了许多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谁愿意把所摘录的精彩片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在如何安排材料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归纳: 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一步一步从头写到尾,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3)引导学生细读体会,自拟题目,自主选择表达的顺序,列出习作提纲。
2、学生根据习作提纲独立构思,完成习作初稿,教师来回巡视,相机进行个别辅导。
三、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文章不厌百回改”,孔尚任写剧本《桃花扇》,十五年中作了三次大修改;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大作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小学生呢?
2、自主评议。自读习作,看有无添字漏字、有无病句,是否写具体。
3、小组评议。四人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互批互改。
4、集体评议。选择典型习作三篇,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写出了童趣、是否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等。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
5、各自再次修改习作,进行誊写。
四、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1、分四人小组评赏习作。
2、出示在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共享成功发快乐。
3、请本次习作中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朗读他们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鼓励。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习作向报刊投稿。
教后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从课前准备来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章,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的积累,为顺利地完成本次习作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学习贯穿在选材、构思、评议和评赏登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引导者。
3、注重了习作方法的指导,根据记事类记实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悟如何有序地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等方法,实现了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4、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童年生活中的趣事来写,从而使学生习作具备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命题,不作过于细致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这样就避免了束缚学生的思维,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