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2021年学生流脑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
县2021年学生流脑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
为有效控制流脑疫情,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按照全省的统一布置,x年我县将开展流脑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为做好此次强化免疫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一)以县为单位,目标儿童流脑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80%,分年龄组的目标儿童流脑强化免疫接种率≥80%。
(二)以托幼机构、中小学校为单位,目标儿童流脑强化免疫接种率≥80%。
二、强化免疫接种对象
全县所有3-15岁儿童和部分大中专院校。包括:
(一)x年5月15日至x年5月5日期间出生的儿童。
(二)凡强化免疫活动期间,在上述年龄范围内的我县居住和流动人口儿童。
(三)儿童3年内未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凡无流脑疫苗禁忌证者,都是本次流脑疫苗强化免疫对象。
三、时间安排
(一)前期准备:3月15日-5月4日。
(二)现场接种:5月5-15日;查漏补种5月16-25日
(三)快速评估:5月26-31日。
(四)总结报告:6月20日前。
四、工作内容
(一)前期准备
1、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流脑疫苗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小组,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及强化免疫工作总结等具体技术工作,县级技术指导小组成员见附件1。
2、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
在强化免疫期间,县卫生局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诊断、鉴定等处置工作。县级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成员见“x县卫生局x年69号文件”。
3、成立强化免疫督导小组
县卫生局和教育局联合成立强化免疫督导小组,负责在强化免疫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督导,确保本次强化免疫活动顺利完成。县级强化免疫督导小组成员见附件24、宣传动员
要广泛动员各级政府领导、社会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配合。各部门和各单位均要广泛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报纸、标语、板报等媒体进行宣传;特别要对以往免疫规划工作薄弱、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入户宣传,力争宣传工作不留漏洞、不留死角;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以及所有生活小区等人口密集地区可采用宣传专栏、宣传画、宣传单、宣传流动车、标语、现场咨询及发放接种通知等多种形式,使广大群众特别是流动儿童家长知晓流脑的危害性,了解预防流脑的知识,提高接种疫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人员培训
由于本次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卫生院可从辖区医疗机构临时抽调人员组成接种小组。承担本次接种任务的人员必须具有护士资格,所有抽调的人员要经过上岗前培训。4月5日前县疾控中心完成对乡级培训,4月10日前各单位完成对所有临时抽调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摸底方式及各种表格填写要求、接种技术规范、一般禁忌症的判定和掌握、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置等,所有培训要有签到。
6.设立临时接种点
为方便接种,提高工作效率,本次强化免疫在学校或幼儿园内设立临时接种点。临时接种点可选择校医务室、会议室、办公室和空教室等处,应远离教学区,用房3间,分别作为等候室、接种室和观察室。接种点要通风、采光良好,配有桌椅和接种台、茶水等设备;每个接种点要设立明显的标识和宣传版面,悬挂横幅、标语、张贴接种注意事项等。临时接种点的设立要经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4月15日前各卫生院将本地区临时接种点设立情况报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目标儿童摸底登记和通知
(1)摸底工作人员组成:农村由乡村干部、乡村医生组成;城市未入学、入托目标儿童由街道、居民委员会干部、社区或单位医院防保科医生组成;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由班主任老师和校医承担。
(2)摸底登记时间:4月5-25日。
(3)摸底登记方法:
入户摸底:农村和社区3-15岁散居及辍学儿童应由摸底登记人员挨家逐户的拉网式摸底调查,将目标儿童分自然村(居委会或社区、楼群)、分年龄组登记在《x省流脑强化免疫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同时向家长发放家长流脑强化免疫告知书,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和地点,对学龄前儿童应告知家长接种时携带接种证。
学校及幼儿园: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在园、在校儿童由学校教师分年级、班级填写《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在强化免疫时交所属接种点负责接种的医生。摸底同时将家长告知书统一发放给学生,告知其接种时携带接种证。
(4)厂矿、企业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实施强化免疫活动。
(5)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特别要对砖瓦厂、建筑工地等处进行逐一摸底登记。发现7岁以下未建卡儿童和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的儿童,应给予补建卡、证,同时纳入常规管理。
(6)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辖区内摸底登记结果进行核查、汇总,初步填写《摸底与接种情况汇总统计表》的应种部分,并根据摸底儿童数、接种点数,计算出各接种点每日可接种儿童数,以天为单位制定详细接种实施时间表,5月5日前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市、县级督导人员要对摸底调查质量进行评估,对未达要求的地方进行补漏或重新开展摸底登记工作。
8、后勤保障
(1)疫苗、注射器及相关表格。各地要遵循“保证需要、适当储备、避免浪费”的原则制定好强化免疫疫苗使用分发计划。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和使用,避免浪费。
(2)冷链的保证。流脑疫苗必须在2℃~8℃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各地要确保冷库等冷链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以避免影响疫苗效价。
(3)其他相关物资和保障。各接种单位和接种点要准备好接种器械、消毒器械、体检器械、急救药品(如1:1000肾上腺素针剂、抗过敏药物及其它常规急救药品)和器械、安全注射器械等。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强化免疫接种实施期间,全县各接种单位要做好充分准备,及时报告和有效处置发生的接种反应和事故。
9、妥善安排好其他疫苗接种
流脑疫苗强化免疫接种与其它疫苗接种时间应在同一天或者间隔28天以上。
(二)现场接种
1、接种方式及要求
采取定点接种和入户接种两种方式。对未到接种点接种的儿童,要采取再通知和动员等措施,确保所有应种儿童到指定接种地点接种。边远、特殊地区少数漏种儿童可采取入户接种等方式上门补种。
接种期间如发现未摸底登记的目标儿童,应作为应种儿童进行登记、接种,并计入应种汇总数。
2、接种点人员的配备
每个接种点至少应配备3名以上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现场接种工作,并根据负责接种对象的多少适当增加下列人员数量。
(1)现场组织员
一般由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学校相关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应种儿童的通知、接待及接种现场的组织工作,并负责在现场向儿童家长进行有关强化免疫内容的宣传。
(2)现场记录员
由乡村医生或医院防保科医生担任。主要负责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证;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有禁忌症儿童,记录禁忌症的种类,并将记录有禁忌症的处方交由儿童家长保存,作为快速评估时不计入应种儿童数的凭证。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和接种登记;对已接种儿童可进行标记;每天接种工作完成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和上报。
(3)现场接种员
必须由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并经县卫生局指定许可的医护人员担任,持证上岗,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接种。
3、设立巡回搜索组
在农村或社区,根据人口数量设置巡回搜索组,在强化免疫集中接种后期和查漏补种阶段分片包干负责搜索所辖区域的适龄儿童,并通知儿童到指定接种点接种。
在市场、火车站、汽车站、城乡结合部等,都要设立巡回搜索组,反复巡回搜索未接种适龄儿童,通知到指定接种点接种。
对于特殊地区,无法到定点接种的目标儿童,应以入户的方式开展接种。
4、现场接种
(1)核实接种对象。接种工作人员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确认是否为本次强化免疫对象。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者,工作人员应对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告知预防流脑的相关知识,并在接种薄和接种证上记录。对于应缓种者,接种人员应交代补种的地点和时间。
(2)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流脑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对可疑发热儿童应测量体温,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在告知书上签字。对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的学生,可提前下发接种前告知书,并请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签字。
(3)实施接种并做好登记。对受种对象实施疫苗接种,并做好接种登记,所有接种必须保证疫苗在冷藏保存条件下进行,儿童接受接种后必须休息观察30分钟后方能离开接种点。学龄前儿童应将接种记录登记到预防接种证上。无证或未带接种证者,应做好记录,强化免疫结束后及时予以补证或补登。
(4)接种日报制。在实施现场接种期间,实行日报告制度,每日接种结束后,以乡镇为单位汇总统计当日接种人数、疫苗使用、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等情况进行逐级上报,填写日报表。
(5)严格安全注射措施。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在疫苗接种中、接种后严格执行安全注射规定。本次强化免疫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注射器领发、使用和销毁要进行登记,指定专人管理。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必须放入专用容器,统一回收交由指定单位销毁和处理。
(6)流脑疫苗接种禁忌症。
下列情况之一均为流脑疫苗接种禁忌症:
1)有癫痫、惊厥及过敏史者。
2)患脑部疾患、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者。
3)患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
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
在开展流脑疫苗强化免疫过程中,要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理每一起因疫苗接种所致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现因预防接种引起的一般反应,由接种人员进行常规处理并进行登记日报;一旦发现较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应及时逐级报告各级疾控中心,由调查诊断小组进行相应处置,避免出现因疫苗接种引起的纠纷和群体性反应事件。
(三)督导
各级均要对强化免疫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后的效果组织进行督导,制定本级的强化免疫督导方案,明确督导方式、督导内容和督导方法,统一督导评价所用表格,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四)评估和总结
(五)资料总结和信息上报时间
6月5日——以接种门诊为单位汇总辖区所有接种数据,填写汇总统计表,写出专题小结,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反馈辖区学校。
6月10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强化免疫汇总统计报表和书面总结,上报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月4日-5月4日,实行强化免疫信息周报,各乡镇卫生院每周1上报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要收集汇总本地在强化免疫实施过程中所开展有特色的工作及工作进展情况,填写表格并写出文字材料逐级上报,以便全市下发流脑强化免疫信息周报。
第二篇:2011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镇2011年脊髓灰质炎疫苗
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等4个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发„2010‟67号)要求,为保持我镇儿童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高免疫水平和维持无脊灰状态,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卫„2011‟12号)和东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东莞市2011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卫„2011‟8号)精神,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两轮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为保证强化免疫活动顺利进行,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时间和目标人群
(一)实施范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二)实施时间:
第一轮:2011年3月5~6日,7~9日查漏补服。第二轮:2011年4月5~6日,7~9日查漏补服。
(三)目标人群:
2007年4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含流动儿童),凡脊灰疫苗免疫史不足5次,一律口服两次脊灰疫苗,两次间隔一个月。
二、工作指标
辖区内所有目标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脊灰强化免疫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次强化免疫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见附件1)
(二)职责分工
1、教卫办:于2月28日前召开各村(社区)、托幼机构等部门的动员大会,负责做好托幼机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的宣传、发放接种通知单、摸底调查、组织儿童接种以及善后工作的处理。
2、**医院:负责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协调、监督和评价工作,包括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疫苗的分发、现场监督及副反应处理、辖区接种率调查等,同时做好人力、物资、车辆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见附件2)
3、宣传办:从活动前3—5天开始,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公益宣传,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直至本次活动结束;同时在镇内主要道路、车站、市场、广场等人口密集地悬挂宣传标语。
4、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负责对辖区内流动人口的宣传和摸底登记工作。
5、财政分局:负责本次活动补助经费及工作经费的保障。
6、各村(社区):会同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做好辖区内流动人口的摸底登记工作,向流动人口派发和回收“新莞人子女资料登记卡”,将未入托、入学的散居儿童资料填写到•表52011年全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儿童登记与接种记录表‣和•表12011年全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登记情况统计表(各级通用)‣,同时,要向家长派发接种通知单,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地点和接种的注意事项。
(三)经费保障
本次强化免疫活动所需疫苗等购置费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预防接种劳务费由市、镇财政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市镇财政补助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1‟110号)规定的比例分担。严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收取任何费用。**医院组织强化免疫活动经费约为50000元,此项费用向镇政府申请补助。
四、技术措施
(一)人员培训
1、镇政府在2月28日前召开动员大会,并完成对托幼机构负责人、村(社区)干部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开展强化免疫活动的宣传、摸底造册、发放接种通知单、集体接种组织工作安排等。
2、**医院在3月1日前完成对参与强化免疫活动的工作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活动的组织安排、措施和时间进度要求;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任务、程序、规范及负责地区;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服苗规范等,真正做到带冰接种,看服到肚,服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能吃热食物和不能喂奶。
(二)宣传
从3月1日开始,与广电、报社等宣传部门协调,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平台开展公益宣传,播放(刊登)•关于免费服食脊灰疫苗的通知‣,并由各村委会、医院制作横幅,悬挂在各村委会、镇内主要道路、车站、市场等人口密集地。
(三)疫苗运输和后勤保障
疫苗由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送到**医院,医院做好疫苗出入帐及疫苗温度监测记录,具体工作由蔡文英负责。
(四)接种工作安排
强化免疫接种工作采取以**医院计免门诊为主,结合本院妇产科、门诊部一楼、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临时接种点,广泛进行接种工作。
1、**医院计免门诊接种工作安排
预计每轮接种对象为5500人,在5—6日门诊日接种量约为1500-1800人,**医院计免门诊共安排20名工作人员进行
现场接种工作。在强化免疫活动期间,停止其它一、二类疫苗接种工作。(安排见附件3)
2、**医院妇产科、门诊部一楼、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临时接种点。做好接种现场安排工作,要有明显的标记和有关宣传资料,包括:服苗方法、对象、时间,保证充足冷藏设备、疫苗、冷开水、服苗用具等。(安排见附件4)
(五)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操作,认真做好现场组织实施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有效。由**医院成立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和异常反应调查处理小组、风险沟通技术小组以及接种质量监测评估小组,负责接种服务跟踪、现场监督、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家长沟通疏导、自我监测评估等工作。(见附件
5、附件
6、附件7)
五、评价和总结
(一)接种率评价
接种工作完成后1天内,由**医院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接种工作进行检查、评价。若接种率未达到95%的需要进行补种。(安排见附件8)
(二)资料总结上报
各接种单位应于强化免疫活动结束后2天内将报表上报**医院,医院审核、汇总后第一轮在2011年3月20日前、第二轮连同
本次活动总结在2011年4月20日前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三篇:2012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夏马勒巴格镇卫生院2012年脊髓灰质炎疫苗
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2011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等4个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发〔2011〕67号)要求,为保持我镇儿童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高免疫水平和维持无脊灰状态,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喀什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喀什市2012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两轮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为保证强化免疫活动顺利进行,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时间和目标人群
(一)实施范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二)实施时间:
第一轮:2012年3月17~23日,24~25日查漏补服。第二轮:2012年4月17~23日,24~25日查漏补服。
(三)目标人群:
0-39岁的人群无论以往是否服过糖丸,无论现居住地是否是其户籍所在地或出生地,一律口服两次脊灰疫苗,两次间隔一个月。
二、工作指标
辖区内所有接种目标人群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率达100%。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脊灰强化免疫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次强化免疫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我院负责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协调、监督和评价工作,包括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疫苗的分发、现场监督及副反应处理、辖区接种率调查等,同时做好人力、物资、车辆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
在镇内主要道路、车站、市场、广场等人口密集地悬挂宣传标语,同时开展广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直至本次活动结束。
2.各村(社区):各村委会做好辖区内流动人口的摸底登记工作,将未入托、入学的散居儿童资料填写到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登记情况统计表,同时,要向家长派发接种通知单,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地点和接种的注意事项。
四、技术措施
(一)人员培训
1、镇政府在3月16日召开动员大会,并完成对托幼机构 负责人、村(社区)干部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开展
强化免疫活动的宣传、发放接种通知单、集体接种组织工作安排等。
2、我院在3月16日前完成对参与强化免疫活动的工作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活动的组织安排、措施和时间进度要求;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任务、程序、规范及负责地区;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服苗规范等,真正做到带冰接种,看服到肚,服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能吃热食物和不能喂奶。
(二)宣传
从3月15日开始,用广播、宣传单等开展公益宣传,播放(刊登)《关于免费服食脊灰疫苗的通知》,并由各村委会、医院制作横幅,悬挂在各村委会、镇内主要道路、车站、市场等人口密集地。
(三)疫苗运输和后勤保障
疫苗由喀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送到夏镇卫生院,医院做好疫苗出入帐及疫苗温度监测记录,具体工作由帕提曼负责。
(四)接种工作安排
强化免疫接种工作采取以本院结合夏镇实际情况,镇内主要道路、车站、市场等人口密集地建立临时接种点,各村委会广泛进行接种工作。
1、现场接种工作。在强化免疫活动期间,停止其它一、二类疫苗接种工作。
2、设立临时接种点。做好接种现场安排工作,要有明显的标记和有关宣传资料,包括:服苗方法、对象、时间,保证充足冷藏设备、疫苗、冷开水、服苗用具等。
(五)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操作,认真做好现场组织实施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有效。由我院成立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和异常反应调查处理小组、风险沟通技术小组以及接种质量监测评估小组,负责接种服务跟踪、现场监督、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家长沟通疏导、自我监测评估等工作。
五、评价和总结
(一)接种率评价
接种工作完成后1天内,由我院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接种工作进行检查、评价。若接种率未达到95%的需要进行补种。
(二)资料总结上报
各接种单位应于强化免疫活动结束后2天内将报表上报我院,医院审核、汇总后第一轮在2012年3月30日前、第二轮连同本次活动总结在2012年4月30日前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夏马勒巴格镇卫生院
2012-3-12
第四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要求,为加速消除麻疹进程,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 目标人群.时间和工作指示
目标人群:全乡所有8月龄-14岁儿童(即所有于1997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15日期间出生的儿童)为接种对象;无论其既往麻疹疫苗接种史和麻疹患病史如何,凡无麻疹疫苗禁忌症的儿童均接种1剂次(0.5ml)麻疹疫苗。
此次强化免疫不得替代含麻疹成分疫苗的常规免疫,8个月-18个月龄儿童未接种1针次麻风疫苗的儿童,本次强化免疫完成1个月后接种麻风疫苗,18个月龄以上剂次儿童本次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一个月后再种1剂次麻风腮疫苗。
(一)接种时间:2011年12月16-24日
(二)工作指标:以校为单位,目标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5%以
上.二.强化免疫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领导与相关部门职责
人民政府负责本次工作组织动员和协调。由于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应种目标儿童数量多.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接种任务,乡政府要统筹安排好人力,物资,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
技术指导组及消除麻疹办公室。成立消除麻疹专家技术指导组,指导消除麻疹工作的实施。
摸底登记方法:1.入户:农村8月龄-6岁散居儿童应由摸底登记人员挨家挨户的拉网式摸底调查,将目标儿童分自然村、分年龄组登记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同时,给家发放家长告知书,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和地点,对学龄前儿童应告知家长接种时带接种证。
领导小组
组长:王淑芸
成员:孙召华
李丽银
第五篇:2013年中直街道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
2013年中直街道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
为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如期实现2013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决定在2013年5月开展中直街道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为保证本次强化免疫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实施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加速控制麻疹疫情,构建长期、稳定的人群免疫屏障,努力实现我市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
二、接种对象、时间安排及要求
(一)接种对象、疫苗及剂量
根据《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要求,我市强化免疫对象为所有8月龄—4岁(200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上述人群无论既往麻疹类疫苗免疫史及麻疹患病史如何,凡无疫苗接种禁忌证者,均接种1剂次(0.5毫升)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疫苗)。
(二)时间安排
强化免疫活动时间统一为2010年9月11日~20日。具体安排见“2010年阳明街道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时间表”(附后)。
(三)强化免疫技术要求
1.应种对象的把握
强化免疫年龄范围内的人群中有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对鸡蛋有过敏、对硫酸庆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过敏等情况之
一者不作为本次强化免疫应种对象;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仍作为本次强化免疫应种对象,需暂缓接种,进行详细登记,并在满足接种条件后及时予以补种:最近1个月内注射过减毒活疫苗或3个月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强化免疫期间有发热者。
2.强化免疫与常规免疫的关系
强化免疫接种前1个月停止除麻疹类疫苗、脊灰疫苗以外的减毒活疫苗的常规接种;接种期间(9月11日-20日)原则上仅接种麻疹类疫苗。
活动时期符合常规免疫程序的麻风(麻腮风)疫苗接种,可作为本次强化免疫接种。即9月11日~20日刚满8月龄的儿童接种麻风疫苗、刚满18~24月龄的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者,不需重复接种麻腮疫苗,该次接种同时记入常规免疫及本次强化免疫。
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符合常规免疫程序的,可作为麻疹疫苗第1剂次或复种的剂次。18月龄以下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接种可记为第1剂次;既往1剂次者,强化免疫仍需接种,并在18月龄后常规接种第2剂次复种,但与本次强化免疫时间间隔至少28天。18月龄及以上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1剂次,一个月后可安排第2剂次常规复种;既往1剂次者,强化免疫不能替代第2剂次(复种),应在强化免疫接种28天后,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要求补种第2剂次(复种);既往2剂次者,强化免疫仍需接种。
3.本次强化免疫采用临时接种点与固定接种点形式进行接种。
三、强化免疫工作指标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8月龄—4周岁目标人群各年龄组麻腮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
四、组织保障
制定实施方案,由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社区责任医生、外来办等人员做好排摸登记工作,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接种对象的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报告、活动资料整理与上报、宣传动员等工作。
五、具体实施
(一)宣传动员
制定方案,积极与媒体密切协作,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的意义,宣传内容应包括麻疹强化免疫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地点等。利用社区通知、悬挂横幅、张贴画报等方式开展宣传。在车站、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区可采用宣传画、宣传单、悬挂横幅、发放接种通知等宣传形式。
(二)人员培训
逐级做好强化免疫活动工作人员的培训,公共卫生科负责公共卫生管理员、公共卫生联络员、责任医生、托幼机构等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有:①强化免疫的目的、意义;②对象、时间、指标;③宣传动员方法;④应种对象摸底登记方法;⑤疫苗、注射器、宣传品等相关物质的分发储运;⑥接种现场安排和人员配置,疫苗使用、管理要求,禁忌症、接种技术及接种反应急救处理;⑦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及处理;⑧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⑨督导、评
价与总结要求。
(三)目标人群摸底登记、通知和接种
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摸底调查、通知和登记工作。(填写摸底儿童登记表(见附件3)并上报公共卫生科接种门诊。)摸底登记、通知工作要求于9月5日前完成。9月11日-12日二天开展本地儿童接种,13日—18日6天对本街道流动儿童分村接种,19日—20日二天对己排摸到但未到站接种的儿童进行再次动员和补种。
(四)督导
院公共卫生领导小组对各村内强化免疫活动分宣传、摸底调查、家长知晓率三个阶级分别进行督导,采用下村入户走访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五)评估
院公共卫生领导小组在强化免疫活动结束后2天内,随机抽查10名8月龄~2岁儿童(2007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10名3~4岁儿童(2005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出生),共计调查应种对象3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