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场镇兴隆小学
2021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2021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根据《毕节市教育系统2021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毕教办发(2021]15号)及织金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织金县2021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织文明委[2021]3号)、织金县教育科技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织金县教育系统2021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织教办[2021]4号)文件要求,《熊家场镇兴隆小学202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关爱保护未成年人批示指示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协调机制,全面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按照市、县有关“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夯实基础,打造品牌,对标达标,精准创建,推动我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抓好全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特成立如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双(兴隆小学校长)
副组长:李芳群(兴隆小学少先队辅导员)
成员:邱建兴、张朝林、王荣贵、雷
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兴隆小学,李芳群老师负责相关工作安排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三、目标任务
(一)坚定未成年人理想信念。
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未成年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二)厚植未成年人爱国情怀。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社会,激励未成人为祖国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三)加强未成年人品德修养。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提升品德修养,遵守公德、严守私德,努力提升综合素质,立志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四)提升未成年人知识见识。
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努力前进。(五)培养未成年人奋斗精神。
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高远志向、历练积极向上、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积极培育未成年人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六)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养。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习兴趣,弘扬科学精神。加强法治教育,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体质、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崇尚科学、遵法守礼。四、工作任务
(一)强化体制机制建设
1.建立健全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责任分工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切实推进工作落到实处。
2.做实“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全面强化学校教育,强力推进素质教育,提升育人质量,建好用好家长学校,切实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联合村居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协调制度。
(二)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3.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护苗志愿行动”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强化德育教育,培养道德素养高、学习成绩好的新时代好少年,对获评的新时代好少年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县级以上的新时代好少年要做到校校宣传,用“新时代好少年”的良好品行教育、感染、影响身边的未成年人,凝聚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形成“崇尚新时代好少年、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良好氛围。
5.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按照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毕节市教育局印发《毕节市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毕文广旅通[2020]89号)要求,深入推进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培养、增强未成年人的文化自信。
6.持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宣传雷锋精神,通过开展我是文明引导员、小小解说员、图书管理员、班级“小雷锋”等工作,推动学校积极组织未成年人进村居、到公共活动场所,在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厚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美好心灵。
(三)切实加强学校教育
7.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列入教学质量检测。二是要上好主题班会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深入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意义和内涵。三是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和思想政治课,严格按一至六年级每周3节的要求,凡章节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均提炼相关主题词开展教育教学,授课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作业、有测试。四是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宣传专栏、宣传资料、电子屏等开展宣传。五是多途径开展主题教育。学校通过升旗仪式、入团入队仪式传播主流价值,利用晨读和课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诵读,利用唱红歌等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是通开展“学雷锋,做小小志愿者”“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重阳节敬老爱老”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组织开展德育教育系列活动和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开齐开足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不随意挤占德育课时;注重地域文化、传统美德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开发德有校本教材。规范发展共青团组织体系,丰富创新共青团活动载体,深入开展“青春五月”“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规范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确保少先队活动的课时不被挤占、挪用;科学设计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强礼仪教育,举行入学仪式建队仪式等主题教育。
9.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围绕“四有”好教师标准,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坚持师德考核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举办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开展中小学校在职教师校外有偿补课专项治理行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组织开展“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教育,提升道德境界;开展师德先进个人的评选,促进师资队伍文明礼仪素养不断提升。
10.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要求。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的相关部署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教育公平、提升育人质量、提高师资水平。平等对待学生,执行国家学籍管理相关规定,规范学籍信息管理,保证在籍学生与在校学生一致。
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免费入学政策,全面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关爱弱势群体学生、残疾学生,资助贫困学生,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
11.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实体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要求,将传统体育有机融入到体育课程中,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校园田径运动会以及各类单项体育比赛活动等开展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12.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认真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确保中小学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进一步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切实提升中小学生艺术素质,定期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落实中小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
13.持续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开足开齐开好劳动课,坚持做好校园卫生保洁(每周一大扫,每日一小扫),建好用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把农耕体验、家务劳动纳入劳动实践规划,通过作品义卖、农产品销售体验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强化爱劳动教育,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促进其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树立“劳动美”信念,摈弃、抵制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
14.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工作。各中小学要加排查,发现学生有沉建网络现象的,及时给予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帮助家长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要采取课堂教学、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通过家校结合,引导未成年人绿色上网、文明交流,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争做网络文明使者。持续开展校园网络清朗工程,严厉打击通过网络、短信、声讯传播有害信息的行为,建设向上向善的健康网络文化环境。
15.扎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围绕文明校园创建标准和要求,持续抓好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环境建设,活动阵地建设。
16.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制定安全工作的各类规章制度和预案,使学校安全工作制发化,规范化,通过“预防、检查、维护、整改”等措施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学校无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集会和集体活动的安全保障,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月”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宣传网络,不断增强家长、教师及学生的安全意识,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讲文明、讲卫生、防疾病的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扎实做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17.强化家庭教育作用。中小学校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促进学校与家长沟通,定期开展家访,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推进家校结合。切实开展“树家庭美德.扬文明家风”系列活动,举办好家风好家训故事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将好家风好家训融入校园,在家长中形成树家庭美德、扬文明家风良好氛围。
18.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按照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互补性原则,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创新活动载体,强化活动组织,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的知识见识,切实激发未成年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热情。
19.持续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好用好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配齐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完善相关工作制度,系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培育未成年人自尊自信、坚韧不拔、理性平和、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
20.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教育。组织开展“少年法庭”现场模拟活动,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
推广使用“守未联盟”APP,加强未成年人相关法作津法规宣传,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识护意识,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提升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实践。营适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五)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的社会文化环境
21.持续做好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持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对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底数摸排和救助保护,进一步加强关爱保护孤儿、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工作。广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早婚早育、失学辍学问题专项治理,提高未成年人自觉维护法定合法权利能力,引导未成年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严厉打击教唆诱骗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侵犯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22.加强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宣传。配合新闻、网络、社会等媒介,加强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宣传,选择突出经验和亮点推送给相关媒体宣传报道。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任务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实行校长负贵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且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换调整工作人员。
有具体措施和方案,细化量化分解任务,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把各自承担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是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氛围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最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宣传栏、LED、手机终端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专题专栏,宣传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部署,引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宣传报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活动效果;宣传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先进典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三)完善机制,加强督查
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不定期考核,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回头看”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查找问题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及时整改。考核结果计入常规考核。
(四)规范资料,加强管理
活动过程中,注意用专门的档案盒规范收集资料,纸质资料确保随时接受上级考核,需要上交管理中心的图片,必须提供JPG格式电子版原图,每张图片大小在2M至5M之间,图片做到元素齐全,有开展单位、主题、有场景、有观众,图片环境干净整洁,涉及观众的不得有交头接耳、玩手机、斜坐、扭坐、照半截的情况。简报排版规范,说明报告紧扣指标主题,层次清晰(引言、采取措施、取得效果),简洁明了(800
字以内),尽可能用数据说明,杜绝用空话、套话。
熊家场镇兴隆小学
2021年4月29日
熊家场镇兴隆小学
2021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实
施
方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