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
|
持续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面领导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这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精准脱贫方略是符合实际的,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这对党的领导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坚定信心、顽强奋斗,持续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面领导,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一、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
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责任的堤坝越筑越实,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事实正是这样,哪里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层层抓好落实,才能解决问题。肩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任,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不仅能战胜贫困,也将在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意义重大的事业中,镌刻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与担当。
●夯实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政治责任的思想认同。
●明确坚决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政治责任的任务清单。
●增强坚决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政治责任的行动自觉。
二、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支撑保障
中央财政要继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各级财政也要保证脱贫攻坚的资金需求。要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用好扶贫的土地和金融政策。为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保障好受疫情影响较重地区脱贫攻坚资金需要,尽可能减少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
●健全财政扶贫资金的保障机制。
●增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精准度。
●积极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三、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协作帮扶
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当前,最突出的任务是帮助中西部地区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在劳务协作上帮、在消费扶贫上帮。就是要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激活西部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谱写扶贫协作新篇章。
●加强产业发展合作。
●强化劳务输出对接。
●加大消费扶贫力度。
四、建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骨干力量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和农村发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必须注重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干部和人才使用起来,切实发挥好干部的骨干作用、支撑作用。
●选优配强班子。
●强化培训提升。
●注重关心关爱。
五、夯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组织基础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党建工作服务中心任务的具体体现,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转、充满活力,党的根基才牢靠,才能更好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
●锻造过硬带头人队伍。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六、锻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硬作风
在一些地方,存在“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突击式脱贫”“材料式脱贫”等现象,把本该实打实的工作变成了作秀和数字游戏,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只顾“面子”、不要“里子”的花架子,非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虚耗基层干部大量精力,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整治。
●聚力解决形式主义。
●始终坚持真抓实干。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七、营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的新举措好办法,宣传脱贫典型、致富经验、帮扶事迹,着力构建协调互动、上下联动、正面引导、突出重点的宣传工作新局面,形成人人参与脱贫、人人关心脱贫的强大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氛围。
●大力宣传中央决策部署。
●注重宣传先进典型。
●切实增强宣传效果。
党课|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来源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给了全党全国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以极大的信心和巨大的鼓舞。
一、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来源于党中央的郑重承诺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他强调指出:“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他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他强调:我国总体上已基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还有一些短板,最大的短板是脱贫攻坚。现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各地区各部门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强调,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
在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构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而且在整个人类反贫困历史上也是极为先进科学的理论体系。正是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我们才能始终保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信心。
二、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来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从数量上看,我国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
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未摘帽县只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这些成就为我们取得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打下了最深厚的基础,也是我们坚定信心的最重要的基础。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主要原因
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是我们总结贫困治理经验,深刻把握规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贫困治理能力提升的结果。其实最根本性的成就就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现出来的成就。
●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这些成就是世界级的成就,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三、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来源于我们对困难挑战的充分估计、准确把握和精准施策
我们党历来强调做工作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问题要准确抓住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实质是什么?可以说,只要抓准了问题,就成功了一半。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3月6日于北京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了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
剩余的贫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是难中之难。疫情带来新的挑战,使一些工作雪上加霜,既影响到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又影响到农畜牧产品卖不出去。脱贫过程中还存在着返贫、回贫的风险。也就是说,这边脱,那边有可能返,脱贫后劲不足。
●面对困难挑战的解决办法
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方法就是:第一,横下一条心,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一战到底。第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三,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
四、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来源于我们强大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总的看,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是问题的根本。我国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接近一个亿,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7年中平均每年减少近1400万人,这个奇迹是制度性奇迹。这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脱贫制度体系建设呈现出来的显著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脱贫制度体系建设上下了很大气力,体系不断完善,作用不断提升。
●制度体系的威力首先来源于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制度体系的威力来源于我们不断织密脱贫攻坚方方面面的机制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要求: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脱贫攻坚支撑体系、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定点扶贫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建立治理扶贫领域腐败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扶贫领域的‘苍蝇式’腐败,虽然可能是单个案件金额不大,但危害不可小视。‘蚁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如果任由这些行为滋生蔓延,积少成多,不仅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而且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党课
|
落实精准防控措施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统筹谋划,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阻断了疫情在国内的大规模传播。目前,我国国内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运行有序恢复。但也要看到,国外疫情加速蔓延,给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复杂的输入性风险。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精准防控措施,积极科学应对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一、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实施精准防控措施是对疫情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善于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从规律层面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处理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采取分区分级的精准防控措施就成为势在必行的务实选择,对促进经济增长、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
●实施精准防控措施体现出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实施精准防控措施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正常运行,迫切要求我们准确判断疫情形势,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分类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精准防控措施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题中应有之义。脱贫攻坚的紧迫性和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叠加在一起,迫切需要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助力脱贫攻坚。要按照分级分类分区精准施策的原则,全面加强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进一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好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让精准防控措施和精准扶贫政策在夺取经济
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双胜利中相得益彰。
二、深刻认识疫情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
●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疫情发生以来,为防止疫情出现快速扩散的现象,国家通过延长假期、延迟企业复工复产、控制人口流动等非常规措施,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和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疫情造成的劳动力封冻与农村劳动力返城务工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
●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出现困难。受疫情影响,贫困地区与外界沟通交流出现障碍,农产品的销售链、消费链尚未完全恢复,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春耕生产的农用物资也难以运进来,两头受阻。
●扶贫项目和扶贫政策执行受到影响。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很多扶贫项目复工复产出现困难,部分扶贫项目开工推迟。在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扶贫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不能及时到达工作岗位,扶贫工作较难展开,一些人口面临因疫致贫返贫的危险,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不小的挑战。
三、落实精准防控措施,务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制定分区分级防控策略。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效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及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湖北省和武汉市要继续集中力量做好重症病例科学精准
救治;全面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环鄂省份要主动与湖北省建立省际联防联控机制;全国各地要抓好无症状感染者精准防控、精准检测。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让已经取得的成绩得而复失,为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积累有利因素,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点。要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开展挂牌督战,全力防止因疫返贫致贫。
●加大扶贫支持力度。在落实疫情精准防控各项措施的基础上,要发挥政策优势,聚焦重点环节,多措并举加大对扶贫领域的支持力度。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人口返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用好帮扶资金和小额信贷政策、抓好扶贫项目建设。
●加强保障措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仅要有强有力的政策举措,还需要加强保障措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要强化理论武装,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