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近期,围绕如何建强班子、打牢底子,我先后多次深入全区27个软弱涣散村和部分贫困村进行走访,集思广益诊病因,一村一策治病根。
基本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
**区下辖20个街镇、283个行政村。2019年通过排查,共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7个,其中,3个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或工作不在状态”;4个村“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6个村“组织动员力弱、带富能力不强”;12个村“各类矛盾纠纷集中”;2个村“民主管理混乱”。有14个村两年未发展党员。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一是“带头人”年龄普遍偏大,27个村的书记平均年龄54岁,委员平均年龄53岁,等靠思想比较严重,普遍缺乏战天斗地的闯劲。二是村组干部不适应新时期要求,村组干部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近50%,工作方式比较简单,调处矛盾基本靠“威望”、推进工作基本靠“面子”。处理问题基本靠“面子”。三是村“两委”内耗严重,阳郭镇三官庙村、康坡村、官底镇惠丰村、官道镇南家村等14个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局意识淡薄,工作稍有差错,便相互告状、互相拆台,干工作合力不强。
第二,为民办事能力不强。一是村集体积累薄弱,村集体资产、资源闲置或被抢占等问题普遍存在,虽然区财政为每个村每年落实了2万元(3000人以上村2.5万元)办公经费,但无钱办事问题仍比较突出。二是民主管理多数有名无实,普遍存在落实“四议两公开”走过程,执行村务财务公开做样子等问题,加之干部个人缺乏法纪意识,工作容易一意孤行,一旦惠民好事未办好,极易引发信访问题。三是发展集体经济魄力不够,由于凝聚班子成员能力、把控村组舆论能力不强等原因,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信心不足,干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不愿开拓创新、不想选择项目、不学经营管理。
第三,党组织组织力不优。一是党组织的向心力不强,27个村多数党员在党意识淡化,参加党建活动人数少、递交入党申请人数少、参加志愿服务人数少、争当干部人数多“三少一多”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在家党员干部“双带”能力不强,不少党员本领不强,不能带头致富,部分党员虽然能很好的驾驭市场,但带领群众致富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三是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多数干部不会做新时代群众工作,导致基层组织和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主体责任落实不力。一是有的街镇在摸排确定上存在能不报就不报、能少报就少报、以好充次、轻松过关的问题。二是有的村整顿工作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导致一些村一抓就好、一放就散问题。三是区级层面参与度不够,调研发现多数参与整顿的区直包联部门开展工作,仅限于慰问、座谈等浅层次帮扶,在指导班子建设、发展村级产业、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发力不够。
主要做法
一是走访摸排访民意,找准“病灶根”。帮人要帮心,治病要治根。为此,**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联访摸排机制,以镇为单位开展,聚焦3个问题5类村,由区级党员领导带队,每人包联1个街镇,走遍所辖行政村,听取群众意见,研究提出整顿对象。在“自己查、镇提议、上级点”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的原则,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纪监、统战、政法、民政等成员单位进行综合研判,最终确定软弱涣散党组织名单。据统计,各整顿工作组共召开座谈54次,入户走访党员群众1953人,征求各类意见建议190余条。
二是选优培强带头人,树好“方向标”。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区通过选拔、管理、培养,形成党支部书记人才成长链,立好“方向标”。结合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对软弱涣散村主要干部进行全方位“体检”。大力实施“四培养”,重点从创业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致富带头人中的党员进行培养后备人才,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任职。据统计,整顿期间,共调整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5人、组干部27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名,3名软弱涣散村干部进入了大学学堂,优化了班子结构。
三是建强党员生力军,吹响“先锋号”。党员队伍作为农村党组织的基础“细胞”,直接决定着基层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区依托区委党校,举办软弱涣散党组织党员培训班;组建“身边的旗帜”宣讲团逐镇宣讲20场次,参与党员3000余人;组织500余名软弱涣散村党员干部代表赴先进村——蔺店镇蒲阳村跟班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学习身边的先进,向身边先进看齐。整顿期间,共发展党员19名,入党积极分子54名,配强了源头活水。
四是上下联动齐发力,织密“责任网”。软弱涣散村后进原因复杂,需要多方联动,更需要靠强大的执行力来保证。**区在落实“八个一双签双述”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四级”干部责任,区委书记和区级党员领导挂点整顿、27个包联部门党(工)委帮扶整顿、街镇党(工)委书记包村整顿、27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驻村整顿。工作实行“四走访、三公开”,“四走访”,即走访群众代表、走访班子成员、走访老党员、走访老干部。“三公开”,即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公开意见建议内容、公开解决办法和途径。在走访过程中,解决村级财务管理、土地承包、村庄规划、社会治安等热点难点问题231件。
五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内动力”。软弱涣散村之所以“后进”,经济落后也是病根之一。为此,**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包联单位、第一书记优势和资源,探索实施“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因村施策带动集体产业快速发展。全面开展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专项治理,蔺店镇武家村短短一个月就追缴各类承包款10万余元,解决了村上无钱办事问题,全区共计追缴各类承包款4
80余万元,平均为各村增收1.4万元。通过党建产业联合体等措施,鼓励引导党员干部带头特色产业,带动发展葡萄600余亩、立体化养殖种植示范园20亩、设施大棚20个。
经验启示
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要坚持分类施治、对症下药,只有做到“一村一策”,才能实现由“后进”到“先进”的转化升级。
一、摸清底数是基础。必须树立基层导向,经常性地实地查看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集中精力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排查,找准“病灶”。包联干部特别是街镇党(工)委书记要多与党员、群众沟通交流,了解软弱涣散的真实情况和实际困难,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工作。
二是分类指导是关键。根据不同类型软弱涣散党组织的“病灶”,突出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把熟悉党建的干部选派到战斗力不强、“两委”换届有问题的村;把熟悉经济的干部选派到产业基础薄弱、脱贫攻坚滞后的村;把政法干部选派到发生涉黑涉恶案件、信访舆情多发的村,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三是选好带头人是良方。扎实开展村级带头人优化提升工程,采取从现任干部中“挑”、从党员致富带头人中“选”、从返乡创业人员中“引”,从退休干部中“派”等方法,加强化村级后备干部管理,优化村“两委”班子职数、年龄、学历、性别等结构比例,为村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是责任落实是保障。如果责任落不实,再多的包联单位、再好的方案措施、再细的管理制度,也只是纸上谈兵,永远不会实现。因此,必须夯实各级书记抓软弱涣散党组织责任,对整顿有力、转化有效的,将给予考核得分,反之,将给予扣分;对整顿不力、转化不明显的,给予“一票否决”并于个人提拔使用奖惩挂钩,破釜沉舟抓落实。
五是跟踪问效是重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存在反复性,必须坚持跟踪问效,打好“持久战”。要对整顿工作按月份、分季度进行督促检查,特别对突出问题要采取强有力的整顿措施督办推进。同时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情况,作为干部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整改成效不明显的予以约谈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领导班子和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