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感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讲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源自《学记》一书,原话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即:……能安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自己及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那么,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我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首先,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主要还是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在言谈举止上,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当你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实习老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在自己从学生向老师的过渡过程中,尤其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好感。
另外,要吸引学生,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我们平时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准备一桶水。”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社会意识形态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这对老师无异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的知识更要向纵、深发展,不断充实自己。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会从内心敬佩的老师。
其次,我们一直提倡老师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不是随便几次“谈心”和“聊天”就能实现的。很多老师的确会经常找学生谈话,但是,这种谈话是等级分明的,就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说教。但是,老师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学生却充耳不闻,这种谈话毫无成效。
可见,老师想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应该先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心态和喜好。然后通过真心实意的沟通和交流,老师和学生才可能成为可以“谈心”的朋友。
第二篇:教学感悟:亲其师,信其道
在顶岗实习准备期间,学校多次组织我们亲身进入学校来真正地感受课堂。当时与老师交流时就有很多同学问老师如何“管”住学生,我也有这个担忧。当真的来到实习学校遇见我的学生时我发现担忧成了现实。
在前几周的时候,学生们总是在课堂上捣乱说笑话、传纸条、睡觉甚至还有打闹情况的出现。指导老师和他们的班主任都告诉我严厉起来,不要对他们笑,上课的时候不要有时间让他们走思,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
开始班主任批评过他们后情况有所好转,然而慢慢地学生们都开始在课上进行消极的抵抗不再说话但也不再回答问题,不传纸条但是也不记笔记,不睡觉但是也不听课。
我真的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后来我专门在课上抽出了五分钟的时间向他们询问情况,让他们把不满的需要我改正的写到小纸条上。忽然有学生跟我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见你在我们班笑。”再后来我不在只抱怨学生的错误也开始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真的也有很多不足。为了让学生“听话”,我从来都是严厉的批评;为了课堂正常进行,我从来都是板着脸。我又选了一个课代表,跟课代表了解情况;下课时和学生们聊上课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懂的;上课时的教学活动也设计较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现在学生们在课间的时候会来到办公室找我看他们的作业,课代表也会在课前来问我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在课上帮我维持纪律。但是现在也有弊端学生们会来找我说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告诉他们我会和你们平等对话,但是需要你们把我和你们其他科老师一样看待,我不会跟你们闲聊现在你们需要回到教室去上课。
我认为平等不是没有权威,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并不是一味的满足学生的要求,去纵容他们。希望我实习结束后,他们对我的印象不是一个可以谈话聊天的小姐姐,而是一个温柔可亲但不失严肃的老师。这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也明白我在教学的方面还是也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还在进步的路上。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第三篇:亲其师,则信其道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
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可以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的本领。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第四篇: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叙事
亲其师,而信其道
接手这个班级前,就听原班的老师说过峰的优秀了,天资聪颖,成绩优异,曾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为班级争得了许多荣誉。执教两周后,我发现峰其实有很多缺点,课堂上爱讲话爱开玩笑,课间爱打闹,属于过度活跃的类型,也是我不喜欢的那一类。我没有像原来的老师那样器重他。而成绩中等的汪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朴实上进,做事主动,低调,演讲水平较高。在新学期的班委竞聘中,我有意安排汪当了学习委员,而峰只是一名组长。接下来的学习中,汪如我所料,进步非凡,成绩从中等水平挤入班级前三名,在年段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凭借演讲上的优势,他还顺利竞选上了校大队委。而峰却安静了许多,也没那么高调了。我暗暗庆幸自己当了回“伯乐”,发现了汪这批“千里马”。
一次家访中,峰的妈妈与我说起,峰这学期似乎很失落,觉得新老师好像不喜欢他,却很喜欢汪。我震惊了,想起峰逐渐黯淡的目光,想起我布置任务时峰抑制不住高举双手又立马强要自己正襟危坐的样子,想起峰由一个活泼好表现的孩子,变成现在这般沉静,„他正努力迎合着我。我深深地自责起来。扪心自问,我确实对峰关注不够,看到他活泼好动的一面,就此忽视他的发展,扼杀了他活泼天真的天性。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忽视也是一种伤害。接下来,我有意识地经常让峰“干些活”,利用他擅长画画的优点,让他组织班级的黑板报工作,让他当当我的小助手,偶尔替我提提“公文包”之类,课堂上,我经常表扬他敢于思考,思维活跃等等,我惊奇地发现,峰又开始活跃起来了,话多了,他的眸子也重新亮了起来。
汪与峰的变化也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成长期,其个性和能力都有待开发和完善。如果我们仅凭他人认识或个人浅度认识去给一位学生下定论,就此忽视他的发展,我们就成了扼杀学生未来的庸师。如果我们能细致观察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并不断地创造适合其发展的空间,我们才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高尚称号。
第五篇:教育叙事----亲其师 信其道
教育叙事
如何改掉学生的“馋嘴”
李祖铨
“ 馋嘴生”是现在我国学校普遍存在的一类学生。这种学生在校期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花钱买零食吃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更有甚者,这种学生通过借钱、赊物、欠账等形式来满足自己的“馋嘴”习惯,给家庭,自身,学校,班级,老师的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这种学生我们暂且称他们为“馋嘴生”。
本学期,我经过反复观察,发现本班有几位同学基本上不进食堂,每天都会花较多的钱在超市购买零食,时不时的在吃,不分课上课下。学生李**,从一年级开始,就养成了一种坏习惯——“馋嘴”。曾听教过他的老师,以及他本人的母亲介绍,每星期上学时家里给他一百元左右的生活费,可是没两天,钱全部就被他花干了,什么方便面、辣条、酸奶全都吃个遍。到了星期三以后,没钱买零食吃,他就想方设法向同学借,在超市里赊欠。放学回家之后又不敢跟家长反映,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积累了很多因“馋嘴”而留下的债务,当同学、店主向他要钱时,问题才暴露出来。没办法,只得回家请父母到校为自己付账。
到了三年级,李**“馋嘴”的恶习愈来愈烈,开学后短短的两三个星期,就因“馋嘴”欠下了五百多元的“债务”,为此我多次找到他的父母,共同商议改掉其“馋嘴”的坏毛病,其“馋嘴”的习惯才有所收敛。
可是到了这学期,学生李**“馋嘴”的行为又反弹了,他向自己的亲戚、同学、邻居以及其他人借钱多达一千余元,当我和他的父母问他钱的去向,他说这些钱全部被自己吃掉了。短短的三个星期,吃掉了五百多元,多么惊人的速度,多么令人可怕呀!该同学为了逃避同学、店主的欠帐,竟向我撒谎请病假回家。了解到具体情况后,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商量解决“馋嘴”的问题,并将情况上报学校。
我与学生的家长制定了具体的计划,首先鼓励学生做到少吃零食多吃饭,并且要求学生把自己每花的一笔买零食的钱都上做记录,事后看这笔钱花得有没有必要,值不值得,谈一谈事后的想法,从而有步骤的对学生“馋嘴”的坏习惯进行矫正。接着,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形式把吃零食的危害讲给他听,让他本人看。同时,反复给他讲明乱花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存在的危害性。还让班上的同学利用班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馋嘴”的不良后果。在生活上,请全班同学做他的监督员,指导他如何去面对生活,做生活的强者。他的父母则转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从心理角度去关心和照顾他,在生活上坚持每个星期到小询问。
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他终于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馋嘴”的行为了。较之学生李**的馋嘴,学生黄**稍微强一些,在通过对李**的教育劝说中,他自己也逐渐意识到了“馋嘴”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于是自己就逐步克服掉了“馋嘴”的坏毛病。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学生有“馋嘴”的坏习惯,只不过表现出来的不够强烈而已。看来,对待学生,教育方式只有不断改变,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0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