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实施意见
为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脱贫目标,紧盯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返贫致贫关键因素,强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和边缘户、“双骤户”(收入骤降、支出骤增)摸排核查,对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纳入监测户、边缘户范围,实行分类管理和精准帮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应对、早帮扶”,有效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和边缘户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强化动态监测
(一)涉贫数据比对监测预警。
以家庭为单位,重点监测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左右家庭,包括已脱贫但脱贫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贫困户的边缘户以及刚性支出较大家庭。市扶贫办定期与医保局、民政局、教育局等单位开展数据比对,将因病、因灾、因学支出达到监测预警线的名单下发各镇,及时入户核实了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建档立卡范围。(二)后台系统数据监测预警。
根据省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中“脱贫人口分类管理系统”、“返贫预警监测系统”和“边缘人口监测管理系统”,依据系统监测提示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可能存在问题尚无致贫返贫风险”、“存在突出问题有返贫致贫风险”等情况,由镇村干部及时入户核实,每季度在监测管理系统中统一进行动态监测。(三)开展定期走访摸排预警。
驻村扶贫工作队、镇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走访。对脱贫户(含监测户)、边缘户、“双骤户”及各级督查调研反馈、群众反映的问题入户走访,掌握农户家庭信息及变化情况,分析脱贫稳定性及致贫风险。对走访发现问题分析汇总,对返贫和致贫风险情况及时反馈至镇村,镇村入户核实后,符合条件的,严格认定程序,及时纳入建档立卡范围。三、强化分类帮扶
(一)强化保障措施。
对已脱贫户(分不享受政策、享受政策、监测户三类)和边缘户实行分级管理,进行差异化扶持政策。在全市范围内4类特困群体,包括因重特大疾病自理费用较多人员,无法定赡、抚、扶养人且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失能人员,无人照料或监护人照料能力弱的困境儿童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二)开展社会帮扶。
根据《XX市扶贫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市扶贫办、民政局、财政局督促相关单位和镇进一步规范扶贫基金筹集、使用、管理。一是规范慈善协会扶贫基金、尚玮扶贫基金的使用和管理;二是建立市镇联动机制,对救助对象补助资金,由市镇两级按比例给予分担;三是各镇统筹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镇级扶贫基金,村级组建理事会,健全补助救助资金的管理办法。(三)完善防返贫致贫机制
1.持续扶持政策机制。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对脱贫户持续推动产业、就业、金融、教育、健康、安全住房和社会扶贫等政策。
2.建立重点联系机制。各帮扶单位、各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作为监测户重点联系人,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包片干部作为边缘户的联系人,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联系人作用,每月要开展入户走访,或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与边缘户、监测户加强联系,及时了解生产生活现状、致贫风险和发展需求,帮助落实相关帮扶措施。
3.建立数据交换机制。每月5日前,市医保局、应急管理局和民政局将因病、因灾支出达到监测预警线的农户情况反馈市扶贫办;3月底和10月底前,市教育局将因学支出达到监测预警线的农户情况反馈市扶贫办,市扶贫办经初核后,集中交由人保公司按程序入户核实处理。
四、强化责任落实
(一)压实责任。
镇村要认真开展走访摸排工作,严格认定程序,抓好帮扶政策的落实。镇级对防范返贫致贫工作负主体责任,负责统筹推进,抓好落实。严格“村为主”工作机制,村(社区)“两委”干部要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应对、早帮扶。各级帮扶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常态化走访摸排工作,对月走访、月汇报的质量负责。(二)加强协作。
市扶贫办、教育局、医保局、民政局和应急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要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预警长效机制,定期开展相关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按时完成交办的工作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协作,主动作为,强化对镇村相关业务的指导,常态化抓好政策、工作和责任落实。(三)严格督导。
市扶贫办和市直相关部门要加大实地调研走访,加强调度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镇村,限时整改到位。对因救助帮扶不力、工作不实、弄虚作假等导致返贫致贫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对问题突出、影响恶劣的,依据相关规定严肃问责。